古人穿什麼牛仔褲
❶ 28.29尺碼的褲子是多少尺寸的啊
28碼的褲子可以轉換為2尺1寸臀圍2尺8,29碼的褲子可以轉換為2尺2寸臀圍2尺9,具體參數對照請看下圖,有每個尺碼對應的腰圍、臀圍、褲長、大腿圍、腳口等:
1、腰圍
褲子腰圍:兩邊腰圍接縫處圍量一周; 凈腰圍:在單褲外沿腰間最細處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2、臀圍
褲子臀圍:由腰口往下,褲子最寬處橫向圍量一周; 凈臀圍:沿臀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鬆度。
3、褲長
由腰口往下到褲子最底邊的距離; 休閑褲、牛仔褲褲長不含腳口貼邊,腳口貼邊另預留3-4CM長供自行繚邊使用。
4、凈褲長
由腰口到您褲子的實際繚邊處的距離; 男士凈褲長標准測量長度在:皮鞋鞋幫和鞋底交接處。
❷ 你知道為什麼牛仔褲是藍色的嗎
你知道為什麼牛仔褲是藍色的嗎?真相你絕對沒想到!
藍色應該是男生比較喜歡的一款顏色了,它時尚高貴,不過時,說到藍色,最先想到的就是牛仔褲了,那麼你知道牛仔褲為什麼是藍色的嗎?
藍色應該是男生比較喜歡的一款顏色了,它時尚高貴,不過時,說到藍色,最先想到的就是牛仔褲了,那麼你知道牛仔褲為什麼是藍色的嗎?
![](http://www.riva-ecigar.com/images/loading.jpg)
現在的牛仔褲很少使用藍染的了,隨著時間推移,更多使用機器製作,在工藝手法上更簡單快捷了,但牛仔褲還是保留了藍色這個高貴的顏色。
❸ 牛仔褲最早什麼人穿
牛仔褲最早是工人的工作服。牛仔褲又稱「堅固呢褲」,原美國西部早期墾拓者(牛仔)穿著的工裝褲子,一般用純棉、棉纖維為主混紡、交織的色織牛仔布製作,作為一種男女穿用的便褲。
牛仔褲的特點:藍色粗斜紋布厚褲子,在張力點上用銅鉚釘加固,褲腿緊裹在腿上。前身褲片無襇,後身褲片無省,門里襟裝拉鏈,前身褲片左右各設有一隻斜袋,後片有尖形貼腰的兩個貼袋,袋口接縫處釘有金屬鉚釘並壓有明線裝飾。具有耐磨、耐臟,穿著貼身、舒適等特點。
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拚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
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而這個時候,一些工廠用熱那亞的帆布生產工作褲時,就將那種帆布叫做genoese,意思就是「熱那亞的」。後來乾脆把用那種帆布製成的褲子叫做genoese.後來演變成"jeans".這樣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斯特勞斯(Levi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
❹ 中國古代與現代中國人關於穿的比較
有考古記載,1927年在中國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龍骨山出土了北京人頭骨化石,經過考古學家研究,北京人距今有150萬年到170萬年,周口店北京人就是華夏民族的祖先,周口店遺址裡面的雕塑狩獵人腰間圍著的獸皮,應該就是人類最早的衣物。
北京人的weiqun
1930年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里又發現了山頂洞人化石,山頂洞人距今2.7萬年前左右至3.4萬年左右,後來經過挖掘出土了一些飾品和骨針,表明山頂洞人掌握了鑽孔磨光技術,學會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了。
山頂洞人fshi
以前的原始人是利用骨針把獸皮羽毛縫制衣服,獸皮羽毛縫制的衣服披掛或者包裹在身上,和現代人穿的衣服是有很大的差別的。而利用植物纖維和蠶絲羊毛製造紡織成布料卻經歷了幾萬年的演變。1973年河姆渡遺址的發現,挖掘出土了綜版式織機和原始腰紡織機,這些原始的紡織機可以織出來布匹,新石器時代原始織造技術的出現,人類才真正進入穿著紡織品的時代。
現代fz
人靠衣裝,馬靠鞍裝,衣著打扮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衣著主要包括:帽子、衣、褲、鞋、襪和飾物,綜合比較,古代人和現代人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面料的對比
古代人主要是採用天然的材料,如動物的皮毛、羽毛、羊毛、蠶絲,植物的纖維棉花、麻等,這些天然原料本來是別的動物和植物用來保暖和保護的材料,很符合人的生理特性,用這些材料做出來的衣服透氣、貼身,而現代人製作衣物的面料,使用材料是多種多樣,但是還是以化纖面料為主,便宜又耐穿,現在世界上人口這么多,沒有這些化纖面料的出現,還真說不定有很多人衣不遮體呢。
大禹治水還有人不穿衣服
動物的皮毛做的衣物叫做皮草,現在都成了奢侈品,棉麻類仿製品主要製作貼身的內衣內褲。過去古代公孫王侯穿的是綾羅綢緞,平民老百姓穿的是棉麻布衣,所以古人老百姓也被稱之為「布衣」,現代人穿煩了化纖布料,也想著追求返璞歸真的布衣。
蠶絲
二、款式的對比
各個時代的款式是不一樣的,相差非常大,原始社會是原始皮草披露款,後來有了漢服,不分褲子和上衣,秦漢時期,男子以袍為貴,女子以深衣為尚,服裝風格上雄健莊重。魏晉、隋唐時代,特別是唐朝是一個開放性社會,女人衣服特點是袒胸、長裙、緊身、短袖,風格上豐滿、華麗、博大、清新。
皮草服飾
宋朝服飾趨向拘謹、質朴、清秀、典雅,女服中的褙子較自由開放,風格上典雅俊秀。
元朝時期,蒙古族人穿長袍、緊袖、束腰、登靴的民族服裝。
明朝時的衣飾,明太祖朱元璋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
漢服
大清王朝則強制推行男子剃發,長袍馬褂為清代男子最常用的服飾之一,與之搭配的是布靴和瓜皮帽,滿族青年女子著旗裝,其坎肩為一字式,中年婦女著旗袍,漢族婦女的服裝組配,一般是襖、褂、旗服。
民國時期,男子服飾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西裝,列寧服漸變,而女服飾出現了旗袍,學生裝等;而中國現代服裝的款式就大不相同了,男子的衣服和褲子肯定是分開,大街上沒見過哪個男的穿裙子了,男人主要穿T恤襯衫牛仔褲,外套是休閑裝西服,再配上皮鞋或者運動休閑鞋,女人的服飾就更豐富多彩了,女人不但有皮鞋、運動休閑鞋還有高跟鞋,背心、裙子、吊帶裝盡顯妖嬈。還有絲襪配旗袍,冬季的羽絨服毛衣和保暖褲也是上下分開的。
中山裝
三、加工縫制的對比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古代老百姓家裡基本上自己縫制衣服,還有千針萬線納鞋底的,小編記得自己小時候家裡過年的時候也會扯上一些布匹,找村裡的縫衣匠給小編縫上一身新衣服過年,女人們也會買上一件毛線,自己編織毛衣。而現在完全就不一樣了,平常老百姓家裡誰還自己縫制衣服?自己織毛衣的都很少了,服裝市場,網購平台,各種款式各種型號的衣服任你挑。這都是依靠科技進步的結果,專業服裝廠生產線一天幾萬件衣服都縫制出來了,還有自動化生產絲襪,要是古時候有這么薄的絲襪,應該也算得上是奢侈品吧,現在衣服加工的縫制技術比古代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服裝加工
古代人的衣服主要功能是用來禦寒取暖的,古代人老百姓一件衣服要穿很多年,有的衣服甚至從剛剛成年要一直穿到老去。而我們現代人的衣服基本上塞滿了衣櫃,裝扮功能遠遠勝過禦寒功能,有的衣服剛剛買的時候試穿了一下,就一直扔在衣櫃里閑著。現在科技的改變,讓我們的製造能力更加強大,物質更加豐富,要是古人知道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條件,應該會後悔投胎早了,想想古人,我們應該要更加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珍惜社會資源,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❺ 牛仔褲最早什麼工種的人穿
牛仔褲最早是礦工和牛仔們穿。牛仔褲的發明者是利維斯特勞斯,1850年,他所創立的利維公司生產的501牛仔褲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褲的鼻祖了。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帶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第一次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從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
牛仔褲一般採用牛仔布等靛藍色水洗面料,最早出現在美國西部,曾受到當地的礦工和牛仔們的歡迎,在當代仍然十分流行。牛仔褲因為耐磨,有的面料柔軟,穿在身上時尚而舒適,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拚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
❻ 古人跪坐著是因為穿著開襠褲網友:穿開襠褲騎馬,屁股不漏風嗎
在中國古代,人們吃飯的時候,都用跪的姿勢,臀部放在兩腳的腳跟上。這些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為啥他們跪坐著吃飯呢?原來是那個時代,人們穿的都是開襠褲,如果真要是坐著吃飯,一定得漏點!
國外穿褲子曾被鄙視
在古希臘,女人和男人穿的是長達膝蓋的束腰外衣,他們不穿褲子,衣服也不怎麼愛穿。
四世紀時,西方世界的女人穿褲子。她們學習的是波斯人。那個時候,褲子被視為很女人氣。
中世紀之前的歐洲,女人穿連衣裙,男人穿馬褲。從1580年代起,水手一直還穿著更為寬松的適合工作的褲子,因為那樣就能讓他們把褲腿捲起來,以便涉水上岸或者攀爬桅索。
褲子(pantaloons)第一次出現於英語是在十七世紀,來自於義大利喜劇人物Pantaleone,他穿著第一條寬松的“小丑褲”。後來,這一人物的名字逐漸成為他所穿的褲子。
法國大革命之後,男人脫掉了他們的高跟鞋、絲質長襪和假發,開始穿褲子。穿褲子代表是革命黨。
在歐洲,褲子甚至是性別的代名詞。英國一部小說有段對話,在一個酒館里,突然有人進來問:穿褲子的人在這有多少?其實就是在問男人有多少。
在十九世紀,女人穿上褲子以騎馬,不過她們通過在外面穿上長裙來掩蓋它。
牛仔褲是第一條將男女平等視之的褲子。
❼ 牛仔褲的歷史和種類
牛仔褲的由來 牛仔褲,英文名為「Jeans」,最早記載於1567年,是對來自義大利港口城市那亞(Genoa)祥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褲子的稱謂,捷即「或「Genoese」Genes」。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Jeans」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才被利維公司正式採用 ,在這之前人們把它稱之為「齊腰工裝褲」(Waist High Over all)、「褲子」(Pantaloons)。
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拚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 斯特勞斯(Levi 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 1850年,他所創立的利維公司(Levi`s)生產的501牛仔褲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褲的鼻祖了。30年代中期 ,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帶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第一次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從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當局把牛仔褲指定為美軍的制服,大批的牛仔褲隨盟軍深入歐洲腹地。戰後士兵返回美國,大量積存牛仔褲在當地限量發售由於這種褲子美觀、實用、耐穿,又價格便宜,所以在當地大受歡迎。於是歐洲本地的工作服製造商紛紛爭相仿效美國的原裝貨色,從而使牛仔褲在歐洲各地普及、流行開來。美國好萊塢的影視娛樂業對帶動牛仔褲的國際流行風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50年代期間的著名電影如《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的主角都穿著舒適、大方的牛仔褲,在那些大牌明星引導潮流的影響下,牛仔褲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的標志。
在人們的印象中,經典的牛仔褲應該是這樣的:靛藍色、純棉斜紋布、臀部緊身、中低腰短襠設計、褲腿略小、拷鈕 、緝明線、貼袋、釘標牌等裝飾。 然而,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就跟我們所想像中的那樣。牛仔褲的鼻祖--利維公司,它所推出的501牛仔褲可以說是牛仔褲的經典之作。 下面我們就以它的發展過程來回溯一下牛仔褲從誕生到經典的變遷:
1855年--最早的牛仔褲只有一個後袋,並且沒有約克。
1872年--始創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
1873年--牛仔褲由灰色改為靛藍色。後袋飾以橙色的雙拱式線跡。
1886年--把後腰標牌的圖案由小矮人改為兩匹馬。
1890年--加上一個表袋與後約克。
1905年--加上第二個後袋,至此牛仔褲有五個口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1922年--在褲腰增設腰帶襻。
1937年--後袋的鉚釘被藏在裡面。
1941年--取消了牛仔褲前開襟下部的鉚釘。 二戰期間去掉了後腰蝴蝶結及表袋鉚釘,而後袋的雙拱式線跡則由印製的相似圖形來代替。一枚月桂樹葉代替了拷鈕上的標志「L.S.&Co.S.F.Cal.」。
1947年--拱式線跡重新出現。
1950年--為隨應時尚潮流,褲管裁成更瘦身的式樣。
1955年--開始生產裝有拉鏈的501牛仔褲。
1959年--開發出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
1966年--後口袋角處以條棒形短線跡代替鉚釘固定。
1971年--紅色標牌由祥「LEVI`S」改為捷「Levi`s」。
1983年--由於織機技術的改進,使得門幅增寬,紅褲邊消失。 進入90年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製作牛仔褲的工藝大大提高,加上時間的積累令牛仔褲獲得了今天的完善結構。
❽ 30號的褲子是多大
30號褲子:2尺3寸,臀圍3尺。
褲子(kù zi )即褲,名詞。
英文:trousers [ˈtrauzəz]
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最早古人的褲子是很寬松的,用繩子系於腰下,而女人沒有,她們是不用工作的,後來形成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工作,有了褲子,褲子也變得緊起來。
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到了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叫做「褲」。
❾ 你覺得漢服可以搭配牛仔褲嗎如果可以,怎麼搭配好看
可以,日常穿著是可以的,基本你自己喜歡怎麼配搭都行!但這樣的配搭我們就不再叫漢服,而是叫漢元素!如果是重要場合就還是要按正規形制穿著,我會搭配一件暗色的牛仔褲,這樣的顏色更好,有層次感。
❿ 牛仔褲為什麼叫牛仔褲啊
牛仔褲,英文名為「Jeans」,最早記載於1567年,是對來自義大利港口城市熱那亞(Genoa)祥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褲子的稱謂,即「Genoese」。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Jeans」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才被利維公司正式採用 ,在這之前人們把它稱之為「齊腰工裝褲」(Waist High Over all)、「褲子」(Pantaloons)。
牛仔褲是一年四季永不凋零的明星,被列為「百搭服裝之首」。牛仔褲的面料和花色也越來越多,比如直筒褲和微喇叭褲能讓腿粗的女人顯得健美修長,緊身褲能讓胖女人變得苗條、瘦女人變得性感等。
由於牛仔款式的發展也更加多元化,時裝化、休閑化的發展趨勢。大量的配飾五金,皮革,針織、色布拼接等製造工藝在中國快速的發展和使用。
版型也從最早的直筒發展出來了修身、韓版、小腳、小直筒、袴褲哈倫、休閑、商務、連體、復古、喇叭等各種新種類。當然也有缺點其是褪色和變形。
(10)古人穿什麼牛仔褲擴展閱讀
關於牛仔褲11件你不知道的事
1、牛仔褲的英文名是jean, 是義大利熱那亞出產的一種用來做船帆的亞麻布。美國人進口這種布料,給種植園里的黑人奴隸穿。英語中把熱那亞(Genova)變形成了今天的發音「jean」。
2、1860年,24歲的德國移民Levi Strauss用一種法國尼姆地區生產的純棉斜紋布取代了熱那亞帆船布。尼姆原名Nmes,「來自尼姆」就是「DeNmes」,也就是後來牛仔布英文名「Denim」的來源。這種新布料被染成藍色,用來賣給當時需要耐穿耐磨衣服的淘金者。
3、伊夫-聖羅蘭說過:「我只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有發明牛仔褲。」
4、全球每年銷售超過2.3億條牛仔褲,平均每秒73條。
5、第一條女性牛仔褲出現在1935年,叫「Lady Levi』s 」
6、牛仔褲最好每3到4個月洗一次。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一條穿過13天的牛仔褲和一條穿了15個月的牛仔褲含有同樣多的細菌。洗的時候,最好裡布外翻。
7、牛仔褲上的腰帶孔是1928年由Levi』s發明的。拉鏈1925年誕生於Lee品牌。
8、喇叭褲據說是一名圈地運動明星的妻子發明的,她把一條Lee牛仔褲的腳踝改造成寬大的形狀,方便丈夫騎公牛和馬。
9、世界上最古老的牛仔褲要追溯到1880年內華達州的一個老礦區一條Levi』s牛仔褲。2001年5月,這條褲子在e-Bay上拍賣出43532美元(約合人民幣27萬)的高價。
10、2013年,7 For All Mankind品牌出了「限量黃金版」牛仔褲系列。這些鍍金牛仔褲每條價格從人民幣3300到4200元不等。
11、每條牛仔褲的壽命大約是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