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帽子怎麼做的
① 你知道表演京劇會用到什麼帽子
看你表演的是什麼角色。蘆花盪中的張飛用草帽圈;惡虎村中的黃天霸用白色羅帽;甘露寺中喬玄用相貂;包拯用相紗;各級官員用紗帽,駙馬在紗帽上套駙馬套兩邊掛流蘇;二進宮中徐延昭戴侯帽也叫侯盔;借東風中諸葛亮戴二龍箍;帝王戴王帽也叫皇帽。。。。。
② 京劇演員們帶的「帽子」是有什麼材料做的
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種。如帥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紗帽、氈帽、羅帽、風帽,鳳冠、如意冠、九龍冠,扎巾、軟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員外巾。此外還有演員頭上所戴的網子、水紗、雉尾翎、狐尾、甩發、髻發、耳毛、發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黲、白、紅、紫色的滿、三綹、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冠,為帝王所戴的平天冠,九龍冠,後妃所戴的鳳冠,皇子或少年中顯赫人物所戴的紫金冠;帽,有軟硬之分,也有貧賤之別。有帝王所戴的皇帽,也有窮苦人所戴的氈帽。有官僚所戴的紗帽(亦有忠紗、奸紗、圓紗、相紗之分),也有韃帽、侯帽、僧帽、皂隸帽、羅帽。羅帽為家院(傭人)和武戲中的武士所戴,又有軟羅帽和帶絨球的硬羅帽之分,太監所戴的稱太監帽,李逵和武丑中朱光祖等所戴的稱蛐蛐帽。
盔,有元帥所戴的帥盔,及趙雲所戴的夫子盔,馬超所戴的倒纓盔,項羽所戴的霸王盔,高寵所戴的扎巾盔,典韋所戴的虎頭盔,孫悟空所戴的鑽天盔,扈三娘所戴的蝴蝶盔,中軍專用的中軍盔,山大王所戴的草王盔等。
巾,多為便帽,如陳伯愚所戴的員外巾,趙高所戴的相巾,梁山伯和祝英台所戴的文生巾,諸葛亮所戴的道巾和陳宮所戴的高方巾,以及許仙專用的許仙巾,林沖所戴的將巾,唯有關羽所戴的夫子巾,黃忠、竇爾敦、史文恭所打的扎巾可在官場中使用。
除以上四種外,還有觀音菩薩所戴的觀音兜,諸葛亮(借風)所戴的九龍箍,魯智深所戴的月牙箍,岳雲所戴的叫垛子頭,喬玄所戴的相貂,楊繼業所戴的金大蹬,銚期所戴的金貂,楊洪所戴的沙鍋淺,丑婆所戴的彩旦箍,虞姬所戴的漁婆罩等,也屬冠帽盔巾四類,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此外,在冠帽盔巾之中還可以隨人物和劇情的需要加配一些配件,如異族人可加雉翎狐尾,有的可加飄帶,綢條,面牌,茨菰葉,鏟頭等。
早年間,多為各戲班自製,所用這些盔頭都是設計製作者和演員為突出人物及表演而進行的創作,多以硬紙板為胎,外罩漆,再以掐絲、點翠等技法裝飾。
說到盔頭的製作,不得不提一下張連城老先生。
張連城(1919--1989)北京南苑人,他十四歲進北京「錦華號」盔頭鋪,跟隨和蓬春(1875--1956)老先生做學徒。和老先生去世後,張連城先後去沈陽、天津、上海等地學習盔頭製作技藝。他的作品融南北為一體,集諸家之大成,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北京盔頭製作業的領軍人物。他不僅為當時的名角製作一些常用的盔頭,還為梅蘭芳、金少山、馬連良、譚富英、李少春等名角創編的新戲角色做過新型盔頭。
張月蘭,1943年生於北京。她高中畢業後到「北京盔頭戲具生產合作社」工作,在其父張連城指導下學藝,後調到技術科室任技術員,除研製新型盔頭外,還參與百種盔頭效果圖繪制工作,為戲曲盔頭製作留下珍貴的資料。後來,她研製京劇臉譜的小盔頭,其中有:大額子、夫子盔、王帽、賊盔、倒纓盔,文陽、大羅帽、扎巾等,她把盔頭做成半立體式,使此項技術更貼近人們日常生活,成為便於攜帶的旅遊品,把盔頭製作技藝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北京戲曲盔頭製作借鑒吸收了我國傳統繪畫、雕塑、書法、刺綉等藝術,使作品色彩艷麗、鮮明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隨著戲曲的緩慢發展,盔頭道具的需求量也隨之減少,由於它的做工復雜,生產周期長,製作成本較高,常常入不敷出。因此,保護這項面臨瀕危狀態的技藝,迫在眉睫。
③ 唱京劇的演員 頭上戴的是什麼
京劇演員頭上戴的是盔頭(帽子),由於製作質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當、年齡不一樣,所以帽子的樣式與名稱也就不一樣了。
帽子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烏紗幅,簡稱為紗帽。紗帽是古代官員戴的一種帽子。這種紗帽的正式名稱叫襆頭(音伏頭),俗稱為紗帽。紗帽的帽身背後下端,左右對稱平插一對帽翅,像左右平伸的兩支腳,叫紗帽翅。紗帽翅的正式名稱叫作「展」,俗稱帽翅。
紗帽翅有好幾種,一種叫相紗。最典型的是包公(包拯)戴的帽子,一般是宰相戴的帽子,所以叫相紗。兩旁的翅子有一尺多長,一寸來寬,翅的尾巴略為向上翅起,實際就是兩根黑漆的平板。
(3)京劇帽子怎麼做的擴展閱讀
京劇是國粹之一,其服飾也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在眾多中華戲劇表演藝術中,京劇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也是在對外戲劇交流與介紹工作中最能表現中華傳統藝術精華的戲劇品種。京劇服飾分為大衣、二衣、三衣和雲肩四大類。
大衣是京劇服裝內部分工的行當之一,它的存在是為演員創造角色服務。從技術職能來 講是管、拌、扎、勒,所謂的服裝的管理保養,在演出中負責演員的服侍的裝扮、特殊人物的扎勒,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強技能操作以及服飾的名稱識別和塑造不同人物著裝類型。
④ 京劇"生"角頭飾資料
我暈 頭飾多了 給你說幾樣吧
翎子
戲曲中武將帽子上所插的雉尾。
翎子,也叫雉尾,俗話就是野雞尾巴,尺寸很長很長,最長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樣子。兩根大野雞翎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
髯口
髯口,戲曲中各式假須的統稱。又稱「口面」。用氂牛毛或人發製成。從山西明應王殿元代戲曲壁畫(見彩圖)來看,早期的髯口似用細繩所拴,三綹髯、滿髯都較短,緊貼面頰,接近寫實。後來改用銅絲作掛鉤,趨向誇張、裝飾,式樣上也逐漸豐富。髯口的改進,同演員注意利用髯口做種種身段動作以刻畫人物的情緒、性格有關,並由此而形成「髯口功」。各式髯口的色彩,一般有黑、灰(稱為「黲」、「蒼」或「花」)、白三種,以區別角色的年齡。少數形貌怪異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紅髯、紫髯、藍髯、黑紅二色髯的。個別劇種還有戴紅黃藍白黑五色髯(如粵劇扮金兀術、方臘、東海龍王用的「扎髯」),這種過於怪異的髯口未能流行。髯口的式樣很多,其中短髯的式樣又比長髯豐富。現在戲曲舞台上常用的髯口式樣,主要有以下十多種:
清末以來,又有各種改良髯口,其掛鉤較細,緊貼腮邊,全都露口,尺寸也較短。這在某些劇種如越劇及某些新編歷史戲中用得較多。
大靠
扎靠是一種戲劇的服裝,一般是供刀馬旦用的,但刀馬旦也要具有一定的風范和內涵,動作有很到位才稱得上是能穿扎靠的刀馬旦.
鳳冠
明朝鳳冠是皇後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定義,想起來然後描述一下形狀就可以了
⑤ 京劇花旦戲服穿戴方法
人物服飾
京劇的服裝製作極為講究,採用上等綢緞,用金、銀及各色絲線手工綉制。大致可以分成六大類:
長袍類:也可叫袍服類,包括蟒,帔,褶子,開氅,箭衣,以至斗篷,長背心,旗袍等。
短衣類: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褲子,裙子等。
鎧甲類:古代作戰時,戰士穿的鎧甲,在京劇舞台上叫做靠,可分為硬靠、軟靠和改良靠。
盔帽類: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為盔、冠、帽、巾,總稱為盔頭。
靴鞋類:只有靴鞋兩種。
輔助服裝類: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裡面的胖襖和系在身上的腰帶等。
蟒袍:在戲中是帝王將相的官服。樣子是圓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緞子,手工綉花,圖案是團龍或虎,下擺綉海水、江涯。皇帝穿正黃色,王爵、太子穿杏黃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紅色,此外還有藍色、紫色、綠色、黑色的。服裝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臉色也有關系:如正直的人常穿紅色或綠色。粗魯的人或姦猾的人,則穿黑色:像《霸王別姬》的項羽,《宇宙峰》中的趙高都穿黑蟒。前者表現他的性情粗豪,後者表現他的陰險姦猾。女子穿蟒的,有皇後、公主、將相的夫人等。樣式與男蟒相同,圖案用飛鳳、團鳳。但尺寸稍短,只過膝蓋,上身加「雲肩」,下面系裙。梅蘭芳在《醉酒》中扮楊貴妃第一場里就穿紅蟒,第二場改穿宮衣。宮衣一般也用緞地綉飛鳳,色彩都較復雜,周身綴有五色綉花飄帶,用金銀線及五色絲線綉成。這種服裝特別容易發揮舞蹈的性能。
鎧靠:軍中最庄嚴的戰斗服裝,作戰時用,惟當朝賀、及閱兵、凱旋等典禮時,外邊須穿蟒,即成為武將的大禮服。有功老將穿黃鎧,青年將官穿白鎧或粉紅鎧,粗魯人穿黑鎧。鎧靠的樣式是仿照中國古代鎧甲製成,緞地綉圖案,腹部和兩肩多綉虎頭。女鎧式樣與男鎧相同,惟下身全綴飄帶,圖案花樣亦較為絢麗。
靠旗:將官身背之令旗。古代軍事長官在陣上傳令,即用一面令旗,作為憑證,因此在作戰時都腰插幾面令旗,以備應用。現在劇中將官背上所扎之靠旗,亦有此意,惟每背四面,即已誇張加大成為裝飾品了。靠旗系三尖式,緞地綉花,顏色與鎧靠相同。《挑滑車》的高寵,《雁盪山》的孟海公均扎男靠。《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抗金兵》中的梁紅玉均扎女靠。
官衣:中級官員的禮服,式樣與蟒相同,但用素色緞製成,胸前綴方形補子,從顏色上區別官級的高低,紅最高,藍次之,黑最低。
玉帶:穿蟒或官衣時,腰間圍玉帶,男女都一樣,這是明代以前就流行的服制。製作方法用硬帶鑲玉若干塊,與真的玉帶差不多。
帔:常禮服性質的服裝,男女都用,式樣是大領、對襟帶水袖,緞地綉各種圖案,如團龍、團鶴、團鳳、花鳥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藍色,中年人穿紅色、藍色,少年人穿紅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過膝而已,《奇雙會》的趙寵、桂枝均穿帔。
開氅:武官的常禮服,有時大臣也穿,其顏色的區別與鎧靠大致相同。式樣是大領、大襟帶水袖,緞地綉圖案,《將相和》廉頗,《宇宙峰》趙高均穿開氅。
箭衣:輕便的戰斗服裝,有時皇帝或武將在行軍中也穿。樣式是小領、大襟、紐絆、窄袖帶馬蹄袖,有緞地綉花,也有素色。常外加馬褂,這和古代所謂"胡服騎射"的服裝有淵源關系。
褶子:一般男女的便服,有綉花或素色的區別,大領、大襟帶水袖。《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穿素褶,《游園驚夢》的杜麗娘穿花褶,《拾玉鐲》的傅朋穿花褶,《金山寺》的許仙則穿素褶子。
斗篷:在軍中或行路時禦寒用的服裝,小領,繞身一圍,無袖,男子多用大紅素緞,女子則可用各種顏色,上綉圖案,如《別姬》中虞姬,《游園驚夢》的杜麗娘所穿。
八卦衣:是道教中的服裝,和古代文人所穿的鶴氅也相近。黑緞底上面綉太極圖、八卦,周圍鑲寬邊,腰間圍有綉帶,且有兩根綉帶下垂。這種衣服是象徵著穿的人具有法術,又為諸葛亮專用的服裝。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輔佐蜀主劉備的丞相,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分析事理,有遠見,又懂得天文,地理和各種學問,在作戰時善於用心理戰術,因此小說中把他描寫成為有道術的人,戲里也把他打扮成為有道術的人,他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穿八卦衣。以後凡戲里屬軍師(即高級參謀人物)出場,都穿八卦衣。
茶衣和老斗衣:古代勞動人民所穿的衣服,前者是短衣,後者是長衣。樣子是大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布質或綢質,不綉花,茶衣一般顏色是藍色、褐色、米色,腰裡系腰包。老斗衣是米黃色,別有一種淳樸、簡潔之美。
襖褲:原是清代中葉流行的服裝,這種服裝很適合花旦這門角色的表演,就被採用做戲裝。立領、大襟、紐絆、禿袖(無水袖露手),顏色圖案各種都有區別也不甚嚴格。式樣常常因時代變化,吸收當時社會婦女服裝,予以加工,《拾玉鐲》中孫玉姣穿襖褲。
古裝:是梅蘭芳編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別姬》、《太真外傳》等新戲時,參考古代繪畫、雕塑中適合上述各劇中人的身份和特點來創制的,當時稱它做古裝,以別於一般通用的戲裝。這種古裝與其他戲裝的區別是,頭上的發髻在頭頂,不在腦後。上衣較短,略如褶子,有時亦加雲肩,有有水袖及無水袖兩種,水袖也比普通戲衣較長。裙子系在上衣的外面,有時加飄帶。這種古裝是為了在舞台上發揮古代歌舞特點設計的。
⑥ 向大家請教,京劇女角頭上戴的鳳冠上有許多珠子,那種頭飾叫什麼名字謝謝!
京劇中旦角的頭飾行話叫「頭面」。珠子是這些頭面上的附屬裝飾品,沒專用名稱。
京劇中的「頭面」是女性人物在頭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裝飾品,分為兩種:軟頭面和硬頭面。
1、軟頭面分為:線簾、網子、發墊、發簪、大發、水紗等六種。
2、硬頭面分為:點犀頭面、水鑽頭面和銀錠頭面三種。除銀錠頭面件數較少外,水鑽頭面、點翠頭面各有五十件左右,其中包括:
泡子、鬢簪、鬢蝠、泡條、串聯(三聯、四聯)、六角、大頂花、邊蝠、邊鳳、偏鳳、面花、壓鬢、後三條、包頭聯、豎梁、橫梁、後兜、太陽光、鳳挑、八寶、福壽字、耳挖子、耳墜、魚翅等單件。硬頭面可以全套使用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單件使用。
點翠頭面,貴婦、官眷的專利品;水鑽頭面,一般女性皆可用;銀泡頭面,貧民婦女或女犯戴用。
(6)京劇帽子怎麼做的擴展閱讀:
京劇旦角頭面的主要頭飾:
1、正鳳:用於古裝頭,直接插在古裝正髻上。
2、頂花:用於梳大頭,直接插入勒頭帶里水紗下面。
3、耳挖子:梳大頭時耳朵邊左右兩側插戴,帶的時候左右兩邊要對稱。
4、泡子:大頭、古裝頭旗頭均可用,直接插到片子上勒頭帶下面,有時會配有水鑽泡子使用。
5、雙泡聯:上為五瓣花泡聯 下為蝴蝶泡聯由十個小蝴蝶或小五瓣花組成,梳大頭時頂花以前泡子以後系帶。一般都是蝴蝶泡聯在前面,五瓣花在後面。
6、四連蝴蝶壓條:梳大頭女插在頂花兩側使用。
⑦ 京劇服飾問題,頭上帶的專稱為什麼
好像叫京劇頭面吧 我去搜了 可以找到
⑧ 京劇中的帽是京劇中的一種重要頭飾,如何根據頭飾來區分角色的不用
京劇的角色是根據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以演歷史故事為主。它的富有裝飾性和誇張性的人物造型-臉譜,是顯示人物性格、辨認善惡忠奸的象徵與其輝煌艷麗的頭飾服裝,都成為京劇獨特的風格。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有四百多個
又如,當劇中人聽到一個意外的消息,感到震驚,這本是個瞬間的心理反應,但是為了刻畫人物,可以用很長的時間來歌唱。相反,像寫信、看信、飲酒過程,本來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但是為了簡煉,只表演一下姿態,同時吹奏一支嗩吶曲牌,就完成了。
⑨ 京劇打頭帽子還可以和什麼打頭結合打
京劇頭飾是女性人物在頭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裝飾品,主要分三類:
1.點翠頭面:點翠頭面是用翠鳥的羽毛剪成一小塊一小塊之後貼在金屬的底板上製成的,是頭面中最高級的一種,據說現在為保護翠鳥已不準再制了,如果用顏色相近的綢子為材料代替製作,因為沒有天然羽毛呈現的光澤,效果差很多。戴點翠的女性在劇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至少她的父親或丈夫是朝廷高官;宮中的後妃在不戴冠的時候也戴點翠頭面。
2.水鑽頭面:水鑽頭面也很漂亮,各色的人工鑽頭飾戴在頭上,增添了美麗旦角的豐采!但要注意,有錢的平民人家婦女固然戴水鑽,可是戴水鑽的人物不一定是有錢的,反而她很可能是很窮的,比如一些鄉下小姑娘,在京劇舞台上由花旦扮演,她們身份低又貧窮,可是為了美,照樣戴水鑽。做ㄚ頭的女子也戴水鑽,在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呢?甚至於明明劇中是出家人,已經剪去一頭青絲,但如果她是個美麗的出家人還是這樣的扮相!這也再一次印證了京劇不寫實、處處求美的基本精神。
3.銀泡頭面:戴銀泡頭面的就真是劇中貧苦、扮相也顯得貧苦了。這種頭面相當素雅,外面鍍了一層銀,戴的時候也不另配草花。最典型的:一是穿青褶子的青衣戴;二是罪犯戴。跟其它頭面比起來,因為銀泡頭面沒有頂花,換言之,增加不了演員整體扮相的高度,所以難怪比較矮胖的演員最怕這種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