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日本戰士為什麼帽子兩邊要有步布

日本戰士為什麼帽子兩邊要有步布

發布時間: 2022-12-09 08:14:50

❶ 日本兵帽子上的兩片布 到底有何作用

二戰時期,日本的軍服是最奇葩的一種軍服,樣子很怪異,在帽子兩旁有兩片布,看著十分 搞笑 。這樣獨特的設計,到底有什麼用呢?

日軍帽子上的兩片布被稱為「軍帽垂布」,也簡稱「帽垂」,是日軍配發的制式用具。這種設計方法源於日本的古代,在日本古代士兵出戰都要戴黑色的斗笠,被稱為陣笠。這種制度一直被沿用了很久,到了幕府末期,對軍隊上也進行了改革,他們向法國學習,把自己的軍服也做成了法國軍隊的模樣,而且還稍加了改進,保留了原有的陣笠。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更是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向心中的武士道精神看齊,為了士兵的方便,也是將陣笠摘除,換上了有垂帽的軍帽。

當初法國人用這種帽子的時候,是因為在北非軍團需要使用,因為在沙漠地區作戰的時候,天氣異常炎熱,太陽很毒辣,有時候會灼傷後勁。日本人在了解到這一點之後,便自己也弄了一個,法國人防燒傷,那自己也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啊,於是也加了這樣的帽垂。

在亞洲地區沙漠雖然很少,但是熱帶叢林卻有很多,這些叢林分布很廣闊,氣候溫濕適合蚊蟲的生存。所以在這些地方作戰很艱苦,而且蚊蟲肆虐,很容易滋生艾滋病毒,還會傳染各種流行疾病。在一次行動中,日軍的非戰斗人員死傷竟然超過了戰場作戰人員,這一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日本軍界的注重,於是為了減少這種不必要的犧牲,便想著改進日軍的帽子。

而且在野外作戰的時候,冬天會特別的冷,這種帽子,也是極大程度上能讓野外作戰的士兵,在休息時候身體不受影響,兩邊的布片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而且在戰斗時候的士兵,難免會炮火連連,帽子上的兩片布片也可以隔絕炮火聲,起到保護耳朵的作用。假如遇到風沙天氣,耳朵時刻面臨著被沙塵吹入的事情,而布片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效果。

到後來這種帽子漸漸地發展成為了一種民族服飾,不僅僅是日本的士兵,就連日本的教師和官員都開始佩戴這樣的帽子。所以在後來的影視軍中,日本軍隊的這一「光輝形象」也就出現在了大家眼前。

❷ 二戰時期,日軍在行軍作戰時,軍帽兩側為什麼會有幾塊垂布呢

我們習慣叫日本鬼子帽子上的兩塊布叫“屁簾”,因為他和小孩遮屁股的那塊布有點太像了。

只不過咱們用布遮小孩屁股,日本人用來遮臉,那麼小日本為啥要用這么滑稽的玩意“自取其辱”呢?

據專家統計,“帽垂“的引進和改善,讓日軍在亞太戰場減少了至少十萬左右的意外死亡,有效地預防了疾病的傳播,減小了日軍的發病頻率。據資料揭露,二戰時期,華北戰場上的日軍基本不採用這樣的裝束,而東南地區的日軍則普遍佩戴有”帽垂“的帽子,可見日軍也是因地制宜,靈活變換。總而言之,這一小小的改進和創新,竟能起到如此大的妙用,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❸ 二戰時期,日本士兵帽子上的兩片布是干什麼用的

日軍兩塊布叫做“軍帽垂布”有時也簡稱“帽垂”而今為什麼會有這種布呢?有以下用途。

首先這種用途就是為了遮蔽太陽光和蚊蟲叮咬,這種帽子是在法國非洲兵團開始使用,與非洲的特殊地理環境和結構,強烈的太陽光會使士兵的灼熱感和曬傷,嚴重影響士兵的作戰能力。並且日軍部隊是由明治維新時期而建造,所以此時學習的法軍,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就是島國的特殊情況與地理構造。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軍帽幫助了日軍極大的困難。(島上毒蟲、陽光和風沙)

據史料記載,日軍最早是明治三十二年,才開始發放使用的。

主要作用就是遮陽、防止蚊蟲騷擾、還有減震的作用。

說起軍帽垂布,實在是不太美觀,甚至在抗戰時期,還一度被稱為“屁簾”,因為實在是太像了。

雖然看起來不好看,但是還是很實用的。天氣炎熱的時候,那兩塊布可以遮蔽陽光。

在陰冷潮濕的地帶,還可以幫助保暖。

當時很多日本士兵在冬天,耳朵如果不注意保養,就會被凍傷甚至開裂。

這個時候,軍帽垂布的作用就體現了,雖然單薄,卻也能起到抗風寒的作用。

在很多溫熱的地區,由於各類蚊蟲的撕咬,日本兵苦不堪言,軍帽垂布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止作用。

❹ 日本兵的帽子上為什麼會垂下兩塊布

遮太陽,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防蚊蠅叮咬,有了這個,行軍、作戰、休息時受的影響要小多了。

護身符,日本人較為迷信,軍工部門在引進時,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防炮震,一來是步炮兵或專業炮兵戰斗時防止自己的耳朵被火炮發射的巨大聲響震聾,二來防止被對方的炮聲震聾耳朵。防曬通風,這叫透風襟,我國明朝以前士兵的帽子後面就有。這是最為可信的一種說法,由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研究後提出。

❺ 日本兵帽子上的兩塊「垂布」何用

經常看抗日題材電影電視劇的朋友,對小日本軍裝的恐怕最熟悉不過了,我們會發現,日本的軍裝帽子上有兩片「垂布」,按我們今天的觀念來看,軍裝這樣設計看上去難免有失威儀,為何日軍要在軍裝帽子上留兩片垂布呢?

那就是鋼盔的里襯太薄,在黑龍江寒冷的天氣里,日兵出汗以後如果不加處理,很快腦袋就會和鋼盔凍在一起,危險而又好笑。強行摘取,無意中會連皮肉扯下,而最初日軍對這種古怪的情況又不會處理,用暖水澆鋼盔進行救護,結果造成被凍結的頭皮直接剝離。日兵形容宿營的時候,經常聽到頭被和鋼盔凍在一起的新兵摘鋼盔時發出陣陣哀號。攻佔齊齊哈爾,日軍陣亡三百餘人,因為凍傷減員的卻幾乎達到兩千,其中不少就是這種「鋼盔頭」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軍士兵自發想辦法,在鋼盔里墊上紗布或者棉布,雖然樣子不好看,但是解決了凍傷的問題,也解決裝備鋼盔後給日軍造成的第一個大問題。

❻ 二戰時期,日本鬼子的軍帽上為什麼掛兩塊布呢

通俗在記錄片和影戲中看到二戰時的日軍鬼子士兵的帽子兩側各有一塊布垂在臉夾兩側,鬼子為何要把軍帽上掛上這么幾塊布呢?這種梳妝特丟臉,由於全天下惟獨日本部隊梳妝得這么另類,這個梳妝是中國人最悔恨的造型,一看到這個造型,頓時會想到侵犯故國的日本鬼子兵,許多人活躍地戲稱它為「屁簾」。「屁簾」的浸染是什麼呢?這種奇特的計劃到底有什麼用處呢?刻期,我們就來闡發一下,這兩片布的浸染。


到了其後,這種樣式的帽子,險些成為了日本的庶民妝扮。1940年,這種樣式的戰斗帽子成為了日本的庶民服,戰役時代,不單僅這天本的士兵,日本的官員、西席,連小孩子都是佩帶如許的帽子。是以,再其後的影視劇傍邊,戰斗帽子加上「帽垂」就成為了尺度的鬼子兵的造型了。

❼ 日本兵帽子為什麼有兩片布

日本軍帽上的布片稱為「軍帽垂布」,也有的簡稱其"帽垂",是日軍配發的制式用具。

一種說法是套用法軍樣式,主要用途是遮陽、防蚊蠅叮咬,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並可防蚊蟲叮咬。

近代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帽垂"就是採用法軍軍帽的的樣式。

日本兵帽子兩塊布來源

日軍第一次在本國軍隊內大范圍使用軍帽垂布,是在明治三十二年(公元1899年)。當時日軍往台灣派遣了部隊進行駐扎,台灣就屬於偏熱帶性的氣候,有著不少潮濕的雨林以及種類繁多的蚊蟲。

於是日本天皇就在當年7月7日特意頒布了一項天皇敕令,為那些台灣駐軍發放軍帽垂布,以顯示天皇體恤臣民的姿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這兩片垂布並不是日軍軍裝的標准配件,而是作為軍服的選用配件之一,在有需要的時候由軍方高層統一發放。

此後一直到1938年,日本軍方在統一制定陸軍軍帽時,才將軍帽垂布隨軍帽一同發放給各部隊。

❽ 二戰時,日本兵的帽子為什麼旁邊要批兩塊布

日本軍帽上的布片稱為「軍帽垂布」,也有的簡稱其"帽垂"

主要用途是遮陽、防蚊蠅叮咬。

這個東西不是日本發明的,而是18世紀法國北非軍團最早使用的。明治維新後,日軍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把這個也學來了。

❾ 在電影里為什麼日本軍人的帽子兩邊吊著兩塊布子是干什麼用的啊

是遮太陽用的,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
還有一種說法是防蚊蠅叮咬的
比較希奇的說法是凡是有防蠅簾的都是野戰部隊,沒有的是憲兵
日本創立近代陸海軍,分別以西方法、英等國為藍本的,在制度和服飾方面有明顯的繼承性。其中陸軍的服裝與法國19世紀60年代相似,圓錐形的野戰帽,侵華戰爭時廣東老百姓稱之為蘿卜仔。法軍非洲殖民地駐軍帽子後面有一圈布。
不過日本在引進同時有創新,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大意: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海灣戰爭時美軍也用過。
考慮到海灣環境,防曬說較可信。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23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88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115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61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81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806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72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64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77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