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蒙古族冬天帽子一般都什麼皮毛

蒙古族冬天帽子一般都什麼皮毛

發布時間: 2022-12-10 01:25:06

A. 蒙古族服飾的各部服飾

此蒙古部因地域遼闊,居住分散,各旗服飾亦有差異,婦女頭飾風格清逸秀麗,講究後簾及頰側裝飾。
察哈爾蒙古族服飾繼承和發揚了傳統蒙古族服飾的款式和風格,多採用元代皇宮的顏色,服裝的領口、大襟不銹花,領邊、領座、大襟、垂襟和開衩衣邊用綢布進行鑲邊,體現了察哈爾蒙古族服飾華麗多彩的宮廷韻味。 此部落因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較完整保留古代蒙古人古樸裝飾風格,頭飾造型獨特且大量用銀,袍服肩部及腰下疊大寬褶,為其特色。
巴爾虎蒙古族服飾從整體款式上看,較多保留著古代蒙古民族服飾的特點和傳統風格。巴爾虎蒙古族無論男女均穿寬下擺的長袍。男子主要穿以藍、淡藍、紫紅、深棕色團花緞為面料的長袍和特爾利克,夏季穿白色單衫,系桔黃、黃綠、灰藍色綢類腰帶,腰帶靠下腰系,以上提袍為美;婦女則穿以紅、紫紅、綠色綢緞為面料的長袍和特爾利克,系紫紅、粉紅、淡綠色綢類腰帶,以靠上腰系腰帶,使袍子上部貼身為美。 此部落婦女頭戴尖頂紅纓帽,著燈籠式裝袖,以庫錦或絛子為裝飾的袖箍和腰圍分割裝飾的袍服,並飾以辮套發飾為美,而獨具特色。
布里亞特蒙古族居住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歷來以游牧、狩獵為主要生產方式,形成男女皆喜穿長袍、靴子的服飾風格。布里亞特蒙古族的服飾既有一般蒙古族的風格,又受到俄羅斯和鄂溫克等民族的影響。男子冬季戴紅纓角帽,帽邊和帽耳是羔皮或水獺皮等貴重皮毛,身著羊皮長袍扎綵綢腰帶,腳穿自製布里亞特式厚氈高腰蒙古靴。春秋兩季身著布袍,腳穿皮靴。夏季,男子頭戴呢子角帽,稱為「尤登」,身著布夾袍,腳蹬單皮靴,身披寬大的較厚呢子做成的朝布(意為雨衣),以防雨或夜晚在外寒冷。女子穿戴同男子一樣的帽子和靴子,身著女士袍,前胸打褶,已婚女子著肩部打褶的長袍。肩部是否打褶成為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標志。兩種袍均不系腰帶。冬季女性則在長袍之外再罩一件皮、棉坎肩。 內蒙古鄂爾多斯右翼中旗郡王府遺物:紅緞暗團花馬蹄袖女袍、黑鑲庫錦邊長坎肩。 鄂爾多斯蒙古族婦女稱頭飾為「陶勒甘久甘」,漢語意思為頭帶,用松石、瑪瑙、珊瑚以及寶石、金、銀等貴重材料製成,價格相當昂貴。鄂爾多斯地區的蒙古袍較長,兩側開衩,大襟右邊系扣,不論男女,一般都備有腰帶。男子喜歡穿藍色或棕色袍,長袍較肥大。女子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綢質袍,比較緊身。
鄂爾多斯蒙古族穿蒙古袍,不論男女,一般都備有腰帶,而且扎腰帶有一定的講究和規矩。未婚女子扎腰帶,要在身後留出穗頭,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貴」。「布斯貴」為蒙古語,漢意是沒有腰帶,代替腰帶的則是緊身短坎肩,以此來分辨未婚與已婚,穿上坎肩就說明這個婦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帶。扎時將袍子向上提,為的是騎馬方便,也顯得矯健瀟灑。腰帶上還要繫上鼻煙壺、蒙古刀、手巾等,顏色各種各樣,多用布、綢、緞等料。 「烏拉特」,蒙古語意為「能工巧匠」,早在明代後期,烏拉特部落就以精湛的服飾製作技術享譽草原,形成了烏拉特服飾的男裝雍容華貴、女裝典雅細膩的特點。男子服裝以禮帽、長袍、馬靴為主,婦女則以頭巾、長袍、馬靴為主。烏拉特服飾不僅保留了自己的傳統風格又吸收了其它地區傳統服飾的可取之處,其面料色彩、縫制工藝等類似阿巴嘎蘇尼特和察哈爾服飾。在牧區穿著傳統服飾的人較多,逢年過節、舉辦那達慕盛會時,人們則普遍穿戴華美的傳統服飾。

B. 蒙古族戴帽子常用等顏色

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 。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則戴翻檐尖頂帽。用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C. 蒙古族服飾介紹簡介

蒙古族服飾名稱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時喜歡穿布料衣服,逢年過節

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則戴翻檐尖頂帽。用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漢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

華貴的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服飾

蒙古族服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期。遠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用植物的葉子將自己修飾一番,後來又取用打獵的獸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畫上,已經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類在腰間圍著一條短短的獸皮裙,頭上插著長長的羽毛,有的臀部還有尾飾。而且當時已經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環、骨飾等物品,說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審美意向和審美追求了。

據考古資料證明,蒙古族的服飾是與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是一脈相承的。據《漢書·匈奴傳》記載,「食畜肉」、「皮氈裘」的匈奴婦女的頭飾與察哈爾婦女的頭飾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飾文化,又傳給了鮮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當然也傳給了蒙古族。而這些民族服飾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適應高原氣候而產生。

蒙古族的服飾具有自己的審美特徵蒙古族特別的偏愛鮮艷、光亮的顏色,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調明朗、身心歡娛。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藍色這樣一些純凈、明快的色彩。藍天白雲,綠草紅衣,一種天然的和諧。另外,從蒙古民族服飾的款式看,褒衣博帶,即能體現人體的曲線美,又能體現蒙古牧人寬厚大度、粗獷坦盪的性格。

蒙古族居住於蒙古高原,氣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為主,馬上活動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其服飾必須有較強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於騎乘,長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們的首選服飾。

蒙古民族服飾,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到現在,隨著歷史的發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服飾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縫制工藝,創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為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輝。


D. 蒙古族服飾是什麼樣的(文字)

蒙古族服飾 蒙古人喜歡戴帽和佩掛首飾,民族服飾中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男子帽子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 袍子的顏色,男子多喜歡穿藍色、棕色,女子則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淺藍、乳白、粉紅、淡綠色等。蒙古人認為,像乳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為聖潔的,多在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象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民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能給人溫暖、光明和愉快的顏色,所以平時多穿這樣顏色的衣服;黃色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徵,所以過去除非活佛,或者受到過皇帝恩賜的王公貴族,其他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袍子的質料因時間和生活貧富而不同。早期,服飾的原料中皮毛所佔的比重較大,現代,服飾中紡織品居多。富者多用綢、緞、絹帛;貧者春夏多用棉布,冬季多用光板綿羊皮。如今,無論質地、款式、色澤等都更加豐富多彩了。 腰帶是蒙古族民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股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三四米不等。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扎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持韁時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穩定、垂直,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灑,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男子習慣腰帶右邊掛蒙古刀,左邊掛煙具、綉花荷色等飾物。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段。鄂爾多斯等地區扎腰帶還有一定的講究和規矩,未婚女子扎腰帶,並在身後留出穗須,一旦出嫁,腰帶便被緊身短坎肩所代替,以此來區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婦女。 蒙古靴分布靴和皮靴,氈靴三種。布靴多用厚布、帆布或大絨製作,靴頭和靴筒上往往以金絲線綉花,圖案新穎艷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穿起來柔軟、輕便。皮靴通常用牛皮製作,分舊式和新式兩種。舊式皮靴用澀面香牛皮製作,樣式古老,靴頭粗笨,靴尖上翹,靴筒約1尺多高,筒口寬大,呈馬蹄形,靴底較厚,為多層底,狀如船形;新式皮靴用光面牛皮製作,俗稱馬靴,結實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也有用馬皮、驢皮製成的靴面。其式樣大體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三種,分別適宜在沙漢、乾旱草原和濕潤草原上行走。氈靴用羊毛模壓而成,俗稱「氈圪達」。牧民在冰天雪地里勞動、行走或騎馬,只有穿上「氈圪達垯」,方可度過嚴寒。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底為手納的,靴幫、靴靿上多綉制或剪貼有精美的花紋圖案。高筒靴約一尺高,筒口呈馬蹄形。也有低筒靴。靴身一般比較寬大,裡面可襯皮、襯氈,可以套穿棉襪、氈襪。騎馬時能護踝護膝,勾踏馬蹬;行路時能防,減小阻力,冬可禦寒,夏可防蛇防蚊。過去牧民自己作鞋,後來製鞋工業逐步發展就很少做鞋,多從市場上購買。

E. 蒙古族的服飾

蒙古族的服飾主要有冠帽、袍服、靴子三大類,主要有蒙古帽、蒙古袍、蒙古腰帶、蒙古坎肩、便褲套褲、蒙古靴子、女子頭飾、男子裝飾等。蒙古帽子種類很多,帽子在蒙古語中稱「瑪拉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經有過固顧冠、風雪帽、圓帽、陶爾其克帽、禮帽、頭巾、耳套及土耳其帽。蒙古民族視冠飾為極尊貴之物,用名貴的寶石、珍珠、皮毛、絲綢製做帽子,在帽子上還有講究和禮儀。日常不亂扔亂放帽子,摘帽後把帽子放在高處,忌諱踩踏和跨邁帽子,以示庄嚴尊重。蒙古袍是蒙古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裝,蒙古族稱「特日列克」。它也是蒙古民族根據自己生產生活特點總結形成的,它具有禦寒和騎乘方便的特點。蒙古袍根據其使用面料,可分皮袍和布袍兩大類。皮袍以其皮質分為綿羊皮袍、山羊皮袍、二茬皮袍、秋羔皮袍、羔皮皮袍、狼皮皮袍,還有用狐狸、水獺、貂鼠、銀鼠等各種稀有珍貴皮張縫制的蒙古袍。布料袍也有錦緞袍、絲絨袍、布袍等之分,可把布袍做成棉、單、夾袍,以供不同季節穿用。穿蒙古袍腰間系腰帶,是蒙古族服飾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主要用棉布或絲綢製作,長約20尺,用整幅絲綢或棉布製成,男女長幼的腰帶系法、顏色、長短等都有講究,一般男子腰帶寬而長,婦女則細而短,而且腰帶有三大妙用:一是保暖,二是騎馬時保護內臟不受顛簸,三是可懸掛一些實用飾物。蒙古坎肩也是蒙古族傳統服飾之一,是穿在蒙古袍外面的裝飾性無袖短衣,多為對襟式,一般用綢緞縫制,用庫錦、彩虹條、金銀曲線鑲邊,用金、銀、銅、寶石、珊瑚釘扣袢,工藝考究,華貴典雅。蒙古靴是蒙古族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服飾,它可防蟲蛇叮咬,也能在騎馬時防止腳和小腿被蟄破。因面料不同可分為皮靴、布靴、氈靴三種,不同時期,款式有所變化,有大翹尖、小翹尖、圓頭、尖頭、薄底、厚底等,靴面幫上貼綉圖案,典雅大方。

F. 蒙古包穿什麼帶什麼帽子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
蒙古族傳統的帽子稱「草原帽」,又叫「鷹帽」。其形若鷹,用羔皮、狐皮或氈呢、綢緞、布製成。一種狀為圓形,卷邊,帽筒前高後低,帽頂中央凹陷,帽筒與帽檐相接處綴有花邊,因多為冬季戴,又稱暖帽,多為棕色或深灰色。牧區男女均戴用。

G. 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是如何演變的

為北方游牧民族中最大的一支,蒙古族不但在中國歷史上創立了元朝,更是以它豐富多彩的文化和豪放的風土人情著名。蒙古的文化除了草原牛馬之外,那些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吸引很多人的目光,除了一些古時候當地蒙古手藝人的改造,還有很多其他歷史的因素。

三、中原文化的影響

蒙古的服飾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色彩比較絢麗,這個有圓谷發展出來的部分,但是更多的是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在唐朝初年,蒙古與中原交流非常的密切,在當時叫契丹族,給蒙古人在看見中原文化對色彩的運用後,對於服飾上的色彩進行了深層次的改造。所以說現在蒙古族的服裝多以藍色,紅色,黃色以及綠色為主,再也不是單一的灰色或者黑色的服裝了。因此,美麗的蒙古族民族服裝也是一部文化交流的史書,值得我們仔細品讀。

H. 蒙古族服飾製作材料有什麼

蒙古族服飾概述
蒙古族聚居在中國北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主要靠放牧為生,他們的服飾千百年來始終以其獨特的款式和精湛的製作工藝而聞名於世。蒙古族服裝強調色彩對比和服飾效果,以寬袍闊帶著稱,其色彩明亮濃郁,充分顯示出蒙古人熱情、彪悍、豪放的性格。蒙古族服飾包括蒙古袍、腰帶、靴子、首飾等。
蒙古袍

蒙古袍是蒙族男女老幼都愛穿的長袍,是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著裝飾。蒙古族男女一般都穿長袍,蒙古袍兩袖長而寬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高領有衽,大襟右釘扣。領口、袖口、衣邊常用綢緞刺綉花邊或皮毛鑲飾。男袍一般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袍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多為紅色、綠色、紫色,下端一般不開衩。
腰帶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多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一般為紅綠綢子 。扎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持韁時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穩定、垂直,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飾。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灑,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段。
靴子
蒙古人愛穿靴子,蒙古靴分布靴和皮靴兩種。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製成,穿起來柔軟、輕便。皮靴多用牛皮、馬皮或驢皮製成,結實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樣大體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種,分別適宜在沙漠、乾旱草原和濕潤草原上行走。蒙古靴做工精細考究,靴幫、靴靿上多綉制或剪貼有精美的花紋圖案。
首飾
蒙古族頭飾很美麗、也很華貴,一般用瑪瑙銀鏈珊瑚玉石穿綴而成,首飾大致可分為頭飾、項飾、胸飾、腰飾、手飾等五大類。頭飾是蒙古族首飾中最絢麗的部分,主要有頭巾、帽子、頭帶、頭圈、辮鉗、辮套、頭釵、頭簪、耳環、耳墜等。
蒙古族服飾特點回目錄 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喜穿軟筒牛皮靴,長到膝蓋。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發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發根,發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
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還有比較有特色的蒙古族摔跤服。
典型男子配飾
·蒙古刀
蒙古刀種類繁多,造型各異,大小不一。主要用來殺羊吃肉,也是男子漢的佩飾。不戴蒙古刀的男子漢,婦女們多看不起。但蒙古刀並不是械鬥的工具,在牧區很少打架動刀子的。蒙古銀匠最拿手的技術就是做刀。刃用好鋼,柄用牛角、紅木做成。從前的蒙古刀比現在復雜、實用而漂亮,鞘中有孔,可插象牙或駝骨筷子。鞘上有環,環上綴有絲線帶子。絲線帶子一頭有環,可以掛在胯上;一頭編有蝴蝶結,下面是穗子;一頭有勃勒。勃勒是一種銀子打的圓形飾件,上面有花紋,中間嵌有珊瑚大珠。蒙古刀的勃勒,也有用綢緞刺綉的。刀鞘用金、銀、銅做成,上刻龍、虎、獸頭、雲紋圖案,象牙筷的大頭一端還套有銀束子。民間傳說飯菜下毒用它可以試出來。
·牙簽兒
這種牙簽兒,因為墜著金葫蘆,所以叫做金葫蘆牙簽兒。實際上它是純銀做的。通過一個勃勒上的環兒,引出兩條銀索,一條上墜著金葫蘆(鍍金)或寶葫蘆,一條墜個花籃。通過花籃繫上和底上的環兒。墜下牙簽兒、挖耳勺、胡須刷的是三件牙簽兒,多加一個胡梳是四件牙簽兒,還有五件牙簽兒的。牙簽兒一般用勃勒上的鉤兒整件掛在肩頭扣門上,也可以一件一件取下來。多系老年男子佩帶使用。牧區小孩子不讓多吃糖果,怕蝕牙,牙縫刺進肉去不準用棍兒去挑,讓用濕毛巾擦,故年輕人不用牙簽兒。
·火 鐮
火鐮戴在男子左側的腰帶上。一般是刺綉的勃勒上引出一股帶子,到下面以後再打結分成兩支,一支有蝴蝶結,蝴蝶結下綴兩束絲線穗兒,一支用來拴火鐮。火鐮一般是生鐵鑄成的,套個皮套子(為了冬天捉在手中打火不凍),套上綉有廟宇、魚蝦、雲頭等花紋。一小半露在外面:有黃銅瑚蝶花紋,下面是不太銳也不太鈍的鋼刃。用兩片天然火石,把火絨放在中間夾住,捉在一隻手裡。用另一隻手的火鐮刃子一 擊,迸出火星,就可以把火絨燃著。如果是抽煙,直接把火絨按在裝好的煙袋上就行。如果要生火,還要把火絨放在馬糞上,吹出火苗,再用馬糞把柴薪點燃。
·碗 袋
碗袋是裝銀碗的套子。一般是紡錘形的,兩頭有出出(就是把口折疊起來穿繩的一種工藝,一揪繩子口子就可以扎住)。可帶在腰間,或在馬鞍轎上,在家時掛在哈那頭上。出門時便帶在身邊,游牧、狩獵、出征或尋牲畜到了外地,就可以用自己的碗筷和蒙古刀。碗袋有布做、柳編、氈制、樺皮縫的多種式樣。
·鼻煙壺
鼻煙壺造型多系扁圓、溜肩、底大、頸小的裝鼻煙的小瓶。鄂爾多斯男女老少每人都有,因為它是行禮的必備之物。因此鼻煙壺在牧區很發達,有瑪瑙、水晶、銀、玉、石、磁、木料多種,有內繪花和外刻花的兩種工藝.高級的鼻煙壺蓋子是銀子的,上面鑲嵌一塊珊瑚或松石大圓珠,蓋上自帶一個挖耳勺大小的勺子,可以伸進鼻煙壺頸部的細孔里,從裡面挖出鼻煙,放在指甲上,湊到鼻孔上一吸,立馬能打出噴嚏來。不過,蒙古人見面交換鼻煙壺,並不是讓對方吸自己的鼻煙。一般是與獻哈達同時進行的。兩人見面以後,各掏出自己的哈達和鼻煙壺,將哈達的口(指折疊出兩片的那面)朝對方,架在自己的手腕上,右手拿著鼻煙壺。把哈達搭在對方的手腕上,用右手把鼻煙壺遞過去。對方用左手把鼻煙壺接住,各放於右手上,在手心裡旋轉一圈以後,又遞在對方的左手裡,哈達再搭到對方的手腕上,這樣各自又把自己的鼻煙壺和哈達換了回來。有的鼻煙壺用了好幾代,價值三四匹馬。
·鼻煙壺袋
也叫鼻煙壺褡褳。因是兩邊開口的,一邊裝鼻煙壺,一邊裝哈達(這是進行上面的儀式不可或缺的物件),戴在左襟的腰帶上。一般用深藍緞子做成,庫銅鑲邊或用各色絲線,在上下綉出齒紋作為花邊,中間再綉山紋、水紋、花卉、龍鳳、蝙蝠、雙蝶、對魚等圖案,裝哈達與裝鼻煙壺的圖案要一模一樣。佩戴時為了顯示,要上下錯開,以便讓兩邊的圖案都顯露出來。姑娘把褡褳往往視為情物,送給心上人。新郎娶親時,岳母和大姑有幾人,就要做幾個鼻煙壺袋送給新郎,新郎要先戴岳母的。 阿拉善的鼻煙壺袋,跟別處的不一樣。它裡面還有一個小鼻煙壺袋,以鼻煙壺的大小,用藍、綠緞子縫成,上面綉花或印木版圖案。用兩條黃絲線編織的帶子,交錯穿在袋口上,末梢墜上五色絲線穗子。把鼻煙壺放進小袋裡,用那兩條絲線抽緊以後,裝入外面那個大鼻煙壺袋(褡褳),使五色穗頭露出外面,一走就飄動起來,很好看的。 女子同男人一樣,每人一個鼻煙壺,卻沒外面的鼻煙壺褡褳,只有裡面那個小袋子。放入鼻煙壺以後,裝在坎肩口袋裡,讓穗子從口袋上面飄出來。
·煙 袋
牧區過去普遍抽旱煙(煙葉),煙袋很講究,大體由煙鍋(煙袋頭)、木桿和嘴子三部分構成。煙鍋是裝旱煙的部分,用銅、銀製作,頗有雕飾。木桿用紅木和鼠李木製作,有天然或油漆花紋,中有細孔,可以通過煙嘴把煙鍋燃著的煙氣吸到嘴裡。這三件東西在一起組裝的時候,介面處要加鏤花鏨花的銀束子。木桿有一二尺長,煙嘴用玉石、翡翠做成,忌婦人吸食,說是會落顏色。詢諸多人,都答是真的,不知何故。
·煙荷包
煙荷包是裝煙袋用的,吊在胯上,起裝飾作用。大體像個葫蘆形。下面墜絲線穗子。上面有帶子和綠玉做的掛鉤,以便別在胯上。
·鞭 子
鞭子是騎馬用的。蒙古男子斜跨在高頭大馬上,一手叉腰,一手提鞭,很有派頭。俗話說:快馬加鞭,馬鞭能驅策坐騎快走,轟趕畜群,防備野獸,嚇唬村裡的狗,功能很多。 鞭子有多種:富人官人手裡提的鞭子,用熟皮條夾雜紅綠粗皮革編結而成,能編出鱗紋、萬字、吉祥結等圖案,墜著幾層細皮條破成的穗子,這叫編織的鞭子。有用三股熟皮條擰成的,有一庹多長,末梢接一截皮筋子做的細鞭梢兒,將粗端綁在紅柳鞭桿上。會抽的能發出很大的叭叭的響聲。不會抽的抽不響,還會讓鞭梢兒抽了自己的臉,這叫熟皮馬鞭。"揮動鞭兒響四方"就是唱的這種鞭子。
·圖 海
圖海的樣子各地不同,有的是一條銀帶子,近二尺長,固定在綢緞底子上。帶子是由層層疊疊的銀花和鑲嵌在其中的大小紅珊瑚組成的,很重,毀了足能打兩只銀碗。鄂爾多斯的圖海,是個銀或銅製成的扁片兒,上方下圓,都有圖案花紋,方處還嵌有珊瑚松石。上有兩環,以便掛在腰間。下有兩環,可掛另外的一條長巾。長巾長二尺,寬可一掌,用白緞或白布縫成,上面用紅線自上而下一條線訂四枚銅錢。新女婿娶親走時,胯間戴的只是這個上方下圓的銀片,沒有下面這條長巾。他給岳母叩頭後,岳母把那條長巾掛在圖海下面的環兒上,就算認可了這門親事。圖海一詞,蒙古民歌中出現得很多"銀子鍛打的圖海,沉甸甸壓在胯上。達爾占(人名)的姑娘若格吉德瑪,沉甸甸壓在我心上。"就是用圖海比喻的。
·弓 箭

弓箭古代用於戰爭和狩獵,當今用於婚禮和體育。弓是幾種材料粘合而成的。弓面(裡面)是把牛角或鹿角削薄,用魚鰾好幾層沾在一起做成的。弓背用竹子或木頭粘合,再用熟牛皮綁在一起。兩端有拴弦的地方,弦架在弓碼上。弓碼用駝骨製作,上面也刻有龍風等圖案。弦是用公鹿的脊皮、犍牛膝筋等三股搓成的,經得起好漢一拉。 箭桿截2.4尺的細柳條做成,頭上安青銅或鋼的三棱箭頭,下端在120度的三個方向上都沾上鵰翎,這樣發射起來才能准確而迅速。 箭囊是放弓與箭的,系牛皮做的袋筒,方形或三角形,其上有金銀泡釘、獅虎雕花和珍珠鑲嵌工藝。插上十支白箭,背上威風凜凜,儼然一個引弓之民的後代服束。
典型婦女頭飾
·練 垂

蒙古婦女常用一截帶杈的小木椽,帶叉的一頭用棉花纏成疙瘩,用市布裹縫起來。姑娘出嫁時把發辮解開,從正中間分成兩半,每一半梳許多小辮,把一面的小辮均勻地籠罩在這個木頭疙瘩上面,用皮條在疙瘩下面捆住,這樣就把頭發和木棒綁在一起。然後再把它牢牢插進一個上粗下細的發套裡面,下面墜上寶劍頭飄帶,正當打疙瘩的地方,還要在外面罩個半圓形的飾片,背面(裡面)用扣子固定在疙瘩上面。這全部的物件組合成的整體就叫練垂。
·頭 戴
就是達羅勒嘎。包括發箍、後屏、護耳、垂飾、馬鬃、耳墜六件。
(1) 發 箍 --- 頭戴最上面套在頭上的圓圈,大小因頭而異。一般三四指寬,用黑布襯子或紅銅製成,周圍有八至十個方形的古,古中間有鼓出來的蓮花圖案和鑲嵌的大紅珊瑚,尤以當額的那顆最為碩大鮮紅,隔一個古嵌一塊綠松石,其餘空隙都用小珊瑚。發箍上下兩邊用一至三排穿起來的珊瑚珠子鑲成。
(2) 後 屏 --- 頭戴後面遮擋脖頸和肩膀的部分,可達腰中,用較厚的黑布襯子做成。後屏長約一尺,上寬(連接發箍處)三至四寸,下寬六七寸到一尺。大體像一個凸字。凸字上邊的珊瑚是上下排列的,中間有一個方形的古。下邊寬大部分的珊瑚是左右排列的。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大古:左右三寸長,上下一寸寬,上面嵌三顆紅珊瑚,也有三到四個古分開排列的,也有用綠松石代替古的。空隙和邊緣也用黃豆大的紅珊瑚鑲嵌出來,有四百九十九顆。最下端的工藝同奧如達格一樣,在十六、七個大珊瑚珠上再各穿綴三顆小珠或綠松石。
(3) 護 耳 --- 釘於發箍兩旁,遮擋耳朵和後屏兩邊的縫隙,垂於左右,也用布襯做成。長一掌,寬一虎口(也有說長三寸、寬一寸的),形狀工藝同奧如達格相似而小,上面有四方和半圓形的古,有黃豆珠六十五顆(奧如達格九十七顆)。邊緣用銀線壓邊,也有前面朝臉的一面釘兩徘小珊瑚珠的。鄂托克旗的護耳,是與後屏縫在一起的。烏審旗是另外的。
(4) 垂 飾
面頰兩面垂吊的飾物的總稱,左右對稱。現以一邊為例說明:垂飾又可分為兩大部分,一種是吊掛,一共是五條。每條的穿法一致,自上而下依次是一個大珊瑚、一個銀束子、一個大珊瑚,一塊長方綠松石、一個大珊瑚,一個銀束子、一個大珊瑚,最後是一個陶納勒嘉。陶納勒嘉好像是兩個銀古扣在一起做的,朝外一面的鼓一些,中間是蓮花中鑲嵌的大紅珊瑚。朝里的那面扁一些,多嵌細小的珊瑚。陶納勒嘉因為比較大,穿時一個要壓住另一個的一半。下面不帶垂穗的,五條吊掛每條上都掛一個陶納勒嘉;下面帶垂穗的,只掛三個陶納勒嘉(其中兩個陶納勒嘉上各掛二條吊掛)。吊掛的上端掛在發箍上,從太陽穴一直排到與護耳相接的地方。吊掛的戴法不限,上面一種可任意排列組合,但五條的穿法必須相同。
(5) 馬 鬃
戴在發箍前面覆蓋額頭的部分。先在發箍上用米粒大的銀子穿綴一指寬的吊掛,接著穿釘一排十七個珊瑚珠,再用糜米大的小珍珠穿成一寸寬的網格兒,下面再穿上一排同樣大小的珊瑚珠子,再吊下十七條小銀索兒,末端都墜有小銀鈴含的水晶珠.中間一條最長,可垂到兩眉中間,然後以眉形向左右伸展,最邊上的兩條又適當放長,但都不能壓住眉頭。寬可及太陽穴。銀鈴雖有豆大,製作卻十分精巧,多為四棱或六棱體.每個棱還有雕花。各種顏色配置的璀璨奪目,是年輕婦女的裝飾品,一過四十就不戴了,和垂穗一樣。馬鬃樣式,不一而足。
(6) 耳 墜
代替耳環用的,面頰兩旁各一個。純銀製作,指頭粗細,重近一斤。在練垂兩邊順著臉垂下,也叫大耳墜,以區別於姑娘時戴的小耳墜。耳墜形狀像一問號,一面有一個銀鉤子。一面由一連串的穿綴物組成:最上面是一朵鼓起來的大銀花,下面-個接一個穿上一樣的五朵銀花(一朵鑲珊瑚,一朵鑲松石,再-朵又鑲珊瑚……這樣隔開鑲嵌),下面用線把三個珊瑚珠、兩個藍晶石、六個銀墊圈搭配著穿起 ,最下端是一個鑲珊瑚的銀勃勒。耳墜一般直接連在發箍上,在奧如達格的裡面。
蒙古族摔跤服飾回目錄 遼闊的烏珠穆沁草原是摔跤手的搖籃。這里摔跤的傳統源遠流長,盛名至今不衰。康熙五年(1666年),在清政府主持的盛會上,安珠在一千零二十四名摔跤手參賽的大比中獨占鱉頭。十九世紀初,巴特爾朝克圖參加清廷京師盛會,又以頭名布魁載謄而歸。十九世紀中葉的摔跤手都仁賽嘎(都仁那),更是牧民傳說和歌謠中的人物。烏珠穆沁的摔跤服裝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飾工藝。摔跤比賽服裝包括坎肩、長褲、套褲、綵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長褲寬大。套褲上圖案豐富,一般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內褲肥大,用10米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避免汗濕貼於體表;也適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制。膝蓋處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制圖案,紋樣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裝各部分配搭恰當,渾然一體,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摔跤坎肩
這是為便於對方抓拿穿著的摔跤上衣。從質地看,有香牛皮、粗面革、氈子和布子的四種。從式樣看,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開放式又叫蝴蝶坎肩、翅膀坎肩。因為形狀有點像蝴蝶翅,實際上就是一種緊身坎肩,有領口無領,袖子很短,有個後片,前面幾乎什麼也沒有,用兩根皮條(坎肩上面帶著)裹回來,扎在腰上就成。不論用什麼材料製作,領口、袖上、邊緣一帶一定要用香牛皮或粗革層層鑲邊,用皮筋、絲線、麻筋等密密地縫納出來,在上述這些部位和後腰兩側用銀或銅泡釘鑲嵌出來(要不摔出汗以後就滑得抓不住了),後心還有個五寸見方或月亮似的銀鏡或銅鏡。鏡上有鏨花或鼓出來的四雄(龍鳳獅虎)及象、鹿等圖案。也有各種紋樣和蒙文篆字或方塊蒙古字的。一定要用結實的布做里子。
·圍 裙
這不是家庭主婦腰上圍的那種東西,而是把紅、黃、藍三色綢、緞、布條紮起來,穿綴在一根結實的皮條上,牢牢地扎在腰間,在摔跤坎肩下邊、褲帶和套褲褲腰上邊再緊緊地捆上一層,讓那些花花綠綠的布條垂下來,一行動就抖動起來,加上這身怪異的打扮,往往給你一種無敵猛獅之類的奇想。
·靴 捆
摔跤手穿的靴子跟平時沒有什麼不同,但作用似乎不同。這是為了保護腳部、使人站穩,很好地發揮摔跤的各種技巧。怕它滑脫和踢起來得勁,要用一條結實的皮條捆幾圈,這就是靴捆,長可六尺,寬約二公分,一頭拴銅環、鐵環,或打個死扣
·包 腿

烏珠穆沁摔跤手有個特點,"絆踢"的技巧用得十分普遍,為了保護小腿,便發明了包腿這種東西。將裝磚茶的竹箱拆開,把竹子削成竹篦,從踝骨開始,一直纏到膝蓋以下。這就是包腿。
·套 褲

牧人平時騎馬外出,為了保護褲子,溫暖膝蓋,也要穿套褲。但摔跤手穿的套褲基本上成了裝飾品。尤其是新手,一定要用顏色鮮艷的緞子做料,用各色庫錦和金銀線綉出邊來,再用刺綉和沾貼工藝描出四雄和蝙蝠、萬字各種圖案,看去像大戲里武將腿上戴的甲一樣。裡面的褲子也特肥,上面羊胃一樣有無數褶子,據說也有護襠的作用。
·吉祥帶
就是摔跤手脖子上戴的綢緞條兒,戴的越多的說明獲勝的次數越多。這綢緞條兒雖然不過一指多寬,卻不是隨便給的,它是同獎品一起贈送的。六十四名摔跤手比賽奪魁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塊三角形的吉祥帶(整方綢子的一半)。一百二十八名摔跤手比賽奪冠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匹打了結的綢哈達。
烏珠穆沁有交接吉祥帶的習俗。一位久經沙場、多次奪魁的布魁年過半百,就要把自己的摔跤坎肩和吉祥帶傳給他有希望的後代和鄉鄰里嶄露頭角的新手,舉行一個有趣的儀式。一般是在一個什麼大型的集會上(比如那達慕),經過上級事先批准,某兩個人或幾對人要被封為榮譽布魁。屆時這幾個人來到會場,披掛整齊,互相摔三輪跤。不過並不是比賽,而是表演,最後要摔成和局,然後立於主席台前,由主持人簡單介紹他們的生平事跡,過去取得的榮譽,將獎品發給他們。獎品與這次即將奪冠的布魁相同或相近。受獎的布魁要當場把自己的坎肩和吉祥帶解下,給選定的接班人穿戴上,預祝他比賽取得好名次,不要辜負老輩的期望。這次發的獎品,是這些布魁一生中最後領到的獎品,也是最後一次參加比賽。這個儀式結束,摔跤比賽才正式開始。
蒙古族服飾差異回目錄 蒙古族服飾反映了蒙古族悠久的傳統文化,至今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由於地區不同,部族不同,蒙古族服飾既有統一性又各具特色。
地區差異

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時喜歡穿布料衣服,逢年過節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
男女差異
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
帽子差異

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男子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

I. 戴紅貌子是外蒙古哪個民族

您好!

是布里亞特蒙古族。

在布里亞特蒙古服飾里,帽子和靴子都有別於其他蒙古族。紅纓帽是布里亞特蒙古族服飾的特色,帽頂代表太陽,而披散下來的紅帽纓則代表陽光。冬天的帽子會用毛皮製成以便抵禦風寒。婦女的帽邊下會有漂亮的垂飾。而由於居住環境潮濕寒冷的特殊性。布里亞特靴子一般都做成厚底高腰,以適應草原冬天的嚴寒和夏季的蚊蟲與蛇咬,作用是多重的。

布里亞特人是分布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一些地方的蒙古族,使用布里亞特語,分東西兩大方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18世紀起使用老懞文,於1931年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

布里亞特人,蒙古人的一支,屬蒙古人種西伯利亞類型,布里亞特人總人口約43.6萬,現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的一些地方。其中,俄羅斯有42萬多人,蒙古國有4萬多人,中國有近8000人。俄羅斯境內的布里亞特人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聯邦的布里亞特自治共和國,部分分布在赤塔、伊爾庫茨克等地,是西伯利亞地區較大的少數民族之一。

布里亞特長袍胸前常有藍黑紅標志,其中藍色代表天,黑色代表地,紅色象徵火。把這三色掛在胸前,表示事事如意,尊重大自然,與萬事萬物和諧相處。

對於布里亞特蒙古族服飾文化的保護,很早就已經被呼倫貝爾市和鄂溫克自治旗政府提上了議程。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23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88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115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61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81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806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72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64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77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