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戴著綠油油的帽子
❶ 楚人沐猴而冠,今果信乎 什麼意思
此話是指:楚人項羽像只戴著帽子的獼猴,徒有虛名,果然如此。
出 處:
《 史 記 . 項 羽 本 記 》 : 「 人 言 楚 人 沐 猴 而 冠 耳 。 」
項羽小的時候,不好好讀書,後來改學劍,也不肯用功,他的叔父很生氣。項羽說:「讀書有什麼用,只能記名姓而已。學劍也只能抵擋一個人,我要學能抵擋萬人的本事。」
後來項羽帶兵攻入咸陽,殺了秦二世子嬰,燒了秦朝的宮殿,收拾了秦朝許多寶貝財物就准備回去。有人勸他說:「關中這個地方很險要,土地肥饒,可以建都稱霸。」項羽見宮殿都燒毀了,又想著趕快還鄉,說:「富貴了不回家鄉,就像穿著錦帛衣服在黑暗中行走一樣,誰會知道呢!」勸說的人嘆道:「人家說項羽像只戴著帽子的獼猴,徒有虛名,果然不錯。」
後來項羽在垓下打了敗仗,逃到烏江,烏江亭長有一隻小船,勸他渡江,說:「江東雖然小,也有方園千里的地方,幾十萬人口,也可以稱王啊。」項羽說:「是老天要亡我,我為什麼要渡江呢!開始我和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而來,現在無一生還,即使江東父老可憐我、讓我稱王,我又有什麼面目見他們呢?」
「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沒有真正的能力。
❷ 虞姬為什麼要自刎
虞姬自刎是因為在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被劉邦包圍,虞姬看到項羽要失敗自己不想死在項羽的後面,於是拔劍自刎。
在公元202年,霸王項羽被劉邦的軍隊在垓下包圍了很長的時間,導致了項羽軍中糧草不足。劉邦知道了以後就命令包圍項羽的士兵在項羽營帳的周圍唱起了楚國歌曲,使得項羽的士兵紛紛因為思念家鄉而投降。
這時項羽看到自己的大勢已去,面對的虞姬,在自己營帳中說出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壯歌詞。
虞姬在聽到項羽這樣說以後隨機拔出了寶劍起舞,並留下了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詩詞,在說完這句話以後虞姬便自刎結束了自己的聲明。
(2)項羽為什麼戴著綠油油的帽子擴展閱讀:
公元202年就在項羽被劉邦包圍的時候,虞姬坐在垓下的最高處看到了項羽的威風,她看到項羽一呼漢軍披靡,二呼人驚馬退。聲音威力至此,絲毫未損他英雄的聲名。
她要開始撫琴為他助陣,風從她的身邊吹過,她把琴放在懷里,然後雙手在撫摸了琴弦一陣,接著一曲《十面埋伏》的曲調響起來了,這是她在軍營里無事的時候寫出來的,她以前很想為項羽助陣殺陣,可都用不上。
今日是他的最後一戰了,自己一定要為他助威,曲調越來越激烈。尤如烏江波瀾壯闊的江水拍打聲。 劉邦已經將項羽他們團團的圍住,項羽他聽到了琴聲,知道是是虞在他助陣,不由朝虞撫琴的方向望了一眼,內心熱血的奔流,他感覺到自己一下子被激發了無盡的力量。
劉邦他也聽到了琴聲,所有的人都聽到了琴聲,大家都看到垓下的一處最高處正坐著一位女子,不用猜,他們都知道是虞,因為世上只有虞才彈出如此動人的旋律。
劉邦看到自己的將士一批批的倒了下來。 項羽看到跟隨自己的多年的兄弟一個個的倒了下來。 琴聲越來越激烈,撒殺聲越來越響, 屍體越積越多,項羽看到自己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但他絲毫沒有一絲的恐懼。
劉邦看到了,心中也不由地贊嘆道:項羽,果真是一個不死的戰神,他看到韓信站在一旁一直沒動,他知道韓信故念著他與項羽的結拜之交,他知道這世上只有韓信才能殺了項羽。
他來到韓信的跟前道:韓信,我知道你為難,但是你想過沒有,要是項羽還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天下將不會太平。韓信知道劉邦的意思,他看了看正在撒殺中的項羽,突然嘆了一口氣,他沒有說一句話。
催馬到了項羽的跟前,所有的人都停了下來,項羽看看過來的韓信,他沖著他點頭道:韓信,你終於出手了。 大哥,我不想和你撒殺。我還記得曾經和你一起發過的誓言。 項羽沖著笑道:韓信,你是個英雄,至少比劉邦要強很多。
我也沒白與你結交一番。你動手吧,這時整個垓下的空氣好像都凝聚了,所有的人都在看著他們兩個人。 琴聲依然還是很激烈,虞已經有些支持不住了,她的雙手開始了顫抖,她知道再過一會兒,她就要倒下了。
項羽他聽出來了,琴聲終於越來越弱,他知道虞已經快支持不住,他也知道自己也該是時刻,因為他發覺所有跟他一起而來的人都倒下來了,現在該是他倒下的時候了。 虞終於支持不住,她的雙手停了下來,琴聲沒有了。然後沖著項羽大喊一聲:大王,我先行一步了。
她的聲音在山谷間回盪著,項羽像泄氣的皮球垂下了雙手,他望著虞的方向,然後轉過身去對韓信道:「要是你還是我兄弟的話,請將我與虞的屍體合葬在一起。
他看了看劉邦,劉邦正在看著他。 他看了看烏江,他知道那邊還有很多的鄉親父老在等著他回去。他朝虞的方向奔去,沒人攔住他,他看到虞抱著琴坐在了那裡。臉上還帶著微笑,只是她永遠不能開口說話了。
項羽抱住虞痛哭了一番。或許他明白了什麼,也或許他看透了什麼。對天大聲道:力拔山河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完,他舉起手中的劍,對著自己的頭顱刺去。 很快,血四處噴濺,項羽已經死了,他倒在了虞的身旁。
❸ 李清照當時贊許項羽不肯過江東,有沒有道理呢
如果我是項羽,也不肯過烏江,准確說不是“不肯”,而是“不敢”。因為江東本來就不是項氏家族的勢力范圍,而是創業的起點。當初項梁項羽叔侄,殺太守殷通,強奪江東八千子弟出征,結果沒給江東帶來任何福利,反讓江東多了八千孤魂,誰能助他東山再起?
應該說項羽的結局不錯,他還有勇氣把劍架在自己脖子上,假如邁腿登船,世間永無楚霸王。
李清照欣賞的就是項羽那份敢死的氣概,對她來說,假如她的丈夫有這份勇氣,她這個做妻子的怎麼有深深的恥辱感?
南宋建炎三年,江寧知府趙明誠,在部下叛亂,城中急需他出面主持大局的時候,他竟然用一根繩子,從城頭垂下逃生了。因為這件事,趙明誠被革職,李清照跟著蒙羞。
一邊是親情,一邊是大義,李清照能說什麼呢?她只好以謳歌項羽的自決之勇,暗諷丈夫的懦弱。
大概李清照被司馬遷蠱惑了,沒有仔細研究過項羽,她不知道對項羽來說,烏江自裁才是他最好的謝幕方式。詩人嘛,讀出她的心境就好了,何必揪住歷史細說呢。
❹ 項羽攻破咸陽,衣錦還鄉,大臣說了什麼,竟激怒項羽最終被烹煮
項羽攻破咸陽,衣錦還鄉,大臣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大臣的這句話的意思是,項羽不過是戴著帽子的猴子,想冒充真人,可他還是只猴子,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暗指項羽愚昧無知,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西楚霸王」。這句話最後傳入項羽耳中,激怒了項羽,最終大臣被烹煮。此大臣就是項羽手下韓生。
韓生就建議項羽可以用這些金銀珠寶在此建立國家,可項羽覺得應該拿回江東展示一下,韓生相當生氣,就回家說了那段話,項羽知道後相當生氣將他活活煮死。如果項羽當時聽從韓生的話,現在的天下可能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
❺ 在古代,有哪些雄才大略的君王被戴過「綠帽子」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帝王的後宮中,有很多的女子存在。最為熟知的一句話,便是後宮佳麗三千了。其實說句實話,各代帝王都有這么多女人。也是享用不過來的,因為一些女子的得寵,使得其他的女子被冷落。在這些女子感到寂寞的時候,就會做出一些比較離譜的事情。這樣一來,皇帝就被戴綠帽子了。對於這些事情呢,大部分都是在暗地裡進行的。有些事情呢,則是大家都知道的。在眾多的帝王中,也有很多是明面上的綠帽王。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便是這些可憐的帝王。想必大家也是有所了解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接下來要說的,便是唐朝時期的綠帽皇帝。在這期間呢,唐朝初年的兩位皇帝,李淵和李世民,都有這樣的事跡。李淵經過起兵,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可以說,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但是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給自己戴了綠帽子。當時李淵後宮的兩位妃子,和太子李建成私通。經過這件事之後,也便引發了玄武門事便,被迫交出了皇位。被自己兒子戴了綠帽子不說,還丟失了皇位。看到這樣的局勢,實在是比較悲哀的。接著來說一下李世民,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明君所在。確實,在政績這方面,是真的沒法說。
❻ 為什麼說項羽是穿著衣服的猴子沐猴而冠什麼意思
在很多人眼中,項羽是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豪傑,是一位英雄人物,但同時,項羽也還是有很多毛病的,正是他的這些缺點,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然而歷史上卻有人說,項羽只是一隻穿著人類衣服的猴子,這是什麼意思?項羽本身是個人,為什麼說他是只猴子?這與一個成語沐猴而冠有聯系,這個成語又是什麼意思?
項羽率領大軍入秦都咸陽,殺子嬰,焚阿房宮,甚至很多貧民也都被楚軍所殺。對項羽稱道尤嘉的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寫到:「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項羽進咸陽,一焚燒宮殿、二殺人、三搶奪財寶和婦女,沒一件是好事情,項羽的殘暴可見一斑。
就在項羽打算引軍東歸的時候,有個叫韓生的謀士勸項羽說:「。將軍,您應該在咸陽建立都城,因為這里地處關中地區,易守難攻,而且土地肥沃,財富殷實。建都此地,一定能統一天下,實現霸業。」韓生的話有一定道理。關中地區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項羽性格固執,驕傲自大,根本進不進韓生的建議。他覺得咸陽城殘破不堪,在這里建都條件太艱苦。另外他想回到家鄉去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威力。他對韓生說:「人富貴了,應該回歸故鄉。富貴而不歸故鄉,就好比穿著華麗的衣服卻在夜間行走,誰看得見?」
韓生聽了項羽的話,非常失望。他走出項羽的軍帳,搖著頭說道:「人家說楚地的人不過是『穿著衣服的猴子』,以前不信,今天聽了項羽的話,果然不錯!」韓生的話是在譏諷項羽沒有遠見卓識,愚魯無知。沒想到「沐猴而冠」的話傳到了項羽耳朵里。項羽非常生氣,立刻把韓生抓起來。倒霉的韓生就這樣被烹殺了。
從這件小事情,可以看出項羽的性格缺陷,這種性格缺陷正是導致他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殘暴。進入咸陽的種種表現以及就因為一句話便將韓生烹殺,都是他殘暴的證明。其次是目光短淺、驕傲自大,不聽人勸。且不說鴻門宴上的失策,單單他對韓生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穿錦綉之衣於夜間步行,有誰知之!」便足以說明問題。由此看來,韓生對項羽的評價「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的確有幾分道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紛紛起兵反秦。他們在全國各地和秦軍作戰,沒有統一的指揮,於是約定:如果誰能夠先打入咸陽,推翻秦朝的暴政,誰就做關中王。
項羽的路線安排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和秦軍正面遭遇,費盡千辛萬苦還是晚來一步。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就以胡作非為來發泄心中的怨憤。項羽率領大隊人馬到處沖撞殺戮,又放火燒了秦宮,大火燒了幾個月,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燒成了一片焦土瓦礫。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解氣,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寶玉器洗劫一空,然後准備率領眾人回到江東。
當時,項羽手下的有識之士勸他說:「咸陽處在關中要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這里建都,這樣有利於您奠定霸業。」項羽本也有些心動,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陽已被自己弄得殘破不堪,哪裡還像個都城的樣子?就更加懷念故鄉,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說:「人要是富貴了,就應該回到故鄉去,讓父老鄉親知道你現在是什麼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錦綉衣服在黑夜裡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麼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
那人聽了這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後,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
不料,這句話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氣,立即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里活活烹死了。
項羽據關中後,韓生獻計於羽曰:「關中地勢險要,有山河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業。」羽見秦宮悉已燒殘,又心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穿錦綉之衣於夜間步行,有誰知之!」生竊曰:「人雲楚人為獼猴戴帽,果然如此。」項羽聞知,便將之烹死。亦作「沐猴冠冕」。《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不由咱生嗔怒,我罵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裾。」亦作「沐猴衣冠」。《明·無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輩,馬牛襟裾之材。」
亦作「沐猴而冠」。《明·沈采·千金記·第十三出》:「項王乃是『沐猴而冠』,不足謀天下矣。」
亦作「衣冠沐猴」。《元·汪元亨·朝天子·歸隱》:「厭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歸山袖。」
「沐猴而冠」。原指獼猴性急,不能若人戴冠著帶。後譏人徒具儀表,而無內才,品格低下。或喻人徒具衣冠而毫無人性。或言人暴躁輕浮,不能成事,常用此語。
❼ 沐猴而冠諷刺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
- 01
項羽
沐猴而冠諷刺的是項羽。沐猴,在古漢語中指的是獼猴,沐猴而冠意思就是猴子戴帽。猴子即使穿衣戴帽,裝扮成人樣,但終究還是猴子,徒有其表,本質掩蓋不了。這個成語後來引申為諷刺依附權勢、竊據名位的人。出自《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空前強大的大秦帝國迅速土崩瓦解。諸多起義軍中,最強大的就是原楚國貴族之後項羽,此人身高八尺二寸,相貌堂堂,力能抗鼎,武功蓋世,作戰方式直接粗暴,憑借天下第一的武力,率軍正面硬扛任何敵人,打遍天下無敵手。因此也養成了項羽驕傲自大的性格和無與倫比強大的氣場。
楚國本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霸主之一,疆域遼闊,國力雄厚,但被秦國生生用陰謀詭計給玩殘了,最終亡於秦國大將王翦之手,所以楚國遺民對秦國是恨之入骨。公元前207年,項羽帶領軍隊進入原秦國首都咸陽。為了發泄國仇家恨,項羽在咸陽城內大肆屠殺平民,並殺死秦降王子嬰,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大火整整燒了三個月。項羽還對秦地進行了瘋狂洗劫,搜括了無數金銀財寶,擄掠了大批美女。出盡惡氣的項羽志得意滿,准備榮歸故里。
項羽手下有一個謀士,名叫韓生。韓生是一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他就勸項羽說:“關中這個地方很險要,土地肥沃,是一個理想的建都之地。”項羽見宮殿都燒毀了,又想著趕緊回鄉顯擺一番,說:“富貴了不回家鄉,就像穿著華美的衣服在漆黑的深夜行走一樣,誰會知道呢?”這里又出現了一個成語,衣錦還鄉。
韓生又急又氣,一時沒管住嘴,就說道:“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意思就是,人家都說楚國人像只戴著帽子的獼猴,徒有虛名,果然如此啊。項羽一聽,勃然大怒,就將韓生扔入鼎中,煮成了一鍋人肉湯。
項羽雖然是楚國貴族後代,但他其實就像個土豪,目光短淺,取得一點點成就,就急於回鄉顯擺,所以才被憨直的韓生諷刺為沐猴而冠。結合具體的語境,這個成語當然不是把猴子當成寵物,又給洗澡,又給穿衣戴帽。
❽ 誰知道為什麼說項羽沐猴冠耳
沐猴,即獼猴
因為有人勸項羽在關中稱王,但項羽卻說「富貴而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不以大局為重,頭腦簡單。
❾ 文言文《沐猴而冠》的翻譯是什麼項羽是怎樣的人
譯文:
過了幾日, 他帶領人馬,沖入城內,大肆屠殺,並且殺了秦降王子嬰,放火焚燒秦宮,大火一連燒了幾個月都沒有熄滅。 項羽還搜括了許多金銀財物,擄掠了一批年輕婦女,准備回到東方去。當時有人勸項羽仍在咸陽建都,因為「這里 關中地區,有險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業。」項羽看看秦宮都已燒毀,殘破不堪,同時又懷念故鄉,一心想回東方,便說:「人富貴了,應歸故鄉,富貴不歸故鄉,好比錦衣夜行,誰看得見?」。勸說者說:「都說楚人是戴著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現在想來果然如此。」 項羽聽說了,烹殺了那個游說的人。
項羽是一個:
項羽勇武過人,有著卓越的戰場指揮能力,有遠大的理想卻缺乏耐心,為人性格直爽,具有舍我其誰的霸氣但又過於自負,缺乏城府,殘忍自大。
❿ 沐猴而冠文言文翻譯項羽是怎樣的人
沐猴而冠
【原文】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譯文】
過了幾天,項羽帶領部隊向西攻入咸陽城,大肆屠殺焚燒,殺了秦朝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放火焚燒秦朝的宮殿,大火一連燒了三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還收拾秦朝的許多金銀財物和秦王的妃嬪,准備向東回到楚國。當時有人勸說項羽(留在關中地區),說:「關中地區,有險山、黃河這樣的險要地形,而且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建都,從而建立霸業。」項羽看到秦朝的宮殿都已被燒毀,殘破不堪,同時心裡又懷念故鄉,一心想回東方,便說:「人大富大貴了不回故鄉,這就好比穿著華麗的衣服在夜裡行路,誰看得見啊!」。那個勸說者就(私下)說:「人家都說『楚國人是戴著帽子的獼猴』(戴上帽子裝人終究也不是人,意思是說楚國人愚蠢至極)罷了,(以前我還不信,現在看來)果然是這樣啊。」項羽聽說這話,就烹殺了那個勸說自己的人。(註:勸說他的人是韓生)
【解釋】
沐猴而冠:原指獼猴性急,不能若人戴冠著帶。後譏人徒具儀表,而無內才,品格低下。或喻人徒具衣冠而毫無人性。或言人暴躁輕浮,不能成事,常用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