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為什麼不戴坦克帽子
❶ 二戰德國裝甲兵在坦克里戴什麼樣的帽子
德國裝甲兵的帽子有好多樣式吧,下圖是全套裝備之一種,也有夏裝的,在這里可以看到。 http://www.lostbattalions.com/german33-45/heer/heerhbtpz.html
採納哦
❷ 為什麼二戰德國坦克手不帶坦克帽
首先說明的是坦克乘員佩戴的坦克帽其作用並不是在坦克被擊中時起防護作用,提高坦克乘員的生存力,而是在坦克進行越野行進,由於地面不平產生顛簸,防止坦克乘員因身體與車體碰撞產生傷害,起到保護作用。仔細觀察二戰時蘇式坦克乘員帽,實際上就是以皮帽為襯底,在其上使用皮革包裹固定的橫豎長條海綿條(塊),其作用僅僅是為了防止碰撞,對槍炮彈沒有任何防護作用。
其次,德國早期的坦克乘員也都配發坦克帽(如一、二樓圖示),可以發現其帽頂非常厚大,原因就是在其頂部及周圍填充了厚厚的海綿襯層,其作用同樣是起到防止碰撞作用,只是由於這種帽型對佩戴使用車內通話系統的耳機有較大影響,加之後期坦克設計的發展,於1941年全部撤裝,轉而使用有沿戰斗帽(山地帽)和船型帽。
第三,德國後期坦克後不使用有防碰撞坦克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德國坦克減振性能極好。二戰中後期德國坦克的主戰坦克大多為重型坦克,其負重輪設置幾乎全部採用交錯排列的雙排大直徑負重輪,而且每個負重輪都有獨立的懸掛系統,相對於採用單排負重輪的蘇式坦克以及美英式坦克採用扭桿懸掛系統的小直徑負重輪,其減振效果極為優秀,即使在非常顛簸的地面上行駛,也能保持車體非常平穩,故少有乘員身體與坦克車體碰撞現象。二是德國坦克在製造時就在車體內部容易與乘員身體發生碰撞的部位敷設了厚厚的保護層,不僅同樣起到了保護作用,而且在炎熱狀態下,有利於坦克乘員穿著單薄,利於汗液蒸發,避免戴皮質坦克帽的悶熱感,長時間保持其良好的精神狀態。三是坦克戰術的影響。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不僅觀瞄系統比較原始,而且火炮沒有射向/射角穩定裝置(現代坦克火炮全部採用了射向/射角雙向穩定器),只能採取短停頓射擊的方式(行駛間發現目標,停止間瞄準射擊),故此,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坦克戰術,如蘇聯坦克採用高速接敵,高速脫離戰術,甚至採用高速撞擊戰術,而德國坦克依仗其厚重的裝甲防護,則採用慢速接敵,快速停車,精確射擊的戰術,再加上極大的車體重量限制了坦克的車速,故此,德國坦克的行駛速度普遍較低,根本不可能有蘇聯T-34坦克那種飛離地面的瘋狂行駛場面,其坦克乘員更不會像蘇聯坦克乘員那樣在車體內如乒乓球似的左碰右撞,因此,基本不需要特別的保護措施。
❸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軍官歪戴帽子
說起德國人,人們都會想到他們都是天生性格嚴謹、規規矩矩的人。我接觸到的德國人中還有認真到學做中餐問我具體加幾克醬油、幾克鹽的事情,而且不告訴他的話他就不知所措。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無論是歷史真實照片、紀錄片還是一些二戰影視劇中,很多德國軍官都喜歡歪戴帽子。還別說,這樣歪戴著再配以帥氣筆挺的制式軍服,顯得整個人非常英武。
就這樣,德軍以這么一個小小的細節,來獎勵立下戰功的優秀官兵、和傷亡慘重條件艱苦的潛艇兵等。宣揚只有做到優秀,才能歪戴軍帽默許違紀。但另外,相對來說德國陸軍國防軍比較傳統,畢竟脫胎於老舊的普魯士軍隊,因此國防軍對著裝和軍人形象還是有著較為保守的規定,包括國防軍的敬禮也是和其他國家一樣的正式軍禮,而不是那些納粹分子的舉手禮。
❹ 二戰德軍帽子問題
裝甲兵不戴鋼盔,戴橡膠制帽盔或布制船型帽。裝甲兵的制服不分國防軍和黨衛軍皆是黑色,以骷髏為帽飾。納粹德國武裝力量兩大支柱是統屬於總參謀部的國防軍和統屬於納粹黨的武裝黨衛軍,小一點的還有統屬於空軍戈林元帥下的空軍野戰師部隊。
❺ 為什麼德軍的一些坦克上面沒封蓋
那是一種反坦克殲擊車。
他的設計本身就不是用來巷戰的。坦克殲擊車是蘇德這兩個二戰陸戰最強國在平原上坦克戰的產物,所以放到巷戰中,它的設計缺陷就暴露了。
蘇德戰場上,是集團式的坦克決戰,雙方陣型都擺的很好,前面坦克,後面殲擊車。所以殲擊車火力強防禦很簡陋,因為他基本上不會和對方混戰,他要做的就是火力支援。
這些反坦克炮車只是把反坦克炮裝在一個底盤上,只有正面有炮盾,側面後面上面都沒有裝甲防護。
西線由於德軍裝甲數量實在不足,殲擊車,反坦克炮車也要去完成坦克的任務,這樣有點揚短避長的意思,但也實在沒辦法了。
❻ 二戰的時候,為什麼德國軍人的軍帽都是斜著戴
在很多關於二戰的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歪戴軍帽的德國軍官,外戴的軍帽和筆挺的軍裝形成鮮明對比,但也異常的和諧,遠遠看去,這一身更是讓高鼻樑深眼眶的德國軍官透露出英氣的同時還散發著一絲絲迷人的邪氣,怪不得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在誇二戰時候的德國軍官十分迷人。
不過德國一向嚴謹認真,不好好的戴帽子而把帽子歪著戴,似乎和他們的一貫作風並不相符,那麼為什麼德國軍官會歪軍帽呢?其實也不是所有德國軍官都歪戴軍帽的,尤其是電視軍中,一般歪戴軍帽的都是些英俊的青年。你會許會問,總不會是為了突出帥氣的臉龐吧?那倒不是的,而是德軍裡面有一個不成文的講究,一般只有黨衛軍部隊和德國海軍潛艇部隊才能歪戴軍帽,黨衛軍部隊里基本都是青年才俊,屬於頂尖部隊。
德國軍方在行頭上給的這個特權,變相彰顯了他們的地位,對這些優秀的德國軍官來說,這是政府對他們的額外獎勵,當然也不是地位越高就會歪戴軍帽,畢竟希特勒作為當時德國的最高元首,帽子永遠都戴的很規整,而海軍潛艇部隊是二戰德國中最具實力的部隊之一,並且當時的他們陣亡率比其他兵種最高很多,因此,他們的地位更加特殊,政府也樂於嘉獎這些英勇無畏的戰士,所以海軍潛艇部隊的士兵從從都有資格戴歪帽。
德國潛艇部隊卻也是整個二戰當中傷亡率最高的部隊,其傷亡率也是達到了驚人的80%之多。換言之,每一次的行動,都可能使這群海軍士兵們見不到第二天升起的太陽。而歪戴軍帽也就成為了納粹德國士兵們之間,一種心照不宣的殊榮和榮譽。所以,與其說這是一種習慣,更不如說這是軍人英勇的象徵。綜上所述,歪戴軍帽只是德國的一種嘉獎、鼓舞手段。
❼ 二戰蘇聯坦克兵那黑色帽子叫什麼 有什麼特點嗎 我看德英軍戰車兵帽子只不過是普通帽子 但是蘇聯
坦克顛簸的時候不至於磕破頭。
至於德國坦克兵為啥不帶,因為德國坦克跑起來不顛簸,至少沒那麼顛簸。
為啥不那麼顛簸,造的精緻些唄。
❽ 二戰德軍沒有配備坦克帽
當然有,是一種貝雷帽,德國設立坦克兵種時便使用,帽子不小,主要起保護頭部作用。因為當時裝備的I,II,III型坦克空間狹小,碰撞難免。後來在易碰撞的部位加裝軟墊,並且後來坦克內部空間較為寬裕,並與1944年全面強制使用戰斗便帽,貝雷帽便不再使用。事實上,為了觀測戰斗方便,坦克兵還是喜歡戴船型冒。
❾ 二戰德軍裝甲兵為何沒有裝備防撞坦克帽呢
在有關二戰的書籍和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蘇美等國的裝甲兵佩戴坦克防撞帽,因為坦克內部空間狹小,在戰斗和行軍當中免不了顛簸。佩戴坦克帽的目的就是防止撞傷內部人員的頭部。但是有的朋友會問,二戰德軍軍工那麼發達,為什麼少見德國坦克兵佩戴像蘇美等國家的坦克防護帽?其實德軍不是沒有裝備,而是士兵們很少佩戴出境。所以造成了德軍沒有裝備防撞帽的錯覺。
貝雷帽式樣的黑色盔布是由一塊毛料製成,分為幾種尺寸,以配合同樣分為好幾個尺寸的頭盔。盔布底部裝有松緊帶以箍在頭盔上,頂部還有一個小絨球,與盔布是一體的。黑色盔布的正面有帽徽。早期的帽徽只是一個機織的白色橡葉環加一個金屬沖壓圓形三色徽,也有人用大檐帽上的全金屬帽徽,不過都沒有另加國家鷹徽。
德軍在1935年10月30日頒布的命令為黑色裝甲兵貝雷帽確定了帽微佩帶標准,命令規定帽微由一個橡葉環和一個圓形三色徽組成一體,再在其上增加一個國家鷹徽,它們全都是用白、紅、黑色棉線機織而成,而軍官可以使用銀色鋁線刺綉的版本。後來帽徽上的白色部分都改成了使用銀灰色線。
❿ 為啥二戰德國坦克兵不戴頭盔呢
德國人當然不傻。工業技術也足夠,生產個坦克頭盔還不是事。你注意觀察下波蘭戰役、法國戰役期間的德軍裝甲部隊,在那些早期的一號、二號坦克炮塔里冒出來的德國兵,都戴著一定碩大的黑色貝雷帽,好好回憶有木有?那就是有橡膠內襯的的坦克頭盔,正是因為裡面塞了東西鼓囊囊的,所以這型坦克頭盔看起來真心醜陋,也難怪德國兵不愛戴。
(美軍坦克頭盔)
到了二戰後期,隨著兵員的增加和物資大量消耗,德軍裝甲兵也有部分換裝「M1942野戰帽」和1943年以後生產的「標准野戰帽」(M1943等),顯著特點就是帶檐了,上面還有倆紐扣,按德國軍制,軍帽是兩年才發一次的,所以戰爭末期裝甲兵的帽子多少有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