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戴的什麼帽子
1. 誰知道印尼總統戴的黑色帽子叫什麼名字
回教帽,又稱國民帽
2. 菩薩戴的帽子是什麼啊
菩薩戴的帽子叫:毗盧帽,又稱天冠,上有五方五佛,如天冠米勒,地藏菩薩等。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毗盧佛像的帽子,泛指僧帽。毗盧帽有多重性質,也稱為」蓮花帽「,」蓮花法師帽「等,老版《西遊記》唐僧曾經戴過這種帽子。
放焰口,一種佛教儀式,為一種根據救撥焰口惡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惡鬼的法事。
(2)印光大師戴的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基本解釋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
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薩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國的貴族的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
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回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師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賢、千手觀音Samantabhadra 、觀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 Ksitigarbha 。
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從初學,久學到最後身菩薩,淺深萬類。但一般人總是想到觀音、彌勒、文殊等大菩薩,這才不敢自稱菩薩。初發心菩薩,雖還沒有大功德,可是已經是一切「眾生之上首」;不但為凡夫,而且為二乘聖賢所尊敬。
3. 我是個算命先生封面上戴的帽子叫什麼帽
這種帽子過去叫做瓜皮帽,現在也有人叫地主帽。
4. 中國四大和尚
弘一大師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姓李,幼名文濤,又名廣平,字叔同,別號息霜,法名演音,別號晚晴老人。
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早年就學上海南洋公學,從蔡元培受業。擅長書畫、篆刻、工詩詞。1905年留學日本,入東京美術學校從黑田清輝學西洋畫,旁及音樂、戲曲,造詣甚深。1907年,他與曾孝谷等創「春柳社」於東京,主演「茶花女」,又主編《音樂小雜志》。1910年回國,初任上海《太平洋報畫報》編輯,加入柳亞子發起的南社。繼至杭州任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圖畫和音樂教師。1918年舍俗出家於杭州虎跑定慧寺,同年受戒於靈隱寺。常往來於嘉興、上海、溫州等地,並閉關著述。1928年入閩,常居廈門南普陀及泉州承天、開元等寺。弘揚南山戒律,曾創設「南山律學院」,並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的主張。卒於泉州溫陵養老院。後人為了紀念他,在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分別建塔和設紀念堂。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律在家備覽要略》及《佛學叢刊》、《護生畫集》等。音樂作品有《中文名歌五十曲》、《李叔同所作歌曲》、《三寶歌》、《清涼歌》等。
虛雲大師
虛雲大師(1840~1959),俗姓肖,名古岩,又名演初,字德清,自號虛雲、幻游,祖籍湖南湘鄉,出生於福建泉州。
曾主持真如寺的修復工作。
虛雲出生仕宦之家,父親肖玉堂官至泉州知府,望子成龍,要他學八股文,以求仕進。但虛雲自幼性情恬淡,愛讀儒籍佛典,其志不在功名。父親利用種種辦法都未能逼他就範。光緒十七年(1891年),突然潛逃出家,被父探知,勒令回家,越二年,他又逃至鼓山湧泉寺剃度,拜妙蓮和尚為師。隨即隱居岩洞,持頭陀行,靜心觀坐三年。然後離寺雲游,先後在浙、蘇、皖一帶名山大寺,學經參禪。曾在江寧會見著名佛學楊仁山居士。光緒二十六年,虛雲從普陀山步行北上,到達北京時,恰遇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他隨西太後、光緒皇帝逃亡隊伍西行,出長城,赴陝西,途中結識了許多王公大臣。抵西安後,轉赴終南山,結廬獅子岩下,改號虛雲。光緒二十八年,虛雲游四方、朝拜峨眉,經西藏入西康,轉入雲南雞腳山。雞腳山是歷史上的佛教重地,這時,只剩下十餘處破廟,且不容外來和尚掛單,虛雲無處落腳。後來,通過大理提督張松林向當地知縣推薦,方在雞腳山找到一座破廟——缽盂庵住下來,進行宗教活動。此年,他將缽盂庵改為迎祥寺,接納四方僧眾,募捐興修寺廟。光緒三十年,他出國雲游,至邏羅(今泰國)、南洋(即東南亞)一帶講經說法,皈依(佛教稱身心皈向佛、法、僧)達數萬人。又前往日本參觀佛教,途經吉隆坡,得滇中來信,說:「官府興辦新政,遍提寺產」,請他設法挽救。光緒三十二年,虛雲便轉道上海,請寄禪(敬安)和尚一同赴北京上訴。抵京後,得到當年結識的王公權貴支持,獲得一道保護寺廟的「上喻」(即通告),雲:此後「著各督飭撫令地方官,凡有大小寺院及一切僧眾財產,一律由地方官保護。」從此各地不再提寺產了。事後,虛雲仍繼續留京活動,為雲南寺廟請龍藏(清廷內務府刊印的佛經)。經肅親王善耆等發起奏請,於同年七月降旨將迎祥寺賜名「護國祝聖禪寺」、賜虛雲為「佛慈洪法大師」,又賜「紫衣缽具」、「玉印」、「錫杖如意」、鑾駕全幅「。至此,虛雲身價百倍,聲譽大振。
1911年(宣統三年),為團結佛教徒,保護寺院,斡旋滬佛教會與寧大同會的對峙,虛雲出滇至滬。接著,與寄禪和尚赴南京晉見孫中山,議定修改佛教會會章,取消各地自立之名目諸事宜。同年四月,因政府更迭,在見過孫中山之後,又前往北京去見袁世凱。在上海改組中國佛教會,成立中華佛教總會。會後,虛雲回到雲南,晤蔡鍔,組織滇黔、滇、藏的佛教支部,並親襄其務。在新的「大護法」保護下,祝聖寺的香火依然十分興旺。1912年,民國成立,出現逐僧毀寺風潮。滇軍師長李根源親自督軍上山,准備逐僧毀寺,指名捉拿虛雲。虛雲隻身往見李根源。李問:「佛教何用?」虛雲答:「自古立國皆議國教並化,政能治身而不能治心,惟教能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何心之不治?」他非常明白宗教對於統治者的功用,幾經辯論,終於折服了李根源。
1920年,虛雲應雲南督軍唐繼堯的邀請,前往昆明,重修西山華亭寺,施工中掘出「雲樓」古碑,遂將華亭寺更名雲棲寺。他按古碑記載,廟產數字,由唐繼堯出告示,用低價將數百畝田地及方圓數十里的山場勒贖歸寺,引起民眾怨憤。他在財產到手之後,又舉辦慈善事業來籠絡民
1929年,虛雲應閩籍國民黨官僚林森、楊樹庄的邀請,赴福州湧泉寺任住持(僧寺之主)。初為眾僧說戒五十三天,繼則改革寺中舊習,再則著手整理道風,興肅禪堂與念佛堂、恢復復節打七,春末傅戒之禪規。在這個基礎上,修建樓、堂、閣、寮、院、庵、洞等十多處,創辦學戒堂,後改為佛學院,以福建省主席楊樹庄為名譽院長,虛雲自任院長,培訓年青僧徒。楊樹庄之母拜虛雲為師,楊及閩籍不少官僚便成為虛雲的大護法。湧泉寺藏有明清以來大量經板,虛雲聘請觀本和尚進行整理,編成《鼓山藏經目錄》,刊刻面世。1933年,福建爆發戰爭,省內寺廟大多停止留單,僧人無食宿所,惟鼓山仍留海單,雲游僧人多至逾千。虛雲為此多方操勞,竭力維持一粥一飯。
1934年,應李漢魂將軍之請,赴廣東曲江主持重修南華寺。南華寺是禪宗六祖慧能的道場。此時已破敗不堪。虛雲提出四個條件,其中第四條為:「所有出入資財、清理產業,交涉訴訟籌事,全由施主負責。」這條要求概括了他多年來「宏法」的經驗,即依仗反動統治者的勢力,擴張佛教勢力。李漢魂應允後,當面募集數十萬金,待各項籌備工作就緒後,即請當局派人履勘畫界,將界內「寺產」,無契沒收,有契賤贖。在收回無盡庵時,驅逐住戶,致使二十餘戶貧民無家可歸。1935年秋,虛雲由彭山到曲江主持修建,用警察趕走了廟內的居民,親自監督工匠興修。歷時十年,總計興建殿堂243楹,新修塑大小佛像690尊,使該寺成為廣東規模最大的佛教聖地,不久,即舉行千佛大戒,受戒者數百人,吸引了廣州和港澳的大批富豪前往觀光。
1942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慶發起「護國息災大悲法會」,請虛雲主持。虛雲到達重慶,主持法會四十九天。他在法會上贊頌國民黨反動統治說:「四方共樂無為化,同頌堯天舜德明。」蔣介石親自設齋宴招待,林森等作陪。1946年,虛雲又應廣東當局邀請,在廣州凈慈寺舉行超薦抗日陣亡將士法會,再度轟動廣州港澳。其中港澳參與法會的達十餘萬人。當時,廣州六塔寺住持鐵禪因漢奸罪入獄,虛雲上書當局為其保釋,受到當地部份僧眾反對,未能成功。1947年蔣介石為南華寺「同戒錄」題詞:「丕正頹風」,表彰虛雲的功績。
1949年秋,廣東解放,人民政府對虛雲以禮相待,但虛對在虛門、華南寺進行的民主改革暗加抵制,南華寺住持本煥等,因反革命罪被公安機關逮捕,虛雲曾為其叫屈。(註:1943年,虛雲曾推薦在五台山當過漢奸的本煥和尚任南華寺住持)同年冬,虛雲應邀赴北京參加佛教協會籌備會議,在廣濟寺與園英、趙朴初等成立中國佛教協會籌備處。10月1日,他代表中國佛教徒接受錫蘭佛教代表團贈送的「佛舍利」、「貝葉經」、「菩提樹」三寶。同年,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12月,虛雲赴上海參加「祝願世界和平法會」。
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虛雲為四名名譽會長之一。由於人民政府的爭取和團結,使虛雲擺脫同華南反動殘余勢力的糾葛,並為其從事正常宗教活動創造條件。同年,虛雲應真如寺住持性福邀請,於7月5日登上雲居山。目睹這座唐元和初年道容禪師開創、歷經一千多年的祖師最勝道場,僅存破大寥三間,殿堂樓閣大多倒塌,瓦礫滿目,荒草遍地。明代銅鑄毗盧遮那大佛像,兀坐於荒煙蔓草之中。虛雲遂決心留住雲山重修廟宇,並得到有關部門的贊同。虛雲駐雲居的的消息傳出後,四方僧徒雲集,年底達五十餘人。虛雲在率眾修持的同時,多方籌劃修復寺廟,1954年春,響應人民政府號召,堅持「農禪並重」,開荒造田,自給自食。1955年僧徒增至數百人,至1956年所產穀物與紅薯等,基本上滿足了寺中僧眾口糧需要。寺廟經虛雲募化和設計,歷時三年左右,先後重建廟宇、殿、樓、堂等數十座,雕塑大小佛像132尊,將被日軍燒毀的寺廟修茸一新。隨之,虛雲又組織僧眾修復名勝古跡。1956年秋天,重浚明月湖、疏浚壁溪與改溪工程。施工中,掘得鐫有蘇軾題書「石林」的巨石,虛雲將其置於佛印橋旁,冠名「淡心石」,辟為一勝景,親自賦詩以為紀念。並在白果樹下的慧泉加築花崗石圍圈,前方安置一石供桌。親筆丹書「慧泉」二字刻於其外沿。同時,在寺外種植茶樹、果樹,在寺內開辟花園。1955年春,虛雲身體日衰,但仍心系寺中諸事,這年七月,虛雲接到岑呂居士代他編輯整理的《雲居山志稿》,非常高興,抱病寫了《重建雲居山真如寺事略》與《雲居山志重修流通序》。
5. 藏傳佛教格魯派戴什麼顏色的帽子
格魯派戴的是黃色的帽子。
格魯派漢語譯出來叫做善律派,創始人是尊者宗喀巴大師。因為過去嚴持戒律的僧人帶黃色的帽子,所以格魯派僧人也都是黃色的帽子因此又叫做黃帽系。也就是我們漢族人說的黃教,其實稱為黃教是極不準確的,應該尊重的稱之為格魯派。
6. 道教祖師爺玄天上帝戴什麼樣式帽子合適,請賜教
真武祖師的典型形象是散發在外,話說有什麼必要要冠帽呢?但也不是沒有,但那隻是在真武大帝在受玉皇敕封時的相。可戴通天冠或冕旒(但不可是十二冕旒,十二冕旒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格制。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真武大帝本中天北極紫微大帝下北極四聖之一。
7. 請問一下神仙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神仙戴的帽子叫神仙帽,因為是神仙帶的帽子,所以在古文當中稱作為神仙帽。帽子,一種戴在頭部的服飾,多數可以覆蓋頭的整個頂部。帽子主要用於保護頭部,部分帽子會有突出的邊緣,可以遮蓋陽光。帽子有遮陽、裝飾、增溫和防護等作用,因此種類也很多,選擇也有很多講究。
更多關於神仙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6f013161582607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8. 藏傳佛教法王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各個教派的名稱不一樣,特別是噶舉派,有黑帽法王噶瑪巴,紅帽法王夏瑪巴等
9. 唐僧戴的帽子叫什麼
問題一:唐僧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這原是道教的法冠,叫五老冠,表示功方五老天君,為東南西北中五方之天神。佛教抄襲使用改五帝為五佛,變成了五佛冠。
問題二:唐僧頭上戴的帽子學名叫什麼 是做法事用的五佛冠,也稱毗盧冠。表五方佛智,是法界存在之根本
問題三:唐僧的帽子兩邊的帶子上寫的是什麼? 唐僧的帽子叫做五佛冠或者叫毗盧冠!做工考究的應該是刺綉的,分別供綉五尊佛像!從右至左分別是:東方世界阿�z(chu)佛,南方世界寶生佛,中央世界毗盧遮那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兩邊的飄帶正面上刺綉著��、嘛、呢、叭、彌、�� 六字真言,反面上刺綉著四季花卉!售價不菲!
問題四:很少人知道,唐僧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毗盧帽】 (物名)黃檗僧所用之帽子也。
【毗盧】 (佛名)Vairocana,毗盧舍那之略。法身佛之通稱。即密教之大日如來也。碧岩九十九則曰:「肅宗皇帝問忠國師:如何是十身調御?國師雲:檀越踏毗盧頂上行。帝雲:寡人不會。國師雲:莫認自己清凈法身。」大慧普說二曰:「高步毗盧頂,不稟釋迦文。」普燈錄十八曰:「坐斷毗盧頂[寧*頁],須是沒量大人。」今僧人於七月中元結盂蘭盆會,首座僧裝為毗盧佛,誦經施食,戴毗盧帽。因帽有毗盧佛小像,故名。
問題五:唐僧頭上戴的帽子是什麼帽子 是密宗的五佛冠又叫毗盧冠
問題六:唐僧帽子什麼顏色 此帽以紅色或黃色為絲線為主調,輔以其他七彩顏色絲線縫制。
唐僧所戴是五佛冠加毗盧帽,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唐朝武宗毀佛後宣宗登基後又提倡�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問題七:誰知道唐僧的頭冠叫什麼名字?為何不常見和尚戴?只有唐僧戴么? 這原是道教的法冠,叫五老冠,表示五方五老天君,為東南西北中五方之天神。佛教抄襲使用改五帝為五佛,變成了五佛冠。
問題八:唐僧戴的是什麼手串 見鬼當年那有你們說的這么科技啊。
拜託大家不知道不要亂回答,擾亂視聽。
告訴大家,記好了。頭箍是觀音菩薩送的,觀音大仕當時去看他們師徒,並沒有準備什麼。到了地方時才知道出事了。為了顯示她的未卜先知。她臨時想方法的,突然看見自己的衣服有個線頭露出來,就隨手一扯,然後稍一施法,變成了這個金箍。
准確的答案應該是,這個金箍是棉製品。唐僧向它吐口水(念金箍咒)時它會縮水。
問題九:有誰知道唐僧戴的是什麼手串 誰告訴你唐僧帶手串
問題十:帶毗盧帽(唐僧帽子)的貓是什麼名字 ���躔欣~
10. 道士的帽子是什麼樣的
道教服飾,指道教徒的衣著穿戴,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又稱「法服」、「道服」、「道裝」等。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什麼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二、各種道冠
1、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2、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4、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