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戴上帽子就哭怎麼辦
⑴ 寶寶不願意戴帽子怎麼辦
1.帽子要萌萌噠!
小寶寶都是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的外貌黨,愛臭美又愛剁手的媽媽們無妨多嘗試一些造型可愛或者奇特的帽子,投其所好地選擇寶寶喜歡的萌萌動物造型,往往能第一時間俘獲外貌黨寶寶的心。你家寶寶喜歡那種小動物呢?是憨厚的小熊?還是狡黠的小貓?
還有這款蘇瑞同款「會跳舞的帽子」,也算是新奇特的代表了,內置氣囊,只要一捏,帽子的耳朵就會站起來,小朋友會不會被迷倒?
2.介紹帽子新朋友
有時候你以為寶寶是和你對著干,就是不肯戴帽子,其實小傢伙可能只是警惕性太高,內心深處在吶喊:「為什麼要把我的小腦袋塞到這個東西里,它會不會把我吃掉呀!」
所以媽媽們再給寶寶戴帽子之前,先介紹他們認識吧!
邀請寶寶伸出小手摸一摸自己的帽子,感受一下帽子材質的柔軟,用誇張的語氣驚呼:「哎呀這個帽子摸起來軟軟的,戴起來一定很舒服呢!」
然後告訴寶寶,「帽子是寶寶的新朋友,冬天冷風吹過來,漂亮的小帽子趕快來到我家保護寶寶,陪寶寶一起到外面去玩兒。」
在簡單粗暴地給寶寶「戴上帽子」之前,先將帽子介紹給ta,寶寶會更容易接受。
對於比較小、無法用語言溝通的寶寶,如果一戴上帽子就哭鬧抗拒,首先請檢查一下是否頭圍太緊或材質不舒服;在排除帽子確實不是不舒服的因素後,耐心多嘗試幾次,讓寶寶慢慢感受到帽子的溫暖和舒適,逐步適應並接受戴帽子這件事情。
3.鼓勵誇獎正反饋
小寶寶都愛被表揚、被鼓勵,我朋友家一歲的寶寶在做點什麼之後,還會給自己拍拍手,感覺自己棒棒噠!所以只要寶寶肯戴上帽子,就趕快誇張地表揚,讓ta覺得自己萌萌噠~
建議媽媽們在寶寶戴上帽子之後,伸出小手准備扯下來之前,趕快把ta抱到鏡子前照照,同時對著鏡子里大聲贊嘆:
「哎呀你看我家寶寶戴上帽子好漂亮/好帥呀!」
」寶寶戴上帽子更像大哥哥/大姐姐了!」
「寶寶的帽子好漂亮,別的小朋友看到了也會想要一頂這樣的帽子的!」
帶寶寶出門的時候,也不妨邀請左鄰右舍幫忙一起配合,全面佔領身邊的輿論陣地,愛臭美、好面子的小娃娃們該如何抗拒帽子的誘惑!
4.引入關於帽子的繪本
小寶寶的世界沒有抽象思維,媽媽們嘰里呱啦一番苦口婆心ta可能根本就聽不懂,怎麼用寶寶的語言讓ta明白戴帽子的重要性呢?這時候能夠誇張演繹的繪本就是利器了。
沒錯!是關於帽子的繪本!
蒲蒲蘭繪本館的《帽子》
這本書講的是,冬天太冷了,小動物們找來各種各樣的毛線衣物當做自己的「帽子」。
讀完之後請寶寶也去尋找自己的帽子,說不定寶寶受到小動物的影響,會主動把帽子戴在頭上呢!
⑵ 寶寶看到媽媽帶帽子驚嚇倒晚上一直哭不吃奶怎麼辦
問題分析: 你好,根據描述孩子的情況考慮是否缺鈣,如果是有驚嚇史, 意見建議: 考慮去醫院檢查看看,孩子7-8個小時不吃奶是不正常的是否感染是否發熱,等
⑶ 18個月的寶寶不給東西就哭怎麼辦
建議:過了1歲半以後,寶寶就進入了所謂「第一反抗期」的時期。過去老實聽話的寶寶,逐漸開始變得任性,經常說「不要」,這在父母看來,很難讓事情順利地進行下去。 「反抗」一詞包含有「抵抗」的意思,寶寶並不是毫無道理地抵抗,其實他們是在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這些主張得以實現,對於寶寶「自我」的確立非常重要。 如果仔細觀察這種狀態下寶寶的舉動就可以明白,這是寶寶有了自我主張的表現。例如,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大都是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四五歲寶寶,在這種情況下會說:「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不用幫忙。」等等,將自己的主張正確地傳達給對方。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相當貧乏的2歲寶寶只會說「不要」和「自己做」,很難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父母,而被誤以為是在「反抗」、「任性」。 所以,寶寶這個時期的反抗表現,是寶寶自我發展的必經階段,我們爸爸媽媽們應該正確地看待這一現象。盡量放手讓寶寶自己動手嘗試各種事物。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滿足這一時期寶寶心理上的需求,同時還可以提高寶寶各個方面的能力。 人們在形容與孩子有關的東西時,通常用到詞都是「可愛」,即便是喜歡破壞的孩子,也會被家長善意地稱作「頑皮」、「淘氣」,然而在英國,人們卻用「可怕」來形容兩歲的孩子。如今,「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更是已經成為英文中一個固定的說法。 之所以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可怕,是因為他們在這時開始表現出與過去不同的特徵,非常難纏,喜歡作對,萬事都有叛逆傾向。因此,也有幼教專家把此階段稱為「人生第一青春期」,泛指一歲半到3歲之間。 2歲之前,孩子處於生理快速成長期,學習吃喝拉撒,爬坐立走,聽音說話,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長的意願合拍。2歲左右以後,孩子會進入情感發展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具有獨立做出選擇的沖動。然而,限於他們不能像大人一樣用語言表達,只能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他們經常會反抗大人的決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節非要往人群里扎;家長變著花樣做吃的,孩子卻不領情,該不吃還不吃。 對此,北京海淀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發展中心副主任醫師閆琦表示,孩子在2歲左右表現出的「反抗精神」是他們必經的發育階段,家長需要做的是正確疏導,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在2歲時,特別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父母不要強制要求孩子「不準干什麼」和「必須干什麼」,而是要給他們一些選擇機會。「比如給孩子補充維生素,不要簡單地命令他們吃蘋果,而是將香蕉、蘋果、橘子、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的水果擺在孩子面前,讓他們自行選擇。」假如他們選蘋果後又變卦了,家長也別急,因為這是孩子在學習如何做抉擇。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地進行「條件」交換。閆琦舉例說,如果孩子在大風天非要出門,但又不想戴帽子。此時,家長就可以這樣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都答應帶你出門了,你是不是也該答應我們戴上帽子啊?」給予孩子尊重,也教會他們尊重別人,可謂一舉兩得。 最後,家長要學會讓步。閆琦建議父母們,如果孩子的行為與父母意願不一致,但孩子也不會因此而遭遇危險、疾病等,最好能讓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沒必要強加干涉。 國外的媽媽們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興奮地跳起來,因為,她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標志(2歲左右),說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長的。而孩子唯唯諾諾、百依百順並不是好現象,長大以後他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用製造麻煩代替說「不」。 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媽媽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孩子產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處世的觀點,並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這時,身體和動作的發育使他們可以通過動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雖然,獨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記,兩歲左右的孩子還太小,不知道行為的後果,不能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因此,除了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還應教他們學習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樣的反抗表現是「正常」的 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事情: 1、拒絕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調;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 5、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孩子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會感覺,孩子是和故意他們對著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會變得很「乖」,3-5歲的孩子記憶力增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三、幫助「反抗」幼兒度過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憊和飢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干,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發現後,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里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裡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抵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四、出現問題後怎麼辦 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屬於不正常的現象了。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⑷ 寶寶洗頭或帶帽子哭鬧是什麼原因
因為寶寶還小,頭上的毛孔還沒有張開,所以戴帽子、洗頭時會堵住毛孔,寶寶就很難受
⑸ 為什麼我的寶寶對戴帽子的人很害怕,這是為什麼
你的孩子是不是被嚇著啦?建議你給寶寶買一個寶寶喜歡的帽子給他當玩具,慢慢的滲透帽子沒有危險不用害怕,讓他自己玩,自己戴。時間長了就好了。
⑹ 寶寶上幼兒園之後晚上莫名其妙的哭並且一直抱著衣服和帽子
病情分析: 你好這個是要考慮因為受到委屈的原因導致的 要積極進行治療才成的。
⑺ 冬天究竟該不該給寶寶帶帽子為什麼這么說呢
引言:很多家長不知道冬天究竟該不該給孩子戴帽子。
⑻ 兩個月的寶寶戴帽子壓到鹵門哭鬧有影響嗎
正常不會有影響,觀察一下此處隨呼吸的變化,如果不放心到醫院就醫。 寶寶愛哭鬧的原因有很多種: 1、缺鈣,血鈣的降低,可引起神經興奮,導致寶寶哭鬧,且易出汗,不易入睡,睡著也容易驚醒,需要及時補充維D+乳鈣。 2、身體不舒服,寶寶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是最容易發脾氣的,比如寶寶的嗓子紅腫,肚子不舒服,鼻子是不是堵了,卡嗆所引起,如發現這些情況,應及時處理,或到醫院就醫,而如果是因為長牙引起的不舒服,則問題不大。 3、困了,寶寶在困了的時候,經常會哭鬧,脾氣特別大,這時要耐心哄寶寶,或吃些奶讓其安靜下來。 4、想要什麼東西,大人卻不了解寶寶的語言,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懂得很多事了,可大人卻很可能以為寶寶還小,而不去關注寶寶的需求,一味以大人自己的想法,來管理寶寶,自然不開心了。 5、餓了,寶寶在小的時候,吃奶的時間間隔很短,如果餓了還不會說出來,只有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6、最親近的人不在身邊,有不安全感,此時只要媽媽抱起來,會很快高興的。 7、打預防針後,或在醫院就醫,打針吃葯後,此時要及時就醫,讓醫生來判斷是否葯物所至,千萬不要自行處理。 8、家裡大人吵架,有可能讓寶寶害怕,在寶寶的面前,不要進行任何的爭吵行為,要為寶寶的身心健康考慮。
⑼ 寶寶為什麼不愛戴帽子呢一給寶寶戴他就哭,一定要取下來才可以。
你好,一般來說很多寶寶都不喜歡戴帽子,這個不需要過於擔心的
⑽ 寶寶老是戴帽子,不給帶就哭是心理害怕嗎
沒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