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佛還戴帽子
Ⅰ 身邊有信佛的朋友,是什麼樣的感受
我婆婆在我們附近一個小寺廟有股份,每年分紅8000多,好的時候過萬,她在老房子三樓的屋頂上還搭了一間佛堂,每天打坐念經七八個小時,逢佛教節日,常常帶六七個居士在樓上念經,家裡到處都充斥著蠟燭和燃香味道,頭幾年一家人很不習慣,我不敢說,也不敢問,公公的態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對,認由婆婆怎折騰,他能落得個清靜自在,出去釣魚打牌沒人管。
婆婆退休前是國企領導,手下有一個會計師很早就皈依佛門,她兩個兒子一個姑娘都有出息,老大是某985大學博導,姑娘是省城的大律師,小兒子海歸後,在某500強做高管。兩人同一年退休後走得很近,回家就誇她的同事福報好,都是媽媽與佛有緣,才使得一家人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我婆婆很羨慕。
老同事自然很欣賞我婆婆有慧根啊,沒兩月就帶她舉行了皈依儀式,老太太一向在家裡都是特立獨行,和一些穿著儉朴的居士們一起去廬山東林寺,去南普陀山一去就是十天半月,回家後就忙進忙出,神秘地用紅布包著東西回來,在自家的頂樓上搗鼓,一家人誰也沒在意,直到有一天,我偶爾到頂樓上去才發現,婆婆在頂樓上布置了一個小小的佛堂,中間牆上是一幅佛像,桌子上,一尊坐在蓮台上的觀音,滿屋子燃香煙霧繚繞,到處可見用小楷寫的阿彌陀佛,地下的蒲墊旁,一個電子念佛機循環播放著佛教音樂……
我把這個發現偷偷地告訴了公公,老人說早知道了,嘿嘿笑了笑接著說:隨她,不然她嘴巴長在一家人身上嘮叨,她去信佛我們反而清靜一些。
的確如此,感覺老太太退休信佛後,脾氣好多了,對子女說話也不大聲吼來吼去,和從前判若兩人,後來她圈子裡的居士朋友越來越多,2002年前後,我們這里來了一位從福建雲游的僧人,在市郊建了一個寺廟,那位會計師拉婆婆一起,兩人各捐贈了10w,子女們覺得老人出手太大方了,又不好意思說,婆婆主動解釋了一番,她沒有說是股份,只是往後每年都有一點點分紅。
我捂著嘴想笑又不敢笑出聲來,到婆婆09年去世那年,一家人給她算了一筆賬,婆婆每年必去一次東林寺和南普陀寺,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個月以上,做義工不說,每年捐到功德箱的錢至少超過兩w,還有一年5~10次左右,買泥鰍,鱔魚,烏龜,黑魚等等放生,每年至少花費3000以上,再有些零零碎碎的無法統計,她那些分紅全部貼進去都遠遠不夠。
好了,現在回到你提出的問題,「身邊有信佛的朋友,是什麼樣的感受?」
和我婆婆相處25年,老人家退休後信佛有十多年,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感受。
一、信佛的人脾氣好,不會輕易發火,輕易不會罵人說臟話我婆婆信佛後很大的轉變就是脾氣變好了,她以前不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家裡,向來都雷厲風行,稍有不如她所願的地方就發脾氣,教育子女也是沒耐心,信佛以後靜下來了,說話變得和顏悅色,她自己感覺這是平常打坐煉成的結果,佛堂是她日常呆得特別多的地方,除了婆婆偶爾讓我幫她去打掃衛生,我很少進去,給我的感覺,那個地方莊重又安靜,如果讓我一個人呆久了點,多多少少心裡有點不自在。
二、和信佛的人相處,說話,吃東西要特別注意不只是婆婆改變了許多,因她信佛後,對子女有些方面的言行舉止有了新的要求,一家人盡可能地說話中,避免婆婆認為比較隱晦的口語,不然婆婆總是用罪過,阿彌陀佛,嘴裡說一些聽不懂的經句念叨一會,婆婆剛開始信佛的那兩年,逢初一,十五就吃素,後來乾脆一點點葷腥也不粘,就連炒菜用的鍋都另外准備,但凡家裡准備了些雞鴨魚肉,老太太就念阿彌陀佛,默默走到樓上的佛堂去念經。我們得時常注意,吃什麼葷腥時盡量避開婆婆。我感覺,婆婆自從信佛後,容貌比以前和善許多, 不像從前為一件小事總嘮叨不停。
三、信佛的人平常消費很節省,但用於佛事上就出手很大方婆婆從小經歷過苦日子,是一位精打細算的女主人,感覺婆婆自從信佛後,比以前慷慨大度,她特意換了很多一元二元和五元的零錢,任何時候在路邊看見乞丐,她總是隨手拿出一些周濟別人,經常說勿以善小而不為,記得以前在菜場買菜時,老太太常常為一毛兩毛和攤主討價還價,現在則不然,她總是找地攤上年齡大的人,買東西從不問價。特別是每次放生的時候,她常常會一口氣把手上的錢都用完,簡直和平常精打細算過日子的婆婆判若兩人。
四、信佛的人堅信因果關系,只要承諾過的話,一定會辦到感覺和信佛的人在一起,說話要非常謹慎,婆婆不允許任何人在她面前說話不算數,因為自信佛之後她特別講誠信,說過的話從來都不會失信,對於我們無意中做過一些並不起眼的壞事,她會上升到因果的角度嚴厲批評,沒事就跟我們談起很多積德行善的因果故事,信佛後只要她承諾過的話,就一定會辦到,我感覺在婆婆眼裡,她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後人積福,有這樣一個信佛的婆婆,婆媳關系都會很和諧。
總結一下我的感受:說實話,身邊有一個信佛的親人,我從剛開始看不慣到漸漸接受,天長日久後可能多少受一點渲染,覺得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生活很踏實,只是婆婆很多次跟我弘法,我終歸不能如她所願,她評價我慧根太淺,我認為是天生沒有緣份。但至今想起來,一點也不排斥婆婆的信仰。
因為婆婆信佛之後和以前有很大變化,哪怕子女們有時候故意拿她信佛的事開玩笑,她也不與你爭辯,一句阿彌陀佛就把你打發了,在年輕人看來,老人的所作所為近乎是毫無科學道理,要是放在以前,婆婆肯定會把子女們罵得一臉的狗血,現在倒是心平氣和了,我們其實都知道,她除了表面上是在信佛,但並沒搞懂佛學的真諦,所做的一切其實就一個目的,那就是想用自己付出,換來一家人平平安安,所以老爺子一再告誡我們,年輕人可以不認可,但沒必要反對。
我的感受是:家裡有一個信佛的老人真的挺好。
我信佛,但我跟平常人一樣,不說沒人能看出來的,修佛就是修心,不是流於形式和表面。
信佛不拜佛的大爺,是讓我永生難忘的恩人!
我有位朋友,是位大爺,他信佛,卻從來不拜佛、不燒香,家裡連個佛像都沒有。
我有時候覺得人家說他信佛是忽悠人的。怎麼可能信佛的人家裡連佛像都沒有呢?而且奇怪的是,他也從來不去寺廟、不放生不打坐不搞這所有的佛教佛家的儀軌。
他一個人住在一個很雜亂很嘈雜的菜市場旁邊的小屋子裡,自己已經七十歲了,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他不允許子女老是去看他。真奇怪。
我有時候去他那裡看看他他還是很歡迎的。每次他都泡一杯越南咖啡給我喝,他很喜歡自己喝點越南咖啡抽抽煙。自己坐在家裡搞點簡單的飯菜吃。
他吃的飯菜,一年四季是一樣的,白菜胡蘿卜西紅柿土豆水煮一下,小半碗米飯,就這樣吃,偶爾去買點魚吃。肉很少吃,有時候請他吃飯他也不拒絕,但是無論點什麼好菜,他也就是一口頂多兩口吃了就停筷子。
他的特點就是每天都戴著一頂帽子。這頂帽子是一頂棒球帽,很舊了。他的衣服啊那是從地攤上買的最便宜的十幾塊一件的。褲子鞋子衣服加起來不超過八十塊錢。但是穿在他身上,就好像好幾百一件的那麼整潔素雅高端。我每次都覺得很奇怪。
他有一次把我叫去,給我一大袋子衣服,都是他子女寄過來給他買的質量特別好的衣服,吊牌上都是零售價八百以上的。七八件,他都說太麻煩了,自己懶得去處理,要我拿去看有誰需要就送給誰。
我說你自己穿啊。你子女對你的孝心你別這么乖僻啊。
他說:他們不懂買,我的衣服要求很高,第一要便宜第二要朴實。這些給我都浪費了。
他這個人平日里沒有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喝越南咖啡,那種很便宜的一兩快錢一包的越南咖啡,他每天都喝兩三杯,抽幾口煙。每次我去了他都泡一杯咖啡給我喝。
每天他都要出門去走路,大概走上個六千步左右回來。他就是甩開手踏步走那種,也不去逛街閑逛。他以前還看看書,後來老眼昏花不看了,把自己的藏書都送人,最後剩了幾本禪宗的書,留了幾年,還是送給我了。
他有個很奇怪的特點,就是特別受動物歡迎,他去那些自然景緻的地方,鳥啊蝴蝶啊狗啊貓啊都喜歡找他。到他身邊去。我見過一隻鳥忽然就飛到他肩頭上。有一年有隻鳥受了傷,飛到他家裡來,他就一直養著。
他也喜歡喂狗。自己有時候買了一兩個麵包啥的,看到有狗在面前就全部給了。
我問他狗有什麼好
他說:狗啊,是老師啊。
我說這么神奇,我們還要向它學習嗎
他說:你看看狗啊,無論是走路吃飯還是睡覺,趴著,它都保持那個警覺性不丟掉,它的耳朵都無時無刻不在聽著所有的聲音。
我當時根本不懂他在說什麼,後來這些年我才明白他說的這個是什麼意思。
這大爺啊,信佛,但是從來沒聽他說出半句佛教詞語,提都沒有提過,我有時候很喜歡說這些法語,出口都是這些名詞術語,道氣十足。他聽了老是搖頭,沉默不語。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外星人的新聞,就問他,我問:是不是真的宇宙空間有外星人文明。
他說:你站起來,伸出手畫一個圈。
我就真的站起來伸出手畫一個圈。
他說:你把你這個圈裡的事情先解決好再說宇宙空間的事情吧。
我當時就忽然領悟了這個話的道理。
他說:既不要往外走太遠,也別往裡面走太遠。
我又聽不懂了,問他什麼意思。
他說:往外走太遠,回不來,往裡走太遠,出不來。
我說:哦!
又是得等到好幾年後,才明白這個話的意思。
有一次我問他:人生是什麼?
他說:我自己寫了一副對聯,送給你吧:上聯是——繁華落盡終須悔。下聯是——塵煙散處不如歸。橫幅是——人生如夢。
我說:繁華落盡為什麼要後悔呢?
他說:繁華都是虛幻的,你卻傻傻地執著在裡面,你最後發現忙來忙去追逐一場空,肯定要後悔嘛!
我說:那為什麼塵煙散處不如歸呢?
他說:塵煙如因緣,散了你就該回老家了。如果你可以塵煙不散就回家,你就厲害了!哈哈哈。
我說:哦,塵煙散不散,回家是遲早必然的。
他點點頭:人生如夢終須醒,你還去執著這夢里的什麼呢?
我那些年有點痴迷佛法,對於他總是說信佛,卻從來不拜佛不燒香不去廟子不談論佛法,很是有點不忿,不理解。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了,就去問他,為什麼不拜佛。
他說:你怎麼知道我不拜佛。你來看看,我的觀世音菩薩像。
我一看他原來在家裡擺了一尊觀世音菩薩像。然後恭恭敬敬地點燃一炷香,我看著那香的香煙一縷,居然變成一條直線斜著往窗外飄。好像窗戶外面有個釣魚的線牽著一般,而且當時外面絲毫風都沒有,當時我就驚呆了。我說不出話來。
他說:心香,比燒香更重要,心香純,燒香都會純直。你說我不拜佛,我就請尊觀世音菩薩拜給你看看。
我無話可說,他說:拜佛,信佛,是要讓你的心,和佛菩薩的心,合在一起,怎麼合在一起啊,要知道佛菩薩不是神仙,不是和你做生意的,你的心安定下來,沒有雜亂了,佛菩薩的心就和你的心是一個心了。懂不?
我說:哦,我不太懂。
他說:不懂沒事,我意思啊,告訴你啊,你的文字障知見障太大了。你忽視修你的心。被那些佛教佛學名詞學術術語搞的沉迷不可自拔了。很多名詞名相,你看上去以為懂了,但是你不落到實處去修心,去在你生活的事情上下功夫,這些名詞名相就都是你的障礙。
你等於自己找了一堆障眼樹葉來了,堆在眼前。你要真正搞懂這些名詞,知見,必須靠領悟得來不是靠眼睛看來,不是靠腦子思考來,不是靠耳朵聽來,不是靠書上研究來。要老老實實地,回到生活中去,修好這顆心。這是真正的信佛。
我聽了,幡然大悟,於是把家裡的各類佛書資料全部打包丟棄送走,按照他教導的觀照方法,回頭老老實實回歸在生活中去。好好過日子。
多年後,我再也不想要搞這些學佛信佛這一套了,看見這些東西不會激動嗨爆,當成平常。也發現自己越來越平靜理智,不瞎折騰,煩惱痛苦也都不會過多地干擾到我了。我才發現,我這位老大爺朋友對我真是慈悲。感恩他老人家救了我。把我從沉淪迷信中拉扯出來。
時光荏苒,一晃就十年過去了,我也十年沒有見過他了。因為他被子女接走養老了。年紀大了心臟不好。然而,在我心裡,這位信佛的老大爺,永遠是我的恩人。
我的妹妹妹夫就是信佛特別虔誠的人。媽媽腦梗人事不醒住院時,妹妹堅持要在病床邊用隨聲聽不間斷的放佛音聽,誰要關掉就生氣。後來又要求弟兄們拿錢去做法事,但這一切都沒能讓媽媽的病有好轉,仍舊需要鼻管進食,仍舊大小便失禁,沒有意識。求醫無效,連葯都不給開了,只能接回家中。半年多後,媽媽彌留之際,姐姐姨姨忙著給穿壽衣,妹妹急急忙忙趕來,抓住媽媽的手,邊搖邊著急地說:「媽媽,快念阿彌陀佛,快念阿彌陀佛!」無奈媽媽這時怎麼還能發聲。姐姐也急了,一把推開她,嫌她礙事。媽媽還是走了,姐妹們傷心落淚,籌辦喪事,妹妹卻每天上午不到場,說在自己家閉門念什麼經,我們也不懂,也懶得問。
現在回想整個過程,真的覺得妹妹所做的一切對病人毫無用處。我不懂佛法,但潛意識認為學佛是修心,而那些想借佛法來保佑自家發財長壽,甚至想逆天而行的想法太荒謬了。
想來像妹妹這樣學佛的人應該不少,這條修行的路走對了嗎?我也很替她擔心,怕她做出什麼對自己不利的事而不自知。
我們單位里還真有一個信佛的人,大家都叫她王姐。
王姐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因為年輕的時候感情受挫,至今單身一人,沒有結婚。她是一個大學畢業生,在我們單位搞技術工作,平時話不多,工作認真,對同事非常友善,不爭不搶,謙讓他人,我們都很尊重她,她給我的感受就是善良!
王姐偶爾會請事假,一請就是好幾天,聽別的同事講她是和佛友一起去山上拜佛去了。王姐不吃肉,雞蛋也不吃,只吃素菜。
王姐非常懂得感恩,誰要是幫了她的忙,她總會找機會幫別人做點兒什麼。
總之我們單位里信佛的王姐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她的善良。
我老公每年都要去峨眉,普陀,九華拜佛。每次一個功德箱10000元。在家每天雷打不動500個頭,6點開始,10點之後開始工作,晚上繼續,完成之後再睡覺。膝蓋都有很厚的繭子,他很虔誠,車里放的是佛經,看的是佛經。我也很尊重他的選擇。老公在十幾年前有一次喝了點酒晚上回家,那時還是下道不是高速,突然駕駛座一側輪胎爆了,車子失控拐到路邊一片棉花地里,剛下完雨棉花地濕車子有了緩沖,人什麼事也沒有,由於是新蓋的一處廠房在路溝搭了一條過車小道,不偏不斜小道救了它,而小道的左右都是護路溝和兩排大樹。車在前一點或者後一點都會裝到大樹接著翻到溝里,後果不堪設想。過了幾年他的司機去接他,為了躲避行人,車子也是滾下路面在農田裡翻了個底朝天,但是人沒有事。行善事,做善良的人,把錢財視為身外之物,都會有好報。
村裡一個70多歲的奶奶,一生信佛,從不殺生,只吃素。每天早起念經,每月都到佛堂拜佛。
在我的印象中,從未見過奶奶生氣,也沒見過她和別人吵過架。
我們都叫她趙奶奶,在我小的時候,就聽媽媽說,趙奶奶信佛,從不殺生。
當時我就好奇,萬一趙奶奶不小心踩死了螞蟻,那算不算殺生呢?地里種的菜有害蟲,趙奶奶除不除蟲呢?
當然,直到現在,這些問題我都沒有問過趙奶奶。
村裡有個佛堂,每個月初一和十五的那天,趙奶奶都會起得特別早,備好了糖果、餅干、水果,穿著干凈的素衣,走二十分鍾的路程,到佛堂念經。
到晚上回來的時候,趙奶奶就會把這些餅干糖果分給我們小孩吃。
趙奶奶在村裡一家成衣店打工,趙奶奶經常會拿一個錄音機,邊放佛經聽,邊幹活。小時候我聽到佛經,總有一種怪怪的感覺,似乎是一種空靈的感覺,總之說不上來。
當時,就有些人故意問趙奶奶,你整天聽這佛經,也沒見佛祖保佑你賺大錢。這時,平日慈祥的趙奶奶就會嚴肅地說,別亂說話!
趙奶奶家院子里種有兩棵番桃樹,每到番桃成熟的季節,住在附近的一幫小孩,都會偷偷的翻過院牆,溜進院子里偷摘番桃。
有一次,我們幾個小孩看到趙奶奶外出後,拿了幾個磚頭壘了起來,站在磚頭上爬上了院牆,跳進了院子里,爬上樹想偷番桃吃。
那天剛下過一場雨,樹干有點滑,有一個小孩剛爬了一半,腳下一滑,從樹上摔了下來,屁股摔疼了,大哭了起來。
我們一幫小孩都嚇到了,擔心被發現,想趕緊翻牆逃走。結果摔跤的那小孩,怎麼也翻不過院牆。
這時,趙奶奶回來了,發現了我們。趙奶奶大老遠的叫道「哎呀,你們這幫小孩不要摔了啊!」
趙奶奶知道有小孩摔傷後,把那小孩帶回了他家,跟他爸媽說要注意看管小孩,不要再翻院牆了。
那小孩的媽媽卻認為趙奶奶在告狀,指責小孩偷東西,於是暗戳戳地說,信佛的人不都心懷慈悲嗎,怎麼還跟一個小孩過不去。
趙奶奶從不和人爭論是非,聽到那小孩媽媽說的話,什麼也沒說,沉默地走回家了。
回家後,趙奶奶在院子門前掛了一個牌,上面寫著「番桃已噴農葯,不要摘」。其實,趙奶奶並沒有真的噴農葯,只是為了防止再有人來偷番桃。
路過趙奶奶家的村裡人,看到牌子後,都議論紛紛,說趙奶奶是假信佛,真信佛的人哪有那麼小氣。
過了幾天,趙奶奶摘了番桃,裝了幾袋,給我們曾經偷番桃的那幫小孩每家送了一袋。
村裡又有人說,趙奶奶虛情假意,怕別人背後說她壞話,才不情不願送番桃。
趙奶奶還是和往常一樣,沒有辯解,也沒有解釋,每天早起念經。
當時的我,對趙奶奶也是有看法的。一個每天聽佛經、念佛經的人,在年小的我看來,就覺得很奇怪,有點另類,別人對趙奶奶的評價,也多少影響著我對她的看法。
後來長大後,也見過了各種各樣的事,再想起趙奶奶,又覺得她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和我們一樣,沒什麼區別。
當年村裡人那樣看待趙奶奶,其實是一種歧視。在他們看來,信佛的人應該心懷慈悲,大方,趙奶奶就應該把她家裡的番桃敞開來給大家摘。
信佛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信仰。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自己的信仰。尊重他人的信仰,也是尊重自己。
家裡以前信佛,但我不信,有一次去 旅遊 ,親眼目睹了一些事,回來後就開始在家每天早上上清香,到現在還是這樣,該幹嘛就幹嘛,只是心腸變軟了,家庭更和睦,兒女也更好了
我去年開始聽佛經,打掃衛生邊聽邊打掃,我以前脾氣很不好,聽了心靜多了,心態也好了好很多,但是不要迷在裡面,心中有佛,以善為本:心存善念的人,一定有福報[祈禱][祈禱][祈禱]
有很多身邊信佛的朋友!!!
他(她)們感覺很善良,他(她)們為了放生,從口裡都節約,累積錢財,買物放生,大量魚類,飛鳥放飛,給大自然和人類創作和諧美好的家園。
他(她)們很是愛國,我們國家那裡有災難,第一時間看到的是和尚老師們捐款捐物,處處作到帶頭作用,真是諸惡末作,眾善奉行。
我也是一位佛教徒,吃長素二十多年,不吃雞蛋和肉,和五辛菜!
我們的宗旨是愛國愛教,擁護中國共產黨,在自己看人生道路上發一份光和熱!
Ⅱ 請的佛、菩薩像和財神是否需要用紅布做成披風衣式或帶帽子的披風衣樣式,給其穿上
有的戴上紅布,是請來後要去開光的途中,怕佛像被玷污。開光後請回家的,也有人戴紅布,主要是怕灰塵,不過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做一個玻璃罩罩上去了,其實這些都是誠心的一種體現。佛法里,所有供養中法供最為上乘,學佛之人,也是最注重法供,要多聽聞佛法,再利用佛陀教的佛法,幫助身邊的人,去掉各種煩惱,金剛經重復地提到,若能聽受讀誦,為他人講解經文,其功德甚於用各種衣,食,葯等等供養十方佛菩薩。佛教裡面,很多象徵意義,比如鮮花,水果,寓意種善因得善果,供水,水是平的,象徵平等心,水是清白無垢的,象徵清凈心,這很重要,如果內心能清凈,不會有太多計較得失,不會有妄想,能活在當下,人就能幸福,活在當下,還能讓你認真去對待當下要做的事,能成功。當然,供養,最重要還是得誠心,有信心,你總不能一邊持懷疑的態度一邊去供養把,你總不能上完香之後又跑去吵架吧。我也是這輩子有幸能聽聞佛法的弟子,有問題歡迎交流哈。
Ⅲ 凈空老法師開示,我孫子五歲多,常說我頭上有光圈到手那麼大,頭上還有菩薩的帽子怎麼回事請回復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太執著,只要好好修行就好。一念彌陀,頭頂放光。
明朝萬曆年間的蓮池大師,凈土宗的第八祖。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是姓沈,在家時就有學佛、念佛。
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過世,他的子孫為他牽亡。牽亡的時候,仙婆替亡者說話,他覺得很稀奇。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叫沈居士,他也去聽那個人替亡者說話。他站在旁邊,後來想到:「我是念佛的人,現在我沒有念佛,這樣不好。」自己的心隨時就提起正念,心中在默念阿彌陀佛,繼續在念佛。
他一念佛,那位仙婆就說了:「像沈先生這樣用功,這樣修行,就不必煩惱不會作佛,將來一定能夠成佛!」沈居士聽到,吃驚地說:「我默默地站在這里,你怎麼會知道我有修行?」仙婆就說:「有啊!我知道現在你在念佛。」「你怎麼知道我在念佛?」仙婆說:「你心裡一念阿彌陀佛,你的頭上就放出光明來。光明中就有一尊阿彌陀佛站在那裡,非常慈悲,光明燦爛。所以我知道你心中在念佛。」
由此可見,我們凡是念佛,我們頭上就放光,頭上就有一尊阿彌陀佛在那裡,時時加持我們。所以有人說晚上走路,一個人走會怕的時候,就認真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不會怕。若一念阿彌陀佛,頭上就放光,光明中有阿彌陀佛,所有的邪魔鬼怪都會遠離,就不會傷害你,所以念佛現在就得到廣大受用,頭上時時放光。佛時時在頭上來加持,這是非常難得。
Ⅳ 回族人為什麼要戴帽子
這主要與伊斯蘭教有關。回民在禮拜叩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為了方便,他們就戴上了無檐小白帽。有個別回民戴遮陽帽後,遇到聚禮活動,把帽檐的一段挪到後面。可見戴無檐小白帽比戴遮陽帽方便得多。
由於宗教的原因,逐步養成了回民戴無檐小白帽的習慣。現在回族男子無論是百歲老人,還是四五歲的兒童,上寺禮拜和不上寺禮拜的都喜歡戴這種標志回回民族的「號帽」。
白色帽子一般用的確良、滌卡、棉布等料子製作,還有用白棉線鉤制的。黑色是用平絨、花達呢做的,也有用粗毛線鉤的。
(4)為什麼學佛還戴帽子擴展閱讀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灣省),當代回族通用漢語,不同地區持不同方言。關於回族分布總體上看,主要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
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歷計算。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
回族人民具有反壓迫斗爭的光榮傳統,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回族人民的徹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回回民族在歷史上都涌現過不少傑出的人物,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Ⅳ 拜佛可以戴帽子嗎
導語:給男人「戴帽子」的女人,往往是以下三種女人,你懂嗎??
1.虛榮拜金的女人
對於虛榮拜金的女人,她們只認錢。男人們在她們的眼裡就是一個提款機,她們甚至會為了錢,出賣自己的身體與靈魂,其實這樣的女人娶回家最過於危險。對於虛榮拜金的女人,誰有錢就跟誰走,他們的慾望是永遠滿足不了的,是貪婪自私的。
2.沉迷夜店酒吧的女人
夜店、酒吧,對很多人來說就是放縱的場合,無處釋放慾望的男女來到此處獵奇,沉迷在夜店的女人,往往都是非常的放縱自己,葷段子並不是每個女人都說出口的。整天流連於夜店酒吧的女人,說明她並沒有歸屬感,心並不在你這里,出軌也就是很容易發生的事情了。男人這時不僅要注意女人的行為,也要反思自己了。
3.喜歡玩曖昧的女人
這種女人首先是個情場高手,會周旋於男人之間,而且往往會得到很多男人的喜歡。這樣的女人特別愛搞曖昧,而且喜歡扎在男人堆里,風騷外露,男人要和這樣的女人在一起,那真的是每天都要提心吊膽了。
Ⅵ 戴佛教飾物的問題
佛像不可以佩戴的。
下面是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印光大師書 信回復某居士,關於佩戴佛像或菩薩像的信件。選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鄔崇音居士書。
末學為了方便您閱讀,特意寫出白話文如下:
印光法師書:民國二年,北京法源寺的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用釋迦牟尼佛的佛像作為徽章。我不知道這個事。事後,道階法師來普陀山,送我一個徽章,我痛斥他這個行為是褻瀆。直至十二年,仍然是這樣。上海也這樣效仿,現在的居士也這樣效仿,把佛像做成徽章的罪過,可以說始於道階法師。道階法師是可以講經的法師,但對於佛像的恭敬尊重,卻完全不講,真是感嘆啊。他們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枚徽章。這徽章佩戴著拜佛,不合適宜;佩之拜人,彼此都要折福。
------------------------------------------
祖師原文如下:
民國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後,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褻瀆。至十二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於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於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嘆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
=================================================
所以,建議不要佩戴。失大恭敬。而且佛菩薩都有護法,當我們對佛像或菩薩像不恭敬,不如法的時候,佛雖然不會怪罪我們,但是護法責罰我們。這一般就是為什麼有人佩戴了菩薩像,還是覺得倒霉,還是覺得不如意的原因,我們戴著佛像去觸犯種種我們還不知道就觸犯了的戒律,甚至有人,房事也不取下來,洗澡上廁所也不取等等,這都是非常不對的。
楞嚴咒,是出自楞嚴經的一個咒語,很長,有2千多字。這個咒是佛教里極其重要和尊聖的咒,專門辟邪,降服天魔外道,是佛,是正法的代表。這一個咒,是佛經里允許了人們佩戴的,並且也講了佩戴和念誦楞嚴咒的多種好處。現在網上有賣那種小的楞嚴咒牌子,外面是塑料,裡面是很小的咒文,用於佩戴。但是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可以戴,在上廁所和做一些污穢事情的時候,也都要取下來。這才如理如法。要不然又不是正確的方法。如果覺得麻煩,可以自己請來掛在家裡潔靜處鎮宅。
我真的勸解您,如果您真的信佛,或祈求諸佛菩薩庇佑,那還不如誠心誠意,多念念佛號。危難緊急之時,可誠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平時閑暇之餘,可誠心念「南無阿彌陀佛」。這都是很好,很種福田的。只要您誠心,默默地念一念佛號,念一念阿彌陀佛,那你便可以得諸佛菩薩護念。平日里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誠心誠意,念念佛號,這樣就一定一定有改變,決定有好處。
《華嚴經》雲:一切唯心造。所以真正求得佛菩薩庇佑的方法實在是在您的心裡,而不是一塊牌子。
印光法師開示:佛弟子萬勿佩帶佛、菩薩像掛件
崇音居士慧鑒: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見後附之徽章,頗不謂然。民國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後,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褻瀆。至十二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於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於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嘆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然現在由道階提倡,已成通規,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過愛,不能不為一說耳。
出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鄔崇音居士書》
現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制(或金銀等)佛像、觀音像掛件為護身符,不僅不帶在衣服外,還緊貼皮膚,進廁所也不摘,洗澡也不摘,褻瀆之罪絕非淺淺!還妄想依此植福消災,豈有如願之理?!更有傳言所謂『男帶觀音女帶佛』之說!印光法師乃大勢至菩薩化身,於此弊端之始就極陳其過,鑒於此流弊之泛濫,特錄大士之法語示眾!唯願大眾惜福,莫遭罪業!
佛菩薩庄嚴聖像不管是金、銀、銅、鐵、木雕、石刻、泥塑、針線所織,筆墨彩繪,只要一成像,那就是佛。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正等無二,無差無別。當受十方一切眾生禮敬供養頂禮恭敬。
須知佛法利益當從恭敬中求之,存一分恭敬,則得一分利益,滅一分罪障,增一分福慧。故而一切佛像當視如真佛看待。絕不可輕慢之。故將佛像製成胸章、護身符佩戴、隨意置放,實際是未得實益,先獲其罪。
佛教護身之法物甚多,當依我佛經典開示為據。如楞嚴咒。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七雲:「……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疊毛)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此卷所言《楞嚴神咒》功德不可思議!內容太多,在此不錄)。密宗經典中開示可佩帶之神咒也甚多,功德皆不可思議!現今科技又加工出許多各種質地的精美飾件,內裝此種神咒,不但植福護身,又不失美感。實乃替代佛像掛件之善法!望大眾廣傳,皆獲殊勝利益!
以下是【地藏論壇】就是否應該佩戴佛像之問題,「過現未來」師兄發表的觀點:
關於佩戴佛像的問題,我再羅嗦兩句:
論壇曾經就這個問題討論過。不外可與否。實際上那個『不能』的觀點,是強調『很不妥當』罷了。我本人傾向印光大師的開示--不佩戴佛像。有師兄反駁印光大師的看法。我想大師不可能不知道毗盧帽上的佛像吧?
有師兄說:地藏菩薩的五佛冠上就有佛像,觀世音菩薩的頭頂也有佛像。
以此來證明可以佩戴佛像(主要是掛墜類)。
可是:地藏菩薩和出家人的毗盧帽上的佛像,是多麼恭敬地被頂戴在菩薩和出家人的頭上!這絕對是「恭敬供養諸如來」!
可現實中的『佛像掛墜』--配飾的作用增大;另外,的的確確是很少有人從心恭敬。甚至沒有半點恭敬。
有師兄說,可以把佛像佩戴在帽子上,可我想平時幾乎沒有這樣的佩戴方法。
雖然我相信真正的佛弟子肯定會非常恭敬所佩戴的佛像掛墜的,一拿一放間都會心懷誠敬!但從佛弟子要引領大眾出發,我傾向於不佩戴佛像,而佩戴『楞嚴咒'』大悲咒『等。
佛像最好要謹慎佩戴,戴上有些注意事項。
最近幾年,一些不太明白佛理的人們,為了自己及家人和朋友平安吉祥,想依賴佛教吉祥物作為「護身符」,一些工藝品廠家便趁機迎合人們的心理需要,用佛菩薩像做徽章、金卡等「護身符」,還宣揚「男帶觀音女帶佛」,甚至有人在金戒指上鑄佛像,不僅帶著佛菩薩像去廁所等不凈之處,還用帶佛像戒指的手摸不凈之處,(曾有人把掛在身上的佛像掉到廁所)。
佛經中雲:「若人上廁之後,不洗手持經拜佛,得無量罪,死後入廁中蟲。」那麼持佛像入廁之罪就更大了。
可見,佩佛菩薩像徽章無福而招罪,並無護身作用。而佛在經中多次提到讓人稱念佛菩薩聖號,從未說讓人身上佩戴佛像,現今好多隻顧眼前利益的商人,甚至有的寺院,也在利用「護身佛」賺錢。也有個別出家不久的僧人,也用佛像金卡等徽章送人結緣,其實都在造罪而不自知,未來苦極無量。
還有近幾年印佛經的人很多,或把佛像印在經書封面,這不合宜,應印在經書內第二頁。
來到寺院的人們大都要燒香,而現在好多制香廠家,不把香的質量提高,而是利用佛菩薩像做包裝吸引香客。人們花錢買劣質香,而把印有佛像的包裝扔到垃圾筒內,或扔到地上任人腳踩,其罪之大真讓人難以想像。
希望有識之士今後勿買印有佛像的香,而香廠也不要再用佛像做商標包裝,而應把香的質量提高。這樣制香和買香的人都能遠罪獲福,同得利益。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敬請十方大德善信,尊敬三寶,同得實益。
真正的護身物品該是加持書寫的「真言」、「咒語」,而不是將佛像掛於身上;佛像是法像庄嚴的,由此是讓我們起恭敬心的。所以,我們要尊敬三寶、供養三寶,以此來學佛。
來源:互聯網
佩戴楞嚴咒等也要注意恭敬。
印光大師開示:
「凡身旁佩帶楞嚴咒等,遇卧息,大小便時,須解去。唯臨極危險時,可以不去。若平常無危險亦不去,則褻瀆之罪,可勝言乎。室內既有經像,當格外敬重。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賢之所現者,固宜常存敬畏,不敢放肆,則可矣。」
出自:《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冊.復念佛居士書》
南無阿彌陀佛
Ⅶ 觀音菩薩,為什麼給唐僧帽子,讓悟空帶上
《西遊記》關於緊箍咒的處理也表明這是一部以心性修養為主旨的小說。第八回,如來委託觀音去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並尋找幾個保護取經人的徒弟。如來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作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第十四回,緊箍兒戴上悟空的頭。只要唐僧念動咒語,悟空便頭痛難忍,從此只得死心塌地保唐僧西去。第十七回,禁箍兒戴上黑熊精的頭:
菩薩又怕那妖無禮,卻把一個箍兒,丟在那妖頭上。那妖起來,提槍要刺,行者、菩薩早已起在空中。菩薩將真言念起。那怪依舊頭疼,丟了槍,滿地亂滾。半空里笑倒個美猴王,平地下滾壞個黑熊怪。
念禁箍咒的效果是明顯的:黑熊怪「難禁疼痛,只得跪在地下哀告」,「願皈正果」。「一片野心今日定,無窮頑性此時收。」第四十二回,金箍兒上了紅孩兒的頭。「菩薩捻著訣,默默的念了幾遍,那妖精搓耳揉腮,攢蹄打滾。」「那童子開不得手,拿不得槍,方知是法力深微,沒奈何,才納頭下拜。」至此為止,無論是緊箍兒,還是禁箍兒,還是金箍兒,在讀者的感受中都是法寶,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法寶。
但接下來的事實卻令我們質疑最初的感受。第五十七回,三藏恨逐悟空,斷難回心轉意,悟空無奈,去普陀崖求助觀音老母,「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松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罷!」菩薩笑道:「《緊箍兒咒》,本是如來傳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取經人,賜我三件寶貝,乃是錦衣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秘授與咒語三篇,卻無什麼《松箍兒咒》。」從小說的暗示來看,不僅觀音菩薩無什麼《松箍兒咒》,連如來也沒有。這樣的情節設計,又使金箍兒看上去不像法寶,因為,通常的法寶,都不僅有使用的方法,而且有解除的方法。
《西遊記》在最後關頭提醒讀者,與其將金箍兒視為法寶,蠢不如從象徵的角度將之理解為一種具有強制約束力的規范。
第一百回的一段對話,有必要給予足夠的注意:
孫悟空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甚麼緊箍咒兒捕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麼菩薩再去捉弄人。」唐僧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行者舉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
這使人想起大珠慧海禪師的一句名言:「本自無縛,不用求解。」(本來就沒有什麼束縛,根本不用去求解脫)禪宗佛性說的要點,是把實相、本性、真理,均訴諸一心。心、性、理等,名異實同。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心外求心,佛外求佛,法外求法,無異於南轅北轍。黃櫱希運禪師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佛在自心,不假外求。他說:只要你有覓佛的念頭,便是過失。這好像痴人在山頂叫一聲,聽到山谷中有迴音,便忙不迭地下山尋找聲響,待找不到聲響,又上山叫一聲,又下山尋覓。如此往復循環,千生萬劫也找不到聲響。離開自身而向外求佛的人亦然,「只尋聲逐響人,虛生浪死漢」。在禪宗看來,「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攝,你若求祖,即被祖魔攝,你若有求皆苦,不如元事」。恰如孫悟空頭上,只因向外求佛而未能明心見性,頭便被箍住;一旦從自心中頓現真如本性,大徹大悟,金箍兒也就消失了。一則公案說:有僧問石頭希遷:「如何是解脫?」
石頭反問:「誰縛汝?」問:「如何是凈土?」反問:「誰垢汝?」問:「如何是涅檠?」
反問:「誰將生死與汝?」
石頭以矛攻盾,正言若反,抽釘拔楔,沉著痛快。他的意思是說:既然沒有誰綁住你,那就是已經解脫;既然沒有誰弄臟你,那便處處都是凈土;既然無生死之別,又何必追求涅檠?所以,石頭一再強調:「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凈,湛然圓滿,凡聖齊同。」身外無佛,身外無法,學佛的當務之急是明心見性。金箍只戴在那些未能明心見性者的頭上;一旦明心見性,就不再存在任何強制性的約束,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也。
金箍不是法寶,金箍象徵一種強制性的約束,它標志著修養過程中尚未明心見性的那個階段。
Ⅷ 聖誕帽信佛的可不可以戴
不可以!聖誕節是耶穌的生日又不是佛陀的生日。跟信佛的沒什麼關系。信佛的還是不戴的好
Ⅸ 當今佛教存在錯誤的學佛觀念,認為佛門是空,悟空即成佛,你認為領悟空性就能達到佛的境界嗎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菠蘿蜜多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義理。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簡單的說,色是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而這些現象是由因果產生,空是事物的本質,任何事物都是從無到有。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這句佛經名言,包含著很深的哲學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們喜歡以此開玩笑,認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虛無或烏有。說和尚看破紅塵,把女人看做是虛無或烏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實色並非女色,空也非虛無烏有。要認識此言的真正含義,還得從佛教的基本教義說起。
佛教的教義主要是所謂的"四諦",即苦、集、滅、道。苦、集二諦闡明人生的本質及形成原因;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
具體而言:1.苦諦是人生在世看著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種苦,以及無數的煩惱。2.集諦是對造成痛苦和煩惱的原因的分析,認為宇宙萬物及現象不能獨立存在,而是由多種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所有實體便沒有單獨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稱為「諸法無我」,並且認為,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稱為「諸行無常」,這便是空的主要內容。3.滅諦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盤,達到熄滅人生苦難煩惱,超越生死輪回。4.道諦便是通往涅盤之路。方法歸納為「戒、定、慧」。
比如說,一篇文章要呈現在讀者面前,首先需要人的思想,紙筆,及傳媒工具,不能單獨成立,說白了,文章這種表象就是「色」,而產生這種「色」的因緣,諸如人的思想、紙等便是「空」,人如果不想寫文章,或沒有紙筆等這種空,便不會產生文章這種「色」而我們的每個人的個體也信賴於父母的因素,以及所看所想所食的種種關系而成立的,故色非女色男色,空也非虛無烏有。色即是空,讓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從而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人心中的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系,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緣由關系及多種因素合成的最好說明。只有認識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才能讓人行善並以自身個體的德性度人,並真正關心世間萬物,以善的基礎。
佛學常見詞彙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質,這些物質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其當體即空,故說色即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