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穿什麼衣服帽子
⑴ 為什麼辦喪事要穿白衣服/
這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中國人的喪服「尚白」,基於傳統文化和心理意識方面的原因,在中國人的葬禮上,死者的親屬朋友通常還臂挽黑紗,胸襟上別著白色的小花,以此來表達對死去親人的哀悼和敬意。
白色,往往使人聯想起冰雪、白雲,給人以明亮干凈、暢快、樸素、雅緻與貞潔之感。中國喪服使用白色(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是從周代開始的。周代產生了五服制度,即按服喪重輕、做工粗細、周期長短,分為五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在喪禮中要求喪服是白色,禁止穿黑色的衣服,戴黑色的帽子,稱「羔裘玄冠不以吊」(《論語·鄉黨》)。「羔裘」,就是黑羊皮,毛皮向外。喪服顏色以白色為主,已成為定製。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清代的寡婦,著雖黑色衣裙,但在喪禮上仍需著白色喪服。
中國喪服穿白色衣服,體現了人們對祖先的「崇敬」。《史記·禮書》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大戴禮記·禮三本》也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焉生,無先祖焉出,無君師焉治,三者偏亡,無安之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中事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尊先祖」,是「禮三本」之一。中國人最早的服裝原料取材於麻,中國之中原地區遠古不產棉布,除了從自然界獲取的動物毛皮、羽毛外,最先是以葛、麻、絲帛為服裝原料。
清麻脫膠和絲帛漂練之後,自然呈現白色,白色自然成了中國人最早的服色。白色是祖先的發明,白色喪服則體現了對祖先的崇敬。
喪服的原料選擇原則,是崇尚原始、質朴、自然。《儀禮·喪服》:「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疏衰裳齊」;「不杖,麻屨者」;「大功布衰裳,牡麻絰纓,布帶,三月,受以小功衰,即葛」,「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五月者」,「緦麻,三月者」。
白色選為喪服顏色的必然性,這些是很好地說明:「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原因就是後天顏色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偽」,為禮之末。
以麻的本色(白色)為喪服顏色,體現的正是為禮之本的「著誠去偽」精神。而「披麻戴孝」,便成為廣泛的民俗。後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形式,全部使用白色。
(1)殯葬穿什麼衣服帽子擴展閱讀:
孝衣的穿戴規矩很多。如嫡親子女、媳、孫、孫媳等為「重孝」,內穿白粗布褲襟,白粗布腿帶,外罩斜襟孝袍,再外面穿一襲對襟無袖過膝褡袢,腰系孝帶。孝子要戴一把抓平頂儒中外帶麻冠,側綴麻絡,俗稱「扎肚子」,即「梁冠」。
其上所用麻有單雙棵之分,若父母雙亡則要用兩根麻纏繞。女人則一律頭戴用白布折成2寸寬的布帶,圍在頭上腦後交叉,用白布裹銅錢以發卡卡住,下端搭至腰間,俗稱「箍子」。孝鞋是在普通鞋上罩上本白布,後跟縫紅布條,俗稱「孝子鞋」。
一般從梁冠和腰帶上即可分辨親疏關系。此外,從孝服的顏色和披麻的粗細也可分辨親疏關系。嫡親孝男孝女的孝服為本白色,女婿及其他非嫡親的孝服為漂白色;孫子輩的要在孝服上戴紅絨球,俗稱「纓兒」。孫子(女)戴在正中,而外孫(女)則戴在偏側,以區分關系。
此外,長子、長孫早夭或因故不在家,他們的孝帽則要置於供桌右角。對前來的弔唁者要給約四五尺白布一幅,謂之「扯孝」。孝衣的縫制雖然簡單,但講究頗多,縫頭在外,不包邊,不釘扣子,以寬大為主。
若父母雙亡,用雙線縫制,帶子也得齊頭;若只一方亡故,則要縫單線,帶子長短不齊。?
⑵ 農村喪葬習俗:奔喪需肩帶紅,這是為什麼
正常來說傳統喪葬都是白布表示白事,也就是喪事的意思,近現代西方文化進入後,出現了一種白事穿黑衣的做法,我們的民間傳統就是白色代表喪事,家屬在喪葬上面都是要有白色麻布做衣服帽子這些,當然可以變成白色包頭巾,以及白色布條綁在腰上或者手臂上面。
這個可不是一般男女朋友能戴的,不過如果說戀人之間,其中有一個的家人去世辦喪事,對方要求你一起去奔喪,如果你去了這可以說是兩個人的關系非常親密,就算關系不是非常親密,但是關系很好的朋友也可以去,不過以好朋友的關系去,如果你以關繫到了談婚論嫁地步去的,已經確定關系結婚,只是差最後的流程,已經認可是對方的人,那你去就要繫上紅色帶子,這代表著即將成為一家人,現在的准媳婦或者准女婿身份。
⑶ 參加葬禮穿什麼類型的衣服比較合適
首先,無論在任何國家任何地方,葬禮都是嚴肅的,因為,葬禮對我們的意義是包含著對已逝去之人的緬懷,追念和哀悼,任何參加葬禮的人都知道,嚴肅是最基本的禮儀,參加葬禮,除了要注意保持嚴肅的表情以外,穿著上也有講究,具體為以下2點:
另外,參加葬禮還有一些小的細節需要注意,比如說,到達場地以後,作為晚輩,要先跟長輩逐個打招呼,詢問一下是否有事情需要自己幫忙。在這個時候如果遇到熟人,不要與熟人大聲說笑,如果帶有手機的話,手機要設置成靜音或震動。
總之,參加葬禮,要盡量的細心一些,看到需要幫助的地方,盡量主動去幫助,如果有什麼地方不懂,就小心的詢問一下對方的家裡人,不要貿然的去做一些事情,因為每個地方的規矩可能都不一樣。
⑷ 如何在葬禮上衣著得體
目錄方法1:男人1、穿黑色西裝,白襯衫,用長而中性的領帶裝飾。方法2:女人1、在葬禮上,女人應該選擇經典的黑色裝束。方法3:小孩1、小孩應該也穿著得體。方法4:適用於每個人的規則1、穿那些雅緻和保守的服裝。2、不要忘了鞋子。3、一般來說,穿你准備去教堂的衣服。4、根據溫度相應著裝。5、葬禮出城,你需要帶幾套應對不同天氣的服裝。6、有的人認為葬禮服飾不應該是嚴格的黑色,然而死亡應該是悲傷的,因此我們需要用深沉的顏色來悼念死者。葬禮是比較嚴肅的場合,因此比較嚴肅的穿著才是合適的。本文涵蓋了基督教的葬禮,如何穿著去參加葬禮哀悼才是合適的?這會因國家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方法1:男人
1、穿黑色西裝,白襯衫,用長而中性的領帶裝飾。不要戴太多首飾或使用護發產品。不過,總會有一些例外。一件藍色的西裝配黑色高領毛衣,黑色禮服襯衫配長紅色領帶,黑色禮服襯衫(不打領帶,解開第一個扣子),或黑色T恤(干凈,絲滑)都可能被接受,這取決於家庭。
如果你是護柩者,你就應該穿西裝或者深色運動外套,領帶是一定要戴的。
方法2:女人
1、在葬禮上,女人應該選擇經典的黑色裝束。一件帶袖的黑色禮服,或深色西裝和夾克。在不太鮮艷的裙子外加一件黑色外套也是可以的。一些有顏色的衣服也是可以接受的,首飾要簡潔。
方法3:小孩
1、小孩應該也穿著得體。小男孩應該穿著一件黑色的西裝,類似於爸爸那樣的。小女孩應該穿裙子,像"箱形的"從肩膀直接垂下,不要有任何卷邊或亮片。注意鞋子。女孩可以穿平底鞋或純黑色運動鞋。男孩應該穿與禮服搭配的黑色皮鞋或者休閑鞋(像爸爸那樣)甚至是黑色運動鞋。
方法4:適用於每個人的規則
1、穿那些雅緻和保守的服裝。如果還有在教堂、殯儀館或墓地的宗教服務,這一點就會特別重要。黑色、深藍、灰色或其他深色的顏色都會顯得更加保守。暴露的衣服是不恰當的,因為有的教會不提倡裸露肩膀和膝蓋。
2、不要忘了鞋子。把你的人字拖、休閑鞋、運動鞋都扔在家裡,你需要更明智地選擇適當的鞋子。注意:鞋子應擦光亮。不要穿破舊的鞋子參加葬禮。
3、一般來說,穿你准備去教堂的衣服。或者,如果你不去教堂,那就想一想你要參加某一個面試。避免穿太陽裙(除非你有一個包裹或者你懷孕了),也要避免有慶祝圖案的襯衫(即馬提尼眼鏡或動物圖案),或者其他太浮華的東西(即亮片,除非非常小)。有教養的人應該穿上外套或者西裝。
4、根據溫度相應著裝。在其他場合男人可以脫掉他們的夾克但是在這些特殊時刻應該至少將外套穿上。
5、葬禮出城,你需要帶幾套應對不同天氣的服裝。
6、有的人認為葬禮服飾不應該是嚴格的黑色,然而死亡應該是悲傷的,因此我們需要用深沉的顏色來悼念死者。這就如同我們用一些顏色來慶祝生命誕生一樣適宜。不要穿太鮮艷的顏色,比如石灰綠色或霓虹黃色,紫色,或黃色但紅色或淡藍色可以。
小提示如果你自己不確定,請詢問家人或者其他人你的著裝是否合適。
如果你曾受到過死者的禮物,帶上它們可以使合適的,規則也沒那麼多。但是一件足球球衣或者一件夏威夷襯衫是不合時宜的,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這個人給你的任何珠寶或領帶都是你尊重和緬懷他的最好的東西。
這家人可能會有更多的紀念聚會。如果是這樣而你又不太熟悉,你應該大膽去問問應該穿什麼服裝合適。*如果死者是一個武裝部隊的成員,那麼你可能適合穿2號衣服(遊行制服)。而這應該取決於這個家如何考慮。如果你選擇這樣做,記住在別人穿平民服裝時你穿這個更好。就像不熨燙、拋光、弄平整就去拜訪元首一樣,這在葬禮上也是不合適的,尤其是死者的葬禮和軍隊有關。
在你參加守喪,安葬儀式時你該穿什麼?守喪時你可以穿背後是大部分的飛濺的黑色的衣服。孩子們通常也可以穿這樣的衣服,但是青少年和成年人應該在這兩個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衣服。有些顏色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藍色調,但是避免鮮艷的顏色。
如果葬禮發生在悶熱快要下雨的一天,帶一把傘以免淋濕。把它遞給老者或者為老者撐傘也是很有禮貌的。*在某些情況下,你可能需要穿一些亮麗歡快的顏色的衣服,比如一個年輕人的葬禮。
在某些情況下,要求全黑色。這意味著要穿一個黑色的連衣裙,裙子,褲子,套裝,黑色襯衫,黑色領帶,黑色的襪子和鞋子。事先全面檢查一遍。
在為葬禮穿著時,想一想死者的性格和興趣。如果他們喜歡棒球,男人可以佩戴印有棒球的領帶,女人可以佩戴有棒球圖案的珠寶。如果死者生前經常穿著碎花裙子或者迷彩或者喜歡他們的紅色專屬單鞋,著裝也可以反映出這些。
避免佩戴咣當作響的、俗麗的珠寶和配件,包括不恰當的袖扣或大項鏈。
如果你要守夜,記得多帶幾套衣服,如果你是客人可以穿商務休閑裝。
帶上手帕擦眼淚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直系親屬應該總是偏向於穿更保守的服裝。
青少年、年輕人和小孩要注意,有的時候男人和女人也要注意:如果一個家庭或教會不是非常保守,你穿深色(或黑色)牛仔褲,黑色體恤也是沒問題的。原因在於,大多數大家庭在教堂或墓地葬禮之後,都會有在一個相當正式但也休閑的餐廳就餐。如果你想和你的表兄弟玩耍,在房間走來走去,和不同的人交流,這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對於一個非常保守的葬禮場合,一些女性可能會選擇穿更簡單的、正式的帽子。
警告高跟鞋在戶外草地地面會比較難走,尤其是一直下雨的話。
建議用防水睫毛膏和最小的眼影眼線。
記得尊重。
記得不要讓飲用水滴到你的包上。
不要穿可能有冒犯意味口號的T恤。一般來說,應該避免T恤,但是最壞的是T恤口號中有不好的話,裸體圖像或廣告特定品牌,這些都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除非死者特別要求他/她這樣穿,提前和其家人確認)。換句話說,如果你要覺得穿T恤合適,那麼最好選一件最普通的來穿(質量、大小和狀態都應該是考慮因素)
把你的座位或雨傘讓給年長的客人或者帶小孩的婦女。
⑸ 參加老人的葬禮衣服帽子是黃色的可以嗎
參加葬禮可以穿黃色的衣服嗎
去世守孝為示哀悼,不能穿顏色鮮艷的衣服,所以黃色的衣服也不能穿。死者家屬和親戚按照禮俗在一定時期內穿著孝服,或在袖子上纏黑紗、辮子上扎白繩等,表示哀悼。時間有一月、三月、百天、一年、古人守孝最長是三年。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5)殯葬穿什麼衣服帽子擴展閱讀:
守孝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1、守靈時,素顏端莊,不可佩戴首飾,男子不可穿辦褲,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頭散發,不可濃妝艷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腳趾,就是夏天守靈也要堅持忍耐。
2、守靈時,不可閑言碎語,要尊重死者,尤其是後人不可為了先人葬禮之事在靈棚內爭吵。
黃色是屬於暖色調的,最好不要這樣穿,穿深色一點的會好一些,死者為大,亮麗的顏色最好不出現。不過這個還是要看你與對方是什麼關系,如果去拜一下就離開那還好,如果是關系較緊密的,最好是莊重為好
⑹ 喪葬服飾禮儀
百善孝為先,中國是一個 傳統 文化 底蘊豐富的國家,而在這些禮儀當中,孝道是最為重視的。提到孝道就不得不說守孝。我們都知道守孝要穿喪服,那喪服是從何時起開始是白色的呢?關於喪葬服飾的禮儀是什麼呢?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喪葬服飾的禮儀。喪葬服飾禮儀
中國歷史上傳統喪服也用白色。在中國人的葬禮上,死者的親屬朋友通常還臂挽黑紗,胸襟上別著白色的小花,以此來表達對死去親人的哀悼和敬意。
白色,往往使人聯想起冰雪、白雲,給人以明亮干凈、暢快、樸素、雅緻與貞潔之感。在歐洲,白色總是象徵著友誼與愛情的純潔無瑕。西方人舉行婚禮,新娘的婚紗必須是白色的。在中國,古代文人志士就常以素衣寄寓自己的清高,有身份的人通常著白色——《管子·幼官》:“九和時節,君服白色。”
奇怪的是,中國傳統喪服也用白色。在中國人的葬禮上,死者的親屬朋友通常還臂挽黑紗,胸襟上別著白色的小花,以此來表達對死去親人的哀悼和敬意。而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喪服顏色通常為黑色,以黑色表示悲哀,以白色表示喜悅和快樂。民族間的差異如此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喪服使用白色(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是從周代開始的。周代產生了五服制度,即按服喪重輕、做工粗細、周期長短,分為五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在喪禮中要求喪服是白色,禁止穿黑色的衣服,戴黑色的帽子,稱“羔裘玄冠不以吊”(《論語·鄉黨》)。“羔裘”,就是黑羊皮,毛皮向外。喪服顏色以白色為主,已成為定製。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
一、原始禁忌
色彩的象徵和寓意,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心態。中國文化的顏色象徵,建立在中國早期的政治、文化和 教育 狀況基礎上,具有一定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傾向。我們的祖先因為弱小,無法抗拒猛獸的攻擊,白晝下他們的心理仍暴露無遺。面對成為猛獸犧牲品的危險,對白色有一種本能的恐懼。於是,白色在中國文化里就成了一種顏色禁忌。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載:“乃閱陰太後舊時器服,愴然動容,乃命留五時衣各一襲。”“五時衣”,是將服飾定為五色,天子在一年中的不同時節,分別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其顏色為: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
“五時衣”中的白色,對應的是秋季。秋季,是大自然的殺氣時節。喪服之白色,既是一種復古、憶祖的祭服服色,同時也是吊喪死者的凶煞服色。
隋、唐至宋,皇帝命百官也穿著“五時衣”服飾“迎氣五郊”。明、清時,“五時衣”流行於民間。而西方文化中,顏色象徵意義少了一些神秘,白色象徵意義主要來自白色本身,如下雪、白花等,白色只意蘊高雅純潔,黑色才是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色,象徵著死亡、災難。
二、崇尚先人
中國喪服“尚白”禮俗,體現了人們對祖先的“崇敬”。《史記·禮書》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大戴禮記·禮三本》也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焉生,無先祖焉出,無君師焉治,三者偏亡,無安之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中事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尊先祖”,是“禮三本”之一。中國人最早的服裝原料取材於麻,中國之中原地區遠古不產棉布,除了從自然界獲取的動物毛皮、羽毛外,最先是以葛、麻、絲帛為服裝原料。清麻脫膠和絲帛漂練之後,自然呈現白色,白色自然成了中國人最早的服色。白色是祖先的發明,白色喪服則體現了對祖先的崇敬。
三、表達虔誠
中國喪服以白色為主,還體現禮的“真誠性”。喪服的原料選擇原則,是崇尚原始、質朴、自然。《儀禮·喪服》:“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疏衰裳齊”;“不杖,麻屨者”;“大功布衰裳,牡麻絰纓,布帶,三月,受以小功衰,即葛”,“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五月者”,“緦麻,三月者”。
原料的粗糙程度,古人將之與喪禮的等級掛鉤。中國古人對五種喪服製作要求不同:斬衰是五服中等級最高的一種,上衰下裳都是最粗的麻布,只裁割而不緝邊,無修飾;齊衰僅次於斬衰,穿用粗麻布製成的衣,縫邊,所以稱齊衰;大功,穿用熟麻布做成的衣,麻布細於齊衰而粗於小功;小功,穿用細於大功的麻布製成的衣;緦麻是五服中最輕的一種,穿用細麻布製成的衣。越是與死者親近的人的喪服,後天的加工越簡單,以至於斬衰的原料是生麻布。
白色選為喪服顏色的必然性,這些是很好地說明:“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原因就是後天顏色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偽”,為禮之末。以麻的本色(白色)為喪服顏色,體現的正是為禮之本的“著誠去偽”精神。而“披麻戴孝”,便成為廣泛的民俗。後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形式,全部使用白色。
原來這顏色的選擇也有這么多的講究,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對自然界中的萬物都存在著一種敬畏的心理。所以所用的各種習俗都有其獨特的內涵。也正是這樣的歷史背景,造就了今天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