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戴什麼帽子
① 有比較時尚的帽子推薦嗎這種帽子可以如何搭配
1、畫家帽
不挑臉型和發型,簡單搭配都能美到犯規,無論是時尚個性,俏皮藝術,還是復古都可以在這樣一頂帽子上體現出來,畫家帽最大優點就是易收納方便攜帶並且毫無性別的區分簡約又實用的特點也是它流傳至今的原因之一,皮質或是毛呢的面料都能搭出自己的特色,斜帶可以修飾臉型,正著帶復古味十足。
4、貝雷帽
貝雷帽雖然也有一定的保暖效用,但是耳朵一般很難完全遮擋得住,但看在它這么好看的份上,保暖什麼的也不重要了,再說頭頂還是可以很好地保護住的。
5、羊呢馬術帽
這款馬術帽造型十分別致,戴上它你馬上就能從人群中脫穎而出,既帥氣又休閑,有點貴族的感覺呢有木有?
6、貓耳朵兔毛帽
頭頂有兩個貓耳朵設計的兔毛帽,保暖又軟萌,戴上它你就是十八歲的少女,小仙女出門必備啦!
7、羊羔毛貝雷帽
一款非常適合冬天的漁夫帽。戴上它立顯明星氣質有木有?!而且大大的盆沿可以瞬間讓你的臉變小,懶得洗頭時戴它出門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② 騎馬的帽子怎麼調
騎馬的帽子不要遮擋眼睛即可。
最早的牛仔帽為因應美國中西部的氣候,多以毛氈(Felt)製作,可以御風擋雨,以功能性為主。
時尚牛仔帽,則是取牛仔帽帥氣野性的外型,以裝飾性為主,牛仔帽則是不流失的經典,使用材質上也有很大的變化。
③ 馬術比賽為什麼馬要戴著耳套
馬的聽力發達,那個耳罩裡面完全沒有東西,根本不會達到隔音的效果。而且馬的耳朵里很多毛,為了防灰塵和雨水,如果那個耳罩就能隔音,馬耳朵里那些毛可能就能讓他們聽不見。。完全是因為禮儀需要,就像騎手穿白馬褲和騎士服一樣。並且現在不是強制的,很多馬都不會佩戴。賽馬里有一些馬會帶有眼罩。那個是保護眼睛的,比賽時前方馬高速奔跑時會刨起很多石子沙子。賽馬比賽時基本速度都是60Km/h以上,這個速度加上石子的速度會對馬眼有傷害,所以需要帶眼罩。馬術的馬都是一匹一匹進來比賽,基本不存在這些問題。
滿意請採納
④ 騎馬時的帽子叫什麼
騎車帽
⑤ 為什麼騎馬的都喜歡戴一樣的圓瓜皮帽瓜皮帽起源於哪裡
瓜皮帽為創立於明朝、流行於清朝的一種男式帽子,又稱西瓜帽、瓜殼帽、小帽子。相傳來源為明太祖所創的六合帽,取六和一統、天下歸一之意。在清朝廣為流行。
因為方便。
⑥ 奧運會馬術比賽的規則是哪些
奧運會馬術比賽,是第29屆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1900年,在第2屆奧運會上馬術的超越障礙就是正式比賽項目之一。第29屆奧運會馬術比賽將於2008年8月9日~20日在中國香港舉行。場地障礙賽和盛裝舞步比賽在沙田賽馬場擴建成的主賽場進行;越野賽部分安排在雙魚河鄉村俱樂部會所和香港高爾夫球會會場內舉行。
比賽的規則:
參賽權:馬術運動是少有的幾個男女同場競技的奧林匹克運動項目之一。共有三輪比賽,每輪中參賽的選手和他的馬要表演一系列不同的動作,以檢驗騎馬者對馬的控制水平。每輪中參賽選手錶演一套動作,而裁判組根據運動員的表現給他打分。在個人比賽中,得分最高的運動員獲勝;團體比賽是根據第一輪比賽結束時每隊成績最高的三名運動員成績之和即為該隊的成績。大獎:第一輪是大獎比賽,同時也是團體的比賽。運動員所作的是規定的一套馬術動作,包括象旋轉,小步跑等。並採用不同的步伐:走,小步跑和慢跑。
大獎專項:首輪表現最好的前25名隊員進入第二輪的比賽—大獎專項,這是第一輪比賽的更短更集中的版本。而這次的前15名進入下一輪第三輪即決賽的比賽。
自由式表演:在決賽的自由式表演比賽階段,運動員不是作規定的馬術動作,而是表演一套他們自己設計的比賽舞蹈動作,和著他們自己選定的舞蹈音樂。這輪比賽可以包含第一輪的動作。
裁判:馬術一共有五名裁判,坐在圓形競技場的四周,評估運動員的表現給打出0(未出場)到10(優秀)不等的分數。有些難度較大的動作的得分是要加倍的。在給總分時裁判同時還會考慮表演的總體美學水平,包括:馬的步伐,動作和恭順程度以及運動員的騎姿等。
騎手:當裁判給騎手打分時,一條很重要的是騎手的每一個動作都做到自然不費力氣。騎手的腰部和髖部應該保持平衡,上體自然,放鬆且直立。雙手放低接近,但相互不接觸也不觸及馬。大腿和小腿連貫且向下伸直。拇指向上,而手臂和關節靠近身體。騎手只能用施壓和接觸的方法控制馬,而不許吆喝和喊叫,否則將受到很高的罰分。對馬的要求:在評判馬時,馬的態度至關重要。馬應該表現的高興和警覺,耳朵向上直立或略向後,頭部穩定,尾部輕擺。尾巴來回搖動,頭搖晃,耳朵向後附的馬則認為是處於緊張和抵抗狀態。十分重要的是,馬必須願意聽從騎手的指揮。馬應該時刻處於馬嚼子的控制之下,也就是頭部直立,頸部向上彎曲,表明處於馬嚼子的控制之中。馬怎樣完成直線和曲線運動也很重要。而且後腿應該與前腿走相同的路線。身體要直,或彎向它所走的弧線。馬所走的圓和步伐之間的轉換要圓滑,而且在轉換步伐後馬應該很快適應新的節奏。在比賽開始前騎手將有幾分鍾時間來使自己的馬適應場地。裁判的哨聲響後運動員要從標有A的地方入場進入場地的中心,在X處行禮。馬此時應該靜止,整個身體直立。
其他規則:只有在第三輪的決賽階段時間才是個因素,此時每個騎手有六分鍾的時間來表演。而5分鍾結束時會有警示鈴。如果兩個隊的比分相同,則通過比較兩隊中第三名運動員的成績來決出勝負。
圓形的競技場:競技場共60米長,20米寬,非常的平整並由沙土鋪面。有在圓周周圍有12個字母標記的位置用來作不同動作的評判位置。每5或6個比賽隊員後,比賽場地會重新平整一下,中心線重新用輪子標記。五個裁判在比賽時會坐在圓周的不同位置打分。
設備:在所有的馬類項目的比賽中,騎手都必須盛裝。馬術中,騎手都必須帶高帽子和穿燕尾服。男選手必須是白馬褲而女選手是白或淺黃褐色的的馬褲,同時著黑靴子。建議穿打獵襪子和頸部圍寬頻子。但也允許穿白襯衫和帶領帶。唯一的例外是身為軍人和警察的運動員可以穿自己的制服。要求使用英式的馬鞍,馬必須有雙重的韁繩。馬嚼子的直徑不能大於8厘米。馬刺必須是金屬的,但是馬刺的臂部必須平滑。馬的鬃毛可以梳理成辮子,但不允許其他的裝飾。
⑦ 馬術比賽的頭盔有什麼不同
一些國家規定騎馬必須戴頭盔,否則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頭盔一般分為兩種用途:障礙頭盔和騎師頭盔
障礙頭盔一般用於專業障礙賽和日常騎乘,現在國外生產一種透氣性能很好的頭盔;騎師頭盔主要用於速度賽馬,帽沿是軟性的可翻折
另有多種款式的頭盔,用於休閑騎乘時使用
區別於其他種類的頭盔,正規的高檔馬術頭盔,在構造上要求它在一定的沖擊力下,要能裂開,以減低對頭部的損傷
休閑騎乘,在佩帶頭盔問題上,有的俱樂部一般並不要求騎手佩帶頭盔,這時可以考慮戴一頂有沿的軟帽,可以遮陽、防風、防塵
買頭盔一定要試戴
歐洲人的頭型與亞洲人的頭型特點不同,因此許多歐洲設計的頭盔並不適合亞洲人,但規格齊全,總有適合的。
⑧ 騎馬需要准備哪些裝備
騎馬是很時尚的 戶外運動 ,騎馬可以使人心情愉悅,但是騎馬需要的裝備也是有很多的。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騎馬需要的裝備,希望你們喜歡。
騎馬需要的裝備
1、馬鞍
馬鞍是騎乘時最重要的裝備,工藝精良、大小合適的鞍子是人與馬在運動中和諧與舒適的重要保證。通常,通過馬與人的身高大小和運動項目來確定選擇什麼樣的馬鞍。
2、馬鞭
馬鞭以真皮或纖維製品製作,一般為長,中短三種,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普通騎乘通常使用中等長度的馬鞭。
3、銜鐵
銜鐵的種類有上千種,不同性格品種的馬對銜鐵的使用要求各不相同。銜鐵以不銹鋼材質為主,表面光滑,重量適中,不生銹不傷馬。
4、水勒和韁繩
水勒和韁繩如同馬的方向盤和制動系統,一般由皮革和PVC製作。好的水勒和韁繩有很好的柔韌性能,在騎乘運動中更能准確地傳遞動作信息,實現人與馬的默契配合。
5、馬褲
在騎馬過程中免不了運動摩擦,馬褲可以幫助騎手方便動作。
通常馬褲的樣式以胯部寬松,腿部收緊為主。胯部寬松、下腿收緊,騎乘時不妨礙動作。
傳統馬褲通常以萊卡和棉質材料製成,具有很好的彈性。腿的內側至臀部採用化纖皮加層處理,提高馬褲的耐磨性能。好的馬褲設計時尚,做工考究,穿著貼身,亦風度瀟灑。
6、騎士服
騎士服有點類似於西裝,穿起來簡潔干練,在專業比賽中要求騎手必須著騎士服。
平時練習,可以不穿禮服,穿上舒適的有領POLO衫與馬褲上陣即可。但比賽就要遵守傳統禮儀,穿上正式禮服。
障礙超越的禮服,跟一般的西裝差不多,顏色可為黑色或紅色。而馬場馬術的禮服,在初級的比賽為西裝式,在高級的比賽則為燕尾服式,顏色則必須為黑色或深藍色。
7、馬刺
馬刺是用來加強腳跟與馬肚溝通的訊號。多是不銹鋼制,其尾端的設計有許多種,有圓的、方的、帶輪子的,甚至帶齒輪的,適合不同狀況的馬。
初學者在上馬前,一定要請示教練,針對這次要騎乘的馬匹,選擇適當的馬刺。
8、馬蹬
馬蹬分為標准蹬和安全蹬,選擇大小適宜的馬蹬能夠提高騎乘的舒服度。
9、頭盔
好的馬術頭盔,要求能在一定的沖擊力作用下裂開,以分散撞擊力,盡可能的降低沖擊力對頭部造成的傷害。
頭盔的材料通常是化工塑料和玻璃鋼,重量輕。頭盔一般分為障礙頭盔和速度賽盔,障礙頭盔適用於日常騎乘。
10、手套
套馬的韁繩非常的粗糙,很容易擦傷皮膚,手套就成為騎馬必不可少的一種裝備。
通常手套的選擇要耐磨並且舒適感好。真皮的手套舒適感和實用性都很好,而化纖手套大多數掌面帶有膠粒,能夠增加摩擦以便抓緊韁繩。
選購時注意手套的虎口以及小指和無名指之間是否增加一層皮墊,增強韁繩的摩擦。
11、防護背心
防護背心外形酷似防彈衣,一般由特種塑料泡沫製作。可以防止騎手墜馬時受傷,主要保護腰背脊椎,肩、肋及內臟等部位。
騎手在初學騎馬和野外騎乘時,一定要挑選一款合適的防護背心。
12、馬靴
馬靴是騎士的重要標志之一,分為長靴和短靴。馬靴對於腿部和腳部都有保護作用,防止騎馬時磨到腿腳,即使出現墜馬情況時也不容易出現危險。
馬靴通常為優質的牛皮製作,結實耐用。通常靴頭尖,靴跟為方形,這有利於在落馬的時候人腳與馬蹬的脫離。靴頭有硬度是為了保護人腳在被馬蹄踩著時不會受傷。在正規的馬術運動比賽中必須要穿高統長靴,而普通的騎乘與訓練用長靴、短靴(配上護腿)就可以了。
騎馬安全注意事項
1、騎馬千萬不要靠近馬屁股,如果不遵守這一條,還沒騎馬就可能會受傷。一直說遠離馬屁股,但是經常看到很多人走過馬的時候離馬屁股太近。馬看到有個東西晃悠就會認為你會傷害它,就本能的進攻踢人,其實是自衛反映,被踢傷的 故事 太多了。所以不要離馬屁股太近。
2、頭部最容易受傷,首先要保護頭。近年,連過去的安全帽都不允許戴了,現在規定必須戴三點固定式的頭盔。要選用和你的頭形適合的這種頭盔。每次騎馬必戴頭盔。
3、不要大呼、小叫。碰到敏感的馬有可能使它受驚了出現危險,女生尤其要特別注意這點。
4、背心可以保護胸部、肋骨和內臟,有減震作用,且外表緊身、舒適、瀟灑。選厚實、耐用的馬褲,可以防止擦傷。靴鞋最好是長筒馬靴,或者是高腰皮鞋,關鍵在要有不高不矮的後跟。高跟鞋和平底鞋都不行。特別是鞋底要光滑連續直到後跟,不能釘掌。鞋頭最好附有鋼板,可以保護腳不被踏傷。
5、腳蹬千萬別踩得太深。踩進腳蹬太深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踩得位置不對,千萬記住要隨時調整,因為這可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6、騎馬時禁止戴各種裝飾品和化裝品。例如項鏈、耳墜和各種珠寶,因為這些東西很可能被纏住,使人受傷。這就象女機床工必須戴帽子,把長發都收到帽子裡面去一樣。
7、不要隨意放開馬韁繩。任何時候都不要放開馬韁。上馬的時候馬韁繩一定要拉緊,相當於車的手剎,馬不會挪動,然後再上馬。還有,經常碰到休息的時候,不會騎馬的就會隨意的松開馬韁繩,有很多人就是因為松開了韁繩,馬跑了。俗話說的好“馬韁在手,命在手”。
8、行走奔跑時也不要離馬屁股太近。我有兩個慘痛教訓告誡我不要緊跟在馬後面跑。我曾經有一次跟在一個哥們的馬後面跑,他的馬突然轉彎,我的馬也緊跟著轉彎,太突然了我沒有防備差點掉下來,用手使勁抓住馬鞍沒掉下來,但是把手指掰了又由於沒有及時治療落下了小殘疾。
9、千萬別在馬上換衣服。在馬上脫衣服是犯忌的,會導致馬受驚摔下馬來。
10、鞍襠、鞍板要適合馬背,並且軟硬適度,才不會傷及馬背。每次騎馬前都要檢查蹬門,轉動軸要常滴油,保持活動,防止生綉。
11、有條件的話可以向旅遊點借馬靴或是綁腿,這樣不僅能防止磨破腿,一旦落馬也可以避免將整隻腳套入馬蹬。為預防人被套蹬,用安全蹬當然最好。蹬寬應比靴底寬2厘米,使腳能自由滑脫。肚帶、扣帶,俗稱‘肚帶根子’,最容易斷掉,要經常檢查,及時 修理 。
騎馬的基本要領
到了草原,騎馬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但大多數人不會騎馬,這里我們要向大家提供一些騎馬的要領。
·克服心理恐懼感。因為心中害怕就容易使馬受驚。
·從馬的在前方接近它,動作不要太猛,這樣不但可以使馬看到你,同時也避開了它那致命的後蹄。
·一旦接近它,就用手牽住馬的籠頭,這可以使馬感受到你對它的控制,也防止有咬人惡癖的馬咬上你一口。拉住馬籠頭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多遛一會,這樣 在馬的印象中增加你的控制力。
·在行動的過程中找到馬的運動規律,隨著馬的運動而運動。
·腳鐙一定要套在腳掌前部,千萬不要腳跟,這樣如果墜馬,人與馬可以快速分離,不會被腳鐙掛住,降低傷害度。
·不能在馬背上互相遞物品,更不要互相打鬧。
·最小跑的時候的是最顛的,要踩實腳鐙,把屁股微微抬起,身體隨著馬起伏的節奏上下運動,這樣就不會把臀部磨破了,一旦馬撒開蹄子跑起來,可以踩住腳鐙站起,使臀部和馬鞍完全脫離開,但一定要抓緊鞍前鐵環,防止馬突然停下來變向。
·最安全的下馬的 方法 是由馬的主人把馬牽住後再下。下馬時,一定要先調整好腳鐙的位置,腳後跟蹬墜,然後一隻手抓緊鞍前的鐵環,另一隻手把韁繩帶向左邊,盡量讓馬頭向左邊歪,這樣即使馬驚了也只能圍著左邊跑小圈,不會把遊客拖走或是踢傷了。
·另外,遊客在草原騎馬一定要遵從馬主人的囑咐,即便騎馬技術好,也不要策馬狂奔,因為您與您的坐騎彼此並不了解,一旦馬受驚,就容易發生危險。
看過騎馬需要哪些裝備的人還會看:
1. 騎馬的好處
2. 騎馬對身體的好處有哪些
3. 馬術運動的好處有哪些
4. 馬術有哪些專業術語
5. 馬術基礎知識
⑨ 馬術比賽規則是什麼
馬術運動是少有的幾個男女同場競技的奧林匹克運動項目之一。共有三輪比賽,每輪中參賽的選手和他的馬要表演一系列不同的動作,以檢驗騎馬者對馬的控制水平。每輪中參賽選手錶演一套動作,而裁判組根據運動員的表現給他打分。在個人比賽中,得分最高的運動員獲勝;團體比 賽
時是根據第一輪比賽結束時每隊成績最高的三名運動員成績之和即為該隊的成績。
三輪比賽
大獎(Grand prix)
第一輪是大獎比賽,同時也是團體的比賽。運動員所作的是規定的一套馬術動作,包括象旋轉,小步跑等。並採用不同的步伐:走,小步跑和慢跑。
大獎專項(Grand prix special)
首輪表現最好的前25名隊員進入第二輪的比賽—大獎專項,這是第一輪比賽的更短更集中的版本。而這次的前15名進入下一輪第三輪即決賽的比賽。
自由式表演
在決賽的自由式表演比賽階段,運動員不是作規定的馬術動作,而是表演一套他們自己設計的比賽舞蹈動作,和著他們自己選定的舞蹈音樂。這輪比賽可以包含第一輪的動作。
裁判
馬術一共有五名裁判,坐在圓形競技場的四周,評估運動員的表現給打出0(未出場)到10(優秀)不等的分數。有些難度較大的動作的得分是要加倍的。在給總分時裁判同時還會考慮表演的總體美學水平,包括:馬的步伐,動作和恭順程度以及運動員的騎姿等。
騎手
當裁判給騎手打分時,一條很重要的是騎手的每一個動作都做到自然不費力氣。騎手的腰部和髖部應該保持平衡,上體自然,放鬆且直立。雙手放低接近,但相互不接觸也不觸及馬。大腿和小腿連貫且向下伸直。拇指向上,而手臂和關節靠近身體。騎手只能用施壓和接觸的方法控制馬,而不許吆喝和喊叫,否則將受到很高的罰分。
對馬的要求
在評判馬時,馬的態度至關重要。馬應該表現的高興和警覺,耳朵向上直立或略向後,頭部穩定,尾部輕擺。尾巴來回搖動,頭搖晃,耳朵向後附的馬則認為是處於緊張和抵抗狀態。十分重要的是,馬必須願意聽從騎手的指揮。馬應該時刻處於馬嚼子的控制之下,也就是頭部直立,頸部向上彎曲,表明處於馬嚼子的控制之中。馬怎樣完成直線和曲線運動也很重要。而且後腿應該與前腿走相同的路線。身體要直,或彎向它所走的弧線。馬所走的圓和步伐之間的轉換要圓滑,而且在轉換步伐後馬應該很快適應新的節奏。在比賽開始前騎手將有幾分鍾時間來使自己的馬適應場地。裁判的哨聲響後運動員要從標有A的地方入場進入場地的中心,在X處行禮。馬此時應該靜止,整個身體直立。
其他規則
只有在第三輪的決賽階段時間才是個因素,此時每個騎手有六分鍾的時間來表演。而5分鍾結束時會有警示鈴。如果兩個隊的比分相同,則通過比較兩隊中第三名運動員的成績來決出勝負。
圓形的競技場
競技場共60米長,20米寬,非常的平整並由沙土鋪面。有在圓周周圍有12個字母標記的位置用來作不同動作的評判位置。每5或6個比賽隊員後,比賽場地會重新平整一下,中心線重新用輪子標記。五個裁判在比賽時會坐在圓周的不同位置打分。
設備
在所有的馬類項目的比賽中,騎手都必須盛裝。馬術中,騎手都必須帶高帽子和穿燕尾服。男選手必須是白馬褲而女選手是白或淺黃褐色的的馬褲,同時著黑靴子。建議穿打獵襪子和頸部圍寬頻子。但也允許穿白襯衫和帶領帶。唯一的例外是身為軍人和警察的運動員可以穿自己的制服。要求使用英式的馬鞍,馬必須有雙重的韁繩。馬嚼子的直徑不能大於8厘米。馬刺必須是金屬的,但是馬刺的臂部必須平滑。馬的鬃毛可以梳理成辮子,但不允許其他的裝飾
⑩ 馬術比賽為什麼規定要穿白色馬褲
馬術比賽—衣著整潔:
「在所有馬類項目比賽中,騎手都必須著盛裝參賽。馬術中,騎手必須戴高帽子和穿燕尾服。男選手必須是白馬褲,而女選手是白或淺黃褐色的馬褲,同時著黑靴子。在國外,一般的馬術比賽都是在沙龍和俱樂部舉行,比賽結束後,還將舉行派對、雞尾酒會等活動,因此,很多國外的馬術迷都會穿著正裝觀看比賽,有的女士甚至會穿上晚禮服。」談起馬術觀賽禮儀,常偉介紹道。
當然,奧運會馬術比賽對觀眾的要求就沒有這么高了,馬術運動進入中國後也要入鄉隨俗,對於中國觀眾的服裝要求,常偉說,「並不要求正裝出席,但要注意衣著整潔,不要太過於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