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子怎麼炒好吃
① 炒冒子悶肉要放此什麼佐料
主料
豬腿肉
適量
輔料
姜
100g
蒜
100g
麻辣醬
一勺
豆瓣醬
一勺
香辣醬
一勺
醬油
兩大勺
蜂蜜
一大勺
料酒
一大勺
芝麻油
一大勺
草果
2個
沙仁
2個
八角
8個
花椒
一小把
步驟
1.先把肉洗干凈切成丁肥瘦分開,瘦肉加料酒,醬油,芝麻油腌半個小時,肥肉放下鍋煉油,不要太干
2.肥肉撈起來,把油裝起來,不用這個油炒,不然一段時間會凌,重新倒調和油,把姜蒜放進去炒黃撈起
3.把腌好的瘦肉放進去,炒了變色撈起,炒肉的油湯也倒出來單獨裝一會有用,再重新倒一點油,把草果,八角,沙仁,花椒炒香,放入幾種醬翻炒成紅油,再把肥瘦肉一起倒進鍋里,加醬油、蜂蜜調色
4.把之前炒瘦肉的油湯倒進去,另外加點水,大火煮十五分鍾,要一直翻炒,不然會糊鍋
5.炒到收汁就可以起鍋了,我這個是做了兩公斤肉,放在冰箱里可以吃好長時間了,有了這個燜肉帽子,什麼方便麵,外面的米線面條都是浮雲了
② 草帽螺,吃不到肉怎麼辦
尾巴要剪 冷水下鍋煮,水一開就關火,把開水倒掉,把苦螺倒出來放盤子里,要不要用涼水再過一遍都可以 我將海螺放入滾水中煮約5分鍾,起鍋後,所有的螺肉全縮進去,挖都挖不出來,甚至都用鐵鎚敲碎才能吃到螺肉,正確的做法,我今天問阿仁,阿仁說要江海螺放在冷水中用小火加熱,就不會有這現象了。 以前有個誤區,總是認為螺螄肉小,易老易縮,因此要快炒快起.其實不然,那螺肉在高溫的油易縮,在水裡卻沒問題.所以加了水之後,不妨加蓋多燒一會,讓湯水滲到螺螄里,更加入味.湯水也可以多一點,乾巴巴的螺螄不好吃,只有那種一吸可以吸到一包鮮美湯水的才是享受.
③ 米線帽子怎麼炒
用料:豬肉、白糖酌量、辣椒面、味極鮮、草果面。
1、肉用水焯一遍,把肉里的臟水去掉。
2、加足量的鹽,繼續用鍋煮,直到煮到用筷子能戳能輕松戳開為止。
3、把瘦肉、肥肉、豬皮分開切成丁。
4、香油加熱,放入肥肉,直到把肥肉炸成渣。
5、撈出肉渣,放入白糖,直到白糖變色。
6、加佐料花椒面、草果面、少量味精。
7、出香味後,加細細的辣椒面。
8、加味極鮮,等醬汁煮開後,放入瘦肉、肉渣、和豬皮,小火慢燉,直到香香的炸醬味出來即可。
④ 四川話里「取草帽子」什麼意思
草帽子又不是值錢的東西,就算是忘了拿,也沒人回去取,跑一趟路都不劃算,除非你真的是閑的蛋疼,所以別人說,你跑到那去做什麼,取草帽子嗎?是問你一天是不是閑的沒事做。如果別人問你是不是在哪裡哪裡,你回答說,我跑到那去做什麼,取草帽子嗎?意思是說我沒那麼閑。
⑤ 肉醬帽子的做法步驟圖,肉醬帽子怎麼做好吃
肉醬帽子的做法
薑末和肉一起下鍋先炒,炒出香味且肉變熟,鏟出備用。
小貼士
肉末要五花肉。炒肉醬時可以不用放鹽,因為昭通醬已經夠咸。炒好的肉醬放涼後可以裝碗封口放在冰箱里,拌面下飯都可。
⑥ 炒一斤紅燒肉放幾個八角和草果(肉是用來吃米線和面條的帽子)
哎 太簡單了嘛一樣一個就夠了八角多了就有腥辣味了就不好吃了草果就可以1——2個看個人口味放
⑦ 紙草帽子是什麼材質 紙草帽子的介紹
1、紙草帽子是指用水草、席草、麥秸、竹篾或棕繩等材質編織的帽子,可用來遮雨,遮陽並且休息時將衣物放於帽中,以防沾塵土,草帽被沿用了數百年。相對而言,草帽現在在廣大的農村,它仍然是農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草帽代表著農村辛勤勞動的廣大農民和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農業和畜牧業,它還是廣大農民群中辛勤勞動的象徵。
2、制草帽子不能直接用水沖、泡洗,因為材質關系容易吸水變軟,很容易壞的。可以用不太濕的抹布順著帽子的紋理拭擦,但拭擦完了也不能直接放到太陽底下曬,要陰干,不然帽子會變形。
⑧ 魯西南方言雜談-草帽子
在魯西南農村常說常用的「麥莛(拼音tíng,《新華字典》第11版第496頁給出的解釋是「某些草本植物的莖,如麥莛兒,油菜莛兒」,《說文》給出的解釋也是「莖也」。)子」有什麼作用呢?我印象最深的是「編草帽子」。
以前,割麥子的時候,下地割麥子的大人們,人人頭戴一頂草帽子。這種草帽子是用麥莛子編織而成的。草帽子的帽檐又寬又大,足以遮擋住人的大半個臉,既防太陽照射,也防雨點的潲淋;帽頂下面有兩個白色的金屬氣眼,便於穿繩;人戴上草帽子,將繩系在下巴上,防止被風刮掉。當你割麥子想透氣歇會時,可以把草帽子摘下來,用手捲起草帽子一邊的帽檐,拿在手裡把草帽子當扇子扇,能帶給你一絲清涼;到地頭樹蔭下迷瞪一下時,可以把草帽子蓋在臉上,防止太陽晃眼。下雨天,可以頭戴草帽子、身上再披件塑料布、破衣服之類的遮雨的東西,就可以起到擋雨的作用了,甚至,在我上小學的時候,也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曾經有同學在下雪的時候,也戴頂草帽子,身上披件破包袱皮來上學的。
草帽子的大致編法流程是,在麥子還沒有收割之前,先讓編草帽的人、或者由有經驗的老人選哪一塊麥田的麥莛子可以用。被選中的小麥要提前割下來,一把一把地捆好,用剪刀剪去麥穗頭,剪去麥秸稈,褪掉麥稈皮,然後將光而脆的麥莛子捆好。編草帽時,先在水裡浸泡好麥莛子,使它又柔又韌,接著控干水分,讓會編草辮子的人,開始編就行了。下一步再把編好的草辮子整理好,用硫磺熏草辮子,熏過之後,麥莛子的顏色會變得淡黃一些。最後用縫紉機從帽頂開始一圈圈地盤,一針針地上線。草帽子也有質檢術語--一盤辮子三丈三,盤頂草帽十八圈,這樣的草帽就經久耐用了。
如果想用麥秸稈連莛子一起編織草簾子、草苫子,就要先選好用哪塊麥田的麥秸稈,麥子割下後,就會單獨打成捆,運到麥場後,不能用脫粒機打麥子,也不能用石磙壓,必須安排專人逐捆放到石滾上或錘布石上用棒槌砸麥穗,然後將去掉麥粒的麥秸稈兒重新捆起,就可以織草簾子、草苫子了。
現在,不知道農村的人還用麥莛子編草帽子么?如果有的話,我得買一頂,出門遊玩的時候戴,肯定是既環保、涼快,又時髦、吸睛,拍個短視頻發手機上,更能「吸粉」。
⑨ 雲南八大怪是什麼
雲南十八怪,你說奇怪不奇怪。
(1)雞蛋用草串著賣
用麥草或者竹子薄片編織將雞蛋串在一起,雞蛋既不會破碎,也方便人們拿取,雲南天然溫泉也比較多,溫泉煮雞蛋,這樣串在一起就不怕雞蛋煮著煮著不在了,而且拿的時候也不會燙到手。
(2)摘下斗笠當鍋蓋
這樣的鍋蓋形狀比較像斗笠是不是,雲南竹林比較多,所以人們都比較喜歡用竹來編一些東西,這樣的鍋蓋方便拿取,並且用這樣的鍋蓋燜出的米飯香甜可口,存放時透氣保溫。
(3)三隻蚊子一盤菜
雲南許多地方常年比較炎熱,一年四季都有蚊子,特別山間野地,牛畜圈養或是成群的地方,蚊子個頭都很大,所以就這樣形容雲南的蚊子,抓3個都可以當做一盤菜了。
(4)火筒能當水煙袋
我外公就很喜歡抽這樣的水煙袋,這樣的煙筒從形狀上就像個小鋼炮,因為裡面會放水,抽吸的時候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就像炮彈聲一樣,所以人們稱之為火銅。這樣的煙筒,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少焦油量,而抽起來味道更香醇。
(5)糌粑被叫做餌塊
雲南不管在哪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燒餌塊,雲南產大稻米,把大稻米蒸熟舂打後,製成長條形或這樣圓形,可以蒸著吃,炒著吃,烤著吃,在沾上腐乳芝麻醬,味道糯香爽口,餌塊有點像其他地方的白米粑,只是雲南當地人稱之為餌塊,現在還有紫米的,用紫米所做,顏色是紫色的,味道也更好吃。
(6)背著娃娃談戀愛
雲南少數民族比較多,這只是其中某部分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他們期盼人丁興旺,香火延續,所以女人先生小孩在和男人談戀愛。
(7)四季服裝同穿戴
雲南氣候多變,早晚溫差也比較大,所以走在街上你可以看到穿什麼的都有,長的,短的,薄的,厚的,五花八門。
(8)螞蚱能做下酒菜
雲南人都挺喜歡吃蟲的,雖然看上去會有些害怕,但不敢嘗試那就是錯過美味佳餚,用油煎炸後,外焦里嫩,。並且這些昆蟲內含有豐乳的膠原蛋白,是美容聖品。
(9)姑娘被叫做老太
老太就是其他地方所指的小姨,而雲南人不用這樣的稱呼,我們一般稱呼小姨為娘娘。其實也是一種尊稱,就比如我們現在會叫小姐姐一樣,雲南人叫法就是小娘娘。
(10)和尚可以談戀愛
雲南與幾個東南亞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這些國家上寺廟做和尚就和國內服兵役,上學讀書一樣,到時候可以還俗生子,所以邊民穿著上受影響穿和尚的服,所以就看到了和尚談戀愛。
(11)老太爬山比猴快
雲南山多谷深,並且婦女自幼勤勞,爬山越嶺,種地砍柴,許多外地人都愛說雲南人是山裡人,所以爬個山下個坎還能算什麼,對於經常勞作在山間田野的婦女而言,即便七八十歲,登山也如履平地。
(12)新鞋後面補一塊
雲南少數民族姑娘心靈手巧,綉花鞋也是我們當地的特色,在跟部補一塊,一方面美觀,另一方面可以擋泥擋灰。
(13) 汽車 還比火車快
這一現象主要與雲南的地貌有關,雲南高山峽谷,所以鐵路坡度大,彎道多,行駛速度也就相對變慢。所以 汽車 就比火車快了。
(14)腳趾常年都在外
雲南山多,上山下坎,爬山多了,路走長了就會有腳汗,這樣的淺幫鞋會微露腳趾,也比較涼快,並且穿脫也比較方便。還有另外一種,人們需要常年在田間地頭農耕,穿鞋不方便,所以赤腳更方便幹活。
(15)娃娃全由男人帶
雲南少數民族多,而某些少數民族依舊保留著母系 社會 的傳統,女人是一個家庭的支柱,所以女人田間地頭幹活,男人就比較輕松在家帶娃。
(16)花生蠶豆數堆賣
其實這一現象並不僅限於花生蠶豆,雲南人賣什麼都喜歡拔堆,在外地一般都是要稱好斤兩在標價,雲南人不會,我們經常到菜市場都可以看到一堆一堆的菜,標個價就賣,雲南人也不會太斤斤計較,昆明有句當地話叫「估屯」意思就是大概差不多就行了,所以雲南人心地善良,人心如稱。
(17)這邊下雨那邊曬
東邊下雨西邊晴,說的就是雲南。雲南地理位置特殊,相差十里就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跨個區這邊艷陽高照,另一半傾盆大雨,也算是雲南奇景了。
(18)四個竹鼠一麻袋
這樣形容竹鼠大而肥碩,也就印證了雲南竹子多,並且竹鼠也是美味佳餚哦,也是雲南獨有的山珍美味哦。
這就是雲南十八怪,小夥伴們,你們了解了嗎?
雲南八大怪是什麼?其實,雲南的奇聞怪事有很多,就說幾點精典的吧:
1、草帽子能當大鍋蓋
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大草帽子,也就濁斗笠,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所以,有草帽子能當大鍋蓋的說法。而且,這種「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2、房子是在空中蓋
由於特殊的環境條體,雲南一些地區,會採用立柱懸空蓋房,想是由巢居演變而來。所以,房子是在空中蓋。因為這樣可以通風透氣、防水防獸。下面養家畜、堆雜物,上面住人,各得其所。
3、老太太爬山比猴子快
雲南多處都是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由於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的本領,所以這里的老太太爬山比猴子快。這是因為她們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4、這邊下雨那邊曬
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於是常有這邊下雨那邊曬的天氣情況出現。通常,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盆。
5、火車沒有 汽車 跑的快
雲南地區由於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所以火車沒有 汽車 跑的快。因為山路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 汽車 快的獨特景觀。
6、大姑娘不用褲腰帶
雲南女孩,常用一塊花布首尾相連,形成筒狀,罩住下身,三折兩裹,往腰間掖緊,所以大姑娘不用褲腰帶。因為這樣不僅顯腰身,而且穿脫便當。
7、野螞蚱能做下酒菜
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野螞蚱能做下酒菜。其實,昆蟲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8、三隻蚊子能做一盤菜
雲南的許多地區,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故誇張說三隻蚊子能做一盤菜。
【雲南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們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篾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雲南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雲南第三怪】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的許多地區,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故誇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雲南第四怪】火筒能當水煙袋:當地人抽煙所用的煙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雲南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像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 【雲南第六怪】背著娃娃談戀愛:少數民族期盼人丁,成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雲南第七怪】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雲南第八怪】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昆蟲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雲南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姑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 【雲南第十怪】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雲南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雲南第十二怪】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綉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綉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雲南第十三怪】火車沒有 汽車 快:由於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 汽車 快的獨特景觀。 【雲南第十四怪】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品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雲南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雲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干,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閑,大多都呆在家裡帶孩子。 【雲南第十六怪】花生蠶豆數堆賣:舊時滇省民風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桿。 【雲南第十七怪】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盆。 【雲南第十八怪】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狀與家鼠有很大差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賣
第二怪:三隻蚊子炒個菜
第三怪:石頭長在雲天外
第四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第五怪:種田能手多老太
第六怪:娃娃出門男人帶
第七怪:好煙見抽不見賣
第八怪:摘下草帽當鍋蓋
最牛逼呢吃法 切一塊微波爐裡面叮一分鍾 拿出來踏鹵腐
雲南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買:雞蛋如此包裝不易破碎,而且恰似一件奇特的藝術品。 雲南第二怪,粑粑餅子叫餌塊:搗一搗再烤一烤,抹點醬還特別香,這種攜帶方便可口的食品叫「餌塊」。雲南第三怪,三隻蚊子炒盤菜:森林裡草溝中,枝葉茂盛,養育出的蚊蟲個頭非同一般。 雲南第四怪,石頭長到雲天外:石林風光天下絕景,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不可思議。 雲南第五怪,摘下草帽當鍋蓋:用草編織而成的帽子當鍋蓋不僅捂得嚴,而且還能給食物一種清香。 雲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長年溫度不變的氣候造就了人們衣著的多姿多彩。 雲南第七怪,種田能手多老太:險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婦女尤為能幹。 雲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煙袋:這玩藝頗具科學性,既保持了旱煙的醇香,又用水過濾了其它雜質,而且聲音很好聽,「咕咚,咕咚」。
八大怪人家給你弄了個十八怪
不是「雲南八大怪」,炅「雲南十八怪」。
⑩ 古代平民最常用的 帽子
媽媽的眾姐姐 -- 多疑(姨)
戲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戲台上的鞭子 -- 加碼(假馬)
觀音堂里著火 -- 妙哉(廟災)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君
壽星打靶 -- 老腔(槍)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麥柴稈吹火 -- 小氣(器)
弄堂里跑馬 -- 題(蹄)難出
扯鬍子過河 -- 謙虛(牽須)過度(渡)
扯鈴扯到半空中 -- 空想(響)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恥(刺)
護國寺買駱駝 -- 沒那個事(市)
花椒掉進大米里 -- 麻煩(飯)了
蒼蠅飛進牛眼裡 -- 找累(淚)吃
豆渣貼門神 -- 不沾(粘)
豆箕柴著火 -- 著急(箕)
豆腐乾煮肉 -- 有份數(葷素)
豆腐乳做菜 -- 哪還用言(鹽)
兩口子鋤地 -- 不顧(雇)人
兩百錢的花生 -- 有得駁(剝)
兩手捧壽桃 -- 有理(禮)
兩把號吹成一個調 -- 想(響)到一塊來了
旱魅拜夜叉 -- 盡(精)見鬼
園外竹筍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氣(夫妻)
秀才做詩 -- 有兩手(首)
禿子脫帽子 -- 頭名(明)
何家姑娘給鄭家 -- 正合適(鄭何氏)
肚子里撐船 -- 內行(航)
龜蓋量米 -- 什麼聲(升)
飯鍋里冒煙 -- 迷(米)糊了
床底下點蚊香 -- 沒下文(蚊)
凍豆腐 -- 難辦(拌)
冷鍋炒熱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貼門神 -- 話(畫)中有話(畫)
沙石打青石 -- 實(石)打實(石)
沙灘上行船 -- 擱(起)淺了
沒角的牛 -- 假罵(馬)
沒有趕廟會 -- 莫急(擠)
沒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沒錢買海螺 -- 省些(吸)
懷兒婆過獨木橋 -- 鋌(挺)而(兒)走險
懷里揣馬勺 -- 誠(盛)心
懷里揣棉花 -- 軟(暖)心
懷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窮人買米 -- 一聲(升)頭
窮木匠開張 -- 只有一句(鋸)
補鍋匠栽筋斗 -- 倒貼(鐵)
張天師下海 -- 莫(摸)怪
張天師跪在泥水裡 -- 求情(晴)
張果老的驢 -- 不見奇(騎)
公雞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雞腦袋上磕煙灰 -- 幾(雞)頭受氣
雞啄螞蟻 -- 正合適(食)
納鞋底不用錐子 -- 真(針)好
紙做的欄桿 -- 不能依(倚)靠
紙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紙糊的爐子 -- 過(鍋)來就不行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驢皮貼牆上 -- 不象話(畫)
拐子進醫院 -- 自覺(治腳)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窯 -- 步步倒霉(煤)
拉鬍子過大街 -- 謙虛(牽須)
畫上的馬 -- 不奇(騎)
棗核截板 -- 沒幾句(鋸)
賣布不帶尺 -- 存心不良(量)
賣蝦米不拿秤 -- 抓瞎(蝦)
營火蟲的屁股 -- 沒大量(亮)
和尚打傘 -- 無法(發)無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沒事(寺)
和尚拖木頭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廟)
和尚的腦殼 -- 沒法(發)
斧子破毛竹 -- 著急(斫節)
魚池裡下網 -- 多餘(魚)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騎老虎 -- 狐假(駕)虎威
狗長犄角 -- 洋(羊)氣
狗吃豆腐腦 -- 閑(銜)不著
狗吃青草 -- 裝樣(羊)
狗吃黃瓜 -- 錯了時(食)
盲人做油條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鏡 -- 聰(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帶鹽)
炒鹹菜放鹽 -- 太閑(咸)了
炕上安鍋 -- 改造(灶)
河邊洗黃蓮 -- 何(河)苦
河裡長菜 -- 不焦(澆)
油澆蠟燭 -- 一條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無灰 -- 專(磚)等著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圖(塗)表面
泥菩薩身上長草 -- 慌(荒)了神
泥鰍打鼓 -- 亂談(彈)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鋸)
空中掛燈籠 -- 玄(懸)了
空梭子補網 -- 沒法治(織)
空棺材出喪 -- 目(木)中無人
空蒸籠上鍋台 -- 爭(蒸)氣
肩膀上放烘籠 -- 惱(腦)火
線板上的針 -- 憋(別)著
春天的果園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頭 -- 專門找差(岔)兒
玻璃菩薩 -- 明白人(神)
趙匡胤賣包子 -- 御駕親征(蒸)
趙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紅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廟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爺的馬 -- 不見奇(騎)
城隍老爺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爺戴孝 -- 白跑(袍)
葯店裡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葯鋪里開抽屜 -- 找玩(丸)
茶食店裡失火 -- 果然(燃)
茶館里招手 -- 胡(壺)來
草把作燈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發笑(酵)
草帽子當鑼 -- 想(響)不起來
草灘失火 -- 留情(青)
蕎麥皮打漿糊 -- 兩不沾(粘)
荊條棵上掛鞋底 -- 扯(刺)皮
帶馬桶坐大堂 -- 贓(臟)官
樹小蔭涼少 -- 照應(罩影)不到
樹倒了 -- 沒影(蔭)
鹹肉湯下面 -- 不用言(鹽)
咸鹽吃多了 -- 盡管閑(咸)事
鹹菜燒豆腐 -- 有言(鹽)在先
鹹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鹽)
鹹菜蘸大醬 -- 太嚴(鹽)重了
歪頭和尚拜懺 -- 不對勁(頸)
面條點燈 -- 犯(飯)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