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喪事外甥戴什麼帽子

喪事外甥戴什麼帽子

發布時間: 2023-01-26 11:44:42

㈠ 侄女參加葬禮應該帶什麼

親戚參加葬禮頭上戴的是孝。葬禮中發孝可得懂規矩,什麼人發什麼樣的孝,如親戚中的侄子和外甥是孝帶加孝帽,干兒子是孝衣加孝帶孝帽,侄女,乾女兒,外甥女是大手巾,還有身份不同,孝的長短也不同。發孝如果發錯了,別人會不滿意的,一般主家找發孝的都是懂發孝的老年人。

㈡ 老人去世下八輩孫子各戴啥孝帽

成服

其實就是俗話說的「戴孝」,即穿著孝衣。戴孝的類別與期限,以家族的親屬遠近有所差異。中國古代的孝服分為五等,稱為「五服」,至親者所服稱之為斬縗,是兒子、未嫁女為父,承重孫為祖父,妻為夫所服。所以稱斬,是取其悲痛至甚之意。這種孝服是用極粗的生麻布做的,毛邊,服三年。第二種是齊縗,次於斬縗,服期一年、五個月和三個月,即夫為妻、孫為祖服一年,重孫為曾祖服五月,玄孫為高祖服三月。大功又次之,期九個月。凡堂兄弟、已嫁的姑及已嫁的女為伯叔父等服之,又稱為功服。小功,凡本宗為曾祖、伯叔祖、外祖及舅姨等服之,期五個月,鰓麻,為五服中最輕的。一種,服期三個月,本宗為高祖、伯叔曾祖、族伯叔以及岳父母。盡管占禮規定了各服制的用布,但境內孝服均用白布製作。斬縗下邊撕開,不剪、不繚、不繰,俗稱毛邊孝服,不釘紐扣,用毛帶白布條系結,圓口無領。兒、兒媳、女兒、承重孫全著這種孝服,頭上扎孝帶,披發以青麻束之。兒子所戴的孝帽用白布縫一圓筒狀,高約一尺,上口均勻地折攏許多小褶,縫死後再翻過來,下口向上綰邊二寸,毛邊,俗稱抽頂孝帽。女用蓋頭布,即用長方形白布,從長邊中對折,四角兩組相對重合,折縫成軸,從對軸任意一端開始,沿長邊縫一尺,即成尖頂蓋頭布,戴時尖角恰對「百合」。侄輩、孫輩、女婿、外甥等著孝服、束孝帶,戴道冠式孝帽。不過,戴道冠式孝帽,根據親疏關系,有光頭戴與不光頭戴之分。光頭戴較近,孝帽直接戴到頭上;不光頭戴較疏,即將孝帽套在別的帽子上,再戴到頭上;曾孫則戴兩角孝帽,兩角各綴一條紅布條;玄孫所戴的兩角孝帽不用白布,改用黃布縫制。男女著孝者均需用白布將鞋幫遮蓋,俗稱:「瞞鞋臉」。子女如祖父母、父母皆去世可整瞞外,否則不得整瞞。瞞的長度隨老人去世而增加。女人的鞋後跟嵌一塊紅布,然後瞞至紅布處。其他戴孝者瞞鞋的長度隨孝服的遠近而遞減。

㈢ 守孝期不得穿紅衣服、戴紅帽子的習俗從何而來

從祖輩傳承而來,但最早的情況恐怕無人知道,不過紅色代表喜慶所以不可出現在白事中這的歷史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守靈期間,要男不剃頭,女不梳發,寢苫枕塊,喝粥吃素,日夜守侍靈前,以盡孝道。要不斷地焚香、燒紙、添油,保證香不斷、燈不滅。要嚴禁狗、貓從靈前走過,以防死者「起屍」。要隨時陪伴前來弔孝的人一起慟哭,磕頭謝孝。民間傳說,如果父母死後子女不哭,後代就會出現啞巴。受此俗影響,許多子女在父母生前並不孝順,卻在其死後哭得像模像樣。

㈣ 姥姥去世,外甥帶什麼帽子

應該是外孫,外甥是針對舅舅而言的。我這里一般孫子輩不用戴帽子,只有親生兒子女兒要戴白帽子。你那邊的風俗很難說,你可以詢問老年紀的人,或者乾脆問葬儀公司。

㈤ 出殯後孝帽子怎麼處理

下葬時,孝子孝女的麻套都扔到墓穴里,當然包括孝帽一起埋掉。但是黑紗要等到五七以後才摘,隨紙貨一起燒掉。
喪葬孝服孝帽的規定:
一、兒子兒媳(干兒媳)閨女孝衫八尺,白褲一條,男孝帽一尺半道布五尺,媳婦含干兒媳 ,頭孝五尺(布一破二)閨女同。
二、親叔伯,親侄,侄女,孝衫七尺半,道布四尺半,孝帽一尺四寸,女的頭孝四尺半,一破三。
三、親叔伯,男孝衣七尺,道布四尺,孝帽一尺。
二、頭孝一破三,女的三尺八寸。
四 親孫、親孫女,孝衣帽同親侄一樣。
五 不出五服的男 孝帽一尺三,女頭孝三尺半一破三。
六 曾孫帶黃帽,玄孫紅帽
七 親戚,女婿,妻侄,外甥都有孝帽,女頭孝三尺半,一破三, 九寸寬,娘家人的孝不分輩,男女都有頭孝。
1、兒子的道布五尺,凡父母有一方健在的,應一邊長一邊短。父母雙亡的道布兩邊一樣長。有父左短右長,有母左長右短。
2、親戚的頭孝,均由長媳發給,發一人磕頭一個,客多者就跪到地上發了。但男孝由長子發,也是發給誰給誰磕頭。
3、另給大兒媳撕五尺長布,一破二,束腰,背饜食罐用,布歸大兒媳。
4、出殯當天媳婦娘家在禮桌上放禮布一塊(100尺)兩口分開各半,披到身上50尺,事後可做為兩條被子里用

㈥ 白事戴孝帽,第五輩戴紅孝帽,第六輩戴什麼

子侄白色孝服、白色孝帽,孝服扎白色孝帶;孫輩白色孝服、白色孝帽,孝服扎藍色孝帶;重孫輩為白色孝服、白色孝帽,孝服扎紅色孝帶、孝帽挑紅纓;曾孫輩為白色孝服、全紅孝帽,孝服扎紅色孝帶;玄孫為一身紅,即孝服、孝帽、扎帶全部為紅色;再往下數的小輩的就是不穿孝了!以上是親自經歷的!!!

㈦ 農村出殯那天,隊伍怎麼排序什麼人走在前,什麼人走在後

風俗根據地域的不同,情況也不一樣。就算是一個省,也有不同之處!一般來講,走在最前面的是引路人,也就是擔降水的人,負責撒紙錢,能夠讓後邊的隊伍不迷路。他的後邊則是放炮仗開路、招人、提醒路人的。然後是外甥,外甥不分年齡,負責抬遺像、供品及供桌。有的區域外甥只戴孝帽,有的不戴。年齡太小的,可以由家人或者朋友幫忙,但外甥本人必須在場,哪怕是有人抱著,如果外甥多,就選擇年輕力壯的。

外甥後面,就是孝子,孝子們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向棺材(死者)的方向排起,先堂孫侄,後親叔伯孫侄,再往後就是死者的親孫子和兒子。這時候就要分年齡,最大的、也就是死者的長子,是靠死者最近的,負責拉靈繩和拿招魂幡,還有出門起棺的時候摔瓦罐。(關於女婿戴不戴孝帽,也分區域。女婿是負責扶長子的,如果沒有女婿,那就由親朋好友扶著)這些男孝子實際上也就親屬有哭的,其他的只是算孝子數而已。

與棺材並行的,是幫忙抬棺的親朋好友和鄰居小伙兒,負責替換累了的幫忙者,還有那些舉花圈的。

以前容許大辦的時候,王八、和尚 娛樂 班,敲鑼打鼓一大群,很是熱鬧。

棺材的後面,是死者的家人、同族和親友,但都是女性。她們的任務是在後面哭喪,讓白事場面顯得更劇情一些。

現在喪葬改革,實行一切從簡,許多程序的確簡化了,但依舊有敲鑼打鼓的,說是死者就這樣走了太冷清太單調,哪怕留有一點點體面和風光。

其實人死如燈滅,因為各地的喪葬文化不同,所以死者死後處理方式也不同,但有一點大部分是相同的,甭管什麼葬法,那就是死者為大,入土為安。

孫子或重孫子提著燈籠走在最前面,兒子媳婦隨後,第三是姑娘女婿,後面是侄子侄媳婦,最後是親友。

農村出殯安葬,喪葬隊伍的排列是很有講究的,什麼人在前,什麼人中,什麼人在後都是有次序排列的,可不能亂來。但是 十里鄉俗不相同, 結合我們這里的出殯排列順序給大家講一下。

首先從出發前說起。出發前要對逝者進行最後的祭拜,喪葬總管是這么安排的,哀樂響起,人主首先祭拜(男人是姥姥家,女人是娘家人),二是重要貴賓進行祭拜;接下來就是生前好友祭拜,然後親戚們祭拜,最後孝子賢孫們祭拜。祭拜完畢抬棺人對棺材作整理即出發。

上面所有人祭拜完後,就在出殯路上排列成這么個形式, 音樂隊在最前、貴賓、生前好友、親戚、孝子賢孫,孝子在棺材前拉纖布(白布)行走,孝女在棺材後扒棺送葬。村裡人在最後送葬。我們這里是送葬人在前,死者在後,認為死者在前不吉利。

基本排列就是這么個情況,按照過去老規矩要邊送葬,孝子賢孫們都應該懷著悲痛的心情,大聲哭出來,讓村裡人聽到,如果沒有哭聲,村裡人會評論兒女們不孝順,沒有悲痛心。現在的人們 都是有悲痛的心情,沒有悲痛的哭聲,只是默默無聲的送葬。

一處一俗,一村一規,送葬隊伍的排列沒有固的格式,基本上大同小異。

你好!各個地方的風俗都有不同,我們這個地方排序是孝子(死者的長子)走前面往下按長幼排,最後是女的。

鞭炮銅鑼開道、孝子賢孫領棺、直屬親戚兩旁護棺、孝女賢媳等相關女眷隨後哭靈、送殯的親朋、鄰里等一幹人前呼後擁。

兒子在前面,隨後是親侄子,遠侄子,女婿,孫子,重孫子,外孫子,親朋,然後是女的,兒媳在前,女兒,侄媳婦,侄女,孫媳婦,孫女,親朋。

農村出殯各村都有差異,按我村及附近村的順序是:

:燈籠、橫披、管樂隊,花圈,像亭,靈車,大女婿捧香爐,孝子,孝孫,孝婦,房親,親戚,世交,軸幅,大鑼鼓,老人隊。

老人去世辦理後事時,各地區各民族的風俗不可能一個樣,出喪時的排序也不可能相同。像我們家鄉,出殯時隊伍的排序如下:放鞭炮,招魂幡(引路幡),吹鼓手,花圈,彩色紙錢傘(萬民傘),紙質金童玉女,男親戚孝子,主孝抬靈牌,照片,倒頭飯,棺材,女孝子。出門後到特定地點,孝子下跪,〈回靈〉主孝子將靈位照片捧回家中堂屋安置,(三拜九叩後趕緊去墓地)吹鼓手也返回,女孝子也回家。抬棺材眾人上墓地。女孝子當天一般不上墳山。雖然說現在用骨灰盒,但辦理喪事,出殯排序還是按老規矩辦。

六八老叟。

花圈及陪葬品先行,直系孝男手端逝者遺像走壽棺前面,旁系孝男隨後,再後表親,孝女則手扶壽棺兩旁並行,一眾鄉鄰棺後隨行

俗話說三里路不同鄉,本人在料理農村喪事時靈前紙馬紙人先行開路長子打幡其次花圈(指孝子賢孫)靈後兒媳趴杠閨女和直系親屬(女人們)隨後。

㈧ 安徽死人帶什麼帽子

一般是男人戴白孝帽,女人頂白巾。
死者的兒子、兒媳、女兒、孫子等皆稱「孝子」,兒子稱「重孝子」,戴白孝帽,穿白孝袍,麻繩束腰,穿白鞋。兒媳、女兒頭頂白巾,穿白孝褂,白布帶扎褲腳,穿白鞋。族內其他人男戴白孝帽穿白鞋,女頭頂白巾穿白鞋。
喪葬習俗,是指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各個民族的喪葬方式、文化等,儀式有停屍儀式等。
自古中國喪葬習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習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樑、擺供品、上香、踩院子、燒紙等程式。(骨灰盒在殯儀館存放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㈨ 老人過世晚輩戴孝有哪些講究

據傳統,服喪孝服有輩份之分,不應弄錯:
白布——死者同輩、外親
麻布——子女兒媳;
萱布——孫侄甥
淺布——曾孫輩
黃布——玄孫輩
紅布——直系玄孫(因玄孫為五代子孫,用紅色隱含笑喪之義)
成年人頭配喪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狀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為男配左腕孝球,女結於發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藍、青、黃四色,待除靈後依次換色,古時稱為「換孝」。及至現今,一切已從簡。主要看各地風俗不同,一般分為三天,七天,百天.

孝服尺寸規則每個地方風俗不大相同:
兒子兒媳的孝是一樣的,閨女的孝是一樣的,其餘的親人是一樣的
兒子兒媳的孝:頭戴孝冒,頭系著6尺白布包頭,包頭從後邊向前繞,把扣子系在腦門上,兩邊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繩子繫上。腿上系白布條。
閨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頭也是六尺,直接系在頭上活扣系在右邊,身上披14尺白布,用繩子繫上。腿上系白布條。
其餘親人的孝:男的頭戴孝冒,白布包頭六尺活扣系在左邊,身上一樣,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頭,和閨女一樣,但是褲腿不系白布。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12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64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106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60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72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97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51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55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67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