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想戴帽子怎麼才能保暖
1. 冬天怎樣保暖
本文素材綜合自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
歐酷體育編撰整理,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END-
2. 冬天怎麼保暖更好
頭戴帽,不易寒。
頭部由於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風寒。頭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頭部,戴帽子很重要,並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頭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經常按摩頭皮,加快血液循環,也能保持頭部暖和。
保暖先暖腳。
寒從腳下起,腳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症,因此冬季腳部保暖尤為重要。腳部保暖要有合適的鞋子和襪子。鞋子的尺碼應稍大些,最好墊一雙棉鞋墊,腳放在裡面要有點空間。其次,鞋底應稍高些,這樣可以起到與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冬季最好每天用溫熱水泡腳,步行半小時以上,並堅持早晚搓揉腳心。
衣服不能太緊。
衣服太緊太厚,不但會限制身體活動,還會影響血液循環。所以冬季穿衣感覺溫暖就可以了。一般來說,老人衣著應以質輕暖和為宜,年輕人穿衣不可過厚,嬰幼兒體溫調節能力低,應以保暖為主,但切忌捂得過厚、出汗。
戴圍巾別捂嘴。
圍巾可不能當口罩用,但很多人戴圍巾時,卻習慣把脖子、嘴巴一起捂著。這種做法對健康很不利。因為圍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極易脫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塵、病菌,而且不是每天都清洗,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就很容易隨著呼吸進入體內,引發疾病。
室溫不要太高。
冬天天氣乾燥,室內外溫差較大,一出一進很容易受涼。冬天室溫應該稍涼一些,溫度保持在18℃—20℃為宜。如果能在室內放一盆水,增加一下室內濕度就更好了。
門窗不應太封閉。
冬季室內要多通風換氣,以保證空氣清新、氧氣充足。在冬天應該每天開窗通風2到4次,每次10分鍾左右。
3. 在冬天的時候,究竟該如何給頭部保暖
寒冷的冬天來了,路上的行人基本上都是全副武裝,不過很多人都是身上穿的很暖和,頭上卻不肯戴上帽子,殊不知頭部的保暖也非常重要。頭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呼呼被風吹過更是感到頭皮發冷,抵抗力比較低的人就會出現頭疼、鼻塞、感冒等各種症狀。因為頭皮沒有脂肪層所以很難留住熱量,所以在天寒地凍的北方,頭部尤其要注意保暖,出門可以戴一頂好看又保暖的帽子,即可保暖又能減少頭部受寒。
除了出門多穿衣服戴棉帽之外,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腦血管的保養。對於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日常還需要好更多的防範工作。飲食要均衡,盡量少吃動物油脂、內臟、油膩食物,控制好鹽的攝入,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吃飯要做到定時定量,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保持良好的心態,不吸煙不喝酒,每周有兩三次有規律的運動可以更好的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的彈性。
4. 冬季如何防寒保暖
一、提高抵抗力
原因: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而為了保暖,開窗換氣的時間又比較少,空氣流通不夠,因此就為各種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條件。其次,無論是室內、室外,冬季的空氣都不夠濕潤,鼻腔乾燥也會給細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機。再次,冬季室內、室外溫差大,人體需要更多能量來適應溫差的變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細菌侵擾。
方法:尤其是要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葯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二、保證充足的睡眠
原因: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有句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仨月。中醫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應該是一個養精蓄銳的季節。
方法: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三、寒從腳底生
原因:民間有一說法,「寒從腳底生」。因為足為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內臟關系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腳即健身。
方法: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四、開窗通風
原因:冬天寢室里一般都會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總是在這個空間里呼吸會導致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氣,人體會出現頭暈,胸悶的問題,所以要多通風。
方法:應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開窗通風10分鍾,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實驗表明,每換氣一次,可除去室內空氣中60%的有害氣體。此外,一定要保持合適的室內溫度,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一般室內應控制在16-22℃為好。
最後,希望小編的冬季防寒保暖小妙招可以幫助到同學們,大家還有什麼其他的小妙招,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哦!
5. 冬季溫度低如何保暖教你如何度過這個冬季
1、雙腳。「寒從腳下生」。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意思也很簡單。所以一定要注意雙腳的保暖。保暖方法:除開穿上厚厚的襪子之外可以保暖,還可以每天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熱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就會讓身體暖起來了。
2、腰部。不僅要注意雙腳的保暖,腰部的保暖也是非常重要的。腰部受寒,女性嚴重的會月經不規律,男性則會陽痿等不適情況。保暖方法:冬季男女都應該穿上中長的外衣外套,避免短上衣的穿戴,盡量不要讓腰部受寒。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每天定時對腰部進行按摩。
3、頭部。頭部一旦被寒氣入侵,就可能會發生感冒啊,頭痛,等等一些不適應症狀。保暖方法:戴帽子,帽子可以為大腦留住一些熱量,外出時,帽子應該蓋住前額,如果出汗了,也不要立即取下帽子,應該先在室內慢慢消汗,避免頭部被冷風吹。
4、脖子。雖然頭部的保暖非常重要,但是脖子的保暖也是不容小噓的,脖子上有頭顱,下有軀干,可想而知,脖子的保暖能不重要嗎?保暖方法: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穿上高領的毛衣或者衣服等等,還可以戴圍巾,絲巾,圍脖等進行保暖
5、膝部。老人都會有一些風濕,關節疼痛。就連年輕人也會存在這樣的現象?可你知道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那是因為膝部受寒,就會引起關節疼痛。保暖方法:膝部的保暖可以藉助現在流行的加絨打底褲,還有戴上護膝,適當的運動,但是注意也不要運動量太大哦。
6、耳朵。耳朵也會長凍瘡。不知你是否聽聞。反正我是見過的。耳朵的體積比較小,然而接觸空氣的面積較大,所以耳朵的熱量就會很容易的就散發出去,就不能為耳朵保持相應的體溫了。保暖方法:可以帽子可以遮住耳朵的帽子,還有圍巾好像也可以哦,還有市場買的加絨耳包。或者每天早上用手搓耳朵五分鍾左右。
7、鼻子。鼻子顯而易見的沒有任何遮擋物,完全的裸露在空氣中,如果鼻粘膜長期接觸冷風,鼻子就會變得脆弱。保暖方法:外出時,可以隨時攜帶純棉的口罩。雖然圍巾也能勉強的遮住鼻子,但是圍巾還是避免不了些許的細菌,所以還是盡量不要用圍巾遮住鼻子。
8、背部。背部的保暖也是格外重要的,如若受到寒風,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保暖方法:冬天最好是加一件毛衣背心或者棉背心。
6. 冬季室內如何保暖十個妙招
冬季在沒有暖氣、空調的情況下,一些小技巧也能幫你室內升溫,讓你冬季不寒冷!那麼冬季呆在室內的話如何保暖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冬季室內保暖十個妙招,希望對你有幫助。
冬季室內保暖十個妙招
1、地面潑水調室溫
冬天的氣候偏於乾燥,常向室內潑些清水,既保持一定的空氣溫度,又可使室內溫度升高1∽2℃。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居室頂部的氣溫比居室地面的溫度高許多,而潑些清水可促使房間頂部的熱空氣向地面流動,所以室內溫度略有上升,感到房間的空氣既溫暖又清新。
2、住在正方形的房間里
由於地面呈正方形的房間保暖效果最好,適合作卧室使用,所以若有兩間屋子可供居住,而一間呈長方形,一間呈正方形,那麼,最好在正方形的房間里。
3、改變室內裝飾風格
為了視覺上的溫暖效果,在冬季,可以採用布藝傢具來代替實木或者鐵制藤製傢具,或者用布藝材料包裝木質座椅,客廳、卧室的石材和瓷磚地面鋪裝地毯,照明設備也最好更換為暖光源的,牆面掛壁毯並換上質感厚重、深色系的窗簾。
4、溫暖的擋風隔斷
為了提升溫度,改變氣流在空間內的運動方向,房間內的空間格局也可以做出適當變化。在寬敞空曠的空間內或是窗前放置小件傢具和軟包屏風,可以阻止冷風長驅直入。用書櫃等小傢具當作隔斷,不會在視覺上有突兀感,也讓陽光能夠灑到每個角落裡。
5、讓陽光直接照射進屋子
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如遇陽光晴好的日子,最好拉起窗簾或者打開窗戶,讓陽光直接照射進屋子,不僅可使室內空氣保持新鮮流通,還能升高室內的溫度。
6、給玻璃穿衣服
玻璃的導熱系數較大,有許多熱量透過玻璃傳到室外而白白浪費。如果在封上窗戶縫的同時,將透明的塑料薄膜釘在室外的窗框上,那麼因增加新的空氣隔熱層,既不致室內昏暗,又可使室溫提高3-5℃。
7、換上厚窗簾
與夏天輕薄的紗簾不同,秋冬季的窗簾不僅能起到調節光線的作用,一套厚重、超長的窗簾,還能具有擋風密閉的效果。冬季的窗簾布料的選擇,在要求厚重、溫暖的同時,也還是要根據朝向在布料上進行選擇。朝南的窗戶,陽光充足,冬天可以有多種選擇,而朝北的房間,經常陰冷灰暗,冬天時一定要慎重選擇,顏色以深而暖的色調為主,材質可選擇棉或者絨布等更為溫暖的材質,除隔熱效果外,還有一定的防塵隔音作用。
8、勤晾曬被子
冬天由於室內比較陰冷,被子要經常拿出去晾曬。最佳的晾曬時間是中午11點到下午2點。一般人在曬被子的時候都有拍打的習慣,但是被子拍打後保暖效果必然受到影響。所以不要拍打。另外,晾曬時最好是被裡面向陽光,一來保護被面的材質,二來讓被裡直接接觸陽光才能收到最好的晾曬效果。
9、門窗加裝和更換密封條
老式的鋁合金門窗和鋼窗沒有密封條、還有一些新式的門窗密封條使用一段時間以後會出現密封條老化問題,造成室內熱量的散失。
10、軟化空間減少冷漠
衛浴空間是家裡濕氣最重的地方,在冬季,可以多使用柔軟亮色的軟飾來軟化空間。在衛生間和浴室擺設綠色植物,也是提亮空間的好辦法,驅趕空間的陰冷氣息。此外,衛浴空間要注意打掃衛生,保持乾燥,也會減少一分“冷漠”。
冬天怎麼禦寒:8個部位重點保暖
1、頭部:戴帽、梳頭
都說“冬季戴帽,猶如暖壺加塞”,保暖頭部對於全身保暖來說,非常之重要。頭部一旦受寒,會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等症狀。而且,頭部最不善於自主保暖,留不住熱量,天氣寒冷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保暖。冬季戴帽是最好的選擇,最好能蓋住前額。
戴帽子也有講究,首先,帽子應經常清洗,長時間不清洗帽子易致病。其次,冬季我們外出進屋時,許多人往往一進屋就把帽子摘掉,或者是運動時稍一出汗就摘掉帽子,其實這種做法對我們的健康也很不利。再次,一些人覺得別人的帽子好看,就喜歡借來戴一戴試試,其實這一做法也很不科學。
還要注意,在風大時不要迎風走,應側身走過,並以手或前臂護頭。每天抓梳頭部,手指沿大腦中線,再散開十指大面積抓梳整個頭部,順、逆時針各36次,可以疏通頭部經絡,氣血暢通,增強頭部禦寒功能;兩手搓熱,用手掌揉按面部,促進血液循環。
2、耳朵:戴耳包、搓耳朵
耳朵體積小,接觸空氣的面積大,熱量很容易散發。外加耳朵皮膚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護,極易長凍瘡。所以在冬天,耳部的保暖工作也應該被重視起來。
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當然,若你有長頭發蓋住耳朵,也會好一些。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堅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約5~10分鍾。
3、鼻子:戴口罩、按摩鼻子
天氣寒冷容易感冒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鼻子沒有做好保暖工作,鼻子的溫度通常會低一些,這很容易降低對傳染的抵抗力。如果實在太冷,不妨提前戴好口罩或圍巾,幫鼻子取暖。另外,患有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在寒冷的冬天應盡量減少外出,必要時還要戴口罩防寒。
按摩鼻子是有效提高防寒能力的方式:雙手微握拳,用拇指和大魚際處在鼻樑兩側上下摩擦,手法由輕到重,以不損傷皮膚為宜,於早晨起身前、晚間睡覺前各按摩數分鍾,直到有發熱感,可使鼻子周圍血管充血、改善血液循環,使鼻子盡快適應外界寒冷的氣溫。其他空閑時間也可進行。
用拇指、食指夾住鼻根,用力由上而下連拉幾次。或者用拇指、食指伸入鼻腔前庭處,夾住鼻中膈軟骨,輕輕地下拉幾次。這些機械的刺激按摩可使鼻周圍血管充血,改善血液循環,加強營養,保持正常溫度,使之盡快地適應外界的氣溫,提高鼻子的禦寒能力。
4、脖子:穿高領、套圍巾、熱敷頸部
每次氣溫驟降,就會有不少人因為疏忽了頸部保暖,結果出現脖子疼痛、頸椎病發,這也是很麻煩的。做好脖子的保暖,對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患者尤為重要。
人們可以選擇一些領子較為松軟的高領衣服,或者鬆鬆的套上圍巾。天冷或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此季也可經常熱敷頸部,以驅除風寒濕邪,通經活絡,活血止痛。如用炒熱的粗鹽或熱寶等置於頸部,幫助頸椎緩解緊張不適。
5、背部:穿背心、拍打後背、曬太陽
背部本就是人體陽氣聚集之地,如果背部被寒氣所侵,必將會造成背寒。即中醫所說,風寒之邪傷人陽氣,陽氣被遏不得宣發而成外感背寒。
背部保暖確實非常重要,穿一件羽絨背心、皮背心,對暖背大有好處。拍打按摩背部,就是以督脈和膀胱經循行路線為重點區域,拍打按摩背部,手法是手指並攏,掌心部位中空,從肩頸眼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復5遍,然後雙手搓熱,溫焐腰部,每天1次。此外,可選擇陽光充足的上午,曬曬後背,特別是大椎穴,可獲得更多陽氣。
很多寶寶都是一玩起來就很瘋癲,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玩到滿身是汗,而媽媽們要是沒有做好背部的保暖工作的話,寶寶是很容易因為背部的汗水而患病的,這時候可以放一個毛巾隔離,而在日常的保暖中,也不要太過度,學會根據寶寶背部冷熱而穿衣的。
6、腰部:穿長款衣物、加護腰、敷腰部
腰部保暖對於女性來說猶為重要,腰部受涼不僅會導致腰背酸痛,更會影響女性月經,導致經期紊亂、痛經等問題。即便是夏天,女性也不宜多穿露臍裝,冬天就更不要輕易裸露腰部。盡量穿長款的衣物,如果實在是喜歡短款的衣物的話,不防加個有彈力的護腰,這樣不僅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還有利於塑形呢?
專家表示,除了戴腰圍保暖外,也可快速揉搓,把手掌搓熱後直接捂在腎俞穴(俗稱“腰眼”,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上,用手掌溫暖腰腎,同時雙手順時針按揉。經常進行腰部活動,這些運動可以健運命門,補腎納氣。如果腰部不慎受涼引起腰痛,可用熱毛巾或暖水袋敷腰部15分鍾,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腰部疼痛。
7、膝部:護膝、棉鞋、穿秋褲
天氣寒冷時,對膝關節的保暖特別重要。護膝,棉鞋等都要派上用場了,避免膝關節受到寒冷的刺激,盡量避免發生退行性病變的因素。特別是對於年輕喜歡穿短裙的女士,冬天更應該將膝蓋保暖好。可以多穿一條秋褲,做好膝蓋保暖工作。
對於青少年,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特別是冬天參加戶外運動,熱身運動一定要充分;對於長期缺乏運動運動的現代年輕人,要注意循序漸進地選擇合適的運動。
8、雙腳:熱水泡腳、按摩腳掌
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腎和脾胃的經脈都起源於腳,但由於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血液供應往往不足。
自身熱能不夠,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辦法是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泡腳20分鍾,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湧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濕性好。
冬天穿什麼鞋保暖
1、穿鞋別太緊。冬天室內溫度高,如果鞋襪過厚過緊,就容易出汗。腳汗如果沒有及時散出,會被鞋襪吸收,不但會滋生細菌,導致腳氣,在低溫的室外,鞋內濕氣遇冷後,雙腳會感到更冷。另外,鞋襪裹太緊,還會影響雙腳的血液循環,這也是身體感覺不暖和的原因。此外,冬天穿鞋,最好能大一號,讓踝關節能夠活動自如。再墊一雙鞋墊,不但能保持鞋內乾燥清潔的環境,也有利於腳部的保暖。對於老年人、手腳經常冰涼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2、穿鞋宜松軟帶後跟。專家指出,冬天少穿平底鞋,鞋跟最好高二三厘米,這樣的厚度可以隔絕寒冷。老年人如果穿平底鞋,腳著地瞬間,全身體重過多作用於後腳跟,走路多了,上傳的沖力可能會使老人產生足踝、膝、髖關節和腰等部位的疼痛不適,甚至頭暈、頭痛等。而且,由於穿平底鞋時足弓的緩沖力下降,極易在腳用力不當的瞬間造成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