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為什麼帶布帽子
1. 抗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為何要在帽子上掛兩片醜醜的「破布」
對於日本士兵我們都是比較熟悉的,畢竟看了那麼多的抗日戰爭大片。有一點不解的,就是日本人的軍帽兩邊都掛了一張布。其實這兩張不看起來特別的丑,而且還有一點滑稽,這又是為什麼?
第三、防蚊。自然環境下天氣特別的惡劣,尤其是夏天的時候,他們有可能睡在樹林裡面,這個時候就需要防蚊。蚊子可以帶來很多的疾病,所以防蚊也是為了自身安全著想。
帽子旁邊兩塊布可以遮擋他們的臉部,而且在行走的時候帽子不晃來晃去的就可以打走蚊子。就像牛的尾巴一樣,在屁股上面扇來扇去的,這也是一種防蚊的措施。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他們的聰明才智,可以把這些小細節做得這么好。
2.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帽子上都縫有兩粒紐扣,到底有什麼特殊作用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子看起來像8,恰好寓意八路軍。另外扣子是可以解開的,因為扣子平時扣著帽子上的兩塊布,在需要的時候,這兩塊布便可以放下來。起到禦寒,御風的作用。
3.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扣子,到底是干什麼用的
首先,八路軍帽子上的這兩顆扣子並不是普通的「裝飾品」。在國共合作後被改編前,八路軍也屬於紅軍的主力部隊,帽子上都別有一顆「紅星」帽徽。而國共合作時期,由於八路軍的軍服由國民黨軍方提供,自然帽子的形狀也就和國民黨軍隊使用的帽子一樣了,改成了「青天白日」帽子的形狀。為了與國民黨軍隊的軍服區分開,同時也因為拿不到「晴天白日」徽章的原因,八路軍用兩顆扣子取代了國民黨的黨徽。
其實八路軍戴的這種帽子是國民黨軍方仿造德國軍帽的設計製作的。這兩顆扣子的主要作用是固定護布,這種帽子的護布一左一右被扣在帽子上,形狀像兩只「耳朵」,只要解開扣子就可以放下護布,冬天有防寒保暖的作用,而夏天則能夠阻擋蚊蟲。對於軍人來說這種帽子是非常實用的護具,對於需要長期執行潛伏的士兵來說能夠阻擋蚊蟲,從而 防止蚊蟲叮咬帶來不良狀態。而在沙塵天氣中也能保護耳道不進沙子,非常實用。
4. 八路軍軍帽上,為什麼有兩顆扣子
兩顆扣子不是八路軍部隊才有的,因為接受了國民政府改編,八路軍軍服是國民政府下發的。當時國民革命軍所有軍帽都有兩顆扣子,是固定護布用的。在兩顆扣子上有當時的國名黨政府國徽「青天白日徽」。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宣布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集團軍,25日中共中央發出改編命令。隨後部隊陸續改編、換裝。當時紅軍部隊對換裝情緒很大,甚至有人為此出逃。9月6日劉伯承率部在三原誓師,在誓師大會上,劉伯承告訴紅軍指戰員暫時把階級仇恨放下,以民族大義為重。「軍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隨後摘下紅軍帽,戴上一頂帶著青天白日徽的軍帽。講話結束後,全師一起換了帽子。所以剛改編是八路軍帽子上是有帽徽的。
後來,在抗戰過程中,國民黨部隊不斷與八路軍、新四軍搞磨擦。尤其是皖南事變後,引起了八路軍、新四軍極大不滿。大部分幹部戰士將帽子上的帽徽摘掉。
祝你生活愉快
5. 八路軍的帽子上的帽徽只是兩粒扣子是什麼意思
沒有什麼意思,就只是固定帽子用得。當時大部分的中國軍隊都有
6. 亮劍中李雲龍收繳一批日本鋼盔後,為何不準士兵戴
《亮劍》是一部經典的抗日神劇,其中劇情趣點槽點非常多,為此一直都有人津津樂道。諸如當時身處獨立團的李雲龍把小鬼子打得丟盔棄甲之後,收獲了大批日本製造的鋼盔,然而面對比鐵還硬的日本剛盔,李雲龍卻一反常態的不準士兵佩戴,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當年八路軍人數眾多,收繳的鋼盔始終不夠分配,經朱德同志了解情況之後,就曾下達命令,讓其他戰士把鋼盔讓出來優先分配給沖一線戰斗的突擊隊士兵,這樣才可以令最先沖鋒的同志們減低傷亡率。
其實八路軍指揮官,除了要求把鋼盔先配給一線突擊部隊之外,其他從日本人手中繳上來的機關槍、大炮、食物、保暖軍裝等都會優先運給前線突擊戰士們使用。由此可見,電視劇里的李雲龍考慮的是日本鋼盔給老百姓留下的壞印象,以及壞影響。
而當年抗戰時期就不同,紅軍戰士冒著生命危險守護我們的國土,保護人民群眾不被日本侵略者傷害,但他們的條件是相當困難的,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這些都能熬,但是想要打勝仗就必須要提升裝備,所以每當紅軍打敗敵人後,收繳上來的戰場物資都會進行充分使用,而且從不會隨意丟掉。
7. 八路軍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扣子,紅軍的帽子上是紅星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換帽徽(原紅軍純紅五星布制帽徽)時,由於戴上了昔日「敵人」的象徵,兩支軍隊均發生過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離部隊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實上,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是否佩戴帽徽相當自由,無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將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國共破裂的1948年。
(7)八路軍為什麼帶布帽子擴展閱讀
八路軍:
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隸屬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且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仍沿用八路軍番號,人民群眾亦習慣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8. 八路軍的軍帽上為啥有兩個扣子和日本鬼子的「屁簾帽」類似
現在網路上抗戰題材的影視劇魚龍混雜,既有讓人無力吐槽的「抗日神劇」,也有製作精良、細節嚴謹的影視劇。在經典抗日劇中,對於八路軍的服裝和武器都是非常考究的,戰士們攜帶的武器、身上穿的軍裝、頭上戴的軍帽都非常還原。咱們常會看到八路軍戰士頭上軍帽上有兩個扣子,有的時候則是青天白日的徽章,這是怎麼回事呢?
八路軍的最初的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十八集團軍,由此可見八路軍名義上是國民黨軍的戰斗序列,因此他們的軍裝也和國軍是一致的。上個世紀30年代,蔣介石聘請了很多德軍顧問訓練部隊,這些顧問也就帶來了不少德國軍隊的風格。那個時候國民 *** 就以德國軍隊的山地帽作為原型,並且根據中國人的頭型特別設計了軍帽。這個帽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護布,平時折疊起來,天冷的時候可以放下來用以保護耳朵和脖子。這個設計和抗戰時期日軍的「屁簾帽」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美觀度卻大為提高了。
這種樣式的軍帽也很快成為了國軍的制式裝備,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國民 *** 也給八路軍配發了這種軍帽。因為同屬國民革命軍的戰斗序列,起初無論是國民黨軍隊,還是八路軍,軍帽的正面都有一顆「青天白日」的帽徽。這個帽徽是金屬和琺琅製作的,對於八路軍來說絕對是個稀罕玩意。八路軍不斷補充兵員,國民 *** 配發的軍帽已經不夠用了,因此八路軍便自己仿製這種軍帽。當時根據地的物資十分短缺,自然無法像國軍一樣製作帽徽,因此只能使用扣子替代。這一時期,八路軍的軍帽上既有帶帽徽的,也有帶扣子的。
和八路軍一樣的還有南方的新四軍,1940年國民黨蓄意製造了「皖南事變」,至此國共兩黨的摩擦達到了 *** 。八路軍和新四軍都對蔣介石的態度十分不滿,因此八路軍上至將軍,下至戰士們紛紛取下了青天白日帽徽,換上了扣子。不過畢竟明面上國共還在合作嘛,因此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在參加國民黨會議的時候,還是會在軍帽上加上青天白日的帽徽。
由此可見八路軍配備的軍帽和國軍一樣都有著德國血統,無論是帶扣子還是帶帽徽都能把護布拉下來用來防寒保暖,本質上沒有啥區別。不過中國當時的天氣並不是特別寒冷,製作帽子時再加上護布有些浪費布料,因此在抗戰末期,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便逐漸取消了護布的設計。
9. 為什麼中國革命軍在前期(比如南昌起義)時軍隊都戴著大檐帽,井岡山會師後就改帶普通的八路軍帽子了
(⊙o⊙)…很簡單啊。南昌起義是共產黨策反了國民黨軍隊,成了反國民政府的起義軍,所以服裝沒怎麼變,注意起義軍和叛軍是不同的。這支起義軍開了第一槍,所以我軍建軍節從這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