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的偏旁是什麼意思
㈠ 戴帽子的戴是什麼部首
一、戴的部首:戈
二、拼音:dài
三、釋義:
1、加在頭、面、頸、手等處:~帽子。披星~月。~圓履方。不共~天。
2、尊奉,推崇,擁護:~仰。愛~。擁~。感恩~德。
四、筆順:橫、豎、橫、豎、橫折、橫、豎、橫、橫、豎、豎、橫、撇、點、斜鉤、撇、點。
(1)帽子的偏旁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戴目
[dài mù]
猶側目。戴,通「載」。
2、大戴
[dà dài]
稱漢戴德。詳「大小戴」。
3、戴任
[dài rèn]
見「戴勝」。
4、戴干
[dài gàn]
一種奇異的相貌。指頭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對立。
5、欣戴
[xīn dài]
欣悅擁戴。
6、愧戴
[kuì dài]
感謝。
7、擎戴
[qíng dài]
雜技的一種。
㈡ 冒字的部首是什麼偏旁 的部首是什麼
一、部首:冂;
二、簡單釋義:
1)、[mào] 1. 向外透或往上升:~煙(a.煙往上升;b.發怒)。~汗。~尖。
2)、[mò] 〔~頓(dú)〕中國漢初匈奴族的一個君主名。
三、詳細釋義:
(1)冐五筆86:JHF 五筆98:JHF 倉頡:ABU
(2)(會意。小篆字形。上為帽子,下邊是眼睛。本義:帽子)
(3)「帽」的古字。帽子 [hat]
著黃冒。――《漢書·儁不疑傳》
白紗冒者,視朝、聽訟、宴見賓客之服也。――《新唐書》
(4)又如:冒絮(頭巾)
(5)古代殮屍的布囊,由上下兩截合成 [sack]
冒:緇質,長與手齊。――《儀禮》
(6)冒與芼古字通。芼,菜也 [vegetables]
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枚乘《七發》
(7)通「瑁」。天子所執之玉 [ceremonial jade]
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周禮·考工記·玉人》
㈢ 帽子帽什麼偏旁
巾字旁,帽是形聲字,巾為形旁,冒為聲旁
㈣ 冒的偏旁是什麼
冒的偏旁:「冒」字的上半部分,冃。
1、冒字讀作mào時,含義有:向外透或往上升:不顧(惡劣的環境或危險等),頂著;魯莽,沖撞;用假的充當真的,假託等等。組詞如下:
冒煙、冒汗、冒尖、冒雨、冒險、冒死、冒失、冒昧、冒進、冒牌、冒充、冒名頂替
2、冒字讀作mò時,組詞如下:冒頓(dú)。
(4)帽子的偏旁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說文解字》:冒,冡而前也。從冃,從目。
白話版《說文解字》:冒,蒙覆著眼睛前進。字形採用「冃、目」會義。
詞語解釋:
1、冒煙[mào yān]
(1)、煙霧的升起和消失。
香爐里冒出一縷青煙。
(2)、出煙,出汽。
氯化氫在潮濕的空氣中冒煙。
2、冒昧[mào mèi]
(1)、冒犯,無知而妄為。多用於自謙。
《後漢書·李雲傳》:「故敢觸龍鱗,冒昧以請。」
白話釋義:《後漢書·李雲傳》:「因此,在下冒著違逆聖意的危險來向您請求。」
(2)引申為魯莽輕率。
《明史·楊恂傳》:「使大臣清節素孚,彼安敢冒昧如此?」
白話譯文:《明史·楊恂傳》:「派遣的大臣高潔操守本來就讓人信服,他怎麼敢這般魯莽輕率?」
3、冒頓[mò dú]
西漢 初年 匈奴 單於。姓 攣鞮 。
《史記·匈奴列傳》:「單於有太子名冒頓 。後有所愛閼氏,生少子,而單於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於月氏 。」
白話釋義:《史記·匈奴列傳》:「單於有位太子叫冒頓,後來單於所愛的瘀氏生了個小兒子。單於就想廢除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於是便派冒頓到月氏去當人質。」
㈤ 帽字的部首是
帽字的部首:巾
帽 [mào] 五筆:MHJH 筆畫:12
[解釋]
1.蓋頭的東西,戴在頭上起保護、裝飾作用的製品。古稱頭衣。服飾的一種。
2.器物的頂罩或套兒。
㈥ 帽字的偏旁是什麼
帽字的偏旁是(巾)。
帽
讀音:[mào]
部首:巾
釋義:
1.帽子。
2.(~兒)罩或套在器物上頭,作用或形狀像帽子的東西。
㈦ 冒字的偏旁是什麼啊
冒字偏旁部首是「冃」。
「冒」,初見於金文時代,「冒」是「帽」的本字。由「日」(帽子形,不是「曰」)和「目」(眼睛,代表臉部)構成。
基本含義為向外透或往上升,如冒煙、冒汗;引申含義為不顧,頂著,如冒雨、冒險;不加小心,魯莽,沖撞,如冒失、冒昧。在日常使用中,「冒」也常做動詞,表示蒙受,承受,如冒拜。
相關組詞
一、冒險[mào xiǎn]
不顧危險地進行某項工作或活動:~行為。
二、冒昧[mào mèi]
1、說話隨便,舉動輕率,不考慮情況是否適宜:不揣~。
2、與人交往所用的謙辭。
三、冒犯[mào fàn]
因為言語或行動沒有禮貌而沖撞得罪了對方:~尊嚴。
四、冒頭[mào tóu]
指文章或講話的開頭部分。冒尖,露出苗頭。
㈧ 帽的部首和結構
部首:巾;結構:左右結構
㈨ 帽字右邊上面是什麼字,封口對嗎
「帽」的右偏旁是「冒」字,讀音:[m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