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趙匡胤為什麼用烏紗帽子

趙匡胤為什麼用烏紗帽子

發布時間: 2023-03-28 05:12:38

① 「烏紗帽」原本是普通帽子,為何後來成為官位的代稱

民間相傳,烏紗帽是由宋太祖趙匡胤發明而來的。因為趙匡胤起先投奔於後周郭威麾下,後在公元960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因擔心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也害怕其他功臣會效仿自己篡位,於是設計出帶有一尺多的長帽翅的烏紗帽。

朝堂之上,只要百官大臣一轉頭,或者想交頭接耳說悄悄話,長長的帽翅便會上下顫抖,也能讓趙匡胤快速察覺到是誰在竊竊私語。

然而,這部分論調只是民間野史,算不得真。

宋太祖趙匡胤並非是烏紗帽的發明者,兩宋一朝官員頭上佩戴的長翅帽,的確是趙匡胤突發奇想。

那麼,烏紗帽到底是哪個朝代發明出來的?烏紗帽又為何被視作是官位的別稱?

其實在春秋時期,無論男女都習慣用「絲」或者麻質的「巾」,用來包頭或者是扎頭發。

到了先秦和兩漢時期,上流貴族間開始流行佩戴帽,那個時候的帽更像頭巾。

之所以老祖宗會有佩戴帽子的習慣,主要還是在千百年前,古人為了抵禦嚴寒。習慣從事生產勞動時,用紡織品包裹在頭上,目的還是為了保暖。

戰國中後期,官僚集團還有統治階層的貴族認為,佩戴帽子可比作權力與地位的象徵。此時的帽又被稱之為「冠」、「冕」,其功能並非只是簡單的遮陽避寒。

到了東漢時期,更是只有世家大族的人才能佩戴帽子,普通百姓只能扎巾。

東漢《釋名》:「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正是從東漢開始,古人佩戴帽子的外形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春秋與戰國時的帽子更像是頭巾,直至東漢,北方民族不斷遷徙南下移居中原。經過各種戰爭洗禮以及文化交融,南北文化得到空前交流與發展,也讓當時人們的服飾樣式,發生很大的變化。

漢代,上流貴族佩戴的帽,大多是以烏紗製成。佩戴時,將黑色頭巾從前向後,沿著額頭先包裹住一圈,接著往後盤起來裹住頭發,在後腦勺的位置進行固定。這就是東漢,包括春秋戰國人們佩戴帽子的方法和樣式。

東漢後期,天子百官便帶著改良而來的襆頭。何為襆頭?襆頭的誕生,與北方民族固有的服飾有著密切聯系。

簡單來說,東漢時期天子百官佩戴的襆頭,相較於此前的頭巾多了四條帶子。這四條帶子從額頭延伸至後腦勺,最後穿插固定。

從外形來看,百官頭頂上很像是打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也讓襆頭外形從此前的頭巾,變得更像現代人佩戴的帽子。

隋唐時期,襆頭已經成為百官上朝時必備裝飾,並且一直延續到五代十國。

《唐書.輿服制》:「烏紗帽者,視朝及宴見賓客之服也。

《通典》:「隋文帝開皇初,嘗著烏紗帽,自朝貴以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

趙匡胤發明的長翅帽,也是根據唐末五代的襆頭進行改良發明。此後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沿用趙匡胤發明的長翅帽,讓文武百官佩戴。到了清朝時期,百官佩戴的則是圓頂帽。

總之,烏紗帽起初只是普通平民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禦寒遮陽。

到了東漢後期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讓百官上朝時戴上黑紗製成的帽子。這種帽子的外形很像頭巾,也就是烏紗帽的雛形。

五胡十六國時,南北文化得到空前的交流和融合。建安王劉休仁(南朝宋),根據鮮卑族服飾特點,發明出一種帶有四條黑邊的烏紗帽。

隋唐二朝承襲魏晉南北朝風俗,隋文帝統治者更是將烏紗帽,視為會見貴賓以及上朝的必備服飾。

宋承唐制。不過,宋太祖趙匡胤在烏紗帽兩邊又加了一尺多長的帽翅,將其樣式又進行了改動。

明朝時,朱元璋定都南京,於洪武三年正式下令,把烏紗帽兩邊帽翅縮短,官位越高的人,烏紗帽整體更加偏向於圓形,且樣式較為高聳。官位越低的人,其烏紗帽更加扁平化。

到了清朝,官員佩戴的烏紗帽則偏向「圓形頂戴」。

也就是說,烏紗帽在春秋和戰國時期只是普通帽子。到了東漢後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才變成了官員的專屬品,成為了官位象徵。

之所以烏紗帽會代表文武百官的地位,這也與魏晉南北朝,還與隋唐二朝的統治者明文規定,將烏紗帽作為上朝時的必備品有關。

綜上所述,「烏紗帽」是封建時代的產物,為了適應當時 社會 制度,統治者們還用烏紗帽形狀以及細節,區分官員的品級大小。

再加上 社會 發展與宗教制度影響,帽子更是被賦於「冠冕」之類特殊意義,甚至普通平民還不許佩帶與官員相同的帽子。以至於帽子這件飾物,與官僚集團劃上等號。

此外,中國傳統服飾大多與禮制結合,從每個人穿著外觀,便可以看出個人的身份地位不同,這就是我國 歷史 上非常著名的「冠冕制度」。

自然而然,人們談到烏紗帽,腦海中便會想起,只有入朝做官的人才能佩戴它。

參考資料:《唐書.輿服制》《宋書·五行志一》《中華古今注·烏紗帽》《明史·輿服三》《通典》

② 「烏紗帽」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烏紗帽會成為官員的標志

“烏紗帽”就是有兩翼的帽子,就像孫悟空做了弼馬溫時戴的帽子。其次烏紗帽是民間很常見的帽子,到了東晉時期就有官員陸續的帶烏紗帽,直到到隋朝,烏紗帽才成為官員的標志。

③ 古代的官帽為什麼叫烏紗帽

“烏紗帽”在現代社會的含義是權勢的象徵,這一點恐怕連小學生都知道。然而,今天人們對“烏紗帽”的理解和古代“烏紗帽”的含義是否相同?“烏紗帽”起源於什麼時代?“烏紗帽”又是怎麼變為官帽的呢?

烏紗帽的起源

退出歷史舞台

清兵入關後,由於人們發型發生了改變,官員的烏紗帽被換成紅纓帽,作為權力象徵的烏紗帽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但至今人們仍習慣性地將“烏紗帽”作為權勢的標志,“丟掉烏紗帽”就意味著被削職為民了。

④ 官職的代名詞為什麼會是烏紗帽,是由什麼事情流傳下來的

我們在很多古代連續劇中常看到「丟了烏紗帽」這句話,在很多古典戲劇中也常看到官員頭戴這種帽子。「丟了烏紗帽」這句話的意思是丟了官職,現在在民間俗語中「烏紗帽」仍然是官職的代稱。

那麼「烏紗帽」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就成為官職的代稱呢?

(明代《出警入蹕圖》中戴烏紗帽的官員,圖片來自網路)

明代烏紗帽的形制前後有所變化,明初時是矮冠,後來變得高聳。

史書記載,萬曆年間,有人看到南京留守、中衛指揮解元的先祖畫像,畫像中的先祖是明初之人,「年二十許,烏紗矮冠」。這則信息說明明朝初年的烏紗帽並不像以後的烏紗帽那樣高聳。

從明朝中葉開始,烏紗帽就變得高聳。史書這樣描述明朝中期一位兵部尚書:紗帽作高頂,靴作高底,輿用高扛,人呼為「三高先生」。烏紗帽作為官帽,在製作上很考究。有一首叫《折桂令.冠帽鋪》的曲子就描繪了它的製作工藝:「窄比寬量,輕漆慢烙,正剪斜裁。烏紗帽平添光色,皂頭中宜用輕胎」。

明朝滅亡後,清朝廢除了以前的冕服制度,把紅纓帽定為官員的法定帽子,烏紗帽不再是只有官員才可以戴的帽子。不過民間仍然習慣地以烏紗帽代稱官職。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05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36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096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59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65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91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24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46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59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