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男女帶著帽子愛跳舞的是什麼族

男女帶著帽子愛跳舞的是什麼族

發布時間: 2023-04-18 09:09:00

1. 哈尼族的服裝象徵是什麼

哈尼族人多居住在雲南省的西部,是一個開墾梯田種植稻穀的山地農耕民族,獨特的生存環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裝服飾文化。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僅是簡單的禦寒防風蔽身之物,它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構成展示和追憶祖先遷徙壯舉英雄業績的物化態載體。哈尼服飾的色彩、款式和紋樣,既是該民族生存區域地理環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會身份和角色的標識,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飾文化可謂五彩斑斕,製作工藝精湛,體現了哈尼族婦女的勤勞和智慧。
(一) 各種佩飾 象徵吉祥
佩飾是哈尼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佩飾有挎包、項圈、手鐲、耳環、銀鏈、銀梳、銀幣、銀鈴、銀泡、銀針筒、帽子、圍腰、腰帶等,佩飾不僅多種多樣,質地也各異。銀泡綴飾是哈尼族服飾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除普遍使用的銀飾品外,海貝、羽毛、料珠、毛線、纓穗、骨針、綠殼蟲等也用來作裝飾。在黑色的底布上鑲釘銀泡花紋圖案,顯得華麗而朴實。
哈尼族人多居住在雲南省的西部,是一個開墾梯田種植稻穀的山地農耕民族,獨特的生存環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裝服飾文化。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僅是簡單的禦寒防風蔽身之物,它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構成展示和追憶祖先遷徙壯舉英雄業績的物化態載體。哈尼服飾的色彩、款式和紋樣,既是該民族生存區域地理環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會身份和角色的標識,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飾文化可謂五彩斑斕,製作工藝精湛,體現了哈尼族婦女的勤勞和智慧。

2. 56個民族的服飾和民族特點

1、漢族
2、蒙古族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月瑪瑙、珍珠、金銀製成。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格外醒目。
3、回族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體現在頭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無沿小圓帽。婦女多戴蓋頭,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少女及新婚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節日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喜戴白色小帽,婦女則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後面披垂於肩頭。
4、藏族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5、維吾爾族
花帽,是維吾爾族服飾的組成部分,也是維吾爾族美的標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頂氈帽,款似當今的「四片瓦」。冬用皮,夏用綾,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銀線綉花點綴與裝飾,喀什乾的四楞花帽脫穎而出幾乎成了維吾爾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續至今。經過各地維吾爾族人民的不斷創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細,品種更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兩種,統稱「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
苗族姑娘喜戴銀飾. 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 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一條裙子上的褶有 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後繪圖綉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7、彝族
撒尼是彝族的一個支系。花包頭仍是姑娘服飾重要組成部分。花包頭多為心靈手巧的姑娘親手製成,長約 3米,寬約 0.17米,一條黑布作底,上面綉有數條彩色圖紋,製作十分精緻美麗。每逢喜慶、外出,姑娘們都要穿上嶄新的民族服飾。花功夫纏包頭,要經過七、八道手續才能完成。彝族不同支系服飾各異,花枝招展的女性打扮不勝枚舉,相對而言,男子的傳統服飾特色已經不多。不過,涼山地區彝族男子還保留著古代遺風。他們在頭頂前腦門蓄一綹長發,象徵男性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彝族俗稱「天菩薩」。川、滇大小涼山彝族男子喜愛用青布或藍布包裹頭部,並在前額處扎出一長錐形結,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氣概,習稱「英雄結」。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大小涼山山勢險峻,氣候寒冷,當地彝族群眾故用毛毯護身,俗稱, 「擦爾瓦」。擦爾瓦是用羊毛織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繩縮口,下部綴有長達 0.33米左右的旒須。製作一條擦爾瓦,往往要用幾個月時間,彝族人的擦爾瓦一年到頭不離身,白天御風寒,夜晚當被蓋,堪稱涼山彝家服飾象徵。
8、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褲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綉,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燦耀眼。扎布貼、刺綉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披戴綉花墊肩。婦女的發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綉,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 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女子則多姿多采,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綉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
9、布依族
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綉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等首飾。布依族姑娘從小就有製作蠟染的靈氣,她們所穿的服裝大都是親手縫制,合身得體,古樸典雅。
10、朝鮮族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系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扣,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艷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11、滿族
本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
12、侗族
侗族女性的服飾千姿百態,或款式不同,或裝飾部位不同,或圖案和工藝不同,或色彩和發型、頭帕不同,她們平時穿著便裝,講求實用,盛裝時注重裝飾審美,樸素與華貴相得益彰。根據整個侗族婦女服裝特點,可將侗族服裝分為三種款式,即:緊束型裙裝、寬松型裙裝和褲裝。
男子服飾為青布包頭、立領對襟衣、系腰帶,外罩無紐扣短坎肩,下著長褲,裹綁腿,穿草鞋或赤腳,衣襟等處有綉飾。侗族的馬尾背扇堪稱一流綉品,其造型古老、綉工精製,圖案嚴謹,色彩富麗,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聰慧和高超技藝。
13、瑤族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過山瑤」、「紅頭瑤」、「大板瑤」、「平頭瑤」、 「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於刺綉,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綉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綉有花彩紋飾。男子則喜歡蓄發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
14、白族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大理地區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 「三滴水」,腰系皮帶或綉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系綉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綉花「百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盤於頭頂,並以鮮艷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腰系綉花短圍腰,更顯得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已婚婦女改為挽髻。洱海東岸婦女則梳「鳳點頭」的發式,用絲網罩住,或綰以簪子,均用綉花巾或黑布包頭。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手鐲的習俗。
15、土家
土家族服飾的結構款式以儉朴實用為原則,喜寬松,結構簡單,但是注重細節,喜寬松、衣短褲短、袖口和褲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無領滾邊右衽開襟衣,衣邊衣領會綉上花紋 ,綉工精彩,色彩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
土家族婦女穿的是無領滿襟衣。衣向左開襟。從上領到下擺到衣裙腳綉有一寸五寬的花邊,衣袖各有一大二小三條花邊,大花邊一寸五寬,小花邊有手指寬。袖大一尺二寸許,花邊寬窄與衣袖相同,褲大約一尺五寸。另外,胸前外套圍裙,俗稱「媽裙」,圍裙上為半圓形,下為三角形,從上半圓形及下腳也有一圈花邊,寬約一寸。圍裙胸前綉有花約五寸見方,圍帶即花帶均為五彩絲線織成,一般二尺長,兩頭分別留有三寸未織的花緩。
16、哈尼族
葉車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葉車婦女頭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對開式短袖土布衣,無領無扣,由寬寬的五色腰帶扎腰。布衣是一件一件地套著穿,少則七八件,多達十餘件,里長外短可以看出衣服的件數。葉車人認為,衣服件數越多,服裝越美,越能顯示出家庭的富裕。她們下身穿黑色短褲,褲腳口打上適當的褶紋,褶紋數與上衣數大致相等。大腿以下全部裸露著。逢年過節,姑娘們手上還帶銀手鐲,胸前掛銀鏈,腰的兩側佩掛銀片和銀泡泡,走起路來鈴鈴作響,頗有風韻。
17、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徵的民族,服裝便於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製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
哈薩克族女子的服飾,多姿多彩。她們喜用白、紅、綠、淡藍色的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等為原料製作連衣裙,年輕姑娘和少婦一般穿袖上有綉花,下擺有多層荷葉邊的連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時穿棉大衣。女子最講究帽子和頭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條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頭巾,冬天戴一種絨布的硬殼圓頂帽,帽頂飾有貓頭鷹羽毛,象徵勇敢、堅定。當新娘時,戴一種尖頂帽,上有綉花與金銀珠寶裝飾,前方還飾有串珠垂吊在臉前,一年後換戴花頭巾,有孩子後開始戴披巾。
18、傣族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統裙。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良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帽,顯得瀟灑大方。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19、黎族
黎族所生產的棉織工藝品馳名中外。尤其是「雙面綉」最為出色,多作為上衣的裝飾,如衣側花,後背花等。黎族服飾圖案的取材,多採用平日喜聞樂見的人物紋、動物紋,植物紋以及幾何紋等。但不同地區有所側重。這些圖案的造型稚拙誇張,構思大膽巧妙,運用直線、平行線、方形、三角形等構成整齊的富有裝飾風格的花紋圖案。在色彩上,一般採用紅、黃、白等幾種,配色和諧,絢麗華美。黎族婦女的頭巾,上衣,筒裙往往嵌入了金銀箔,雲母片、明片或羽毛,也有綴以貝殼、穿珠、銅錢、銅鈴或流蘇等,更產生了有聲有色的特殊效果。
20、傈傈族
傈僳族男女老幼都喜歡穿民族服裝。各地服飾大同小異。根據服飾的顏色分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聚居在怒江一帶的白、黑傈僳族婦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長裙;已婚婦女戴大銅環,長可垂肩,頭上以珊瑚、料珠為飾。年輕的姑娘喜歡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線系辮;有些婦女還喜歡在胸前佩一串瑪瑙、海貝或銀幣,並在海貝上刻有簡單的橫豎紋或小圓孔。一些貴重的胸飾可值一二頭黃牛。永勝、騰沖一帶的「花傈僳」,服飾較為艷麗美觀,婦女均喜歡在上衣及長裙上鑲綉許多花邊,頭纏花布頭巾,耳墜大銅環或銀環,裙長及地,行走時長裙搖曳擺動,顯得婀娜富麗。各地傈僳族男女服飾都是麻布長衫或短衫,褲長及膝,膝下套「吊筒」。有的以青布包頭,有的喜畜發辮於大腦後。一些富裕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紅珊瑚,以示在社會上享有榮譽和尊嚴。
21、佤族
佤族婦女裝飾別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寬手鐲、細藤圈,標志著佤族人粗獷、豪放的堅強性格。相對來說,男子服飾除包黑色包頭上沒有什麼特別。但喜歡紋身,其中多數在胸脯刺牛頭,手腕刺鳥,腿上刺山林圖案。外出,常挎花布袋,佩戴長刀或火槍,給人以雄壯威武之感。而婦女們的裝束特點分明與眾不同。最突出的是頭戴寬約3公分左右的銀箍,留長發;身著靛青色無領大襟右衽及橫條花筒裙。腰系紅布寬腰帶和數十根細藤圈。耳掛垂肩圓形大耳環,頸戴銀質大項圈,細項鏈。上了年紀的人,喜歡戴長約五公分傘狀大耳筒,筒頂還刻有各種花紋。有的婦女在耳筒內插上香花香草,有的放上人民幣,出門趕集,隨用隨取,很是便利。在佤族聚居區西盟,無論家庭貧富婦女們都有一副寬手鐲,長年套在手腕上。手鐲寬約五公分,多用白銀製成。上面刻有精緻的各種圖案花紋,美觀閃亮,是佤族婦女喜愛的裝飾品。
22、畲族
畲族婦女服裝,各地略有差別,其共同特點是上衣多刺綉。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裝,在衣領、大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綉花紋圖案和花鳥龍鳳圖案。畲族婦女最主要的裝束,那就是「鳳凰裝」。紅頭繩扎的長辮高盤於頭頂,象徵著鳳頭;衣裳、圍裙(合手巾)上用大紅、桃紅、杏黃及金銀絲線鑲綉出五彩繽紛的花邊圖案,象徵著鳳凰的頸項、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後飄盪不定的金色腰帶頭,象徵著鳳尾;佩於全身的叮當作響的銀飾,象徵著鳳鳴。已婚婦女一般頭戴「鳳冠」。它是在精製的細竹管外包上紅布帕,懸一條 30多厘米長、3厘米寬的紅綾做成的。冠上有一塊圓銀牌,下垂3個小銀牌於前額,稱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
23、高山族
台灣高山族傳統服飾色彩鮮艷,以紅、黃、黑三種顏色為主,其中男子的服裝有腰裙、套裙、挑綉羽冠、長袍等,女子有短衣長裙、圍裙、膝褲等,除服裝外,還有許多飾物,如冠飾、臂飾、腳飾等,以鮮花製成花環,在盛裝舞蹈時,直接戴在頭上,非常漂亮。因為在台灣高山族看來,飾物不但美觀,而且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也是我國古代百越族的傳統,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並加彩紋裝飾。男子衣飾類型,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女子衣飾類型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24、拉祜族
拉祜族最喜愛黑色,以黑為美。拉祜西支系婦女喜歡裹 0.3米多長的黑色頭巾。最末一端長長地垂及腰際。有地方婦女還有用黑布裹腿的習慣。黑色衣服上綴以色彩斑斕的圖案,顯得格外莊重富麗。拉祜西婦女穿窄袖短衫飾以彩色布條;或穿裙子,間隔出紅、黑、白三色。她們出門時,總是肩挎背包,既裝物品,也顯示自己紡織技藝。瀾滄縣拉祜族男子戴的帽子,用六至八片正三角形藍黑布拼制而成,下邊鑲一條較寬的藍布邊,頂端綴有一撮約 15公分長的彩穗垂下。有的不戴帽子,則用黑布長巾裹頭。婦女穿花邊衣服,也用黑布包頭。現在,青年小夥子多在對襟短衣外面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姑娘們則在衣衫下襯上一件白汗衫,下擺露在筒裙上面。他們認為,白色與黑色相配,象喜鵲一樣漂亮。 25、水族
水族男裝在20世紀40年代起就與周圍漢裝無大差別,而婦女服飾至今仍保留有鮮明的民族特徵。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制,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不綉花邊。而節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婚禮服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綉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繽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鐲,胸佩銀雅領,耳垂銀耳環,腳穿綉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的花枝招展,風采翩翩。此外婦女刺綉的背帶更有藝術性。說是「帶」,實際上是一塊刺綉華麗的「T 」形「簾子」,上端兩邊有帶,「簾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兒。它是將白色馬尾纏繞上白絲線,再加上其它彩色絲線,先把各種圖案分別刺綉好,最後將綉好的圖案拼鑲到背帶布料上做成的。背帶美觀實用,是母親對出嫁女兒最好的禮品。
26、東鄉族
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婦女多穿圓領、大襟、寬袖的綉花上裝。下穿套褲,褲筒後面開小衩,褲筒、褲腳有鑲或綉的花邊。喜慶節日則穿綉花裙,綉花鞋。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戴遮住全部頭發的絲綢蓋頭。少女和新婚者戴綠色,婚後及中年婦女戴黑色,老年婦女戴白色。婦女的首飾以銀制耳環及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27、納西族
本世紀中葉,麗江受漢族的影響較深,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麗江婦女上寬腰大綉的大褂,前幅及膝,後幅及脛,外加坎肩,下穿長褲,系百褶圍腰,穿船形綉花鞋。衣服多為藍、白、黑三色,在領、袖、襟等處綉有花邊,樸素大方。已婚婦女在頭頂梳發髻,戴圓形的紗帽,未婚女子則將發辮盤在腦後,戴布頭巾或黑絨小嵋。納西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後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並排釘著七個直經為二寸左右的綉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
28、景頗族
景頗族男子喜歡穿白色或黑色對襟園領上衣,包頭布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珠,外出時常佩帶腰刀和筒帕。婦女穿黑色對襟,下著黑、紅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綴有許多銀泡泡、銀片,頸上掛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或銀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婦女戴銀手飾越多表示越能幹,越富有。有的婦女還愛好用藤蔑編成藤圈,塗有紅漆、黑漆,圍在腰部,並認為藤圈越多越美。
29、柯爾克孜族
服裝的形式,男子上身穿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羊皮或黑、藍色棉布無領長「袷袢」,也有用駝毛織成的,袖口黑布沿邊。系皮腰帶,帶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女穿對襟上衣,寬大無領,長不過膝,綴銀中,多褶的長裙下端鑲皮毛。也有穿連衣裙者,裙子下端帶雛襇,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30、土族
土族的服飾,色彩鮮艷,式樣別致,至今仍保留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的男子服裝是內穿綉花高領斜襟白短褂,胸前鑲一塊 2公分見方的彩色刺綉圖案,外套黑、藍或紫色坎肩,或穿鑲著寬邊的長袍。腰系綉花帶,頭戴織錦鑲邊的卷檐氈帽。其中青壯年的氈帽後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開,稱之為「鷹嘴啄食」。部分地區的男子還戴一種翻邊尖頂帽,頂端有一綹紅穗。土族婦女的服飾更為鮮艷。通常的裝束是身穿斜襟上衣,兩條袖子是用紅、黃、綠、紫、藍五色彩布圈縫製成的。腰系寬而長的綵帶,帶子兩頭綉有花、鳥、蜂、蝶、彩雲等花紋圖案。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下穿裙子和長褲。褲子的顏色依年齡的不同而異。少女和年輕婦女多穿紅色和彩色裙,中年多穿藍色裙,老年穿棕色裙,前後開口。褲子的褲腳較寬,用兩種顏色的布做成,以膝蓋為界,下半截的顏色是區別是否已婚的重要標志。未婚少女多是紅色,已婚者多用藍色。土族婦女講究頭飾,土語稱「扭達」,樣式復雜,各地不一。過去有所謂「三叉頭」、「干糧頭」、「羊腔頭」、「簸箕頭」、「馬鞍橇」等八九種。現在,繁多的頭飾已不多見,代之而來的是一種新的簡便頭飾:已婚婦女梳兩根發辮,以珊瑚、松石等綴飾,再戴以美觀大方的織錦鑲邊卷檐氈帽,顯得雍榮華貴;未婚姑娘通常梳一根或三根辮子,扎紅頭繩,系一塊海螺片,頭戴一條綉花頭巾,顯得活潑,秀麗。

詳見:五十六個民族服飾特點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view/28d7cda2b0717fd5360cdc28.html

3. 維吾爾族服飾

維吾爾族帽類及頭飾種類很多,在維吾爾族服飾中最有特色維吾爾族男女都喜歡戴帽子,因為戴帽不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為生活禮儀中的需要,社交、探親、訪友以及節日聚會等場合均需佩帶。維吾爾族的傳統帽子主要有皮帽和花帽兩大類。
皮帽主要用於禦寒,大多用羊皮製作,也有狐皮、狸皮、兔皮、旱獺皮、海獺皮、貂皮等。主要有以下幾種:
1、白吐馬克(喀什白皮帽)
主要由青年男子戴,形似深缽,羊皮製,絨毛在內,皮板在外,頂部有四個厚大的菱角,在下沿,有一圈白色或黑色毛邊。
2、阿圖什吐馬克
帽面由黑色平絨或絲絨製成,形似缽形,較喀什吐馬克淺,下沿的一圈毛邊為旱獺或貂皮製成。
3、賽爾皮切吐瑪克
形狀同白皮帽,但布料用平絨或絲絨製成,沿邊較細,而用貂皮或其它獸皮作成,此帽一般由中老年男性和宗教人士戴。
4、歐熱吐瑪克
該帽約高30公分,形狀類梯形、柱形,分里外兩層,以一般羊毛皮為里子,黑色羔皮作面,男女農民均戴,女帽主要由老年婦女戴。
5、開木切特吐瑪克
沿邊較寬,用海獺皮縫制,帽圈帽頂用黑色或咖啡色平絨、絲絨作面子,此帽子過去多為貴婦佩戴,現在多為老年人佩戴。
6、庫拉克恰
是維吾爾族群眾冬季常戴的皮帽,基本形狀是圓形,兩側帽瓣較長,可以上下活動。庫拉克恰的主要種類之一的羔皮庫拉克恰,是較有特色的一種,用羔皮作成,色彩部分為黑色或灰色,它的兩側瓣不能翻下,只是一種裝飾;喀力帕克(氈帽),內氈外布,等等。
皮帽本來是冬天戴的,具有保暖和禦寒作用。但是維吾爾族群眾中有夏天戴皮帽的習俗,是因為它還具有保持頭部皮膚濕潤和防暑的作用。
[編輯本段]
維吾爾族的花帽
維吾爾花帽不僅選料精良,且工藝精堪,製作小花帽的維吾爾工匠,都有一套「絕活」。花帽的圖案與紋樣千變萬化,各不相同花帽的樣式、花紋與圖案也與各地域環境的有關,各地的花帽,都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喀什地區花帽樣式繁多,尤以男花帽顯著,那種以黑底白花紋為主,色彩對比強烈、格調典雅的「巴旦木」圖案,按紋飾的線構成的,凌角突起而顯出立體感,卻把黑白色深印在人們的腦海中。和田、庫車地區的花帽則以優質的絲絨面料,又配色彩各異的絲絨編織紋樣,疏密有致的穿插,致使紋樣透溢出獨特韻味。有的花帽鑲飾串珠、金銀飾片,珠飾圓潤光澤,巧妙地運用圖案本身結構的因素,使花帽繁花似錦。還有的花帽頂部紋飾凸起,綵線編織細膩,綵球串綴閃亮奪目,是新娘的喜愛之物。吐魯番地區的花帽則以色彩艷麗著稱,那大紅的花紋配上翠綠的花紋,宛如朵朵絢麗的奇葩。伊犁地區的花帽,不僅突出線紋的流動感,它的特色具有素雅、大方的優點,花帽造型扁淺圓巧,紋樣簡煉概括。
1、巴旦姆花帽
是用巴旦姆杏核變形和添加花紋的一種圖案,其紋樣姿態豐富多樣,多是黑底白花,莊重、古樸、大方,維吾爾族男性老幼都喜歡戴這種花帽。
2、塔什乾花帽
原是塔什幹流行的一種花帽,現在是對格刺綉幾何形紋花帽的通稱,深受廣大男女青年所喜愛,一般色彩對比強烈,火紅閃耀如盛開的花叢。
3、格來木花帽
即扎絨花帽,帽似地毯絨面,綉法費工,比較少,但廣為男女青年喜愛。
4、曼波爾花帽
頂綉四組圓開紋樣,邊有四組長方或圓形紋樣,是最常見的一種男女老幼都可戴的花帽。
5、奇曼花帽
也是普通常見的花帽,帽以米字為骨架,花枝葉交錯,花紋以枝桿連結或線條分隔,成多個正反三角、菱形格局,帽面圖案似地毯排列,也稱奇曼塔什干朵帕,以知識分子戴的最多。
6、再爾花帽
即金銀線盤綉花帽,是姑娘、婦女最喜愛一種花帽,所綉的花多是立體的,在陽光下熠熠閃耀,給人以華貴端莊之感。
7、瑪日江朵帕
即串珠亮片花帽,是姑娘和小女孩最常戴的花帽之一。
8、金片花帽
是用壓、鏤花紋金片綴在帽上加以裝飾,是舊時富家婦女戴的一種很貴重的花帽,現在已見不到戴這種花帽的人了。
9、吐魯番花帽
是吐魯番、鄯善、托克遜地區流行的一種男女老幼都戴的花帽。其特點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顏色特別火紅鮮艷,只有這一地區的老年人還戴這種艷麗奪目的花帽。
10、伊犁花帽
是流行在伊犁地區的一種大方、雅緻,男女都可戴的花帽。它的花紋纖細、色彩柔和。五瓣花帽,維吾爾語稱「白西塔拉多帕」。一般花帽是四瓣拼縫成的,而這種花帽比一般花帽多一瓣,是一種男孩、女孩戴的花帽,帽子較小,紋樣比較簡單。
11、夏帕克帽
即瓜皮帽,是新疆南部地區男性老幼夏季戴的一種便帽,有時冬季作為襯帽,多為素麵,有些在帽口有水紋邊。
12、賽里甫西吐瑪克
即高筒花帽,也有人稱賽蘭多帕,多為宗教神職人員戴,上纏賽蘭。
13、阿克多帕
即白色帽,帽上有白色線扎花紋,是做禮拜時戴的一種帽子。
[編輯本段]
維吾爾族的鞋靴
維吾爾人穿著鞋靴是傳統的習慣,歷史久遠,可追溯到千年以上。他們的先祖曾經是游牧於高山雪領,縱橫馳騁在廣闊的西陲邊塞富饒土地上的游牧民族。穿靴便於騎射,也稱其為保暖耐寒的「足衣」。《逸雅》雲:「履禮也,飾足所以為之。」
維吾爾人的鞋多為牛皮面製作。在農牧區生活的勞動者大都自己製鞋。也有製作鞋、靴的民間工匠。他們掌握了從製作木楦頭到選皮、鞣革到制皮鞋、靴成品的一整套傳統絕技,技術熟練、手藝精湛,不比製鞋廠工人遜色。由於經濟生活的穩定,交通的便利,鞋、靴價格的合理,現代的維吾爾人也去商店買鞋穿。
居住城鎮的維吾爾人,喜在鞋、靴外面套上膠鞋,這是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無論走親訪友,或是在自己居室內,都在屋前把套鞋脫放門外,以防泥土、臟物帶進屋內。套鞋一般有兩種樣式,一種是圓頭的套鞋,另一種是軟底皮靴套鞋。
「靴」是長腰皮鞋,《隋書·禮儀志七》曰:「靴,胡履也」。西域各族穿靴的歷史悠久,沿襲至今,適應新疆寒冷的氣候,也是為騎馬放牧便利而創制的一種鞋履。
維吾爾族先民由於經歷過長期的狩獵、游牧生活,為了適應這種生活,養成了穿「玉吐克」(皮靴)的習俗,這種裝束至今仍為維吾爾人所喜愛。維吾爾族的鞋類主要有「玉吐克」(皮靴),「去如克」(皮窩子),「買賽」(軟靴),「開西」(皮鞋,類似套鞋,多在夏季穿),「喀拉西」(套鞋)。維吾爾族群眾的鞋、靴多用牛羊皮革做成。過去維吾爾族群眾女式靴子上綉有各種花紋,非常漂亮。維吾爾族男女都喜歡 「玉吐克」(皮靴),中老年人多穿「買賽」,外面加穿「 喀拉西」(套鞋)。過去維吾爾族多穿用皮子做的「喀拉西」,現在則普遍用橡膠製作的「喀拉西」,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保護靴鞋,入室或清真寺大殿要脫套鞋,以保持室內清潔。寒冷的地方,冬天穿氈筒。
[編輯本段]
維吾爾男裝
維吾爾族的服裝一般都比較寬松。男裝比較簡單,主要有亞克太克(長外衣)、托尼(長袍)、排西麥特(短襖)、尼木恰(上衣)、庫依乃克(襯衣)、腰巾等。維吾爾族將外衣統稱為裕袢。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藍、灰、白、黑等各種本色團花綢緞料等製作。
過去的維吾爾族男子一般多穿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的長外衣,穿時腰間系一長腰巾,腰巾可以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攜帶食品和其他一些零星物件,隨用隨取。腰巾長短不等,長的可達2米多,也有方形腰巾,系時在腰間露出一個角。腰巾多為黑、棕、藍等深色,平常腰巾不怎麼講究,節日系的腰巾一般十分鮮艷,有的印花、有的綉花。維吾爾族男子穿上裕袢繫上腰巾,顯得別有一番風度。過去富有的人還在裕袢外再穿長袍。
維吾爾族男子的襯衣多不開胸,長及膝部、臀部。年青人及小孩的襯衣多綴花邊。宗教職業者多用長的白布纏頭,維吾爾語稱為「賽蘭」,外衣外邊不系腰帶,多穿長袍,與一般人有明顯的區別。
袷袢是現代的維吾爾族民族式男裝,是以「袷袢」式服飾為主要款式。與古代形式雖然相似,但現代的民族服飾講究面料的質地,式樣寬松合體,典雅大方。式樣多以長外衣過膝,對襟、長袖過手指、無領、無鈕扣,一攏腰巾束系既緊身連體,又舒暢保暖。
「袷袢」,喜用彩色條狀綢作面料,這是一種深受歡迎的傳統式衣料名「切克曼」,其次是「拜合散」,它織造細密,衣質輕軟,是縫制「袷袢」的好面料。年老的則以黑色、深褐色等布料裁製,顯得古樸大方。下身多著青色長褲,蓋及腳面。講究的男褲,則在褲角邊繼飾花卉紋樣,多以植物的莖、蔓、枝藤組成連續性紋飾,顯得雅緻美觀。
青年男裝顯得朝氣勃勃,復季為白色布面料縫製成合領式衣,其領口、前胸、袖口皆續飾花邊,腰部束續花「波塔」(腰巾),其名「托尼」、或「葉克台克」,此衣裝不僅淡雅、涼爽,穿著也極便利,再配上青色長褲,著皮靴,全身穿著融匯成濃郁的民族服飾特色,更顯青春活力與健美。
維吾爾族的褲子過去通常為大襠褲,樣式比較簡單,分單褲、夾褲、棉褲三種,主要用各種布料做,也用羊皮、狗皮等做。男褲通常比女褲短,褲角窄一點。大多數維吾爾人男性都穿西褲。
[編輯本段]
維吾爾女裝
維吾爾婦女愛穿裙裝,喜選擇鮮艷的絲綢或毛料裁製裙裝,常見的有紅、大綠、金黃等色的質料,內穿淡色對裙。更偏愛本民族獨創的「艾得來絲綢」縫制連衣裙。每逢假日或喜慶佳節,從街市、鄉村、山野,隨處都可見到身穿不同花色、紋樣的艾得來絲綢縫制的花裙。絲綢的花紋如彩雲飄飛,色澤明麗,濃郁華麗,透出創造者內含靈性的天賦。維吾爾人譽稱它「玉波甫能卡那提古麗」,即給人們帶來春天氣息之意,美好的祝福。女褲褲角肥大,褲長及裸骨。
維吾爾族婦女衣服式樣很多,主要有長外衣、短外衣、坎肩、背心、襯衣、長褲、裙子等。過去維吾爾族婦女普遍都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和褲子。裙子大都是筒裙,上身短至胸部,下寬大,長及腿肚子。維吾爾族婦女除用各種花色的布料作連衣裙外,最喜歡用艾德來斯綢,這是一種專門用來做衣裙的綢子,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維吾爾族婦女多在連衣裙外面穿外衣或坎肩。裙子裡面穿長褲,褲子多用彩色印花布料或綵綢縫制,講究的用單色布料做褲料,然後在褲角綉上一些花。婦女的長外衣主要有合領、直領兩種,年青婦女喜歡穿紅、綠、紫等鮮艷的顏色,老年婦女喜歡穿黑、藍、墨綠等團花、散花綢緞或布料,衣服上綴有銅、銀、金質圓球形、圓片形、橄欖形扣袢,講究的在衣領、袖口等處綉花。女式短外衣有對襟短上衣、右衽短上衣、半開右衽短上衣三種。
維吾爾族不僅喜歡養花種花,而且喜歡將各種花卉圖案綉在服裝上。維吾爾族婦女喜歡在衣服領口、胸前、袖口、肩、褲腳等處綉花。就男子穿的服裝上也綉有花紋,主要在合領襯衣的領口、胸前、袖口等綉花,表現了維吾爾族濃郁的裝飾美感。
維吾爾族婦女非常喜歡戴耳環、戒指、項鏈、胸針、手鐲等。女孩子從五、六歲開始,甚至更早就開始扎耳眼,佩帶耳環。喜歡用「奧斯曼」的液汁描眉,在沒有奧斯曼的冬季,用「蘇爾麥」(石墨)或菖蒲來描眉,使本來就濃密的眉毛顯得更黑,用「海乃古麗」 (風仙花)染指甲,用「依里木」(沙棗樹膠)抹頭發,用紅花的花瓣作胭脂和口紅,有用櫻桃和玫瑰花汁相混合,用於塗臉和嘴唇,這些都是維吾爾族婦女普遍使用的最理想的天然化妝品。
每逢節日盛會、走親訪友,維吾爾族婦女就把絢麗多彩、斑斕奪目的首飾帶齊全,穿上鮮艷的衣裙,精心裝飾打扮,更增無限風韻。這些風俗表達了維吾爾族婦女對美的追求。維吾爾族以長發為美,婦女多喜歡留長辮。過去未婚少女多喜歡梳很多小辮,婚後改梳兩條長辮子,但仍留劉海和在兩腮處對稱向前彎曲的鬢發。辮梢散開,頭上喜歡別一新月形的梳子,作為裝飾,也有把雙辮盤結成發結的。現在由於現代生活節秦的加快、生活條件和環境的改變,審美價值觀念的變化等原因,在城市裡留有長辮的維吾爾族年輕婦女已不多見了。但在維吾人對女性美的文化傳統里,以婦女濃密的黑發和粗長的辮子為美的觀點,仍然是根深蒂固的。
在維吾爾族的服飾中,和田地區的於田、民豐、且末一帶婦女服飾與其他地方的維吾爾族婦女的服飾不同,有其獨特的特點。她們多頭披白紗巾,頭右側戴頂「塔里帕克」(小帽),這種帽子口大頂小(直徑約8厘米左右),形如扣碗,遠看如一朵花,別有一番情趣。她們的長裕袢(外衣)有依次排列、七條尖頭對稱的藍色綢補條形圖案,袖領、底部有同樣顏色綢單邊緣。此外內著一件配套合領半開口套頭襯衣,襯衣右側依次排列九條呈扇面形,綉成寬條形圖案,圓領口處有一條寬邊,底口綉有羊角紋和碎花紋,領中部有兩條相同顏色的繩帶。據傳這種服裝是古代打仗和狩獵男女穿的一種箭服,兩側的七條圖案,原是箭袋,後來演變成裝飾圖案。

4. 哪個民族的舞蹈女生戴著高帽子

彝族回族的舞蹈女生戴著高帽子。他們就是帶著高帽子比較好看,他那個應該是這個彝族和傣族,他們這個舞蹈帶著高帽子都特別好看,特別有氣質,象徵著都民族的范。帽子舞的特點是以舞蹈動作表現傣族生活的某些側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戴帽子跳舞民族有很多個,最具特色的是新疆。

民族舞蹈文化

民族舞蹈是一種起源於人民生活中的肢體動作語言,以日常活動抽象化為表現形式。亦可稱為土風舞、民俗舞蹈或國際民俗舞蹈。

傳統土風舞通常稱為傳統舞,系源自於各地的節日或是祭典儀式需要所產生的,印度或馬來西亞的祈雨舞或是與生活作息有關的如夏威夷的捕魚舞,以色列的水舞,也有為了驅邪驅蟲的義大利鈴鼓舞等等。

中國舞蹈的身韻或功夫拳術,西班牙的塞維利亞舞,並逐漸加上編舞家的創思。近來的土風舞愛好者亦多方采入不同的舞蹈如探戈、華爾滋、現代舞、爵士、流行舞歐美的Macarenadance,日本的ParaPara,使得土風舞的定義較以往模糊。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發展史,依據我國各少數民族生存在不同地域的原始藝術遺存如石器、彩陶、岩畫、泥塑等,首先敘述了中國少數民族先民的原始舞蹈類型,包括生產勞動型、圖騰崇拜型、生殖崇拜型、原始宗教型、原始戰爭型及氏族自娛型等。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05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34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096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59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65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91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22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46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59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