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太平軍帽子上的兩片布是什麼意思

太平軍帽子上的兩片布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5-12 17:39:36

㈠ 抗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為何要在帽子上掛兩片醜醜的「破布」

對於日本士兵我們都是比較熟悉的,畢竟看了那麼多的抗日戰爭大片。有一點不解的,就是日本人的軍帽兩邊都掛了一張布。其實這兩張不看起來特別的丑,而且還有一點滑稽,這又是為什麼?

第三、防蚊。自然環境下天氣特別的惡劣,尤其是夏天的時候,他們有可能睡在樹林裡面,這個時候就需要防蚊。蚊子可以帶來很多的疾病,所以防蚊也是為了自身安全著想。


帽子旁邊兩塊布可以遮擋他們的臉部,而且在行走的時候帽子不晃來晃去的就可以打走蚊子。就像牛的尾巴一樣,在屁股上面扇來扇去的,這也是一種防蚊的措施。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他們的聰明才智,可以把這些小細節做得這么好。

㈡ 日本兵的帽子上為什麼會垂下兩塊布

遮太陽,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防蚊蠅叮咬,有了這個,行軍、作戰、休息時受的影響要小多了。

護身符,日本人較為迷信,軍工部門在引進時,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防炮震,一來是步炮兵或專業炮兵戰斗時防止自己的耳朵被火炮發射的巨大聲響震聾,二來防止被對方的炮聲震聾耳朵。防曬通風,這叫透風襟,我國明朝以前士兵的帽子後面就有。這是最為可信的一種說法,由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研究後提出。

㈢ 日本軍帽的兩片「屁簾」有什麼作用

對於日軍帽子上為何會有兩片「屁簾」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制式源於法國軍隊。

主要用途是為了遮陽和防止蚊蟲等叮咬。據說,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在北非軍團中使用的。因北非地處沙漠地帶,為了防止兵士被陽光暴曬而灼傷皮膚,而在後頸處加了布片,這布片同時還可以防止蟲、蚊的叮咬。近代日軍組建於明治時期,最早效仿的即是法國軍隊的服裝樣式。因此,這種說法是有一定根據的。

二、為了防止戰場上的炮震。

為了防止步炮兵或專業炮兵戰斗時耳朵被炮火發射的聲響震聾,同時也為了減弱對方炮聲。這種說法似很牽強。

三、源自日軍傳統做法

日本古代士兵出征時有戴「陣笠」的習慣。「陳笠」,即士兵作戰時戴的斗笠,後有布簾。這種說法認為,這即是日本帽垂的淵源。

四、源自天皇的護祐。

據有關資料,日軍最早配發「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公元1899年)。當年7月7日天皇頒布勅令,向佔領台灣的日軍配發「軍帽垂布」,用於遮陽防暑降溫。後來,這布條被視為「護身符」,更被宣傳為天皇對每個士兵的恩賜:兩塊布分別是「八宏一宇」和「四海一體」。這是日軍宣揚「大東亞戰爭」正當性的用語,意為「天下一家」。這種說法作為鼓舞士氣倒還說得過去,如作為淵源,似乎演義的成分過多。

㈣ 二戰時日軍帽子邊的兩個布片,到底是為了防震還是保暖

我們在觀看有關抗戰時期的影視作品的時候,常常會發現日軍的軍帽左右兩邊有兩個布簾,小時候有人說,這是為了防止中國軍隊使用大刀將日本兵的頭一刀砍下來,但實際上,這純屬是無稽之談,那這兩個布片到底是什麼作用呢?

事實上這種帽子的學名應該叫做軍帽垂布,這種軍帽也不是日軍人首創,是法國軍隊最早開始使用的,能夠起到遮陽和防止蚊蟲叮咬的效果,後來應該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日軍開始在軍隊中普及,到了1940年前後,日本本土的國民,官員,教師也全部佩戴了這種帽垂,是標準的「鬼子」形象。

後來,筆者又看到有人在網上給出的解釋,說這種布片可以在放炮的時候起到減震的作用,這簡直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現在的隔音耳罩已經廣泛的使用了,難道兩張布片比這東西都有用?還有保暖的這個問題,天啊,那麼薄的一片布,你告訴我怎麼保暖,碰到刮大風的時候呢,這有什麼用呢?

事實上這兩塊布的作用十分有限,也就防止蚊蟲叮咬比較合理了,對了,說到保暖的時候,這個布片可能還有點用,在東北這種天寒地凍的地方,如果冬天出汗將肉黏在鋼盔上,取下來是真的有罪受了,肉粘在鐵上,這種畫面各位可以想一下,誰也不想大冬天頂一頂冰涼的破鋼盔吧,日本人也一樣。

所以雖然這種東西長相比較磕磣也不威風,但是能夠很好的解決一下難題,所以他們才戴了那麼長時間。

㈤ 二戰時期,日本士兵帽子上的兩片布是干什麼用的

日軍兩塊布叫做“軍帽垂布”有時也簡稱“帽垂”而今為什麼會有這種布呢?有以下用途。

首先這種用途就是為了遮蔽太陽光和蚊蟲叮咬,這種帽子是在法國非洲兵團開始使用,與非洲的特殊地理環境和結構,強烈的太陽光會使士兵的灼熱感和曬傷,嚴重影響士兵的作戰能力。並且日軍部隊是由明治維新時期而建造,所以此時學習的法軍,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就是島國的特殊情況與地理構造。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軍帽幫助了日軍極大的困難。(島上毒蟲、陽光和風沙)

據史料記載,日軍最早是明治三十二年,才開始發放使用的。

主要作用就是遮陽、防止蚊蟲騷擾、還有減震的作用。

說起軍帽垂布,實在是不太美觀,甚至在抗戰時期,還一度被稱為“屁簾”,因為實在是太像了。

雖然看起來不好看,但是還是很實用的。天氣炎熱的時候,那兩塊布可以遮蔽陽光。

在陰冷潮濕的地帶,還可以幫助保暖。

當時很多日本士兵在冬天,耳朵如果不注意保養,就會被凍傷甚至開裂。

這個時候,軍帽垂布的作用就體現了,雖然單薄,卻也能起到抗風寒的作用。

在很多溫熱的地區,由於各類蚊蟲的撕咬,日本兵苦不堪言,軍帽垂布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止作用。

㈥ 日本太君的帽子上為什麼要戴兩條忽扇扇

是遮太陽用的,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灶圓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
還有一種說法是防蚊蠅叮咬的
比較希奇的說法是凡是有防蠅簾的都是野戰部隊,沒有的是憲兵
日本創立近代陸海軍,分別以西方法、英等國為藍本的,在制度和服飾方面有明顯的繼承性。其中陸軍的服裝與法國19世紀60年代相似,圓錐形的野戰帽,侵華戰爭時廣東老百姓稱之為蘿卜仔。法軍非洲殖民地駐鄭桐軍帽子後面喊辯坦有一圈布。
不過日本在引進同時有創新,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大意: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㈦ 日本兵帽子上的兩片布 到底有何作用

二戰時期,日本的軍服是最奇葩的一種軍服,樣子很怪異,在帽子兩旁有兩片布,看著十分 搞笑 。這樣獨特的設計,到底有什麼用呢?

日軍帽子上的兩片布被稱為「軍帽垂布」,也簡稱「帽垂」,是日軍配發的制式用具。這種設計方法源於日本的古代,在日本古代士兵出戰都要戴黑色的斗笠,被稱為陣笠。這種制度一直被沿用了很久,到了幕府末期,對軍隊上也進行了改革,他們向法國學習,把自己的軍服也做成了法國軍隊的模樣,而且還稍加了改進,保留了原有的陣笠。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更是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向心中的武士道精神看齊,為了士兵的方便,也是將陣笠摘除,換上了有垂帽的軍帽。

當初法國人用這種帽子的時候,是因為在北非軍團需要使用,因為在沙漠地區作戰的時候,天氣異常炎熱,太陽很毒辣,有時候會灼傷後勁。日本人在了解到這一點之後,便自己也弄了一個,法國人防燒傷,那自己也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啊,於是也加了這樣的帽垂。

在亞洲地區沙漠雖然很少,但是熱帶叢林卻有很多,這些叢林分布很廣闊,氣候溫濕適合蚊蟲的生存。所以在這些地方作戰很艱苦,而且蚊蟲肆虐,很容易滋生艾滋病毒,還會傳染各種流行疾病。在一次行動中,日軍的非戰斗人員死傷竟然超過了戰場作戰人員,這一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日本軍界的注重,於是為了減少這種不必要的犧牲,便想著改進日軍的帽子。

而且在野外作戰的時候,冬天會特別的冷,這種帽子,也是極大程度上能讓野外作戰的士兵,在休息時候身體不受影響,兩邊的布片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而且在戰斗時候的士兵,難免會炮火連連,帽子上的兩片布片也可以隔絕炮火聲,起到保護耳朵的作用。假如遇到風沙天氣,耳朵時刻面臨著被沙塵吹入的事情,而布片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效果。

到後來這種帽子漸漸地發展成為了一種民族服飾,不僅僅是日本的士兵,就連日本的教師和官員都開始佩戴這樣的帽子。所以在後來的影視軍中,日本軍隊的這一「光輝形象」也就出現在了大家眼前。

㈧ 二戰期間日軍著裝帽子兩側的布,是雞肋還是另有用處

現在國人一想到窮凶極惡侵華日軍的裝扮,最明顯的特徵便是他們腦袋上那頂帶有屁簾兒的帽子,無論是按照古代的審美,還是現在的審美,無疑都做到了醜陋之極。侵華日軍軍帽如此設計在戰爭當中還是有很大的保護作用的。

除了防止太陽暴曬和蚊蟲叮咬之外,這種帽子還有其他的功能,比如在森林當中快速行軍的時候,為了快防止樹枝劃傷自己的臉部,屁簾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戰爭當中都會遇到很多極端寒冷的天氣,屁簾包裹著耳朵後頸,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震耳欲聾的戰爭環境下,極容易震傷耳膜,有了屁簾的保護,可以有效的減緩爆炸沖擊波對耳膜的傷害。還有人說,這種屁簾兒可以起到側方向風速的作用,便於遠程射擊。盡管日本這種軍帽有這么多的好處,但由於其設計醜陋、戴上後不舒服不方便,早已被歷史所淘汰,戰後日軍軍帽便改成了比較寬大的、能夠蓋住耳朵和後頸的鋼盔。

㈨ 為啥日軍帽子都會垂兩塊布

唐代詩人楊巨源在《上劉侍中》一詩中寫道:「軍容雄朔漠,公望冠岩廊。」可見自古以來,國家對軍威軍容都十分看重,軍隊制式服裝便是軍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軍裝象徵了國家的精神風貌,以實用美觀為最佳標准,每一處設計都極富深意,其中當然也包括軍帽。

軍帽不僅是軍隊制式裝備的一部分,更是軍容禮儀的象徵。所以一般來說,每個國家都會盡量將軍帽設計得比較威風好看,最大程度地體現士兵的精氣神。但是由於各國的審美標准不同,所以有一些軍帽的款式,乍一看會讓人感覺十分迷惑。

▲日本軍帽垂布畫像

那麼這種軍帽垂布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它最大的作用就是遮陽擋雨以及防蚊蟲,至於其他的保護功能就微乎其微了。因為士兵的後頸是在烈日下最容易被灼傷的位置,所以加上兩片布會有很好的防曬效果,減少士兵的非戰斗損傷。

結語

日軍在二戰期間軍帽上的這兩片布,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個原因是,戴著這種軍帽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日本軍人,大多是二戰時期的侵華日軍,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它真的太丑了。

㈩ 二戰中侵華日軍 單兵裝備中 鋼盔下位於面部腮幫兩旁的那兩快黃布是幹嘛的

你所說的兩塊黃布其實是與野戰帽縫合的布片,因打仗要戴上鐵帽(日軍鋼盔),所以就變成你說的造型,對於二戰日本陸軍士兵 野戰帽 為何要加這兩塊布片,說法不一。
其中兩種比較靠的住。
1,在抗戰爆發前毀鎮幾年,中日在長城附近曾經發生過大規模沖突,當時日軍在和國軍的大刀隊進行白刃戰時,被砍死砍傷甚眾。尤其是很多日軍被砍了腦袋,這對日軍造成極大心理陰影。因為在日軍看來,在戰爭中被砍去頭顱的靈魂是無法回到靖國神社纖滾粗的。所以日軍將軍帽下縫上兩片布,這樣在拼刺時頸部的擺動帶動布片的擺動,會給對方的判斷產生影響,砍中頸部的幾率自然就降低了。
PS:其實白刃戰失利並非日軍拼刺技術不行,有一個主要原因,日軍當時配備的是明治三十二年式官佐軍刀,這種軍刀為明治維新—昭和初期日軍制式軍刀,採取西洋軍刀樣式製作,不過由於這種軍刀的拼殺力度小於國軍所使用的大刀,在肉搏戰中遭遇大刀應付吃力,嚴重影響了帶隊沖殺的下級軍官以及士官的肉搏戰拼殺士氣,對日軍的作戰產生了一定不利影響,所以長城作戰以後,日軍淘汰了此型軍刀,改採用拼殺力度極大的日本武士刀樣式軍刀,用於肉搏戰中克制中國大刀,就是抗戰時期日軍配備的東洋武士刀。

2,對於太備戚平洋戰爭期間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諸島作戰的日軍因當地蚊蟲太多,氣候炎熱,日照強烈(紫外線太強,對皮膚不好?5555),所以在野戰帽縫上兩片布,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其實像那種帶布片的陸軍野戰帽在抗戰爆發初期是幾乎看不到的,例如:7。7事變,淞滬會戰,南京進攻戰,等等。在這些戰斗的史料中我看到的陸軍野戰帽都是不帶布片的哦。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04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30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095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592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63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90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18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44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58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