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為什麼喜歡戴帽子
① 喻大華教授為什麼說婉容給溥儀戴綠帽子
因為偽滿洲國時期,因為溥儀性無能,婉容沖慶在長期苦悶的情況下與溥儀的侍衛(好像是李書文的師弟還是徒弟)通姦,並孕有一女(被發現後被迫墮胎得知)所以就有這兆改一說。另外還有一個趣事,溥儀被特赦後生活在北京,在街頭還碰到了散猜握他這位前侍衛(姦夫)兩人對話很有意思(記載在《我的前半生里》溥儀自傳)
② 歷代皇帝都有哪些愛好
從夏啟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我國共有過67個王朝、446位帝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和農民起義政權未計)。從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開始,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社稷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皇帝與普通臣民不同,臣民可以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皇帝的唯一職責就是使國家繁榮昌盛,使人民安居樂業。皇帝若置國事而不理,而像臣民一樣放縱個人的愛好,那就是「不務正業」的「怪癖」皇帝。 同性戀皇帝 同性戀是一個時尚的詞語,但它不合中國國情,因為它在中國的存在非常古老,漢哀帝劉欣就是其中的一個。 董賢英俊瀟灑,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選為太子舍人。哀帝在與他的交往中產生了愛戀,封他為董門郎,並封其父親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不久,董賢又被封為駙馬都尉侍中,《漢書·董賢傳》載,這時董賢「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巨萬,貴震朝廷。」兩人形影不離,同床共枕。有一次哀帝醒來,衣袖被董賢壓住,他怕拉動袖子驚醒「愛人」,於是用刀子將其割斷,可見其愛戀之深。哀帝還為董賢建造了一棟與皇宮類似的宮殿,並將御用品中最好的送給董賢,自己則用次品。他為了與戀人生生世世在一起,還為董賢在自己的陵墓旁邊修了一座冢塋。《漢寬飢書·董賢傳》載,哀帝還曾開玩笑地對董賢說:「吾欲法堯禪舜,何如?」嚇得大臣們目瞪口呆。這種要「愛情」不要江山的戀情在歷史上實為罕見。如此忠貞於愛情,國事當然糟得很,哀帝死後不到10年,王莽就篡位建立了新朝。 市儈皇帝 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是赫赫有名的昏君,捕老鼠、睡懶覺、驅百姓、出遊玩樂……各種怪行為都有,但他最有名的怪癖要算開店鋪。 《南齊書卷七·東昏侯》載,東昏侯「又於苑中立市,太官每日進酒肉雜餚,使宮人屠酤,潘妃為市令,帝為市魁,執罰,爭者就潘妃決判。」陪他玩耍的人就有好幾千,半個京城的百姓都嚇得東奔西躲。《南史·齊本紀下》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又開渠立埭,躬自引船,埭上設店,坐而屠肉。」東昏侯與潘妃的怪癖行為在當時流傳很廣,有著這樣一首民歌:「閱武堂,種楊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 東昏侯作為堂堂的一國之君,卻做著如此的市儈勾當,可見他的昏庸。他即位後僅兩年,蕭衍就起兵圍困建康(今南京),一代市儈皇帝被部將殺死,年僅19歲。 菩薩皇帝 歷史上有過「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宗、北周武帝、唐代武宗、五代周世宗)滅佛,但也有過梁武帝、武則天、唐中宗那樣忠實的佛教信徒。其中以「皇帝菩薩」(大臣們在奏章中這樣稱呼)梁武帝蕭衍最為突出。 武帝大力倡導佛教,耗費巨資修建廟宇,當時全國有大小寺廟2846所,其中以大愛敬寺、智度寺、解脫寺、同泰寺規模最大。唐朝詩人杜牧曾感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他還寫了大量的佛教著作,「雖萬機多務,猶卷不掇手,燃燭側立,常至戊夜。」且部頭極大,其中《制旨大涅經講疏》有10l卷。同時,武帝還創立了儒佛道三教同源的理論,認為儒教、道教皆來源於佛教。還提出佛教徒不可以吃肉的純唯戒律,以前佛教中無此規定,他根據《涅經》等上乘佛教的內容寫了《斷酒肉文》,從此,以身作則,過著苦行僧的日子:每日只吃一頓飯,不沾酒肉,住小殿暗室,一頂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蓋了兩年。武帝還曾三次捨身寺廟:大通元年(527年),他突然跑到同泰寺當奴隸,與眾僧一起生活,後來被大臣「贖回」;兩年後,又跑到佛廟里去了;太清元年(547年),84歲的他第三次捨身寺院,且堅持呆了一個多月。三次「贖回」武帝花錢四億。 佛祖沒有保佑這位忠實的信徒,太清三年(549年),侯景發動政變,攻克建康,菩薩皇帝被俘,後來被活活餓死。 象棋皇帝 「悶來時,取過象棋來下,要學作做士與象,得力當家。小卒兒向前行,休說回頭話。須學車行直,莫似馬行斜。若有他人阻隔做巧培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兒般一會子打。」(《桂枝兒·詠部八卷》)唐肅宗李亨熱衷於象棋,卻不學士象,不學卒車,偏偏學馬行斜。 上朝積禍加天寶之亂(也稱安史之亂)。肅宗與愛妃張良娣擁兵西逃。逃命途中,他還念念不忘象棋,置堆積如山的軍情戰報而不理,與張氏整天下棋作樂。丞相李泌進言勸說:若不懸崖勒馬,有重蹈「馬嵬坡事件」(士兵嘩變,殺楊國忠等人)的危險。肅宗仍毫無收斂,為了掩人耳目,命令太監將「金銅成形」的棋子換成「干樹雞」雕成的木質棋子,這樣,旁人就聽不到他們下棋擲子時發出的聲音了。人們稱這種棋子為「寶應象棋」。文學作品中,東晉謝安、三國孔明、元末劉伯溫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里之外決勝」,肅宗好像也不示弱。 蹴鞠皇帝 唐僖宗李儇嗜好騎馬、斗雞和蹴鞠。他曾得意地說:「朕若應擊球進士舉,須為狀元。」他有時一玩就是二三個時辰,連飯都忘了吃,急得身邊的太監侍女們團團轉。他還多次勒令地方官員舉薦球技高超的青年入宮陪他擊球,有不少人因善蹴鞠而被封為封疆大吏。宦官田令孜的哥哥陳敬碹贏了球,被封為西川節度使。當然,也有許多人因踢球失誤而丟了性命。 玩物必喪志,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長恆起義,隨後黃巢響應。起義好不容易平息後,田令孜又專權,蹴鞠皇帝常常和親信們談起朝政而淚流滿面。光啟元年(885年),李克用進兵長安,僖宗四處逃命,文德元年(888年)憂憤而死。 詞學皇帝 南唐在中主李時已經向宋稱臣。李善於詩詞,至今傳有《攤破浣溪沙》等名篇。其子李煜史稱南唐後主,不思進取,卻繼承了先父好詞之癖。 李煜施政無能,在詞學方面卻有著較高的地位。他的前期作品多以宮中的聲色娛樂為題材,風格柔靡,技巧高超,如《玉樓春》、《一斛珠》等等;後期多寫亡國之痛,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如《破陣子》、《虞美人》、《浪淘沙令》、《烏夜啼·秋閨》等等。 李煜苟且偷安,生活奢華,常常在宮中營造銷金紅羅幕壁,鑲以白金和玳瑁,並插上奇花異草,題曰「錦洞天」,與皇後周憲於其中作詞嬉戲:每到七月初七,就命人用紅羅絹裝扮成月宮天河的情景,為作詞創造靈感。然而,現實並不像詩詞中的世界那麼美好,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詞學皇帝被俘。「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生活已經成為泡影,他不禁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嘆,可惜為時已晚,還是被宋太祖毒死。 詩人郭麟也為之嘆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漁隱叢話前集·西清詩話》中宋太祖也說;「李煜若以作詩工夫治國事,豈為吾虜也?」 將軍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代最荒唐的皇帝。他重用宦官奸臣(劉瑾、江彬),沉迷於後宮,愛好遊玩射獵,最可笑的是作為一國之君,竟然想當將軍,曾自封為威武大將軍。 武宗統治時期,社會動盪,大權旁落,農民起義不斷。他無所作為,常常出遊玩樂,大臣們請都請不回。有一次,他想偷偷出關遊玩,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這才悻悻回宮。正德五年(1510年),他自號大慶法王,並命令有關部門鑄造法王官印。正德十二年(1517年),韃靼數萬騎兵進攻明朝,明朝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擊退敵兵。武宗聞信後,還恬不知恥地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太師鎮國公。他一度還想做將軍總兵。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以威武大將軍的名義討伐江西寧王朱宸濠,其實是帶著10多萬人遊玩作樂。 皇帝作為神聖的一國之君,競自封為將軍,這是大損帝王威嚴的事情。無怪《明史》評日:「然耽於嬉遊,暖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盪然矣。」 書畫皇帝 宋徽宗趙佶醉心於書法和繪畫,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將國事丟在一邊,使得蔡京、朱劬、王黼、李彥、童貫、梁師成(時稱「六賊」)專權和方臘、宋江起義,最終步詞學皇帝李煜的後塵,喪身喪國。 宋徽宗曾跟黃庭堅學習書法,後又糅合蔡稷、褚遂良的風格而創立了流傳至今的「瘦金體」。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更大,擅長花鳥畫,其中《臘梅山禽圖》、《杏花鸚鵡圖》、《芙蓉錦雞圖》等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人物畫《聽琴圖》、《文會圖》以及山水畫《雪江歸棹圖》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宋徽宗憑個人的愛好而設立了翰林書畫院,年年選拔畫家,比科舉考試還重視,這在書畫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 宋徽宗在書畫方面才華橫溢,對國事卻漠不關心。他濫用奸臣,無心上朝,勉強來到殿上與臣子們見面後,便匆匆跑往睿思殿寫字習畫。他曾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臨摹宮內所藏的17位名家的傳世佳作。據說,他還將自己的作品編成《宣和睿覽冊》,每15幅一冊,累有「千冊」,單是他的《夢游化城圖》「凡天地間所有物,色色俱備」,要幾個月才能畫成。 徽宗於書畫傾注了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朝政當然是糟得很,以致金兵襲來,這位書畫皇帝成了階下囚。 寵貓皇帝 武則天對貓是深惡痛絕,因為被她害死的肖淑妃曾罵過:「阿武妖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虎,生生扼其喉。」而明世宗朱厚熜對貓卻情有獨鍾。 世宗迷信道教,道士邵元節和方士陶仲文受寵,先後授予禮部尚書。戶部主事海瑞因上書諫止,幾乎喪命。阿諛逢迎的官吏競相進貢白鹿、白雁、白鶴、白貓等寵物,以求封賞。 世宗最喜愛的寵物是兩只漂亮的貓,名曰雪眉和獅貓。他經常與貓兒一起逗玩,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從1539年陶仲文拜為神仙高士、兼領三孤、任禮部尚書到1566年病死)。可笑的是他曾以帝王身份舉行儀式,莊重地封雪眉為「虯龍」。 後來,虯龍死了,世宗幾天不吃不喝,將它葬於萬歲山,並立碑刻文,題名「虯龍墓」。獅貓死後,世宗命人用黃金鑄造一棺材,將它斂人其中,並舉行隆重的葬禮,還請當朝大臣為它作祭文。侍讀學士袁神的祭文中有一句「化獅為虎」的頌詞大得世宗的歡心,不久,他被提升為少宰,時稱「青詞宰相」。明朝功臣名臣眾多,卻沒有哪人受到過這兩只貓兒般隆重的禮遇。 世宗玩物喪志,不理朝政,武英殿大學士嚴嵩乘機專擅朝政。 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山校不聽先賢教誨——「祖法堯舜,憲章文武」,卻去學魯班,學喻皓,學李誡,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 熹宗時,外有金兵侵擾,內有山東徐鴻儒起義和陝西王二之起義。熹宗卻不務正業,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吳寶崖在《曠園雜志》中寫到:熹宗「嘗於庭院中蓋小宮殿,高四尺許,玲瓏巧妙」。由於經常沉迷其中,技巧嫻熟,據《先撥志》載:「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熹宗的貪玩使得宦官專政,奸佞弄權,正如《酌中志余》所述:「當斫削得意之時,或有急切章疏,奏請定奪,識字女官朗誦職銜姓名畢,玉音輒諭王體乾輩曰:『我都知道了,你們用心行去。』諸奸於是恣其愛憎,批紅施行。」魏忠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擴充勢力,步步奪權的。 《明史卷二十二·熹宗》中評說:「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熹宗專心致志地蓋著他的「宮殿」,奸佞們卻在悄悄地挖著他的牆腳,熹宗死後僅十多年,明朝就滅亡了。
③ 溥儀出獄後去看望還在世的太監,太監都是如何稱呼他的
溥儀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最後一章中確實提過他被特赦後去看望過還在人世的老太監,其實溥儀特赦後不僅看望了在世的太監,他還見到了許多親人以及舊時代的許多老朋友。自傳中並沒有明確說明老太監們見到溥儀時是怎麼稱呼他的,但是這點完全可以通過分析得出答案。
溥儀被特赦時已經是新社會了,溥儀本人經過改造思想上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他自然知道老太監們對他的稱呼是不合理的。所以,如果太監們稱呼溥儀為“萬歲爺”,溥儀鏈帆應當會對他們曉之以理,說服他們與時俱進。雖然太監們比溥儀年長,但是溥儀畢竟曾經是皇帝,所以太監們可以用“您”來稱呼溥儀,一來表達對這位“主子”的尊重,二來也不會顯的太出格。
④ 清朝時期鐵帽子王到底有什麼好處
清朝從皇太極到溥儀期間,長達276年,一共有12位皇帝。在這276年的時間里,一共出現了12位鐵帽子王,其中有八位鐵帽子王,是皇太極在位的時候封的開國元勛,其他的四位鐵帽子王是雍正和咸豐時期陸續封賞給大功臣的。鐵帽子王顧名思義就是說帽子是用鐵打的,而且這個爵位是可以承襲的。爵位在世襲的過程中也是有兩種方式的,一種就是世襲降等,意思就是爵位在傳承的過程中每一次傳承都會降一等。爵位在傳承的過程中會越來越低,直到沒有可降級的地步為止。而且爵位在傳承的過程中,是很容易因為犯錯被剝奪的。
而且鐵帽子王到俸祿也非常高,比一般的王爺和大臣都要高很多,所以這也是當鐵帽子王的好處。畢竟大家在朝為官都是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家裡能有更多的收入,所以鐵帽子王最大的好處就是拿的錢多。
⑤ 溥儀為什麼喜歡戴墨鏡
上古皇帝的冠冕上有旒,用以遮擋聖目,意為天子心思不容枉度。
魏晉之後是南北朝,五胡亂華,這規矩就廢了。從此以後直至清末,都緩芹信不會擾輪再有什麼首櫻東西遮擋聖顏。然而這種理念還是存在的,所以見到皇帝要俯首看地,不能直視他的眼睛。
到了民國,講人人平等,於是人們直視溥儀不再有畏懼,這種事令溥儀十分難堪,於是就經常帶墨鏡出入公眾場合。
⑥ 古代君王中為何只有溥儀帶是眼鏡的,他之前就有眼鏡
其實在我國的君王之中也不僅僅是溥儀喜歡戴眼鏡的,而溥儀的祖先雍正也是戴著眼鏡的,並且對眼鏡的佩戴非常有講究,溥儀與雍正戴眼鏡的理由是相同的,兩人都是因為近視才戴的眼鏡。這也說明了在清朝雍正時期已經出現了眼鏡這一事物,但是眼鏡最早時期是出現在明朝,那時的眼鏡出產地是蘇州,而且在明朝的時候還有一位傑出的眼鏡創造技師,名叫孫雲球,為推動我國眼鏡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我們有很多人只知道古代的君王溥儀是戴眼鏡的,是因為溥儀是我國的末代皇帝,而且不管是影視劇還是溥儀的歷史照片中,溥儀都是戴著眼鏡出現的。而雍正帝因為他的政治上的功績,所以人們的關注點並沒有在雍正帝這一眼鏡控的癖好上。不得不說,雍正帝對眼鏡的喜好推動了眼鏡在我國歷史上的發展。
⑦ 作為清朝末代皇帝的溥儀為何剪短發、穿西裝
你好宣統皇帝一登基,就過起了富貴無憂的生活,他在書里記下了他的弟弟溥傑來凱困到宮中看望哥哥時,處處拘束,行為讓他感到很不自在,因為他是皇帝,所以連親人,長輩都要敬他三分。他從小就欺負宮中的太監和宮女,說的動他的只有奶媽王焦氏,她說:「皇上,您拿石子扔別人,別人也會疼,別人也是肉長的。」從此,他改變了霸道的性冊衡格,王焦氏是他最敬重的人,因為他從不多說一句話,從不討盯姿念好皇上,也從不懼怕皇上,是她,教會了皇上做人。
溥儀到了青年時期,王焦氏離開了他,他開始喜歡外國東西,他開始穿西裝,戴眼鏡,甚至讓大清國的男人都開始剪辮子,留短發。這使大清國開始西洋化。從此,街上開始賣西洋玩意了。
⑧ 說說溥儀。好的壞的都說
無奈的皇帝
溥儀生於1906年。公元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後相繼死去,由於光緒無嗣禪盯,由其同父異母弟溥儀繼位,父親載灃攝政,此時溥儀僅三虛歲。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帝制被推翻,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年僅七歲,現在說幼兒園大班剛畢業,從當皇帝到下台,完全受人擺布,自己什麼也不知道,實屬無奈。
無能的男人
溥儀一後一妃,皇後婉容,妃文綉。1922年12月1日凌晨,紫禁城裡迎來了最後一次「皇帝」大婚,年紀輕輕拿襲扮的溥儀迎娶了美麗而嬌嫩的新娘——婉容。對於如此美人,但卻沒有洞房歡愉,原因是溥儀失去了男人的功能。婚後,溥儀和婉容好,疏遠了文綉,文綉提出離婚,這對皇帝簡直奇恥,但此己是民國時期,最終文綉離開溥儀。後來溥儀又疏遠了婉容,導致她和侍衛私通生子,一頂大大的有色帽子戴上。後來,溥儀又有三段婚姻,建國後,和李淑賢走到了最後。
無恥的漢奸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溥儀當上了傀儡皇帝,開始的他的又一次帝王生涯,也實現了復辟夢。其間,幫助日本人維持在東北統治,助長侵略,1945年日本投降,偽滿洲國滅亡,溥儀逃跑被抓,被新中國關進了戰犯管理所。
新中國公民
1956年,關押十年的溥儀被國家主席劉少奇特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後擔任第四消灶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67年在北京去世。
⑨ 末代皇帝溥儀
愛新覺羅·毓 ,現名毓君固,1923年生於大連。其父是清光緒年間恭親王溥偉。作者14歲時,被帶入長春偽皇宮內,在巧做溥儀辦的私塾讀書,從此開始了他與溥儀共處20年的特殊經歷。1945年作者與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後又一同被遣送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他在其著作《末代皇帝20年———愛新覺羅·毓 回憶錄》中,揭示了愛新覺羅家族中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事情。下文即摘自該書。 請家法———打板子 打板子,這是把話說白了,這和縣太爺的打板子是兩回事。打板子的專門術語:請家法。從前中國封建大家族中都有個祠堂,供著歷代的祖先,還有族長,族人中有犯了家規的或犯了什麼嚴重的錯誤,就聚族人於祠堂,請家法來處置,是一件大事。家法可以是板子,可以是棍子,平時放在祠堂里。請家法的族長還要燒香上供,向祖宗說明原因,意思是替祖宗來管教不孝的兒孫,是很嚴肅的家規。 溥儀就可以用家法來教訓愛新覺羅的子孫,他也不用上祠堂,只要他的邪火上來了就可以「請家法」。「家法」是什麼樣子呢?就看你這回的運氣如何了。從前縣太爺打板子,老師也打板子,板子是什麼木頭做的,不知道。溥儀的板子———家法,在下不但知道,而且挨過無數回。何以要看運氣呢? 溥儀雀寬仔的板子用不著放在祠堂,就在他外屋門後邊立著,別管打誰都用這一塊。大概有三十多厘米長,七八厘米寬,就是從包裝箱子上拆下來的,如果趕上薄一點兒的,木質軟一點兒的,打在手上痛得輕點兒,算是你小子走運了。要趕上塊厚板子,木質再硬點兒,你小子就認倒霉吧。幸而那些包裝木箱用的木板,哪能用好木板,都還是比較軟一些的。 我那時心中就有想法,難道這就叫家法?打愛新覺羅當然要動家法,可是打隨侍的,打勤務班的孤兒也要用愛新覺羅的家法嗎?可是誰敢和皇上去討論家法呢,那就應了那句話了:太歲爺頭上動土,老虎嘴裡拔牙。那你就處處小心點,別招皇上生氣,不就得了嗎?不行! 為什麼呢?我們要分析一下究竟為什麼要挨打?可以這樣說:不為什麼。要打人有沒有輕重之分呢?比如說是打二十板子,或是打五十板子,也沒有。全憑的溥儀的喜怒,再不勝其小心,十多個學生沒有沒挨過揍的,一個個都是那麼沒心眼嗎?舉一個例子: 溥儀有一點兒感冒,發一點兒燒,需要避風,暫時不要外出,屋子裡不要大開窗子也就可以了吧。可是他的避風可是極為徹底,比如你在他的旁邊看報,翻過來看另外一版,就翻報紙這點兒風,能有多大的風。 「你不知道我在避風嗎?用報紙在我身邊扇風,是不想讓我的感冒快點兒好吧?」 溥儀就這樣給我扣上一頂不想讓他的感冒快好的帽子,說白了,這就叫找碴兒。你敢分辯嗎,說翻一下報紙能有多大的風呢,豈不是找揍嗎? 「和我頂嘴,反了!」「啪」地一拍桌子。俗話說了,借給我點兒膽子也不敢吶。 那你就別廢話,立馬趴地下請罪、碰頭。碰頭和磕頭完全不一樣,頃汪磕頭,頭不碰地。碰頭是腦袋要碰到地上沒有數,如雞啄米、如搗蒜。碰到地下的聲音越大,越表示你認罪的誠心,溥儀不言語就得碰起來沒完,到此時你不碰也不行了,腦門子碰腫了還得碰,碰破了碰出了血還得碰。直到溥儀的氣消了,或是火消了,才能對你開恩。你的腦門子出點兒血腫個包,算是免了一場臭揍,也算劃得來吧。這一招也不是永遠靈驗,溥儀一發火就趕快碰頭吧,為什麼碰了頭還免不了挨打呢,就要講述一下打人的是怎麼個打法。 一般的書上有這樣的描寫,皇帝龍顏大怒,給某某大臣降罪,其他大臣們紛紛下跪求情,請求皇帝從寬發落。但是溥儀的家法絕對不許可這樣,比如說我犯了什麼錯誤,不打不足以畢其辜了,其他的學生必須是爭著搶著打,和打賊一樣,都發瘋了,歇斯底里地叫喊著,勢不兩立似的,先不問別的,「你招皇上生氣」這一條似乎就可以打死無論了。如果其中有一個人不是那麼義憤填膺,沒那麼歇斯底里,這一下子挨打的人就撿便宜了。打人的「矛頭」全都指他那裡了,他的罪名大概就是對於招皇上生氣的人有同情心,他這通揍就挨上了,誰還敢給犯了錯誤的人求情呢。
⑩ 溥儀出宮後,幾乎散盡珍寶,你知道唯獨留下哪件嗎
古詩中提到:“延陵有寶劍,價重千黃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某個地方有一把寶劍,價值不菲。自古以來中國就不缺乏寶貝,從現代生活中,中國考古學家也陸續發現了很多來自古時的一些歷史文物,而這些文物也可以被稱之為是珍寶。但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卻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主動將自己一直珍藏在身邊的珍寶,無條件上交給了國家,現在也成為了鎮館之寶。
1949年之後,為了能夠回報新社會,溥儀還是認清了現實,明白在新社會到來之後,很多歷史文物可能無法屬於個人,而是應該回歸祖國的懷抱。所以在這件印章上交之後,故宮博物館也極其欣慰,後來也演變成了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