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東方紅舞蹈中拿帽子的是什麼民族

東方紅舞蹈中拿帽子的是什麼民族

發布時間: 2023-05-19 12:40:04

❶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所有歌曲演唱者和領舞演員的演員表

《東方紅》參演人數數以萬計,無法列出所有演員,出演單位如下:

《東方紅》由三十多首革命歌曲和二十多個舞蹈組成,其中包括五個大合唱、七個表演唱,還穿插了十八段朗誦。許多詩人、作曲家和舞蹈家參加了創作;七十多個單位的音樂舞蹈工作者、舞台美術人員以及工人、學生、少先隊員等業余演員們共三千多人參加了演出。

1965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電影版將最初的舞台版後兩場精簡,實為六場。最後一場《中國人民站起來》,重現開國大典各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結尾,全場觀眾起立共同高唱《國際歌》。

(1)東方紅舞蹈中拿帽子的是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舞蹈史詩《東方紅》主要內容: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共分八場。各場的題名是:《東指拍薯方的曙光》、《星光燎原》、《萬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蔣家王朝》、《中國人民站起來》、《祖國在前進》、《世界在前進》。

演出在壯麗的《東方紅》序曲和合唱聲中揭幕。幾十名女演員迎著滄海中升起的一輪紅日,組成一個個葵花的隊形欣然起舞,呈現出「葵花向陽,人心向黨」的生動情景。

整個大歌舞的演出,是一部中國革命的頌歌,毛澤東思想的頌歌。從第一場《東方的曙光》中升起紅唯者旗開始,每一場都鮮明地反映了毛澤東思賀陵想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巨大的歷史作用。

❷ 百老匯中的穿西裝,拿著拐杖,戴帽子的舞蹈叫什麼名字

爵士舞

爵士舞是一種集芭蕾舞、現代舞、African Dance、Show Dance、Theatre Dance、Social Dance 和 East Indian Folk Dance 於一身的「多元表演舞蹈」,因此獨具特色、別樹一格。爵士舞蹈及音樂源於美國,帶有濃厚的黑奴文化背景。直到二十年代 「爵士」直卷各地,人人爭相學習。跳爵士舞需要有扎實的基本貫通,加上心靈身體的全情投入才能把精髓表現出來。
爵士舞蹈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由黑奴帶到美國本土,而在美國逐漸演進形成本土化、大眾化的舞蹈。非洲的黑人由於受到長達約三百年的奴隸交易,使得他們被遣散在美國及世界各地。在新環境,新生活中過著暗淡悲慘的奴隸日子,雖在這種痛苦的情況中,仍然未忘記他們的音樂與舞蹈。無論在人生的喜、怒、哀、樂或拜神的集會裏,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唱起故鄉的歌曲,大跳其民族舞蹈,於是久而久之乃逐漸變成喜氣洋洋、都巿型的音樂和舞蹈。又因他們不斷的創新,發明新舞步,逐漸地美國人對這些充滿韻律節奏感的黑人舞蹈感到興趣。
爵士舞於二十世紀早期因循爵士樂自然伴隨而演進下來,最早的爵士舞蹈是由黑人的社交舞配上爵士音樂來表演的,盛行於美國南方的鄉下,特別是紐奧良城的一些業余舞者,他們會在聚會上或俱樂部的場所表演爵士舞蹈。到了一九一七年,當時的流行舞者順著歌詞的意思來表演,有一位叫班頓歐爾斯崔(W. Benton Overstreet)寫了一首歌叫 「The Jazz Dance」,而這首歌裏的 「Jazz Dance」 就變成爵士舞蹈的永久代名詞,爵士舞的名稱就此產生了。

當爵士舞以「舞曲」的形式出現後,那些黑人、白人的舞蹈家將基本步伐加以改良及變化,此外又啟發後進者的創新靈感而增加了臀部的擺動,肩部的抖動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獨立動作。

隨著一九二零年紐奧良的黑人們開始演奏其爵士音樂以來,就流行許多以混會體方式的搖滾型舞蹈,如查爾斯登舞(Charleston)、西迷舞(Shimmy)、琳蒂舞(Lindy)等均盛行一時,後來更由於布吉烏吉(Boogie-Woogie)的誕生,在舞蹈的型式上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從以往一向擁抱的舞蹈,改變成一種舞者與舞伴分開來對跳的吉特巴(Jitterbug)。

一九三零年代後半期至四零年代,爵士舞演化成有三種類型的表現方式:第一種是具有強烈古典芭蕾味道的現代爵士舞,第二種是受了黑人及拉丁舞蹈影響的爵士舞,而最後一種是摻雜了詼諧音樂及踢踏的混合爵士舞。盡管當時爵士舞是如此的風靡,但是在一九四零年代後期卻開始走下坡,因為新的爵士音樂取代了過去大的爵士樂團,它的音樂節奏因太復雜,無法配合舞蹈,再加上留聲機的發明,和政府(美國)向舞場徵收的重稅,使得不少曾風光一時的舞蹈俱樂部相繼停業。

雖是老式型態的爵士舞蹈衰退,但正好也代表了一種承先啟後的儀式。基於美國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所以新的爵士舞也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它把老一代的爵士舞步和一九五零、一九六零、一九七零時代風靡一時的新舞步摻雜一起,更承大眾傳媒的興起,帶動了爵士舞的興盛。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爵士舞蹈,它保留了過去切分音樂(*見注)的旋律,肢體的拋擲或獨立運作的特性,但是它不只是用爵士音樂來表演,它也可配合流行音樂、藍調音樂、搖滾音樂或是的士高音樂來演繹。現今的爵士舞蹈,具有很大的包融性和很強的可塑性,並可以隨時吸收最流行的音樂和舞蹈的特性,也正因如此,爵士舞極具娛樂性並為大眾所歡迎及接受。

爵士舞在香港的發展
爵士舞在香港主要用於舞台的表演形式,典型例子有郭富城、鄭秀文等。以郭富城為例,其歌曲如「狂野之城」、「純真傳說」和「唱這歌」都是運用了爵士舞去加強舞台的表現效果。
爵士舞的特色
另外,在演唱會或MTV中看見的伴舞,也是爵士的一種——現代爵士舞(Modern Jazz),以一群人合作的表演爵士舞大致可分為傳統爵士舞和現代爵士舞 (Modern Jazz)。前者規限和要求較多;後者就限制較少,所以自由度較大,舞步變化多,以配合音樂節拍為主。

注: 切分法(Syncopation)-- 通常小節中的強弱順序,大都由拍子記號清楚的規定下來,但為了使拍子產生變化,可以改變強音的位置,也就是暫時將正規小節中的重音位置,移動到其他拍子上。當韻律改變了正常的強拍變弱拍或休止或沒拍子,則這種韻律就是被切分了(syncopated),而這種使拍子產生變化的方法就稱為「切分法」。當強拍落在非預期的切分韻律時,動作就變得非常刺激和興奮;它也就是重音的改造,而且也是爵士樂的基礎。

❸ 誰有大型音樂歷史歌劇東方紅的相關資料啊

您好!您咨詢的《東方紅》詳情如下:

《東方紅》誕生於「文革」前夕,這一點看似偶然,而實際上卻恰是最富歷史意味的一刻,它彷彿為「十七年」中國電影畫上了一個意味深長、可堪回味的句號。

《東方紅》是為新中國成立15周年而創作的大型歌舞劇,1965年被搬上銀幕。音樂、舞蹈工作人員共三千多人聯合創作演出。以《葵花向太陽》(序曲)、《東方的曙光》、《星火燎原》、《萬水千山》等七個段落,刻畫了納高顫中國人民反帝、抗日、內戰至新中國成立的過程。

歌舞劇《東方紅》率先誕生

1964年正值新中國成立15周年,慶祝活動中需要一些重點節目。7月13日,周恩來受陳毅邀請到上海,觀賞第五屆「上海之春」開幕式演出過的音樂舞蹈劇《在毛澤東旗幟下高歌猛進》。看罷此劇,周恩來受到啟發,下決心親自抓一部大型舞蹈史詩作品。

周恩來一回到北京,馬上找來周揚及文化部、總政文化部有關負責人談了他的設想。周恩來表示:「我有這么一個想法,就是最好在15周年國洞敗慶,把我們革命的發展,從黨的誕生起,通過藝術表演,逐步地表現出來……」一開始有人主張用音樂會的形式,後來周恩來建議是否能搞歌舞會,這樣更貼近群眾,更容易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7月18日決意提出,7月底晚會開始啟動,這意味著僅僅50天的時間就要弄出一台大型晚會。

關於大歌舞的名稱問題,導演周巍峙建議用「東方紅」,周恩來立即表示贊同。而且參考了國外的概念後又經過討論研究決定,晚會還冠以了「音樂舞蹈史詩」的名稱。

周恩來親自在全國調兵遣將,動用了3000多人的大型陣容,聚集了當時最權威、最著名的作詞、作曲家和歌唱家,綜合歌曲、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了從帝國主義侵華,中國共產黨成立,二萬五千里長征,八年抗戰,到新中國成立的革命歷程。

將歌舞劇搬上銀幕

《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結束後,八一電影製片廠奉命同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一起承擔拍攝該電影的任務。為此周恩來特意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電影藝術家座談會,討論怎樣把舞台演出搬到銀幕上。「要讓觀眾像坐在大會堂里看《東方紅》演出一樣」被當作拍這部電影的總體要念盯求。

在實際拍攝工作中,有些舞台演出的特點在拍電影時都成了特大難點。比如,原來大歌舞全部演出的幻燈背景,是由200多個小幻燈同時投影到天幕上,組成大約800平方米整幅巨大的,可以有簡單動作(如流水、飛雲、光芒等)的畫面———幾乎同電影的切換鏡頭差不多,有很好的藝術效果。但在拍電影時,幻燈背景的亮度不夠,而如果把強烈的電影燈光打到台上,幻燈背景就成了白茫茫一片,拍攝陷入困境。

後來經周恩來批示,劇組從上海借來全國著名的制燈專家蔡祖泉同志到《東方紅》攝制組工作,用提高幻燈背景亮度的方式解決了這個難題。另外,周恩來又交代外貿部的林海雲用外匯在國外購買伊斯曼彩色膠片,以保證電影的拍攝質量。

在周恩來的全力支持下,攝制組僅花了三個月時間就全部拍攝完畢《東方紅》一部彩色寬銀幕和一部彩色普通銀幕兩部電影的所有鏡頭。到1965年9月,周恩來再次到八一電影製片廠親自審查了《東方紅》,這部電影終告完成。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

❹ 穿著裙子戴著帽子帽子上有小花有長長的辮子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是新疆的維吾爾族

❺ 民族舞蹈頭上有一個紅帽子是啥

民族舞蹈頭上有一個紅帽子是啥:答案,搭配演員的服裝,為了表達,舞蹈主題的一種配飾

❻ 東方紅歌舞劇音樂鑒賞

《東方紅》誕生於「文革」前夕,這一點看似偶然,而實際上卻恰是最富歷史意味的一刻,它彷彿為「十七年」中國電影畫上了一個意味深長、可堪回味的句號。

《東方紅》是為新中國成立15周年而創作的大型歌舞劇,1965年被搬上銀幕。音樂、舞蹈工作人員共三千多人聯合創作演出。以《葵花向慶敏太陽》(序曲)、《東方的曙光》、《星火燎原》、《萬水千山》等七個段落,刻畫了中國人民反帝、抗日、內戰至新中國成立的過程。

歌舞劇《東方紅》率先誕生

1964年正值新中國成立15周年,慶祝活動中需要一些重點節目。7月13日,周恩來受陳毅邀請到上海,觀賞第五屆「上海之春」開幕式演出過的音樂舞蹈劇《在毛澤東旗幟下高歌猛進》。看罷此劇,周恩來受到啟發,下決心親自抓一部大型舞蹈史詩作品。

周恩來一回到北京,馬上找來周揚及文化部、總政文化部有關負責人談了他的設想。周恩來表示:「我有這么一個想法,就是最好在15周年國慶,把我們革命的發展,從黨的誕生起,通過藝術表演,逐步地表現出來……」一開始有人主張用音樂會的形式,後來周恩來建議是否能搞歌舞會,這樣更貼近群眾,更容易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7月18日決意提出,7月底晚會開始啟動,這意味著僅僅50天的時間就要弄出一台大型晚會。

關於大歌舞的名稱問題,導演周巍峙建議用「東方紅」,周恩來立即表示贊同。而且參考了國外的概念後又經過討論研究決定,晚會還冠以了「音樂舞蹈史詩」的名稱。

周恩來親自在全國調兵遣將,動用了3000多人的大型陣容,聚集了當時最權威、最著名的作詞、作曲家和歌唱家,綜合歌曲、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了從帝國主義侵華,中國譽褲共產黨成立譽虛枝,二萬五千里長征,八年抗戰,到新中國成立的革命歷程。

將歌舞劇搬上銀幕

《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結束後,八一電影製片廠奉命同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一起承擔拍攝該電影的任務。為此周恩來特意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電影藝術家座談會,討論怎樣把舞台演出搬到銀幕上。「要讓觀眾像坐在大會堂里看《東方紅》演出一樣」被當作拍這部電影的總體要求。

在實際拍攝工作中,有些舞台演出的特點在拍電影時都成了特大難點。比如,原來大歌舞全部演出的幻燈背景,是由200多個小幻燈同時投影到天幕上,組成大約800平方米整幅巨大的,可以有簡單動作(如流水、飛雲、光芒等)的畫面———幾乎同電影的切換鏡頭差不多,有很好的藝術效果。但在拍電影時,幻燈背景的亮度不夠,而如果把強烈的電影燈光打到台上,幻燈背景就成了白茫茫一片,拍攝陷入困境。

後來經周恩來批示,劇組從上海借來全國著名的制燈專家蔡祖泉同志到《東方紅》攝制組工作,用提高幻燈背景亮度的方式解決了這個難題。另外,周恩來又交代外貿部的林海雲用外匯在國外購買伊斯曼彩色膠片,以保證電影的拍攝質量。

在周恩來的全力支持下,攝制組僅花了三個月時間就全部拍攝完畢《東方紅》一部彩色寬銀幕和一部彩色普通銀幕兩部電影的所有鏡頭。到1965年9月,周恩來再次到八一電影製片廠親自審查了《東方紅》,這部電影終告完成。

文字出處: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紅鏡頭中的周恩來》

整理:本報記者劉晉鋒

回眸

《東方紅》劇組四十年後再聚首

今年是《東方紅》誕生四十周年,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劇組歷經幾個月的時間找尋當年參與舞蹈史詩創作和演出的人們,期望3000多人重新聚首。當晚有200多位主要的演職員匯聚一堂,所有的話題都隨著「東方紅」展開。

革命夫妻導演周巍峙與演員王昆

導演周巍峙戲稱自己是《東方紅》的「打雜兒」,理由是劇組里大小所有的事務都歸他管。當年,周巍峙經歷了《東方紅》劇組從創意到雛形到最後完成的整個過程。當王昆和周巍峙同坐在台上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知曉他們是一對革命夫妻。周巍峙率先表態,選角兒依賴實力,當年妻子參與演出並沒有「走後門」。王昆說,當時兩人相見相處的時間也並不多。他總是晚歸,她總是早起,兩人或許會在清晨打個照面。

郭蘭英的謙和

面對幾百位當年《東方紅》的戰友,郭蘭英在簡短的十幾分鍾采訪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說了,沒時間了,留給他們吧。」她甚至把自己在歌舞會上演唱的《南泥灣》的功勞也推掉,解釋說自己並不是首演,之前在延安已經有了合唱。此外,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開場「三鞠躬」。嗓音甜美的郭蘭英留給觀眾的是另一種謙和的作風。

賈世駿唱出了偉人的感覺

賈世駿當年在劇中演唱的是《長征》,只善歌唱、不善表演的他由於動作的不協調在舞台上鬧過很多笑話。好在賈世駿進步飛快,最後的舞台效果超出想像,賈世駿感受最深的還是劇作體現的精神。演出之後有導演找到賈世駿商量能否出演毛澤東。他婉言回絕,理由是:第一演技不好;第二演唱者的形象在觀眾中已普遍被接受,突然以偉人形象出現,觀眾會不適應。

文字資料由《藝術人生》劇組提供。

評價

電影的一個特殊品種

電影評論家羅藝軍評價《東方紅》

對於《東方紅》這部在特定情況下產生的「音樂歌舞史詩」,原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電影評論家羅藝軍有一些獨到的看法:這部電影產生於極左思潮泛濫的年代,它採用歌舞的形式,把過去流行的歌曲串起來,屬於電影中的一個特殊品種,應該說它在藝術上有一定的創新,而影片中的革命激情也有可取之處。

因為它是把一部成型的舞台劇搬上銀幕,電影導演談不上有什麼了不起的創作,但它在鏡頭運用方面還算細致。這部電影的局限之處在於,它所反映的歷史與真實的歷史之間到底有多大的距離?

采寫:本報記者劉晉鋒

電影筆記

動容於被貶低和壓抑已久的藝術尊嚴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過來的人,相信大多不會忘記一部名為《東方紅》的大型音樂歌舞史詩電影和片頭那首雄渾而輝煌的同名樂章。在人們的印象中,這部電影和《東方紅》的旋律早已遠遠超越了它們自身的存在,而被滄桑的歲月和急遽變幻的時空沉澱為一段關乎我們這個民族和她的每一個體的某種揮之不去、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這記憶不是漂浮於人們大腦皮層的那種似是而非的視聽表象,而更像是一道被烈火與青銅所鑄就的歷史銘文,深深地鐫刻進我們的肌膚和血液,交融於我們的骨肉和靈魂。它就像童年某個清冽的早晨,在人們耳畔奏響的一首遼遠而明朗的晨曲,與那些寫滿了虔誠的篤信和熾熱憧憬的純真年華緊緊纏繞在一起,讓人咀之而低回,嚼之而沉湎。

記得在「文革」剛剛結束的歲月里,被塵封了10年之久的影片《東方紅》,在一塊塊陳舊得有些泛黃的銀幕上重新閃爍顯影的時候,郭蘭英那一曲《南泥灣》曾使無數巾幗須眉為之淚灑沾襟。或許人們並不是僅僅感懷於這首久違了的優美的民歌,而是動容於一種被貶低與壓抑已久的藝術精髓與藝術尊嚴的蹣跚復歸。那些歷經時代的錘煉和汰選而屹立不倒的音樂歌舞經典,曾經與它們的演繹者一道被無情地打入另冊,一去十餘載,生死兩茫茫。一個懷疑與否定美的年代,最終必遭人們的否定與唾棄,而那些美的創造者、傳播者與欣賞者,卻總是能夠披瀝風霜,傲視冰雪,即使輾轉成泥,也依舊芬芳如故。正是由此,「文革」陰霾初散之際,包括《東方紅》在內的一批舊片才得以重見天日。

影片《東方紅》具有宏富闊大的篇章架構和沉鬱激盪的敘事品貌,不僅源於它包蘊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近代革命音樂舞蹈的累累碩果,同時,亦源自它薈萃了從軍隊到地方16個專業文藝團體共計3000多名新中國優秀藝術家的珠璣精華。尤其值得今人唏噓稱道的是,這部尊為史詩的文藝巨片,在創作、排練與拍攝的過程當中,並未因「詩」而廢「史」,而是以一種嚴謹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和現實主義美學原則,准確把握了「詩」與「史」的審美表現關系,以「詩」證「史」,「詩」、「史」互見,從而使影片既准確深刻地傳達出一份厚重而蒼涼的歷史追懷感,又抒發了作為勝利者對於自身輝煌業績的歡欣和滿足。

❼ 哪個民族的舞蹈女生戴著高帽子

彝族回族的舞蹈女生戴著高帽子。他們就是帶著高帽子比較好看,他那個應該是這個彝族和傣族,他們這個舞蹈帶著高帽子都特別好看,特別有氣質,象徵著都民族的范。帽子舞的特點是以舞蹈動作表現傣族生活的某些側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戴帽子跳舞民族有很多個,最具特色的是新疆。

民族舞蹈文化

民族舞蹈是一種起源於人民生活中的肢體動作語言,以日常活動抽象化為表現形式。亦可稱為土風舞、民俗舞蹈或國際民俗舞蹈。

傳統土風舞通常稱為傳統舞,系源自於各地的節日或是祭典儀式需要所產生的,印度或馬來西亞的祈雨舞或是與生活作息有關的如夏威夷的捕魚舞,以色列的水舞,也有為了驅邪驅蟲的義大利鈴鼓舞等等。

中國舞蹈的身韻或功夫拳術,西班牙的塞維利亞舞,並逐漸加上編舞家的創思。近來的土風舞愛好者亦多方采入不同的舞蹈如探戈、華爾滋、現代舞、爵士、流行舞歐美的Macarenadance,日本的ParaPara,使得土風舞的定義較以往模糊。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發展史,依據我國各少數民族生存在不同地域的原始藝術遺存如石器、彩陶、岩畫、泥塑等,首先敘述了中國少數民族先民的原始舞蹈類型,包括生產勞動型、圖騰崇拜型、生殖崇拜型、原始宗教型、原始戰爭型及氏族自娛型等。

❽ 楊麗萍,金星,黃豆豆,刀美蘭這幾位舞蹈家,誰的成就更大

個人認為是楊麗萍的成就更大,刀美蘭是老一輩傑出的舞蹈家,楊麗萍是新生代優秀的少數民族舞蹈家,黃豆豆是舞蹈精靈,至於金星也是個特類。

1、刀美蘭是老一輩藝術家,本來就是傣族人,是第一代孔雀舞舞者,是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民族舞蹈的領舞,《召樹屯與南吾諾娜》是流傳在泰國、緬甸、寮國、印度等許多東南亞國家的美麗傳說,周總理鼓勵刀美蘭說:傣家人把孔雀當做吉祥幸福的象徵,你這個小孔雀要高飛、飛遍全中國、全世界。



2、楊麗萍應該說是刀美蘭的傳承人了,是第二代孔雀舞者,刀美蘭是傣族、西雙版納人,楊麗萍是白族、雲南大理人,並非師徒關系,楊麗萍應該說是把孔雀舞發揚光大的舞者,也是把刀美蘭開創的喚模孔雀舞藝術推廣到世界各地、產生了世界影響、實現了周總理遺願的人。



5、四人之中,楊麗萍生活的時代已經是中國影響力非常強大的時代了,化妝水平、演出機會、聲光技術都比刀美蘭時代提高了很多了;楊麗萍的世界侍沒影響力應該在刀美蘭之上;刀美蘭是開創者、是祖師級的,當年很多國外政要訪華,也是要看刀美蘭的演出的和談緩,也不能說刀美蘭的成就就在楊麗萍之下的,畢竟時代不同、背景不同、國情不同的。

❾ 朝鮮族有一種舞蹈,頭上頂個布條,轉動,叫什麼

象帽舞是朝鮮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形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深受朝鮮族居民喜愛。每逢節日、慶典等特殊日子,人們就跳起歡快的舞蹈,搖動色彩繽紛的象帽,線條流暢的長長飄帶旋轉如風,在舞者周圍畫出各種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象帽舞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一門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它把音樂、舞蹈、演唱融為一體,其舞姿活潑優雅,節奏歡快舒暢,充分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的喜悅之情和活潑大方的民族氣質,是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文化財富。 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最高表現形式,表現出整個農樂舞當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興奮點,並散發出濃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稱之為農樂舞當中的華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觀賞性,給人以視覺的美感。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使所戴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似車輪飛轉般在舞者的周圍畫出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甩象帽動作花樣繁多,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編輯本段]歷史溯源
象帽舞作為一種傳統的娛樂形式,歷史悠久。相傳它是由古代朝鮮族人民在耕作時,將大象毛綁在帽尖上左右搖擺用來驅趕野獸的侵擾演變而來;也有人說它源於古代朝鮮人在狩取野獸等食物後,甩動發髻以示慶賀的一種表達形式。無論怎樣,象帽舞現在已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它把音樂、舞蹈、演唱融為一體,具有相當的技巧和豐富的內涵。據史料記載,每年十月秋收後,古朝鮮都隆重地舉行"祭天"儀式,人們"盡夜飲食歌舞",感謝上天的恩賜,歡慶豐收。因此這種舞蹈也稱"農樂舞",而象帽舞是其中的最高表現形式,表現出整個"農樂舞"當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興奮點。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分類
農樂舞演出時,各個村寨都派出自己浩盪的舞隊,參加當地的慶典。舞隊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寫有"農業為天下之本"的農旗為先導,隨後是一名在隊首敲打小鑼擔任總指揮的男子。在他的帶領下,手拿太平簫、喇叭及各種鼓類樂器的樂隊和各種喬裝人物組成舞隊的儀仗部分。接下來是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長鼓舞、扇舞、鶴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啞劇的演員隊伍,參加人數不限。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種類繁復,舞技多樣,分"長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線象帽"、"羽象帽"、"尾巴象帽"、"火花象帽"等種類。其甩象尾的技巧包括左右甩、前後立象尾,有單甩、有雙甩、甚或三甩,有站立甩、蹲甩、跪甩、撲地甩等多種。象尾有幾尺長的,亦有幾丈長的。
基本動作
甩象帽是象帽舞的基本動作,也是它表演技巧的獨特之處。表演時,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甩象帽動作花樣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和"抖露珠象"等,能夠邊甩邊跳躍,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俯身甩象"等高難動作,帶動帽子上的飄帶形成線條流暢的一幅幅動態圓環,帶給欣賞者一種賞心悅目的審美感覺。
象帽的製作
象帽的特殊製作工藝決定了象帽舞的表演方式。最早時象帽由鋸成一半的葫蘆製作而成,將一個木棒插於其底部,然後用牛皮繩綁上長長的窗戶紙固定在木棒上。目前,舞者頭上所戴的帽子種類繁多,大多由硬塑製成,其綵帶也演變為一種"玻璃紙",因特點不同而分為長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線象帽、羽象帽、火花象帽等。長、中、短象帽因其綵帶的長短不同而得名,短者僅1米多,長者達12米,目前最長者已有28米。其它的則因綵帶、帽子的材質和裝飾不同而得名,如羽象帽是將10根白鷺羽毛捆在一起,扎在象帽尖頂上形成甩動的帶子而得名;火花象帽則是在長帶子上綁上了幾十個螢火蟲,表演時彷彿螢火蟲上下飛舞,極為絢爛奪目。
表演步驟
象帽舞是群體表演,它的表演時非常講究,分一定的步驟和程序。首先音樂響起,先甩短象帽,配以手鼓,做較簡單的舞蹈動作;接著再換中象帽,配以長鼓,做鑽圈、旋子、扶地翻轉等肢體動作;最後,由一至三人甩長象帽,做跳紙條、上台階、圈人等高難度動作,使舞蹈達到最高潮。在舞蹈過程中,時時輔以手鼓、長鼓、邊鼓以及大鑼、小金、洞簫、短笛和朝鮮族鎖吶等樂器伴奏。象帽舞蹈活潑優雅,節奏歡快舒暢,充分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中的精神風貌和民族氣質,是朝鮮族在長期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
[編輯本段]象帽舞的現狀和傳承
象帽舞在吉林省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每逢節日、婚禮農閑以及競技活動之時,男女老幼聚在一起,盡情表演。由於象帽舞蹈是獨特的朝鮮族代表性舞蹈形式之一,且具有很高的技巧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據調查,早在1949年,汪清縣就組建了象帽舞表演隊,由象帽舞第一代傳人梁泰榮傳授象帽舞技藝,每逢節日、婚禮、農閑及競技活動之時,男女老幼聚在一起,盡情表演。1954年農樂舞作為朝鮮族具有代表性的群眾文化藝術,經過眾多演藝家的辛勤勞動,以象帽舞的藝術形式搬上了舞台,並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改革開放以來,汪清縣為象帽舞的保護和發展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使象帽舞這一朝鮮族傳統的民間舞蹈表演形式得以延續和傳承。汪清縣的象帽舞表演隊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的表演比賽和省、州大賽,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優美的舞姿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稱贊。1986年在北京"全國首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中,表演的象帽舞《歡樂"榮獲"特別獎";1987年,汪清縣百草溝鎮舉辦了"首屆農民文化周",其間有千人舞蹈隊表演大型象帽舞,引起很大的轟動。目前,汪清縣的"象帽"製作已達到了領先水平,象帽綵帶長度達到了28米,是目前最長的象帽綵帶,百草溝鎮已被延邊州文化局命名為"象帽舞之鄉"。 象帽舞是朝鮮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目前已發展到第六代傳人,其舞蹈形式也從最初簡單的田間娛樂發展到現在由專業的文藝團體進行演出,並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大獎。盡管如此,它的發展卻面臨舉步維艱的局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受到沖擊,象帽舞的傳承和保護也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一方面有較高造詣的專業舞蹈人才老化、高齡化,骨幹人才流失、斷檔;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文化受到沖擊,很少有人專注地練習"象帽舞",專業人才越來越少。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民族藝術,汪清縣現在每年都要舉辦象帽舞培訓班,培養象帽舞蹈後備人才,同時還廣泛開展象帽舞表演活動,推廣和普及象帽舞。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象帽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❿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蒙古族舞蹈領舞的人是誰

東方歌舞團蒙古族舞蹈家莫格德瑪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03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27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093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591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62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89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15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43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57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