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帽子怎麼取
1. 糖尿病患者不想打胰島素應該怎麼控糖
案例:劉女士,25歲,被診斷出患2有2型糖尿病,醫生建議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但劉女士從小就暈針,看到針頭就渾身冒冷汗,頭暈惡心,面色蒼白,無法保證每天按時注射,了解情況後醫生推薦無針注射器給她,完美解決了她的恐針問題,糖尿病治療進程也順利實行。
QS-P無針注射器
使用前准備
1. 安裝葯管:取出注射器,摘掉注射器的端帽;敏培跡取出葯管,將葯管有螺紋的一方插入注射器的頭部並擰緊
2. 連接胰島素筆芯:取出取葯介面,將胰島素葯瓶插入取葯介面有針尖的一側並壓緊
注射方法:
1. 加壓橋並:向右旋轉注射器下殼體,直到安全鎖和注射按鈕彈起,加壓完畢
2. 取葯:連接取葯介面後,向左旋轉注射器下殼體,直到刻度窗中的數字顯示為需要注射的胰島素劑量,取葯完成。
3. 注射:保持葯管前端與注射部位呈90度角,頂緊皮膚,按住安全不鬆手,按下注射按鈕,注射完成
2.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輕斷食又叫間歇式斷食,持續的時間一般為每周1~3天,是近年比較風靡的的一種新的飲食療法,它是以低能量的食物去代替我們正常的一日三餐,以下分享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1
風靡已久的斷食療法對糖尿病有作用嗎?
當地時間6月7日,ADA(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終於有學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的專家CourtneyPeterson通過他的實驗發現了如果想要改善糖尿病,就要把握「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不該吃的學問」。
以往的飲食療法包括5+2輕斷食(間歇性斷慧凳食)模式,極低熱量療法等,在斷食療法里有一種叫做Time-RestrictFeeding(TRF,限制時間進食),TRF指的是在每天保持一定時間(一般必須大於12小時)不進食食物。比如說晚上6點以前吃飯,早上6點以後吃飯,就做到了12小時以上的TRF。
這位專家提出,目前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間歇性斷食的普遍好處有以下幾種——
體重下降更多;
脂肪代謝更好;
血糖水平更低或者胰島素水平更低;
血脂和血壓數據更好;
細胞迭代速度更慢;
炎症水平更低,氧化應激降低;
衰老減緩且壽命延長。
動物實驗的結果已經獲得了支持性的結論——通過這種間斷12小時再進食的方式可以得到上述獲益。研究還提示:人類TRF研究明確發現,就算是間歇性斷食,你吃飯的時間搞太晚,照樣對你有害——斷食都救不了。
如圖,晚飯吃得多而早飯吃得少的人,飢餓感比早上吃大餐的人群強得多,而且每到晚上都會餓,惡性循環。
Peterson的結論是:早上吃大餐,晚上不僅要少吃,而且要早吃。盡量在6點前吃完飯,不要把晚飯拖到夜間。
不過,通過飲食控制來改善糖尿病可能是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為根本的治療方法了。
早在2011年英國學者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只需將每日攝入600卡路里熱量的飲食習慣堅持兩個月,就可使病情得到扭轉。研究稱低熱量飲食可減少脂肪在胰臟中的沉積,恢復胰前尺旅島素的分泌,從而緩解病情。
2017年美國學者研究發現,以極低熱量飲食(只含有正常飲食中四分之一的熱量)困咐可以快速逆轉小鼠的2型糖尿病。
Counterbalance研究中6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0.5~23年)停用口服降糖葯或胰島素後,接受8周的極低熱量飲食(624kcal/d),隨後恢復等熱量飲食(根據靜息能量消耗確定),研究共觀察6個月。
研究發現:短期極低熱量飲食後恢復正常飲食,體重下降並維持穩定、肝臟和胰腺脂肪含量降低、一相胰島素分泌改善(看下方圖表)。
↑極低熱量飲食前後的空腹血糖
↑極低熱量飲食前後的一相胰島素反應逐漸改善
2XXX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大會上,備受矚目的"2型糖尿病緩解試驗",公布了第一年的結果:通過控制飲食降低體重,可以成功緩解甚至逆轉2型糖尿病,並且提高生活質量。而且,體重控製得越好,緩解率越高。體重在12個月內減少15公斤以上,2型糖尿病緩解率可高達86%。
注意:這些研究都是在醫院里密切觀察情況下進行的,不是在家裡所能做到的。
還有一種方法是生酮飲食,跟上述方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生酮飲食的原理:三大營養物質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最容易導致肥胖,吃的肥肉再多不會胖,或者說並不是吃肥肉導致肥胖的,脂肪是碳水化合物在肝臟的作用下合成的。
生酮飲食就是指每天碳水化合物限制在30-50克以內,一天一兩,脂肪不限,蛋白質稍微控制一下,最後發現,很多人體重會下降,這就好比健身房的健身餐。
還有含有攔糖虎(白芸豆提取物和益生元復合固體飲料)也是也會起到輔助飲食控制的作用。
國家科技期刊《醫葯界》發表攔糖虎對餐後血糖影響的文章!
通過阻斷澱粉類食物的熱量來實現減少血糖攝取的作用。不同之處是攔糖虎結合了益生元成分,飲食控制也不需要格外嚴格。當然了,如果想要更好的結果,也需要對飲食熱量進行精確地計算。
明天我們將為大家揭示本次大會關於飲食控制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吃什麼以及先後順序的問題。
其實,今天所展示的這些研究和成果都在證明一個問題: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療法,也是目前已知的最佳的治療方式之一。就目前的觀察我們會發現,凡是飲食控制不佳的糖友,其用葯量也會逐漸增加,病情也是不斷進展中的。
而道理也比較簡單,糖尿病就是吃得不對(見),只有吃得對了,其他的治療方法也就不會」枉費心機「。糖尿病的病情發展也才有可能得到緩解甚至逆轉。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2
辟穀指的是只飲水不進食,其實這樣對身體並不好,能量攝入不足會導致酮症發生,當然,因為不進餐會把血糖明顯控制下來,但是正規的醫院不會讓患者進行辟穀治療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患者也需要保證營養,因為糖尿病患者是主要以2型為主,2型糖尿病患者是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應用不足導致,需要控制飲食,控制飲食指的是避免吃太多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含量的食物,以免引起血糖升高太多,同時也需要多運動。但是並不能完全辟穀,這樣並不利於糖尿病的控制。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3
禁食可以治癒糖尿病嗎?
答案是不能。糖尿病是一個和多基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都相關的疾病。從發病機制和發病特點來看,在臨床中對於糖尿病的治療,和原發性高血壓病一樣,都是需要長期治療和管理的疾病。也就是說,一旦帶上糖尿病的`帽子,終身就摘不下來。
禁食的方式有很多種。這里主要介紹間歇性斷食。間歇性斷食也叫輕斷食,目前主要分為三種,一種為每天限時進食,連續6-8小時吃飯,其餘時間不吃飯。一種叫隔日斷食,吃一天飯餓一天。一種叫5+2斷食。一周里5天吃飯,2天不吃。
最早是19XX年的時候,醫學的泰斗級雜志發表了關於:限制熱量攝入可以顯著影響動物衰老和壽命的報告,後續對人類的研究也得到了一致的答案。間歇性斷食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和體重減輕,並且在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領域取得了有益的結論。
目前認為間歇性斷食可以因限制了熱量攝入,從而減少了肥胖的發生率,並且減少了胰島素抵抗,而對體內葡萄糖胰島素的水平也有影響,從而使糖尿病獲益。當然,對於怎樣間歇性斷食,採取怎樣細化的方式進行斷食,還需更多的研究證據支持。
我看過營養師范志紅
老師的一篇文章,這里像跟大家分享一下。她比較了文獻中三種限制飲食帶來的體重下降,一種是三餐同比例減少1/4熱量,一種是減熱量的隔日斷食(隔日斷食,進食日多吃一半熱量),一種是不減熱量的隔日斷食(隔日斷食,隔日多吃1倍熱量)。
發現三餐均勻少吃的那一組,減掉的體重全是脂肪;減熱量隔日斷食的那一組,減掉的是一半肌肉一半脂肪;而不減熱量隔日斷食,減掉的體重最少,大部分減掉的是肌肉。
第三組,不減熱量隔日斷食。
由此可見,三餐均勻減少熱量這種方式,既能有效減少體重、減小脂肪,也符合人類進餐的正常需求。它有效平衡了三餐中營養素的分配,我個人認為,即使不減肥,沒有糖尿病的健康人群,這么吃飯,也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方案。
但是,但是,我重點需要強調!!隔日斷食對糖尿病患者有很大風險,因為降糖葯物或者胰島素都是在進餐時或者餐前使用的,如果不吃飯,很難控制葯物的劑量,也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尤其對於年紀稍大的糖尿病患者,
因此,不建議糖尿病患者採用隔日斷食法,可嘗試第一組方案,也就是我比較推崇的,三餐合理降低熱量攝入,安全而有效。除此之外,孕婦、兒童青少年,本身存在重大基礎疾病的人群,都需要慎重採用這種飲食方式!!
3. 餐後血糖14.2嚴不嚴重
餐後血糖的診斷標準是11.1 mmol或200 毫克以上。那麼餐後血糖14.2嚴重嗎?下面就由我為你介紹。
餐後血糖14.2嚴不嚴重
血糖值是針對糖尿病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飯後正常血糖值:正常餐後兩小時血糖范圍是9-7.8mmol/L(70-140mg/dL)。餐後血糖的診斷標準是11.1mmol或200毫克以上。那麼140和200之間也有一個差距。如果血糖在這個階段,我們管它叫做餐後血糖增高。這種人既不是糖尿病人,也不是正常人。不過這種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險的,很容易得糖尿病。這種人一定要小心。帽子就懸在他的頭上。若不加註意,很快就會戴上糖尿病的帽子。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人,如果具備一些高危因素,還得要注意預防糖尿病。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說“三高”中的一高。現代社會,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原因,許多人都可能會血糖偏高,如不及時發現及時控制,就有演變為糖尿病的危險了。
餐後如何測量血糖值
測定前先取試紙盒內的密碼膠帶插入儀器左上方的方圍內,抽拉,即會發出聲響,錶板上顯示符號,然後取l條試紙條插入測試孔,按下藍色鍵,錶板上便會顯示出的符號,接著顯示出與試紙條和密碼膠帶相同的密碼編號。
刺破指尖或耳垂,取血l滴,滴在試紙條測試區的正中,血滴要全部蓋滿測試區,按下藍色時間健,儀器會自動計時,待60秒後發出聲響時,用於搞花把血液從試紙條的測試區抹凈。等待數秒,插入測試孔內計時,120秒時,錶板顯示出血糖值。一般市場上所測指血或耳血為毛細血管的血糖值,略高於靜脈血糖值。
測量血糖值的注意事項
1、不要為查空腹血糖而擅自停葯,這樣得出的化驗結果既不能准確叢察反映病情,又會散鄭衫造成血糖而加重病情。
2、對於早、晚餐前注射預混胰島素的患者,若因上午到醫院抽血化驗使延遲,可在抽血之後、進餐之前臨時改注一次“短效胰島素”,這樣既可消除因治療延誤造成的血糖升高,又避免了檢查當天早、晚“預混胰島素”兩次注射間隔太近。
3、對於採用口服降糖葯治療的患者,若采血時間太晚而使得早晨的葯和中午的葯相隔太沖腔近,可以酌情減少中午的葯量,以免因葯物作用疊加而造成低血糖。
4、對於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由於降糖作用可以維持到次日8~9點鍾,因此,化驗空腹血糖的采血時間可以稍晚些。
餐後降血糖的運動有哪些
時間應該選擇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這時血糖比較高,不易發生低血糖。對於選擇的運動方式也是有學問的,糖尿病人適宜選擇低、中度的運動,不適宜做劇烈的高強度運動。
可以根據自己的年紀和愛好,選擇散步、慢跑、廣播操、太極拳、爬樓梯、游泳等有氧運動,每次運動的時間堅持20分鍾到40分鍾最好了,這樣才可以讓運動治療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時間太短或是太長了都不好。
並且,糖尿病人的運動要注意調整好節奏,在運動前先做些簡單的熱身運動,慢慢加大運動量,讓心肺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還有在運動快完時,要有5分鍾的時間慢慢來減速,不要驟然就停止。
如何控制血糖
1、控制總熱能
攝入的熱量能夠維持正常體重或略低於理想體重為宜。肥胖者必須減少熱能攝入,消瘦者可適當增加熱量達到增加體重。
2、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目前主張不要過嚴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類應占總熱能的60% 左右,每日進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應在150克~200克。
3、供給充足的食物纖維
流行病學的調查提出食物纖維能夠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
4、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質的供給應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質而增加腎臟的負擔。當腎功正常時,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質應與正常人近似。
4. 糖尿病能根除嗎
糖尿病跟胰島B細胞有關,它能分泌胰島素,調節血糖含量,若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從而引發糖尿病。
在臨床上,有一種情況,有少數人(主要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相對少)在發病初期,經胰島素治療l~2個月以後,有少數病人進入了緩解期,在這段時間,病人胰島B細胞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胰島素用量明顯減少,甚至個別病人可以停止使用胰島,我在臨床上遇到過,但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無法判斷有沒有這種可能
糖尿病這個帽子一旦帶上,是終身拿不掉,不要相信一些能治癒的小廣告,只會耽誤你自己
5. 糖尿病1型2型的區別
一型糖尿病是胰島素依賴性的,二型糖尿病是胰島素抵抗(就是胰島素過多了可是都用不上,細胞上缺乏胰島素受體)或失活(就是缺乏蛋白質二硫鍵斷了或缺鋅或缺乏其它無機鹽和某種維生素)。糖尿病發病機制十好幾種,恕不贅述,要想詳細了解再追問吧。若是不明白,就告訴一個簡單的識別辦法:30歲之前有可能是一型的,之後就是二型的。一型的由於是遺傳因素導致,所以發病時間早。目前一型的只有依靠打胰島素,沒有更好的辦法,過一陣子不管用了就換牌子打。二型的很容易治癒,這部分佔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不知道你跟據我所說的判斷是幾型的?二型的用營養素幾個月至一年之後可以完全不吃葯,還沒任何副作用。所以要是二型的完全沒必要這么苦惱啊,比感冒好治多了。糖尿病好了就好了,不復發,而感冒好了以後還會得。
6. 有人知道糖尿病逆轉是什麼意思嗎
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當中,對關於2型糖尿病屬於一種終身用葯疾病的說法已經進行刪除,並且2021年中國第1版《緩解2型糖尿病專家共識》出台,其中已經指出乎此,這個疾病是可以逆轉的。
這里說的逆轉指的是患者在沒有使用降糖葯物的情況下,血糖仍然處於達標或者正常的狀態。而逆轉也有分開不同階段,主要分為部分逆轉、完全逆轉和長派敏期逆轉。
部分逆轉:不用葯並且至少一年,HbA1c6.5%,空腹血糖7mmol/L
完全逆轉:不用葯並且至少1年,HbA1c5.7%,空腹血糖5.6mmol/L
長期逆轉:完全逆轉狀態持續超過5年(仍需要定期檢查、對體重保持警惕,以免復發)
二型糖尿病患者想要逆轉,一定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努力。
一是努力減重,把體重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胰島素分泌量會增加。
二是遵照醫囑,盡早開始強化降糖治療,例如服用降糖葯物或注射胰島素,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三塵頃枝是把生活方式調整得健康且規律,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戒煙戒酒。
7.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及其飲食保健
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該病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適當地分泌過多所引起。多見於40歲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以下是由我為你帶來的「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及其飲食保健」,僅供參考,更多內容請訪問。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及其飲食保健
糖尿病介紹:
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該病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適當地物褲分泌過多所引起。多見於40歲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城市多於農村,常有家族史,故與遺傳有關。少數病人與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應有關。主要表現為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狀。生命的常見病,伴發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嚴重時危及生命。 中醫學認為,肝主疏泄,關系人體接收機的升降與調暢,肝氣郁滯則氣機升降輸布紊亂,肝失疏泄則血糖等精微物質不能隨清陽之氣輸布於周身而郁滯於血中,出現高血糖或精微物質的輸布紊亂,反見血糖升高,進一步導致血脂、蛋白等其它精微物質紊亂罩虛簡,引起其他合並症,治療以疏肝調氣為主,順肝條達之性以恢復其生理功能,肝氣條達,氣機調暢,精微得以輸布,糖被利用而血糖自然下降。 另外,因糖尿病的發生和飲食有關,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治療的效果。再就是配合運動,注意調攝情志,再適當的配合中葯治療會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病因:
1.遺傳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臨床上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態性關系最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2.環境因素
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異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後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胰島素β細胞。
糖尿病症狀:
一、手腳麻木的感覺,這是許多人都會有的一個感覺。
二、男性發生陽痿,女性發生陰道異常乾燥。
三、皮膚發癢:全身或局部皮膚發癢,肛門周圍瘙癢,尤其女性頑固外陰部瘙癢。
四、疲乏無力:身體常常無原因地感到疲憊不堪,雙腿乏力,雙膝酸軟。且高血壓、尿液發白。口渴多尿、體重下降:病人的飲水量大量增多,排尿的次數和份量也隨之增多,是發現糖尿病最便捷的途徑,有時會伴有體重下降。
五、異常感覺:手足麻木、肢體發涼、疼痛、燒灼感、螞蟻譽前行走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覺等。
六、眼睛疲勞,視力下降:視物易疲勞、視力減退或出現視網膜出血、白內障視力調節障礙等,且發展很快。
七、綜合征:糖尿病存在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症的情況,故可同時或先後出現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高血液粘稠度等,這雖不屬於糖尿病症狀,但有這些情況時,應注意血糖是否升高。
除了上述常見症狀之外,還會出現許多的症狀也需要大家注意。第一,反復感染:包括反復的皮膚、尿路、牙齦、肺部等感染,以及肺結核等。其次,排尿異常:尿頻、尿急、排尿費力、淋漓不盡或有尿失禁。第三,脛骨前褐色斑:表現為小腿前部皮膚出現片狀褐色斑,常於外傷後遺留不退。第四,反復低血糖:經常於餐前出現飢餓、頭暈、心慌、手顫等現象。
糖尿病並發症:
1.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與無糖尿病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由於有高血糖,更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的突發事件,如心梗、腦溢血、腦梗塞等。因此,定期做心臟彩超、顱腦CT、頸動脈彩超來發現其中隱匿的血管病變風險,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不容忽視的。
2.糖尿病神經病變:神經病變,特別是末梢神經炎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合並症,神經病變會讓患者痛苦不堪,瘙癢、刺痛、鈍痛、劇痛等等。往往越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痛感尤為強烈;而有的會讓患者感覺消失,針刺、火燒都沒感覺。一些糖尿病足病的患者就是因為感覺消失而造成外傷感染、潰爛,甚至截肢。如果患者性神經受損,就會出現性功能障礙。
3.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足病的發生和神經病變有關系,和血管病變也有關系。當血管發生堵塞時,肢端供血不足或者缺血,很快腳趾變黑變干,出現壞疽。壞疽一出現就要截肢,越截位置越高。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元帥就是被反復截肢最終喪命的。預防糖尿病足病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進行足底神經檢查、下肢血管檢查、下肢神經檢測,讓截肢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
4.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早期會出現尿微量白蛋白,患者自覺腿發軟,浮腫(一壓一個坑),小便中有泡沫,腰酸、腰困等等。糖尿病腎病一旦進入3期以後,就目前醫療技術水平而言,基本沒有逆轉可能,進而就是腎衰、尿毒症等直接威脅生命。因此,定期檢查尿微量白蛋白是發現早期腎病的重要手段。
5.糖尿病眼病:眼睛也是微血管及其豐富的器官,而且眼病的出現往往不易察覺,因為在整個病變過程中,也在不斷適應,因此,要定期進行眼底檢查,一旦出現較為明顯的症狀,如眼前總有蚊子在飛,視力迅速下降,看直線為折線,不管看什麼東西都發紅等等,說明視網膜有了明顯的病變,只能採取治療來制止病情進一步惡化,不然會引起失明。
糖尿病治療:
中醫治療
根據中醫理論糖尿病分為六種類型,下面介紹下六種類型糖尿病的中醫療法。
(1)燥熱熾盛
治法:清熱瀉火,生津止渴。
方葯:白虎加人參湯、玉女煎、麥門冬湯、消渴湯、玉泉丸、玉液湯、千金黃連丸、增液承氣湯、竹葉黃芪湯、五味消毒飲。
(2)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佐以清熱。
方葯:黃芪湯、增液湯、玉液湯、生脈散、六昧地黃湯、降糖甲片、降糖合劑、自擬益氣養陰湯。
(3)陰虛火旺
治法:滋陰降火,養陰潤燥。
方葯:一貫煎、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天花粉散、枸杞湯、大補陰丸、生脈散。
(4)陰陽兩虛
治法:溫腎滋陰,調補陰陽。
方葯:金匱腎氣丸、八味地黃湯、二仙湯、秘元煎。
(5)脾腎陽虛
治法:健脾溫腎,陰陽並調。
方葯:附桂八味丸、金匱腎氣丸、促脾補腎降糖湯、益氣扶陽飲、右歸丸。
(6)瘀血內阻
治法:活血化瘀,益氣養陰。
方葯: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復元活血湯、活血降糖方、潤燥活血方、五香散。
西醫治療
一、葯物治療:口服抗糖尿病葯物
近年來有迅速的發展,從原有磺醯脲類(sulfonylurea)及雙胍類(biguanide)外,已有第3類α-葡糖苷酶抑制劑(α- glucosidase inhibitor)供臨床應用,第4類胰島素增敏劑(insulin sensitizer)不久也將引入國內。
至於第5類胰升糖素抑制劑(insulin antagonist inhibitor)和第6類糖異生作用抑制劑(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則尚在實驗和小量臨床試用階段。
在上述抗糖尿病葯物中,磺醯脲類葯系降糖葯,可以引起低血糖反應,而雙胍類和α-葡糖苷酶抑制劑則不引起低血糖反應,被稱為抗高血糖葯物。
二、胰島素
胰島素是由胰島β細胞受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外源性胰島素,主要用來糖尿病治療,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島素和超強抗氧化劑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蝦青素等)有望出現較長時間的蜜月期,胰島素注射不會有成癮和依賴性。
胰島素的分類
1、按來源不同分類
(1)動物胰島素:從豬和牛的胰腺中提取,兩者葯效相同,但與人胰島素相比,豬胰島素中有1個氨基酸不同,牛胰島素中有3個氨基酸不同,因而易產生抗體。
(2)半合成人胰島素:將豬胰島素第30位丙氨酸,置換成與人胰島素相同的蘇氨酸,即為半合成人胰島素。
(3)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現階段臨床最常使用的胰島素):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獲得的高純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其氨基酸排列順序及生物活性與人體本身的胰島素完全相同。
2、按葯效時間長短分類
(1)超短效:注射後15分鍾起作用,高峰濃度1~2小時。
(2)短效(速效):注射後30分鍾起作用,高峰濃度2~4小時,持續5~8小時。
(3)中效(低魚精蛋白鋅胰島素):注射後2~4小時起效,高峰濃度6~12小時,持續24~28小時。
(4)長效(魚精蛋白鋅胰島素):注射後4~6小時起效,高峰濃度4~20小時,持續24~36小時。
(5)預混:即將短效與中效預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鍾),持續時間長達16~20小時。市場常見的有30%短效和70%中效預混,和短、中效各佔50%的預混兩種。
3、適應人群
1、凡Ⅰ型病者尤其是青少年、兒童、消瘦或營養不良者依賴胰島素為生,一旦停用或中斷,勢必發生酮症威脅生命,故必須長期終身替補充。
2、但凡Ⅱ型或LADA患者當飲食及口服降糖葯不能控制時,亦須長期補充胰島素。Ⅱ型患者待β細胞貯備功能漸恢復數月後可逐漸減量、甚而恢復口服葯與飲食治療。採用胰島素時必須嚴格控制進食量,以免發生肥胖,甚而對胰島素產生抵抗性。
3、與營養不良有關的糖尿病,即Ⅲ型。
4、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滲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重症感染、高熱及消耗性疾病、急性應激狀態如心肌梗塞等。
5、兼有外科病將行大手術前後,即使原用口服葯治療者也須改用胰島素(或暫改用),以期防止酮症等並發症。
6、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病人妊娠及分娩前階段和分娩期應採用適量胰島素,不宜用降血糖葯物。
7、繼發性糖尿病,特別是垂體性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
8、糖尿病病人伴嚴重肝病(如肝硬化、肝炎)、腎臟病伴腎功能衰竭,伴多數慢性並發症者(如眼底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脂肪肝、下肢壞疽等)和其他內分泌病。
4、使用方法
注射部位
(1)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人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術」。除了注射外,部位的選擇也很關鍵,因為合適的注射部位不僅能減少注射的危險,還有助於胰島素的吸收。
(2)腹部:是應優先選擇的部位,因為腹部的皮下脂肪較厚,可減少注射至肌肉層的危險,捏起腹部皮膚最容易,同時又是吸收胰島素最快的部位。應在肚臍兩側旁開 3~4指的距離外注射,越往身體兩側皮下層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層。這個部位最適合注射短效胰島素或與中效混合搭配的胰島素。
(3)大腿外側:只能由前面或外側面進行大腿注射,內側有較多的血管和神經分布,不宜注射。注射大腿時一定要捏起皮膚或使用超細超短型(5毫米)筆用針頭。
(4)上臂外側四分之一部分:此處是最不適合自我注射的部位,因為上臂皮下組織較薄,易注射至肌肉層:自我注射時無法自己捏起皮膚。必須注射上臂時,建議使用超細超短型筆用針頭(5毫米)或由醫護人員及家人協助注射。
(5)臀部:臀部適合注射中、長效胰島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島素),因為臀部的皮下層較厚,對胰島素的吸收速度慢,這樣更能很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同時又無需捏起皮膚也無肌肉注射風險。
注射時間
(1)快(短)效胰島素:餐前1/2h,3~4次/d酮症酸中毒。
(2)中效效胰島素 :早餐或加晚餐前1h,1~2次/d。
(3)慢(長)效胰島素:早餐或晚餐前1h,1次/d。
注意事項
1、開始胰島素治療後應繼續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並加強對患者的宣教,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以便於胰島素劑量調整和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所有開始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都應該接受低血糖危險因素、症狀和自救措施的教育。
2、胰島素的治療方案應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礎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兩部分的補充。方案的選擇應高度個體化,按照血糖達標為驅動的階梯治療方案,盡早控制血糖平穩達標。
3、注射過量的不良反應,如果在治療中注射胰島素過量,會導致低血糖,中毒較輕時,主要影響植物神經系統,表現為飢餓、眩暈、蒼白、軟弱和出汗,也可有震顫、心前區不適,顏面和四肢麻木、頭痛。當血糖進一步降低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發音障礙、復視、肌肉震顫、共濟失調,隨後神志昏迷和不同程度的驚厥,這種狀態即所謂胰島素休克,如不及時搶救,即可致死。
胰島素的不良反應
1、低血糖反應:最常見。多見於Ⅰ型中脆性型或Ⅱ型中重型,特別是消瘦者。一般由於體力活動運動太多,偶或飲食太少、減量、失時或劑量過大。症狀有飢餓感、頭暈、軟弱、出汗、出悸,甚而出現神經症狀,如定向失常、煩躁不安、語無倫次、哭笑無常,有時可更嚴重,甚而昏厥、抽搦、狀似癲癇,昏迷不醒,以致死亡。治程中應教會病人熟知此反應而隨時提高警惕,及早攝食糕餅糖食或糖水以緩解,較重者應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ml以上。
2、過敏反應:少數病人有過敏反應,如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紫癜,極個別有過敏性休克。此種反應大致由於制劑中有雜質所致。輕者可治以抗組胺類葯物,可改用口服葯。必需時還可採用小劑量多鎰胰島素皮下注射脫敏處理。
3、局部反應:(1)、注射局部皮膚紅腫、發熱及皮下有小結發生,多見於NPH或PZI初治期數周內,由於含有蛋白質等雜質所致,改變注意部位後可自行消失,不影響療效。(2)、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脂肪萎縮成凹陷性皮脂缺失,多見於女青年及小兒大腿、腹壁等注射部位。皮下組織增生成硬塊,多見於男性臀部等注射部位,有時呈麻木刺痛,可影響吸收,須更換注射部位而保證治療。
三、手術治療
糖尿病治療可依靠胃轉流手術。
(1)先把胃斷開,越胖,越少留。
(2)把小腸斷開,胰島素抵抗越重,斷點離胃越遠,當然體重下降的也越厲害,因此要根據兩方面的情況權衡。
(3)把遠端的腸管和胃連接在一起。
(4)把小腸的近端栽在遠端小腸上,近端的腸管里有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臟分泌的膽汁,是負責脂肪和肉類的消化的。
因此兩個腸管匯合後,食物才和胰液、膽汁混合,脂肪和蛋白開始消化,連接點越低食物消化越不完全,體重丟失越重,但胰島細胞的功能也越強。
有人把它叫做胃轉流術或胃繞道術。它治療糖尿病是通過改變了胃腸道的結構,也就是①食物不經過十二指腸(胰腺),減少了食物對胰腺的過分刺激,降低了胰島素的抵抗,在胰島素不增加甚至減少的基礎上,而增加機體對糖的利用能力;②縮短了食物到達末段小腸和結腸的距離,使得部分未消化的食物達到末端回腸(小腸的末端)時間縮短,使末端回腸分泌降低血糖的激素,參與糖的代謝,從而提高糖的使用能力,降低血糖,治癒糖尿病。
這個手術的效果,通俗地講就是做了一個物理的手術卻發生了化學的反應。
經過多年的隨訪研究,手術的有效率95%以上。治癒率根據病人的選擇和手術方式的選擇,一般在80%~90%,治癒是指完全停止葯物使用,而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正常。
既然有這樣的手術效果,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通過手術治療呢?雖然這種手術取得了明顯的治療效果,但並不是針對所有類型的糖尿病。前面說過,這種手術的主要治療效果,是通過降低胰島素抵抗,同時提高胰島素的分泌而達到作用的。
因此,目前主要是針對2型糖尿病,因為2型糖尿病是以胰島素提抗為主的糖尿病。而且,還必須是肥胖型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預防:
1、一級預防:樹立正確的進食觀,採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雖存在一定的遺傳因素,但關鍵是生活因素和環境因素。熱量過度攝入、營養過剩、肥胖、缺少運動是發病的重要原因。熱量攝入適當,低鹽、低糖、低脂、高纖維、維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飲食配伍。
2、二級預防:定期測量血糖,以盡早發現無症狀性糖尿病。應該將血糖測定列入中老年常規的體檢項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測定。凡有糖尿病蛛絲馬跡可尋者,如有皮膚感覺異常、性功能減退、視力不佳、多尿、白內障等,更要及時去測定和仔細鑒別,以期盡早診斷,爭得早期治療的可貴時間。
3、三級預防:糖尿病人很容易並發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並發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對糖尿病慢性合並症加強監測,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預防,而到了晚期,療效往往不佳。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常可預防並發症的發生,使病人能長期過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預防教育
1、由於約有半數以上的早期患者並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常不能及時確診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開展糖尿病宣傳健康教育,讓已確診的患者了解糖尿病並逐漸熟悉飲食,運動,用葯和尿糖、血糖監測等基本措施的綜合治療原則。
2、配合醫務人員提高控制質量,讓>50歲的對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對象,每年做一次餐後2小時的血糖篩選檢查,使無症狀的患者盡多盡早得到確診和防治。教育內容中尚需包括長期堅持飲食治療的重要意義,尿糖和血糖儀檢測方法,必須注意胰島素治療者,還應學會無菌注射法,低血糖反應及初步處理等。
糖尿病的保健及其飲食:
1、精神保健:一旦確診為此病,應抱著正確的態度,以充分的自信心去戰勝疾病,不能被糖尿病這頂帽子壓垮,而精神萎靡,不願工作,不敢運動,整日休息。也不可視而不見,各方面不加註意,情志失調,過於勞累,或過憂過喜,均能導致內分泌紊亂,不利於控制血糖。
2、運動鍛煉:1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發生低血糖,可採取散步、做操等輕度的鍛煉方式;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運動量可稍大些,如快走、慢跑、騎車、打太極拳等。不管哪種運動方式,需持之以恆,才能達到鍛煉目的。
3、飲食保健:主食以粗糧為主,細糧為輔;副食以疏菜為主,瘦肉、蛋類為輔,可吃小魚等。正所謂「粗茶淡飯,健康有源」。不論每日三餐,還是四餐,均要吃飽,避免或減少飯前心慌、手抖、出汗等現象。尤其是兒童、孕婦更應注意。平時可將苦瓜、南瓜、亞腰葫蘆、番石榴等研粉,適量內服;亦可將糯米、黑豆適量煮粥常服。
4、適當用葯:優降糖、達美康、胰島素等葯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定期化驗血糖、尿糖,以及肝功、血常規等,以免發生不良反應。若有高血壓、高血脂等,需對症治療,中西醫結合,療效會更理想。
飲食
(1)口蘑冬瓜
材料:冬瓜,口蘑,蔥、薑末、食鹽、味精適量,烹調油。
做法:將冬瓜去皮,切成3cm見方的片,口蘑以頂刀切片。鍋內放油加熱,放蔥、姜熗鍋,放少許清湯、食鹽燒開,放入冬瓜、口蘑旺火炒熟,放味精,出鍋即可。
保健功效:冬瓜是天然利尿消腫劑,對糖尿病人有良好的消腫作用。
(2)生菜包松仁魚米
材料:生菜,玉米,松子仁,色拉油,青魚,豆瓣醬,鹽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青魚改刀成粒狀,上漿。起油鍋,煸炒松仁、玉米,加入魚粒,翻炒,加鹽和味精後起鍋。生菜洗凈,吃時用整個生菜葉包炒熟的松仁魚米及豆瓣醬即可。
保健功效:生菜富含維生素,松仁含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E,魚米含優質蛋白。
(3)葛根粉粥
材料:粳米100g,葛根粉30g。
做法:將葛根洗凈後,切成片,加清水磨成漿,沉澱後取澱粉,曬干備用。粳米淘凈。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煮至米半熟,加葛根粉,再繼續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
保健功效:具有解熱、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
(4)山葯
保健功效:用於尿頻、下肢浮腫、清熱降火等。
適應的食物
1、科學攝入優質脂肪和蛋白質,如烏雞肉、兔肉、三文魚、金槍魚、鱈魚、鰻魚、牛奶、酸奶、雞蛋、花生等。
2、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綠豆、海帶、玉米面、燕麥面、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
3、黃豆及製品,如:腐竹、豆腐絲、豆腐乾、豆腐腦、黃豆粉等。
4、清淡蔬菜和具有治療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大白菜、油菜、山葯、冬瓜、小麥、綠豆、苦瓜等。
8. 血糖成人標值
正常成人空腹血糖為3.61-6.11mmol/L,當隨機血糖≥11.1mmol/L並有困亂三多一少症狀或殲塌空腹氏尺圓血糖≥7.0mmol/L或OGTT2小時血糖≥11.1mmol/L,有以上三者之一考慮糖尿病。
一般餐後可升高,但很少>8.30mmol/L,飢餓是降低很少<3.30mmol/L。當血糖<2.80mmol/L時,稱為低血糖。
9. 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嗎如果偏高一點會咋樣
隨著膳食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的代謝也較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血糖的升高就是其中比較顯著的變化,大幅增加了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的發病率。診斷糖尿病以後,首要任務是控制血糖,那麼,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的有二:一是為了預防血糖急聚升高而引起的急性並發症,如糖尿病痛症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二是為了預防長期高血糖對各組織器官造成的慢性損傷,如糖尿病腎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並未要求糖尿病患者要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而是控制在合適的范圍。
那麼,我們的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適呢?正常情況下,我們空腹血糖的范圍為3.9-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的范圍為4.4-7.8mmol/L。
那麼,血糖偏高一點會咋樣?我們控制血糖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或延緩相關並發症的發生,改善後期生活質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發現糖尿病時,已經出現了相關並發症,如腎臟損傷、冠脈粥樣硬化亂知、頸動脈粥樣硬化、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部分病人發現早、干預較早,將血糖控制在了合適范圍,阻止了病變加重,或延緩了病情的發展;部分病人發現晚,甚至直接以糖尿病的並發症就診,如糖尿病腎病、冠心病、腦卒中等。所以,若血糖長期高於要求控制的范圍,後期將增加相應並發症的發生率,或加速並發症的進展。
綜上,血糖並非要控制在正常范圍,針對不同的人群,控制在合適的范圍為宜,在預防或延手者緩並發症的同時,應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如果血糖長期偏高,將增加或加速並發症的進展。
感謝大家的閱讀!
歡迎大家關注醫學莘,了解更多 健康 知識!
註:文內容僅作為 健康 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嗎?如果偏高一點會咋樣?
正常人,或者說沒有糖尿病的人,吃飯的時候,經過初步消化糖進入血液里,胰島素分泌傳遞信息,糖進入肝臟完成代謝,在通過血液送到身體的細胞提供能量,肝臟再把剩餘的糖合成糖元,儲存起來備用。這一切都是在各個臟器的配合下自然完成,血糖總是穩定的,達標的,對身體的臟器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需要人工的附加的調控血糖方法,常見的是運動,吃葯等,有的人運動量很大,並且常年堅持,運動完一測血糖,符合標准,很高興,但也可能多年後出現並發症,很不理解。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吃完飯血糖升高,再去運動降血糖,雖然降下來,但吃飯到沒運動是有時間差的,這段時間血糖高,會危害血管和臟器,時間長了肯定出問題,雖然他自己認為是血糖達標了,實際是無法達標的。這樣做肯定要比不在乎好得多,但還是存在隱患。
對於糖尿病,不能天天喊著降血糖,而是解決血液里糖多和細胞里沒糖的矛盾。
我們通常都在強調糖尿病要控制血糖達標,是由於糖尿病長期的高血糖狀態容易引起全身各重要臟器的損傷可發生各種慢性並發症,各種慢性並發症如冠心病、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這些慢性並發症嚴重影響糖尿病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血糖控制達標的目的是盡可能延緩上述這些慢性並發症的發生。
所謂的血糖達標的具體值,也是因人而異,不是完全一樣的。血糖達標的水平則具有個體化特徵,要根據年齡、糖尿病患病多少年、是否合並其他臟器疾病及是否有糖尿病相關並發症嚴重程度、預期的生存時間、是否發生低血糖反應等綜合性評估。
你一定不知道吧?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這一天的設立就是告訴人們,糖尿病已經成為世界難題,據統計,截止2018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樣畢陪薯本中,明確並臨床診斷出的糖尿病估測患病率為11.6%,約1.139億人,也就是十個人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這個震撼的數據告訴我們,糖尿病已經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一.管住你的嘴:
1.主食要定量,粗細要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1/3。
2.適量吃些蔬菜、水果,種類、顏色要多樣。
3.也可以吃點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但是要限制加工肉類。
4.還要保證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
5.清淡飲食,足量飲水,戒煙酒。
二.邁開你的腿:
在無運動禁忌的情況下,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鍾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比如可每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鍾,中等強度是指運動時有點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如:打太極拳、慢速騎車、打乒乓球或羽毛球。餐後一小時進行,不要空腹運動,也不能參加激烈的運動:如速跑、跳繩、滑雪等。
三.控制不住用葯物:
如果血糖波動較大,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葯物,減少血糖對人體的傷害。目前新型的降糖葯物就是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抑制劑比如達格列凈,效果不錯,有條件的患者可以選擇使用。
四.減輕你的壓力:
精神緊張時,腎上腺會分泌腎上腺素,引起人體興奮,導致血糖上升,加重胰島細胞負擔。因此,應學會減壓,例如深呼吸就是簡單易行的減壓方法。 同時,心情舒暢是血糖平穩的秘訣之一,糖友們如果能夠保持一個平和開朗的心態,非常有助於控制血糖。
最後小結:對於血糖的控制,我主張個體化,也就是說,每一位糖尿病人要把血糖控制在適合自己的范圍內。而降糖除了要依靠葯物治療外,還需要飲食控制和加強運動。說起來道理很簡單,但堅持做下來很難。希望每一位糖尿病人,都可以持之以恆的堅持治療,延緩疾病的進展,享受幸福的人生。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嗎? 答案是否定的。糖尿病人的血糖不一定非要嚴格控制在正常范圍內,而應該依據個人情況來綜合考慮。
1、空腹血糖
2、餐後血糖
所以,血糖的標准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要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放寬。
如果血糖偏高一點會怎樣?
不論什麼年齡,對於所有的糖尿病友來說,血糖偶爾偏高一點,問題不大。血糖本身就是變化的,但如果長期偏高一點,長期超過正常范圍,那麼肯定是不利於病情控制的,久而久之,也會引起並發症提前到來。
判斷一個糖尿病友的血糖是否控製得不錯,除了要看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圍(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及隨機血糖),還要看血糖是否一直保持平穩。
所以,糖尿病友應該盡量將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樣才能延緩並發症的到來,與正常人一樣 健康 長壽!
血糖偏高初期會身體不適,想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首先必須管住嘴邁開腿,減輕體重,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飲食,合理用葯。
血糖是維持我們機體組織器官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能夠起到提高能量、參與代謝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我們血糖都在一個固定范圍內,當血糖升高或降低,就可能導致糖尿病、低血糖等的發生,希望大家引起重視。
我們人體正常的血糖范圍在:①空腹血糖:應 3.9mmol/L且 6.1mmol/L;②餐後兩小時血糖:應 7.8mmol/L。當我們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和/或空腹血糖超過11.1mmol/L,即需要考慮糖尿病。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長期的高血糖水平會引起我們組織器官的損害,長此以往,甚至會導致腎、眼、血管、神經等靶器官並發症的發生。所以,糖尿病一經診斷,均需要積極正規治療,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並正規使用降糖葯物,同時注意監測血糖水平變化,並定期復查。
我們建議大家至少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內,餐後兩小時血糖應控制在10.0mmol/L以內。對於年齡較小、病程短、無並發症、預期壽命長、無低血糖發作的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標會更加嚴格。而對於老年、病程長、並發症多、預期壽命短或頻繁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也可適當放寬。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 健康 知識。
糖尿病人的血糖要求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也就是說不同的人血糖控制標准也是不一樣的,通常稱為理想范圍、寬松范圍,
制定血糖的控制范圍是基於安全性的原則,還要求患者在這個血糖范圍內盡量減少發生並發症的機會。
而正常血糖是非糖尿病人的血糖標准,也就是空腹血糖為4.0-6.1mmol/L,餐後血糖低於7.8mmol/L的標准,對於糖尿病人,這個標准范圍相對比較窄,難於達到,而且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
所以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是不要求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的。
糖尿病人控制的理想范圍為空腹4.4-6.1mmol/L,餐後血糖低於8.0mmol/L。
這個血糖標准通常要求病程比較短,比較年輕,沒有並發症的患者,因為盡可能的降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這樣患者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就比較小。但基於上訴原因,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議,通常將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圍設定為理想范圍,也就是空腹4.4-6.1mmol/L,餐後血糖低於8.0mmol/L,這表明患者的血糖控制就是非常理想的了。
而相對寬松的控制標准為空腹4.4-7.0mmol/L,餐後血糖低於10.0mmol/L。
這個血糖標準是大部分糖尿病人的控制標准,這個血糖情況能夠保證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在7%以下。
血液中的葡萄糖即為血糖,葡萄糖如同氧氣,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供能物質,有足夠的能量,我們的細胞才能正常工作。當監測到低血糖或高血糖時,說明血糖司令部胰島有所失職,需要啟動人為干預。 不管靠胰島長官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口服降糖葯或外源性胰島素,只要血糖保持在穩定狀態,我們就是血糖 健康 狀態,不會傷害到神經、血管。換言之,我們靠努力成功摘掉「糖尿病」的帽子。
讓我們的血糖高低起伏的因素很多,有使血糖升高的飲食、升糖激素,有使血糖降低的運動、自身胰島素、外源性胰島素。機體血糖穩態如同一個天平,升糖因素和降糖因素如同砝碼分別在天平兩邊,當兩邊砝碼重量相當,天平平衡,即我們的血糖處於穩定狀態,血糖保持 健康 。
我們生活豐富多彩,吃喝玩樂必不可少,自身胰島素、外源性胰島素、降糖葯物幫我們應對各種正餐、加餐,吃是升糖砝碼,自身胰島素、外源性胰島素、降糖葯物和玩是降糖砝碼,天平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動態平衡的調節。
血糖值、曲線都只是一個天平平衡的結果,每個血糖結果背後都有一場拉鋸賽,就是升糖砝碼與降糖砝碼的對抗賽,當異常血糖出現時,先檢查我們天平的砝碼,是哪邊多了,哪邊少了,分析每一場對抗賽勝敗的原因。找到根源後,通過我們人為加減砝碼, 掌握血糖平衡技能,使天平重新平衡,血糖就再次恢復 健康 狀態。
天平兩邊的砝碼時刻變化,血糖時刻在進行動態平衡的調節,結合不同人胃腸道吸收快慢不同,不同食物消化吸收時間不同,不同人胰島素起效時間、作用持續時間不同,所以餐後血糖變化多端,某一個點的血糖遠遠不能代表餐後血糖狀態。
血糖 健康 狀態是一個宏觀整體,不是微觀點血糖,所以我們需要堅持規律監測血糖,重視血糖達標率、高血糖、低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波動,從五個維度全面看血糖好壞。
請關注在線指導控糖先行者——微糖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對糖尿病的治療來說,把血糖控制好是最基礎的要求,如果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當然是最好的,可以把高血糖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但是全天血糖是處於不斷波動中的,有糖尿病的人由於自身血糖調節機能障礙,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時刻精準調控血糖,所以很難做到任何時候的血糖都處於正常水平,特別是有些人的血糖只能控制到不高於正常很多,偏高一點兒,這樣可以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知道高血糖最大的危害是什麼?
眾所周知,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於引起多種並發症,而所有並發症發生的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是由於高血糖損傷了血管內皮,大量脂肪沉積其中引起炎性反應,導致脂肪脂質化變性形成粥狀物,這些物質積存於血管壁中造成了血管結構破壞,阻礙血流或血管破裂,最終受累的是得不到充分氧及營養供應的組織器官。
從中可知,血管病變發生過程中,高血糖是病變發生的基礎,脂肪沉積危害最大,而一旦有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管彈性下降血壓就會升高,高血壓不斷沖擊血管進一步加重血管內皮損傷,血管病變進程加快,如此惡性循環,糖尿病各種並發症發生的風險大大增加。
因此,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重點還要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好,因其是將脂肪運送進血管內皮的運輸工具,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好了,即便血糖稍高一點,減少了脂肪的沉積,血管病變的發生機會也將大大減少,對血壓的控制也是如此。
綜上所述,如果血糖偏高一點,但能把血脂、血壓控制好,對避免血管病變是非常有利的。實際生活中,有些人比如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等血糖不能降的過低,否則可能導致供能更加不足而影響生理功能的發揮,此時血糖高一點,只要把血脂和血壓控制好也是可以的,比如: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 健康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