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為什麼都戴皮帽子
㈠ 我國東北的去傳統民俗中的「六怪」是指什麼
關於東北傳統民俗中的奇怪現象,有六大怪、八大怪等不同的說法,但都是對東北人民生活中氣候、民俗、飲食等方面的形象總結。
一怪,窗戶紙糊在外:
冬季北方人禦寒的一項措施,若糊在內容易被窗框所存雨水浸破。糊的方法是將兩張窗戶紙中間夾上網狀麻蠅,糊在一起,然後再糊到窗欞上,再在窗紙上均勻地塗上豆油,紙干後,挺闊結實,既不怕雨淋,又不怕風吹,經久耐用。
二怪,姑娘叼著大煙袋:
農村生活單調,大姑娘也爭相抽旱煙解悶。大姑娘坐在炕上,嘴中叼著一個大煙袋,悠閑地抽了起來。其實並不是姑娘都要吸煙,東北的冬天長都在家裡貓冬,女孩要給老人裝煙袋,點煙後要吸上幾口,確信煙著了在遞給老人,一來二去自己就有了煙癮,一代一代的傳承了大姑娘叼煙袋。
三怪,大缸小缸漬酸菜:
冬天白菜不易儲存,在冬長夏短生產力低下的東北,大路菜很難保鮮,東北人就發明了白菜的腌漬法。把白菜洗凈,晾曬幾天,放在大缸里,撒上大鹽,涼水要漫過白菜,用大塊石頭壓住,缸口用黃泥封住,40天就可食用。
四怪,養活孩子吊起來:
東北搖籃與南方的「悠車」相似,只不過東北的搖籃吊在房樑上。這是北方游牧民族傳承下來的,主要是預防兒童被動物咬傷,同時婦女可以解放雙手做家務活.
五怪,吉祥喜慶粘豆包:
臘月里家家戶戶包粘豆包,用大黃米做面,把紅小豆蒸熟壓成豆泥,有的裡面放些白糖,有的蒸熟後可蘸白糖吃,耐嚼抗餓。從臘月開包豆包,放在大缸里凍上,一直吃到正月,這已經成為東北的過年的習俗。
六怪,翻穿皮襖毛朝外:
東北的冬天一般都在零下30度左右,風大雪大,風雪交加,常常颳起睜不開眼的大煙泡,因此特別是出遠門的如車老闆、上山打獵都把皮襖反穿,雪落在毛上自然滑落,不然皮襖就會被雪打濕。
七怪,草皮房子籬笆寨:
在東北的農村,70年代磚瓦結構的鳳毛麟角,以前的房子大都如此。北方生長著一種叫羊草的植物,一米多高,桿徑如南方毛竹,是空心的,蓋房子時用鍘刀切齊根部,一層層拍打在房蓋上,當地叫繕(shan)房子,草很光滑因此防雨防雪。不做院牆,就地取材,用樹木從中間一劈兩半,做柵欄。
八怪,狗皮帽子頭上戴
東北天冷必須帶皮帽子,好的有狐狸皮帽、貉子皮帽,這兩種太貴,老百姓買不起,通常都戴狗皮帽子。狗皮帽子的優點是幾乎家家養狗,貨源充足,主要是做帽子,最大的特點狗皮結實耐用,防潮性能極佳。
而現如今的東北與以前大相徑庭,但家家漬酸菜,粘豆包的習俗卻很大的保留了。
㈡ 狗皮帽子和雷鋒帽子的區別
狗皮帽子管是軍隊還是普通百姓家都可以佩戴。雷鋒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
1、狗皮帽子:解放戰爭期間,進入冬季後為了保護戰士們的頭部、避免凍傷,我軍東北野戰軍(四野)自上而下都配發了清一色的狗皮帽子,不光質地厚重還能遮住耳朵,是禦寒佳品。
2、雷鋒帽:它源於當時蘇聯的冬帽ушанка,大概的含義為有護耳的帽子,作為冬季帽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廣為使用,在我國一直使用。
㈢ 平津戰役時劉鄧大軍的衣服和其他解放軍的衣服為什麼顏色不一樣
劉鄧大軍沒有參加平津戰役
參加平津戰役的是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
東北由於工廠多,後勤保障比較好,軍服都是統一製作,統一印染的,比較整齊,而且入關之前人手一頂狗皮帽子
華北野戰軍就不行了,都是自籌的,所以不整齊
㈣ 為什麼朝鮮戰爭美國飛行員要戴鋼盔,不像二戰戴皮帽呢
那個不叫鋼盔,應該是飛行頭盔!
說起戰斗機飛行員的裝備,這就要從戰斗機的代次說起,比如按照俄制標准,目前戰斗機應該分為五代,零代即二戰時期的最常見的螺旋槳式戰斗機,它們的飛行高度、速度和航電相對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俄制米格-15和美製F-86)而言,都是比較落後的,所以頭盔也比較簡單,就是皮帽式,其中也沒有配備什麼供氧或通訊設施。
美軍飛行員
最後再提一下,繼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誕生之後,還有第二代,第三代,直到目前的第五代,戰斗機不斷在升級改進 ,飛行員頭盔其實也在不斷變化,比如現在的飛行員頭盔,不僅有通訊功能,還有抗干擾,補氧,甚至還有屏顯和夜視等功能,它其實就是第一代飛行頭盔的衍生品。
㈤ 飛行員為什麼要戴皮帽子,額頭上還有兩個鏡片
你說的是二戰飛行員吧 現在的哪有戴皮帽子,額頭上還有兩個鏡片的。在二戰是由於飛機技術的問題 我認為戴皮帽子原因 一個是有著保暖,和保護頭部的作用,而眼鏡吧 可能就是 比如你騎摩托車一樣的道理 風太大 吹的眼睛睜不開一樣。
㈥ 蒙古騎兵在戰斗時,為什麼都要帶著一頂帽子
這頂帽子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也是蒙古騎兵的制式裝備。
久而久之,一頂皮帽子就成了蒙古騎兵的制式裝備,成為他們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