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戴帽子叫什麼名字
㈠ 王凱《孤城閉》中戴的襆頭,曾是國民之帽,如今卻幾乎被國人遺忘
王凱所戴的帽子,就叫做「 」襆頭」 不知道大家在看《孤城閉》劇照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很喜歡戴長著「 」兩個小翅膀」的帽子。這種帽子,在唐宋時期可是非常流行的:上到皇帝宗親,中到文武大臣,下到學生和平頭老百姓,都喜歡戴這種帽子。 歷史上這種帽子非常出名,中國人戴它也戴了上千年。但遺憾的是,我們現代人幾乎鮮有人知道這種帽子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這種帽子背後的文化和演進。那這種帽子到底叫什麼呢?在歷史上,它叫做—— 襆頭。 楊玏在《孤城閉》中演的韓琦戴的也是襆頭 襆頭的由來:從包裹頭發的「 」紗布」到「 」國民之帽」 襆頭,襆讀如服,襆就是頭巾的意思。所以,最初的襆頭並非是完整的帽子形狀,而是用來束發的紗羅。 我們漢族人輪隱一直有束發的習慣,一般孩子成年了就得束發,也就是把頭發給紮起臘豎廳來。可是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你把頭發紮起來了,很容易散,風一吹還有可能就亂了。 古人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所以頭發是十分珍貴的。曹操騎馬踩壞了莊稼,割了一段頭發就抵了自己一條命,由此我們差不多可以得出一個道理:頭可斷,頭發不可亂。 那怎麼「 」維護」自己的秀發呢?好辦,用一塊布包上。時間久了,我們的那些追求精緻的祖先們,當然就不會滿足於用一塊布裹在頭上,於是,帽子狀的襆頭就形成了。 《清明上河圖》局部 在《清明上河圖》中,老百姓們頭上戴的襆頭,就更加符合襆頭原始的樣貌。說白了,就是一塊布,將就著把頭發裹住,既方便幹活,又能保護頭發不受損害。 但由於 *** 的頭發是朝上紮起來的,頭頂的頭發實際上是處於隆起狀態的,所以襆頭就呈現除了二級的階梯狀: 呈現出階梯狀的襆頭 也就是說,襆頭上隆起的那部分裡面,實際上是紮起來的頭發。所以,襆頭都是階梯狀,後面高,前面低。 那為什麼襆頭後面會有兩個小「 」尾巴」或「 」翅膀」呢?最初的時候,「 」尾巴」或「 」翅膀」其實就是一個布帶子,為了防止襆頭不合身從頭上掉下來,所以就用這個布帶在帽子後系住。有的人頭大,就系松一點;有的人頭小,就系小一點。 但發展到了後期,布帶的實用性下降,裝飾性上升了。所以,我們現在才能看出五花八門的襆頭。不論是從古畫當中,還是發掘的陶俑和雕刻,亦或是書籍上的記載,我們都會發現——襆頭,無處不在。在唐宋兩朝,說它是「 」國民帽」,絕對當之無愧。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人物戴的幾乎全是襆頭,由此也可以看出襆頭的流行程度 襆頭的種類:從「 」拖著尾巴」,到「 」大鵬展翅」 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的祖先逐漸開發出了各種類型的襆頭。 第一種較為常見的襆頭叫平式襆頭。 所謂平式襆頭,就是襆頭頂端較低、平,襆頭後面拖了兩根長長的帶子——尾巴。這種襆頭比較簡潔實用,一般皇帝和百姓在家閑著沒事,不用出去見人的時候,就戴這種襆頭。 在馬躍主演的電視劇《貞觀之治纖鬧》當中,李世民和朝廷中的大臣們戴的幾乎都是平式襆頭。 《貞觀之治》劇照 如圖,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戴的都是平式襆頭。相比於其他襆頭,這種襆頭帽子頂端較為低平,後邊拖了兩根「 」尾巴」,而不是「 」雙翅」。 明朝錦衣衛戴的實際上也是平式襆頭,但是帽子頂端稍高。明朝皇帝戴的翼善冠也是平式的,但質地更加堅硬一些,帽子也高一些,而且後面沒有尾巴。 明朝皇帝像 第二種軟腳襆頭。 相比於平式襆頭,軟腳襆頭兩側有微微下垂的「 」雙翅」,風一吹,雙翅隨風飄盪,一震一震的,顯得風度翩翩。所以,這種襆頭受到了文人們的喜歡。 《孤城閉》這部劇當中,宋仁宗平日里戴的就是這種襆頭: 《孤城閉》劇照 當然了,我們的文人代表李太白先生也是喜歡戴這種襆頭的: 李白畫像 還有,我們的唐玄宗李隆基先生戴的當然也是軟腳襆頭: 唐玄宗畫像 從這里我們就能看出來,軟腳襆頭在唐宋時期,尤其是唐朝,深得文人厚愛,包括皇室,也都熱衷於戴這種襆頭。 當然了,這種襆頭也有所發展,兩邊的雙翅越翹越高。 朝天襆頭,雙翅越翹越高 在唐後期到五代十國時期,一般皇帝級別的人喜歡戴朝天襆頭,許多宮廷的內侍(太監)也喜歡戴。 在電影《妖貓傳》當中,白居易就戴過朝天襆頭,但是,比較遺憾的是,我目前只在這部電影當中發現過朝天襆頭。 《妖貓傳》劇照 第三種是圓頂直腳襆頭。 顧名思義,這種襆頭的帽頂是圓的,雙翅比較直。 這種襆頭比較常見,在我們的影視劇當中隨處可見。尤其是明朝的官員,基本上戴的都是圓頂直腳襆頭。比如在電影《大明劫》當中,孫傳庭所戴的就是圓頂直腳襆頭: 《大明劫》劇照 明朝文官畫像 第四種叫方頂硬殼襆頭。 所謂的方頂硬殼,是相較於圓頂襆頭而言的。圓頂襆頭的帽頂是圓的,方頂襆頭的帽頂自然是方的。 我剛才也說了,明朝一般是圓頂,那有沒有方頂的朝代呢?當然有。宋朝就是。比如《孤城閉》當中就很好地還原了宋朝官員的襆頭: 《孤城閉》劇照 大家請注意,帽子的頂端是方的,而不是圓的。而且為了保持形狀,這種襆頭的質地也較硬。 最後一種叫結式襆頭。 所謂的結式襆頭,更貼近於我之前所說的那種原始狀態的襆頭,也就是一塊布包在頭上,在帽子的頂端打上一個結,這樣就能把頭發給包緊。在《清明上河圖》當中,一般老百姓戴的都是這種襆頭。 章懷太子墓壁畫 在唐朝章懷太子墓的壁畫當中,許多人物戴的都是這種襆頭。請仔細觀看:帽子的二級階梯中間是打了結的。 遺憾的是,襆頭不僅在歷史上消失了,在我們的記憶中也消失了 我剛才說了,我只在《妖貓傳》當中見過朝天襆頭。其他的襆頭,在各種影視劇中尚且還能見到幾次。 但是,可惜的是,現在的影視劇當中幾乎很少出現襆頭。唯一出現的,可能只是出現在官員的頭上。然而—— 往往也都是錯誤的。 官員所戴的襆頭,也被我們成為「 」烏紗帽」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討論過了。唐、宋、明三朝的襆頭上沒有帽正。也就是說,大多數電視劇中,人們頭上戴的帽子都是錯誤的。 學術界現在對襆頭的還原做得還是比較到位的,但對影視劇劇組來說,錯誤卻一再出現。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往往把拍劇僅僅當做是賺錢的目的,而忽略了背後的文化價值。 極少數劇組有心以中華衣冠作為噱頭,然而,又因為研究不夠,落人笑柄。 即將上映的《大宋宮詞》宋真宗的帽子就是錯誤的 更讓人遺憾的是,許多觀眾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襆頭。甚至很多人看到電視劇裡面的襆頭拖著「 」雙翅」,一抖一抖的,竟然還會嘲笑道: 這帽子好搞笑啊!呵呵,劇組是搞笑的嗎?帽子上拖兩個尾巴是什麼意思? 本來是對的,但是觀眾沒見過或者很少見過,所以反而以為是錯的。 當然了,也並不能完全怪劇組和觀眾,畢竟,文化的遺失並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在文章開頭也說了,中國古人一直是束發的,因為束發,所以才誕生了襆頭。 但明朝滅亡後,人們不再需要束發,所以襆頭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於是—— 瓜皮帽取而代之,成為了國民之帽。
㈡ 有帽檐的羊絨帽子叫什麼
有帽檐的羊絨帽子有以下幾種:
①巴拿馬帽:以中南美洲棕櫚嫩葉漂白纖維編成的淡色草帽。為男女夏日消暑用帽。以其首要集散地巴拿馬而得名。②荷蘭帽:帽冠尖、帽檐後翻或側邊展開的荷蘭傳統女帽。③墨西哥帽:寬檐高頂的草帽或毛呢帽。盛行於西班牙、墨西哥及南美地區。④水兵帽:整圈帽檐向上反折的小帽。又稱水手帽。一般帽冠為四片,剪裁成半球形。源自美國士兵的裝束。⑤拿破崙帽:前後帽檐往上反折、便於帶著的帽。又稱雙角帽。為拿破崙時代的首要帽型。現為美、英、法國水兵儀仗隊用帽。⑥羅賓漢帽:帽冠尖而高,帽檐由後往兩側反折的便帽。因12世紀英國傳說中的英雄羅賓漢戴用而得名。⑦遮陽帽:帽冠呈圓形,帽檐沿帽口向四周伸展,周圍有鋼條支撐。有折疊和不折疊兩種。在我國是夏日青年婦女常戴用的帽子。⑧草帽:形似遮陽帽的防雨遮陽兩用帽。以麥秸等植物莖編成緶再加工成型。⑨盆帽:以纖維織物為帽面,內襯軟木類的挺括物,或以棕櫚葉編成的盆形帽。⑩大檐女帽:向前大開檐的女用遮陽帽。因英國電影《簡愛》女主人公戴過,又稱簡愛帽。
㈢ 外國男的戴的一種帽子,就能蓋住後腦勺,那是什麼帽子而且帽子特別小毛線的
包頭帽 望採納 帽沿多折兩道它就跟碗一樣了
㈣ 回族人戴的小帽子叫什麼
回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回回帽」或「禮拜帽」。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
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帽子的樣式因教派和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愛戴六角尖頂帽,六瓣表示堅信六大信仰,帽圓表示萬教歸一。除了白帽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滿拉和篤信宗教的回族老人則喜愛戴纏頭。
(4)反戴帽子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無論在泉州、廣州、海南等沿海地區,還是在內地,一般都是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已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綠蓋頭清俊嬌麗;白蓋頭干凈持重;黑色蓋頭素雅端正。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的確良等高中檔細料製作。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
㈤ 可以當帽子又可以當圍脖戴的帽子具體叫什麼名字
好多人都叫連帽圍巾。
編制方法:
1、由圍巾底部起針,起45針反正針,織20趟。加到61針織兜的正面,反反正正反反正正反(兩邊一樣,另外一邊是反方向),中間是四個麻花,每個麻花10針,麻花之間一針反,織10趟擰一個麻花,隔一個麻花套一個小豆豆,再向下織20趟擰麻花,套小豆豆時要與上一趟撮開,再向下織10趟(兜的正面完成)。在接著織兩趟反針,是兜向上的摺合點。兜的反面減到四十九針,反反正正反反正正,一反7正,一反7正,一反7正,一反7正,一反,正正反反正正反反,趟數要和翻蓋後的兜部結合為止。
2、圍巾的織法和兜的正面一樣,但要把針加回到61針,而且都是20趟擰一個麻/,擰到5個半麻花時把左面邊上用回形針別上先不織,其餘的繼續,但織一趟在別上回形針的這面減一針(這面是挑帽子的地方),減到下一個麻花中間停止減針,再織一個麻花後圍巾的一半就完成了,但還要繼續織,和另一半一樣,只是該減針的地方加針,織到剛剛別上回形針的地方停織,現開始挑帽子。
3、帽子先從先別回形針的那半開始,挑出44針,與回形針結合後共53針,擰4個麻花是帽子的一半(第一個擰20趟,其餘的16趟)每趟邊上加一針,織到帽子一半時大概加2個半麻花(第一次不擰),另外一半同樣織,加針的地方減針,最合縫合。其餘的圍巾部分照樣織,把兜的兩側縫合,在兜蓋出可縫鉤扣。最後再鉤一條小辮在帽子的周圍穿一圈,做3個毛球,一大兩小(小辮和球要用不同的顏色效果更好)。
㈥ 這個帽子叫什麼名字
這個帽子叫斗笠,以前漁夫都戴著,還要穿上蓑衣,打魚的時候既防風又擋雨,很是方便,現在比較少,但旅遊的地方有賣的,拍個照什麼的怪有趣的
㈦ 特種兵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奔尼帽或貝雷帽;帽子款式最多的,還要數帽兒胡同,它是最專業的帽飾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