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帽子為什麼有兩把直尺
『壹』 宋朝的官帽為何兩個"翅子"那麼長
中國人對於帽子可算是情有獨鍾,中國的詞語中,有很多關於帽子的典故。比如說誇獎別人,就稱為戴高帽。認錯了人,叫張冠李戴。形容生氣,叫怒發沖冠。形容做官的人,被稱為戴烏紗帽。僅僅就是一頂帽子,就有這么多不同的含義。
中國古人對待帽子問題很講究,由於早期封建制度等級森嚴,不同階級的人的裝束不一樣,對於帽子的稱呼也不一樣。皇帝、貴族等人戴的帽子稱為冠,一般官員帶的帽子稱為弁,只有平民才稱為帽。
烏紗帽成為官職的象徵也是到了明朝時期的事了,但它作為一種帽子的樣式,出現的時間比較早,自隋唐開始,就一直被當作官帽使用。那時還沒有賦予它那麼多的意義,它還只是一種職業裝扮而已。
趙匡胤這種在帽子上加"小翅膀"的做法,也被明朝所繼承。但朱元璋肯定不是為了防止大臣交頭接耳,他只是學前人的官場制度而已。到了朱元璋時期,烏紗帽才正式與官貴聯系起來,他對烏紗帽的規格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從品級到職位,烏紗帽的規格、樣式各不相同。從此,烏紗帽的就成了官員的代稱。
『貳』 為什麼宋朝官員的官帽上會有兩根長翅
一、宋代官員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是直腳襆(fu)頭,又稱為展腳襆頭,平腳襆頭,烏紗帽,是在五代直腳襆頭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宋代被用作官帽,據說是為了防止官員上朝時交頭接耳而使用。
二、帝王與朝臣的都是使用這種,但是兩者有區別,帝王用的兩腳較長,據記載兩腳平施,長一尺二寸以鐵為之,朝臣的的為方頂硬裹,兩腳較短,平施一折上翹。
『叄』 宋代官帽兩邊的「長桿子」有什麼用為何那麼長
每一個朝代建立以後,整個國家從制度,法律,到衣服顏色,官帽樣式方面都會重新進行設計。宋朝時期官帽比較有特點,就在於官帽兩邊有兩根“長桿子”,很長但同時又讓人感覺很好看,顯得官員們很有氣質。而設計者正是開國皇帝宋太祖。宋太祖是軍人出身,所以天生在心中對於紀律性要求比較高。他希望每一個人在聽他講話時都能認真用心,而不是彼此議論。官帽兩邊有了“長桿子”後,如果兩個大臣進行私下交流,“長桿子”就容易打得一起。不僅交流困難,而且這種行為很容易被發現。因此說所以設計這么長,等於就是起到了維護朝堂秩序作用,另外這樣的官帽戴在頭上也顯得北宋官員們很有氣質。
1、莊重嚴肅而且有氣質
官帽有了兩個“長桿子”,不僅讓交頭接耳之人感覺不方便。而且皇帝已經明確過朝堂紀律,一旦兩個人想要進行私下討論,那麼隨著“長桿子”擺動就很容易被發現。而且往往因為比較長,還容易打到別人,所以也就可以有效維護朝堂秩序。
『肆』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何用,究竟是誰發明的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是趙匡胤發明的。因為他的江山不是通過正當手段得來的,為了防止官員們交頭接耳討論,所以在帽子上加了兩根長翅。
『伍』 為什麼宋朝官帽上有兩根長翅
據說,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一天上早朝時,正在聽某位大臣匯報政事。突然,他聽見站在兩側的官員有不少人在竊竊私語。對此,他非常生氣。朝堂是商量政事的地方,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地方,怎麼能做出如此不禮貌的行為呢?他們的交談聲,分散了別人的注意力,已經影響到自己聽匯報了,肯定是要不得的。
退朝後,趙匡胤立即下令讓人在襆頭紗帽後面兩邊加上長翅。長翅是用鐵片和竹篾當骨架,然後用布包裹縫合,從紗帽中間穿過去。一頂官帽兩邊的長翅,各穿出一尺多,後來變得越來越長。從那以後,大臣們戴著這種官帽想並列在一切交談很困難,因為兩人隔得太遠了,根本聽不清對方在說什麼。這樣站著說話非常別扭,顯得很不禮貌。他們只能面對面交流,而上面坐著皇帝,大臣們可不敢明目張膽地面對面講話。畢竟伴君如伴虎,要是遇到皇上心情不好,惹怒了他,很可能烏紗帽和小命兒都沒了,保證了朝堂的嚴肅性。
『陸』 為什麼宋朝官員的帽子上有兩根長翅
烏紗帽是中國古代官員佩戴的一種標志性官帽,而宋代的這種官帽又有自己的特殊標志——帽後配掛一根又平又長的翅,晃動起來忽忽悠悠的樣子挺搞笑,這種怪模怪樣的帽子學名叫展角(平角)襆頭,俗稱長翅帽,傳說發明者是大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軍人出身的趙匡胤思維模式和處事方法都很有趙氏特色,這位粗中有細的武夫皇帝辦事往往不按常規出牌,喜歡玩弄「小聰明」。
趙匡胤剛上台就遇上了一件頭疼事,朝中大臣對他還沒從過去的同志加兄弟的角色中徹底轉換過來,表現在行動上,就是對他這個新皇帝不夠尊敬,有時甚至兒戲一般不當回事。要擱過去,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現在不同了,因為雙方的角色都變了,再這么沒大沒小沒尊沒卑,新加冕的趙皇帝受不了。展角襆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趙匡胤發明出來的。
一天上早朝,趙匡胤一臉莊重努力擺著君王的譜端坐於龍椅上,全神貫注聽一位大臣的奏報。他想通過自己的表率作用,給朝堂營造一個庄嚴、肅穆、神聖的氛圍。不料沒一會兒,讓他擔心的一幕還是發生了:幾個大臣很隨意地在下面交頭接耳,全然不顧朝堂上應遵守的起碼規矩。趙匡胤很是不爽,不過惱歸惱,並沒有當場發作對幾名不守紀律的官員點名批評。
做事講實效且不過於直白,是趙匡胤行事的一貫風格。當初就是依著這一風格設計出「釜底抽薪」的偷撤座椅戲法,成功在范質和王溥身上實現廢止宰相的「坐論之禮」。而今,趙匡胤打算重施故技,不過,這回是「以毒攻毒」,你們不是喜歡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嗎?我叫你們說不成!不久,根據趙匡胤旨意開發製作出一種新型官帽,與原來不同的是,烏紗帽的後面加了一根又硬又平的長翅,一邊伸出去差不多半米(如圖)。這個怪物在外人看來似乎有些「畫蛇添足」,同時也不好看,但這些趙匡胤統統不管,他要的是實際效果。還別說,經過試驗,效果出奇的好,官員們戴上它,別說交頭接耳,就是想挨近點都大大困難。從此,朝堂上再也沒有不守規矩的現象出現。
『柒』 為什麼宋朝官帽上有兩根長翅
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他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嚴肅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