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叫什麼
『壹』 清朝當官的人戴的什麼帽子
統一叫頂戴花翎
清代「頂戴花翎」帽分二種,像斗笠樣的是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另一為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有紅、藍、白、金。
按清禮儀,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
『貳』 上十大神獸之一的獬豸是什麼獬豸怎麼讀是什麼
獬豸(xiè zhì),也稱解廌或解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公正、勇猛的象徵,是皇帝、「清平公正」「正大光明」的象徵。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稱「獬豸冠」
『叄』 法官和律師頭上為啥要帶那白色東西 那名字是啥
這叫「法官帽」或「法官假發」。最早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也就是巴洛克時期.最早是一種宮廷禮儀帶假發的風習
最早這種風習起源於禿子路易13,接著路易14也在1670年後開始使用假發,並成為宮廷禮儀的一種象徵.後來這種風習從歐洲一直傳到美州新大陸.當時的假發形狀都是要精心設計的.在法國大革命後才消失.
在英國,即使今天,審判員,法官在開庭的時候,還保留這種傳統,但以白色的卷型帽代替(有些還繼續用銀色假法)。
『肆』 宋朝官員帽子兩邊的東西叫什麼
這種帽子叫做長翅帽,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
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
退朝後,他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
(4)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管帽的起源是在晉朝,當時發明出來的管帽,並不只是官員才能配戴,平民百姓皆可佩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管帽就成了朝廷官員才能帶的帽子。
到了宋朝時烏紗帽的形狀有了改變。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大臣們在朝廷上交頭接耳,就下詔書修改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有一尺多長,並裝飾不同的花紋用以區別官階高低。
明朝時烏紗帽則成為官員的象徵。在《明史.輿服志》上載:「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便正式成了當官的代稱。
而自明世宗開始,烏紗帽的雙翅也做了一些變動,翅的長度縮短,其寬窄也改變了,官階越高,雙翅就越窄,官階越低,雙翅則越寬。
『伍』 官職的代名詞為什麼會是烏紗帽,是由什麼事情流傳下來的
我們在很多古代連續劇中常看到「丟了烏紗帽」這句話,在很多古典戲劇中也常看到官員頭戴這種帽子。「丟了烏紗帽」這句話的意思是丟了官職,現在在民間俗語中「烏紗帽」仍然是官職的代稱。
那麼「烏紗帽」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就成為官職的代稱呢?
(明代《出警入蹕圖》中戴烏紗帽的官員,圖片來自網路)
明代烏紗帽的形制前後有所變化,明初時是矮冠,後來變得高聳。
史書記載,萬曆年間,有人看到南京留守、中衛指揮解元的先祖畫像,畫像中的先祖是明初之人,「年二十許,烏紗矮冠」。這則信息說明明朝初年的烏紗帽並不像以後的烏紗帽那樣高聳。
從明朝中葉開始,烏紗帽就變得高聳。史書這樣描述明朝中期一位兵部尚書:紗帽作高頂,靴作高底,輿用高扛,人呼為「三高先生」。烏紗帽作為官帽,在製作上很考究。有一首叫《折桂令.冠帽鋪》的曲子就描繪了它的製作工藝:「窄比寬量,輕漆慢烙,正剪斜裁。烏紗帽平添光色,皂頭中宜用輕胎」。
明朝滅亡後,清朝廢除了以前的冕服制度,把紅纓帽定為官員的法定帽子,烏紗帽不再是只有官員才可以戴的帽子。不過民間仍然習慣地以烏紗帽代稱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