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為什麼戴道教帽子
Ⅰ 唐僧的服飾為什麼和別的和尚不一樣
西遊記里唐僧穿袈裟,帶蓮花冠,拿法杖,怎麼很少見僧人穿戴成這樣?
其他僧人的修為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是不能穿戴成那樣的。這就跟取得博士學位才可以穿博士袍、帶博士帽一樣。
還有看到一些僧人頭帶尖頂高帽,有何作用?
他們應該是藏傳佛教的僧人。高帽是藏傳佛教的一個標志。
Ⅱ 為啥道士戴的法冠和佛教唐僧戴的帽子一樣
這是互相影響的活樣板,這種冠起手是佛教,叫五佛冠,上面的五個圭型冠翅分別綉著一尊佛像,代表五方佛,道教借鑒了這種方式,叫五老冠,一樣也是在冠翅上綉一尊道教神祇,按照道教流派不同,上面所綉神像也略有不同;
Ⅲ 唐僧的那種帽子有啥講究嗎還是是和尙都能戴
那叫做「毗盧冠」「五佛冠」一般是寺院里做法會(如水陸法會,焰口法會)主法的大和尚才用的!上邊綉有五尊佛像!從右至左分別是:東方世界阿閦(chu)佛,南方世界寶生佛,中央世界毗盧遮那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
Ⅳ 唐僧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這個帽子叫毗盧帽、毗盧冠(加五佛冠),因帽上有毗盧佛小像,故而得名。
帶這種僧帽的佛,是毗盧遮那佛。地藏菩薩也帶毗盧帽。毗盧帽 ,黃檗僧所用之帽子也。
平時毗盧帽多用於裝飾佛堂神龕,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裝飾物,而在紫禁城中這種裝飾也被大量用作宮殿建築裝飾。在重要殿宇的東西暖殿,其垂花門上就常加上毗盧帽作為裝飾。一般毗盧帽多為船形,兩邊略為翹起,中間做成如意頭型,或冠葉形。
(4)唐僧為什麼戴道教帽子擴展閱讀
毗盧 (佛名)Vairocana,毗盧舍那之略。法身佛之通稱。即密教之大日如來也。
碧岩九十九則曰:「肅宗皇帝問忠國師:如何是十身調御?國師雲:檀越踏毗盧頂上行。帝雲:寡人不會。國師雲:莫認自己清凈法身。」大慧普說二曰:「高步毗盧頂,不稟釋迦文。」普燈錄十八曰:「坐斷毗盧頂[寧*頁],須是沒量大人。」
今僧人於七月中元結盂蘭盆會,首座僧裝為毗盧佛,誦經施食,戴毗盧帽。因帽有毗盧佛小像,故名。
Ⅳ 唐僧的帽子兩邊的帶子上寫的是什麼
唐僧所戴的帽子應該是「毗盧帽」,應該不是『五佛冠』,因為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師、主持、方丈修法時,戴著像徵五智如來的寶冠,玄奘雖然是大德高僧,不會囿於派別之見,但還是不大可能帶這種帽子,而且《西遊記》第九十二回里也提到過:
「 唐僧 著了一驚--把個毗盧帽子打歪--雙手忙扶著那球。」
至於唐僧帽子兩邊的飄帶上寫的,正常應該是"唵、嘛、呢、叭、彌、吽 "六字真言,如下圖
Ⅵ 唐僧頭上戴的是什麼
是密宗的五佛冠又叫毗盧冠.是金剛上師或法師做法會時,主法和尚戴的.
他象徵五智如來的寶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
中央是大日如來(毗盧佛),其四方安置四佛分別是: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佛。
Ⅶ 誰知道唐僧的頭冠叫什麼名字為何不常見和尚戴只有唐僧戴么
【五佛寶冠】
又作五佛冠、五智冠、五智寶冠、五寶天冠、灌頂寶冠、寶冠。即大日如來、金剛薩埵、虛空藏菩薩、諸佛頂尊等所戴之寶冠。寶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羅道場受灌頂
時,阿闍梨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又五佛之配列有二,一以大日位於中央,其四方安置四佛,一則橫列五佛。
Ⅷ 為什麼唐僧上靈山的時候才戴毗盧帽,有什麼說法嗎拜託各位了 3Q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
毗盧
佛像的帽子。亦泛稱僧帽。應該是這個帽子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吧,特別是對佛的一種尊敬
]
Ⅸ 道士為什麼戴著「唐僧帽
經常來道觀里的居士信眾們,可能會無意中看到道長們做科儀法事,在度亡道場之「煉度」科儀,會看到高功道長頭上戴著一頂彷彿《西遊記》連續劇里「唐僧帽」般的頭冠,很多人會心裡默默好奇,原來佛道果然是一家,不然道長們怎麼也會戴著「唐僧帽」呢!
(影視劇形象)
實際上,和佛教無關,這頂「唐僧帽」的真正名字是五老冠,佩戴時圍戴頭部,無頂,呈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形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
(五老冠)
所謂「五老」,指的是五方五老,即道教尊奉的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盤煬?、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盤煬?、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盤煬?、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盤煬?和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盤煬?,分別為東、南、中、西、北五方之天神。
五老冠和莊子巾、九梁巾等一樣,是地地道道的道教服飾,只不過前者多為度亡道場中主壇高功所戴,並非日常服飾。
(「煉度」法事中佩戴五老冠的高功法師)
而之所以會讓人誤解五老冠為「唐僧帽」,這不得不說《西遊記》這部連續劇對我們整整數代人的影響之深遠,而實際上,「唐僧帽」名為五佛冠,也只有在重大法會時才會佩戴,而不會像影視劇中的大唐高僧般走到哪戴到哪。
同五老冠一樣不為大眾所了解的道教服飾中,還有太陽巾。
前幾年,小編我隨同幾位道友雲游時,正逢夏日,道友頭頂太陽巾,路人紛紛圍觀,還有好事者自以為是,對旁人講,「他們是韓國來的」,我和道友面面相覷,一臉尷尬。
(佩戴太陽巾的道友)
眾所周知,韓國等東南亞地區同為漢文化圈,太陽巾作為我國明代很普遍的遮陽大帽,和茶道、圍棋等相同,傳播廣泛,在韓劇《大長今》中便頻頻出現,而道教服飾一直延續了咱們漢文化傳統,所以今天,仍然有道長會在夏日中佩戴太陽巾。
也請看過此文的朋友們,下次看到太陽巾時,會驕傲地對人說,這是明代我們祖先常戴的遮陽帽,後來才流傳到韓國日本。
(網路資料圖)
在道經《道書援神契序》中這樣講:「後世孔子徒之服隨國俗變,老子徒之服不與俗移,故今之道士服,類古之儒服也。」
道教服飾,是道教信仰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