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穿唐裝有什麼講究配什麼帽子

穿唐裝有什麼講究配什麼帽子

發布時間: 2023-08-16 15:17:19

『壹』 請問 男的唐裝 搭配什麼帽子 看起來舒服點 還有搭配什麼鞋子 給點建議 我是個年輕人 不是個老人哦 謝謝

第一,帽子就不要帶了,帶西式帽子不搭配,戴中式帽子由於穿唐裝就更顯老氣。
第二,不要穿布鞋就可以不顯老氣,可以穿休閑點的鞋子。
第三,你想想有一些外國年輕小伙穿唐裝,而且是大紅大綠大紫的都能穿出一幅調皮的感覺,所以只能靠你的氣質和活力來烘托你的年輕活潑了,加油!

『貳』 冬天,中老年唐裝搭什麼類型帽子

很少有這個年紀的戴帽子 就是戴帽子也是很百搭 的那種啊

『叄』 古代男女的服飾有什麼講究么

1、漢服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范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 隨後各朝代的漢服雖有局部變動,但其主要特徵不變,均是以交領右衽為基本特徵。
2、唐裝
唐裝(亦屬於漢服)唐代的漢服,多特指對襟上衣、齊胸襦裙加上披帛的女子裝束。男子裝束則多為圓領袍衫。 我們現在總說到的衣裳二字,其實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實是指現代所說的裙子,衣與裳分開。這種婦女的服飾不是連衣,而是分兩截的穿法一直延續到明末。 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領或對襟繫上帶結,下面的裙子圍起來繫上長長的裙帶,上衣或者掖裡面或者自然的鬆散著,後來這種鬆散的上衣不斷加長,一直覆到膝蓋部,就後來發展成了宋代的褙子。 P.S. 現代因APEC興起的「唐裝」是以清朝馬褂為原型的時裝,與漢服及唐朝沒有任何關系。
3、清裝
戲曲演出中的清代服飾。康熙年間已有清裝在戲曲舞台上出現。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其最後一出《余韻》,劇本註明:「副凈時服扮皂隸暗上」。「時服」就是清朝服裝。這出戲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金斗班首先演出。但戲曲運用清裝是受到過許多限制的。乾隆年間曾禁止「演學本朝服色」的戲演出(見江西巡撫郝碩奏摺,《史料旬刊》第22期)。嘉慶年間也發生過副憲下令奪優人冠珊瑚頂的事件,認為優人褻瀆朝廷「名器」(焦循《劇說》)。所以,反映在乾隆末年《揚州畫舫錄》所記的「江湖行頭」以及道光年間平署《穿戴提綱》中,清裝都很少。清末出現了一批清代故事戲,清裝的增加仍然不多。除了上述的原因外,還由於戲曲的裝扮歷來不注重表現某朝某代的歷史細節的具體性。近百年來保留在傳統衣箱中的比較明顯的清裝,也就是馬褂、箭衣、緯帽等有數的幾種,並且作了不同程度的藝術加工。
4、元朝服飾
元代的服裝制度與遼金相似。 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男服服飾: 冕服: 天子袞冕服。 皇太子袞冕服。 公服:行禮時百官所穿的。 常服:元代上層主要服裝。 元朝 留辮束發 元朝並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仍保持其生活習俗,但同時又受漢族的影響,服飾日趨華麗。 元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據古籍記載,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種,夏服有 15 種。 這個時期的婦女也穿長袍,而漢族婦女則以襦裙為主。由於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影響,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辮發和髡發,其特徵是先用刀剃開兩道直線,腦後頭發全部剃去,左右兩側留出辮發或隨意散落披肩。
5、明朝服飾
明朝服飾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在經過元代蒙古人統治之後,明朝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明代許多男子流行的發式都是明太祖首創的。比如「網巾」,有象徵國家法令齊全的意思,「四方巾」象徵國家太平,還有「瓜皮帽」,它幾乎被現代的西方人當作中國典型的帽子了。服飾發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前襟的紐扣代替了幾千年來的帶結。但是紐扣並非始於明代,從元代的辮線襖子腰圍部分曾經見到過釘紐扣的形式。紐扣的使用也是一種變革,體現著時代的進步。
隨著等級制的產生,上下尊卑的區分,各種禮儀也應運而生。反映在服飾上,有祭禮服、朝會服、從戎服、吊喪服、婚禮服。這些服飾適應於天子與庶民,甚至被沿用於商周以來的二千年封建社會之中。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間不全遵周之制度。七國崛起,各自獨立。其中除秦國因處西陲,與其它六國在衣冠制度上有差異外,其它六國均因各諸侯的愛好和奢儉,以及當時興起的百家爭鳴之風,在服飾上也各顯風采。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著珠履;平原君後宮百數,婢妾被綺觳;衛王宮的衛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孺服長裙褒袖、方履等等。

漢初服飾,與民無禁。西漢雖有天子所服第八詔令的服飾制度,但也不甚明白,大抵以四季節氣而為服色之別,如春青、夏赤、秋黃、冬皂。漢代婦女的日常之服,則為上衣下裙。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將北方民族服飾帶到了這一地區。同時,大量民族服飾文化也影響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飾。婦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著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裙也可作禮服之內的襯衣衫。

隋統一全國,重行厘走漢族的服飾制度,然而也難以擺脫其由北向南統一而帶來北族服飾形制的影響。只是到了唐代帝國的建立,才以其長時期的統治,加上其強盛的國力,令其服飾制度上承歷代制度,下啟後世冠服制度之經道,同其社會一樣,呈現出繁榮景象。唐人與西北各民族的交往頻繁,各民族同唐人雜居內地的也很多,因此,唐人穿胡服的裝束常會在該時代的文物中見到。

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淪為女真族貴族統治領地,服飾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經濟因素而發生交互影響。《續資治通鑒》記載:「臨安府風俗,自十數年來,服飾亂常,習為邊裝……」可見南宋京都也尚北服。宋代婦女的日常服飾,大多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褲。其面料為羅、紗、錦、縷、毅、絹。尤其是裙子頗具風格,其質地多見羅紗,顏色中以石榴花的紅色最注目。褶襇裙也是當時裙子中有特點的一種,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貴族婦女著裙的褶襇更多。

元代是蒙古族入關統治中原的時代。其服飾既襲漢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

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須剃發為蒙古族裝束。蒙古族的衣冠,以頭戴帽笠為主,男子多戴耳環。然至元大德年間以後。蒙、漢間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認其便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後,先是禁胡服、胡語、胡姓,繼而又以明太祖的名義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飾、內臣服飾,其樣制、等級、穿著禮儀真可謂繁縟。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184o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方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外國衣料因價廉漸為人所歡迎,費工費時,工藝考究的滾、鑲、嵌、綉等傳統手工藝漸漸地衰落,西方縫紉方式開始流行起來。尤其是女性的時裝,由於縫紉精緻、款式合乎時代潮流,影響尤大。風行於本世紀2O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風行於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沿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過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徑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服裝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種符號,它代表個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國君為政之道,服裝是很重要的一項,服裝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國傳統上,服裝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遠超出治服裝在現代社會的地位。

按說服裝,對人類來說,蔽體禦寒是它的首要功能。但是人類服裝文明,自走出了唯一實用目的時代以後,它的功能就復雜了。尤其在中國,自古,服裝制度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

促使服裝發揮它的功能,達到它「天下治」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服色有兩大功能:一是區別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處的場合。古代政府對全天下的人,都有規定的服色,尤其,天子、諸候至百官,從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詳細規定,他們幾乎是穿著制服,因穿制服的人,多屬上層階級,是人們企羨的對象,因此制服服色強烈地影響一般的流行服色。時代不斷變遷,中國文化中不斷加入外來文化,流行服色也會反過來影響制服服色,在這兩種服色文化互相激盪的結果,產主了這段看似變化不大,事實上又有翻天覆地改變的服裝史。古代的服裝,依穿著場合,主要可分為:禮服、朝服、常服叄類,每類又可分幾種,原則是地位愈高的人,得以穿的種類愈多,可以用的顏色愈多。就讓我們看看中國之服裝史吧……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國,以嚴密的階級制度來鞏固帝國,制定一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范社會,來安定天下。服裝是每個人階級的標志,因此服裝制度是立政的基礎之一,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商周時代的服飾:

商周時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戰國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這種衣服叫「深衣」。還有一種「單衣」,是沒有里子的寬大衣服。他們頭上還戴「幘」;幘是用來包住頭發的頭巾,不讓它們披散下來。

這個時期,游牧民族所穿的短衣、長褲、靴子,也傳進外國,這種帥氣的服裝穿著起來,行動的確是方便多了。

◎男服服飾:

冕服:禮服中最專貴的一種,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組成。冕服的主體是玄衣、衣裳上面繪綉有章紋,而在最隆重的典禮時,穿九章紋冕服。衣裳之下,襯以白紗中單,即白色的襯衣,古代襯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為硃色,諸侯為黃硃色。鞋是雙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禮時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僅次於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

玄端:為天子的常服,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禮都是上衣下裳不相連,惟此種衣裳是上下相連,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女服服飾:

?衣:為王後從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翟:為王後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畫?翟紋十二章紋,?翟羽色亦為五采。

闕翟:為王後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繒的翟紋。

鞠衣:為王後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候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展衣:又稱?衣為王後禮見王及宴賓客的禮服,亦是卿大夫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祿衣:為王後燕居時的常服,亦為士之妻從夫助祭的祭服。

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秦漢時代,在中國服色是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將陰陽五行思想滲進服色思想中,秦朝國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規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應是沿襲戰國時代的習慣。

男服服飾秦始皇規定的大禮服是上衣下裳同為黑色祭服並規定衣色以黑為最上,又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著綠袍一般庶人著白袍。

女服服飾秦始皇喜歡宮中的嬪妃穿著漂亮的及以華麗為上。由於他減去禮學,對於嬪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個人喜好為主。不過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歷經秦朝的嚴苟政治,劉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男服服飾:

禮服: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廢除「六冕」,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之禮服的辦法。

冕冠服:為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候、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著。

長冠服:為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五嶽、四瀆、山川、社稷等典禮穿者。

委貌冠服:相當於周代的冠弁服。為公卿諸候大夫行大射禮於辟雍的時候穿著。

皮弁冠服:此種冠服為大射禮時,執事者穿著,衣裳為緇麻衣,皂領袖、素裳。

朝服:自秦開始以袍作為朝服,漢代從皇帝至賤更小吏亦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過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稱。漢代的朝服,服色是隨著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

◎女服服飾:

廟服:相當於周代的?衣,是女子禮服中,地位最尊貴的一種。太皇太後、皇太後之入廟服,皇後之謁廟服,其服色是皂下。

蠶服:相當於周代約鞠衣。每年三月,皇後帥領公卿諸侯夫人親蠶禮時穿著。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後,皆以蠶衣為朝服。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服裝史的大變動時期,這個時候因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來住,胡服便成了當時時髦的服裝。緊身、圓領、開叉就是胡服的特點。

◎男服服飾:

禮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禮服祭服,仍只有一種,與漢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異。

平冕服:各級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紋,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等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等七章,天子用刺綉文,公卿用織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漢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國古代的周禮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據周禮而定。

委貌冠服:為公卿行卿射禮之禮服。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緣為領袖。
朝服:同於漢代,天子與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來區別,亦都有五色朝服,不過漢代平時常朝以皂朝服、絳服為多,而魏晉南北朝則以絳朝服為主。

通天冠服:魏晉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禮服。著絳紗袍,皂緣中衣,黑鞋。

遠游冠服:為皇太子及諸王所服,著朱衣,絳紗袍,皂緣白紗中衣,白曲領。

百官冠服:以絳紗為主。但陳制較復雜,百官位高者以朱衣為朝服,位卑者,則以皂衣為朝服,皂白紗緣中單。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衛之官,皆著五色衣,以錦綺饋綉,名曰品色衣。

常衣:主要是褲褶服,用途非常廣,可以做朝服、軍服、便服、從貴族到庶民均用到它。

◎女服服飾:

皇後謁廟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禮服,也是皇後的嫁服。

入廟佐祭服:為妃、嬪、命婦之祭服。在晉及南朝宋、陳均為皂上皂下。

親蠶服:為皇後行親蠶禮之禮服,均為青上縹下。

助蠶服:為妃、嬪、命婦助皇後行親蠶禮之禮服,在晉及南朝陳為縹上縹下。南朝宋為青上青下。

朝服:以上三朝均以為女性之朝服。

比周禮服:女性官服與男性官服同樣,非常復雜,用色亦多,與前述朝代大不相同●到了隋唐,雖然在最隆重的禮儀服裝仍跟上傳統,但是穿得最多的官式常服,卻有了新面貌,鬧到了後代服色制度的另一個傳統。因此這是服飾史上的重要時代。

隋唐時,一般人是穿白色圓領的長衫,低下階層穿的是用麻、毛織成的「粗褐」。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圓領或交領短衣,高腰拖地的長裙,腰上還系著兩條飄帶。唐代的女裝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長圍巾。還有特別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長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婦女還喜歡穿徂領的小袖衣、條紋褲、綉鞋等西域式的服裝,她們的頭上還戴著「冪離」、「帷帽」。隋唐的女裝,以紅、紫、黃、綠四種顏色最受歡迎。

◎男服服飾:

冕服:祭服,最隆典禮禮服。自天子至百官均服之。

朝服:為次於冕服的第二等禮服。

通天冠服:天子之最隆重朝服。

遠游冠服:為皇太子及親王的最隆重之朝服。

具服:亦稱朝服。

公服:為次於冕服、朝服的第三等禮服。

弁服:天子在朔日受朝時服之,皇太子在朔望視事時服之。

公服:皇太子在五月常朝、元日冬至受朝時服之。

平巾幘服:戎裝的公服。

烏紗帽服:為天子及皇太子視朝、聽訟和宴見賓客的服裝,以烏紗做帽。

黑介幘服:沒有公職的士人,在朝見受詔時穿著。

常服:為使用最多的一種服裝。

黃袍:天子開始常穿黃色袍。

品服:以不同服色來分別品官之職位高低的傳統。

◎女服服飾:

大禮服:

?衣:最隆重的大禮服。

?翟:皇太子妃最降重的大禮服。

常禮服:

青衣:皇後禮見皇帝時穿著的。

朱衣:皇後宴見賓客時穿著的。

鈿釵禮衣花釵禮衣:歸嫁禮服。

●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只是與傳統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宋朝時侯的服飾宋朝的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

當時退休的官員、士大夫多穿一種叫做「直掇」的對襟長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領口、衫角都鑲有黑邊,頭上再戴一頂方桶形的帽子,叫做「東坡巾」。

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綉上漂亮的花邊。

◎男服服飾:

冕服:宋朝開始減少冕服的種類,大典禮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經常出現。

朝服:宋代在勁下加上特別的裝飾謂之「方心曲領」。

公服:宋代以常服為公服。

◎女服服飾:

禮服:其服色大致與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長裙、霞帔為常服。
元代的服裝制度與遼金相似。

●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男服服飾:

冕服:

天子袞冕服。

皇太子袞冕服。

公服:行禮時百官所穿的。

常服:元代上層主要服裝。

●朱元璋統一天下,明代開始整體上大致恢復漢人衣冠,從唐代吸收了胡人習慣以後,發展出的漢人衣冠。

明代的男裝,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六瓣、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役所戴的,但是因為戴起來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來。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系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男服服飾:

冕服:從宋代起皇帝幾乎只穿一種冕服。

朝服:有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辦公服。均用到它。

常服:恢復唐宋時代的常服糸統。

◎女服服飾:

禮服:

?衣:為皇後受刪、謁廟、朝會時穿著。

翟衣:為皇後的第二禮服。

禮服:品官命婦的大禮服。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衣服長袍馬褂,早先是富貴人家才穿的服飾,到後來普遍了,變成全國的一般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

◎男服服飾:

禮服外褂:因紋飾不同而分別官階袞服:為皇帝穿著。

龍褂:為皇子所照。

補服:依紋飾不同而分別官階。

朝服:最隆重的大禮服。

吉服:清代的禮服,次於朝服是為吉服,用於吉慶典禮時穿著。

常服:清代之服裝制度,唯對常服,規定甚小。

◎女服服飾:

朝服:皇後的朝服則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為一整體。

吉服:由外褂與袍組成。

『肆』 男生日常怎麼穿搭唐裝如何穿搭更好看

想到唐裝,大家可能會聯想到功夫這個話題,或者是公園練太極的大媽大爺才會穿的衣服,但是隨著審美的不斷變化,現代很多年輕人也在將唐裝融入到現代化的穿搭風格中去。那麼將唐裝和現代服飾結合會不會好看,怎麼搭配好看等等的問題也是逐漸的台上了門面。

至於穿搭方面,唐裝也是非常的日常,一件黑色的唐裝是非常的百搭無論是搭配短褲,長褲,運動鞋,板鞋或者拖鞋等等,都是非常的百搭,無論是哪一種搭配方式,都可以提現出唐裝不同的風格,因此不必擔心不會搭配。真的跟推薦大家入手一件唐裝。

『伍』 穿唐裝配什麼樣的帽子好看

唐裝配地主帽子是非常好看的,也是非常古典的。

『陸』 男生穿唐裝配什麼帽子

穿唐裝棉襖,
可以選擇瓜皮帽,
你可以選擇小禮帽,
這兩款帽子都有不同的效果。

『柒』 男生穿唐裝配什麼帽子

男生穿唐裝不需要戴帽子。如果戴帽子的話就顯得不倫不類的,不是很搭配。如果確實需要戴東西的話,可以參考一下唐朝的時候人戴什麼。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05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38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096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59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65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91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26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46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59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