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男裝叫什麼
1. 結婚穿的衣服叫什麼 結婚時穿的古裝叫什麼
結婚時候新娘和新郎所穿的衣服,有的人不知道叫做什麼名字,來看看結婚穿的衣服叫什麼?
一、結婚穿的衣服叫什麼
1、新娘穿的禮服
(1)主婚紗:又被叫做是婚禮儀式紗,是結婚典禮上最隆重的禮服。一般主婚紗都會偏向於端莊和奢華,如果場地比較大的話,會選擇大拖尾款式。
(2)出門紗:出門紗是在接親和拍攝外景時候穿的禮服,有的新人會選擇一件輕婚紗作為出門紗,有的新人則是會選擇秀禾服,具體根據自己的喜好。
(3)敬酒服:結婚典禮上敬酒環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新人為了方便會特意穿上敬酒服,一般是選擇紅色的小禮服裙,或者是旗袍。
2、新郎穿的禮服
(1)西裝:新郎在婚禮上所穿的衣服就沒有新娘選擇那麼多,一般都是穿西裝較多。西裝穿上會讓新郎身材看上去更好,也更加有氣質。
(2)褂皇:如果是中國式的婚禮的話,那麼新娘一般會穿上褂皇,一般都是純手工製作的,所以價格較高,但是穿上也是真的好看。
二、結婚時穿的古裝叫什麼
1、龍鳳褂
龍鳳褂像是專門為婚禮而生的禮服,禮服上的圖案寓意吉祥如意,剪裁也是體現了新娘的好身材,顏色是金色為主,看起來華麗端莊,非常美麗。
2、秀禾服
秀禾服是從民國初期流行起來的,對於一些身材不是很好的新娘,能夠很好修飾身材,體現女子的婉約和秀美,因此不管是中式婚禮還是西式婚禮上都能夠見到秀禾服的身影。
3、鳳冠霞帔
從古代開始,公主們出嫁的時候都是鳳冠霞帔,非常華麗。到了現在一些新人舉辦中式婚禮的時候,也會選擇鳳冠霞帔這樣傳統的裝飾,會讓新娘變得雍容華貴。
總結:
本文詳細為大家介紹了結婚穿的衣服叫什麼,以及結婚時穿的古裝叫什麼,相信大家對於本文都有了了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 古人為何把結婚當天的男子稱為「新郎官」
“新郎官”這個稱呼最早來自於明朝的婚禮制度,之所以叫“新郎官”是因為在古代,再普通平凡的男子在結婚當天也可以穿上九品官員的官服,所以叫做“新郎官”。
由此可以看出,婚禮在古代是非常受到重視的,無論是繁瑣的婚禮過程,還是對婚禮進行的一系列的制度約束,都可以看出結婚是人們一生中很重要的事。而一些古代婚禮上的習俗,在經歷了幾千年歷史的沉澱後,仍然流傳到了現在,這些不僅體現了婚禮上的美好,還體現了中華的歷史文化。
3. 婚服在古代叫什麼
婚服在古代叫什麼
婚服在古代叫什麼,從古至今結婚絕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那麼古代和現代男女的婚服完全不一樣,連叫法都變了。那麼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婚服在古代叫什麼吧。
婚服在古代叫什麼1
叫鳳冠霞帔。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但是並不是只有婚禮的時候才穿鳳冠。
鳳冠形成於漢代,自出現之日起,鳳冠就是身份尊貴女子的至尊禮冠,在重大場合,她們必須戴鳳冠。另一件配飾霞帔也是女性的身份標志:明清時期,身份等級不同,霞帔的紋路、吊墜都有不同。
事實上,因為封建社會等級分明,穿戴著雍容華貴的鳳冠和霞帔舉行婚禮對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來說,是可望不可即。百姓家的女子在婚禮上,只好假借「鳳冠」和「霞帔」之名,做出鳳冠霞帔的樣式,以圖喜慶。
(3)婚禮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南宋王朝腐敗,金兀術南侵京城臨安(杭州),康王趙構不敵金兵而棄城南逃。過錢塘,跨曹娥,金兵仍窮追不舍。
康王於是經奉化直奔寧海而來。到西店境內的前金村時,忽見路邊有座破廟,廟前曬場的谷籮上坐著一位村姑。村姑見康王逃來,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籮里,自己仍若無其事地坐在谷籮上面。
當金兵追到問姑娘是否有人路過這里時,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說,他們向南邊逃去了。金兵信以為真,向南邊猛追而去。
結果康王躲過了這場殺身之禍。康王對這位村姑用巧計瞞過金兵,使他絕路逢生,萬分感激,當即向姑娘許諾,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義,在出嫁時享受坐花轎、戴鳳冠、著霞帔的殊榮。
不久,康王得救,重歸金殿。他對昔日那位村姑許諾的「金口玉言」銘記在心,於是下旨賜封這位村姑為「娘娘」,在出嫁時可以真正享受鳳冠霞帔的特殊榮譽。
同時還修建了那座破廟,並親筆題寫為「皇封廟」。後來鄉村姑娘在出嫁時也都紛紛效仿,穿戴起鳳冠霞帔。這種風俗遍及浙江各地,這就是人們所美譽的「浙江女子盡封王」的故事。
婚服在古代叫什麼2
1、周制昏服-純衣纁袡
周禮婚制中的禮服崇尚端正,不同於後世的婚制。暗色系遵循「玄色系」。
【新郎服飾】爵爵,玄端禮服,外衣,白絹單衣,黑袍,赤色的黃袍,或履。
禮服:正舉行婚禮時,穿玄色純衣、拜見公婆時的宵衣。
發飾:纚、笄、次。新娘頭戴"次",以"(寬二尺二二,長六尺,古代二尺二約50厘米)束發,有一尺二長的折枝。
2、唐制的婚服-釵鈿禮衣
唐婚紗融合了前代的莊重神聖和後代人的熱烈喜慶;唐裝是男裝緋紅,女子服青綠,所謂紅男綠女是也。
晚唐時期宮廷命婦的禮服,在花釵大袖裙或連裳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紫檀禮服。層次很多。穿衣的時候層層疊放,然後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在日本著名的古代宮廷和服「十二條衣裳」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身穿這種衣服,發上還帶著金翠花,因此也稱「衣裳」。一身衣裳常用作唐代通用的歸婚服。唐初,繁復的寶釵衣裳被簡化,成為一般意義上的花釵大袖。
大家都知道,越是繁雜的東西越難有秩序的美感;誰能把這么多紛繁的物品疊加整飭成華麗的藝術呢?這件衣服的經典之處在於袖口和領口,再加上一身寶飾,不會產生累贅的感覺——雖然花釵和金碧輝煌,但也不會產生累贅。
3、明制的婚服-鳳冠霞帔
民女出嫁時,可享受一種屬鳳冠霞袍的.榮譽,正如庶人男子親迎九品官服一樣。
我們認為,紅色婚服起源於唐代左右,是由准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但實際上,到宋代,宮女的婚服仍是青色。"「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袍」的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這種婚服起源很晚,現在是國人心中理解的華夏婚服,而且根深蒂固。
婚服在古代叫什麼3
成親的衣服,在古代叫鳳冠霞帔。指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源於明朝,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閑服飾。
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將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別,顏色分紅、藍、黃、絳、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
(3)婚禮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新娘的傳統嫁衣便是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戴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
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艷紅艷紅,喜氣洋洋。下面看看這款霸氣的鳳冠霞帔。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後、皇太後、皇後的規定服飾。
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
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4. 中式婚禮男士服裝 與新娘禮服的完美搭配
現在傳統的中式婚禮,越來越受到新人們的喜愛,准新人在籌備婚禮的時候,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服裝了,那麼 中式婚禮男士服裝 要怎麼穿,如何與新娘禮服的完美搭配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中式婚禮男士服裝一、旗袍搭配
在中式婚禮上,新娘一般都是穿旗袍,新娘穿旗袍可以體現出嫵媚動人的風姿,如果新人選擇穿旗袍,俺么新郎的禮服就可以選擇中山裝或者是黑色的西裝,如果新郎選擇西裝的話,還要注意可以打領帶,但是千萬不能打領結,不然就會不協調了。
中式婚禮男士服裝二、秀禾服搭配
秀禾服是源自滿洲人的服飾,也被叫做龍鳳褂,非常的大氣,又顯得很富貴。秀禾服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較傳統的直衣擺,還有一種是像波浪一樣的水波腳衣擺。在中式婚禮上,如果新娘選擇端莊喜慶的秀禾服,那麼新郎就應該穿中山裝改良的上衣,上面的暗花和刺綉也要和新娘的服裝搭配。
中式婚禮男士服裝三、鳳冠霞帔搭配
鳳冠霞帔指的是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候的裝束,來展示榮耀。也是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在傳統中式婚禮中,新娘穿鳳冠霞帔,看起來非常高貴莊重。按照中國古代婚禮來說,如果新娘穿鳳冠霞帔,那麼新郎就要穿狀元服。
中式婚禮男士服裝四、周制漢服搭配
漢服婚禮是指穿著漢族傳統服裝的婚禮,漢服婚禮禮服有周制漢服,還有唐制漢服,還有明制漢服。除了新娘穿鳳冠霞帔,新郎穿狀元服以外,一般新郎還要穿相對應的紅色服裝。如果新娘穿紅色周制漢服的話,新郎服裝就要以黑色為主。在這個時候,新郎應該穿長袍,上身要黑色,袖口要紅色這樣會顯得非常莊重。
中式婚禮男士服裝五、龍鳳褂搭配
婚禮上如果新娘穿龍鳳褂的話,那麼新郎就要穿長袍馬褂,馬褂可以彰顯出一個人的身份,海可以和新娘的中式禮服很好的搭配在一起。
中式婚禮男士服裝六、改良中式禮服搭配
如果新娘選擇的事秀禾服或者是改良的中式禮服,那麼筆挺的中山裝非常適合新郎。特別是改良的中山裝。
我總結:以上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關於 中式婚禮男士服裝 和與新娘禮服的完美搭配的一些內容,希望能幫到大家。禮服是非常重要的,新人一定要和自己愛人的禮服完 美的 搭配在一起。
5. 中國傳統婚服,新娘的服裝叫穿鳳冠霞披,新郎的服裝叫什麼
新郎的公裳即公服,這本來是有官階的人才能穿的;襆頭是當時男子貴賤通服的頭巾,但花襆頭則是婚禮行用的吉服。民間習俗,結婚是大喜之日,在服飾上出現一些僭越,正式規定庶民結婚可以用九品命服為吉服。所以後來鳳冠霞帔成為新娘的通服,小小老百姓在婚禮舉行之際也能權充九品末等官。江南俗稱新郎為新郎官、新官人,其源或出於此。
6.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叫什麼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叫什麼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叫什麼,結婚絕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那麼古代和現代男子的婚服完全不一樣,連叫法都變了。那麼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古代男子結婚喜服叫什麼吧。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叫什麼1
1、周制昏服-純衣纁袡
周禮婚制中的禮服崇尚端正,不同於後世的婚制。暗色系遵循「玄色系」。
【新郎服飾】爵爵,玄端禮服,外衣,白絹單衣,黑袍,赤色的黃袍,或履。
禮服:正舉行婚禮時,穿玄色純衣、拜見公婆時的宵衣。
發飾:纚、笄、次。新娘頭戴"次",以"(寬二尺二二,長六尺,古代二尺二約50厘米)束發,有一尺二長的折枝。
2、唐制的婚服-釵鈿禮衣
唐婚紗融合了前代的莊重神聖和後代人的熱烈喜慶;唐裝是男裝緋紅,女子服青綠,所謂紅男綠女是也。
晚唐時期宮廷命婦的禮服,在花釵大袖裙或連裳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紫檀禮服。層次很多。穿衣的時候層層疊放,然後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在日本著名的古代宮廷和服「十二條衣裳」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身穿這種衣服,發上還帶著金翠花,因此也稱「衣裳」。一身衣裳常用作唐代通用的.歸婚服。唐初,繁復的寶釵衣裳被簡化,成為一般意義上的花釵大袖。
大家都知道,越是繁雜的東西越難有秩序的美感;誰能把這么多紛繁的物品疊加整飭成華麗的藝術呢?這件衣服的經典之處在於袖口和領口,再加上一身寶飾,不會產生累贅的感覺——雖然花釵和金碧輝煌,但也不會產生累贅。
3、明制的婚服-鳳冠霞帔
民女出嫁時,可享受一種屬鳳冠霞袍的榮譽,正如庶人男子親迎九品官服一樣。
我們認為,紅色婚服起源於唐代左右,是由准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但實際上,到宋代,宮女的婚服仍是青色。"「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袍」的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這種婚服起源很晚,現在是國人心中理解的華夏婚服,而且根深蒂固。
歷史大全內容創作者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叫什麼2
1、 周制昏禮服——純衣纁袡
周禮婚制中的禮服崇尚端正莊重,與後世婚制中有所不同。昏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
【新郎服飾】 爵弁,玄端禮服,緇衪纁裳,白絹單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飾】
禮服:正婚禮的時候,穿玄色純衣纁袡禮服,拜見公婆時則宵衣。
發飾:纚、笄、次。新娘頭戴「次」,以「纚」(寬二尺二,長六尺,古代二尺二約50厘米)束發,有一尺二長的笄。
2、唐制婚禮服——釵鈿禮衣
唐制婚禮服融合了先前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烈喜慶;唐制是男服緋紅,女服青綠,所謂紅男綠女是也。
【釵鈿禮服】晚唐時期宮廷命婦的禮服,在花釵大袖襦裙或連裳的基礎上發展出釵鈿禮服。層數繁多。穿時層層壓疊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日本的著名古代宮廷和服「十二單」就是從此款禮服演變過來的。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鈿釵禮衣常作為為唐代通用的歸嫁禮服。唐以後,繁復的釵鈿禮衣有所簡化,成為一般意義上的花釵大袖衫。
眾所周知,越是繁雜的事物越難以產生有序的美感;釵鈿禮衣如何將這么多紛繁的物什疊加整飭成一種華麗的藝術?釵鈿禮衣的經典之處就在於袖口和領口;另外,釵和花鈿等一套發飾也不會不產生出累贅的感覺——雖然花釵和金翠花鈿不是典型的式樣。
3、 明制婚服——鳳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時可享屬於命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如同庶人男子親迎可著九品官服一樣。
據笑非說紅色婚服起源於准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實際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帔」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這種起源很晚的婚服樣式目前是國人心中理解的華夏婚禮服裝,而且根深蒂固。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叫什麼3
成親的衣服,在古代叫鳳冠霞帔。指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源於明朝,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閑服飾。
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將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別,顏色分紅、藍、黃、絳、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
(6)婚禮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新娘的傳統嫁衣便是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戴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
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艷紅艷紅,喜氣洋洋。下面看看這款霸氣的鳳冠霞帔。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後、皇太後、皇後的規定服飾。
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
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7. 漢式婚禮男女服裝叫什麼名字,男的穿的叫什麼服飾 女子的配飾又叫什麼 鳳冠霞帔是什麼時期女子結婚用的
漢式婚禮按照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特點分為,先秦兩漢風,隋唐風,宋明風。
先秦兩漢有專門的婚禮禮服,紅黑兩色,男子為上衣下裳制禮服,女子為直裾或上衣下裳或曲裾。
唐以後婚服從公服,就是官員的服飾按照舉行婚禮者的身份按級別使用。女子也是一樣。
鳳冠霞披是宋明女子結婚所用。
不是很全面,建議樓主多從專業文獻了解學習。
8.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在古代結婚的時候是要穿喜服的,在古代女性穿的是叫鳳冠霞帔,以鳳凰點綴得名,那麼男的你知道教什麼嗎?以下分享古代男子結婚喜服,一起來看看。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1
男子的衣服叫漢服。
庶民女子出嫁時可享屬於命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如同庶人男子親迎可著九品官服一樣。據說紅色婚禮服飾起源於准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
但實際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帔」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這種起源很晚的婚服樣式目前是國人心中理解的華夏婚禮服飾 ,而且根深蒂固。
古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於活動。古代華夏族漢服上衣下裳,束發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據安陽侯家莊墓及婦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貴族上身穿交領衣,腰束紳帶,下身著裳,腹前系市(蔽膝)。西周時遺留下來的人像材料更少。從洛陽出土的玉人及銅制人形車轄來看,衣、裳、帶、市仍是貴族男裝的基本組成部分。
其衣用正色,裳用間色,並特別重視裳前之市。西周銅器銘文記載周王在冊命典禮上頒賜的服裝中,常有「朱市、蔥黃」(《毛公鼎》)「市、黃」(《詢簋》)等物。
市、 黃即古文獻中的、 衡,指蔽膝,衡則指包括系玉之組和玉件在內的整套佩飾。河南信陽長台關與湖北江陵紀南城戰國墓所出之俑,均在腹前系玉佩。貴族則在玉佩下襯以色彩特殊的,因而引人矚目,成為代表身份地位的一種標志。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2
中國傳統的結婚喜服到婚紗的演變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中國傳統中式婚禮喜慶、禮節周全、有講究,因此獲得很多新人們的喜愛。下面就跟隨我一起體驗一下中國傳統結婚的喜服到西方婚紗的演變。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禮儀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才開始有婚姻關系。流傳於河南省周口地區淮陽縣的一個洪水神話:傳說在遠古時期洪水泛濫,把世界上幾乎所有人、動物都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女媧兄妹。太白金星叫他們結婚,生育後代,但他們認為兩人是兄妹,便不肯答應。
但是如果不這樣人類就會滅絕。他們提出,如果能將割成許多段的竹子再接起來,就可以結婚。後來果真把竹子接上了,而且下許多竹節。兩人還是不願答應,又提出,從兩座山上往下滾兩盤石磨,如果石磨能滾合到一起,就可以結婚。但是當石磨又合在一起後,他們仍然不肯答應。女媧又出了一個主意,如果伏羲能夠追上自己,就可以成婚。
結果,伏羲始終追不上女媧,一隻烏龜教伏羲從山的另一面沿著相反的方向追趕。女媧沒有防備,果然一下子被伏羲抱在懷里;兩人只好成婚。由於伏羲、女媧的成婚,才傳下了後世的人煙。
【漢朝以前】
中國的婚姻風俗,自周代形成了六禮,程序分別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就是求婚;問名為請教女子的姓名;納吉為占卜;納征為交納彩禮;請期為確定迎親日期;親迎為迎接新娘。
【漢代喜服】
漢代服飾有以下幾種直裾,曲裾,襦裙等。直裾漢代男女均穿,但這種服裝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所以我們著重介紹曲裾深衣,男子可穿,但更是女子的常見服式。這種女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充分顯現女性的文靜與優雅。衣袖有寬窄兩種,袖口大多鑲邊。衣領為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漢代時新穿「三重衣」,即穿幾件衣服就露幾層領子。
漢代時期,婚禮開始熱鬧起來。漢宣帝曾下詔,宣布了嫁娶舉樂的合法性。只是黃昏迎嫁、青廬行禮的習俗依然沒有改變。南北朝以前的婚禮「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與此交拜」。
當時新郎的下裳鑲著黑邊,隨從一律著黑,迎親的馬車也漆成黑色。而且在黃昏迎親,無鼓樂,無親友祝賀。因為在古人的概念里,女子屬陰,黃昏是「陽往而陰來」,婚禮的一切都合著迎陰氣入家的含義。
【唐朝喜服】
唐代歷史時期,娶妻的人家都是彩燈高掛,喜氣洋洋,再也見不到一絲陰暗的色澤。有的婚禮也改在早上進行了。南宋後,新娘的`服飾形成了頭戴鳳冠霞帔,蓋紅蓋頭,上身內穿紅娟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宮鎖,胸掛鏡,肩披霞;下身著紅裙、紅褲、紅鍛綉花鞋。新郎也是一身的紅色,紅冠紅袍。婚禮的一切都是紅色的,紅燈紅燭,紅色花轎,大紅喜字,喧天的鑼鼓,歡騰的人群,牽著紅綢的新郎似乎組成了恆古不變的婚禮場面。
【宋朝喜服】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都有嚴格的服飾制度,只允許後妃命婦穿戴的鳳冠霞帔,為什麼民家女子在出嫁時能穿戴呢?傳說與南宋皇帝康王有關,也有說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故事內容大體一致,都是由於皇帝在落難之時,被民女相救,皇帝登基之後特許民女在出嫁時穿鳳冠霞帔,乘坐四人抬的轎子。
宋朝的婚禮在唐朝的基礎上出現了一些新的習俗,由於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在議婚時,開始出現了相媳婦和通資財的做法。相媳婦就是相親,由男女雙方約定一個日期,雙方見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發髻上插上金釵,成稱為「插釵」,如果不中意,則要送上彩緞,稱為「壓驚」。
迎親時,新郎領著花車或花轎來到女家,花轎迎親由此開始。新娘上轎後還有討吉利錢要喜酒吃的習俗。來到男方的家門口,新娘下來,有「撒谷豆」求吉利的做法。新娘入堂後又有「拜堂」活動。新婚夫婦手牽「同心結」,宋代稱為「牽巾」。新人牽巾先拜天地、祖先,然後進入洞房,夫妻交拜。交拜後新人坐於床上,行「撒帳」、「合髻」之儀。
合髻就是新婚夫婦各剪一縷頭發,結成同心結的樣子,作為婚禮的信物。此後還有除花、卻扇的儀式,直到滅燭為止。在滅燭的這一段時間里,前來的賓客無論老幼都可以惡作劇,刁難新人,這就是我們現在「鬧洞房」的前身。第二天早上,新婚夫婦拜過公婆,婚禮才算結束。
【元代喜服】
由於元朝是一個少數民族掌權中國的時代,統治階層出身廣闊的蒙古草原,婚禮當然也就不可避免的擁有了這個少數民族的某些特性。總的來說,統治階級也是延續了前朝既定的制度來進行管理的,「人倫之道,始於夫婦,夫婦之本,正自婚姻」這句話算是元代人對婚姻的看法,是中國婚姻觀在元代的表現。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元代蒙古族形成的一夫一妻制度在這個時代也有一定的表現。由於民族宗教信仰等問題,漢人女子嫁少數民族的多,而漢人娶少數民族的少,蒙古貴族禁止與漢族通婚。
【明代喜服】
明朝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婚禮習俗方面也有了新的變化。鳳冠霞帔和九品官服是明朝的標准婚服。方雇花轎,下午吹打彈唱至女方家抬新娘,女方家以「三道茶」招待。同時女方家中人要用鏡子向花轎內上下前後照一遍。再點燃爆竹一小掛,置於轎內,謂之「搜轎」,以趕走轎內可能躲著的妖魔鬼怪。接著新娘換上新鞋,由喜娘攜扶或由哥哥、弟弟背上轎。
花轎出發時,燃放鞭爆,新郎頭戴狀元帽,身著龍鳳大紅袍,腰挎大紅花迎娶新娘上轎。這個流程似乎就開始很眼熟了吧,古裝電視劇裡面的迎親大都參照就是這個時代的婚禮。
【清代喜 服】
清朝的婚禮大體上是明朝婚禮的沿襲,(滿族建立清代的第二年,實行剃發易服制度。清政府接受明代遺臣金之俊的「十不從」建議,其中一條是:「仕宦從而婚姻不從」,即婚俗沿襲漢族傳統。所以,清代的漢族婚禮服裝仍和明代相同)。清朝政府在前期採取了很多比較開明的政策,所以民間許多前朝文化大都被保留下來,民間婚禮習俗大都和明朝時代一樣。
但是對於統治階層就有不一樣的地方。據清朝政府的規定:公、侯、伯成婚的納采禮,緞衣五襲,緞衾褥三具,金約領一具,金簪王枝,金耳飾全副,一品官納采禮,緞衣四襲,其餘同侯伯;二、三品官納采禮,緞衣三襲,緞衾褥二具,余與一晶官同,四品官以下至九晶官的納采禮,緞衣二襲,緞衾褥一具,金約領一具,金耳飾全副。
那麼皇帝大婚,自然是不能算在其中的,過程之復雜度非比一般了。但是結婚當天要吹鑼打鼓鞭炮聲聲八抬大轎以至於整條街都知道的習慣還是廣為大眾所支持贊同的,慢慢的就這么延續到現在,以至於我們一提起古代婚禮腦海中就浮現了鳳冠霞帔,大紅的顏色等等。不過用紅色來代表喜事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如果融入現代創新元素,將更能為廣大年輕人所接受。
古代男子結婚喜服3
成親的衣服,在古代叫鳳冠霞帔。指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源於明朝,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閑服飾。
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將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別,顏色分紅、藍、黃、絳、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
古代新娘的傳統嫁衣便是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戴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
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艷紅艷紅,喜氣洋洋。下面看看這款霸氣的鳳冠霞帔。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後、皇太後、皇後的規定服飾。
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
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9. 結婚的喜服叫什麼名字
結婚的喜服叫什麼名字
結婚的喜服叫什麼名字,婚禮是比較隆重的,需要給自己還有台下各位親朋好友留下一個深刻印象,特別是喜服,是人們對新人的第一印象,那麼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結婚的喜服叫什麼名字。
結婚的喜服叫什麼名字1
1、新娘結婚當天穿的服裝就比較多了,比如出門的時候穿的衣服叫做出門紗,當然出門紗一般選擇輕便一些的,這樣行走更加方便一些,然後到酒店之後就要換上主婚紗,當然現在新人舉辦婚禮可選擇服裝比較多,比如可以穿白色婚紗,也可以選擇穿秀禾服,最後到台下敬酒時,可以選擇穿敬酒服。
2、另外新郎冬天穿的服裝也特別有講究,不過具體選擇什麼衣服,要看一下整場婚禮布局是怎樣的,風格是怎樣的,正常情況盡量都會穿西裝。但如果婚禮風格選擇的是中式風格,那麼新郎最好穿褂皇。
結婚的衣服要幾套
1、結婚時新人服裝要准備幾套,並沒有固定答案,在這之前大家要先溝通協商好,然後在這之前就要提前將服裝准備好,防止現場出亂子。
2、如果選擇在酒店舉辦婚禮,那正常准備三套服裝就可以,其中有一套是出門紗,有一套是主婚紗,另外還有一套是敬酒服,以上我也已經給大家講解過,三套衣服就已經足夠了。
3、另外要看一下婚禮舉辦是否隆重,如果很隆重,那麼准備的服裝就會更多一些,除了出門紗,主婚紗之外,可能還會准備晚禮服,還有其他的旗袍等等,總共加起來能達到4套。
4、如果選擇在自己家裡舉辦婚禮,那准備一套或者兩套就行了,因為在自己家舉辦婚禮,不像酒店那麼隆重,可能也不需要穿主婚紗。
結婚的'喜服叫什麼名字2
1、新娘穿的禮服
(1)主婚紗:又被叫做是婚禮儀式紗,是結婚典禮上最隆重的禮服。一般主婚紗都會偏向於端莊和奢華,如果場地比較大的話,會選擇大拖尾款式。
(2)出門紗:出門紗是在接親和拍攝外景時候穿的禮服,有的新人會選擇一件輕婚紗作為出門紗,有的新人則是會選擇秀禾服,具體根據自己的喜好。
(3)敬酒服:結婚典禮上敬酒環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新人為了方便會特意穿上敬酒服,一般是選擇紅色的小禮服裙,或者是旗袍。
2、新郎穿的禮服
(1)西裝:新郎在婚禮上所穿的衣服就沒有新娘選擇那麼多,一般都是穿西裝較多。西裝穿上會讓新郎身材看上去更好,也更加有氣質。
(2)褂皇:如果是中國式的婚禮的話,那麼新娘一般會穿上褂皇,一般都是純手工製作的,所以價格較高,但是穿上也是真的好看。
結婚時穿的古裝叫什麼
1、龍鳳褂
龍鳳褂像是專門為婚禮而生的禮服,禮服上的圖案寓意吉祥如意,剪裁也是體現了新娘的好身材,顏色是金色為主,看起來華麗端莊,非常美麗。
2、秀禾服
秀禾服是從民國初期流行起來的,對於一些身材不是很好的新娘,能夠很好修飾身材,體現女子的婉約和秀美,因此不管是中式婚禮還是西式婚禮上都能夠見到秀禾服的身影。
3、鳳冠霞帔
從古代開始,公主們出嫁的時候都是鳳冠霞帔,非常華麗。到了現在一些新人舉辦中式婚禮的時候,也會選擇鳳冠霞帔這樣傳統的裝飾,會讓新娘變得雍容華貴。
總結:
本文詳細為大家介紹了結婚穿的衣服叫什麼,以及結婚時穿的古裝叫什麼,相信大家對於本文都有了了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0. 古代男子成婚時穿的衣服叫什麼
1. 周制昏禮服——純衣纁袡
周禮婚制中的禮服崇尚端正莊重,與後世婚制中有所不同。昏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
【新郎服飾】 爵弁,玄端禮服,緇衪纁裳,白絹單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飾】
*禮服:正婚禮的時候,穿玄色純衣纁袡禮服,拜見公婆時則宵衣。
*發飾:纚、笄、次。新娘頭戴「次」,以「纚」(寬二尺二,長六尺,古代二尺二約50厘米)束發,有一尺二長的笄。
2.唐制婚禮服——釵鈿禮衣
唐制婚禮服融合了先前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烈喜慶;唐制是男服緋紅,女服青綠,所謂紅男綠女是也。
【釵鈿禮服】晚唐時期宮廷命婦的禮服,在花釵大袖襦裙或連裳的基礎上發展出釵鈿禮服。層數繁多。穿時層層壓疊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日本的著名古代宮廷和服「十二單」就是從此款禮服演變過來的。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鈿釵禮衣常作為為唐代通用的歸嫁禮服。唐以後,繁復的釵鈿禮衣有所簡化,成為一般意義上的花釵大袖衫。
眾所周知,越是繁雜的事物越難以產生有序的美感;釵鈿禮衣如何將這么多紛繁的物什疊加整飭成一種華麗的藝術?釵鈿禮衣的經典之處就在於袖口和領口;另外,釵和花鈿等一套發飾也不會不產生出累贅的感覺——雖然花釵和金翠花鈿不是典型的式樣。
3. 明制婚服——鳳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時可享屬於命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如同庶人男子親迎可著九品官服一樣。
據笑非說紅色婚服起源於准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實際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帔」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這種起源很晚的婚服樣式目前是國人心中理解的華夏婚禮服裝,而且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