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分類 » 民國衣服男裝怎麼穿

民國衣服男裝怎麼穿

發布時間: 2022-12-14 19:39:01

⑴ 民國人們穿什麼服裝

《民國服制》規定:「男子禮服分為大禮服、黨禮服2種。

其中大禮服分書用、夜用2種,書用大禮服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禮服類似燕尾服,但後擺呈圓形,褲用西式長褲。

常禮服也分2種:一為西式,一為袍褂式,均為黑色,衣料採用國產絲、毛織品或棉、麻織品。

女子禮服則只有1款:上用長與膝齊的對襟長衫,下用長裙;衫裙均加綉飾。

穿著禮服出席喪禮時,男子要在左腕纏上黑紗,女子則在胸前綴以黑紗結。

(1)民國衣服男裝怎麼穿擴展閱讀

民國代表性服裝

1、中山裝

直立領,有四個貼袋,袋蓋倒山形筆蓋式,門襟五粒紐扣。這種服裝既是對西式服裝的模仿,吸收了西裝貼身、干練的優點,同時也加入了新的中國元素,如立領、貼袋、及五粒紐扣的設計增添了對稱、莊重的風格。

2、旗袍

旗袍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葉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⑵ 民國時期服飾是怎麼樣的

民國制服的造型基礎除了中裝之外,還加上了西裝或中西合璧的元素,總體上可以分為中式傳統、西式摩登與中西合璧三大類別。

男性服飾:從長馬褂到中山裝、西裝

女子的著裝恰好反映了當時女裝的三種主要類型。第一是上衣下裙類,青年婦女多穿窄而修長的高領衫裙,下穿黑色長裙,裙下不施綉紋,衣衫也比較樸素,這是民初女裝的時尚。第二是上衣下褲類,這與上衣下裙類似,只是下裝的裙改成了褲。第三是旗袍,這是屬於滿漢交融類型的旗袍,大襟右衽,連袖直身,其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蓋腳。但是不久,旗袍的長度縮短,腰身收緊,曲線明顯。

⑶ 民國男性裝扮是什麼樣的

民國初年男子服飾主要有馬褂和長衫。用作禮服的馬褂、長衫,其款式、質料、顏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馬褂,一般都用黑色絲麻棉毛製品為之,對襟窄袖,下長至腹,前襟釘鈕扣五粒。長衫則用藍色,其形制為大襟右衽,長至踝上二寸,袖長與馬褂並齊。在下擺左右兩側開衩。用作便服的馬褂、長衫,顏色可以不拘。左1圖為戴瓜皮帽、穿馬褂、長衫的清末男子。左2圖為戴瓜皮帽、穿馬褂、長衫的民初男子。

⑷ 民國男子的服裝飾品

民國男子的服飾品

(一)帽子

民國時期,官紳戴碗帽、招票(氈帽)、絨帽、大甲藤帽、草帽,庶民多不戴帽。從事某些職業的人則戴與該職業的制服相配套的帽子。老年人和在戶外工作的農夫或行商走販冬季多戴「猴帽」(用紗線織成筒狀,留有兩個眼孔,戴時將上端扎住,平時翻捲起來只蓋住頭頂,天冷時放下,包住整個頭部)。

1、禮帽

清朝末年,禮帽傳入中國。民國初年常見於 禮儀 場合,因此稱禮帽。中國採用傳統工藝製作禮帽,先將羊毛擀壓成氈坯,再盔燙成帽胎,整理、裝飾成帽。

禮帽如果按風格來分,有大禮帽和小禮帽兩種。大禮帽的帽冠較高,一般高度在14~19厘米之間最為普遍;而小禮帽款型則相對較小。

除了按照風格樣式來分,還可以按照禮帽的材質來分,通常可以分為:皮禮帽、呢子禮帽、兔絨禮帽、條絨禮帽等。

禮帽也可分冬夏兩種款式,冬天用黑色毛呢,夏天用白色絲葛。它的形狀大多是圓頂,下面有寬闊的帽檐。穿著中式、西式服裝都可以戴禮帽,這是當時男子最莊重的服飾。至於其它便帽,樣式也比較豐富,一般都以各人的身份、地位及職業而定,沒有統一的制度。

2、瓜皮帽

瓜皮帽,也稱「小帽子」,六塊瓦帽,屬於便帽的一種,是清朝最為普遍、最為人們所熟悉的一種帽子。從小孩到老年,人人都可以戴它。它雖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卻是人們日常所必需之物,甚至一天到晚的被人們戴在頭上。因其造型呈多瓣狀,和西瓜皮有點相似,在民間則被謔稱為「西瓜皮帽」,這大概就是「瓜皮帽」名稱的來源。這種便帽上銳下寬,以六瓣合縫,綴檐如筒,有的底邊鑲一約一至三厘米寬的小檐,有的無檐,只用一片織錦緞(又稱片金)包個窄邊,前端釘一個玉或翠的飾物,帽頂釘一個大紅襻疙疸。俗稱「帽頭兒」。

「瓜皮帽」相傳是沿襲明太祖所制六合帽,創自明太祖洪武年間,取其六合一統、 天下 歸一之吉祥寓意,世人皆戴之。瓜皮帽的質料春冬用{緞,夏秋則多用實地紗,顏色以黑色見多,夾里用紅,富者用紅片金或石青錦緞緣其邊。講究點的人,也有在顏色和紋飾上與身上的袍褂配套穿的到清朝初年,在款式上雖然仍以六瓣合縫為之,男性戴的瓜皮小帽分平頂帽和尖頂帽。平頂有12瓣、8瓣兩種,尖頂只有6瓣,12瓣是年過花甲的老年人戴的。8瓣是中年人戴的,尖頂6瓣的都是小青年戴的。,質地分為硬胎和軟胎,平頂大都做成硬胎,內用硬紙板為襯並絮以棉花。尖頂大都為軟胎,取其便利,不戴時可折之藏入衣袋之中,日之「軍機六折」。帽子又有「結子」,俗稱「算盤結」,都用紅色或黑色絲絨線編成,有喪則用黑色或白色。結子的大小也隨時而變,一度崇尚櫻桃般的小結,轉而又流行大結。清末有以珊瑚、水晶、料珠等代替結子的,其結子小如豆粒。又重藍色,戴時喜將帽子偏傾於前而半覆於額前。至宣統時,帽檐有重疊多至七八道者。

另外,為區別帽子的反正,還要在帽緣正中靠下的地方,另綴一明顯的「標志」,如四方形裝飾物,此為「帽正」或「帽准」。帽正的質料取決於戴帽人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貴族或有錢的人,可用珍珠、美玉、瑪瑙、翡翠、珊瑚、貓眼等各種名貴的寶石做帽正,更有用碧霞珠寶以炫其富貴與顯赫者。一般人也可用燒籃、料器(玻璃)、小銀片……等為帽正。當時的年輕人特別是那些八旗的紈絝子弟,為求美觀,往往還要在帽疙瘩上掛一縷一尺多長用紅絲繩做成的紅穗子,稱做「紅縵」。

3、鴨舌帽

民國時期,流行鴨舌帽,為青少年和 兒童 常戴,帽子前沿的形狀好像舌頭,戴時,帽子和帽舌相扣,前面低;後面較高,成為斜形,看起來類似瓦蓋,因此,也有人叫它「瓦蓋帽」,一般用灰色或藍色的呢、布製成的。

另外,還有一種男學生所戴的帽子,稱為學生帽。造型和鴨舌帽相同,但帽圍較堅實,用厚膠片做帽舌,不能相扣。

(二)眼鏡、鋼筆

隨著西服東漸的熱潮,新的飾物也開始出現,眼鏡流行趨勢的大盛就是這時的一個代表,滴溜溜兒園的鏡片固定在無框的金屬架上,一時被稱為金絲眼鏡。民國初期男子最時髦的配飾就是一副金絲邊眼鏡,大城市裡的洋行高級職員帶一副金絲邊眼鏡當然是氣派非凡,並成為他們身份的標志性象徵。後來小城鎮中的「布衣紳士」也不甘落後,也要帶上一副金絲邊眼鏡以證明自己的新潮。還有些人眼睛很好明明不近視,但也要找副金絲邊眼鏡來戴,也算過了時髦隱。

(三)表

價格不菲的西式手錶,對於裝飾品不多的男子們來說,真是一件既美觀又現地位品位的東西。先是流行戴在手腕上的手錶,再後來,懷表流行了,一下子個個都要裝模作樣的在胸前吊上一條表鏈,就算沒有必要,走在路上還要時不時停下腳步,拿出懷表來看一看,以讓人知道他是時髦的人。

(四)腰帶

腰帶是中式長褲穿著時不可缺少的,腰帶可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專門系褲子的「褲腰帶」一種是系在上衣腰間的「腰帶」褲腰帶是用黑色或藍棉布縫制而成,寬約3厘米,也可以用白色絲綢製作。按風俗,小孩長到十二歲本命年時,應系紅色褲腰帶,另一種腰帶原是系在長袍腰間的帶子,一般的是在腰間束以湖色、白色或淺色的絲帶,它的長度,可以在腰間系結後下垂與長袍齊。

(五)長圍巾

民國時期最有隻是的人群是大學學生和大、中學教師。他們的穿著與普通市民中的先生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習慣在長衫上系一條長圍巾。到了民國後期,這一種穿著打扮,儼然成了讀書人和知識分子的標志性服裝裝束了。當時女性專用的手巾也被男士廣泛的運用了,放在西裝的口袋裡顯得格外紳士。

(六)手杖

民國初期,手杖更與眼鏡、懷表一道,裝飾著 留學 歸來或者文明人士的虛榮世界,甚至令一些闊家小姐忍不住也要女扮男裝時髦一下。上世紀前半葉,由於好萊塢電影及西歐 繪畫 的影響,人們逐漸鍾愛於步行手杖了。當時時髦男子的必備裝備還有當時稱為「士的」的手杖,其實就是普通可見的手杖。不過因為年輕人認為如果叫做「手杖」,和老頭子們用來助步的拐杖沒什麼區別,為了區別顯示這是學的西方的做法,他們就直接將英文的「stick」音譯為「士的」。拿著一根「士的」,學著英國紳士的模樣走在大街上,讓那些學了一點洋文的小夥子們感到得意洋洋。然而「士的」風還沒吹多久,卻又流行起拿馬鞭了,就是西方用來策馬的鞭子,和中國古時候的類似,但摩登青年們喜歡強調的是他的西式感。

⑸ 民國男神們的標配為啥會是馬褂長衫

馬褂長衫為什麼是民國男神們的標配?如此穿搭知性與儒雅一覽無余

民國是我國歷史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雖然僅歷時38年時間但卻最復雜、最動盪。作為「以舊替新」的突出代表,民國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從政治、經濟、文化到國民生活,幾乎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1912年—1949年民國存續期間,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參與到了這場變化之中。政治體制、文化形式、思想意識、服飾理念等,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革新。

而這場轟轟烈烈的革新活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伴隨著戰爭、革命、政治、社會體制的巨變。

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扎眼的卻是,身著一襲長衫、馬褂、頭戴禮帽、腳穿皮鞋,手中拄著一根「文明棍」的民國男神們。這些人基本都有較好的家世和較高的學識,言談舉止中既可以之乎者也還能冒出幾句洋文。

筆者認為從這個角度去分析身著長衫馬褂的民國男子,不難發現他們的內心中既有對過去的留戀,同時也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渴望。大家印象中的眾多民國文學家,其實都是一身長衫馬褂的男神形象。

2.「長衫」服飾文化內涵

如果從文化內涵角度去分析「長衫」,其實這種服飾就是多種文化融合之後的變體。而在各種文化相互融合過程中既有排斥也有妥協,從長衫的外形來看就是一種中式男裝。但是其剪裁理念與設計思維卻充滿了西方味道。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長衫作為民國期間,中國男子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飾,在20世紀30年代左右可謂風靡全國。並且與中山裝、西裝兩個強勁的對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服飾文化態勢。而這種態勢的根本原因就是多種思想與文化相互雜糅。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存在了幾百年的滿清王朝,雖然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之後土崩瓦解。但是其形成的獨特文化底蘊與習俗精神,其實根本不可能像政體一樣瞬間垮台。所以民國時期的很多思想其實依然有清朝的影子。

雖然民國時期產生了很多新思想,再加上不斷輸入西方文化意識,導致生活在當時的人們出現了新舊思想融合的現象。但是很多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老百姓,或者說對清朝依然心懷留戀的民眾,其實依然無法接受西裝或其他「洋裝」。

所以在民國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式服裝,依然是他們的日常家居服飾。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穿得起「洋裝」,所以融合了中西服飾文化以及經過改良的長衫,就變成了普通民眾最青睞的服裝樣式。即使是在政商以及文化圈長衫也依然備受青睞。

筆者認為長衫馬褂不僅體現出了,思想、文化、習俗的交鋒與相融,同時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男性服裝,在點綴了西方服飾元素之後,反而更能體現出獨具東方魅力的形體美。同時,也可以映襯出民國時期男性的儒雅與知性。

結 語

民國時期男性標配服飾長衫馬褂,不僅體現出了社會變革時期的服飾文化創新,同時也彰顯出了中國古代衣冠制度的延續與發展。如果說旗袍是中國近代服飾文化歷史的巔峰,那麼民國男子長衫服飾文化就是現代男性服飾的先導與啟蒙。

筆者認為民國長衫服飾文化對於解讀,其實也可以作為當今中國男裝文化的重要依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現代社會中的男裝雖然也大都以西方理念為主,但是近年來興起的中國風服飾也大有返古趨勢。

⑹ 民國時期的男女都喜歡怎麼搭配自己的衣服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是舊社會與新社會的一個轉折期,那個時期的人們,都拋棄舊的事物而去迎接新的事物,女人們逐漸的拋棄以往的觀念思想,廢棄了裹小腳的陋習。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國外的穿衣打扮,女人們的旗袍,學生裝,男人們的中山裝,西裝等,已經大大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正式因為民國時期,人們對時尚的追求,對時尚的不斷摸索,才會有我們今天的時尚潮流,他們為現代的我們墊下了很好的基礎。

⑺ 民國時期的男人穿什麼衣服

民國時期的男人們基本都是穿中山裝,西裝,馬褂等。民國時期,外國人是思想,觀念,習慣大大的流入到了中國,民國時期,正是舊社會與新社會的交接,人們拋棄了舊的思想觀念,從而在服飾穿著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女人們再也不用裹小腳了,也喜歡穿旗袍跟學生裝。而男人們,則越多的人喜歡穿中山裝。

手杖、禮帽、遮陽帽這些搭配飾物,很多人用在搭配袍褂,民國時期的人們對穿衣都是很講究的,正式因為他們不斷的前進,所以才會有了我們如今的時尚。從民國時期的女性到男性,他們一直走在潮流的最前端,為什麼的時尚打下了完美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有我們的今天。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23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87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115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61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80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806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72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63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76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