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女扮男裝怎麼形容
㈠ 女扮男裝成語
【成語】:女扮男裝
【拼音】:nǚ bàn nán zhuāng
【簡拼】:nbnz
【解釋】: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及至此時,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裝。」
【示例】:她喜歡~。
【近義詞】:喬裝打扮、女扮男妝
【反義詞】:男扮女裝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喬裝打扮
女扮男裝 成語接龍
【順接】:裝傻充愣 裝妖作怪 裝怯作勇 裝模作樣 裝模做樣 裝模裝樣 裝死賣活 裝洋吃相
【順接】:車載船裝 男扮女裝 女扮男裝 約車治裝 玉琢粉裝
【逆接】:痴兒呆女 痴男怨女 寸男尺女 大男大女 大男小女 孤男寡女 紅男綠女 驕兒騃女
【逆接】:女丁婦壬 女中丈夫 女中堯舜 女中豪傑 女大當嫁 女大難留 女大須嫁 女媧補天
㈡ 形容女扮男裝的詩詞
形容女扮男裝的詩詞《木蘭辭
》
1.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㈢ 女扮男裝的成語
女扮男裝
【讀音】nǚ bàn nán zhuāng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六回:「及至此時,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裝。」
㈣ 穿越小說怎麼形容女扮男裝的外貌(急用)
身姿頎長,眉目精緻,裸露在外的肌膚如瓊脂美玉,滴著水的發絲纏繞在蜀錦千重的暗紅綉紋之外,瀲灧妖嬈。柳葉眉峰下一雙黑如夜空的眸子,眼波流轉間一點詭麗金芒幽幽閃現,帶起無盡的妖異。
風流無雙,驚為天人!陽光穿過窗欞映在少年精緻如玉的面容上,濃密卷翹的長睫似蝶翼撲扇,濺開細碎的點點金華。
會客廳朱紅色的門檐邊,一個紅衣如火的少年憑欄而立,雙臂環胸,姿態逍遙,隱在陰影里的面容看不清晰,唯有一雙漆黑如夜的眸子,犀利詭譎,幽深無垠!
那殷紅的唇角似是一勾,身後浮雲吞吐,金光萬丈,她踏著陽光緩緩走來……
---------------選自《天下無爺》
《孽夫無雙:重生,妃不貪歡》番外里「卿是佳人」那可真是從小女扮男裝,描寫很不錯。你可以去看看
㈤ 描寫古裝女扮男裝少女的句子
張無忌翻身下馬,向那年輕公子瞥了一眼,只見他相貌俊美異常,雙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摺扇白玉為柄,握著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無分別。
但眾人隨即不約而同的都瞧向那公子腰間,只見黃金為鉤、寶帶為束,懸著一柄長劍,劍柄上赫然樓著「倚天」兩個篆文。
㈥ 求一成語(或者說是四字短語),是女扮男裝的近義詞
yì chāi ér biàn
易 釵 而 弁
查了半天發現這個沒有收錄在成語字典里,只好找個網路版的翻譯:
易釵而弁--易,更換;釵,女子頭上飾品;弁,帽子。意為把金釵去掉,換上帽子。在這里,釵代指女子,弁代指男子(古時候只有男子可以戴帽子)。總的意思是說女子喬裝打扮,女扮男裝。
㈦ 古裝電視劇流行女扮男裝,看不出來是觀眾傻還是男主傻
近期,有好幾部 古裝電視劇 上線。在身邊朋友強烈地安利下,我還是忍不住好奇看了幾眼。結果,某劇的其中幾句台詞差點沒讓我一口水直接噴 電腦 屏幕上。
台詞如下圖。
這兩句台詞一出讓「純潔」的我瞬間調戲,想著這幾年電視劇畫風怎麼突然轉變得這么開放,腐女終於有一部正經的BL劇可以看了。然而,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告訴我,我還是想太多了。「那個男人」只是個女扮男裝的女人而已,還是個狐狸變的女人。我瞬間凌亂了,為什麼女主角不能好好的穿著女裝在男主角身邊晃,還讓一個女配角去嫉妒一個「男人」?也許本質上這就是一部耽美劇?
除了這部劇以外,我發現引起廣泛討論的兩部古裝劇——《 大唐榮耀 》及《錦綉未央》里的女主角 沈珍珠 、李未央也都是男裝造型出場,而且扮相一個比一個差。不禁好奇為什麼現在的古裝劇都熱衷於將女主塑造成一個男性角色而不是貼近生活、個性鮮明的女性角色?
帶著上述疑問,我扒了扒國產古裝劇的歷史,果然發現大部分觀眾還是純潔的。對於他們來說,看劇的主要目的是放鬆和 娛樂 。只要情節曲折、情感夠虐,誰還管女主角是男扮女裝還是女扮男裝?更何況我國自古就有斷袖之癖、龍陽之好等詞來形容同性間的親密關系,花木蘭更是女性易裝成功的典範,女扮男裝的故事在文學史上也早已是司空見慣,最著名的 梁山伯與祝英台 的故事就源於祝英台女扮男裝去求學。而且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香港和台灣就已經開始大量製作女角反串男角的電視劇,比如 夏玲玲 飾演的江小魚、葉童飾演的許仙等都是影響一代電視觀眾的出色形象,觀眾早已習慣此類電視劇的套路和畫風。因此,國產古裝劇中大量出現女扮男裝梗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從傳播學角度而言,這種創作上的無意識恰恰暴露了 電視劇創作 上的某些瑕疵和觀眾的欣賞取向。首先,在 古裝電視劇 創作中,有些劇往往標榜「真實呈現某個時代相關的一切」。然而,事實上,稍有歷史常識的都知道,服裝在古代通常是區別人物身份、性別、地位、權力的標志,也意味著森嚴的等級制度,隨便穿異性的服裝不僅會受到譴責,甚至被稱為「服妖」。因此,在強調等級、身份的社會中女主依然穿著男裝招搖過市,被發現後還沒受到處罰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另外,女主在電視劇中的男裝造型總是輕易被男主識破,而其他配角或男二總是在最後一刻才發現,明顯會讓觀眾感覺配角的 智商 都不在線。而且同樣的套路在不同的電視劇中一再被復制、重復,很容易讓觀眾感覺看的都是同一部劇,審美疲勞也在所難免。
其次,在這些古裝劇中,女主雖然穿著男裝,但男主依然對其一見鍾情,甚至直接就有了親密接觸,明顯是同性 愛情劇 的走向。比如在《 大唐榮耀 》第2集中,沈珍珠和廣平王李俶為躲避追兵藏身在浴池, 沈珍珠 差點因缺氧而暈過去,李俶直接就吻上去了。之後李俶還欲蓋彌彰地解釋說自己沒有斷袖之癖,還問對方是不是有龍陽之好。事實上,觀眾也不傻,對於這類女性角色早有網友用一個新名詞——「天仙攻」進行了概括:即外形天仙般貌美,又有一股攝人心魄的像男同裡面攻方男人的進攻性。
因此,詭異的地方在於,雖然從官方管理層面到製作層面都明確表示不能創作有鮮明的同性向的電視劇,但是為了迎合觀眾,提高收視率,盡管大部分IP原著是 耽美小說 ,不得不用女扮男裝的方式強行發展成三觀正確的異性戀。這樣扭曲的創作氛圍帶來的後果顯而易見,人物關系被改得面目全非、人物造型不倫不類,台詞含混模糊、充滿歧義。
在目前觀眾分層日益明顯的時代,仍然一味強求全員觀看同一部劇的想法早已過時。與其大量製作同質化的面目全非的所謂古裝劇,不如採取多元化的製作模式,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