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裝怎麼取名
Ⅰ 自幼寄居,女扮男裝,最終逆襲的鳳知微,到底是怎樣一個角色
《天盛長歌》改編自小說《凰權》講述了前朝遺孤鳳知微與當朝皇子寧弈的故事,有愛情有權謀。
鳳知微,《天盛長歌》里的女主,從小和母親還有弟弟居住在鳳府,從小寄人籬下的鳳知微很會看人臉色,也懂得隱藏自己的情緒,但同時他也不甘心這一輩子都在鳳府,就此平淡的度過一生。後鳳知微被逐出鳳府,但他並沒有因此頹廢,而是女扮男裝進入青溟書院學習,再到後來,鳳知微為自己取名為魏知,再次女扮男裝入天盛朝堂,輔佐當朝六皇子寧弈。朝堂上的魏知有權有謀,為六皇子寧弈獻上了很多很多【好的計謀。六皇子寧弈也因此喜歡上了鳳知微。但是他們兩個對立的身份關系就註定他們兩個不能在一起,鳳知微真正的身世是前朝遺孤,從一出生他就肩負著為前朝報仇,復興前朝的重任,鳳知微的養母鳳夫人甚至要鳳知微發誓這輩子都不能與寧弈在一起,為了自己的使命,為了前朝的親人 ,鳳知微答應了這個要求,她與男主六皇子寧弈的愛情的故事終究是不能在一起。鳳知微這個女人有膽識有智慧,是一個有明顯人格魅力的女人,朝堂上她自信且了解帝皇的心思,愛情上她也足夠果斷。重要的是她還很美,束發可為官,著裳貌可傾城。
Ⅱ 郭俊卿:15歲女扮男裝從軍,成特等戰斗英雄,她說最難的是洗澡
花木蘭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木蘭辭》更是膾炙人口。這首長篇敘事詩,生動講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世人贊頌。
花木蘭是否真有其人,現在已不可考。但在我國解放戰爭期間,卻有一位現代版的花木蘭,15歲隱瞞性別參軍,和男同志一起沖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勝利後還受到毛主席親自接見。其人生之傳奇,較花木蘭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就是中國唯一的女特等戰斗英雄郭俊卿。
1930年,郭俊卿出生於遼寧凌源北店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生那晚,父親郭建成不顧勞作一天的疲憊,守在產房外搓著雙手來回踱步。這是他的第一個孩子,他希望妻子生個男孩接續香火,長大後成為自己的幫手。
一聲嬰兒的啼哭劃破長夜的寂靜,郭建成箭步沖進產房。他的心願落空了,是個女孩。郭建成搖了搖頭,返身往外走。但女兒洪亮的哭聲又讓他止住了腳步,畢竟是自己的血肉。
「唉,是個男孩多好啊!」郭建成嘆息著抱起女兒,摟在懷里。
郭俊卿出生時,家裡只有三畝薄田,幾間破茅屋,全家生活極其艱苦。父親郭建成把全部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他給女兒取名郭俊卿,這是個男性化的名字。他希望女兒長大後能夠像男孩一樣支撐門戶。
1937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七七事變,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陷入巨大的災難之中。與此同時,郭俊卿的家鄉也發生了天災。連續多天的大雨導致洪水泛濫,滾滾洪流吞噬了整個北店村。郭俊卿家賴以生存的三畝薄田和幾間茅屋全部被淹沒於汪洋之中。
洪水過後,一片狼藉,曾經的家盪然無存。欲哭無淚的郭建成只好攜著全家老小,背井離鄉,去往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尋找生路。
一家人風餐露宿,輾轉一個多月,終於來到內蒙古林東。林東草場遼闊、土地肥沃,確實是個好地方。可是,這里卻沒有郭建成一家半寸土。
為了生存,郭建成只能給地主翁德臣扛活。母親干雜活,七歲的俊卿和弟弟也幫著地主家放豬。不久,母親又生了個女兒,日子更窘迫了。
1944年,正是日本侵略者最瘋狂的時候,中華民族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最大的不幸也向郭俊卿一家襲來……
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寒夜,郭建成劈了一天柴,身體已經很疲勞,卻被地主翁德臣逼著去井台打水。雪地路滑,郭建成跌倒在井台上,暈了過去。被人發現時,身上已落了厚厚一層雪。這一跤摔壞了郭建成的左眼。
第二天,地主翁德臣又要郭建成去山上刨柴,因為一隻眼睛看不見,郭建成不慎掉下山溝。等到天黑不見父親回來,郭俊卿和母親打著火把上山尋找。找了四條山溝,才看到父親,卻已經沒了氣。
在好心鄰居的幫助下,母親用兩塊笆葉將郭建成草草下葬。狠心的地主見郭建成死了,這家人再無油水可榨,竟將他們趕出了大門。
為了捱過艱難的冬天,14歲的郭俊卿剪短了頭發,扮成男孩子模樣,到外面去做小工。她稚嫩的肩膀又能扛下多重的擔子呢?家裡還是吃了上頓愁下頓。不久年僅3歲的小妹也因病夭亡。
苦難的生活使郭俊卿對舊 社會 充滿仇恨,也為她後來參加革命埋下了種子。
1945年的一天,八路軍開進林東縣城。郭俊卿早聽說過八路軍打鬼子的英雄事跡,非常嚮往。部隊一來,她就打算去報名參軍。之前,郭俊卿打聽過,部隊不招女兵。於是她將自己打扮成一個男孩子模樣,還改了名字,叫郭富。郭俊卿說話聲音比較粗,扮個男孩子,一般人還真分辨不出。
到了部隊,首長問郭俊卿年齡。她想了想,多報了一歲,說是16歲。沒想到16歲也不夠參軍的年齡,加上她面黃肌瘦、身材矮小,首長沒有答應她參軍的要求。
郭俊卿很苦惱,但她鐵了心要當兵。部隊開拔時,郭俊卿就跟在部隊後面走。走了一段路,便去找首長軟磨硬泡。如此這般,一直走了四百里地,郭俊卿仍沒放棄。首長見她如此堅毅,深為感動,破格批准她加入隊伍,留下當了通訊員。
穿著肥大的軍裝,手握比自己還高一頭的鋼槍,想起慘死的父親,郭俊卿淚水奪眶而出。就這樣,年僅15歲的郭俊卿女扮男裝,投身革命,開始了她的戎馬生涯。
剛到部隊時,郭俊卿因為是女性,年齡又小,個子比其他男同志矮一截,經常被戰友們看不起。郭俊卿心裡明白這一點,訓練時比別人更努力。作為女性,她心思細密,晚上還不忘到各屋幫同志們檢查火盆。有一天晚上,郭俊卿走到二班住的破茅屋外時,聞到一股焦臭味,她馬上意識到不妙,推開門,發現一位同志的鞋子掉在火盆里,燒得濃煙直冒。郭俊卿連忙提一壺水澆滅了火盆,避免了一次事故。大家重新睡下後,她又幫那位同志將燒壞的鞋子縫補好。從此,同志們再也不小看郭俊卿了。
當通訊兵必須學會騎馬。參軍前,郭俊卿連馬的鬃毛都沒摸過。為了學騎馬,她沒少吃苦頭。在反復的艱苦訓練中,郭俊卿被摔成了腦震盪,留下了頭疼的後遺症。經過玩命的訓練,郭俊卿成為部隊騎術最好的通訊兵。
194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北風呼嘯,大雪紛飛。郭俊卿正在夢鄉。突然,班長把她和另一名戰士叫醒:「上級有一項緊急命令,要在四小時內送到駐扎在60里外白音布統的部隊。」
從營地到白音布統要翻過幾座大山樑。山高谷深、大雪彌漫,即使在白天也難走過去,夜晚更是難上加難。郭俊卿慨然回答:「保證完成任務!」
夜間行路,完全憑經驗和感覺。風雪颳得郭俊卿和戰友睜不開眼,雪深得馬不能前行。他們只能牽著馬,在積雪中一步步向前挪。
當郭俊卿和戰友終於完成任務時,坐騎因體力不支累死倒下了。郭俊卿解下馬鞍,背在自己肩上,拖著沉重的腳步返回了部隊。
由於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郭俊卿受到了首長表揚,部隊還給她記了一功。
郭俊卿作戰勇敢,又心思細密,很快擔任了班長。一次,部隊准備打一場阻擊戰。為了摸清敵人的布防,排長命令郭俊卿去抓一個「舌頭」回來。
郭俊卿帶著一個戰士,悄悄接近了敵人的崗哨。看見兩個大兵叼著煙卷扛著槍來回巡視著。郭俊卿撿了塊石頭,一揚手,丟向遠處的柴草垛。聽到響動,一個哨兵走過去察看。郭俊卿向戰友一使眼色,兩人猛撲上去,朝著那哨兵後腦勺一槍托打暈了,拖進草叢。另一個哨兵回來,不見同伴,四處尋找。郭俊卿從暗處一躍,將這個哨兵撲倒在地,掏出手槍頂住他的腦袋,小聲喝道:「別出聲,出聲打爆你的頭!」
打暈一個,活捉一個,兩人勝利完成了任務。
1946年5月,解放平泉縣戰役打響。郭俊卿所在的四班是突擊班,和六班一起,承擔了奪取平泉縣城左第二道山樑的重要任務。敵眾我寡,而且敵人有火箭筒、重機槍和山炮,四班只有十幾桿步槍和幾十枚手榴彈。要打贏這場戰,只能拼勇敢、拼毅力。
凌晨時分,戰鬥打響。郭俊卿帶著戰士們奮勇沖向山樑上敵人。敵人用重機槍、山炮織成密集的火網。郭俊卿搖著紅旗沖在最前面。一枚炮彈落下,副班長犧牲了。這時,沖鋒的號角吹響了,郭俊卿激憤地高喊:「為副班長報仇!」帶頭沖了上去。七八十個敵人和我軍二十多名戰士展開了肉搏戰。雙方反復沖殺四次,最終我軍攻佔了山頭,敵人倉皇而逃。戰斗結束後,團隊給郭俊卿記了功,四班也獲得了「戰斗模範班」的光榮稱號。
戰場歷來是男人的戰場。女兒身的郭俊卿,在無情的戰斗中,還要忍受難言之隱。雖然她嗓音比較粗,也和別的戰士一樣剃寸頭,外表上很難看出破綻。但和同志們朝夕相處,要掩飾女性的身份並不容易。
在營房裡,她從來不和同志們開玩笑,總是裝出一副性格孤僻的樣子。每次上廁所,她都是等廁所沒人了才進去。最難的是洗澡。部隊行軍條件艱苦,一般是,每班用木板製作一個特大號木盆,幾個人一起洗澡。大夥兒招呼郭俊卿一塊兒洗澡,她只能找借口出去。等到大家都洗完,才敢一個人去洗。
給首長當通訊員的時候,路途上要解手,也總是躲到遠處。首長因此批評她封建意識濃,她只能默默忍受委屈。
部隊宿營時,郭俊卿總是和衣而睡。戰友們感到很奇怪,決定要揭開這個謎。一次,趁郭俊卿不備,戰士陶振國一把將她抱住,要扒她的衣服。郭俊卿氣得一邊大哭一邊掙扎,嚇得戰友們再也不敢鬧了。
平泉戰斗那次,郭俊卿帶著戰士們沖上制高點時,突然感到劇烈的腹痛,褲子出現大片血跡。她腿一軟,差點癱坐在地上。郭俊卿意識到,這不是負傷,是自己經期劇烈運動的結果。關鍵時刻,怎能因此退縮?郭俊卿一咬牙,舉起刺刀,向敵人沖了過去。
因為每次經期不適都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和護理,又過度勞累,郭俊卿患上了嚴重的婦科病。性格剛強的她,一直硬挺著,從未向任何人說起。
1950年5月,新中國已經建立半年多,郭俊卿不需要沙場征戰了。可是,她的病情也越來越嚴重,已到非看醫生不可的程度。
同事們請來醫生,郭俊卿卻百般不配合。醫生發現她沒有明顯的喉結,體毛也很少,有些懷疑,將情況向組織作了匯報。組織上派人來問話,郭俊卿終於忍不住了,從軍五年來多少辛酸痛苦,全部化作淚水嘩嘩地流下。她向組織坦白了一切,表明了自己女性的身份,以及自己的真實姓名。
因為病情很嚴重,醫生不得不切除了郭俊卿的子宮。出院後,郭俊卿第一次穿上裙裝,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這讓她感到拘謹,又無比興奮。
郭俊卿女扮男裝參軍、馳騁沙場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整個四野部隊。一時間,郭俊卿成了眾口相傳的人物。人們驚奇、感嘆之餘,又無限崇敬。大家怎麼也想不到,四野這個戰功赫赫的英雄,竟然是女兒身!郭俊卿是「現代花木蘭」的說法,也不脛而走。
1950年9月,郭俊卿穿著女式軍裝、梳著短發,在歡送的鞭炮與鑼鼓聲中,坐上列車,去北京參加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
9月25日,是郭俊卿畢生難忘的日子。這天,禮堂奏響了《東方紅》樂曲,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走上主席台,向台下的英雄們揮手致意。郭俊卿作為戰斗英雄模範代表之一,向毛主席敬獻花環。毛主席得知她就是「現代花木蘭」郭俊卿時,親切地和她握手,向她表示祝賀。這巨大的幸福,讓郭俊卿激動得淚流滿面。
建國之初,百廢待興。國家急需有知識懂技術的人才。組織上十分重視對郭俊卿的培養,把她送到漢口第一野戰軍高級步校學習。不久又進入人民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後,郭俊卿被安排在中央手工業管理局工作。一段時間後,郭俊卿覺得自己應該從基層做起,在機關不如在一線更能得到鍛煉。於是,她被調到了青島第一服裝廠任廠長。
郭俊卿是從部隊下來的,不熟悉工業生產。但她脾氣耿直,尊重知識,能夠聽取管理層和工人的意見。「抽煙,喝白酒,很仗義。」這是大家對郭俊卿的評價。
不久,我國進入那段非常時期。郭俊卿雖是全國聞名的巾幗英雄,也不能倖免。有人污衊她隱瞞女性的身份,是欺騙組織,是假英雄、假花木蘭。組織上知道這個情況後,將她從青島調到山東曹縣任民政局副局長,並再次將她的名字改為「郭富」。
在軍隊中摸爬滾打了五年,郭俊卿的很多生活習慣已經男性化。但在她的內心裡,仍然有著女性的 情感 需求。早在1950年9月,參加全國戰斗英雄大會的時候,恢復女兒身不久的郭俊卿喜歡上了一個人——四野的戰斗英雄趙興元。
趙興元,14歲參加革命,15歲入黨。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當時已是解放軍某部副團長。打錦州時,趙興元率領五個戰士沖進敵人的陣地,俘虜了兩百多敵人。打海南時,趙興元一個營,殲滅國民黨一個炮兵團。從東北打到海南島,趙興元可謂身經百戰,戰功卓著,戰斗英雄的稱號實至名歸。
大會期間,郭俊卿與趙興元作為代表一起向毛主席敬獻花環。大會結束後,又一起隨中國青年訪蘇團去莫斯科考察。朝夕相處,郭俊卿對這個英俊的青年暗生情愫。只要有機會,她就和趙興元坐在一起。兩人聊天,也聊到了終身大事。
郭俊卿假裝開玩笑地試探:「人家說咱倆要結婚了?」
「我不知道誰嚼嘴,」趙興元說,「咱倆太突出了,不合適。」
郭俊卿故意搶下趙興元的手錶,說:「留個紀念品吧。」
趙興元卻說:「我馬上要到朝鮮去了,我是指揮員,要掌握時間,你把表還給我。」
郭俊卿把手錶往地上一摔,瑞士表摔壞了,郭俊卿也哭了……
其實,有一個人深愛著郭俊卿。那就是當年四野的老排長,也是郭俊卿速成中學班的同學。老排長曾主動向郭俊卿表白,郭俊卿卻拒絕了。
不能跟喜歡的人在一起,自己又不能生育,何必去拖累一位好同志?調到山東以後,老排長還給郭俊卿寫過很多信,她一封都不回。從此,郭俊卿關上了 情感 之門,終生未嫁。為彌補自己不能生育的遺憾,郭俊卿從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孩子,取名「利華」,希望孩子長大後,做一個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人。
1983年9月,中國唯一的女特等戰斗英雄郭俊卿,因腦溢血在常州病逝,享年53歲。去世時,她身上只有80元錢。一隻舊皮箱、一床舊棉被、一條毛毯,是她最貴重的遺物。
養女利華18歲的時候,還沒有工作,要母親去找人幫忙。郭俊卿說:「咱們兩個人,有我九十多元工資,夠花的了。人家有困難,先照顧別人。」
Ⅲ 女扮男裝女主唱歌很好聽在一個歌手軟體上唱歌,取名叫魁
女扮男裝女主唱歌很好聽,一個歌手軟體上取名叫葵,這個可以的。
Ⅳ 【Gerry】【Luke】這兩個英文名哪個好另外怎麼讀音寫小說用的,女主女扮男裝
gerry讀作 格里 英[ˈgɛri]
luke讀作 盧克 英[lu:k]
女扮男裝的可以選則Gerry,感覺比較中性
Ⅳ 古風小說女主女扮男裝姓林從詩經中取名男主皇帝很小時逃難被女主收養還養了貓頭鷹
確實是《雲醉月微眠》 千年不遇的人品穿啊,終於輪到俺了!什麼?讓我頂替病中的哥哥去上朝?還當宰相?還新官上任?有沒有搞錯啊,萬一被發現了,脖子上的小腦袋可是會隨時掉地的,嗚嗚嗚。 誰都別來攔我,將軍帥得沒邊也就忍了,這皇帝更是一個十足的妖孽,人家好不容易穿成小美女,結果在他們跟前霎時成了綠葉! 還有還有,天塌下來自有高個兒頂著,我為什麼這么想不開,要巴巴地跑到別國去游說啊?這下局面就整個混亂了,汗!人人都穿越,為何唯獨我踏遍荊棘惹得渾身刺
Ⅵ 給孩子取名很難嗎如何給孩子取個好名字
給孩子取名是一件很煩惱的事情,但掌握了方法其實也不難。
說到名字,就不得不提及之前武漢一個大學生了,武漢 科技 大學有個學生名叫"春秋戰國"。起初他的同學都不敢相信,還有人會叫這樣的名字。
而他的老師則說,起初看到這個名字,在班級點他名的時候還挺尷尬的,不過現在已經習慣了也就覺得沒什麼了。而這個小夥子,也因為他的名字成了學校的"名人",甚至還爆紅於網路。
"春秋戰國"的父母表示,因為他們兩口子都特別喜歡 歷史 ,尤其是喜歡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和 歷史 。在孩子出生後,一直糾結要給他取個什麼名字,後來兩口子開玩笑乾脆就叫春秋戰國算了。就是一句半開玩笑的話,讓這個小夥子從小到大,到哪個學校讀書都是焦點。
不過這種不隨父姓也不隨母姓的名字,是不提倡的,雖然是獨一無二的,但不論是對戶籍管理工作,還是對中華傳統姓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是不利的。
我們現代人的姓名非常簡單,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出生隨著父姓,然後再由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取個名。
而古人的姓名卻比現代人復雜得多,古人一般除了姓和名之外,還會有字,有一些文人或者名人還會有號,也就是:"姓、名、字、號"。
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武將自報家門,什麼"姓張名飛,字翼德"、"姓關名羽字雲長"等等。
以我們熟悉的詩人蘇軾來舉例,看看古人的名字是怎樣的。姓蘇,名試,字子瞻、和仲,蘇軾有兩個"表字",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
當然,在古代把名字取成這樣的,一般都是讀書或者家境殷實的,再者便是當官的豪門大族。一般的市井百姓家,特別是那些窮苦人家,可能生下便隨便叫個李大牛、趙二狗,這名字也就伴隨他一生了。
現代人也非常重視取名這件事,雖然很多人說名字只是一個代號,但畢竟名字通常都會伴隨人的一生。有很多人為給孩子取名,可謂是絞盡腦汁,我們來看看取名要注意哪些事情。
很多文人喜歡用《詩經》和《楚辭》取名,而武俠大師金庸先生便是如此。金庸武俠中,很多絕好的名字都出自《詩經》和《楚辭》。
像木婉清,便來自《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而周芷若之名則來自《楚辭·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
我認為給孩子取名,不要過於去追求字"美",更不能過於奇特,這樣會使得孩子從小便會由於名字多一些麻煩。至簡至真,好記順口便是最好的,當然還能在名字中賦予一定的含義,或者體現你對孩子的期望也不錯。
祖輩的名字 ——儒雅講究
中國人取名字歷來是非常講究的。不過總覺得有些老一輩的名字挺好聽的,又不做作。
先看看眾網友祖輩的名字:
老狼老狼幾點鍾 :「謙修。我外公的名。」
奔跑的曲奇 :「紹禮,我爺爺的名字。」
雖然語法不一,但字里行間,滿是自豪。
芥末味不給你吃 :「我爺爺叫立煥。」
小檗 :「我外公叫弘杉。」
芥末 :「老太爺叫玉軒,外公叫靖安;爺爺叫茂貞,奶奶叫冬青。」
青村-逗 :「外公是席儒,爺爺是慕謙。都覺得好。」
對於祖輩名號的贊美,由衷而發,首先是好聽。
柒川 :「奶奶叫俞子美,感覺好好聽。」
Echo君 :「申甫,我爺爺名字,感覺很有文人氣息。」
已注銷:「我奶奶叫孫蓬,我覺得特別有氣節的感覺!」
七喜 的感覺看來更深:「朋友的爺爺叫鈺鶴,好聽的哭了。」
當然,贊美之外,感覺也不一:
喵~ :「我爺爺名字叫念孝,那時候是家裡最小的,說是希望他孝順顧家,就叫念孝,奶奶名字叫鳳蘭,也挺雅緻的感覺。感覺那時候真的挺有知識書卷氣的。」
橘子 就說:「我姥姥叫玉賢,好有大家閨秀的感覺,最喜歡姥姥!姥爺叫宜法,好嚴肅地說。」
而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那一輩人的名字,都非常有講究。
HWJ:「爺爺叫公達,爸爸叫齊順。感覺老一輩的名字都起得好大氣文藝。」
兔子Monika 的敘說充滿故事:「外公叫敬仁!原來紹興大戶人家的孩子,哎!」
每一個名字對大家來說都是特別:
郗鶠:「奶奶叫念慈。讀起來感覺暖到心裡去。」
桃花山下一碗粥 :「外公那一輩的叫和笙,聿修,沛民,唯一一個女性叫慕昭。 好聽到哭,都是外公的父親取的名字,是那時候的老師特別有文化。」
看完後,不得不被那個逐漸逝去的時代濃郁的知識書卷氣兒所折服。
其實,那時候的人取名是很嚴肅的一件事情,都不是瞎胡起的,而是按照族譜和五行八字來起的,是啥字輩的就按啥字輩起,一輩一輩傳承下來的。他們取名多在倫理綱常之內,不外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端,以至君子貞人,還有些文人取名,多寄予山水,抒情梅竹,所以不會顯得很世俗。
父輩的名字——大路化
爸媽這一輩好像就特別愛國愛民什麼的,男的就是什麼衛東衛國建國建平,女的什麼萍什麼琴什麼什麼梅什麼香的!雖然沒那麼好聽但是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徵。
轉變之兆:「姥爺榮先,姥姥淑蘭,爺爺希進。父輩名字開始大路化。虹啊暉啊愛民啊鴻志啊!」
「大路化」的名字看來普遍讓大家無感。
egoist 就說:「爺爺俞榮生,奶奶付淑英,覺得都不錯,很有民國時期的感覺。到爸媽這輩的確沒那麼有感覺了。」
文森 也說:「爺爺叫恩滿,太爺爺叫承善,都是按照家譜取得名字。到爸爸姑姑這輩就沒按家譜取名,變成了立軍立紅什麼的。」
不好聽倒是其次,而那種名字可能更讓年輕人用一種無惡意的方式調侃。
Estrellaz:「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叫瓊如、章紀、渭崖、素琴......我媽媽三姐妹的名字連起來是東方紅,哈哈。」
西瓜卷卷 :「爺爺叫西臣,我爹那輩就海波海濤了。」
被調笑的名字看來是具有一定共性的。
憂郁的小秋褲 :「腦海中瞬間飄過勝利、建國、國慶、紅梅、杜鵑、*艷、*霞、大妞、狗剩、二蛋等等,哈哈。」
名字也怕對:
胖達桑的自然態:「延卿,我爺爺。當我第一次知道我爺爺名字的時候都震驚了。因為我爸我姑的名字就是樓上那類建國什麼的。」
Pangebo :「我爺爺叫義軒,到了我爸就叫建明了,唉。」
不眴:「爺爺守業,奶奶桂蓮,姥爺玉慶,姥姥家榮;太祖青山、玉山。我媽是寶字輩,我爸和我都是單字名,土爆了真的。」
饕餮魚 :「我爺爺的名字好像是蘭亭,還有字。等到我爹我姑就叫建軍建國建平,土爆了。」
黃軒的太太:「爺爺叫恩吉,奶奶叫景真。輪到我爸這輩就土氣了。貌似是聽我爸說某一年響應國家才改的名字,就全都是改成跟新中國有關的。」
確實,一個名字反映了一個時代。
斯芬:這種變化出在一個「亂」字上:「外公家世代讀書,家裡輩分都有對應字的。外公那邊叫「開功明義」,外公叫開賢(同輩開哲開遠之類的);舅舅叫功國(功勛,功程);同輩明鋒,明宇,明燁;小輩開始說是義字輩,其實都亂起了[拜拜],實在可惜。」
我們的名字——不忍直視
規則一旦被打破,很難再延續起來了。
段露露168 :「爺爺景林 ,奶奶秋歌。爺爺是讀書人,到了爸爸這一輩都是廣字輩,到了我們這一輩就亂套了。」
對於自己的名字,看來都不願提及,欲言又止,可能,說多了都是淚吧。
黑貓小卷 :「爺爺叫仲坦,爸爸叫慶蘇,我覺得都挺好的,但是到我的......」
天線寶寶摘蘑菇 :「奶奶叫景蕙,奶奶的姐姐叫景蘭。我的名字,可惜不怎麼樣。」
怎麼到我們這一輩就成了無法描述了?
先看看人民日報早在2014年統計的一個數據:
有人感慨到:再過20年,大街上一對對的子涵拉著欣怡在談情說愛;30年後,一堆子涵和欣怡在幫孩子取名字......
當代人——有學歷 沒文化
滿大街同名現象,從側面也反映出當代國人人文素養的匱乏。
民國時期識書寫字的人很少,在唐朝能識字書寫的人也只不過佔了人口的2%,一人讀書往往是全家人、甚至一個家族的人做勞力支持的結果,試想這樣的人怎能不拚命讀書呢?四書五經在他們這里無不爛熟於胸,甚至三教九流只要是書,無不過目不忘。
這是因為能讀書的人,本身就已經經過淘汰,留下都是優秀的人。再說考秀才舉人,這是要命的事,全國這么多人,選幾十個,選上是不正常的,選不上才正常!范進中舉瘋掉是真的,全家幹活養你考試,你考到幾十年才中,不瘋才怪。
因為不識字,所以民國時期老百姓取名字的時候,都會去找讀過書的取,這些沒中秀才的人可不代表他們沒文化,從《易經》《詩經》中信手而來,名字自然就好聽又有喻意,有文化的人一讀就知取名人對其的寄託。
古代取名字,還要求讀音的聲調,像寫詩一樣平仄結合,讀起來朗朗上口,又要有喻意,這名字真不是普通半桶水的人能取好的。
反過來再看看我們現代人,有學歷的倒是不少,但有文化的卻是真沒幾個,明明只識字,偏偏要說自己有文化,除了會寫字,還會什麼?尊重傳統的就更是寥寥無幾了。大多數家長給孩子起名要考慮生辰八字和五行盈缺,前途未來,但畢竟肚子里墨水有限,要麼求救度娘,要麼用取名軟體,甚至讓專業取名公司取名,附庸風雅,重字重名現象也就屢見不鮮了。
其實取名在民國及之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大都從四書五經中某句取意,又講究平仄,自然好聽了(也僅限有條件的人家)。現代人不講究和文化的水平有關,自己倒想取好,水平不夠也就隨便了。
文末,再看下最美的10個名字,初見驚艷,再見留念!
10、倉央嘉措
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
倉央嘉措,藏語意思為「梵音海」,很美的名字。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倉央嘉措有他存在的理由,他是人,不是佛,縱然有天有佛,也不能勉強他做任何事。
但這畢竟為統治者所不容,在他被押往北京的途中,23歲的倉央嘉措死在那片「青色的海」邊——梵音之海,湖水用它通透意達的胸懷,包容了這個犯戒的少年,鷲鷹滑翔天際,叼去少年的骸骨,傳說流淌在山高水遠的另一邊。
9、卓文君
你若無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頭
卓文君(生卒年不詳)。漢代才女,西漢臨邛(屬今四川邛崍)人。
「文君」二字沒有過多的艷麗、矯情,可它踱步而來,水墨丹青中,就映出那個文采斐然的卓然君子,就映出那個決絕女子的才情和不輸男兒的智慧果斷。她不需要葬花,自然風情萬種;她不需要醉酒,自然敢作敢為。
8、魏無忌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魏昭王少子,戰國四君子之首。
無忌太多,春秋費無忌(又作費無極),戰國魏無忌,晉代何無忌,唐初長孫無忌,武俠張無忌……無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還是胸襟寬廣的俠義少年郎,公子無忌,也許他名聲不大,一生不完美,可他是戰國人心之所向,是王侯將相中無二的存在。
無忌,不猜忌,不忌憚,不避忌,這不是恣行無忌,發而無忌,而是我心從容,所以無忌。
長孫無忌魏無忌人無忌我亦無忌; 司馬相如藺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7、柳如是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柳如是(1618~1664),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字如是,又稱河東君。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艷之一。
柳隱是讀辛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取的名,想來是願同辛棄疾一樣的摒棄塵世,心靜如青山。流連章台時,柳如是愛好女扮男裝,這也可以看出其人同稼軒一般,有豪放的浩然之氣。
柳如是嫁與頗有才名的大官錢謙益,夫妻伉儷情深。後來柳如是暗地支助抗清力量,巾幗不讓須眉,欲一雪國恥,可惜錢謙益去世,她為保護家產,懸梁自盡,一代風流奇女子香消玉殞,連與丈夫合葬一墓都是奢望。
6.、南懷瑾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南懷瑾,出身於書香世家,懷瑾是他的本名。
名字涵義為「懷瑾握瑜」,出自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意思:懷:懷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
南老說過:「譬如說我姓南,生下來叫什麼名字,讀書的時候叫什麼名字,有小名、乳名(吃奶的時候的名字),有學名,像我,現在叫南懷瑾,一輩子三個字,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5、李清照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李清照,給人以文弱纖細的形象純粹是她的名字和後期凄凄慘慘詞作的影響。
每每讀到「清照」二字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冷冷清清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的感覺。她就象一輪宋朝的月亮,那清寒皎潔的光芒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直抵達今天人們的眼眸。「名字清照」讓人感到冷清而憐惜。
4、林徽因
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的名字出自《詩經·大雅》: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贊美周文王及其母親妻子的頌歌,「徽音」意為美譽,她祖父先是為她取名林徽音,在她身上載了許多希望。早年間,有一個名叫「林徽音」的男子常發表詩歌,林徽音(女)便改名為「林徽因」,以示區別此林徽因非彼林徽音。
林家女子總是優雅而有才情,或許是雙木給了她們詩意的棲居,得以縱橫。「徽因」比「徽音」少了一份女子嬌氣,多了一點因果看透的豁達。
3、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詞人之一。
納蘭性德和知交從來不稱呼「性德」,他們更為偏好的,是「容若」這個字。原因現在早已不清楚,但可以說明,無論是納蘭本身,還是我們,更為喜愛的,始終是「容若」。
納蘭容若,容若。雖然是音譯,但這也是一闋絕佳的好詞,好詞不必過分字字追究,如此反而味同嚼蠟,食之無味。我們只需把它輕輕放在舌尖,幽轉不息的味道便繾綣於唇齒,滌盪開來。
2、徐悲鴻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徐悲鴻(1895-1953)。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流藝術家畫派創始人。
前面這么多名字,許多都帶有悲劇色彩,縱然的確是悲劇,可取名也不會有「悲」字。有些東西,還是婉約點好,畢竟「悲」的重量,不是一個單薄字體所能承受得了的。而藝術家是永遠不會悲的,他們有的,頂多是未完的遺憾。
徐悲鴻就用了「悲」字。據說在他十七歲那年,他去親友家吃喜酒,滿座衣冠楚楚,只有徐悲鴻一人粗布大褂,人們的嘲諷和白眼,使他如坐針氈。頂著世俗的壓力和平寒的出身,他借錢讀書,可貴人們眼高於頂,怎會瞧得起這個貧家子?
世態炎涼,前途渺茫。千里馬不得伯樂,是否將姘死於槽櫪之間?他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
Ⅶ 古代女扮男裝怎麼稱呼
什麼意思?怎麼稱呼扮成男的那個女的嗎?別人看不出來是女的當然會稱呼一聲,公子*^o^*
Ⅷ 女主胎穿女扮男裝取名無心是個女王爺
你好
根據你的描述
你說的應該是女子無殤
如滿意請採納
Ⅸ 小說取名字,玉姓,要中性一點,因為女主在女扮男裝,像是玉同塵,玉無邪這樣的。
玉無痕,玉秋塵,玉寒慕,玉鍶涯 望採納,親(⊙o⊙),謝謝!
Ⅹ 小說起名:女主是和親公主,名字中帶有「軒」字,女主長期女扮男裝,性格大大咧咧。男主是外冷內熱的將軍
冷天傲,皇蒲夜,明夜,冷昊軒,南宮傲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