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當兵要女扮男裝
『壹』 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有哪些原因
當時軍隊要求每家都要出一個壯丁,花木蘭她父親老了,如果花木蘭不去,他父親就得去。
始見於《木蘭辭》(亦名《木蘭詩》)。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年,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其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民間傳說和戲曲中廣為流傳。
原詩中無其姓,後世流傳中最常見的說法是「花木蘭」,還有姓朱、魏、任、韓等多種說法。
關於花木蘭身處年代的說法,主要是兩種說法:
第一: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間
第二: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
美國迪斯尼公司的動畫片巨制《花木蘭》使外國人也增加了對這一傳說的了解。
『貳』 身為女兒身的花木蘭,為何要代替父親去參軍
『叄』 花木蘭女扮男裝從軍12年,為何沒有人懷疑
首先,打仗不是約會,誰會關心旁邊這人是男是女。其次,鎧甲都比較厚、比較寬大,女孩子的身形根本看不出來;另外,花木蘭也不可能化妝,打眼一看就是男人啊。所以,從軍12年沒人懷疑,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事是虛構的,自然要有完美的結局啊。
1.上戰場、先保命!古代的軍隊基本都是抓去的壯丁,因為當時的人口並不多,為了保證抗戰時候兵力充足只能出此下策。很多士兵並非自願就自然就是保命第一、護國第二的思想,上了戰場他們才不會關心自己的隊友是什麼特徵,只要自己能平平安安回家就是最重要的。這個時候你要和我說誰發現花木蘭是女的,並且發生了點故事那我真想罵你,把你丟在戰場里你會有閑心觀察人家是不是女的?看看能不能來個約會?
4.根本沒有花木蘭!花木蘭這個人其實是虛構出來的,從歌謠中一點一點被人熟知。大家豐富這個人物形象其實就是為了抨擊封建制度以及傳遞孝道,那自然就要給花木蘭一個完美的結局。要是創作者編寫成“花木蘭剛進就被發現女兒身,直接拉出去,斬立決”,那還有什麼勁啊!
『肆』 古代女扮男裝參軍,為何不會暴露身份
很多人看影視劇,都會吐槽劇中女扮男裝,卻無人能識破的劇情,認為現實中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女扮男裝一眼就能被拆穿。其實,這都是我們受到影視劇的誤導,影視劇和現實當然不能比,因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女扮男裝的女人,有可能本身就具有偏男性化的長相。
比如咱們熟知的中國古代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影視劇中花木蘭為了視覺效果,不可能找個男性化演員出演,因此我們觀眾一眼就能看出花木蘭是女的,但現實中花木蘭究竟長什麼樣?誰都不知道。
圖:卡塔莉娜·德·埃勞索畫像
縱觀這3格女扮男裝參軍的女人,她們之所以沒有暴露身份,其實我們從照片看就知道了。長期在軍中作戰,加之刻意喬裝成男性,而且戰斗中別人也沒有時間去思考戰友的性別,因此想要矇混過關是十分容易的,這或許也是花木蘭替父從軍為何沒有暴露身份的原因所在。
『伍』 歷史上是真的有像花木蘭這樣女扮男裝的士兵嗎
很遺憾的說,有確切史料記載的,女扮男裝當兵的,並沒有!
當然女扮男裝是很有可能的,不過軍隊可不是鬧著玩的地方,雖然古代體檢不嚴格,可還是得檢查身體的,否則萬一人家身體有疾,誰還會收一個累贅進來呢?
當然花木蘭替父從軍這樣的故事,很是激勵人,給很多的女孩子增強了自信心,讓女孩子有一種巾幗不讓須眉的威武霸氣,所以也不用太過認真的考證其真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畢竟源遠流長的歷史傳說如果被證實是假的,該傷害多少人的心啊!
『陸』 花木蘭為什麼去參軍
因為當時朝廷在徵兵, 而花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並且家裡也沒有別的壯年男子可以入伍,所以,她就女扮男裝去參軍了。當時是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抗擊侵略者,從此開始了她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時,她為了保衛國家而奮戰殺敵,最後凱旋迴家。放棄做官而回家與家人團聚、孝敬父母。
木蘭詩/ 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柒』 古代女子扮成男裝去參軍要被殺頭嗎
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姓朱的安徽人,讀書到二十歲還沒能考取秀才,一怒之下投筆從戎,從軍當了書記。輾轉了幾年後,他跟隨部隊到了關隴,隸屬在一個陳姓統領的麾下。
陳統領力大無比驍勇善戰,是當朝的「記名提督巴圖魯」。巴圖魯是滿語「勇士」的意思,能獲得此榮譽頭銜的都是憑借赫赫戰功。
朱某年少英俊,性格和藹,陳統領非常器重他,對他比對其他同僚都要親密得多。有一天,陳統領忽然召來朱某在帳中夜飲,喝到半夜非要留他同榻。朱某不肯 ,陳統領怒了,拔刀威脅要殺,朱某不得已只好同意。直到上了床,才知道陳統領居然是女子。從此,朱某每夜都留宿在統領營帳,同僚發現後都很鄙視,以為朱某甘當統領的男寵。
久而久之,出大事了:陳統領懷孕了,肚子越來越大將要生產。陳統領大為驚懼束手無策,又不敢冒昧墮胎,和朱某商議。朱某畢竟是個讀書人,慫恿道:「不如把實情直言稟告大帥,古代有花木蘭的例子,料想不會怪罪。」
大帥是陝甘總督左宗棠,得到稟告後大為驚異。一開始打算據實奏告朝廷,但幕僚提醒他說,這事情涉及到欺君罔上,恐朝廷見罪,不如私下處理。左宗棠聽從了幕僚意見,並且想出了天衣無縫的對策:命朱某襲取陳統領的名字,掌管部隊,而讓陳統領脫下戎裝重新恢復裙釵女子。
事情到了這一步,本來是皆大歡喜:朱某一步登天,陳統領恢復女子原貌,夫唱婦隨白頭偕老也算是一段佳話。但是自古男人一富貴就花心,朱某征戰多年凱旋歸鄉,納了兩個小妾。「巴圖魯」正妻陳氏自然是勃然大怒,與朱某決裂,挾其資財與所生之子,到甘肅省城定居下來,後事不詳。
那麼,這個女扮男裝的陳統領到底是怎麼個由來?為何多年在軍中沒露出破綻?原來,同治初元間,清將多隆阿從湖南入陝西時,路過荊子關,軍中招募長年的力夫。有一個童子應募而來,面部黧黑而多痘瘢,但是身材魁梧力氣大——這就是當年的陳統領,但那時誰也想不到她竟然是女子。
陳姑娘一開始入營牧馬,接著選拔為士兵,因為勇猛善戰,屢建奇功,終於步步提拔到「記名提督巴圖魯」,統領一軍整整十年之久。這件奇事,是從軍關隴的江夏人范嘯雲所披露,記錄在梁溪坐觀老人的《清代野記·女統領》一文中。文尾感慨道:「雄飛十年,一旦雌伏,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