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男裝摩托車怎麼拆輪胎
Ⅰ 摩托車後輪怎麼卸下來
摩托車有很多種,它們的後輪拆卸方式雖然大多相近,但又不相同。以常見的摩托車為例,拆後輪一般是先卸下後輪軸螺絲和後剎車拉桿,然後抽出後輪軸,就可以卸下後輪了。如果是踏板車,一般要先拆下排氣管,雙後減震的還要卸下右後減震器支架,然後剎緊後剎車,卸下後輪軸螺母,就可以拆下後輪了。
Ⅱ 摩托車後輪胎需拆下,具體需要的工具和步驟是什麼
輪胎安裝前,應認真檢查輪輞有無扭曲、變形,內胎是否漏氣,胎圈有無折斷,外胎內壁有無臟物和釘頭等,以防安裝後在使用中產生故障。
有的外胎上沒有平衡標志,它用紅、黃、白、淺藍等色的膠料製成△、口、○、↑等形狀、硫化在外胎的側面,它表示此處為外胎的最輕部位。在安裝內胎時,應將氣門嘴正對著這一記號,以保持輪胎在高速運轉時的平衡性。
安裝時,先將內胎襯帶穩妥地套在輪輞上,在外胎的內壁和內胎的外壁分別塗上滑石粉,將外胎的一面套入輪輞,將內胎的氣門嘴對准輪輞的圓孔處,把內胎從輪輞和輪緣的縫隙處塞入,並從輪輞的圓孔內取出氣門嘴,帶上氣門帽,再安裝輪胎的另一面。在撬入最後一段胎緣時,用一根撬胎棒撬住並保持不動,另一根撬胎棒分小段插入輪輞與胎緣間,將胎緣撬入輪輞。必要時可用腳踩或錘擊的方法配合操作。
用撬胎棒撬入外胎時,注意撬胎棒不能插入過深,避免戳破內胎和撬斷胎緣內的胎圈。
將外胎裝入輪輞後,應檢查並調整氣門嘴,使其對准輪轂中心,可在半充氣狀態轉動外胎,使氣門嘴位置得到調整。
外胎輪緣與輪輞壁應均勻接觸,不應偏向一邊,可以在半充氣狀態下將輪胎外周撞擊地面或用手錘重擊的方法加以調整。
充氣不要過急。由於內胎柔軟並可折疊,如果內胎塞入外胎後突然大量充氣,內胎的皺折可能還未來得及伸展即被壓死,從而造成內胎損壞。因此安裝內胎要分兩步充氣,先充入少量的氣體,稍停,然後放氣,使內胎的折疊部分得以展平,再充氣至規定的氣壓。
為了安全起見,在正式充氣前應在輪盤半圓形孔內水平插入一根粗鋼棒,卡住鎖圈和擋圈,並將擋圈朝向地面或其它建築物,防止鎖圈、擋圈高速彈出致人傷亡。
從一定意義上說,氣壓是輪胎的生命。因此務必按技術手冊規定的標准充氣,禁止為了減振和降溫而隨意降低充氣壓力。
為了順利向內胎充氣,可將氣門芯擰松,待充足氣後,再快速將氣門芯擰緊。
Ⅲ 怎樣自己換摩托車輪胎
將你的摩托車前後輪都先用駐車架撐起來,拆下車輪後,用專用氣嘴工具擰下 氣嘴內的閥,在輪胎完全泄氣後,將輪胎放在其他舊胎上或工作台上, 無論你用什麼支撐,請確保你在進行拆胎唇的動作時,別將你的碟盤墊在下面磨, 碟盤太容易變形而且又貴。
不管你有什麼工具,將胎唇從輪轂上剝離時是需要用點力量的,簡單來說要把輪轂和車胎分離就如同骨肉剝離,因為胎唇的設計上有一定的強度。建議用膝蓋壓住整個輪轂來施力,這樣會輕松許多,你必須將拆胎棒穿進輪轂和輪胎之間,只要邊緣有一處開了,後來的其他部分就容易許多。第一道胎唇撬開後,你已經完成了一半,下一件事就是將另一邊的胎唇挖起撥到輪轂之外.潤滑在這顯得重要,能讓這件事變得容易許多,但不要用無法擦乾或風乾的東西來潤滑,一個裝有洗碗精的噴霧瓶就能幫上忙。用足夠的液體噴在輪轂外部和胎唇外緣,如果怕輪轂傷到,可以購買輪轂保護的護條, 或是准備一條毛巾之類的東西來墊在翹胎棒下方,避免輪胎拆好後輪轂也要烤漆了!拿起你的撬胎棒,把胎唇撬開輪轂大約三公分,一次移動個三到五公分的距離, 慢慢的撬開,直到整個胎唇脫離輪轂,然後把車個輪轂轉過來,有些輪胎你直接用手就可以讓另一邊的胎唇脫離輪轂,但大部分還是需要翹胎棒來幫忙,再裝在輪胎之前記得先把輪轂洗干凈!
! 圖片上傳失敗:failed to insert data into ceph.
裝上輪胎之前請先確認輪胎的滾動方向,輪胎上面都會有一個箭頭標記滾動方向,就像有些前剎車碟盤也有箭頭一樣,裝上輪胎之前先把胎唇塗上潤滑膏,方便輪胎組裝上輪轂,記得對准輪胎的油漆記號,那是輪胎最輕的地方,要跟氣嘴剛好對准,但是有些輪胎並沒有這個標記,那就不需要理會!筆者覺得拆比較簡單,裝上去才是最難的,安裝第一道胎唇有時候用手按壓就能進去(比較軟的輪胎),但有時候也需要翹胎棒輔助一下, 第二道胎唇才是最令人頭痛的,因為你裝進去前一半後,就會越來越緊,然後越後面越是難裝進去,搞到最後就剩下那五公分的胎唇留在輪轂上面進不去,真的超崩潰!感覺大象來壓都不一定進得去,但其實這是有訣竅的,要用膝蓋或是叫助手幫忙壓住已經進去輪轂的輪胎,這樣能夠讓最後那一段胎唇輕松地按壓進去輪轂裡面!裝上輪胎後先幫輪胎打氣,讓輪胎胎唇與輪轂能確實緊密結合,通常你會聽到兩聲放炮的聲音,表示輪胎已經跟輪轂結合,然後再裝上氣嘴的閥門,再次用有胎壓表的氣槍把輪胎打到正確的建議胎壓,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再來就是輪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