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女扮男裝去哪裡外學
『壹』 梁祝徇情化彩蝶意思
「梁祝徇情化彩蝶」意思是:
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
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頃悔判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故事裡的主人翁:
梁山伯:梁山伯是《梁祝》傳說中的男主角,歷史上考證確有其人,梁山伯曾出任過地方官,歷代史書可以尋找到相關記載和資料。傳說梁知祝為女人後,提娶不成而終,祝感其摯情,過墓而入,合而為一。是為傳說前差大概,今人多有考證。梁山伯是浙江寧波府鄞縣的縣官,一輩子兩袖清風,清正廉潔,沒有孩子,到了中年的時候,他的雀改結發妻子去世,後來他也因為疾病而死去。
祝英台:英台,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豐惠鎮)祝家莊人。東晉時期女性歷史人物。
祖籍山西太原,自幼隨習詩文,美麗聰穎,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遭到祝員外拒絕。祝英台求學心切,便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次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祝父思女,催歸甚急,祝英台只得倉促回鄉,被迫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
『貳』 想知道梁山伯與祝英台到底在哪個書院學讀書
梁山伯與祝英台讀書的地方是在杭州萬松書院,在鳳凰山上北萬松嶺上。
《梁山伯與祝英台》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神話傳說之一,說的是浙江上虞祝員外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義結金蘭,而後又同在杭州萬松書院同窗共讀三年有餘。求學期間,兩人在學業上互相幫助,在生活上相互照應,結下了很深的情誼。
當山伯興沖沖趕往祝家求婚時,祝父卻已將英台許配給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了,山伯郁悶而逝,英台也生死相隨,最後山伯英台化作一對彩蝶飛舞而出,他們的愛情在歷經風雨過後獲得了自由和重生。
(2)祝英台女扮男裝去哪裡外學擴展閱讀
美麗的傳說使肅穆的書院有了人情的溫馨,書院使虛無的故事有了真實的背景。2002年重建萬松書院時,策劃者意識到梁祝傳說與書院文化的結合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但若把握不好又會使兩者相互侵擾,造成景區建設的定位失誤。因此初期的規劃中,「如何使梁祝故事不著痕跡地融入到景區建設中去」被列為建設的首要課題。
在多次召集有關方面專家座談論證後,決策者認為要做好這篇文章首先要掌握「度」,即:萬松書院即要體現古代書院教育的歷史及其文化內涵,又要充分利用梁祝故事這一不可多得的民間文化遺產。但兩者有主次、虛實之分。書院的文章要做實做足,「梁祝」傳說則盡量虛化淡化,從而使兩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叄』 梁祝故事裡祝英台女扮男裝在哪裡讀書
祝員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裝去萬松書院求學,途遇梁山伯,一見如故,結拜為兄弟。
同窗三年山伯不知英台女兒身,英台因接到家信促其速歸不便明言,搜困緩將白玉扇墜請師母轉交山伯,作愛情信物。
山伯知情後,趕去祝家,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她至死不從,山伯氣急病亡。馬家來娶親,英台渾身縞素,經山伯墓前,墳墓爆裂,她躍入墳尺灶中,墓復合世模攏,梁祝化為蝴
『肆』 《梁祝》內容簡介
在《梁山伯與祝英台》中,馬文才是一個催化劑的存在,因為正是他去祝英台家上門提親,強行逼婚,才促使祝英台去老天爺去幫助,從而她才能與梁山伯化為蝴蝶,比翼雙飛。
祝英台從小跟著哥哥們舞劍弄刀嬉戲玩耍,和男子一樣也有著一副俠義心腸。她有著姣好出眾的容顏和大咧咧的女漢子的性格,平常喜歡幫助鄰里鄉親。祝家過年過節也會設場布施煮粥分給窮人,深受百姓的贊許和感激。這一天,穿著男裝的祝英台爬到樹上欣賞湖光山色,馬文才正好路過。馬文才逗留在湖邊的時候不慎踩滑跌落湖中,祝英台縱身入水將他救起。
祝英台找到梁山伯的賀跡鉛墳墓之後,便放聲大哭傷心不已。這時奇跡般的事情出現了,出現的畫面是:梁山伯從墳墓里出來了,然後祝英台就與她手牽手在空中旋轉了幾圈。他兩個人一起進入了墳墓,墳墓里長出了一些花,一些藤蔓,這時,飛出了兩只蝴蝶。這兩只蝴蝶可能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化作的。
『伍』 梁山伯與祝英台文言文注釋
1. 梁山伯與祝英台古文翻譯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
莊裡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祝家族規,財產傳男不傳女。
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祝員外將女兒英台自小男裝打扮。英台才貌雙絕、聰穎好學。
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於善卷後洞的草橋結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
英台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聖,又同到東吳游學。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
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愛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過去。
山伯始終不知英台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台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意。
三年後,梁山伯要繼續去餘杭游學,而祝父因英台年屆及笄,不許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捨,互贈信物。
山伯贈與英台古琴長劍,英台回贈山伯鎦金摺扇,親書「碧鮮」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時,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
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臨別時,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台學成回家後,豈料其父母已將英台許配邑西鯨塘馬氏。山伯從餘杭游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台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
當得知英台已聘馬氏後,柔腸寸斷,悲痛至極。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
梁祝淚別後,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英台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
出閣當日,堅持要經胡橋祭奠。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台上前祭弔,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墮入其中。
風停雨過後,彩虹高懸,有二隻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於天地之間。 樓主看涐這么辛苦就選涐吧~~~。
2. 梁滾悔大山伯與祝英台的文言文翻譯
祝英台女扮男裝,到學校讀書,與梁山伯成為同學。
在一起讀書三年,兩人感情很好。學業完成後,英台准備回家,山伯送她。
途中英台對山伯說,家裡有一個妹妹,今年剛滿28,賢淑而且很有才華,要幫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見到英台穿著女裝,便明白了先前說的都不是真的,所謂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
山伯很高興,可是英台已經許配給馬家,兩個人不緊黯然垂淚,於是約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
當花轎路過山伯的墳墓時,墳墓裂開了,英台跳了下去,兩人化成蝴蝶自由飛舞。
3. 梁山伯與祝英台 文言文(原文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
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大豎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
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
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
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
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貿阝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前鍵已成滄影。
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奉化縣)令。
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貿阝城九龍墟。
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4. 梁山伯與祝英台古文翻譯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莊裡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祝家族規,財產傳男不傳女。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祝員外將女兒英台自小男裝打扮。英台才貌雙絕、聰穎好學。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於善卷後洞的草橋結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
英台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聖,又同到東吳游學。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愛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過去。山伯始終不知英台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台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意。三年後,梁山伯要繼續去餘杭游學,而祝父因英台年屆及笄,不許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捨,互贈信物。山伯贈與英台古琴長劍,英台回贈山伯鎦金摺扇,親書「碧鮮」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時,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臨別時,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台學成回家後,豈料其父母已將英台許配邑西鯨塘馬氏。山伯從餘杭游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台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當得知英台已聘馬氏後,柔腸寸斷,悲痛至極。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
梁祝淚別後,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英台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出閣當日,堅持要經胡橋祭奠。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台上前祭弔,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墮入其中。風停雨過後,彩虹高懸,有二隻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於天地之間。 樓主看涐這么辛苦就選涐吧~~~
5. 誰知道梁山伯與祝英台古文的譯文
祝英台女扮男裝,到學校讀書,與梁山伯成為同學。
在一起讀書三年,兩人感情很好。學業完成後,英台准備回家,山伯送她。
途中英台對山伯說,家裡有一個妹妹,今年剛滿28,賢淑而且很有才華,要幫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見到英台穿著女裝,便明白了先前說的都不是真的,所謂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
山伯很高興,可是英台已經許配給馬家,兩個人不緊黯然垂淚,於是約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
當花轎路過山伯的墳墓時,墳墓裂開了,英台跳了下去,兩人化成蝴蝶自由飛舞。
6. 誰知道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文言文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事見《梁山伯寶卷》、《華山畿》樂府及《訪友記》、《同窗記》傳奇,又名《雙蝴蝶》,諸多的戲曲劇種都搬演過這一經典的愛情名劇,其中以越劇的《梁祝》和川劇的《柳蔭記》最為知名,京劇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時期推出:如建國初期沈陽京劇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大師程硯秋整理的《英台抗婚》、葉少蘭和杜近芳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以及近年來遲小秋和朱強創排的新版《梁祝》等。
該劇的大意是: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
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
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
梁祝化蝶雙舞。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
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莊裡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
祝家族規,財產傳男不傳女。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祝員外將女兒英台自小男裝打扮。
英台才貌雙絕、聰穎好學。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
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於善卷後洞的草橋結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 英台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聖,又同到東吳游學。
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愛慕。
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過去。山伯始終不知英台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台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意。三年後,梁山伯要繼續去餘杭游學,而祝父因英台年屆及笄,不許英台前往。
二人依依不捨,互贈信物。山伯贈與英台古琴長劍,英台回贈山伯鎦金摺扇,親書「碧鮮」二字。
在山伯去杭城時,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
臨別時,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台學成回家後,豈料其父母已將英台許配邑西鯨塘馬氏。
山伯從餘杭游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台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當得知英台已聘馬氏後,柔腸寸斷,悲痛至極。
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 梁祝淚別後,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
英台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出閣當日,堅持要經胡橋祭奠。
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台上前祭弔,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墮入其中。風停雨過後,彩虹高懸,有二隻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於天地之間。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一題材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 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
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於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
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劇《柳蔭記》也1952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榮獲劇本獎,陳書舫獲演員一等獎,袁玉昆和劉成基獲演員二等獎。
京劇關於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馬彥祥根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傳最廣。 《柳蔭記》由王瑤卿設計唱腔,杜近芳、葉盛蘭在1953年首演。
全劇分10場,重要場次有「英台別家」、「柳蔭結拜」、「書館談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訪友」、「祭墳化蝶」。此劇最大的特色在唱詞方面,典雅華麗,優美雋永,許多語句打破京劇傳統的七字、十字句。
7. 梁山伯與祝英台文言文
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致輪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
山伯,字處仁。祝先歸。
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
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
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故事基本內容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
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
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
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
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
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貿阝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
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奉化縣)令。
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貿阝城九龍墟。
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事見《梁山伯寶卷》、《華山畿》樂府及《訪友記》、《同窗記》傳奇,又名《雙蝴蝶》,諸多的戲曲劇種都搬演過這一經典的愛情名劇,其中以越劇的《梁祝》和川劇的《柳蔭記》最為知名,京劇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時期推出:如建國初期沈陽京劇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大師程硯秋整理的《英台抗婚》、葉少蘭和杜近芳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以及近年來遲小秋和朱強創排的新版《梁祝》等。 該劇的大意是: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
後,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許。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
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
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
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
莊裡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祝家族規,財產傳男不傳女。
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祝員外將女兒英台自小男裝打扮。英台才貌雙絕、聰穎好學。
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於善卷後洞的草橋結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
英台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聖,又同到東吳游學。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
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愛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過去。
山伯始終不知英台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台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意。
三年後,梁山伯要繼續去餘杭游學,而祝父因英台年屆及笄,不許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捨,互贈信物。
山伯贈與英台古琴長劍,英台回贈山伯鎦金摺扇,親書「碧鮮」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時,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
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臨別時,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台學成回家後,豈料其父母已將英台許配邑西鯨塘馬氏。山伯從餘杭游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台紅妝翠袖,羅扇。
8. 誰知道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文言文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中國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後經過後人的傳頌,才形成今天的故事形式。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也有一定的事實根據。梁祝傳說產生於晉朝。
現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致輪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
山伯,字處仁。祝先歸。
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
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
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化蝶的部分是由後人創造出來的。
9.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譯文
祝英台女扮男裝,到學校讀書,與梁山伯成為同學。
在一起讀書三年,兩人感情很好。學業完成後,英台准備回家,山伯送她。
途中英台對山伯說,家裡有一個妹妹,今年剛滿28,賢淑而且很有才華,要幫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見到英台穿著女裝,便明白了先前說的都不是真的,所謂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
山伯很高興,可是英台已經許配給馬家,兩個人不緊黯然垂淚,於是約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
當花轎路過山伯的墳墓時,墳墓裂開了,英台跳了下去,兩人化成蝴蝶自由飛舞。
10.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譯文
祝英台女扮男裝,到學校讀書,與梁山伯成為同學。
在一起讀書三年,兩人感情很好。學業完成後,英台准備回家,山伯送她。
途中英台對山伯說,家裡有一個妹妹,今年剛滿28,賢淑而且很有才華,要幫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見到英台穿著女裝,便明白了先前說的都不是真的,所謂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
山伯很高興,可是英台已經許配給馬家,兩個人不緊黯然垂淚,於是約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
當花轎路過山伯的墳墓時,墳墓裂開了,英台跳了下去,兩人化成蝴蝶自由飛舞。
『陸』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大概內容50字
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6)祝英台女扮男裝去哪裡外學擴展閱讀:
史籍記載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岱(浙江紹興人)在其著作集《陶庵夢憶》第二卷《孔廟檜》一文中寫道:「己巳,至曲阜謁孔廟,買門者門以入。宮牆上有樓聳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讀書處』,駭異之。」
據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著名的梁祝文化研究專家樊存常先生考證:梁祝二人在濟寧市鄒城市嶧山讀書,曾慕名而至濟寧市曲阜孔廟拜祭過孔子,並參閱過孔廟的經文藏書,後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戀而死,驚天動地,曲阜孔廟為了表彰紀念他們忠義精神,特地於二人在曲阜孔廟讀書的地方標以牌匾,以示紀念。
歷史影響
中國的梁祝故事,流傳到國外至今發現的最早要屬近鄰朝鮮、韓國了。新近研究發現,在五代十國至宋代(918一1200年)時期,唐代詩人羅鄴的七律詩《蛺蝶》,已被高麗王國時代人輯人了《十抄詩》,其中有「俗說義妻衣化狀」的詩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並且衣化為蝶。
到中國宋代,高麗人編輯的《夾注名賢十抄詩》,不但收入了羅鄴的《蛺蝶》詩,而且在注釋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傳》。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傳到國外的梁祝故事,而且從「女扮男裝」到衣裳「片片化為蝴蝶子」,比較全面完整地敘述了梁祝傳奇故事。可見,梁祝文化走向世界,歷史久遠。而且以後幾乎傳遍了整個朝鮮半島。
『柒』 祝英台女扮男裝到哪裡游學
祝英台女扮男裝到紹興游學。
祝家莊在上虞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訪師求學。
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紹興求學。
途中,邂逅了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會稽郡(今紹興),拜師入學。
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
梁祝結局
祝英台臨走前,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個月後才去提親,等到梁山伯歡歡喜喜趕到祝家時,才知道馬文才已經搶先一步提親、並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台沿路相送、難舍難分。
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葯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台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捌』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台詞
《梁山伯與祝英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越劇-草橋結拜歌詞薄霧山嵐淺淺幾座山炊煙淡淡楓葉染黃垂柳輕晃在拱橋兩旁雨夜裡風聲回盪經過牌坊撐把油紙傘寒風中我一人獨往面朝北方我尋找想像傳說中的村莊草橋結拜三年寒冬九妹心事無人懂山伯十八里路相送千年後故事依然動容梁祝幻化為蝶人間千年幾回凄美中煙緣你獨缺深閨綉花心在綉著誰花轎里有淚心已碎梁祝彩蝶紛飛誓言幾世輪回你們在生前暫離別身後比翼雙飛永不悔任朝代更迭愛相隨紅塵過往墨跡尚未乾我重溫古老的月光古街老巷高聳馬頭牆遮掩了誰的傷書院苦讀過眼匆匆樓台相會訴情衷青石板路腳步沉重英台嘆良緣無力東風梁祝幻化為蝶人間千年幾回凄美中煙緣你獨缺深閨綉花心在綉著誰花轎里有淚心已碎梁祝彩蝶紛飛誓言幾世輪回你們在生前暫離別身後比翼雙飛永不悔任朝代更迭愛相隨故事蜿蜒一條河月光下清澈故事蜿蜒一條河我們聽說了飛過的丹頂鶴忠貞的顏色二、越劇-十八相送歌詞十八相送三載同窗情如海,山伯難舍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錢塘道上來。祝:書房門前一枝梅祝:樹上鳥兒對打對祝:喜鵲滿樹喳喳叫祝:向你梁兄報喜來!梁:弟兄二人出門來梁:門前喜鵲成雙對梁:從來喜鵲報喜訊梁: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祝:清清荷葉清水塘祝:鴛鴦成對又成雙祝: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祝:梁兄你願不願配鴛鴦?梁:配鴛鴦~~配鴛鴦~~梁: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祝:眼前還有一口井祝:不知道井水有多深?祝:你看這井底兩個影~祝:一男一女笑盈盈!梁:愚兄明明是男子漢梁:你為何將我比女人!梁:離了井~又一堂~梁:前面到了觀音堂!祝:觀音大士媒來作啊!祝:我與你梁兄來拜堂啊……梁:賢弟越說越荒唐梁:兩個男子怎拜堂?十八相送到長亭。祝:你我鴻雁兩分開祝:問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梁:你早知愚兄未婚配梁:今日相問為何來?祝:要是你梁兄親未定祝:小弟替你來作大媒!梁:賢弟替我來作媒梁: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祝:就是我家小九妹祝:未知你梁兄可喜愛?梁:九妹與你可相像?祝:她品貌就像我英台!梁:如此多謝賢弟來玉成。三、樓台會樓台暗淚垂恨似春江水誓約同守信物為證為何負約把婚退樓台暗淚垂恨馬家迫娶誓約難守信物難證無情逐散鴛鴦侶我知妹心暗悲負了兄妹心更悲揮淚何堪回首悔盟使我心碎樓台暗淚垂恨似春江水誓約難守信物難證為誰兩淚垂我心早經暗許馬家要將你迎娶此恨長付東流水有誰補我心碎樓台涕淚垂來世雙雙對蠟炬成灰血淚凝結在黃泉再伴隨四、歌名:山伯臨終待兒看來……母親帶回英台信,書信上面言安慰。她說道,咫尺天涯難相會,此身未來心已來。但見她珍重二字滿紙寫,她望我除災又退晦。英台呀,可憐我刻骨相思染重病,可憐你要想聚首不能來。這……這是她的青絲秀發么?見青絲猶如見賢妹,叫山伯睹物思人更傷悲。常言道結發夫妻到白頭,看來你我今生無緣配。這是雪白蝴蝶玉扇墜,當初是英台自做媒。到如今姻緣已隔萬重山,蝴蝶枉自成雙對。兒呀,娘呀,兒有重言拜託啊!杭城讀書三長載,實指望與梁家爭光輝。誰知道為了英台女,染成重病難挽回。娘呀娘倘是兒歸黃泉路,二爹娘身體需自愛。懇求母親遂兒願,兒死後,要胡橋鎮上立墳碑。立墳碑,立墳碑,紅黑二字刻兩塊。紅的刻著祝英台,黑的刻著兒梁山伯。兒與她生前不能夫妻配,兒死後要與她同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