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分類 » 漢服男裝束腰怎麼穿

漢服男裝束腰怎麼穿

發布時間: 2023-04-20 05:29:29

㈠ 男士穿什麼衣服才束腰

羽絨服。越寬松的銀缺羽絨服越需要束腰,有束腰的羽絨服,顯得腿長身材好,男士在穿羽絨服時,束腰搭配最重要的是比例的分割,長度在腰臀附近,或者採用敞開穿的方式搭配羽絨服,就比較適合四六分。如果是長度在膝蓋鋒碼辯附近的中長款羽絨服,那就更適合選擇三七。如果長度在腳踝模察附近的長款羽絨服,束腰的位置應當選擇二八分,同時,腰線的位置放在羽絨服上面會比露出內搭高腰線更有氣質。

㈡ 男生穿女款漢服注意什麼

現如今,男生穿漢服已經不稀奇

但是有時候,男袍子們

難免會遇到這樣一些誤解

穿得秀氣儒雅些

就會被人說「娘」「沒有陽剛之氣」

那麼,怎麼穿漢服

才能避免顯得太秀氣呢?

面料有型有質感

其實無論是時裝還是漢服,都要講究面料質感。現在漢服普及還任重道遠,當你身穿漢服走在街上時,路人難免會多看你幾眼。

圖|重回漢唐

圖|控弦司

這時面料的質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影響著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所以,建議在選擇男裝漢服時,在自己的預算范圍內,挑選合適有質感、看起來不輕飄飄的面料。

顏色選擇有講究

男裝漢服中常見的道袍、直裰、深衣等等,其實不太適合過於跳脫的顏色。在選擇顏色時,除了簡潔不出錯的黑白灰外,看起來更加沉穩儒雅的深色,比如藏青、棗紅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圖|控弦司

如果個人喜歡淺色,首選飽和度更低的淺色,比如豆青色、灰藍色等等。此外,全身的顏色最好不要超過3種,同色系穿搭更容易穿出高級感。

圖|洞庭漢風

圖|洞庭漢風

當然,如果是飛魚服、圓領袍、曳撒這類漢服,顏色選擇就沒有那麼嚴格。配上合適的革帶、刀劍等配飾,能看起來更加英氣。

圖|控弦司

合適的綉花更顯氣質

現在很多商家都追求繁復的綉花,比如各種花草、雲紋等。對不想顯得太秀氣的男生來說,過於華麗的大面積綉花不僅不好看,還容易顯得小家子氣。選擇雲紋、松鶴等能代表中國氣節的綉花稍作點綴,就能讓氣質更顯干凈儒雅。

圖|重回漢唐

圖|重回漢唐

注意這些小細節

腰線位置:有的漢服商家會做男女同款的款式,雖然男女皆可穿,但是也需要注意腰線位置等細節。

女生穿漢服時往往會把裙子穿在腰最細的地方,但男生如果不想顯得太秀氣,可以把腰線往下放一些。

比如圓領袍,男女革帶位置應該不同,男生革帶應系在低腰處,這樣顯得儀態大方,精神勁健。女生則可以系在最細的地方,顯得俏皮可愛。

圖|瞳莞

圖|瞳莞

束發or披發:披發和束發顯示出來的氣質會完全不同,如果想避免顯得太秀氣,建議不要披發。

圖|螢草不知&庄翰

漢服混搭:漢服和時裝混搭,也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哦,不僅超級日常,而且更顯時尚~

圖|宮寒

最後,小袍要補充一下

只要穿著修飾得體

符合服裝和場合要求

任何一種穿搭都值得尊重

而因為服裝給男女打上任何惡意標簽

都是不可取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

這樣才讓世界變得更加豐富美麗呀

㈢ 男士穿什麼衣服才用皮帶束腰

禮服。男士穿禮服時,使用皮帶束腰會更顯攜蔽得正式,這是西方國家的一種穿衣搭配,辯旅州看起來非常鎮旦紳士,充滿了貴族感。

㈣ 束腰怎麼穿是正確的 束腰的正確穿法

1、束腰在穿之前一定要先分清楚正反和上下,然後從下邊察高開始向上佩戴,在開始的時候每天佩戴的時間不能過長,一般在兩個小時到三個小時左右就可以。

2、在佩戴束腰的時候里邊最好穿一件貼身吸汗的打底服裝。

3、分辨束腰的正反主要是看扣扣子的位置,襪沒坦就能看告桐出來束腰的正反面,確定好正反之後,把帶有排扣的一面放在前面。

㈤ 男裝漢服下裙怎麼穿

男裝漢服下裙怎麼穿

男裝漢服下裙怎麼穿,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也叫漢衣冠、漢裝、華服。從黃帝登基到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那麼男裝漢服下裙怎麼穿呢?

男裝漢服下裙怎麼穿1

中衣:穿上中衣,古人以右祍為主,先系好左邊的帶子,再綁右邊的中衣帶子(女孩子的襦裙上襦也是同樣的系法)

下裙:將中衣在腰間繞著,先將左邊的帶子系好,然後將下面的裙身繞腰後圍一圈,然後將下裙外的帶子系好

系帶:將系帶按照自己的腰間位置調整,然後將一根帶子繞向腰後,根據帶子的長短和自己的愛好,決定繞幾圈,然後將其打好結

曲裾:將曲裾穿好,然後系好即可

一片式漢服下裙的穿法:

1、調整好襦裙的位置。

2、襦裙一邊往後圍一圈,在後面相交,一側衣身在里,一側衣身在外。

3、襦裙圍腰部一圈後將交叉後的系帶繞到前面後固定。

4、把襦裙拉整齊後打個好看的蝴蝶結

5、襦裙穿完效果。

注意:穿下裙的時候一定要先系左側的帶子,再系右側的帶子。漢服的每一件衣服穿法都必須是貼身的,不然穿到最後會發現非常不合身。

男裝漢服下裙怎麼穿2

漢服的穿法:

1、中衣和下裙穿法中衣(襦裙的上儒也是一樣的穿法)穿法:套上衣服,先系左邊的兩條帶子,再系右邊的兩條帶子。

先系內,再系外

下裙穿法:其實和上衣雷同,也是先系左邊的帶子,再把裙子圍起來,系住外面的帶子。(不過好象有些裙子沒做裡面的系帶)

第一步完成

中衣下裙穿好後,就開始穿外面的曲裾了。套上曲裾,和中衣穿法一樣,先系左邊的帶子,再把裙裾圍繞腰部纏繞,系住末尾的帶子,最後系好腰封,完畢!

男式漢服的種類

常被漢服興者們穿著的漢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 曲裾

流行於秦漢時期,到隋唐基本絕跡,到明朝已屬於「古裝」。

□ 直裾

流行於秦漢時期,後來衍生出多種款式,如直裰、直身等。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學習於此款。

□ 襦裙

作為女子服裝,她幾乎在各個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男裝漢服下裙怎麼穿3

現如今,男生穿漢服已經不稀奇,但是有時候,男袍子們難免會遇到這樣一些誤解,穿得秀氣儒雅些就會被人說「娘」「沒有陽剛之氣」。

那麼,怎麼穿漢服才能避免顯得太秀氣呢?

現在很多商家將一些漢服宣傳稱為男女同款,然而實際上仍是以女子的身材為標准做出的版型,齊腰款式深受其害,所以這就是穿上漢服總覺得哪些地方不對勁...問題就在此了。

女生穿漢服時往往會把裙子穿在腰最細的地方,但 男生如果不想顯得太秀氣,可以把腰線往下放一些。比如圓領袍,男女革帶位置應該不同,男生革帶應系在低腰處,這樣顯得儀態大方,精神勁健。女生則可以系在最細的地方,顯得俏皮可愛。

挑選適合自己的漢服

首先要根據體型來選擇合適的款式。這樣搭配的效果就會更得體。

然後再參考膚色來選擇衣服的顏色。這款漢服就是適合自己的。

微胖的男同袍就盡量不要選擇束腰穿漢服,容易有土財主的既視感,選擇寬松的一溜直下的漢服,如道袍,宋長衫等,既寬松又從容。

如果膚色較深的盡量選擇深色衣服,衣服顏色不宜過多,花紋也不要過多,另外盡量避免經典影樓紅黑色。盡量避免熒光色or帶光澤的布料,如亮面真絲、提花綢,同理在疊穿時不要加入過於出挑的亮色系,同色系疊穿即可,避免撞色跳色。

然後,注意穿著的場合。戶外運動或者上課可以穿貼里、曳撒、直裰等窄袖衣服,參加稍微正式的場合道袍、直身、圓領袍,最正式的場合深衣。不要做出類似穿著深衣蹦迪的行為,對傳統文化要抱有足夠的尊重。

其實對於其他衣服來說漢服是非常友好的,畢竟漢服一般款式都偏寬松,能起到很好的遮肉顯瘦效果。

男裝漢服下裙怎麼穿4

一片樣式襦裙穿法

宋制漢服是由吊帶和褙子和裙子為設計,我們拿到一套宋制漢服褙子時候,首先將裡面的吊帶穿好,再穿下半身的裙子,一定不要先穿外面的褙子,因為褙子很長,穿了就不方便穿裙子了。

穿好吊帶,我們再來穿一片式的裙子,先將裙子從中間對齊,在對齊後從一端繞過來一圈,在裡面的那根帶子稍微漏出一點,可以這個倒三角就可以。

再將帶子繞好後,再將裙子的方向調整好,系帶子可以從前面或者後面交叉系緊。

系帶子你看你方便是前面打結方便還是後面方便,主要看你順不順手打結。

將系帶繞道後背,交叉,系帶繞道後背交叉後再將系帶繞至腰前,打好結我們再就是將裙子調整到合適的方向。再去穿外面的褙子。

就像這樣裙子系緊打結,蝴蝶結為主。再穿上我們漂亮的.褙子,就完美的成功穿好啦。像夏天這樣穿一件紗織的褙子除了好看,還可以防曬哦。

兩片式襦裙穿法

首先把裡面的吊帶裙子都穿好後,再接著把褙子的對襟帶子系好,下裙是兩片式的,兩片式就是穿孔的,要將兩根帶子前後繞圈系緊後,這里好了之後要把裙子抹平整,調整調整下裙擺,防止出現褶子突出來不整齊。

這里就是要把前面的帶子系的時候一定要勒緊一點,當然不能勒的喘不過氣哈。不能隨意掉下去即可。

也是這樣帶子系在前面 打好蝴蝶結基本就穿好了這樣的兩片式裙子了,一般有宋制漢服都會有披帛的,這時候我們披上去就好了,是不是一下子變得很優雅呢?其實漢服只要你喜歡和習慣的話,經常的穿,肯定會愛上和習慣,還會越來越會搭配哦。

宋制漢服屬於我國歷代中經濟最繁榮的朝代,也是資本萌芽開始的朝代,從復試中透著一種富氣和典雅。現在我們很多的宋制漢服有改良版的,為了符合我們現在人的穿搭方便和審美。

㈥ 古代男裝長袍怎麼做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范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

隨後各朝代的漢服雖有局部變動,但其主要特徵不變,均是以漢代為基本特徵。

漢朝是中國最重要和傑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國封建王朝以中央集權的國家概念最早、最完備、最先進、最強大的王朝,漢族人從此形成。

在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的進步,漢域本土民族文化蓬勃發展,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和審美成就。在經濟,科技,文化上全面領先於世界的漢帝國為華夏兒女留下了永遠的自豪。今天,占據絕大多數的中國主體民族-漢族,就是以漢朝的名字命名的。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了數千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每個民族都有屬於特色的民族服裝,漢服體現了漢族的民族特色。從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民族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漢民族自己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漢服體系。

博大精深、體系完備、悠久美麗的漢服,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大財富,是非常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 客觀上的漢族人的某些過渡歷史階段的穿著服飾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漢服以其強大的生命力一直沒有滅絕,直到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身影。漢服的影響十分深遠,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徵。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漢服具備獨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寬袖,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

漢服的基本款式大約有九類,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領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變化演繹出幾百種款式。他與西服大不相同,與那些即使受到漢服影響而產生的韓服、和服等服飾也不同,足以體現華夏民族的特色。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通裁」制(長衫、外披)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深衣為士人官員的常服,百姓的禮服;袍衫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從朝代上看:

漢服男裝的式樣基本有兩種:

1、自古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秦漢服飾為代表),延續了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日本和服最常見的式樣就是這種。

2、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續了唐、五代、宋、元朝、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常見的宋太祖、明太祖畫像中所穿均是這個類型服飾。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場合穿的服飾就是這種漢服的變種。注意這種圓領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圓形小扣系緊。

女裝在早期和男裝類似,也穿深衣,後來則以襦裙為主。

漢族各朝服飾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體部分相同。西漢的深衣和明朝的漢服基本式樣是相同的,只是在細枝末節上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服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沒有扭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制的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腰帶以皮革製成,叫「革帶」。這時出現了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後片衣襟加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飾標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樣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領這種。基本沿襲戰國時期。

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稱為「褌」)。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魏晉南朝時期,男子的服裝有時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

配飾

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

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古漢服的鞋也是很講究的,在傳統繪畫和戲曲中體現出來的履與其它民族的有很大不同,有的有很厚的鞋底、鞋頭往往有翹起的的裝飾。鞋頭向上翹起也是為了避免人踩到衣服上,跌倒。

佩劍也是古漢服的一部分,士人著正式服裝往往有佩劍。

㈦ 束腰的正確穿戴方式和時間分別是

束腰的正確穿戴方式是將束腰戴在腰部,以感覺不勒為度。束腰帶通過加粗鋼骨、記憶彈性纖維乳膠等材質對腰腹部脂肪和肌肉進行施壓,達到塑身、護腰、保暖等作用。

但在使用時間上需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及佩戴最終效果來適當調整使用時間,如產後佩戴束腰帶,需從順產後第三天開始使用,而選擇剖腹產的女性最好在七天傷口表面癒合後使用。

束腰的作用

適當的使用束腰可以起到瘦腰、保持身材、保護腰部、促進產後收腹、緩解暴飲暴食的作用。而且可以減輕腰部肌肉的受力,也不會出現酸痛、扭傷等意外。還有佩戴束腰可以使人看上去瘦了一圈或更多,也能夠凸顯出腰部的纖細。

束腰在穿戴時一定要注意掛鉤在胸前,有掛繩絲帶朝上。穿戴時可以將內衣褲穿在束腰外面,穿脫方便也舒適。不過束腰也是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勒得越緊,彈性越強的束腰,對身體的壓迫就越大,就越阻礙血液循環。

如果長期佩戴過緊的束腰的話對於人的身體有一定的影響。束腹在每天飯後半小時及排尿之後戴上,就寢前取下。用雙手將兩側的肉往肚子中間攏,再把下腹部的贅肉往上面攏,全部都攏到一起後,從恥骨開始纏繞束腰,繞到尾椎骨的高度即可。

㈧ 有誰可以告訴我各個朝代漢服的樣式特徵,每個部分的名稱,怎樣做以及怎樣穿最好有配圖。

商朝 (前17世紀初 - 前11世紀) 商朝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根據眾多的考古發現,這一時期的漢服基本樣式已經完全成型。這一時期的服裝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較窄,沒有扣子,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蔽膝」,用來遮蔽膝蓋。 這個時期的織物顏色,以暖色為多,尤其以黃紅為主,間有棕色和褐色,但並不等於不存在籃、綠等冷色。只是以硃砂和石黃製成的紅黃二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滲透力也較強,所以經久不變並一直保存至今。經現代科技分析,商周時期的染織方法往往染繪並用,尤其是紅、黃等正色,常在織物織好之後,再用畫筆添繪。 西周 (前11世紀 - 前711年)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國,以嚴密的階級制度來鞏固帝國,制定一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范社會,來安定天下。服裝是每個人階級的標志,因此服裝制度是立政的基礎之一,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周代服飾大致沿襲商代服制而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為寬松。衣袖有大小兩種樣式,領子通用交領右衽。不使用鈕扣,一般腰間系帶,有的在腰上還掛有玉制飾物。裙或褲的長度短的及膝,長的及地。 東周(春秋 戰國)(前711年 - 前256年) 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一種重要的漢服---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續了漢服交領右衽的特點,在社會上影響很大,不論貴賤男女、文武職別,都可以穿著。裙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樣式,外觀區別在於下身是否有圍繞的線條。這一時期紡織和染色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漢服上已經出現很多繁復華麗的圖案。 秦漢漢服 (前221年 - 280年)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始皇 贏政 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等,為中華國家勢力和漢民族的形成及延續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秦代漢服主要承前朝影響,仍以袍為典型服裝樣式,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袖也有長短兩種樣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形制差別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處是男子的腰間系有革帶,帶端裝有帶鉤;而婦女腰間只以絲帶系扎。 因為秦始皇陵 兵馬俑 的發現,秦代的服飾和風俗研究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料。 漢朝 (前206年 - 220年) 漢朝是中國最重要和傑出的王朝之一。在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的進步,本土民族文化蓬勃發展,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和審美成就。在經濟,科技,文化上全面領先於世界的漢帝國為華夏兒女留下了永遠的自豪。今天,占據絕大多數的中國主體民族-漢族,就是以漢朝的名字命名的。 從這一時期開始,平民開始穿著精織服飾。漢代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以表示出女性的文靜與優雅。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字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漢代婦女的襦裙 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婦女逐漸減少。據此,有人認為漢代根本不存在這種服飾,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重新興起。其實,漢代婦女並沒有摒棄這種服飾,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明朝,前後二千多年,盡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湖南 馬王堆漢墓 出土的漢代大量絲綉織品,生動呈現出其裝飾風格的特點,並反映出來漢代紡織業的發展水平。漢代的染織工藝在繼承戰國傳統的基礎上有著飛躍的發展,染織的品種增多,不僅能織出精美多樣的花紋,而且染織技術也有較高的水平,染織工藝的進步是漢代服裝質量得以提高的基礎。隨著著名的 絲綢之路 的建立,中華服飾之美,從此開始得以傳向四面八方。 魏晉南北朝漢服 (220年 - 589年) 三國 (魏,蜀,吳)(220年 - 280年) 晉朝 (265年 - 420年) 南北朝 (420年 - 580年) 魏晉時期,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姿容飄逸的魏晉風度也反映到了漢服上,這一時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寬衫大袖,褒衣博帶為尚。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衫和袍在樣式上有明顯的區別,照漢代習俗,凡稱為袍的,袖端應當收斂,並裝有祛口。而衫子卻不需施祛,袖口寬敞。魏晉服裝日趨寬博,而衫由於不受衣祛等部約束,故成為一時風俗。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婦女的衫裙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並吸收少數民族服飾特色,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帶系扎,款式多為上儉下豐,以寬博為主,其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並在袖口、衣襟、下擺綴有不同色的緣飾,下著條紋間色裙,腰間用一塊帛帶系扎。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加上豐盛的首飾,反映出奢華糜麗之風。當時婦女的下裳,除間色裙外,還有其它裙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雜裾服 傳統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採用,但在婦女中間卻仍有人穿著。這種服裝與漢代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在衣服的下擺部位,加一些飾物,通常以絲織物製成。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並層層相疊。另外,由於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比較長,走起路來,如燕飛舞。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有了變化,去掉了曳地的飄帶,而將尖角的「燕尾」加長,使兩者合為一體。 南北朝時期褲褶 褲褶的基本款式為上身穿齊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褲。這種服裝的面料,常用較粗厚的毛布來製作。穿褲和短上襦,合稱襦褲,但封建貴族必須在襦褲外加穿袍裳,只有騎馬者、廝徒等從事勞動的人為了行動方便,才直接把褲露在外面。封建貴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褲外出的。到了晉代這種習慣才有所改變。南北朝的褲有大口褲和小口褲,以大口褲為時髦,穿大口褲行動不便,故用錦帶將褲管縛住,有、又稱縛褲。 隋唐漢服 (581年 - 960年) 隋朝 (581年 - 618年) 唐朝 (618年 - 907年) 五代 (907年 - 960年) 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東漢以來相繼四百年的分裂局面。這是繼秦漢之後再度建立的封建統一國家,一個以漢族為中心的新的民族共同體。南北兩地服裝彼此仿效,業以合壁。唐朝時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揭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唐朝時國家穩定,經濟繁榮、文化事業全面發展,封建文化已經達到高峰。近三百年的唐代服飾經過長期的承襲、演變、發展成為中國服裝發展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一方面唐代服裝上承歷代冠服制度,下啟後世衣冠之徑道;另一方面唐朝服裝發展兼容並蓄,廣采博收,大放異彩。唐以後的五代十國是唐宋封建軍閥割據的繼續,在服飾上大體沿襲唐朝之制。隋唐服裝無論官服或民服,男裝和女裝,都表現其開放的思想、開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民族性。 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披帛,又稱「畫帛」,通常一輕薄的紗羅製成,上面印畫圖紋。長度一般為二米以上,用時將它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唐代婦女,以體態豐腴為美。由於身材豐碩,中唐女服也漸趨寬大,裙子的寬度比隋末唐初時要肥大的多。衣衫雖為小袖,但與初唐、盛唐女服相比,也明顯趨於寬松。 唐代大袖衫 盛唐以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期,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之際的貴族禮服,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如朝參、禮見及出嫁等。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大袖衫裙樣式為大袖、對襟,佩以長裙、披帛。以紗羅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飾中的一個特點,這和當時的思想開放有密切關系。尤其是不著內衣,僅以輕紗蔽體的裝束,更是創舉,所謂「綺羅纖縷見肌膚」,就是對這種服裝的概括。 隋唐時代也產生了漢服的一種重要變體 - 圓領衫。圓領式樣在中國服飾歷史上很早便有出現,但一直到隋唐才開始盛行,成為官式常服。這種服裝延續了唐,五代,宋,明,並對日本,高麗等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裹襆頭、穿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圓領漢服變體的盛行並不代表傳統右衽交領漢服的消失。實際上,即便是在其最盛行的唐朝,也多局限於以長安為中心的地區,以及官員,皇室成員之中,而在如吳越地區以及普通百姓之間,則以大襟右衽交領這種漢服為主,宋明類似。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圓領漢服和交領漢服一樣,是漢民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代漢服 (960年 - 1279年) 宋朝 (960年 - 1279年) 宋朝是一個在經濟,科技和文化上高度發達的王朝。農業,制船,紡織和造紙業達到了新的高度,火葯,指南針和印刷技術被發明。宋代服飾總體來說可分官服與民服兩大類。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於朝會及祭祀等重要場合,皆朱衣朱裳,佩帶和襯以不同顏色和質地的衣飾,還有相應的冠冕。公服是官員的常服,式樣是圓領大袖,腰間束以革帶,頭上戴襆頭,腳上穿革履或絲麻織造的鞋子。依照規定,凡有資格穿紫、緋色公服的高級官員,都必須佩帶用金、銀裝飾為魚形的「魚袋」。庶民百姓只許穿白色衣服,後來又允許流外官、舉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但實際生活中,民間服色五彩斑斕,根本不受約束。 宋代婦女服飾——宋代一般婦女所穿服飾有襖、襦、衫、背子、半臂、裙子、褲等服裝樣式。宋代婦女以裙裝穿著為主,但也有長褲。宋代婦女的穿著與漢代婦女相似,都是瘦長、窄袖、交領,下穿各式的長裙,顏色淡雅。襦和襖是基本相似的衣著,形式比較短小,下身配裙子。顏色常以紅、紫為主,黃次之。宋代的襦裙樣式和唐代的襦裙大體相同。身上的裝飾並不復雜,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間正中部位佩的飄帶上增加一個玉制圓環飾物,它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壓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動時不至會隨風飄舞而影響美觀,史書所稱的「玉環綬」,就是這種裝飾。 宋朝流行一種叫褙子的外衣,宋代的褙子為長袖、長衣身,腋下開胯,即衣服前後襟不縫合,而在腋下和背後綴有帶子的樣式。這腋下的雙帶本來可以把前後兩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的褙子並不用它系結,而是垂掛著作裝飾用,意義是模仿古代中單(內衣)交帶的形式,表示"好古存舊"。穿褙子時,卻在腰間用勒帛系住。宋代褙子的領型有直領對襟式、斜領交襟式、盤領交襟式三種,以直領式為多。斜領和盤領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裡面時所穿,婦女都穿直領對襟式。有身份的主婦則穿大袖衣。婢妾穿腋下開胯的衣服,行走也較方便。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後來加長,發展為袖大於衫、長與裙齊的標准格式。 明代漢服 (1368年 - 1644年)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歷經蒙古帝國元朝的野蠻統治,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上全面倒退。蒙元末,中國經濟與社會陷入徹底崩潰和混亂。為重塑禮儀與民族自尊心,明朝復國以後,十分重視整頓和恢復服飾制度,很快丟棄了蒙元少數民族服度,上采周漢,下取唐宋,全面恢復了漢族服飾的特點。明代服飾儀態端莊,氣度宏美,是華夏近古服飾藝術的典範,當今中國戲曲服裝的款式紋彩,多采自明代服飾。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趨豪奢,織綉技藝邁向頂峰,文化內涵更加豐富。 明代襦裙 明代上襦下裙的服裝形式,與唐宋時期的襦裙沒有什麼差別,只是在年輕婦女中間,常加一條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動,有些侍女丫環也喜歡這種裝束。上襦為交領、長袖短衣。裙子的顏色,初尚淺淡,雖有紋飾,但並不明顯。至崇禎初年,裙子多為素白,即使刺綉紋樣,也僅在裙幅下邊一、二寸部位綴以一條花邊,作為壓腳。裙幅初為六幅,即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後用八幅,腰間有很多細褶,行動輒如水紋。到了明末,裙子的裝飾日益講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間的褶襇越來越密,每褶都有一種顏色,微風吹來,色如月華,故稱「月華裙」。 腰帶上往往掛上一根以絲帶編成的「宮絛」,一般在中間打幾個環結,然後下垂至地,有的還在中間串上一塊玉佩,藉以壓裙幅,使其不至散開影響美觀,作用與宋代的玉環綬相似。 明代官吏服飾公服 明代穿公服的官吏。其制為盤領右衽,袖寬三尺。袍服所用的紋樣及顏色,因級別而異:一至四品,用緋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至九品,用綠色。紋樣也不一樣,一品用大朵花,徑五寸;二品用小朵花,徑三寸;三品用散花,無枝葉,徑二寸;四[品五品用小朵花,徑一寸五分;六[品七品用小朵花,徑一寸;八品以下,無花紋。以上服飾,與展腳襆頭搭配,多用於重大朝會。 明代官吏常服 明代文武官員服飾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等。官員戴烏紗帽、襆頭,身穿盤領窄袖大袍。「盤領」即一種加有圓形沿口的高領。這種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著,只是顏色有所區別。平民百姓所穿的盤領衣必須避開玄色、紫色、綠色、柳黃、姜黃及明黃等顏色,其他如藍色、赭色等無限制,俗稱「雜色盤領衣」。明朝建國二十五年以後,朝廷對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規定,凡文武官員,不論級別,都必須在袍服的胸前和後背綴一方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以示區別。這是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裝束。 清軍入關,要求男子採用滿族服制,雖有文人抗爭,但很快被接受,交領服只被允許存在於戲子,僧侶道士中,並沒有剃發時所引起的大規模反抗和流血沖突。經過清代的發展,漢族服飾長衫雖然是半交領,但在民間保持了漢族一貫的主流服飾特點,寬袍大袖,並由於多民族國家的原因,服飾種類增多,甚至脫離了漢民族原有的特點,如馬褂,旗袍等, 最近流行的「漢服」,雖然在古代為了區別民族時用過,但從未形成過確定的概念。現在民間人士懷念交領服制,以流行概念」漢服」定義,意圖恢復這種古老的服制。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右衽:漢族的服飾,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特點。因此右衽成為漢族的象徵符號。與之相反,我國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異於中原一帶的右衽。因此左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統治。所以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說要是沒有管仲,我們就得淪為異族的奴隸,穿著左衽的衣服,披散著頭發。 另外,左衽也被用來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畫和繪畫先人的畫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陰陽有別。 深衣: 古代上衣、下裳相連綴的一種服裝。為古代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禮服。 深衣的特點: . 上下衣連體的一種設計 .設計保守(寬大、長袖、不開胸) 色彩以冷色調為主 三代時期的男女正裝樣式 深衣的內涵: 深衣是最能體現華夏文化精神的服飾。深衣象徵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袖口寬大,象徵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徵地道方正;背後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徵人道正直;腰系大帶,象徵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徵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徵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徵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體現天道之圓融,懷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間之正道,行動進退合權衡規矩,生活起居順應四時之序。 襦裙: 襦裙由短上衣加長裙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裝。 襦裙從有實物考證的戰國時期開始,終於明末清初的「剃發易服」,是漢族傳統服裝最基本的形式。其間2000多年,盡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襦裙是是我國服飾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裝形制之一。 按領子的式樣不同,可分為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 按裙腰的高低,可分為低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 PS:襦裙的確有齊胸襦裙,是唐代的,將唐代襦裙稱為高腰襦裙有誤;高腰襦裙束與胸下 襦可分為單襦和復襦,單襦近乎衫,復襦則近襖,區別在於是否夾里。 襦的袖子一般較長,窄,明代多見琵琶袖。 交領右衽 漢服標準的領口式樣,外觀如字母y形。(右衽指領子系向身體右邊。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為異族或死者的樣式。) 直領則多配以訶子或抹胸。 腰帶用絲或革製成,起固定作用。(漢服無如和服的寬腰帶的式樣,切忌) 宮絛(如圖)以絲帶編成,一般在中間打幾個環結,然後下垂至地,有的還在中間串上一塊玉佩,藉以壓裙幅,使其不至散開影響美觀。(此為非必需品) 裙從六幅到十二幅,有各種顏色及繁多的式樣 與其它服裝形制相比,襦裙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上衣短,下裙長,上下比例體現了黃金分割的要求,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平面裁剪,多緣邊,綢帶系結;上襦變化主要在領型及門襟上,下裙長至鞋面。 大凡衣短則裙長,衣短至腰間,裙長至腳踝骨之下;衣長則裙闊,衣長時,長到臀至膝下,而裙露僅幾寸,裙子不必顯出特色。襦裙忌諱上下平分秋色,會顯得呆板少變化 漢服的直椐,曲裾穿法很簡單,哪個我給你個網址 曲裾:http://www.56.com/u92/v_Mzc3NTc4ODk.html 上襦和下裙的穿著圖解



㈨ 漢服束腰交襟演出服怎麼穿,還有上衣交襟領

先將內襟與左腋下衣帶相系。再將前襟與右腋下衣帶系好。注意不要穿成左衽,要用左襟壓右襟,即為右衽。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05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36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096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59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65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91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24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46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59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