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分類 » 古代男裝叫什麼

古代男裝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10 08:35:46

❶ 古代男孩一般穿什麼

中國古代服裝,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結構與款式隨著生產與生活的方式發展而逐漸變化。下面我們來說說古代男子的穿搭吧。

一.深衣是一種大襟窄袖的袍子,就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因為被體深邃而得名。它縫制容易,穿著方便,既利於活動,又能嚴密地包裹住身體,還可以充分利用布料,因此很快就流行開了。無論文人、武夫、官員、平民,全都把它作為日常服裝。

二、大氅(dà chǎng)是漢民族漢服的傳統服裝之一,也稱軍大衣,屬於男裝罩衣的一種。

三、說起古裝大家應該除了漢服外,還會想到唐服吧!唐服的起源是滿族馬褂其根本屬於長袍。長袍主要有兩種:滿族長袍(屬於清代民間普遍穿用的一種服飾是滿族人民的傳統服飾)和漢服長袍(大多數男子服裝是長袍樣式,如直裾袍、圓領袍、道袍等)。

四、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大內太監朝日、夕月、耕耤、視牲、祭歷代帝王所穿禮服,由雲錦中的妝花羅、妝花紗、妝花絹製成,佩綉春刀,除此之外只有蒙皇帝恩賜才可穿著。

五、襕衫為漢服體系,出現在唐代,流行於宋明。在古代,襕衫為職官公服,學子穿著。整件衣服的風格是特別正式。

古代人把鞋稱為履,秦漢時期男女款已顯區別,男人穿方頭鞋履,表示陽剛從天。魏晉時盛行木履和絲履。古代的履種類繁多,以質料來分,有布帛,草葛和皮甲三種。靴,一種高度在踝骨以上的長筒鞋,原為北方游牧民族穿用,多為皮革製成。唐代,官庶普遍著靴。宋、遼、金、元時期,靴的式樣較多,有鵝頭靴、雲頭靴、花靴等,靴的顏色隨衣搭配。明代起,朝廷開始禁止庶民穿靴,穿靴已有等級制度。

古代男子發式大致分為兩種:披發式——這是最原始和自然的發式,古今皆有。結發式——古代男女都把頭發盤在頭上,一般是因為夏季天熱或戴冠需要。古代男子頭飾為束發冠笄。古代男子配飾也是種類多如繁星,包括刀,劍,印,玉,佩,囊,符,帶等,佩飾是古代男子的體現品味和地位的依據。

每個朝代的服飾和穿搭偏好不同,比如唐朝時期的男子喜歡穿緊窄袖口的圓領袍,戴一種長得像斷兔子耳朵的帽子,而明朝的男子則喜歡寬袍大袖的道袍,佩戴儒巾、網巾等。

年輕女生如何佩戴珍珠首飾時尚又不顯老氣?

黃旭熙古裝絕了!古代男子的穿搭通常都是怎樣的?

我覺得和服和日本的傳統文化好封建哦。。。
現代男性的正裝,基本以西裝為主。說起來,西裝的歷史並不久,是從幾百年前英國王室的服裝演變而來的。相比之下,中式正裝更加源遠流長。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中國古時候的男性,是怎麼穿衣服的。

中國古代服裝,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結構與款式隨著生產與生活的方式發展而逐漸變化。最早在商周時期,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著裳,衣裳二字便由此而來。

春秋戰國時期,分為上下兩截的衣裳變成了婦女專用品。

而男人們穿的多是連成一體的長衣了。這也就是秦朝男子比較流行穿的深衣。

深衣是一種大襟窄袖的袍子,有點像現在的連體睡衣,在當時確實有不少優點。它縫制容易,穿著方便,既利於活動,又能嚴密地包裹住身體,還可以充分利用布料,因此很快就流行開了。無論文人、武夫、官員、平民,全都把它作為日常服裝,甚至作為禮服穿。

為了騎馬方便,褲子首先在游牧民族當中被發明。褲子在中原開始流行始於漢朝。一開始,漢朝男子穿的褲子叫管褲。直到漢昭帝時,皇後為了阻撓宮女與皇帝親近,命宮中婦女都穿有襠,並在前後用帶系住的窮褲。這個穿著習慣後來男女通用,漢代男子所穿的窮褲,褲襠極淺,倒是有幾分像現在的低腰褲。

魏晉南北朝時期,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這個時候經常打仗,文人崇尚清談逃避現實,在穿著上也以寬松飄逸為主。

到了唐代以後,男子的服裝就逐漸簡單起來。長袍是最常見的衣著。從敦煌壁畫和著名的《步輦圖》可以看出,唐朝百姓和貴族服裝呈現兩極分化。百姓流行穿半臂,半臂,也就是短袖外套,方便勞作。而貴族男子的袖子卻長及膝蓋,表示有人伺候,凡事不用自己動手。

在唐代,胡帽十分流行。不過,現在講唐代故事的電視劇,經常會出現戴錯帽子的笑話。比如皇帝戴著的頭巾,名叫折上巾,這種頭巾在唐代是平民百姓才戴的。另外,唐代皇帝愛穿黃色,此時黃色就成為了皇家的專用色。但是到了宋代,皇帝更愛大紅色,潮服一律大紅袍,平時常服才穿黃色。

北宋法律規定:百姓只能穿黑或者白的粗布衣服,一定級別的官員才能穿錦袍。當時時尚男人的標志就是手中的一把絲綢摺扇。宋代男性流行綁腿和扎褲腳,不知道是不是與宋代民間流行蹴鞠有很大的關系。

到了元代,漢族普遍沿襲宋唐穿衣風格,而朝廷里的蒙古官員,仍然保持著喜愛皮草,酷愛戴帽的漠北穿衣風格。

明朝建國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錦衣衛,錦衣衛最早是御用儀仗隊,服飾華美。他們身穿著飛魚服,甚至是麒麟服,這可是公侯駙馬才有資格穿的禮服。不過,這一身帥氣的打扮,在明代卻代表著恐懼與死亡。

清朝最流行男裝叫做馬褂。清朝皇帝一高興就御賜黃馬褂。現在中國風的唐裝,並不是唐朝服裝,而是由清朝的馬褂改造而來的。

衣服從最原始的遮羞保暖,到後來不斷被賦予文化、審美的含義,服飾的發展見證了歷史。而中國男性的衣服特別多,不能說中國男人「臭美」,只能說中國特別有文化。

❷ 早期唐朝男子的服飾名稱

唐朝男子的服飾名稱其一是襆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

唐時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

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

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

王爺的打扮也就是王公貴族的服飾為圓領袍服,因前後襟下緣用一幅整布接成橫襕,故稱圓領襕袍。

親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玉帶鉤。五品以上用硃色小科(小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草金鉤。六品用黃色(檸檬黃)雙釧(幾何紋)綾製作,腰帶用犀鉤。

(2)古代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唐朝服飾是唐朝的服裝,它有公服、圓領袍、半臂、衫裙、帔等,裝飾有襆頭、巾子、鶡冠、革帶等,布料有蜀錦、綾、羅、夏布等。

由隋入唐(618-907),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

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唐代男子服飾,在延續傳統的交領、對襟漢服的基礎上,多了新的款式。

其一是襆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

唐時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

另在袍下施一道橫襕,也是當時男子服飾的一大特點。

從眾多傳世圖畫看來,這種圓領袍衫在非正式場合下流行一種「瀟灑穿法」:不合頸下胸上的一段,讓袍子前面的一層襟自然松開垂下,形成一個翻領的樣子。這也算向胡服中的翻領靠近,也確實達到了與胡服相仿的效果。用今天的話說,大概就叫顯得洋氣。

翻領並非漢服的傳統。唐代是個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當時的女性們不止自己引領國際時尚潮流,也善於從第三世界民族服裝中汲取靈感。那種曾廣泛流行的翻領對襟,袖口有褶皺邊的半臂,據說很可能起源於西域的音樂國度龜茲。

不過,圓領袍並不是田間日頭的老百姓們的通用服裝,更不是重大祭祀與重大政事活動時的服裝。

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通常套在衫襦之外。

在中國隋唐時期,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式樣,對襟的以小帶子當胸結住。流行於隋代宮廷內,先為宮中內官、女史所服,在初唐,半臂更為普及,不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進入宮廷常服的行列,同時傳至民間。

半臂的興起頗為有趣。它起源甚早,在三國時代,魏明帝曾穿薄綢半袖上衣上朝,結果被一位大臣質問,此種奇裝緣自何禮法規章?可見短袖的款式初現時屬於時尚界的非主流。但隨著時代的推進,到了隋唐盛世它人氣直升。

唐代是古代中國的青春時期,是放盪內心恣意想像的年代,半臂便在此時扶搖直上,蔚然成風。

當然也不是百無禁忌。比如太宗時的宰相房玄齡就認為半臂屬「輕佻之服」,特地把不穿半臂寫入家法。

但這只是部分現象,另一位名臣馬周就巴巴地上疏,請求無論士庶,都可以在單衣外面穿半臂,認為這樣的穿著很得體。能夠對一件服裝提出不同意見,可見當時朝廷和男人們還是非常自信的,也不至於認為所謂的「服妖」會招致亡國——那是他們的先人和後人都很愛找的借口。

❸ 古代男人的衣服可以叫什麼,越多越好 急....寫小說要用的....

南北朝服式有"袍"和"衫",裘"在此時極為珍貴,以貂裘為最。" "是少年喜愛的衣物,浮薄少年更喜愛有色之" "、"襦"、"帔"、"鶴氅",這些都是此時普及的衣裝。

南朝的朝服是玄衣。
漢衣款式以衣襟分類,可以劃分兩種:一為曲裾禪衣一為直裾禪衣。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到東漢,男子穿深衣的已經不多了,一般為直裾衣。
勞動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不分工奴、農奴、商賈、士人都一樣。

隋唐時期的男子的服飾中,還有襖裙、褲褶、弁服等。一般文人雅士或紳士老者,仍以大袖寬身的單衣,長裙為最常穿用的服。

宋代男子一般的服飾主要有:衣、裳、袍、衫、襦襖、襇衫、直掇、道衣(袍)、鶴氅、背子、貉袖、蓑衣、腹圍等。
宋代除了官服中的冕服和朝服用上衣下裳外,一般很少穿用。
宋代的袍長到腳,又叫長襦,後有錢人用錦做袍,叫錦袍了一般人穿白袍或粗布袍,衲袍就是一種材料粗且較短的袍子,唐有缺胯袍、缺胯衫,宋代缺胯衫叫「四袱衫」缺胯袍叫「」四袱袍。
短褐,是粗布或麻布做成的粗糙的衣服也叫筒袖襦。褐衣,一般是文人隱土好穿的,也是道家用的衣服之一。
衫在宋代品種、衣式很多,如有涼衫,紫衫,白衫襇衫、毛衫、葛衫等。涼衫披在外面,因為是淺白色的,所以又叫白衫,紫衫本來是戒裝,因為是紫色的,所以紫衫,前後開衩以便於騎馬,且窄短,襇衫,衫下加一條橫襇,是一般文士常穿的,因接近子官服形制,所以官員也有很多人穿的;
襦襖都是平民日常穿的服飾,這兩者的差別並不很大,後來就「通稱了。直掇、道衣、鶴氅都是宋代文人日常披在外面的比較寬大的服飾,也有一些僧人穿直掇,道衣是道家的法服,不是專指道土穿的服飾,一般的文人都可以穿,又叫道袍,穿道服時,有時用絲絛系住腰。鶴氅本是用鶴羽等鳥的羽毛捻成絨織的貴重裘衣,在晉和南朝的時候就有了。式樣是穿袖、大身,後來把這種寬大的衣著叫鶴氅。
宋代有一種叫貉袖的衣服,這種衣服的特點是便於騎馬,袖在肘間而長短與到腰間,是一種比較短小緊身的服式。

❹ 古代男子的服裝名稱謝謝

1、頭衣,又稱元服。元本義既是頭。加元服就是行冠禮。古代貴族與平民的頭衣有很大的區別。貴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幘(zé)。另外,胄是指打仗時用的帽子,加在冠上,秦漢以後叫做兜鍪,再後來叫做盔。
2、體衣衣的狹義是上衣,裳是下衣。
襦:短上衣。
襌:單衣。
袷(qìa)、復:夾衣。夾衣里可以加絮。
褻衣、澤、衷衣:貼身穿的衣服。
裘:皮衣,毛向外。
袍:絮了亂麻或舊絲棉的長衣。
襺(jián):絮新絲棉的隱飢長衣。
古代上衣的領子有兩種:一種是交領,衣領直接連著左右襟,衣襟在胸前相交,左襟壓右襟,在右腋下挽結。另一種是直領,領子從頸後沿左右繞到胸前,平行地下垂。
衽(rèn):衣襟。襟要右掩,所以「左衽」就是異服了。
裾(jù):衣服身後的下擺。裾在身後,可以長垂至地。
袖(xiù):同袖。又運頃稱袂(mèi)。灶悄返如連衽成帷,舉袂成幕。
祛:袖口、袖子。
紳:古人長衣外要系帶,帶子在腹前打結,餘下的下垂部分就是紳。
帛:絲織品的統稱。
褐(hè):麻、毛織品。布和褐是同類的東西,區別是布細褐粗。讀書人未做官時穿的常服用布製成,所以布衣就成了未做官的讀書人的代稱。
裳:裙。古代男子也穿裙。
絝:也寫作袴,褲子。
蔽膝:遮住大腿到膝部的服飾,又稱褘(yī)、韍(fù,芾)。類似今之圍裙。
邪幅:綁腿。

❺ 古代男子服飾名稱

古代男子服飾名稱統稱為常服,常服也叫"私服"。軍人和百姓在平時和一般禮儀場合穿著的服裝,意為平常時候穿著的軍服。其主要特點是莊重、威武,能反映民族傳統習慣和精神,適合日常穿著。

除在朝的官服以外,平日的常服也是很有特色的。宋官與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在用色上有較為明顯的規定和限制。

每級所用的原料和選色完全統一,衣服和帽子一致,整體效果十分出色。比如衣服若是金錦剪茸,其帽也必然是金錦暖帽;若衣服用白色粉皮,其帽必定是白金答子暖帽。

(5)古代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常服有如下幾種: 

1、袍:有寬袖廣身和窄袖窄身兩種類型,有官職的是錦袍,無官職的是白布袍。 

2、襦、襖: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備之服。 

3、短褐:是一種既短又粗的布衣,為貧苦人服。

4、衫:這是一種裳下擺接一橫 的男人長衫。 

5、裳:沿襲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樣。宋時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對領鑲黑邊飾的長上衣配黃裳。居家時不束帶,待客時束帶。 

6、直裰:一種比較寬大的長衣。由於下擺無衩而背部卻有中縫而稱"直裰"。

❻ 古代的衣服都有哪些叫法,包括男裝女裝,不論朝代越多越好

單衣、 襖、夾襖、袍、服、褂、襕裳、衫、夾衫、補服、百子衣、袞、裲衣、腹衣、褻衣、脅衣
夾裙、裙、綿裙、蹬褲、胸衣、合襠褲、袈裟

❼ 古時各個朝代男子服飾的名稱。

1、自古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秦漢服飾為代表),延續了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日本和服最常見的式樣就是這種。
2、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續了唐、五代、宋、元朝、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常見的宋太祖、明太祖畫像中所穿均是這個類型服飾。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場合穿的服飾就是這種漢服的變種。注意這種圓領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圓形小扣系緊。
女裝在早期和男裝類似,也穿深衣,後來則以襦裙為主。
漢族各朝服飾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體部分相同。西漢的深衣和明朝的漢服基本式樣是相同的,只是在細枝末節上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服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沒有扭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制的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腰帶以皮革製成,叫「革帶」。這時出現了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後片衣襟加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飾標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樣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領這種。基本沿襲戰國時期。
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稱為「褌」)。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魏晉南朝時期,男子的服裝有時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

❽ 古代唐朝的男裝,叫啥

唐改舉代男子服飾,在延續傳統的交領、對襟漢服的基礎上,戚櫻多了新的款式。其一是襆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唐代官吏核仔碧的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另在袍下施一道橫襕,也是當時男子服飾的一大特點。

❾ 請問漢服里的男女外套分別叫什麼呀

男裝:大袖衫、氅(chang)、褙子,也有半臂。

女裝:大袖衫、褙子,半臂。

大氅特點是對襟大袖,整體寬大且有系帶,只做常服穿著。寬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邊作裝飾,並且領子一直通到下擺。窄袖褙子,則袖口及領子都有裝飾花邊,領子花邊僅到胸部。

宋代受程朱理學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追求質朴,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襯於公服內,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則外穿,並成為典型的常服款式。

(9)古代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服基本結構: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 ,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❿ 古代的新娘衣服叫鳳冠霞帔,男子的衣服叫什麼

男子的衣服叫漢服。

庶民女子出嫁時可享屬於命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如同庶人男子親迎可著九品官服一樣。據說紅色婚禮服飾起源於准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

但實際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帔」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這種起源很晚的婚服樣式目前是國人心中理解的華夏婚禮服飾 ,而且根深蒂固。

古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於活動。古代華夏族漢服上衣下裳,束發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10)古代男裝叫什麼擴展閱讀:

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據安陽侯家莊墓及婦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貴族上身穿交領衣,腰束紳帶,下身著裳,腹前系市(蔽膝)。西周時遺留下來的人像材料更少。從洛陽出土的玉人及銅制人形車轄來看,衣、裳、帶、市仍是貴族男裝的基本組成部分。

其衣用正色,裳用間色,並特別重視裳前之市。西周銅器銘文記載周王在冊命典禮上頒賜的服裝中,常有「朱市、蔥黃」(《毛公鼎》)「市、黃」(《詢簋》)等物。

市、 黃即古文獻中的、 衡,指蔽膝,衡則指包括系玉之組和玉件在內的整套佩飾。河南信陽長台關與湖北江陵紀南城戰國墓所出之俑,均在腹前系玉佩。貴族則在玉佩下襯以色彩特殊的,因而引人矚目,成為代表身份地位的一種標志。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04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32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095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592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63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90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20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45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58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