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分類 » 女扮男裝的祝英台什麼樣子

女扮男裝的祝英台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 2023-05-25 01:08:06

❶ 梁祝的鑒賞

【梁祝傳說】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陸旅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搏遲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奉化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基悉李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歷史淵源】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
目前有關梁祝的主要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
(1)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馬庄、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2)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有一立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發掘出來。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了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為獨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台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志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台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為,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多位專家認為:從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馮夢龍的傳奇小說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興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州縣志》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台應是上虞人。
(5)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寧波與汝南有著不同的版本。汝南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卻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被許配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後,身穿孝服出嫁,轎子經過梁山伯墳時,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寧波傳說:梁山伯是晉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廉的好官,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陰婚」。兩個傳說分別在兩地找到了考古證據。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墓,分列於馬庄鄉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而在寧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傳說產生於晉朝。現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致輪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7)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文中說梁山伯生於公元352年農歷三月初一,死於373年農歷八月十六,終年21歲,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廟(又名「義忠王廟」)修建於397年。如記載可靠,「梁祝傳說」當產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這20多年內,完全形成則在宋代到清末。此後比較重要的文獻記載,還有明代馮夢龍的《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傳》,後者出現了化蝶的結局。
(8)1997年7月,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一座晉代墓葬,墓的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鄞縣縣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認為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9)20世紀50年代,著名作家張恨水在創作長篇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時,曾根據民間傳說,考證出10處起源地: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曲阜、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山西蒲州、江蘇蘇州。
(10)有關梁祝的古跡,目前已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

【不同的版本】

雖然「梁祝」傳說人們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兒,全國究竟有多少種「梁祝」版本。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1)鄞州版本:金代縣令與明朝俠女結「陰親」
在浙江寧波,相傳梁山伯是金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官,由於得罪權貴,被人殘害致死,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則是明代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為了紀念他們,當地將兩人合葬,算結了陰婚。鄞州現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裡流傳著一句老話,「若要夫婦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
(2)上虞版本:祝家村是祝英台故鄉
傳說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唱詞就寫上了「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據載,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宅面積約有500平方米,還有花園遺址。村邊有一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雲柏、石榴等古樹。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歷史。
(3) 杭州版本:梁祝在萬松書院同窗共讀
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在赴省城杭州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松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辟為敷文書院。
(4)宜興版本:化蝶傳說根深蒂固
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台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游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梁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遺址。宜興俗定農歷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台」為蝴蝶命名。
(5) 濟寧版本:士大夫們為梁祝修合葬墓
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碑文記載祝英台家居濟寧九曲村,其父祝員外因沒有兒子,十分苦惱。祝英台是為解父憂才女扮男裝求學。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傷而死。士大夫們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對梁氏矢一而終感動,為二人修合葬墓。現曲阜孔廟還保有「梁祝讀書處」,在嶧山上還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遺址。
(6)汝南版本: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
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兒身。梁山伯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經過梁山伯墳時,提出下轎拜祭,趁人不備撞死在柳樹前。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現汝南有梁祝讀書的「檯子寺」,也叫「紅羅山」,傳說這里曾有「紅羅書院」。紅羅山上傳說中梁祝擔水的井還在,井旁還有一塊碑,上寫「梁祝井」。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欣賞

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鍾。最後一段則是化蝶,可說是整曲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彿祝英台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裡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涌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台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凄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填詞作品欣賞
梁祝——化蝶
——根據小提琴協奏曲填詞
劉周
花謝花開無時盡,
年年花間覓仙蹤;
瑤池淚灑化蝶恨,
天上人間儂伴君;
此生不與知音共,
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許,
樓台再會訴衷情;
可憐十八送別時,
君豈知儂是女兒身,
未解儂痴情;
樓台依依不忍分,
君死何忍我獨存;
魂魄在天已化蝶,
雙飛願爭萬世春。
(注:儂,指我)
原載《天有霓裳》

❷ 梁山伯是同性戀,還是知道祝英台是個女的

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學院學子,而祝英台進入萬松書院之前誰都不知道她是女兒身的,除了家眷和書童,即便是梁山伯他也是後知後覺的。兩人的結局都是一個情字所造,並不能斷定他是同性戀。



義結金蘭,友情至上

當年梁山伯趕往杭州求學,路過草橋相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兩人相談甚歡,情趣相投於是就義結金蘭,拜把子稱兄道弟了。最後一期去萬松書院求學,也成了同創的好友。

這個時候梁山伯對祝英台只是友情的關系,並沒有後其他的想法,何況他根本不知道她是個女的。而祝英台不一樣,女伴男裝本來就新鮮,和梁山伯結拜也是慎重更是新鮮,同時也是對梁山伯的人品的認可,為後續故事埋下了伏筆。

友情質變於身份的泄漏

在萬松書院於梁山伯同窗多年,朝夕相處,梁山伯習慣了一聲「祝兄」,而祝英台也習慣了一聲「梁兄」。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友情就變得深厚了,不管是受罰還是逃課,或者逛街兩人都是如影隨形的。

而同窗的馬文才更是看在眼裡,也是嫉妒的。電視劇中的演繹和小說的優點出入,但最後是在祝英台的母親道破之下才發現是女兒身份的。而電視劇中並不是,祝英台不肯和大家一起洗澡,讓眾人覺得奇怪,而後來祝英台也告訴了梁山伯他的身份,梁山伯也是單純的開心。

而常年的相伴,祝英台已經不是想兄弟一樣對待梁山伯了,因為梁山伯比較遲鈍,單純為人老實。可祝英台不是,她是女子對感情敏感,對自己的心更是清楚。就在這段時間里,祝英台對梁山伯的感情發生了質變。友情變成了喜歡變成了愛。


結局遺憾,只因梁山伯太單純

雙方的父母在他們畢業之前就積極催促他們歸來,而馬文才知道祝英台是女兒身之後,就提親了,最後祝英台的父母就把她許配給了馬文才。這時候祝英台是不願意的,電視劇中有個過渡是兩人相愛了,這也是梁山伯後來才發現,相伴日久的祝英台是女兒身之後,並沒有什麼不同,是單純的開心,而後續的相處不一樣了,積累的感情在後續國產中慢慢的質變,這是梁山伯的變化,他是後知後覺遲鈍的。

而當祝英台表白了之後,梁山伯已經明確了對方的心意和自己的內心,可是為時已晚,祝英台被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當了縣官之後,悶悶不樂,最後日思夜想而鬱郁而終。這個消息被祝英台知道了,就在祝英台赴嫁馬文才的路上,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祝英台痛苦,感動天地。

最後梁山伯的墳墓被雷電劈開了,祝英台條了下去,結果墳墓里飛出來了2隻蝴蝶,翩翩起舞,成雙成對的。故事就此結束了。因此梁山伯並不是同性戀,而是如同一對男女好朋友原先是友情,但是後來相處久了變成了愛情,這在現實中經常有。這只是一個感情發生質變的過程,並不能說明他是同性戀,而他也是後來才知道祝英台是女兒身。

關注,影娛廳,一起討論更多精彩。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感情,是有變化不斷遞進的純潔的 情感 !

剛開始,祝英台的溫柔秀氣,才華洋溢的書生意氣,在其他同學中間,如鶴立雞群出類拔萃!這就吸引了具有同樣特質的梁山伯。這種惺惺相惜的 情感 應該是友誼,可以歸為知己!

後來,無意中得知祝英台是女子,才開始心生愛慕,這時候才轉為男女之情的!

人世間的所有美好的 情感 都值得贊美!

過去沒同性戀這一說法,而年輕男子偶有龍陽之好也被 社會 所寬容。

事實上過去很多書生身邊眉清目秀的書童,都是這些書生的孌童。但這種行為只能算一種業余愛好,在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強大的傳統文化作用下,這些書生只是有同性-行為,卻沒有「戀」,該結婚娶妻的時候誰也沒拉下過,而且之前的同性的事兒也就翻了片兒,基本不再提了。

除了書童,從魏晉時起,對男人的審美觀也脫離了陽剛,和女性審美有重疊之處,大家看《軍師聯盟》里的何駙馬,不就是號稱比女人還美嗎?

所以在哪個時代,祝英台女扮男裝,而大家又以為她是男人,有點嚶嚶女態,大家也不覺得奇怪,相反還會覺得他有味道呢。

所以梁山伯那時對祝英台是有感覺的,只是男男之間只能有同性,而沒有戀,所以梁山伯在得知祝英台是個女人後還是很開心的,因為這樣就可以一直在一起了。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愛情所感染。 梁祝傳說及愛情故事是 歷史 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 歷史 資料及文物古跡佐證。

首先我們聽聽有關梁祝的故事。

自古至今,關於梁祝的傳說,可謂流傳廣而久遠,遍及國內外眾多地區,其內容也大致相同。而諸城的梁祝傳說卻別有一番情味,以其真實、美麗、親近、悲壯而獨具特色。傳說內容大致分為三部分:

其一,在位於諸城市北部的相州鎮梁山屯村,村民聲稱,梁山伯就是梁山屯人。

傳說梁家生活早年富裕,山伯的父親也曾辦過塾堂,不幸積勞成疾,三十幾歲便撒手西去,撇下了山伯母子相依為命,日子逐漸敗落下來。梁山伯的乳名叫伯孩兒,自幼體弱多病,家中生活僅靠母親雇短工經營幾畝薄地為生。待山伯長到十六歲時,母親怕誤了孩子的前程,便省吃儉用,攢些積蓄,把梁山伯送到了村西北三里遠的小梁山的塾堂里讀書,因塾師曾是梁山伯父親的好友,故而山伯在塾堂處處受到師父的關照,學績甚好。

小梁山上的塾堂遺跡至今尚存,大門石墩及書房寢室清晰可辨。也就是在這里,梁山伯結識了女扮男裝前來讀書的祝英台,兩人同室居住,兄弟相稱,感情篤深。一晃三年過去,直至學業完成下山之時,山伯也未察覺出英台的真實身份,並執意要送一送祝賢弟。兩人邊走邊聊,暢敘友情,一路西行,一直送到如今諸城市石橋子鎮北的小石橋上,才被英台勸住,這就是有名的十八里相送。

石橋子鎮北的小石橋至今猶在,是一座不大的懸砌拱橋,石橋面上磨蹭光滑,仍相當結實,這里距小梁山恰恰十八里整。就在這小石橋上,英檯面對相處三年的梁兄,愛戀之情再難自製,於是提出為自家的小九妹作媒許配山伯,並叮囑山伯定要早日到祝家提親。見山伯應允後,兩人才依依惜別。

當山伯再回山拜別師父時,才從師母那裡得知英台即是小九妹,趕忙前往祝家提親。誰料,祝員外已將英台許配給了馬文才。當梁山伯知道祝員外已將英台強行許配馬文才後,連英台也不曾見一面即被逐出門外,回家後悔恨交加,相思成疾,終日咳嗽,湯水不進,一病不起,其症就是今天的肺結核。在山伯病入膏肓之時,囑咐母親說:「我死後不要到別處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岸。」因他知道,馬文才家就在當今安丘市官莊鎮的馬家莊子村,英台出嫁必經此地,死後也想再見英台一面。說完後山伯一命歸天,年僅十九歲。梁母果然依照兒子的囑咐,將山伯遠葬到現今石橋子鎮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上。

其二,在諸城市石橋子鎮西的祝家樓村,村人亦稱,祝英台就是該村祝員外之女,祝家共四支,居住在祝家樓村的四角上,四樓對應,祝員外即家居東北樓。

當時祝家子嗣大排行,英台在女中行九,小名叫九紅兒,只因祝員外膝下無子,又禁不住英台苦苦請求,於是就同意了英台女扮男裝去小梁山求學。

英台上山以後,一直隱瞞真實身份,兩年過去竟無人察覺,直到第三年臨近學業將止,才被師父窺出些端倪,他見英台方便時與其他人不同,即使小解也要蹲下,便告知妻子,師母便暗中留意,果然發現了英台的女兒身。師父思忖良久後說:「反正也快終業了,還是不張揚為好,傳出去會壞了人家的名聲。」於是英台才得以平安下山。

祝英台回家以後,方知父親已為自己許下婚事,又得知山伯曾來提親被父親拒絕,便終日以淚洗面,再聞山伯已殉情而死,葬於里丈河北岸,即三日不食,並在嫁妝一事上百般糾纏,以拖延婚期,直至出嫁上轎時又提出必須在里丈河北岸落轎一次,以祭拜梁兄亡靈,否則絕不上轎,這才上演出裂冢化蝶那一場戲來。

但令人不解的是,在今天的祝家樓村,祝姓村人都矢口否認有英台其人,更不是祝家樓人。多少年來,凡是表現《梁祝》內容的戲劇、電影、鼓詞等,一概不準進村演出,也不許祝姓村人到外村聽看,並延續著一個梁祝不通婚的風俗。據另姓村人介紹,祝家認為,本族出了祝英台這樣一位女子,沒有家教,有辱門風,故不得宣揚。這樣的否定和做法恰恰證實了祝英台確是祝家樓人。

其三,在諸城市北石橋子鎮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一條通往安丘市官莊鎮馬家莊子村的舊道旁,有一座大墓高高立於土丘之上,封土之上雙頂並立,墓周雜草叢生,墓體青草覆蓋,立於墓上,南望渠河,北覽安丘,東西兩道行人,盡收眼底,這就是梁祝冢。

據里丈村人講,這里就是梁祝化蝶的地方。傳說有兩種,一說是祝英台出嫁那天,風和日麗,花轎剛到冢西的古道上,突然狂風四起,英台即要求落轎,前去祭拜梁兄亡靈,到得墓前,英台眼望梁兄石碑,悲痛欲絕,聲淚俱下,歷數梁兄情意後,撞碑而死,家人遂將英台合葬於此。一說是當時確有墳墓裂開之事,英台鑽入,遂翩翩飛出兩只蝴蝶,把個馬文才急得繞墓追逐,拉了墓地一大圈兒蒺藜。細觀墓周,確有層層蒺藜草纏繞。

可以稍微分析下各類版本的傳說都未曾體現出梁山伯的取向問題,雖然梁山伯沒看出英台是女郎,在藝術創作范圍內,但這很正常。那個年代,女孩兒都不出門,更不會上杭州讀書,即使略有疑慮,梁山伯也不會做超過時代認知的反應。

梁山伯以為英台是男生的時候,是大哥哥照顧弟弟的情意,等他發現英台是姑娘後,他的 情感 其實是非常有層次感逼真的。

本來兩個就意氣相投,有共同語言,得知祝英台是女兒身,變心心相惜,情同意合了。

對一個人有好感其實無關乎男女,梁祝之間開始只是同學之誼。因為品行相投所以關系密切。梁山伯是知道祝英台是女人之後才開始追求的,所以梁山伯和同性戀扯不上關系。如果梁祝牽扯到同性問題可能會成為批判對象而不是傳頌對象。

梁山伯開始只是以同學的身份,兩人皆談得來的關系去跟祝英台交往,一次不經意中才知道她原來是女的,後來才寫了書信給她,表達愛意!

❸ 《梁祝》裡面祝英台女扮男裝沒被發現,是何原因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了,可謂家喻戶曉。在最廣為流傳的版本里,東晉時期的官家女兒祝英台女扮男裝求學,並與同窗的梁山伯情義相投、互相愛慕。但由於兩人的愛情遭到祝家的反對,這對愛侶被迫分離,最後兩人以死相殉,雙雙化蝶而去。



其實祝英台她本身長得十分漂亮,皮膚也很好,雖然裝扮成男子的樣子,但是整體看起來卻是很英俊的,她的丫鬟也裝成書童的樣子,幫她拿著書挑著書箱,所以兩個人就從此開始出去求學。

❹ 如果梁山伯也是女扮男裝,那會是什麼樣子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人盡皆知,當時如果梁山伯也是女伴男裝,估計就不會有這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而是一段驚嚇了,說不定兩個人還會變成好姐妹呢。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不過這個時候的祝英台已經許配給了有錢人家的兒子馬文山。而梁山伯只是一個空有一腔文採的窮小子,所以知道這個消息一下子就一病不起。梁山伯病逝的那天是祝英台出嫁的時候,當祝英台得知他去世了,並沒有和父母再繼續爭斗,在花轎去馬家的路上天氣就突然大變,一下子飛沙走石沒辦法前進半分,祝英台就走出花轎,脫下自己的嫁衣,露出來的是自己白色的衣服,來到了梁山伯的墳前。

墳墓突然就裂開了,祝英台跳進了墳墓之後就合上了,後來飛出了兩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於是就被後人傳出這兩只蝴蝶是他們二人所變,這段故事被人們流傳至今。

當時梁山伯如果也是一個女孩子,在她們各自回家以後突然知道雙方都是女扮男裝,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友情和內心的激動,兩個人一定會成為好朋友,好閨蜜吧。

❺ 梁祝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年代,為何祝英台要女扮男裝去求學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愛情傳奇故事之一。它與《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在這四個故事中又以梁祝傳說影響最大,無論是其文學價值還是藝術價值,梁祝都是同類民間傳說之最,它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一個在世界上享有聲譽的作品之一。那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發生在什麼時代,為何祝英台要女扮男裝去求學呢?

還有一種離奇的原因就是,祝英台的父母認為她不修女德,怕她以後嫁不出去。所以,主動送她去求學。至於為何穿男裝,是因為女子出門在外不安全,還有就是書院都是男孩子,為了方便求學,所以她男扮女裝去求學。

❻ 祝英台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形象

祝英台是一個有主見,敢抗爭,誓要推翻三座大山的知識女性。

祝英台自幼隨習詩文,美麗聰穎,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遭到祝員外拒絕。祝英台求學心切,便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

次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祝父思女,催歸甚急,祝英台只得倉促回鄉,被迫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

後來,梁山伯成為鄞縣令,憂郁成疾,不治身亡,遺命葬於鄮城九龍墟。祝英台聞聽噩耗,誓以身殉。出嫁之正肆時,繞道前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炸開墳墓,祝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壤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6)女扮男裝的祝英台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答州越劇的一出骨子老戲。越劇的藝術形式成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而上虞縣(與越劇發源地嵊縣同屬紹興府)祝英台的傳說在此之前已在浙東地區流傳千載,成為當地民間文化的一部分,早在越劇《梁祝》出現前已被當地多種民間小調所取材,因此很自然地成為早期越劇的必演腳本。

這些後來都與越劇《梁祝》一起促成蘇浙地區(包括上海)人民深厚的梁祝情結。在這些地方,即使不會唱越劇的人都對《舉舉轎梁祝》的旋律有印象,可謂家喻戶曉。

❼ 梁祝的故事是怎樣的

《梁山伯與祝英台》(即梁祝)故事梗概:

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排行第九,是父母唯一的女兒。生得聰明嬌美、活潑靈秀、純真執著。從小喜讀詩書,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她不甘世俗,不讓須眉,千方百計說服父母,女扮月老祠邂逅的會稽窮書生梁山伯。

梁山伯出身平民,家道中落,幼時父親因治水身亡,由母親撫養成人。他性格耿直,憨厚篤誠,一心繼承父志,經世濟人。在去杭州尼山書院的路上遇到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兩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金蘭。在書院三載,又與英台"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應,情深義厚。

尼山書院是享譽江南的士族子弟求學入仕的好地方。杭州太守之子馬文才,太原王氏子弟王藍田等也來到了這里。

馬文才風流倜儻,學識一流,加上一身出色的騎射功夫,在書院中雄冠群英。他仗著時任太守的父親和自己的各種優越條件,在學友中聚集一班紈絝子弟,屢與梁山伯、祝英台作對。當山伯品狀排名超過他時,竟對山伯痛下殺手。

當窺探到英台為女且已愛上樑山伯時,他耍盡陰謀,誓欲奪到英台為妻。 祝英台是越文化孕育出來的一朵奇葩。她性格倔強,為人正直,在書院這個特殊的男人世界卓然特立。

她不喜歡馬文才的傑傲,瞧不起王藍田的猥瑣,看不慣王大人的做作。她最愛梁山伯的憨厚。三載同窗,耳鬢廝磨,幾番誤會消除,幾度生死相隨。英台愛上了山伯。

但由於山伯不解風情,英台未能明說,文才從中作梗,使得兩人從結緣到結拜、結怨、結恨,再到相知、相愛、相送、相許、相誤、相會、相怨、相逼、相抗,直至最後相殉、化蝶,全劇演繹了一段曲折離奇、溫馨浪漫、凄艷絕美的傳奇愛情故事。

(7)女扮男裝的祝英台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梁山伯與祝英台》簡介: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其中,《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愛情所感染。《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齊名。

❽ 花木蘭和祝英台都是女扮男裝,為什麼祝英台被發現而木蘭從軍十多年都沒被發現呢

1、因為背景環境不同。花木蘭和祝英台女扮男裝去的地方不一樣啊,花木蘭女扮男裝是代父從軍赴邊關克敵的,祝英台是女扮男裝去私塾讀書的。試想下,哪種背景更容易催生出風花雪月的愛情?據我所知,文學作品中能令女扮男裝的女主角爆露出女兒身真相的十有八九是因為愛情,因為傾心於他人。
2、因為身邊人群不同。一群拚死殺敵只為自保的男人,和一群整日詩書,整日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男人相比,哪種群體更富於聯想?那麼更富於聯想的群體是更容易接近事實真象的吧!
3、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曉行夜宿,馬革裹屍的沙場上,誰會注意自己的同僚是不是一年都沒洗澡?反觀之,如果是一群文雅的讀書人,一點點生活的怪異都會被人當作八卦來講個不停吧!所以書院貌似更容易讓秘密暴光。
4、因為相貌的差異。梁祝被傳為千古佳話,一個可以讓男人為之「掛掉」的女人,相必一定是美麗溫婉的吧,而花姐姐揮起大刀斬敵人於陣前,只有回到家裡「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後,才能讓夥伴皆驚慌吧,哪個更美麗更象女人,可想而知了吧?
所以綜上所述,花木蘭和祝英台雖然都是女扮男裝,但祝英台更有可能被發現,而木蘭從軍十多年都可能沒被發現。

❾ 民間故事:彩蝶雙飛

拗不過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樣子十分英俊瀟灑,丫環扮作書童挑著書箱,離開家求學去了。她們走了一程,覺著熱了,就來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這時,路上走來一個書生和一個書童,也到亭子來歇腳。他們
互相問候,祝英台才知道這位書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學館求學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談得十分投機,兩人在亭子里就結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兩歲,於是祝英台稱梁山伯為兄,梁山伯稱祝英台為弟
,隨後高高興興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來到學館,拜見了老師。老師見到這兩位聰明英俊的少年來求學,很是高興。
老師把他倆安排在同一張課桌上學習。梁山伯對祝英台像對自己的親弟弟一樣,十分關心愛護,兩個人從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個房間,祝英台為了不讓梁山伯發現她是女的,她就把兩個書箱隔在倆人的床位中間,書箱上還放上滿滿一盆水,她告訴梁山伯睡覺時要老實,要是亂滾亂動,把盆里的水弄灑了
,她可要告訴老師重重地罰他。所以梁山伯總是規規矩矩,從不亂動,一直沒有發現祝英台是個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裝的事,早被細心的師娘看出來了。師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說破了她的真相,祝英台要求師娘保守秘密,師娘答應了,並對這個聰明的女孩子就更加細心關照了。祝英台有什麼難處
和心事,也都來對師娘講。
時間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說她的父親病了,要她趕緊回去。祝英台向老師請了假,又來找師娘,說她和梁山伯同學三年,梁山伯為人誠懇熱情,學習勤奮,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她把
一個玉扇墜兒交給師娘,托師娘作媒,等她走後,為她向梁山伯提親。
祝英台將啟程回家的時候,梁山伯一定要親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隨,總是不願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愛情,又不便直說,只好打著許多比方來啟發梁山伯。
他們看到河裡有一對鵝,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來到一條河,河裡游著一對中氏鵝,公鵝就在前面游,母鵝後面叫哥哥。
老實厚道的梁山伯沒有聽懂她的意思,繼續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幾首比喻男女愛情的歌,梁山伯還是沒有明白。祝英台開玩笑說:「你真是一隻呆頭鵝!」
祝英台又指著池塘里的一對鴛鴦唱道:
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英台若是紅妝女,梁兄啊,你願不願意「配鴛鴦」?
梁山伯嘆了一口氣說:「可惜你不是女紅妝啊!」
祝英台見梁山伯還是不明白,便說:「我家有個九妹,我和她是雙胞胎,長得和我一模一樣,我願做媒,讓九妹和你結為夫妻,你願意嗎?」梁山伯本來很愛祝英台的才貌,一聽說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
樣,就高興地答應了。
他們相送了十八里,來到江邊,二人才戀戀不舍地分手了。臨別的時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約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親。梁山伯遠遠望著江對岸祝英台的身影越來越遠,漸漸地看不見了。
祝英台回到家裡,父親的病早就好了,他讓祝英台換成女孩子的裝束,不讓她再外出讀書了。這時恰巧有一家姓馬的大財主來求親,父親就把祝英台許配給馬家的兒子。祝英台堅決不答應這門親事,她
對此培此父親說她森迅已愛上了梁山伯,並且託了師娘作媒。可是父親反對說:「從來兒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作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麼話?」硬要祝英台嫁給馬家。
自從那天梁山伯送別祝英台後,回到學館,繼續用心讀書,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親的事忘得一干二凈,直到師娘拿著玉扇墜兒來,說明祝英台托她提親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來是
個女的,她說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師請了假,趕到祝家去和祝英台會面。
梁山伯來到英台家裡,看見祝英台完全恢復了女子打扮,顯得更加美麗可愛。他說出師娘為他們提親的事,哪知祝英台一聽這話就大哭起來,她說:「梁兄啊,你為什麼這么晚才來呀?我父親已經硬逼
著把我許配給馬家了!」梁山伯一聽,又是吃驚,又是難過,心都碎了。倆人就抱頭痛哭起來,他們互相發誓,無論誰也不能破壞他們之間深厚的愛情,兩個人要永遠在一起。他們的哭聲被祝英台的父
親聽見了,祝員外怒氣沖沖地跑上樓來,把梁山伯趕出家門,將祝英台嚴加看管起來。
梁山伯回到家裡,傷心極了,他想念祝英台,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就病倒了,病情越來越重,不久就死了。臨死之前,他告訴家裡的人,他死後要把他埋在從祝家通往馬家去的路邊。
馬家迎親的日子到了,花轎抬到祝家門口,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可是祝英台卻哭哭啼啼,怎麼也不願意上轎。在她父親命令之下,許多人推推拉拉, 硬把祝英台推進轎子抬走了。
花轎抬到半路上,忽然來了一陣大風,吹得抬轎人走不動了。這時丫環告訴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墳墓。祝英台不顧別人的阻攔,走出轎來,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來到梁山伯的墓前,放聲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撲到墳上。霎時間,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墳墓忽然裂開一條大縫,祝英台喊著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進墳里去了。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402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25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092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588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61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87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913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42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56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