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女扮男裝出去游學是對什麼的反抗
Ⅰ 梁山伯與祝英台表達了什麼
對封建社會制度的諷刺 還有對他們愛情悲劇的無奈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們透過祝英台女扮男裝所表現的反抗封建禮教的表層思想,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會進步中要求男女平等、呼喚女權回歸這一深層的民族潛意識。如果沒有梁祝的悲劇,人們就不會認識到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的弱點和局限,就無法看到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傳統的婚姻制度就將繼續保持原樣。 如果說,梁祝婚姻被殘酷葬送具有強烈的悲劇意義,那麼它的「化蝶」結尾便富有積極意義。活著追求不到的東西,在死後繼續「追求」,終於得到。「化蝶」的結局,正是日益厚積的沖擊封建禮教的強烈社會心理的生動反映。千百年來,這種結局鼓舞著人們向一切頑固封建勢力作頑強的抗爭。
Ⅱ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很久以前,越國上虞縣有個叫祝英台的女人。祝英台一心想外出求學,後來喬裝打扮成一個男人和她的女傭一起去學院學習。在學習期間,祝英台與學者梁山伯交上了朋友,並暗暗敬佩他。
當她向山伯表露心聲時,被馬文才無意中聽到的。當山伯向英台求婚時,發現已被馬文才搶先,回家後山伯因相思病重,不久病逝。英台假裝同意文才的婚姻。當遊行隊伍經過山伯的墳墓時,她跳進了墳墓。墓穴立刻關閉了,很快一對蝴蝶飛了出來。
相關記載
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內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
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容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Ⅲ 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怎樣概括主要內容
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裝到杭州游學,途中遇版到會稽權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還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郁悶而去世了。
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跳入墳中,其後墳中出現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3)祝英台女扮男裝出去游學是對什麼的反抗擴展閱讀: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餘三個為《白蛇傳》《孟姜女傳說》《牛郎織女》),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愛情所感染。梁祝傳說及愛情故事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佐證。
Ⅳ 祝英台女扮男裝到哪裡游學
祝英台女扮男裝到紹興游學。
祝家莊在上虞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訪師求學。
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紹興求學。
途中,邂逅了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會稽郡(今紹興),拜師入學。
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
梁祝結局
祝英台臨走前,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個月後才去提親,等到梁山伯歡歡喜喜趕到祝家時,才知道馬文才已經搶先一步提親、並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台沿路相送、難舍難分。
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葯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台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Ⅳ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個怎麼的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側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
《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梁祝起源:
現存最早的梁祝傳說的文字材料,見於宋代張津《四明圖經》所引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 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為女也。其朴質如此。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這個傳說當時在民間流傳是有情節內容的,可惜梁氏記載太簡略,恐怕不是它的本來面目。但從中可以得出梁祝傳說可能是從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附會、衍變而來的結論。 到了晚唐張讀的《宣室志》,就記載了傳說的基本情節: 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肆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令,病死,葬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表奏墓曰義婦冢。 在張氏的記載中已明白指出梁祝傳說產生於東晉,由"晉丞相謝安表奏墓曰義婦冢"可知民間是相信實有其事的。因為梁載言和張讀都是唐代人,他們記錄的傳說,至少早已流傳在民間口頭流傳,才能引起文人注意,載於方誌中。何況民間傳說必須經過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才能廣泛的流傳開來。其產生時代,是有理由上推至六朝的。而明代徐樹丕《識小錄》中提供的線索可驗證這一點:"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雖然現存《永樂大典》輯錄的《金樓子》無此記載,但相信徐氏的話不會毫無根據,憑空捏造。
Ⅵ 梁祝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年代,為何祝英台要女扮男裝去求學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愛情傳奇故事之一。它與《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在這四個故事中又以梁祝傳說影響最大,無論是其文學價值還是藝術價值,梁祝都是同類民間傳說之最,它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一個在世界上享有聲譽的作品之一。那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發生在什麼時代,為何祝英台要女扮男裝去求學呢?
還有一種離奇的原因就是,祝英台的父母認為她不修女德,怕她以後嫁不出去。所以,主動送她去求學。至於為何穿男裝,是因為女子出門在外不安全,還有就是書院都是男孩子,為了方便求學,所以她男扮女裝去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