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舞台不能打領帶
㈠ 晚會主持人能穿粉色襯衣配大紅領帶嗎
建議淺色系最好,但是注意色系使用搭配,現場燈光色彩度要豐富的話
穿淺色系會隨著舞台燈光,你的衣服也會變色,能豐富主持人的服飾效果!
我覺得你應該學會用補色,補色是色系裡面最為舒適的搭配原理,補色比同色、相色看起來要舒服的多,網路里看看色彩服飾搭配,比我說這些要強的多!
祝你主持成功啊!
㈡ 打領帶有什麼講究
打領帶最忌諱的就是穿夾克打領帶.在外國人眼裡,穿夾克打領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260度做法」(就是比250還弱智的那一種) 其它的還有,你像在正規場合不能穿皮西裝,不能穿布鞋,不能穿涼鞋等等!
㈢ 婚禮儀式注意事項
婚禮儀式是一對新人一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刻,一場好的婚禮取決與新人於婚禮服務團隊的通力配合,只有注重婚禮儀式的細節才能成就夢想,擁有精彩的婚禮。 婚禮儀式注意事項
1、婚禮儀式進行的前三分鍾內,應該由專人負責把住宴會廳的大門。儀式開始了,在婚禮進行曲的樂聲中,新人正在步入會場。這時如果有遲到的賓客趕來,應該由專人把他們攔住,告知新人正在步入會場,讓他們稍等一會再走進去。2、婚禮儀式開始前,新郎和新娘的手機應該關機或者交由專人保管。試想一下新人已經走上了舞台,正在進行某個儀式,比如說倒香檳,這時新郎放在口袋裡的手機響了,這時候是接好還是不接好呢?而且在議事開始前過多的接電話容易使新人產生急噪的情緒,所以由別人代接是最好的辦法,一般問酒店地址的都讓朋友應付,必要是再親自接聽。3、新人進場時如果選用婚禮進行曲,那麼宜選用瓦格那版本的,孟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適宜新人退場時選用。4、新娘用手提婚紗時不宜提的過高,把鞋露出來就不大雅觀了。5、婚禮儀式新娘進場時為了防止踩到婚紗,應該用腳尖向前踢出去;新郎的腳則要貼著地面走。6、新人進場時,步伐要慢,眼睛要看著前方。很多新娘因為怕踩到婚紗,所以走路時小心翼翼,甚至於眼睛總是盯著地下,深怕踩著了婚紗。其實只要進場時步伐慢一點,用腳尖向前踢出去,拿著手棒花的手再輕輕提一下婚紗,就沒有問題的。當然新郎的步伐也要慢,如果新郎大步流星的向前走,那麼再謹慎的新娘也會跟不上節奏,一不小心就踩到婚紗了。7、婚禮儀式新人走上舞台站定後,目光不要東張西望。有些新人站在舞台上,眼睛不知該看哪裡,其實你們只要看著前方就可以了。當然也不要求你們始終盯著一個點看,那樣顯得過於僵硬了。自然一點,只要不東張西望就好了。8、婚禮儀式新人走上舞台站定後,新郎應該握住新娘的手。9、證婚人走上舞台,首先應該和新人握手,表示祝賀,然後再致詞。10、婚禮儀式證婚人講話時,新人應該認真聆聽,不要兩個人講悄悄話。證婚人是你們請來的貴賓,證婚人講話時新人要認真聆聽,如果證婚人在致證婚詞,而另一邊一對新人在講悄悄話,那就顯得太不尊重證婚人了!11、證婚人的證婚詞應該認真准備,不要開頭就是新郎英俊瀟灑,新娘美麗大方:應該根據新人的情況說出恰如其分的話語12、新人在交換戒指時,伴娘應避免出現在鏡頭里,結婚對戒應分別戴在對方左手的無名指上。如果新娘佩戴著手套,那麼應該在婚禮儀式開始前將手套脫掉。13、新娘的頭紗是在戴完戒指後才由新郎掀開的。 婚禮儀式細節
1.為了方便就坐,婚禮儀式簽到台前放一張座點陣圖表,客人會很容易找到座位,對於需要幫助的客人,領位員也會把他們帶到座位上。2.婚禮儀式之前,一定要檢查婚禮用品清單,一定要提前檢測音頻,確保儀式中所有的設備都能正常工作,保證聲音能被到場的所有人聽到,而又不是太刺耳。3.婚禮儀式麥克風會讓一些新郎和新娘感覺不舒服,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它,在場的客人才能聽到你們的婚禮誓言。4.除非特別小的婚禮儀式,否則一定要使用麥克風。特別是一場裝飾得非常漂亮的室外婚禮,如果風向正好和客人座位的方向相同,也就沒有人能夠聽到牧師帶領你們宣讀的誓言了。5.如果是一場只有家人和親近朋友參加的小型婚禮儀式,只需預先為你長輩留出一部分座位。對於一場大型婚禮,你需要准備座位卡,來減少客人們為尋找座位花費時間。6.婚禮儀式在傳統上,新娘家坐在左邊,新郎家坐在右邊。關系越親近的越坐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長輩和兄弟姐妹坐在左邊的第一排,如果父母離異,希望分開坐,要看和父母哪一邊的關系比較好,如果和父親的關系比較好,可以讓父親和他現在的妻子坐在第一排,母親坐在第二排。
7.對於一場大型婚禮儀式,用座位卡就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在每張座位卡上,書寫客人的名字,並放在座位上或者椅背上。座位卡的設計一定要引人注意,你們可以親手寫上客人的名字以表達你們對客人的尊重。8.如果婚禮儀式時間非常短,你可以給客人准備一些酒精類飲品,否則的話,在婚禮儀式中間有人因醉酒鬧出笑話,就不太好了。9.如果你覺得立式的麥克風會影響照片的美觀,你可以選擇領夾式麥克風。新郎和牧師用領夾式麥克風肯定沒有問題,但是這對於新娘的禮服來說可是個挑戰。如果實在隱藏不了,那就只好在新娘面前立一支麥克風了!10.你們可以在儀式場地的附近,設置一座吧台。當客人到達儀式地點的時候,侍者可以為客人提供不含酒精的清涼飲料,上面可以用新鮮薄荷和檸檬作裝飾,讓它們更加引人注目。11.婚禮儀式預演,建議攝影師和攝像師也最好參加。一方面攝影師可以提前選好拍攝的方位。另一方面也同時規定可以拍照的地點,否則攝影師的拍照會影響婚禮儀式的秩序。12.參加預演的人數,包括:新郎、新娘、伴郎、伴娘、新郎的父親、牧師、花童和戒童。13.婚禮儀式預演通常是在婚禮當天或者前一天的晚上,儀式預演之後緊跟著的就是預演晚宴。14.除非你的婚禮儀式只有5分鍾,否則你就要安排一場預演,切記走過紅地毯的所有的人都一定要參加預演。15.明確儀式台和通道的位置。當所有人都到達儀式地點的時候,首先要告訴他們聖壇或者儀式台的位置,紅地毯的位置要用絲帶或者其它有顏色的東西標識出來,以便讓參加預演的人能很清楚地看到。16.婚禮儀式排練次數。根據儀式的復雜程度,你可以預演2-3遍甚至可以更多,直到每一個人都能很好地扮演他們的角色,特別是對年紀很少的花童和戒童。17.明確所有人的入場順序和位置。通常新郎站在儀式台前等候,然後伴郎和伴娘出場,伴郎站在新郎的右前方,伴娘站在新娘的左前方。當伴郎伴娘走到儀式台前的時候,戒童出場,當戒童走到通道中間的時候,花童拋灑花瓣走上地毯,然後新娘在父親的陪伴下走過紅地毯。入場、退場時,一定要播放音樂。18.預演結束後,要最後告訴一遍每一個人到達婚禮的確切時間和地點。19.婚禮儀式開始前,新郎的手機應該關機或者交由專人保管試想一下新人已經走上了舞台,正在進行某個儀式,比如說倒香檳,這時新郎放在口袋裡的手機響了,這時候是接好還是不接好呢?所以為了避免這類尷尬事,儀式開始前新郎就把手機關機或交由專人保管。20.婚禮儀式進行的前三分鍾內,應該由專人負責把住宴會廳的大門儀式開始了,在婚禮進行曲的樂聲中,新人正在步入會場。這時如果有遲到的賓客趕來,應該由專人把他們攔住,告知新人正在步入會場,讓他們稍等一會再走進去。21.婚禮儀式新人進場時如果選用婚禮進行曲,那麼宜選用瓦格那版本的,孟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適宜新人退場時選用;22.小花童不宜在新人前面引路撒花瓣;在進場時能夠找兩個小花童在前面引路撒花瓣是非常好的事,可是你有沒有想到過小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都不是很好,經常會出現小花童撒了花瓣就不走,走了就不撒的情況。所以建議小花童不撒花瓣,讓他們手牽著手,手裡拿著仙女棒在新人前面引路不是很好的主意嗎?!23.新人走上舞台站定後,新郎應該握住新娘的手;經常看到站在舞台上的新郎兩手朝後一背,其實這個時候兩個人的手握在一起,讓所有來賓見證你們的幸福甜蜜,多浪漫的事啊!!!24.新人走上舞台站定後,目光不要東張西望;有些新人站在舞台上,眼睛不知該看哪裡,其實你們只要看著前方就可以了。當然也不要求你們始終盯著一個點看,那樣顯得過於僵硬了。自然一點,只要不東張西望就好了。25.新娘進場時為了防止踩到婚紗,應該用腳尖向前踢出去;26.新娘用手提婚紗時不宜提的過高,把鞋露出來就不大雅觀了;27.婚禮儀式新人進場時,步伐要慢,眼睛要看著前方;很多新娘因為怕踩到婚紗,所以走路時小心翼翼,甚至於眼睛總是盯著地下,深怕踩著了婚紗。其實只要進場時步伐慢一點,用腳尖向前踢出去,拿著手棒花的手再輕輕提一下婚紗,就沒有問題的。當然新郎的步伐也要慢,如果新郎大步流星向前走,那麼再謹慎的新娘也會跟不上節奏,一不小心就踩到婚紗了。28.證婚人走上舞台,首先應該和新人握手,表示祝賀,然後再致詞;29.證婚人的證婚詞以及結婚祝福語應該認真准備,不要開頭就是新郎英俊瀟灑,新娘美麗大方;網上流傳著一篇證婚詞,「新郎英俊瀟灑,成熟穩重,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好青年;新娘具有東方女性的內在美,溫柔體貼,善解人意,是一位可愛的好姑娘」這樣的證婚詞不能說不好,但是用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這樣的證婚詞也不是適合每一對新人。我認為證婚詞還是應該認真准備,送上真誠的祝福最重要。30.接吻環節,司儀不能太俗,不應該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新郎吻新娘;31.婚禮儀式上一次正式接吻就夠了,司儀不應該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新郎吻新娘。新人在接吻時,司儀也不應該在一邊說太多的話。那樣一個神聖時刻,新人聽到的應該是來賓們自發的掌聲。那種在新人接吻時司儀倒數54321的做法更不可取。32.事先告知證婚人,司儀或督導遞上的話筒是已經打開了的;不少走上舞台的證婚人接過話筒後,第一件事是先撥弄話筒的開關,有的證婚人還先在話筒上吹兩口氣,以檢查話筒有沒有打開。其實這樣做根本就沒必要。只須事先告知證婚人,遞上的話筒是已經打開了的就可以了。當然司儀或督導也得注意這個小細節,遞過去的話筒一定要保證已經打開了。33.證婚人講話時,新人應該認真聆聽,不要兩個人講悄悄話;證婚人是你們請來的貴賓,證婚人講話時新人要認真聆聽,如果證婚人在致證婚詞,而另一邊一對新人在講悄悄話,那就顯得太不尊重證婚人了!34.新人在交換戒指時,伴娘應避免出現在鏡頭里;當新郎從戒枕上取下戒指後,伴娘應該接過新娘的手捧花迅速的讓到一邊,新郎為新娘佩戴完後,伴娘再走過來讓新娘從戒枕上取戒指。35.交換戒指時,動作要慢,戒指應該輕輕的滑落進無名指;交換戒指是一個很美的瞬間,新人互相交換的時候動作要慢。在戴的同時,心裡可以默數幾秒鍾再戴進去,切忌不要像完成任務式的用力一套。36.婚禮儀式訂婚鑽戒應該戴在左手的中指上;新人買的訂婚鑽戒可能要比結婚戒指貴重的多,但並能不因為它價位高就可以取代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鑽戒可由新郎白天迎接新娘時,為新娘戴在左手的中指上。在西方傳統中,左手無名指戴上戒指意味著已婚,戴在中指上意味著訂婚。37.為了方便從戒枕上摘取戒指,可以准備兩個男式襯衫上用的大頭針,插在戒枕上。把戒指放在上面就可以了;很多婚慶公司提供的戒枕,都是要用戒枕上的繩子系戒指的。如果准備兩個男式襯衫上用的大頭針插在戒枕上,把戒指直接放在上面,新人摘取戒指不是更方便了嗎?
38.接吻環節,新人要大大方方,不要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在眾多親朋好友見證下的接吻,可能是你們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經歷。既然只有這么一次,為什麼不大大方方,充分享受這萬眾矚目的神聖時刻呢?!39.結婚對戒應分別戴在對方左手的無名指上;40.如果新娘佩戴著手套,那麼在綵排時應先試戴一下婚戒,看是否能戴進去,如果戴不進去,應該在儀式開始前將手套脫掉;41.新娘的頭紗是在戴完戒指後才由新郎掀開的;42.交換戒指時,新人左手的手背應該面向鏡頭;交換戒指這樣神聖的時刻誰都希望能夠被鏡頭記錄下來,可是看了許多籬笆上新人的帖子,發現許多新人交換戒指時手都是平放的,很難看見戒指的存在。這樣的照片如果不說是交換戒指,可能還有人以為新人只是互相握著手呢?如果新人不給個好角度,請到再高級的攝影師也是白搭。43.證婚人致詞、父母講話都應該是拿著稿子的;凡是在正式場合的致詞,都應該是拿著稿子的。這樣說明你是經過精心准備的,顯示出了你對致詞的重視。44.證婚人、雙方家長最好可以正裝出席。男士穿西裝打領帶,女士穿套裝;如果選擇秋冬季節結婚,證婚人、雙方家長一般都會正裝出席。但如果選擇比較炎熱的季節結婚,很多家長和證婚人在衣著上就不是很注意了。我認為,選在比較炎熱的季節結婚的新人,至少應該建議雙方的爸爸、證婚人(男士)穿襯衫打領帶,如果穿的是t恤衫,那顯得太過於隨意了45.如果新娘是想在爸爸的陪伴下入場的,那麼爸爸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如果選擇了這樣的進場方式,爸爸只穿襯衫,那就顯得太不正式了。46.婚禮儀式證婚詞、父母致詞等講話稿的紙張最好不用白色,應該列印或謄寫在紅色、粉紅色的紙張上;47.婚禮儀式證婚詞、父母致詞等講話稿可以事先捲起來,用紅絲帶系好。婚禮儀式證婚人、父母講話的時候再打開;48.證婚人走上舞台後,新人應向旁邊移開兩步,把中間位置留給證婚人。證婚人應該是面向來賓,側對新人,和新人間呈八字型。切忌證婚人走上舞台後,新人一動不動,證婚人直接站在新人的前面;(當然實際站位還要依舞台情況而定)49.司儀宣布請證婚人走上舞台時,伴郎可以走到證婚人桌前,引證婚人走到舞台邊;證婚人是貴賓,這樣更能顯示新人對證婚人的尊重。50.新人應該為證婚人准備一朵別在胸前貴賓花;51.在婚禮儀式上,新人要有眼神間的交流;之前談了很多細節,都是屬於技巧上的。婚禮儀式我覺得新人之間更應注重的是當時內心的感受。新人之間應該把幸福甜蜜的感覺表達出來,應該彼此有眼神間的交流。比如說交換戒指的時候,新郎就應該先深情地望一望新娘,然後再為新娘佩戴。52.建議進場時不應該選擇用禮賓花;禮賓花的彩紙很容易粘在新人的頭發上,新人的頭發往往又打著摩絲,一但粘上,不容易抖落。頭發上花花綠綠的可不好看。禮賓花的彩紙也容易落在紅地毯兩旁的餐桌上,經常看見骨盤里、杯子里、甚至冷盤上有禮賓花帶來的灰塵。53.如果新人堅持用禮賓花,那麼走上舞台第一件事,就是新人互相為對方整理著裝,將彩紙從頭發上、衣服上撣落;這樣能顯出你們彼此的細心和體貼。54.婚禮儀式綵排時一定要確認香檳酒由誰來開;如果當時沒有講好,新郎以為是賓館的服務人員開,而服務人員以為沒跟他們講過,是新郎自己開。那麼到了司儀宣布開香檳時就會出現沒人去拿香檳酒的尷尬場面。55.進行熒光香檳儀式的時候,應該是新郎先倒滿第一杯,然後新娘再倒;兩種熒光液都是透明的,但是兩種熒光液相融合之後,就變成了天藍顏色。新郎先倒第一杯,大家看到的只是透明色,但當新娘將她手持的那瓶熒光液倒入酒杯之後,熒光液才有了顏色。寓意是,有了新娘的陪伴,新郎的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如果兩人同時倒,那麼來賓們就會以為瓶子里的熒光液本來就是天藍色的,另外那層美好的寓意也就沒有了。56.進行熒光香檳儀式的時候,追光燈不該打著香檳塔;熒光香檳塔只有在黑暗中才顯得更加地湛藍。婚禮儀式如果追光燈一打,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這時追光燈打著新人的面容就可以了。57.熒光冰塊該買多少個?現在很多新人都去買熒光冰塊,將這些熒光冰塊放在香檳杯里,香檳酒一倒,這些熒光冰塊就發出了天藍色的光。通過這種熒光冰塊來取代熒光液。那麼該買多少個呢?買多少個要取決了香檳塔擺放了多少個杯子。香檳塔如果是搭四層,四層一共是二十個杯子,那就是最多買二十個熒光冰塊。如果是搭五層,四層一共是三十五個杯子,那就是最多買三十五個熒光冰塊。58.婚禮儀式如果香檳酒是由新郎自己開,那麼綵排時司儀或督導一定要先輔導一下.畢竟很多新郎都是第一次開香檳;香檳酒並不難開,但是如果新郎從來沒開過,再加上可能當時會緊張,就可能費很大力還是開不開。正確開香檳酒的方式應該是事先已把包在瓶口外層的金色包裝紙撕掉,右手的大拇指按住瓶塞,左手將包在香檳酒鋼絲擰松,用力上下晃兩下,然後右手大拇指用力頂塑料塞子,香檳酒就開好了。如果還是沒有開開,那麼就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來回用力一擰,再將塞子頂出去59.開香檳是應該是瓶口對外,如果對著自己,噴出的泡沫可就對不起自己的西裝了;60.倒香檳時,倒滿第一個香檳杯的過程一定要慢;如果香檳塔的第一個杯子所受的沖擊力過大,那麼杯子就會向前移動,隨著重心不斷向前移,就有可能出現與地面『親密接觸』的場面。如果慢慢地倒滿了第一杯,那麼再倒時,香檳酒就是從第一個杯子的杯檐處溢出,這時加快點速度,將剩餘的香檳酒快點倒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61.應該給盛放熒光液的瓶子穿上「外衣」;進行熒光香檳儀式的時候,看見很多新人手持的就是兩個塑料瓶子。其實到小商品市場,買兩件套在酒瓶上的小唐裝,套在瓶子上不是很好看嗎?62.新人喝交杯酒時應該統一全部用右手拿酒杯;新人如果一個用左手拿酒杯一個用右手拿酒杯,是無法進行交杯這樣一個儀式的,拿酒杯的時候就該統一好,都用右手持杯。當然都用左手也可以。63.如果新人還要進行全場乾杯儀式,那麼交杯酒喝一口就好了;如果新人還要進行全場乾杯儀式,那麼交杯酒就喝一口就好了。喝完一口交杯酒後,向所有來賓舉杯,大家乾杯。64.婚禮儀式新人喝完交杯酒後,伴娘或督導應及時接過新人手中的酒杯;新人是在舞台中間進行交杯酒儀式的,而儀式台又在邊上,那麼喝完之後酒杯放哪裡呢?這時督導或伴娘應及時這來,將新人手中的酒杯接過。65.不要在司儀還沒有講話前就把宴會廳的燈全部關掉;燭光儀式是需要關燈的,但是應該在司儀給來賓一個提示後才關燈。比如司儀說「燭光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請來賓入座」。關燈的工作人員當聽到這句提示後再關燈。這樣也給來賓一個心理准備,如果沒有司儀的提示話語,很多賓客還會以為賓館停電了呢?!66.當新人推著燭光車步入會場時,應該有一名工作人員在門口把門,讓外出的賓客、賓館服務員稍等一會再進入會場;67.婚禮儀式應該跟賓館協商好,在燭光儀式期間讓廚房先暫停上菜;當新人為每桌賓客送去燭杯時,如果服務員同時也在上菜,這樣一來有些煞風景;二來在比較暗的情況下服務員上菜,非常容易出現盤子與地面親密接觸的場面。68.燭光車上的燭杯可以布置成一顆心形;把燭光車上燭杯擺成心的形狀,不僅美觀,而且有心心相印寓意。69.如果婚禮儀式選擇將熒光冰塊放在香檳杯里,那麼香檳酒就不能選用深紅色的「威龍」香檳酒;婚禮儀式上通常用的香檳酒有兩種,一種是「威龍」。此種香檳酒是深紅色。如果將熒光冰塊放在香檳杯里,深紅色的香檳酒倒進去,香檳酒的顏色就是深紅色中有一點藍色的微光。顏色不是很好看;另一種香檳酒是「張裕」的蘋果起泡酒。這種起泡酒是金黃色。如果將熒光冰塊放在香檳杯里,金黃色的香檳酒倒進去,香檳酒的顏色就會變成天藍色。所以要選擇金黃色的「張裕」。70.新人喝交杯的酒應事先准備好。不應該倒完香檳後,拿香檳塔最上面的杯子;用香檳杯搭成的香檳塔完全系數並不高,讓新人去拿最上面的杯子,很容易出現香檳杯與地面「親密接觸」的尷尬場面。事先准備已倒好可樂的兩個杯子放在香檳塔後面,不是很好的選擇嗎?71.新人喝交杯酒應走到舞台的中間;放置香檳塔的儀式台一般都是在舞台的邊上,新人倒完香檳後,應走到舞台的中間,再進行交杯酒儀式。72.燭光車上燭杯還可以擺成新人姓氏的首個字母;見到過這種有新意的擺法,不過是有點難度的。73.不建議新人拿著點火棒每桌去點蠟燭;現在還是有不少婚慶公司是在每桌的燭台上插蠟燭,讓新人拿著點火棒去每桌點燃。我不建議新人採取這種點蠟燭的方式。因為很多賓客會事先把蠟燭藏起來,把燈芯撥掉,當新人去點蠟燭的時候又會一次次的吹滅點火棒。如果在燭光儀式環節佔用太多時間的話,那麼會影響到婚禮儀式的正常進行。74.婚禮儀式賓客的餐桌上不宜放冷煙火;有些新人想給賓客一個小小的驚喜,在每桌的燭台上放置了冷煙火,在燭光儀式環節每桌去點燃冷煙火。冷煙火是很漂亮,但是冷煙火放出的火焰很可能會落在燭台邊的菜里。如果每桌都放冷煙火,整個會場除了歡樂的氣氛之外還可能會出現嗆鼻的煙火的味道。我覺得在過道兩邊的花亭上、在大燭台上放冷煙火就夠了。75.除了每桌送賓客燭杯外,還可以用送熒光小天使代替;熒光小天使,還可以作為送給每桌一位賓客的禮物。既代替了燭杯,又是送給賓客的禮物,一舉兩得。不過好像熒光小天使貴了點,要十八元一個。76.燭光車一般都是由賓館的餐車圍上圍裙布置成的,應該灑上些花瓣,或者放上幾支玫瑰花點綴一下;77.新人推燭光車的時候,應該是新郎用力推,新娘只要把手搭在上面就可以了;如果兩個人都用力推,那麼燭光車的方向是很難掌握的。
㈣ 費玉清登台只穿「西服打領帶」,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其實費玉清從出道之際,就是西裝打扮,這背後也沒有什麼玄虛的秘密,可能是受父母影響。因為費玉清的父親是公務員,穿衣的風格就是西裝打領帶,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受父親的影響,費玉清在出道做歌手時,也就是一身西裝打著領帶,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依然是這樣的風格。“西裝打領帶”已經成為了費玉清的一部分,就算穿著很正經的費玉清,說出“嘿嘿嘿”的葷段子,我們也覺得那畫面是極其和諧,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沖突。
費玉清雖然出生在公務員家庭,但是父母卻在他很小的時候離異,對於親情的渴望,讓費玉清在潛意識里,選擇了西裝的穿著打扮。在費玉清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有過一段感情,不過雖然也到了訂婚的程度,但是最後卻因為其他原因,兩人沒有走到最後,受了情傷的費玉清更為念舊。
㈤ 公務員面試著裝男生要不要打領帶
在公務員面試中,是否打領帶要看穿的是什麼樣的衣服,現在值秋季,面試時穿正裝套裝,一定要打領帶。
很顯然,打了領帶的男生看起來更加的正式,對於面試這種場合,穿著正式是非常重要的。據面試考生反饋,候考時他們考場只有一個男生沒有打領帶,而且他的面試分數最低。也有的同學可能說是不是就是這個沒打領帶的同學本身水平不行。但不得不說,如果考場中別人都打了領帶,而個別有個考生不打領帶,那一定會給考官留下特別的印象。這時如果這個考生再表現不好的話,那麼剛開始進場那一刻所留下的刻板印象「此考生沒打領帶」就變成了減分項。也就是說真正關鍵的因素還是考生自身能力,但外在形象也會影響結果。畢竟如果分差是0.12,因為個領帶就可能被扣1分,那麼這時候結果就會截然不同。所以,在著裝上,一定要隨大流,而不能搞特別。
㈥ 打領帶的方法圖解
打領帶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一開始先將領帶反面朝外。寬端應放在右側,窄端在左。
打領帶注意事項:
1、打領帶不能過長或過短,站立時其下端觸及皮帶扣上沿為宜。
2、穿著針織的套頭高領衫、翻領衫和短袖襯衫均不宜打領帶。
3、穿短袖襯衫不必打領帶。短袖襯衫屬於休閑裝,不適宜打領帶。
4、在日常生活中,只穿長袖襯衣也可系領帶,但襯衣下擺應塞在褲子里。
5、選配領帶,應避免條紋領帶配條紋西裝,花格領帶配格子西裝或襯衫。
6、在喜慶場合,領帶顏色可鮮艷一些,在肅穆場合,一般系黑色或其他素色領帶。
7、領帶寬度的選擇要根據自己體型和衣服的版型來選擇,不能隨意的打領帶。
㈦ 演講比賽要注意什麼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合,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
背誦式演講:
亦稱脫稿演講。演講者事先寫好演講稿,反復照背,背熟後上講台,脫稿向聽眾演講。這種演講方式比較適合於演講比賽和初學演講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和培養演講者的演講能力。其缺點是不便於演講者臨場發揮,使聽眾覺得矯揉造作,一旦忘詞,就難以繼續,往往要當場出醜。
提綱式演講:
亦稱提示式演講。演講者只把演講的主要內容和層次結構,按照提綱形式寫出來,藉助它進行演講,而不必一字一句寫成演講方式,其特點是能避免照讀式演講和背誦式演講與聽眾思想感情缺乏交流的不足。
但不要求寫出全文,而是提綱挈領把整個演講的主要觀點、論據、結構層次等用簡練的句子排列出來,作為演講時的提示,靠它開啟思路。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y8RNaVoSiIKCRU6qHpomzQ?pwd=csb8 提取碼: csb8
㈧ 正式場合穿西裝為什麼要打領帶打領帶的由來是什麼
西裝起源於西方,所以叫西服
領帶是男人最重要的裝飾品之一
西裝的正式需要配飾的正統。
領帶
領帶是上裝領部的服飾件,系在襯衫領子上並在胸前打結,廣義上包括領結。它通常與西服搭配使用,是人們(特別是男士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服飾品。
領帶常能體現出佩帶者的年齡、職業、氣質、文化修養和經濟能力等等,它同其它服飾一樣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特徵。它的產生受地理氣候、生活習俗及審美情趣的影響,也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映,同時它作為物質與文化的產物順應著歷史的潮流,在求新求美中,處於不斷的演變發展之中。
領帶的起源
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系領帶的,為什麼要系領帶,最早的領帶是什麼樣的 ? 這是一個難以考證的問題。因為記載領帶的史料很少,考察領帶的直接佐證也很少,而關於領帶起源的傳說很多,各人說法不盡相同。歸納一下,有以下幾種說法。
領帶保護說 認為領帶最早起源於日耳曼,日耳曼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茹毛飲血,披著獸皮取暖禦寒,為了不讓獸皮掉下來,他們用草繩扎在脖子上,綁住獸皮。這樣一來,風也不能從頸間吹進去,既保暖以防風,後來他們脖子上的草繩被西方人發現,逐步完善成了領帶。另有人認為領帶起源於海邊的漁民,漁民到海里打魚,因為海上風大而冷,漁民就在脖子上繫上一條帶子,防風保暖,漸漸地帶子成了一種裝飾。保護人體以適應當時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是領帶產生的一個客觀因素,這種草繩、帶子便是最原始的領帶了。
領帶功用說 認為領土完整帶起源是因為人們生活的需要,具有某種用途的,這里有二種傳說。
一種認為領帶起源於英國男子衣領下的專供男子擦嘴的布。工業革命前,英國也是個落後國家,吃肉用手抓,然後大塊大塊地捧到嘴邊去啃,成年男子又流行絡腮鬍子,大塊肉一啃就把鬍子弄油膩了,男人們就用袖子去擦。為子對付男人這不愛干凈的行為,婦女們在男人的衣領下掛了一塊布專供他們擦嘴,久爾久之,衣領下面的這塊布就成了英國男式上衣傳統的附屬物。工業革命後,英國發展成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們對衣食住行都很講究,掛在衣領下的布化成了領帶。
另一傳說認為領帶是羅馬帝國時代,軍隊為了防寒、防塵等實用目的而使用。軍隊去前線打仗,妻子為丈夫、朋友為朋友把類似絲巾的方巾掛在他們的脖子上,在戰爭中用來包紮、止血。到後來,為了區分士兵、連隊,採用了不同花色的領巾,進而演變發展到今日,成為職業服裝的必需品。
領帶裝飾說 認為領帶起源是人類美的情感的表現。 17世紀中葉,法國軍隊中一支羅地亞騎 兵凱旋迴到巴黎。他們身著威武的制服,脖領上系著一條圍巾,顏色各式各樣,非常好看,騎在馬上顯得十分精神、威風。巴黎一些愛趕時髦的紈絝子弟看了,倍感興趣,竟相仿效,也在自已的衣領上繫上一條圍巾。第二天,有位大臣上朝,在脖領上系了一條白色圍巾,還在前面打了一個漂亮的領結,路易十四國王見了大加贊賞,當眾宣布以領結為高貴的標志,並下令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
綜上所述,領帶的起源說法很多,每一種說法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都有一定的道理,彼此很難相互說服;但有一點卻是顯而易見的即領帶起源於歐洲。領帶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和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一種(機會)產品,穿著者和觀察者影響了它的發展。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在現實生活中,人類為了美化自身,使自身更完美,更富魅力,便產生了用自然界提供的或用人造的物品來裝飾自已的慾望,領帶的起源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1668 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巴黎檢閱克羅埃西亞僱傭軍,僱傭軍官兵的衣領上系著的布帶 ; 就是史料記載的最早領帶。領帶的歷史由此開始了;從此,服飾文化史上就盛開著一朵經久不衰且摧璨耀目的奇葩。
說領帶離不開談西裝,可以說領帶和西裝是一對孿生兄弟。領帶的產生和發展同十七世紀歐洲的男子服裝的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十七世紀的歐洲男子穿緊身衣,戴耳環,穿花皺領襯衫,絲絨,高高捲起的發型上面戴一頂小帽,敬禮時用一個有流蘇的小棒把它舉起。襯衫當作內衣穿在里邊,衣領裝飾相當華麗,高高的領子加了一圈花邊,衣領上綉上了美麗的荷葉邊,衣領打折迭成花環狀,這些領子露在外面,從外衣就可看到。襯衫外是一件背心,然後披上短外套,下身著長統襪和緊身馬褲。這種追求華麗、講究奢侈的服裝在當時貴族中最時髦 ; 它帶有女性風格的嬌艷和柔弱,是 " 洛可可 " 風格的典型男服。著這種服裝的男人 " 與女人的差異僅僅是沒有紡車 " ,當時人們曾作過種種努力去改造男人服裝,結果卻是徒勞的。
直到 18 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宣告了宮廷貴族生活的終結,男人放棄了華麗服裝,改換成簡單樸素的裝束。那時流行類似燕尾服式樣的帝國式服裝 : 上衣高腰節,裙擺自然下垂,大領口加燈籠袖,胸部以下略有裝束,華麗的襯衫領子沒有了,代之以襞領,襞領前系黑絲領帶或系領結。領帶呈領巾狀,用白麻、棉布、絲綢等製作,在脖子上圍兩圈,在領前交叉一下,然後垂下來,也有打成蝴蝶結狀。這在法朗士小說《領帶》中可見 :" 他的暗綠色上裝的領子豎得很高,他穿著一件南京紫花布背心,黑綢子寬領帶在他的頸子上繞了三圈。 " 據說詩人拜倫對領帶給法很講究,等到他結好滿意的樣式時,棄置一旁的領帶己堆積如山了。那時女性也結領帶,有位安公主喜歡組合黑色緞帶和蕾絲制的領帶,打出典雅而別致的領結。
1850 年左右,西服作為運動服被採用。到 1870 年左右,人們都開始穿西服了,領帶成為時尚,一種與西裝搭配而不可缺少的裝飾物。根據一些服飾專家的分析,領帶正好象胸衣、裙子一樣展現了人們的性別特徵,象徵著二種富有理性的責任感,體現了一個嚴肅守法的精神世界,而這恰恰是當時男性們所刻意追求的。這時領帶形狀為帶狀,通常斜裁,內夾襯布,長寬時有變化,顏色以黑色為主。據說第一個領帶給是 1868 年英國發明的。 19 世紀末溫莎公爵所打出的領帶給風靡一時,是 19 世紀末藝術家的象徵,那時領帶形狀結法基本影響到現 在。
19 世紀末,領帶傳入美國。美國人發明了細繩領帶 ( 或稱牛仔領帶 ) ,黑色的細繩領帶是 19 世紀美國西部、南部紳士的典型配飾。後來又出現了一種以滑動金屬環固定的細繩領帶,稱保羅領帶。
現在領帶基本沿襲 19 世紀末的條狀款式, 45 °角斜向裁剪,內夾襯布、里子綢,長寬有一定的標准,色彩圖案多種多樣。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發展,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領帶也越來越講究藝術和精細,從款式、色彩上趨向更完美、更美麗。
領帶在中國
領帶在中國古代文獻有記載,《宋史·五行志》里有 " 北海縣蠶自織成絹,成領帶 " 。這里 " 領帶 " 是指古代衣領上的飾邊,而不是現在的領帶。從領帶傳播的歷史來看,領帶最早傳人中國的時間與西服傳入中國的時間大致是一致的。
西服傳入中國,大約在清代晚期。當時的人,特別是有點身份的人士都穿認為是 " 國粹 " 的長袍馬褂。誰要是第一個穿上西服,那當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據說第一個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嚴復的大公子,此公子風流倜儻,狂傲不羈,當時人稱為嚴公子。他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曾做過一個法國外交官的翻譯。這位外交官見他常穿長袍短褂,就說 :" 你這身打扮不方便,還不如穿西裝哪! " 嚴公子聽後,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辮子,穿起西裝,打上領帶走在京城街頭。當然,免不了招來非議,但他勇氣十足。
光緒 (1875 一 1908) 中葉以後,出洋留學者日多,西服首先在這些人中間盛行,回國後繼續穿著。在一些通商口岸,年輕人竟皆穿西服,以誇耀鄉里,頑固黨人見之大憤,惡見著服外國之裝,加以譏誚。著西裝者反唇相譏 :" 吾改西裝,固外國之服矣。公試臨鏡自照,亦古之深衣否 ? 蓋亦滿州衣冠耳。滿州在明亦在外國。是公與吾固皆服外國之服也,又奚擇焉。 " 頑固黨人被譏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以西服為代表的西方服飾文化,是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後,開始登上中國歷史舞台的。 1941 年 10 月,民國政府公布了 " 服制 " ,規定了以西式服裝為大禮服,以男子青褂藍袍,女子上衣下裙為常禮服。這個制度,後來未能在民間實行。 1919 年後,西服作為新文化的象徵沖擊傳統的長袍馬褂,西服才漸漸得以流行。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廣州十天津等沿海發達城市為中心,在上流社會和學校的青年學生、教師、公司洋行及各機關的辦事員中掀起穿西服的熱潮。
建國以來,占服飾主導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裝。打倒 " 四人幫 " 後,改革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重新打開國門的中國人,隨著思想的解放,經濟的騰飛,以西服為代表的西方服飾以不可阻擋的國際化趨勢又一次擁進中國大陸,人們不再討論它是否曾被什麼階級穿用過,不再理會它那說不清的象徵和含義,欲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中國人似乎以一種挑戰的心理來主動接受這種並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鮮的服飾文化。外國人可以穿的,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就不能穿 ? 於是,一股 " 西服熱 " 席捲中華大地。從 " 十年浩劫 " 中解放出來的中國人對西服表現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熱情。穿西服打領帶成為一種時尚。隨著 80 年代初的 " 西服熱 " 的興起,領帶,也在中國普及和流行。中國的領帶服飾行業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隨著持續增長的中國經濟而方興未艾。
領帶佩帶常識
現代社會中的男人是拼搏的一族,為了生存、為了交際,他必須在社交場所給眾人留下極佳的第一印象。幽默風趣的談吐、優雅大方的舉止是每個社交男性的必修課,但絕非是贏得滿分的保障,因為一系領帶可能正悄悄泄露你的品位、你的內心世界。
男人也需色彩裝扮,但過多的色彩會讓男人變得過艷;男人也喜歡亮麗,但濃重的亮麗會讓男人失去陽剛,於是好色彩而又亮麗的男人將領帶視為最出彩、最張揚的飾物。
領帶一旦出現在男人的頸端,就流露出無法掩蓋的那一份色彩,那一份變化,那一份雅緻,在藍、黑、灰一統男士正裝的天下,頸邊點滴的亮麗色彩不經意間流露出男人的心聲、男人對五彩斑斕的渴望,於是男人在方寸之間展開了無限的想像,或狂放、或典雅、或含蓄並通過長長的領帶將豐富的內心世界傳達出來。智慧的男人喜歡方格圖案,因為它的條理清晰,給人干練、聰慧之感;浪漫的圓點圖案代表傾慕,斜條圖案則展現了男人開放不羈的灑脫。紅色代表熾熱、愛戀和關懷;藍色代表含蓄、飄逸和誘惑;黑色則代表深沉、穩重和執著。所以,男人對於領帶的鍾愛便顯得理所當然並具有堅實的心理基礎。
一般而言,領帶的色彩必須和西裝顏色一致,才能給人視覺均衡的協調感。素色襯衫很容易和各種領帶搭配,但花襯衫和條紋襯衫應該歸類為休閑襯衫,所以不適合打領帶。
領帶寬度與西裝領襟一致。目前以十公分寬為流行。以東方人身高而言,領帶的長度以 140-150公分最標准。打領帶時,領帶的位置剛好蓋在皮帶頭上面最適合。
領帶這個既引人注目而又可以頻繁變化且不至於過分張揚的東西,正成為社交場所男士品位的名片,成為名表、雪茄、愛車之後的又一身份象徵。
領帶的質料分為面、里、襯3部分,以面和襯最為重要,上等的領帶是用細羊毛織物做襯里,高級專用絲質提花布做面料。領帶是45°正斜絲裁的,這樣可避免系扎時出現難看的綹或褶。因此,檢驗領帶的優劣,首先看系扎時是否易起綹,其次,看裁剪是不是正斜絲,(從花紋走向是否與領帶尖角邊線平行,可以看出是否為正斜絲裁剪,這一點條紋領帶最明顯),襯里是否服帖。領帶的圖案大致有條紋、單色、幾何圖形、點式圖形及新近出現的卡通圖案。瘦長體型者適宜用粗細疏密的圖案。中等體型者,可選斜條嵌幾何形狀或幾何小花卉圖案,給人以穩重、平衡、高雅之感。領帶的長度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尺寸,一般的標準是系完領帶後,領帶的底端正好在皮帶扣上。
另外,臉寬的人不宜佩帶細長的領帶,而臉長的不宜選擇寬闊的領帶。
在選購領帶時,應該注意圖案和色彩是否能和季節以及要參加的場合互相呼應;當然,年齡、職業、職位、性格也須考慮。
領帶一般有3種系法:即小結、中結和大結。
小結也叫普通結或簡朴結,系結要領:領帶的大頭壓小頭,圍著小頭繞一圈後使大頭穿過這個圈系緊。大結也叫「溫莎結」,據說是英國著名的溫莎公爵發明的系法,系結要領:大頭壓小頭後,先在小頭一側繞一圈,然後再回到大頭一側繞自己一圈,再圍著小頭繞一圈,讓頭穿過這個圈系緊。中結也叫「小溫莎結」或「半溫莎結」,結的大小介於普通結和溫莎結之間,系結要領:大頭壓小頭後,先在大頭一側繞一圈,再圍著小頭繞一圈,然後讓大頭穿過這個圈系緊。3種系法的共同特點是小頭一側不動,大頭圍著小頭繞,這樣在打開時是活結而不死結。
在系領帶時,切記領帶結不宜系得過緊或過松,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打完結後,一定要向上拉緊,領帶結應微微翹起。為了提醒人們拉緊您的領帶,請不要扣襯衫的第一粒扣子,由領帶來把左右襯衫領子拉合到一起,這也是歐洲人的習慣做法。
㈨ 打領帶和打領結在禮節上有什麼不同
1、使用場合的不同
在西方,領結是用於正式場合的,尤其是參加舞會等一比較隆重的場合所需要佩戴的,而領帶多用於商務場合,是工作的時候需要佩戴的。
而在我國沒有這么正式的講究,反而是領帶使用的情況較多,一般正式的場合男士都會佩戴領帶,而對於領結的使用並沒有這么多。
(9)為什麼舞台不能打領帶擴展閱讀
領帶的一些打法:
四手結(單結)
這是所有領帶中最容易上手的,可以與各種款式的襯衫及領帶搭配。
正確打法是將領帶窄的一邊保持在身體右側,將寬的一邊壓在窄的一邊上面,用寬的一邊圍繞窄的一邊一圈,然後將寬的一邊從領口的環形部下面穿過,寬邊再穿過其環繞的環形孔拉緊、拉直,即可完成結型。
簡式結(馬車夫結)
這種領結最適合打在標準式及扣式領口的襯衫,使用於質料較厚的領帶,是最常見的一種結形。
正確打法是將領帶窄的一邊保持在身體左側,將窄的一邊壓向寬的一邊,將其寬的一邊以180度由上往下翻轉,圍繞窄的一邊一圈,然後將寬的一邊穿過領口在從圈中穿過,並將折疊處隱藏於後方,待完成後再調整其領帶長度即可。
溫莎結
據說是英國著名的溫莎公爵發明的系法,所以是最正統的領帶打法。 此種結型因其寬度較一般結型寬,故十分適合使用在義大利式領口(八字領)的襯衫上,常與絲質領帶相互搭配。
正確打法是將領帶窄的一邊保持在身體右側,將寬的一邊壓向窄的一邊後,先在窄的一邊一側從領口繞出來,然後再回到寬的一邊一側從領口繞向自己一圈,在圍著窄的一邊繞一圈,讓寬的一邊穿過這個圈系緊,即可完成。
㈩ 解放軍常服為什麼有的可以打領帶,有的不能,就像圖片一樣
冬常服嗎?軍官是西裝領,士兵是中山裝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