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入行儀式為什麼要剪領帶
❶ 飛行員為什麼要剪襯衫
剪襯衫是美國航校對飛行員單飛的一種紀念方式。表明飛行學員已經通過地面理論培訓、飛行帶教和技能考核,允許放單訓練。這同時意味著他們具備了在飛行員培訓過程中獨自駕機飛行的能力。對於飛行員來說,單飛意味著從此將擁有獨立飛行的能力,就如同「成人儀式」一般神聖。
在每位學員放了單飛之後,由教員剪下學員背面的襯衣,然後再在剪下的那一片襯衣上塗鴉,以表達同喜和紀念之意。這個傳統始於麥道飛機公司,飛行員在獲得駕駛特殊飛機的證書時,都要剪下作為紀念。國際上包括國內的飛行員在入行儀式中也都採用國際慣例。
飛行員的工作內容
1、飛前准備會,預告不穩定氣流
一般在飛行前三小時,飛行員就要准備當天的工作。起飛前,飛行員需要在簽派室舉行航班簡報會,討論航班是否有特別事項注意,如研究天氣、油量等。
當乘務員和飛行員完成各自的准備會後,他們就會在離境櫃台見面,然後一齊坐巴士,直接到飛機的底部。巴士上,飛行員會也會與乘務員進行一次簡報會,告訴飛行時間、不穩定氣流預告等。
2、駕駛艙內分工,各種航前檢查
一上到駕駛艙,飛行員們就會分工,他們需跟隨標准操作程序(SOP)去檢查,每位飛行員都是用同一規則受訓,所以即使正副飛行員第一次合作、第一次飛,都沒有問題。通常每一航班都有操縱飛行員及監控飛行員,前者主要是負責將航班資訊輸入電腦系統。
後者則是完成駕駛艙的安全檢查,以及飛機外部巡視。外部巡視主要是確保飛機外面結構,所有機件均是正常。雖然在飛行員巡視之前,已有工程師巡視過一次。但一般機件需要檢查兩至三次以上,包括引擎、起落架、甚至是檢查入油時有沒有水分。確保飛機安全才能起飛。
❷ 為什麼商業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在飛機起飛前要繞著飛機走他們具體在找什麼
飛行員在操作飛機之前會列出一份檢查清單,這幾乎是一種儀式。你問的這個儀式的一部分叫做散步。不僅僅是商業飛行員會這么做;這個練習從學生飛行員第一次見到他或她的第一架飛機開始就開始教授、練習和表演。
飛行員正在檢查飛機上的任何異常情況:所有飛行員用來控制飛機的操縱面(副翼、方向舵、升降舵、襟翼)是否都能正常自由移動?機翼的前緣是否被冰、碎片、鳥類的身體部位等阻礙?機翼或機身的油箱有泄漏嗎?
機翼頂部的燃料蓋將被移除,燃料的水平將被視覺驗證-不要相信飛機上的汽油表。通常,飛行員會從機翼下的閥門中抽出一點燃油,放入一個透明的容器中,以確保燃油中不含水或任何其他外來物質。是否從外部儀器上取下了蓋子?輪胎和起落架的充氣是否適當,沒有明顯的磨損、阻塞和壓力?檢查發動機油,檢查整流罩,檢查支柱,檢查有無碎屑或磨損。
相信我;這不是白費力氣。在《空中漫步》中,我發現了許多我不想知道的事情。我敢打賭,幾乎任何一個有足夠時間獲得商用執照的飛行員,都能告訴你至少一個他或她在漫無目的的閑逛時聽到的故事。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會讓飛機墜毀,但原理是一樣的。
你可以這樣想:如果有人在你的飛機機身上安裝了一枚懷利狼式的定時炸彈,而你沒有四處走動,你的飛機就會爆炸。只是簡單的四處走走就發現了他的陰謀,這個惡棍最終像彈琴鍵一樣彈他的牙齒。
❸ 為什麼飛行員的制服一定要穿正裝
這跟飛機的歷史有關吧,在1930年以前,飛行員是不怎麼穿制服的,一般都穿的是一戰時候發的,軍隊的制服,就是那種前面有包的那種皮質飛行夾克帶防風眼鏡的頭盔。
在30年以後,飛機從軍事運用到民事中,在泛美隨著民航的不斷興盛,航空覺得應該換個思路,就將飛行員分發類似於海員航長的制服。這種制服挺拔,好看,高逼格,給人一種專業性的感覺。
制服穿上去顯得人精神,同時自己穿正裝,對自己心理也是一種暗示要正式同時也看著好看,招人喜歡何樂而不為?
❹ 飛行員畢業單飛,師兄們為其准備潑水儀式,這是什麼傳統
畢業單飛對飛行員而言意義重大培養一名優秀飛行學員的非常不容易。在學習如何駕駛飛機中,要學習很多,看似簡單的單飛,卻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因為獨立駕駛飛機隨時可能碰到各種突發狀況,除了常規簡單的駕機動作,飛行員還將訓練處理大坡度轉彎、失速、慢速飛行、繞點飛行、緊急迫降程序等臨時狀況的機動動作。經過這一系列的訓練,飛行員才可以熟練地在機場的空域中駕馭飛機進行單飛訓練。飛行員駕駛飛機,在藍天中翱翔,並且完成規定的各種飛行動作,最後安全平穩地降落在地面,這表示單飛成功,飛行員擁有了獨自駕駛直升機的能力,是飛行員邁向戰斗員的關鍵一步。
❺ 飛行員的入行儀式為什麼要「剪領帶」
剪領帶——是世界飛行界傳統的入行儀式。
這個傳統始於麥道飛機公司,他們的飛行員在獲得駕駛特殊飛機的證書時,都要剪下一截兒領帶作為紀念。
另外,波音公司在每一次飛機交付儀式時也是採用的慣例。
❻ 在歐洲飛行員首次單飛為什麼要潑水
潑水這種飛行員單飛儀式,源於歐洲。每個完成單飛的飛行員都將被大家潑水。還有個別飛行學院是把人直接扔游泳池裡的。對於這種潑水儀式,有飛行員理解為是一種責任," 給你潑水,讓你冷靜下來,以後的每次飛行,都要對自己和乘客的生命負責任。"
❼ 民航首航儀式上為何要把機長的領帶剪掉半截
龔倩、張漫綠、劉曉琳、王淇、吳鴻艷幸運地成為我國第一批女飛行學員,而今年春節從台灣首航祖國大陸的台灣女機長陳蓓蓓女士親自為她們完成了剪領帶儀式,這也是我國飛行界首次實行這種特殊的國際慣例。
昨日上午10時,被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錄取的5位國內首批女飛行學員在民航飛行學院的大禮堂內進行了庄嚴的入學儀式,而特殊的是這次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首次採用了世界飛行界傳統的入行儀式——剪領帶。
陳蓓蓓首先對「神舟」五號發射成功表示祝賀,並表示這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隨後她又向5名女學員進行祝賀,告訴她們「飛行並沒有性別的差別,女飛行員同樣可以和男飛行員做得一樣出色」。
今年國內女飛行學員的招收僅限於四川,以後會逐步面向全國招收,預計明年民航界還將有8名至10名「女飛人」誕生。據悉,首批5名飛行學員已被用人單位搶訂。
❽ 為什麼要打領帶,有什麼來歷嗎
因為領帶常能體現出佩帶者的年齡、職業、氣質、文化修養和經濟能力等等,它同其它服飾一樣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特徵。
領帶的來歷
領帶始於羅馬帝國時代。那時,士兵們脖子上戴著一種類似圍巾和領帶的東西。直到1668年,領帶在法國才開始變為今天這種樣式,並發展成男子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那時候的領帶在脖子上要繞兩圈,兩端隨便地耷拉著。而領帶下面還有三或四個花結的波形絛帶。
1692年,在比利時的斯騰哥爾克的城郊,英軍偷襲了法國兵營。慌亂之中,法軍軍官無暇按照禮節系扎領帶,只是順手往脖子上一繞。最後結果,法軍擊潰了英軍。於是貴族時裝中又增加了斯騰哥爾克式領帶。
進入18世紀後,領帶交了厄運,取而代之的是白洋紗「脖套」(它折三下,兩端傳過系在後面的假發上的黑花結)。但從1750年起,這種男子服裝的裝飾就被淘汰了。這時「浪漫」式領帶出現了:這是一種方形白洋紗,它先對角折,然後再折幾下在胸前打結。領帶的系法十分講究,被譽為真正的藝術。
1795年到1799年在法國又興起了新的領帶浪潮。人們系起白色和黑色的領帶,甚至在盥洗時也系著馬德拉斯布領帶。領結比以前系得更緊了。
19世紀的領帶高高地遮掩了脖子。後來出現了「硬胸」式領帶,是用大頭針別著的。它由各種料子製成,如綢緞、天鵝絨等。黑色的和五顏六色的領帶都時興起來了。到70年代,首次推出了自結花結領帶。第二帝國時代(1852—1870年)素有領帶的發明時代之稱。本世紀20年代出現了領帶夾子,30年代出現了編結領帶;但最主要的變化是領帶的大眾化,它已成為各種年齡、各行各業的男子服裝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❾ 飛行員剪衫禮是什麼含義
「剪衫禮」是一種特殊的儀式,是美國航校對飛行員單飛的一種紀念方式。表明飛行學員已經通過地面理論培訓、飛行帶教和技能考核,允許放單訓練。這同時意味著他們具備了在飛行員培訓過程中獨自駕機飛行的能力。
對於飛行員來說,單飛意味著從此將擁有獨立飛行的能力,就如同「成人儀式」一般神聖。在每位學員放了單飛之後,由教員剪下學員背面的襯衣,然後再在剪下的那一片襯衣上塗鴉,以表達同喜和紀念之意。
儀式由來:
關於這個儀式的由來,據說是因為在很早以前,教員們只能坐在後面拽學員的襯衣以此提醒學員什麼時候該拉平,什麼時候收油門。後來為了紀念那個最初的教學時代,便形成了這種剪襯衣的儀式,以示學員完全有獨自操縱的能力而不用再被拽衣服了。
❿ 一個飛行員的故事(要剪短點的,不超過七行
海軍飛行員王偉,是浙江湖州人,他從小立志報國,高中畢業後應招入伍,在部隊勤勉敬業,意志堅定,全身心投身到飛行事業中。2001年4月1日上午,王偉在執行對非法進入我國領空的美軍用偵察機跟蹤監視任務中,美機突然大轉向,撞毀中國戰機,飛行員王偉跳傘落海犧牲,年僅33歲。這次在執行任務時,王偉堅毅果敢,沉著冷靜,英勇頑強,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