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為什麼不戴領帶
Ⅰ 稀罕的意思
稀罕的意思:稀奇、少有。
稀罕的讀音:xī han。
稀罕的出處:魯迅《偽自由書後記》:「這就是說,自由原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給你一談,倒談得難能可貴起來了。」
稀罕的例句
1、在好萊塢,美滿而長久的婚姻就像雞的牙齒一樣稀罕。但是保羅·紐曼和喬安娜·伍德沃德的婚姻是最為幸福長久的婚姻之一。
2、你樂意在牆上貼畫報,他們愣是不明白為什麼你不再稀罕那孩子氣的壁紙;
3、在伊朗,領帶,無論多好看,都不招人稀罕(詳見為什麼伊朗人都不系領帶)。
4、長大後,從諸多不懂變為成熟,卻不知為什麼,經年難得的孩稚,在此時再也不稀罕了,只是總是無意間去緬懷。
5、一個民族產生過幾位大哲學家沒什麼稀罕,但一個民族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觀察事物,那是難能可貴的。
Ⅱ 伊朗總統為什麼從來不打領帶
伊朗總統與其他宗教特別濃厚國家的領導人一樣,你像印度,沙烏地阿拉伯等等。他們都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憲法規定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伊斯蘭議會是伊最高立法機構。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來,勤勞、勇敢的伊朗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在醫學、天文學、數學、農業、建築、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和工藝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也決定了他從不屈服西方國家的擺布和壓力,不打領帶在形式上表現出一個國家獨有的歷史風俗和文化傳統!!!
Ⅲ 為什麼伊朗總統在正式場合只穿西裝不帶領帶
自成一家 不修邊幅的首腦
平常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各國領袖人物一般都是西裝革履,派頭十足。然而近來世界政壇殺出了幾位「異類」,從哈馬斯最新提名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哈尼亞到伊朗總統內賈德,從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到德國總理默克爾,他們在公眾場合的衣著都會讓人眼前一亮,要麼是太過休閑從而有些「不修邊幅」,要麼則過於正式而顯得刻板。
哈尼亞 從不打領帶
被哈馬斯提名為巴勒斯坦新總理的哈尼亞出生於1962年,自幼家庭貧困,靠聯合國的救濟為生。上大學後,哈尼亞主修的是阿拉伯文學,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哈尼亞很討厭著正裝,即便是在非常正式的場合,哈尼亞也極少打領帶。2月18日,新一屆巴勒斯坦立法委員舉行就職儀式,作為哈馬斯的高級領導人,哈尼亞依然故我「休閑上陣」,不打領帶。對於哈尼亞的這樣一身裝扮,支持他的選民一點都不介意,在他們看來或許正是這樣的衣著才使領袖和選民之間的距離很近。
默克爾 套裝太古板
如果說男性的世界領袖不穿西裝有些「另類」,那麼女性的世界領袖穿得過於正式則又失去了女人味,讓人覺得刻板,也可以稱得上是女人中的「另類」,德國女總理默克爾就是這樣一位領導人。其實默克爾在當上總理之後在形象上下了一番工夫,在這之前,她經常成為媒體和大眾嘲笑的對象,有德國媒體曾經這樣形容默克爾:「她的蘑菇頭真可怕,脖子周圍居然沒有頭發,劉海簡直就像被剃光!」在德國民眾的眼中,默克爾的形象顯得刻板、土氣。當上總理之後,默克爾把自己的頭發弄得利落了許多,但在著裝上依然是刻板的黑色套裝一統天下,一點都不活潑、時尚。相比之下,無論是烏克蘭美女總理季莫申科還是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都要顯得時尚、女人得多。看來,出身東德的默克爾改不了從小就喜歡穿得方方正正的習慣。1
內賈德 夾克成時尚
伊朗總統內賈德不僅能夠製造出震驚世界的言論,同時還能夠製造時尚,引領潮流。在公眾場合我們經常看到內賈德身穿米白色夾克,面帶微笑,出身平民的內賈德通過這一身十分有親和力的裝扮拉近了自己與民眾之間的距離。由於這套米白色夾克在伊朗媒體的曝光率很高,加上內賈德本人的吸引力,這一款式的夾克在伊朗逐漸成了暢銷貨,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內賈德夾克」。如今在伊朗的大小集市上,人們很容易就能夠買到既便宜又時尚的「內賈德夾克」,小商販們對此更是津津樂道。
莫拉萊斯 沒穿過西裝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似乎從來都沒穿過西裝,這位印第安人總統為了顯示自己的出身而擯棄了政要們最常見的上鏡裝。莫拉萊斯最喜歡穿的是一種條紋毛絨衫,他在正式就職之前出訪外國的時候就一直穿著,如今這種毛絨衫在玻利維亞已經成為其忠實擁護者必備的衣服。為了滿足總統及其支持者的需要,製造這種毛絨衫的毛織品公司已經表示公司將設計800種此類條紋毛絨衫。天熱的時候,莫拉萊斯的行頭雖然變成了短袖襯衫和T恤衫,但同樣是休閑十足,根本不管任何的著裝禮儀。
Ⅳ 內賈德正式場合怎麼沒打領帶呢這樣打扮也是正式場合的一種嗎
樓上瞎說。西方哪國的領導人出席正式場合不是西服革履加領帶?怎麼能說是中國的死板呢?如果中國的不打領帶你又會說土包子了吧?當然,有的中東或者非洲國家領導人是穿民族服裝的,那不在討論范圍之內,比如沙特和阿聯酋的領導人,還有利比亞的卡扎菲。一般情況下,出席正式場合,尤其是外事活動,是必須穿正裝西服打領帶的,更不要說是國家領導人了。
內賈德是一個異類,出席外事活動從來不打領帶,襯衫的扣子也是敞開的。可能這是為了凸顯他隨意,叛逆的個性吧,不具備代表性。最近不是有美國媒體評論世界上穿著最惡俗的領導人么?內賈德也上榜了,就是因為他穿著太隨意,呵呵
圖中中國領導人的著裝是標準的正裝,領帶是溫莎結
Ⅳ 內賈德為什麼從不打領帶
常有國內的朋友問起: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出席聯合國大會等非常正式的場合時,為什麼穿了正裝卻不打領帶?伊朗人無論士農工商,幾乎人人都穿西服,卻為啥從不打領帶?
內賈德總統剛上台時,他的著裝就成為外國人熱議的話題。有人說他不懂禮儀,身為領導人,穿著卻如此不妥;有人說他如此穿著,傳遞出了一個信號——親民、平易近人。
朋友們的這些疑問讓我想起了2007年4月的一天,15名被伊朗軍隊扣押的英國水兵在德黑蘭總統府前向媒體揮手告別時,我注意到,除了女兵特尼,其餘14名男兵均著正裝,但都沒有打領帶。原來,水兵們穿的西服是伊朗配發的,因為領帶在伊朗屬於被禁物品,所以並未配發,水兵們也就統統沒有領帶可系。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穿正裝要系領帶或領結這一世界通行的著裝規范便被禁止,因為領帶和領結被視為「墮落的西方文明的象徵」,會對伊朗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著裝習慣產生「不良影響」。接下來的幾年,伊朗民兵組織經常組織「反領帶行動」,帶著剪刀上街巡邏,見到系領帶者,不由分說,一刀剪下。
近30年過去了,領帶在伊朗保守人士眼裡,仍然是「可憎的」。在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網站上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語句:「領帶是『非伊斯蘭的』。系領帶有助於傳播西方文化。」
鑒於系領帶在伊朗是「很政治化」的事,因此,幾乎所有伊朗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員,包括總統在內,穿西服時一律不打領帶。
有一點需要說明。盡管領帶在伊朗被禁,但來伊朗訪問的外國人不必受此限制,伊朗人對外國人打領帶通常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因為他們明白,來者打領帶是出於對他人的尊重。
Ⅵ 伊朗領導人穿著
伊朗嚴格的宗教文化和一群板著臉、穿著穩重的教士,已經成為1979年革命以來這個伊斯蘭共和國令人熟知的面孔。鑒於此,有人也許會以為剛剛連任的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也是如此。但內賈德很休閑,這個人民之子對時髦的青睞,和他的強硬路線的政策一樣,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跟大多數伊朗民眾一樣,這位總統不打領帶——這是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布的規定,以免他們腐化墮落並變得與伊斯蘭教格格不入,同時也避免他們間接助長了西方文化的傳播。於是,他選擇了簡單的棉質衫,外面還套著件他的標志,這是一件花了30美元在德黑蘭的一個巴紮上買到的中國製造的卡其布風衣。這件風衣被稱作內賈德夾克,由於與Members Only出品的夾克相似而廣遭嘲笑,上世紀80年代這個牌子曾在西方風靡一時。不過,這位總統這樣的裝束還有一大批支持者爭相效仿。
Ⅶ 伊朗為啥不刮鬍子
伊朗不刮鬍子是歷史、宗教因素影響。這是伊斯蘭教人的習俗,成年男性都要留胡須,但是也有現在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不留的。伊朗法律規定,伊朗婦女的服裝必須將頭部和身體全部覆蓋。鼓勵男人蓄須,這是擁有信仰的一種標志。不鼓勵男人帶領帶,認為領帶西方色彩太重。
Ⅷ 伊朗總統內賈德為什麼不打禮帶
賈德不打領帶與上述網友的發現無關,與政治也無關.發表這些帖子的網友有所不知---按照伊朗人的宗教習慣,無論是總統還是平民百姓,如果要穿西服,是不允許打領帶的.在伊朗人看來,打上領帶如同套上絞索.因此,所有伊朗人穿西服,都不打領帶的.你如果去伊朗旅遊,肯定找不到一個打領帶的伊朗人,如果你不信,你就試試去找一個打領帶的伊朗人的照片或類似的證據,你肯定是找不到的.
Ⅸ 內賈德為什麼穿了西裝很精神的樣子但是不戴領帶
伊朗伊斯蘭革命後認為領帶是帝國主義的枷鎖,所以不提倡帶領帶。所以正裝就是外穿西服,內為小圓領襯衫。現在在伊朗一般醫生打領帶,結婚的時候新郎打領帶,其他人就基本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