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女人剪男人的領帶
Ⅰ 國外如何過「婦女節」
在許多國家,如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哥倫比亞、愛沙尼亞、匈牙利、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馬其頓、摩爾多瓦、黑山、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烏克蘭、巴西、哈薩克、塞爾維亞、俄羅斯等等國家。女人也會從僱主的饋贈中得到禮物。中小學生經常為學生們的女教師帶來禮物。在像葡萄牙和義大利這樣的國家,婦女通常在3月8日的晚上慶祝「女性專用」晚餐和聚會。
在巴基斯坦正規和非正規部門工作的婦女們每年慶祝國際婦女節,以紀念她們為正當權利而進行的斗爭,盡管面臨著許多文化和宗教方面的限制。有些女性在社會藉助國際婦女節推進幫助女權運動工作。例如在波蘭,每一個國際婦女節都涵蓋大城市的大型女權示威。
Ⅱ 德國的節日風俗和生活禮儀
色彩
的德國節日
色彩
的德國節日 節日慶典的時候,德國人表現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和工作中的形象截然相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的主要
是基督教。全國大約有5500多萬人信奉兩個
中的一個, 其中約2760萬人信福音新教,2750萬人信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人屬於其他的基督教團體。所以,宗教節日特別是基督教節日:如
、聖誕節、
等還是最隆重的節日項目。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教的人正在減少,和新的文化項目的誕生,一些具有德國特色而且為德國帶來了國際聲譽的節日也是非常熱鬧和精彩的。比如說:
、
、
等。
是基督教紀念
的節日。傳說
,死後第三天復活升天。後來教會規定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3月21日-4月25日之間)為紀念日。德國政府規定復活節休息兩天。在節日里,家人團聚,品嘗各種傳統食品,親戚朋友見面要互相祝賀。 象徵生命的蛋、火、水、兔等成了復活節的吉祥物。雞蛋和兔子在西方是新的生命和興旺發達的象徵。雞 蛋的本色象徵太陽,把雞蛋染成紅色則象徵生活幸福。在復活節中,父母要特地為孩子們准備製成雞蛋、兔形狀的
。親友間要互贈
。在
中游和
東部的一些城鎮,至今保留著「
樹」這一古老習俗。人們把成百的蛋殼塗上
,串成蛋鏈,在復活節這天掛在松樹上,製成
樹,大人孩子圍著彩蛋樹唱歌、跳舞,慶祝復活節。而
的姑娘們則通過贈送
來表達自己的愛情。在復活節這天,姑娘如果向某一小夥子贈送三個
,表示姑娘向小夥子求愛。 火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也使大地獲得了新生。作為耶穌再生的象徵,復活節的許多活動都與火相關。復活節這一天,人們在教堂前點燭以示聖化,並將聖燭迎進千家萬戶。這一天,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是把
送到各家。他們在教堂前用
點燃樹枝,然後奔跑著送到各家各戶,其間充滿著歡快的節日氣氛。在德國的
地區,每年的復活節居民們都要舉行火炬賽跑,以慶祝耶穌的再生。而北萊茵上
州的
台復活節滾火輪更是遠近聞名。六個巨型大木輪被火點燃滾下山谷,就像六個火球從天而降,漆黑的山谷被大火輪照得通明,它與五彩繽紛的焰火
,再次顯示了火給人類帶來了新生。 作為德國惟一的少數民族索布族人則是用百騎大合唱的形式來慶祝
。一個個身穿黑色上衣、頭戴黑色
的索布族人,騎在用綵帶、鮮花和白色貝殼裝飾的駿馬上,浩浩盪盪地行進在林間小路上。他們邊走邊用粗獷雄厚的嗓音高
,場面十分壯觀。
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關節日的來歷眾說不一。一種說法認為狂歡節是德國農民的春節,農民們通過各種活動來表達他們抵禦惡魔、驅逐嚴冬、迎接春天、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另一種說法則是根據天主教的習俗,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復活,這一天為復活節。復活節前的40天是耶穌開始傳教前,在曠野守齋祈禱的40個晝夜,天主教稱為
節。在整個
節的40天里,禁止天主教徒食肉、娛樂、婚配等一切喜慶活動。為此人們趁
節到來之前盡情地
、暢飲、
漫舞、化裝遊行,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今,狂歡節已成為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的一個世界性大節日,就其內容而言,它大概已不單單是農民的節日或是宗教的節日,其間還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內涵與民族特色。 在德國,從每年
11時起狂歡節就算開始了,一直到第二年復活節前40天為止,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後一個星期,特別是這周的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在這"發狂的"三天里,德國的狂歡節達到了頂峰。 在德國,各地區慶祝狂歡節的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有幾項活動形式是一樣的,這就是選舉狂歡節的「王子」和「公主」、「星期四
」、化裝大遊行與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 狂歡節一開始,許多城市、村鎮都要建立各種組織來籌劃狂歡節中高潮期的活動。首先,是推舉「王子」和選出「公主」,因為狂歡節的主要活動要由他們來主持。當選為「王子」和「公主」是一件很風光的事,為此,
爭相競選,最終以經濟實力定奪。 狂歡節結束前的星期四被稱為「
」,它是狂歡節進入高潮期的標志。在「
」中,往往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她們
地沖進
,闖入市長辦公室,坐在市長
上宣布接管市政權,這一喜劇即表演得
,又
,充滿了浪漫的色彩。這一天最讓男人們
的是怕
剪去自己的領帶,剪來的領帶被女士們作為戰利品釘在牆上
。 狂歡節結束的前一天是星期一,這一天是整個狂歡節的頂點,被稱為「瘋狂星期一」或「玫瑰星期一」。這一天有兩項活動:一是化裝大遊行,二是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遊行一開始,人們便紛紛湧上街頭,觀看遊行盛況。身穿
服裝的樂隊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緊隨其後的是大型
。其中
、艷麗奪目的王子、公主
尤為引人奪目。
、被打扮得
的小丑、代表各階層各歷史時期人物的化裝隊伍緊隨其後。
上滿載的糖果、
和小玩具像雨點般地撒向沿途的人群,天真的孩子們
地捧著帽子,撩起衣裙,爭相盛接飛來的節日禮物。狂歡節是糖果商最歡迎的節日。"瘋狂星期一"的最後一個項目是夜晚的狂歡舞會。人們身著
,臉戴誇張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狂人走上街頭,盡情歡樂。在狂歡節歌曲的伴隨之下,只見到處"
"、一片歡騰,一直持續到午夜。 在「瘋狂星期一」的晚上,家家都敞開窗戶,為的是將天使迎進家門。在這天晚上人人都要在大齋前美美地
,以此慶祝金秋季節的
。由此不難總結出狂歡節的三大要素,那就是吃喝、喧鬧和化裝。人們盡一切力量創造歡慶氣氛,這一點在德國西部、南部尤為突出。 在德國,各地區的狂歡節也各具特色,
是德國最為熱鬧的狂歡節,它的主角是小丑和狂人,他們怪誕的裝扮、無所顧忌的舉止令眾人叫絕。
聖誕節 聖誕節在每年的
,這是
誕生的日子。有關耶穌的確切生年已無從考證,
這個日子是羅馬
在公元354年規定的。聖誕節是德國一年一度最大的、也是最熱鬧的節日,同時它也是歐美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最盛大的節日。 德國人過聖誕節如同中國人過春節一樣,在節日前幾周就開始准備了。市場上各種聖誕禮品
、應有盡有。德國許多城市的聖誕市場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聖誕市場不僅使人們可在此選購聖誕節所需的各種禮品,而且它還為現代化的城市及人們帶來許多浪漫的節日情調。(左圖為
的聖誕夜市)
是聖誕之夜的必需之物,在德國95%的有孩子的家庭都要准備
。聖誕節擺設
是一個古老的聖誕習俗,早在古代,日爾曼人就有在隆冬時節用
樹的樹枝樹葉裝飾住宅和牲口棚以驅冬迎春的習俗。不過關於聖誕樹,宗教界另有一種說法。據說,德國
家
有一次在一個聖誕之夜從一個小城回家,為了讓人們能領略山村美麗的夜景,他在一棵
上點綴了一些燭光,以此來代表星星。從這以後,每逢聖誕之夜,信徒們便學他的樣子,在屋中布置一棵聖誕樹,後來這一風俗由德國傳遍歐美各國,聖誕樹成為歐美基督教國家最具廣泛性的聖誕節必需品。 如同中國人在除夕之夜吃餃子一樣,鯉魚和肥鵝是德國人聖誕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鯉魚和肥鵝之所以成為聖誕節的佳餚,那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德國人認為水是生命之源,鯉魚就生活在水中,而且它的繁殖能力為魚中之冠,一條雌鯉魚可下幾百萬粒
,為此人們在過節時,喜歡買一條雌鯉魚,並由
品嘗第一口鯉
,以象徵家庭的興旺發達。同時德國人還認為鯉魚也是財富的象徵,
如金市,人們習慣在節前把鯉魚
裝人錢包中,以此預示來年財源茂盛。 德國人把鵝看作是
對人類的恩賜,鵝有著很強的
,是
肥壯、糧食
的象徵,同時它具有治病的功能。德國人在做聖誕鵝時,習慣把蘋果和
填入肥鵝肚中。德國人認為圓圓的蘋果預示著豐收,
則表示上帝的寵愛。南德人習慣把
葉和花填入鵝肚中,據說它對治療
病有顯著效果。 在聖誕夜的子夜時分,教堂要舉行隆重庄嚴的「子夜
」,在聖誕節的黎明和上午還要舉行兩次隆重的
,人們高唱
,以慶祝那穌的降生和聖誕節的來臨。 聖誕節從
聖誕夜一直持續到來年的1月6日,它是全世界持續時間最長、流傳最為廣泛、慶祝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德國所有公共場所都被布置得
,各家各戶也都准備了豐富的節日禮物。聖誕之夜是家庭團聚之夜,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旁共進聖誕晚餐,餐桌上往往要多設一個座位,據說這是為「主的使者」或是為需要幫助的過路人准備的,餐後全家人在聖誕樹前唱歌跳舞。在
也有各種藝術表演。第二天,人們訪親問友,共敘友情。整個節日充滿了歡慶、祥和的氣氛。
說起德國的
,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
了。
源於1810年,為慶賀
盧德
與
·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德國的10月正值大麥和
豐收的時節,人們在辛勤勞動之餘,也樂得歡聚在一起,飲酒、唱歌、跳舞、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這一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近年來,隨著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節的規模也越辦越大。
市政府對
也十分重視。這個節日的影響已遠遠超出
,而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節日。
十月
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
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
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
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
、各種
活動及戲劇演出、
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 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遊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
及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
、
的馬車引領下,浩浩盪盪、
地湧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時,隨著
12響,頓時鼓樂齊奏、
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
後,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
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
不斷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
短褲、背心等
的巴伐利亞人手舉
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氣氛十分熱鬧。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
,整個街道被
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
。這里出售的商品
,叫賣聲
。人們
坐在一起,開懷暢飲,並在樂曲的伴奏下,即興地歌唱跳舞,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賀。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10時30分,10時45分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萬千酒興未盡的遊客會齊聲抗議,清潔
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遊客,保安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強行讓其離開。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
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
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Ⅲ 德國每年的2月5日是「瘋女人節」 請問女人有什麼特權
這一天女性朋友會剪斷男人領帶
剛一進入2月份,科隆的大街小巷就張燈結綵,為盛大的狂歡作準備了。2月6日的「瘋女人節」就是高潮前的一個序曲。
德國科隆狂歡節是世界第二大狂歡 節,而狂歡節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是既有趣又令男人害怕的「瘋女人節」, 它也是狂歡節進入高潮的標志,因為在 這一天是女人們瘋狂奪權的日子。
女人們在這一天的11點11分開始,就成群結隊地沖進市政大廳、市長辦 公室,接管市政在內的各種權力;而且還 有權力將任何男人的領帶一刀剪斷。當 地男人到了當天,都會識相地只穿休閑 外套加上圍脖,遭殃的就是外地來的男 性旅遊者們了。
剪領帶是科隆狂歡節的特有風俗。男人在這一天可是要遭殃了,平日受「壓迫」的廣大婦女,今天要翻身做主人了。在「女人狂歡夜」那天,德國姑娘們提著大剪刀在街上巡查,虎視眈眈,伺機而動,看著哪個男人不順眼就是「喀嚓」一聲。
本地人熟知這一習俗,因此這一天都身清一色的休閑外套加大圍脖,稀里糊塗吃虧的多為外國人和旅遊者,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領帶被剪斷,還莫名其妙呢。據說幾年前一個中國男影星恰巧在「瘋女人節」這一天游覽科隆,結果被幾個手提剪子的德國女人追著跑了十幾條街道!但也有不少男人故意買一些破的甚至紙做的領帶上街去,領略與芳齡少女調情的滋味
Ⅳ 求助!!!關於今年科隆狂歡節!!!
幫你大致分了5個部分來講2、3、4部分都是今年最新的信息,1、5部分主要是狂歡節相關資料。希望有用~
1、何謂科隆狂歡節?
科隆狂歡節是德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狂歡節,每年都吸引上百萬人前來觀看,其中大約70萬人來自科隆以外的地區。科隆狂歡節通常始於每年11月11日,止於次年復活節前40天,前後長達近3個月,但高潮總是在最後一周。「瘋狂星期一」是狂歡節的最高潮,它有兩項主要內容:化裝大遊行和化裝狂歡舞會。
2、壓軸大戲——瘋狂星期一
2009年科隆狂歡節壓軸大戲——「瘋狂星期一」大遊行23日如期上演。百餘輛精心裝扮的狂歡彩車和1萬多人組成的龐大遊行隊伍吸引了百萬人到場觀看。
盛大的狂歡遊行於當地時間10點30分開始,但觀看遊行的民眾冒著雨早早就守候在了街道邊。當盛裝的遊行隊伍在樂隊和彩車的引導下到來時,期待已久的人群發出了陣陣歡呼。在震耳欲聾的狂歡樂曲中,人們大聲地吟唱歌曲,呼喊著科隆狂歡節特有的口號,盡情釋放狂歡的熱情。遊行隊伍和彩車則不斷將糖果和鮮花等禮品拋向道路兩邊的觀眾,一時間音樂、鮮花、歡笑盪漾在科隆的街巷。
人們的歡樂甚至感染了天氣。綿綿的春雨也一度暫停,一縷久違的陽光穿透雲層灑向狂歡的人群,把狂歡喜慶的氛圍推向了高潮。
據科隆狂歡節的組織者之一、科隆旅遊局的負責人約瑟夫·佐默介紹,參加今年狂歡節大遊行的有1.2萬人,124個樂隊和440匹馬。這支龐大的遊行隊伍攜帶了150噸重的巧克力和糖果、30萬枝鮮花以及數以千計的玩具和其他紀念品。佐默說,這些數字形象地印證了今年科隆狂歡節的口號「我們的狂歡節一定要樂翻天」。
3、09年最大特色之一 ——「中國公主」現身科(鳳冠霞帔接受歡呼)
據德國之聲報道,今年德國科隆狂歡節的花車隊伍中首次出現了一位來自中國的狂歡節公主。扮演這一角色的是27歲的北京姑娘王紅梅。德國一些小城市曾經出現過一些華裔狂歡節公主、王子,但「中國公主」出現在狂歡節之都科隆的花車遊行中還是破天荒頭一遭。
從上周四的女人狂歡夜開始,來自中國的這位勇敢的公主便載歌載舞地跟隨花車隊伍走遍科隆的大街小巷。一身「鳳冠霞帔」的京劇造型,王紅梅看上去真像是從宮闈深處走出來的。而她的閨中密友--默斯納夫人一刻不離左右,「我的身份是丫環,負責打理一切,管理日常事務,留心公主不要走丟等等。」
27歲的「中國公主」沒有感到文化震盪。盡管她來科隆不過才幾天,一切又都那麼新鮮。在北京從事餐飲業的紅梅還是第一次離開中國,此前,她對科隆狂歡節僅有的認識是來自於小說、網站以及北京的一家名為「蘭特伯爵」的科隆小酒館,「在中國,不會有這么多人塗上彩妝到處亂跑。以前,我對狂歡節的認識是來自於北京的一家科隆酒館,那裡能見到一點狂歡節的影子。」
正是在那家酒館,紅梅於兩周之前參加了首位狂歡節中國公主的評選大賽,並且一舉奪魁,得到的獎品是一張從北京直飛科隆的機票。擔任評委的德國評審團是由科隆經濟界代表耶克爾、默斯納及其夫人--也就是公主的丫環共同組成的。默斯納表示,公主候選人必須通過幾項復雜的測試,「在啤酒口味測試中,候選人必須分辨出,哪個是皮爾斯,哪個是科隆啤酒。還有,德語的科隆萬歲是『Koelle Alaaf』,還是『Koelle Helau』?」
所有的這些問題都沒有難住紅梅。最後,她以一身華麗的行頭,一聲響亮的口號徹底征服了評委:是「Koelle Alaaf!」
自從紅梅踏上科隆土地的那一刻起,她還一分鍾都沒有閑過。主辦方為新鮮出爐的狂歡節「中國公主」安排了非常緊湊的日程。默斯納夫人介紹說:「我們從一個派對趕赴另一個派對。人們向她歡呼,向她喝彩,親吻她的臉頰。日程排得很滿,但是非常有趣。」
紅梅也這樣認為。明年,她還將再次赴科隆參加「第五季」的狂歡慶典。為此,她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下一次來科隆狂歡節之前,我一定要先學好德語。」
4、09年科隆狂歡節有關圖片
地址:http://www.mtime.com/my/1116770/blog/1719179/
5、科隆狂歡節相關網路
地址:http://ke..com/view/127.htm
Ⅳ 在德國,每年的2月6日人們會過一個節日叫瘋女人節,這一天所有的女人都擁有一項特權,您知道是什麼嗎
德國人把狂歡節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稱為「瘋女人節」,它也是狂歡節進入高~潮~的標志。根據風俗,從這天中午11點11分起,女人就要接管包括市政在內的大小權力,並享有可以將所有男人領帶一刀剪斷的特權。
Ⅵ 德國有什麼習俗
色彩紛呈的德國節日
色彩紛呈的德國節日 節日慶典的時候,德國人表現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和工作中的形象截然相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全國大約有5500多萬人信奉兩個教派中的一個, 其中約2760萬人信福音新教,2750萬人信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人屬於其他的基督教團體。所以,宗教節日特別是基督教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感恩節等還是最隆重的節日項目。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教的人正在減少,和新的文化項目的誕生,一些具有德國特色而且為德國帶來了國際聲譽的節日也是非常熱鬧和精彩的。比如說:狂歡節、啤酒節、文化節等。 復活節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復活升天。後來教會規定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3月21日-4月25日之間)為紀念日。德國政府規定復活節休息兩天。在節日里,家人團聚,品嘗各種傳統食品,親戚朋友見面要互相祝賀。 象徵生命的蛋、火、水、兔等成了復活節的吉祥物。雞蛋和兔子在西方是新的生命和興旺發達的象徵。雞 蛋的本色象徵太陽,把雞蛋染成紅色則象徵生活幸福。在復活節中,父母要特地為孩子們准備製成雞蛋、兔形狀的巧克力糖。親友間要互贈彩蛋。在萊茵河中游和黑森東部的一些城鎮,至今保留著「彩蛋樹」這一古老習俗。人們把成百的蛋殼塗上彩畫,串成蛋鏈,在復活節這天掛在松樹上,製成彩蛋樹,大人孩子圍著彩蛋樹唱歌、跳舞,慶祝復活節。而阿爾卑斯山的姑娘們則通過贈送紅雞蛋來表達自己的愛情。在復活節這天,姑娘如果向某一小夥子贈送三個紅雞蛋,表示姑娘向小夥子求愛。 火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也使大地獲得了新生。作為耶穌再生的象徵,復活節的許多活動都與火相關。復活節這一天,人們在教堂前點燭以示聖化,並將聖燭迎進千家萬戶。這一天,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是把聖火送到各家。他們在教堂前用聖火點燃樹枝,然後奔跑著送到各家各戶,其間充滿著歡快的節日氣氛。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每年的復活節居民們都要舉行火炬賽跑,以慶祝耶穌的再生。而北萊茵上威斯特法倫州的呂克台復活節滾火輪更是遠近聞名。六個巨型大木輪被火點燃滾下山谷,就像六個火球從天而降,漆黑的山谷被大火輪照得通明,它與五彩繽紛的焰火交相輝映,再次顯示了火給人類帶來了新生。 作為德國惟一的少數民族索布族人則是用百騎大合唱的形式來慶祝耶穌的復活。一個個身穿黑色上衣、頭戴黑色禮帽的索布族人,騎在用綵帶、鮮花和白色貝殼裝飾的駿馬上,浩浩盪盪地行進在林間小路上。他們邊走邊用粗獷雄厚的嗓音高唱贊歌,場面十分壯觀。
狂歡節 狂歡節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關節日的來歷眾說不一。一種說法認為狂歡節是德國農民的春節,農民們通過各種活動來表達他們抵禦惡魔、驅逐嚴冬、迎接春天、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另一種說法則是根據天主教的習俗,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復活,這一天為復活節。復活節前的40天是耶穌開始傳教前,在曠野守齋祈禱的40個晝夜,天主教稱為封齋節。在整個封齋節的40天里,禁止天主教徒食肉、娛樂、婚配等一切喜慶活動。為此人們趁封齋節到來之前盡情地歡宴、暢飲、狂歌漫舞、化裝遊行,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今,狂歡節已成為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的一個世界性大節日,就其內容而言,它大概已不單單是農民的節日或是宗教的節日,其間還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內涵與民族特色。 在德國,從每年11月11日11時起狂歡節就算開始了,一直到第二年復活節前40天為止,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後一個星期,特別是這周的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在這"發狂的"三天里,德國的狂歡節達到了頂峰。 在德國,各地區慶祝狂歡節的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有幾項活動形式是一樣的,這就是選舉狂歡節的「王子」和「公主」、「星期四女人節」、化裝大遊行與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 狂歡節一開始,許多城市、村鎮都要建立各種組織來籌劃狂歡節中高潮期的活動。首先,是推舉「王子」和選出「公主」,因為狂歡節的主要活動要由他們來主持。當選為「王子」和「公主」是一件很風光的事,為此,社會名流爭相競選,最終以經濟實力定奪。 狂歡節結束前的星期四被稱為「女人節」,它是狂歡節進入高潮期的標志。在「女人節」中,往往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她們成群結隊地沖進市政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在市長辦公椅上宣布接管市政權,這一喜劇即表演得惟妙惟肖,又大快人心,充滿了浪漫的色彩。這一天最讓男人們提心吊膽的是怕女人們剪去自己的領帶,剪來的領帶被女士們作為戰利品釘在牆上自我欣賞。 狂歡節結束的前一天是星期一,這一天是整個狂歡節的頂點,被稱為「瘋狂星期一」或「玫瑰星期一」。這一天有兩項活動:一是化裝大遊行,二是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遊行一開始,人們便紛紛湧上街頭,觀看遊行盛況。身穿色彩斑斕服裝的樂隊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緊隨其後的是大型彩車。其中金碧輝煌、艷麗奪目的王子、公主彩車尤為引人奪目。妖魔鬼怪、被打扮得荒誕不經的小丑、代表各階層各歷史時期人物的化裝隊伍緊隨其後。彩車上滿載的糖果、花束和小玩具像雨點般地撒向沿途的人群,天真的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捧著帽子,撩起衣裙,爭相盛接飛來的節日禮物。狂歡節是糖果商最歡迎的節日。"瘋狂星期一"的最後一個項目是夜晚的狂歡舞會。人們身著奇裝異服,臉戴誇張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狂人走上街頭,盡情歡樂。在狂歡節歌曲的伴隨之下,只見到處"群魔亂舞"、一片歡騰,一直持續到午夜。 在「瘋狂星期一」的晚上,家家都敞開窗戶,為的是將天使迎進家門。在這天晚上人人都要在大齋前美美地飽餐一頓,以此慶祝金秋季節的大豐收。由此不難總結出狂歡節的三大要素,那就是吃喝、喧鬧和化裝。人們盡一切力量創造歡慶氣氛,這一點在德國西部、南部尤為突出。 在德國,各地區的狂歡節也各具特色,科隆狂歡節是德國最為熱鬧的狂歡節,它的主角是小丑和狂人,他們怪誕的裝扮、無所顧忌的舉止令眾人叫絕。
聖誕節 聖誕節在每年的12月25日,這是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有關耶穌的確切生年已無從考證,12月25日這個日子是羅馬天主教會在公元354年規定的。聖誕節是德國一年一度最大的、也是最熱鬧的節日,同時它也是歐美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最盛大的節日。 德國人過聖誕節如同中國人過春節一樣,在節日前幾周就開始准備了。市場上各種聖誕禮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德國許多城市的聖誕市場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聖誕市場不僅使人們可在此選購聖誕節所需的各種禮品,而且它還為現代化的城市及人們帶來許多浪漫的節日情調。(左圖為杜塞爾多夫的聖誕夜市) 聖誕樹是聖誕之夜的必需之物,在德國95%的有孩子的家庭都要准備聖誕樹。聖誕節擺設聖誕樹是一個古老的聖誕習俗,早在古代,日爾曼人就有在隆冬時節用冷杉樹的樹枝樹葉裝飾住宅和牲口棚以驅冬迎春的習俗。不過關於聖誕樹,宗教界另有一種說法。據說,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有一次在一個聖誕之夜從一個小城回家,為了讓人們能領略山村美麗的夜景,他在一棵小松樹上點綴了一些燭光,以此來代表星星。從這以後,每逢聖誕之夜,信徒們便學他的樣子,在屋中布置一棵聖誕樹,後來這一風俗由德國傳遍歐美各國,聖誕樹成為歐美基督教國家最具廣泛性的聖誕節必需品。 如同中國人在除夕之夜吃餃子一樣,鯉魚和肥鵝是德國人聖誕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鯉魚和肥鵝之所以成為聖誕節的佳餚,那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德國人認為水是生命之源,鯉魚就生活在水中,而且它的繁殖能力為魚中之冠,一條雌鯉魚可下幾百萬粒魚子,為此人們在過節時,喜歡買一條雌鯉魚,並由一家之主品嘗第一口鯉魚子,以象徵家庭的興旺發達。同時德國人還認為鯉魚也是財富的象徵,鱗片如金市,人們習慣在節前把鯉魚鱗片裝人錢包中,以此預示來年財源茂盛。 德國人把鵝看作是土地神對人類的恩賜,鵝有著很強的繁殖力,是家畜肥壯、糧食滿倉的象徵,同時它具有治病的功能。德國人在做聖誕鵝時,習慣把蘋果和葡萄乾填入肥鵝肚中。德國人認為圓圓的蘋果預示著豐收,葡萄乾則表示上帝的寵愛。南德人習慣把青蒿葉和花填入鵝肚中,據說它對治療胃痙攣病有顯著效果。 在聖誕夜的子夜時分,教堂要舉行隆重庄嚴的「子夜彌撒」,在聖誕節的黎明和上午還要舉行兩次隆重的彌撒,人們高唱聖歌,以慶祝那穌的降生和聖誕節的來臨。 聖誕節從12月24日聖誕夜一直持續到來年的1月6日,它是全世界持續時間最長、流傳最為廣泛、慶祝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德國所有公共場所都被布置得五光十色,各家各戶也都准備了豐富的節日禮物。聖誕之夜是家庭團聚之夜,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旁共進聖誕晚餐,餐桌上往往要多設一個座位,據說這是為「主的使者」或是為需要幫助的過路人准備的,餐後全家人在聖誕樹前唱歌跳舞。在娛樂場所也有各種藝術表演。第二天,人們訪親問友,共敘友情。整個節日充滿了歡慶、祥和的氣氛。
慕尼黑啤酒節 說起德國的民間節日,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慕尼黑啤酒節了。 慕尼黑啤酒節源於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儲君盧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德國的10月正值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時節,人們在辛勤勞動之餘,也樂得歡聚在一起,飲酒、唱歌、跳舞、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這一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近年來,隨著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慕尼黑啤酒節的規模也越辦越大。慕尼黑市政府對啤酒節也十分重視。這個節日的影響已遠遠超出慕尼黑,而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節日。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游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 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遊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及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浩浩盪盪、威武雄壯地湧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時,隨著禮炮12響,頓時鼓樂齊奏、彩旗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致辭後,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氣氛十分熱鬧。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涼,整個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鱗次櫛比。這里出售的商品琳琅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們背靠背坐在一起,開懷暢飲,並在樂曲的伴奏下,即興地歌唱跳舞,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賀。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10時30分,10時45分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萬千酒興未盡的遊客會齊聲抗議,清潔女工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遊客,保安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強行讓其離開。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Ⅶ 國外怎麼過'三八'
「三八」,是全世界婦女共同的節日。不過世界上並非只有三月八日這一天才是婦女的節日,有不少國家和民族有自己獨特的婦女節日。
在每年的「棒打男人節」,印度男子一大早就得排隊等挨打。
印度:棒打男人節
已婚男子排隊挨棒打
在印度,一向地位低下的婦女,每年夏季都有一個揚眉吐氣的日子——「棒打男人節」(Lathmar Holi)。
這一與眾不同的節日主要是為了迎接多彩的春天到來。參與慶祝的男男女 女,會事先在身上撒滿彩粉和顏料。男人們會用花瓣撒作為回擊女人的「武器」。
在印度不少農村裡,至今仍然沿襲著這一古老的風俗。這一天,所有已婚的男子一大早就得到村外去等待,聽見村裡響起鼓聲方可回來。入村時,他們腦袋上裹著鬆鬆的黃纏頭,兩手把一個用柳條編成的大盤子捧著頂在頭上。
當第一個男人出現在村口時,「來啦!」婦女們一聲高喊,不約而同地舉起竹棒。待他走近,便一起朝他的頭上、背上打擊。往常對妻子們橫眉怒目的男人們,這時個個低著頭,一聲不吭,任憑竹棒雨點般地落在自己身上。他們只能用柳條盤子緊緊護住自己,但是不能躲閃,必須走完長長的「歡迎」行列。
瑞士:婦女掌權日
婦女說了算
二十世紀,瑞士婦女地位漸漸得以提高,但無論是政治地位、社會地位還是經濟地位,仍落後於大多數西方國家。最明顯的例子是:瑞士婦女是歐洲婦女中最晚取得選舉權的。直到1971年,瑞士才賦予了婦女在聯邦的選舉權。
為了在社會中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瑞士聯邦政府設立了特殊的婦女掌權日。根據規定,每年1月的前四天,都是瑞士的「婦女掌權日」。在為期4天的節日中,家裡大小事務全由婦女說了算,男人統統「歇菜」。一向對家務不屑一顧的瑞士男人,在這幾天也必須老老實實地聽從家庭主婦的安排,如果做得不好,可能還得隨時返工。
德國:婦女狂歡節
男人無權過問
每年的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國萊茵地區的「婦女狂歡節」。在此期間,婦女「大自由」,男人們不得查探婦女活動的內容,違者會被抓問罪。
狂歡節晚上,德國女人們都傾巢而出,參加各種酒會、派對。甚至連平時很少出門的家庭主婦們,也難得撇下丈夫和孩子,到外面喝個爛醉,直到深夜由家人接回。
當天,女人們還有個重頭節目就是,剪斷男人的領帶。如果哪個男子不合時宜地西裝筆挺,女人們自然不會放過他。很多男人在這一天都嚇得不敢打領帶。還有男士為了取悅女性,准備了多條領帶。當女人們進攻時,他們就乾脆舉手投降……然後,換下被剪的,又戴上一條新的。
這一天,女人們還可以做「更出格的事」,如可以親吻她們想親吻的任何一位男士。當然男士們只能「逆來順受」。為了防止自家男人被別的女人親吻,許多男性被妻子「強制」留在家裡。
英國:婦女求愛日
男方拒絕會被罰
每逢閏年的2月29日這天,英國婦女可以擺脫世俗的清規戒律,大膽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愛。早在1288年,蘇格蘭的瑪格麗特女王就頒布法令,宣布閏年的2月29日為「婦女權利日」,女人可以向男人求婚,並對無拘無束地追逐女性的男人實行罰款。
從十七世紀開始,這個風俗習慣廣泛流傳並普及整個歐洲。英國某電視台的氣象女播報員曾當著全國觀眾的面向在場的攝影師求婚,最終「抱得帥哥歸」。
對在這一天拒絕求愛者的男人,或是用1英鎊作為象徵性的「贖免」,或罰他們以綢緞衣服贈給「傷心的女方」。
但這些情況為數並不多。在2008年的2月29日,有92%的男人當即興高采烈地接受婦女的求愛;有4%的男人開始不同意,但稍加思索後,又願與女方結為伉儷。
Ⅷ 外國人剪領帶是什麼意思
工作後成交了第一單
Ⅸ 狂歡節的傳說,急,現在
關於狂歡節的來歷,德國民間有很多傳說,除具有宗教色彩的說法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狂歡節就相當於德國農民的春節,德國農民藉此表達度過嚴冬、迎來春天並祈望新年豐收的喜悅心情。
一般來說,德國狂歡節始於每年的11月11日11時,止於第二年復活節前40天,前後長達兩三個月時間。至於科隆的狂歡節這個歷來被稱為德國氣氛最濃的狂歡節,熱鬧自然不在話下。
先選「王子」與「公主」
盡管德國各地慶祝狂歡節的形式不盡相同,但有幾項活動的形式是一樣的,這就是選舉當地狂歡節的「王子」和「公主」,舉辦「星期四女人節」、化裝大遊行、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
狂歡節一開始,德國各個城市、村鎮都要成立各種組織來籌劃狂歡節的主要活動。為此,他們首先必須推舉主持狂歡節主要活動的「王子」和「公主」。德國人把被選為「王子」和「公主」看成是一件很風光的事,社會名流因此爭相參選,許多情況下往往是以經濟實力定奪。
德國的狂歡節雖然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高潮總是在最後一周,尤其是最後一周的周日、周一和周二。這「發狂的」三天是德國狂歡節的頂峰。
女人奪權剪領帶
德國人把狂歡節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稱為「女人節」,它也是狂歡節進入高潮的標志。在「女人節」期間,婦女要表演「奪權」喜劇。她們成群結隊地沖進市政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在市長辦公椅上宣布接管市政權。整個過程充滿了浪漫快樂的色彩。
對於男士們來說,「女人節」是一個讓他們擔心的日子。他們尤其害怕在這一天被女人們剪去自己的領帶,而女人則以剪男人領帶為樂,並把剪下的領帶作為戰利品釘在牆上欣賞。
瘋狂的「玫瑰星期一」
德國狂歡節結束的前一天是星期一,也是狂歡節的最高潮。這一天因而被稱為「瘋狂星期一」或「玫瑰星期一」。它有兩項主要內容:化裝大遊行和化裝狂歡舞會。
在化裝遊行中,身穿色彩斑斕的服裝的樂隊走在最前列,緊隨其後的是大型彩車,其中被裝飾得金碧輝煌、艷麗奪目的王子和公主彩車最為引人奪目,其後則是各種妖魔鬼怪、搞笑小丑以及德國的歷史人物。彩車上的王子和公主會把糖果、花束和小玩具大把撒向路邊圍觀者,天真的孩子們則會興高采烈地捧著帽子,撩起衣裙,爭相接取這些禮物。
入夜之後,狂歡節的最後一個節目——大型化裝舞會也宣告開始。人們身著奇裝異服,戴著誇張的面具,扮成小丑或狂人,在街頭盡情玩樂到凌晨。
在「玫瑰星期一」的晚上,德國家家都會敞開窗戶,為的是將天使迎進家門。這一天的晚餐,當然不用說啦,也會格外豐盛美味,德國人以此表達對來年興旺發達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