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面條和筷子織毛衣
㈠ 面怎麼做 怎樣和面做面條
1、食材:麵粉500g、水200ml。
2、首先我們准備一個容器和清水,筷子和麵粉,如果有條件,我們可以准備,兩三個容器方便放置,所需要的東西。
3、然後我們將清水加入麵粉中(這一步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如果比例沒有調好,和出來的面就會不好)
4、用筷子將麵粉和清水攪拌均勻,有條件的可以在麵粉裡面加一個雞蛋,這樣做出來的面就會比較好吃。
5、攪拌大概在四五分鍾後,我們可以用手去揉捏麵粉合成面團,揉捏的時候,如果面團比較粘手,我們便可以在手上塗抹一點麵粉,這樣就不會太粘手。
6、當面團揉捏好了過後,我們就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從面團上捏下來,然後用擀麵杖將它擀成面條,沒有擀麵杖的,我們可以用家裡面的杯子。
7、我們在擀麵之前,可以將我們接下來的面團,揉搓成條狀,我們還可以將其拉伸,後再用擀麵杖來擀成扁平狀。
8、最後一步就是將水燒開,然後將自己所做成的面條下鍋,就可以吃到自己親手做的美味的面條了。
㈡ 織毛衣用的竹針可以用筷子代替嗎
不可以,筷子是木材的織毛衣沒有竹針順滑,還有筷子粗短,要花時間打磨,竹針也不貴
㈢ 自己做手工面條,怎麼和面用什麼面和材料
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改革開放的大發展。咱們很多東西慢慢轉變成了用設備進行加工,進行了量產。雖說產量上去了,可是很多東西的口感卻下來了。雖然說用機器加工出來的面製品成品的良率會比較高一些,但是相比於手工製作的面製品的品質還是略低一籌。手工做的面製品可以更靈活一些,面條都寬度喜歡大一點的就擀大一點,非常方便。除此之外,手工面製品都是現做現吃的,非常新鮮。現在就教大家做一款不用扯麵、不用擀麵、製作更加簡單的手工面,咱們來一起看看怎麼和面?用什麼面和材料吧?學會了以後就不用再到外面買那種量產的面了,更情願自己在家做,更好吃更新鮮。
這款手工面就製作好了,做法非常的簡單,不用特地的擀麵,也不用特地的扯麵,更不用特地拉麵。相比以前我們煮麵條都方式,這道手工麵皮吃起來更新鮮、更加有勁、更豪爽、還一點也不油膩。想吃的朋友趕緊來試一試吧。
㈣ 具體的毛衣編織法有哪幾種呀!
一。織圍巾有很多織法,比如說元寶針、上下針、羅紋針或是一些花樣等……
http://www.bianrensheng.com/index.html
建議你上這個網站上看看,也許對你會有幫助。這個網站上有各種各樣詳細的編織方法,很多人都是在這個網站上學會了編織,很不錯的!(進入論壇有詳細的圖解或說明)
二。
http://post..com/f?kz=70850665
1 棒針基本織法
【起針】
注意:起針時,線端(毛線頭)要預留完成尺寸的三倍長度,例如:起針/ 腳是十寸闊,那麼線端要預留三十寸長來起針。
- 可編成」平織/平編起針法」、"彈性起針法之1目松緊起針法" 、 "彈性起針法之2目松緊編織起針法" 及 " 多行彈性起針法(袋編)之1目/2目松緊編織起針法"。
** 一般圖片都說用兩根棒針起針,其實用一根也可,雙針起針針眼大些,方便初學者織第一行時,容易編織而已。當熟練後,起針時手勢已能調較力度,用一根起針也可。
使用棒針及用手指與原線起針(我從別的網站A來的)
貼子相關圖片:
http://post..com/f?kz=70850665
必定要雙針起針??
不一定,雙針起針個針眼大些,方便初學者織第一行時容易織而已。如能掌握繞線的松緊,用一根針起針也可起針。
http://knittingclub.yokolab.com/images/knitimg/starting0.jpg
貼子相關圖片:
http://post..com/f?kz=70850665
三。得看你希望織多大的啊.
一般男生的圍巾大點好看.
想織的松點就選大號點的扦子,緊的話就相對用細點的.
線的話,要暖和呢要選摸著特別軟的,比如開絲棉,可以用2-3跟線一起織.效果會厚點.
要挺的呢就用羊毛的.
一般一斤線就差不多了.
初學者,到買毛線的地方可以讓老闆教你怎麼織的.當然他們教的是最簡單的
要織復雜的話,可以搜一些手工編織的網站.
不過,沒有基礎的話學起來很麻煩.
還是找會的人手把手比較好.
需要很多耐心的哦!!
四。diy釘板編織。步驟一:先取出毛線預留約100cm長,在釘板的a端固定(打結),由a端繞到b端固定。步驟二:取一段不同顏色的線,由a到b整個圈住打結。步驟三:把b的結打開,再沿著上一層的繞法繞回a點固定。步驟四:用0/3或0/5勾針把下層的線,挑到上一層,依序每一支釘子都要挑到。步驟五:用0/3或0/5勾針把釘子的另外一排下層的線,挑到上一層,依序每一支釘子都要挑到。步驟六:把固定在a端的線松開,整排的線往下壓整理整齊。步驟七:依序重復再繞線,再把下一層的線挑到上一層,兩邊都必須挑。步驟八:重復操作繞線→挑針→繞線→挑針→........,編制所需要的長度在下釘板。這是最簡單的做法,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釘板,鉤針,毛線。圍巾的織法有很多種,有釘板,棒針,鉤針,城堡編織器 。
五。織圍巾最後怎麼收尾?
就按你所編織的針腳編兩針,把第一針穿過第二針放掉,又再織一針,把以前的第二針,現在是第一針按先前的方法放掉,這樣一直到最後,把針都弄完就好了,再打個結
六。http://bbs.craftworkshop.com
http://bbs.bianrensheng.com這兩個網站的編織內容很多,可以去看看
七。http://knittingclub.yokolab.com/link.html
雖然是繁體字,但是有動畫,很容易懂~很好的
八。有個網站。www.bianrensheng.com 有很多圖樣,還有經驗交流。
九。教你織單羅紋配色圍巾
單羅紋配色圍巾
此例涉及到的內容有:
1.手圈起針法
2.上/下針編織法及其符號
3.配色技巧-打結.
4.縫合方式.
用具與用量:
中線/中細線五種色線各一兩.8號棒針兩根.縫合針一枚.
(1)先看看尺寸圖及編織圖(為看圖方便,我將尺寸圖橫向平鋪)
<尺寸圖>
<編織圖>
2)再看看這例中所要用到的圖解:
[1]上下針:編織圖中"一"代表下針"|"代表上針.這是編織符號中最基礎的兩種符號.一定不要小看它.
[2]起針法:
[3]將配線打結
現在開始照圖編織:
圍巾完成後,將線頭挑入圍巾背面即可.
這例中,用文字描述如下:
1.用8號棒針起20厘米(約57針)後以上下針方式(即單羅紋)編織30厘米(約72行)
2.將第一種色線剪斷與第二種色線打結,用第二種色線繼續往上編織30厘米(約72行)
3.將第二種色線剪斷與第三種色線打結,用第三種色線編織30厘米(約72行)
4.將第三種色線剪斷與第四種色線打結,用第四種色線編織30厘米(約72行)
5.將第四種色線剪斷與第五種色線打結,用第五種色線編織30厘米(約72行)
6.此時圍巾長度為150厘米.用縫針將棒針上的57針縫合.
7.將所有的線頭挑入圍巾內.圍巾製作結束.
技巧1:這例中,我選了手圈起針法.雖然這種起針法效果特別難看.但是非常容易學,初學者不會感覺厭煩.而且這種針法有解決辦法,就是織完後,將最初的一行小心的挑起來剪掉.那剩下來的效果與用彈性起針法的效果是完全一樣的.
技巧2:任何一種非環織(非四根棒針編織出來的)織物,頭一針都是不織的.直接將左棒的一針套在右棒上.從第二針開始編織.這個小東西要是你不在意.織出來的圍巾兩側會顯得非常松垮.(好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連偶媽媽也不例外.我後來告訴她了.呵呵.)
技巧3:我現在將圖片一下子丟上去後,初學者可能會感覺亂亂的.那我將步驟告訴你,你就會明白.其實任何一例織物.它都有最基本的幾種針法.這例中,用到了起針法,上針,下針,縫合和配色.雖然在首頁處.基礎符號我羅列了一大堆,但在每一例中,所能用到的都很少.只要稍為注意,不需要將所有的符號都認清看楚才動手,而是每到一種符號才去記,那樣會學得更快.
技巧4:對於圍巾.用的針和線差比會大些.不同於毛衣.中線可以用10號針.圍巾就不行.要用更大的針.或者細小的線織才會好看.
技巧5.此例為配色圍巾,顏色可自由搭配,只要你喜歡的顏色.你都可以織上去,而且每種顏色的長度你也可以自己定.不必單純定了為五種顏色,你可以定十種.或者兩邊顏色相同,中間顏色相間等,只要記得此類小圍巾(20厘米寬)總長度不要過長.150厘米最為適合.男裝的話,顏色可選清淡深沉些.
十。圍巾總的來說灰色和白色,適合男士。灰色是萬能色,基本上什麼顏色的衣服都能配。白色一般配顏色較深的衣服。。
看那位男士是什麼性格的了,比較青春陽光的,紅、綠、黃等鮮艷的顏色都可以啊(但要知道如何搭配衣服才行),如果是比較成熟穩重的就選黑、灰、白等叫深色的,現在有種花色的(就是一條毛線有幾種顏色)有土黃+淺灰色+鵝黃色等等,這種和第一種相比就比較穩重,和第二種相比就比較活潑,現在就看你怎麼選了。
http://www.bianrensheng.com 編織人生
http://bbs.craftworkshop.com/
http://bbs.bianrensheng.com
http://www.cgy.cn/bbs/post_view/2005726151816663_740.html
十一。織圍巾最好用幾號的針,多粗的毛線?
看你用多粗的線了。還要看毛線是什麼質量的,如果是粗線上面又有絨毛,那最好用棒針,比筷子細點。如果不帶絨毛,就用8號針。如果是細線帶絨毛也要用7、8號針,不帶絨毛的用10號針就行了。
十二。選色比較重要!
女性的要顯出雍容華貴,男性的要顯得收放自如.
針法的話,高低針,或者2高2低也可以.我個人比較喜歡斜針(附圖),任何年齡適用且有新意.
‖‖⊙⊙‖‖⊙⊙‖‖⊙⊙‖‖⊙⊙‖‖
‖‖⊙⊙‖‖⊙⊙‖‖⊙⊙‖‖⊙⊙‖‖
⊙‖‖⊙⊙‖‖⊙⊙‖‖⊙⊙‖‖⊙⊙‖
⊙‖‖⊙⊙‖‖⊙⊙‖‖⊙⊙‖‖⊙⊙‖
⊙⊙‖‖⊙⊙‖‖⊙⊙‖‖⊙⊙‖‖⊙⊙
⊙⊙‖‖⊙⊙‖‖⊙⊙‖‖⊙⊙‖‖⊙⊙
‖⊙⊙‖‖⊙⊙‖‖⊙⊙‖‖⊙⊙‖‖⊙
‖⊙⊙‖‖⊙⊙‖‖⊙⊙‖‖⊙⊙‖‖⊙
----- 注;" ⊙"為高針,"‖"為低針.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70850665
㈤ 手工面十二屬相怎樣捏,用面做十二生肖的做法
提起手工面十二屬相怎樣捏,大家都知道,有人問關於十二生肖,另外,還有人想問怎樣捏十二生肖,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怎麼用面做出十二生肖的樣子,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用面做十二生肖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手工面十二屬相怎樣捏
[主料]
十二生肖麵塑模子、麵粉克、乾酵母5克。
[方法/步驟]
一、和面:
1、將適量(1斤面兌5克)乾酵母,用溫水化開倒入面中。
2、倒水要一點一點地往面上撒,而不是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嘩嘩地往裡倒,那樣的話往往就倒多了,就會出現粘手的現象。
3、在往面上少許撒水的同時,手要不停的翻著面以使水撒得均勻,在感覺水快要可以了的時候之前就停止撒水。然後繼續揉,直到將剩餘的所有的乾麵粉全部揉進去,再繼續揉直到感覺面揉勻了為止。
二、將面片揉至盤光,面光滑,手不沾面就好了。然後蓋上蓋子醒發1小時左右。
三、開始揉面,再將揉好的面放入十二生肖麵塑中成型,然後下鍋蒸烤越20分鍾。
烘烤要均勻;
四、蒸好後取出,蘸少許食用顏料點在十二生肖麵食上,象徵吉祥如意。
[注意事項]
1、先將面盆洗干凈,然後放在小火上烤,使面中水分蒸發,之後在面盆稍微有些燙手時開始和面,這樣就不會粘盆。
2、和面的時候,不要一下子把水全倒進去,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筷子斜著點邊搓邊攪拌,等所有面都成了棉絮狀再用手揉,就不會粘的手上都是面了。軟硬度要隨時掌握。
手工面十二屬相怎樣捏:關於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生肖為何取數十二?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甚至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後漢書·荀爽傳》:「故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干支來歷的故事:「闢地之初,玄黃騎著獸遨遊,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包里有十個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乾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干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將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天乾地刊,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十天干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橈是黃帝時代的大臣,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數。干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乾、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開始,這一循環稱為一個甲子。其中,每個天干出現六次,每個地支出現五次。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循環往復。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年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周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歷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干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豬。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卿《松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辟於丑,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丑屬牛。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嚙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本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水量太陽金雞之精,故本屬雞。於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我國至遲從漢始,便採用十二地支記錄本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兩面三刀個小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游盪覓食,最為兇猛。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葯正忙。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列,還有各種,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文學成分較濃。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決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種,也許只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面,後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並了,一直傳至今日。
十二生肖來歷的童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們說:「我們要選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一年一種動物。」天下的動物有多少呀?怎麼個選法呢?這樣吧,定好一個日子,這一天,動物們來報名,就選先到的十二種動物為十二生肖。
貓和老鼠是鄰居,又是,它們都想去報名。貓說:「咱們得一早起來去報名,可是我愛睡懶覺,怎麼辦呢?」老鼠說:「別著急,別著急,你盡管睡你的大覺,我一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去。」貓聽了很高興,說:「你真是我的,謝謝你了。」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貓的事給忘了。就自己去報名了。
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貓因為睡懶覺,起床太遲了,等它趕到時,十二種動物已被選定了。
貓沒有被選上,就生老鼠的氣,怪老鼠沒有叫它,從這以後,貓見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拚命地逃。現在還是這樣。
十二生肖的順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怎麼讓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這里也有個故事。
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剛剛跟上牛。老鼠心裡想:路還遠著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麼辦?
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說:「牛兄弟,牛兄弟,我來給你唱個歌。」牛說:「好啊,你唱吧---咦,你怎麼不唱呀?」老鼠說:「我在唱哩,你怎麼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牛說:「行羅,行羅!」老鼠就沿著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著它走,可舒服了。
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牛兄弟,牛兄弟,過小河,爬山坡,駕,駕,快點兒羅!
牛一聽,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跑到報名的地方一看,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吧話說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躥,躥到牛前面去了。
結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面了。
十二生肖的典籍記載
我國自帝舜時代就開始使用天干十個號和地支十二個號相配合的「干支紀年法」。以動物紀年的方法最初起源於我國古代西、北部從事游牧的少數中。《唐書》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考證雲:「益北狄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至漢時呼韓(單於)款塞人居五原,與齊民相雜,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十二生肖最早見於世界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又見於《禮記·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氣。」十二生肖之說,究竟產生於何時?有史料雲:它最晚應形成於漢代。其依據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雲:「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雲:「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種生肖名。加上東漢趙曄《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見在東漢十二生肖已經形成。至於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出現。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內容是:「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由此可見當時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記錄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即年12月間,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上千支竹簡。其中《日出·盜者》清楚地記載著用生肖占卜盜賊相貌特徵的文字。這一奇跡的出現,證明了在春秋戰國時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為第十一號秦墓,據考證葬於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年。有人說:我們的祖先用生肖紀年,遠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開始了,而且具體地指出「始於夏,流傳於商周。」但如何引證,恐尚待史學和文物學者進一步探究了。
怎麼用面做出十二生肖的樣子
我國古代南北朝不僅使用十二生肖紀年,而且出現了沈炯創作的《十二屬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懷。
狗其懷屋外,豬蠡窗悠哉。
這首詩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
明朝大學者胡儼撰寫的十二生肖詩,不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頗有情趣。詩雲:
鼷鼠飲河河不幹,牛女長年相見難。
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
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
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東頭。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牛郎織女的。五句的「驪龍」是龍的一個種類,其頦下有一顆,故謂之驪龍。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觸藩」指羊角觸籬笆。十一句的「舞陽」指漢高祖劉邦封名將樊噲為舞陽侯,他曾在江蘇沛縣以宰狗為生。最後一句是指漢武帝丞相公孫弘,當年曾在東海放過豬。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以上就是與用面做十二生肖的相關內容,是關於關於十二生肖的分享。看完手工面十二屬相怎樣捏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㈥ 自製彩色手工面條/掛面怎麼做好吃,自製彩色手工
主料
高筋麵粉
1500g
輔料
胡蘿卜汁
170ml
菠菜汁
170ml
紫甘藍汁
170ml
步驟
1.准備麵粉、蔬菜汁(胡蘿卜汁、菠菜汁、紫甘藍汁)用原汁機榨汁比較好些,顏色深。
2.500克麵粉加入170毫升蔬菜汁,
3.用筷子慢慢攪拌成絮狀,然後用手揉壓和面。
4.用筷子慢慢攪拌成絮狀,然後用手揉壓和面。
5.面團一分為二,
6.用擀麵杖擀成面餅,
7.放入壓面機壓成麵皮,
8.將麵皮壓製成約2毫米厚的長麵皮,可以抹一點乾粉。
9.將麵皮切成或圓或扁的面條,
10.將面條撒粉後捲起放入盒子蓋好,放入冰箱冷凍,隨吃隨取很美味。
11.也可以將面條掛起晾乾,面團越干,面條切得越長掛起來就越直,
12.曬干後小心收起然後切段即可。
小貼士
1、面條怎麼做更勁道好吃?
和面時加雞蛋和面可以增加面的彈性和營養,加鹽的作用就是增加彈性,口感勁道,但是一歲以內的寶寶吃的面最好要軟一些,所以最好不加雞蛋和鹽。
2、為什麼面條切出來容易黏在一起?
做面條面團和得硬一點更易成形,面團和得太軟,水分太大所以容易粘也容易斷。建議新手嘗試一定要用電子秤稱和量杯精確把握麵粉和水的用量比較容易成功,否則會事倍功半。假如面團已經被和軟了也可以多撲點乾麵粉做成面片也可以,一切好馬上撒粉攤開晾曬就不會粘連。
3、掛起來晾曬的時候容易斷?
面和得太軟,面條掛起後就容易斷,還有被太陽暴曬或者曬太久會變干變脆收的容易碎,所以應置於乾燥通風處晾乾,一般夏天一天時間足夠,曬好小心收下來切斷放置,再晾一二天收起密封比較好。
4、和面時麵粉和水按多少比例最合適?
首先不同品牌的麵粉吸水性不同,還有季節溫度差異也有影響,以及和面機器不同和的效果也不同。比如手工和面和個人手勁和技巧有關,有的人手勁大,揉壓比較到位面團就容易成形。機器和面和其機器內桶直徑大小,攪拌葉轉速都有關系。如果只是做手擀麵先煮現吃,那麼500克麵粉可以加190毫升左右的水,壓麵皮和切成面條時只要撒點乾粉即可。如果要做又直又挺的掛面,那麼500克麵粉只能放不超過170毫升的水量,那樣和面比較累點但是和出來的面團很乾,壓出來的面條相對不容易粘連,曬起來也不容易斷。這些只要多嘗試摸索就會心中有數。
5、如果不加雞蛋要加多少水或者汁?
雞蛋少了,要加上和雞蛋相等的水量,比如一般雞蛋約50克左右,那麼替換成水量也要50克左右。
6、什麼果蔬可以榨汁和泥和面?菜渣可以和面嗎?
胡蘿卜、菠菜、番茄、黃瓜、西芹、紫甘藍、南瓜、紫薯、莧菜、甜菜根都可以拿來和面,用榨汁機榨純蔬菜汁和面顏色更鮮艷。其中菠菜可以加少許水用料理機或攪拌棒打成汁,莧菜是焯熟放涼手擠出汁,南瓜紫薯是蒸熟壓泥和面看,但是泥最好加少許水打成均勻細膩的泥糊狀再和面比較好。菜渣可以和面,但是也要打的足夠均勻無顆粒感,而且因為泥比汁要稠一些,所以用量要比純汁略多一點點。
7、面條做好如何保存?保存多久?
兩種儲存方式,一是直接冷凍,但是最好按個人食量分袋儲存,避免一堆面條被凍成一大坨不好分開。分袋儲存的話要煮的時候只要拿一袋,水燒開下鍋,用筷子將面條抖散即可。另外一種就是是曬干後常溫保存,一般在乾燥處可以放一個月左右。
㈦ 用細線和筷子怎麼織圍巾
在這里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可以去網上買一本較人織圍巾的書,照著上面織就行。
㈧ 廣西一男子用長壽面織衣,他的手藝如何
織衣大多是女孩子們的技能之一,而織衣人們用的也都是毛線。那麼你聽說過有人用長壽面織衣嗎?而且織衣的人還是一名男子。廣西一男子用長壽面織衣,他的手藝如何? 這名男子的手法看起來很嫻熟,而且能用長壽面織衣,不得不說,手藝真的是很精湛。而且織得像模像樣,如果是真的毛線,那就是一個很好的作品。
㈨ 用麵粉做面條怎麼做
小時候跟媽媽學過麵粉做面條,
當時記得麵粉是高筋麵粉,這樣做出來的面條好吃,有韌勁,方法;
1.往麵粉里加入涼水,邊加邊攪拌。
2.當加水到麵粉成棉絮狀的時候就不要加水了,然後把麵粉揉成團,封上保鮮膜腥發10分鍾。
3.然後把面團給擀成薄點的面餅。
5.鍋中加入水燒開,水要多一點,然後下入面條煮。
當面條煮到八成熟的時候,下入綠豆芽煮。再下入小青菜煮。煮熟之後把面條、豆芽、青菜給撈出來。然後把面條放到一個碗里。再下入大蒜末,加入蔥花及鮮紅辣椒末添加一小勺的生抽醬油,一點的米醋再加入一勺的辣椒面。鍋里燒上一勺油,油溫要高,然後澆在辣椒面上。再給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吃了。
㈩ 在家怎麼用麵粉做面條
現在生活節奏都比較快,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在做飯上,常常煮個面敷衍了事。而買來的面條不夠勁道,遠比不上自己做面條。做面條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麵粉和成面了。有經驗的人自然是不在話下的,朋友們可以掌握一些技巧來做。那麼,在家如何自己用麵粉做面條呢?
在家怎麼用麵粉做面條
所需材料:高筋麵粉或者中筋麵粉、水、鹽、
做法步驟:
1.做面條首先要和面,把麵粉放入到盆內,把鹽放到清水內,和面時加入鹽,做出的面條勁道,把鹽攪拌融化開,把水分次淋入到麵粉內,(水不要一次全部加入,先倒入大部分,再看面團的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加水)在加入水的時候要用筷子慢慢地攪拌,用筷子攪拌成絮狀,揉成光滑的面團,和的面團要硬一些,防止風干,蓋上保鮮膜醒30分鍾。
2.到時間後,取出面團,在案板上反復揉,盡量多揉一會,這樣做出的面條勁道。在面團上和案板上撒些薄乾麵,將揉好的面團擀成圓餅狀,擀麵餅時隨時撒點麵粉防止粘住。
3.待面餅擀制到一定的程度時,將擀杖捲入其中,用面餅緊緊包裹在內,並用手反復向外推卷。再換方向捲起再擀平,如此幾次後,直至充分把面餅擀開擀薄。
4.擀成一個大面餅後,撒上一些麵粉,把麵粉抹勻,防止切面條時粘連。
5.再將大面片正反折成10厘米寬左右,根據自己喜歡的寬度,切成等寬面條。
6.然後開始時蔬准備,將西紅柿洗凈切塊,青菜去根洗凈摘葉切段。
7.熱鍋開炒,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是否選用姜蔥入味,倒入西紅柿,炒出湯汁,後加適量水,到大火燒開,面條下鍋。
8.根據面條的粗細程度,判斷下面條熟的程度,在全熟前放入青菜,打兩個雞蛋,蓋上鍋蓋,約煮1分鍾左右。
9.加入調味料,微煮一會兒關火,享用自己做的西紅柿雞蛋手工面。
6個月的嬰兒米粉怎麼吃
給寶寶吃米粉有一個原則,就是從少到多,然後從稀到稠。也就是說,寶寶剛開始吃米粉的時候吃的一定要少,而且最好和奶一起吃,可以在給寶寶喝奶之前先喂寶寶一勺米粉,然後再讓寶寶喝奶,也可以在寶寶喝完奶之後,再喂寶寶一勺米粉,有些寶寶對新的食物比較排斥,有些寶寶不喜歡吃米粉,如果不喜歡吃就把米粉放到奶之前來喂。
寶寶少量吃米粉之後,家長可以觀察一段時間,如果發現寶寶的排便正常,腸胃沒有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寶寶加量了,可以從一勺到兩勺到三勺一點一點的加量。
沖調米粉時水溫以七八十度比較好,並且沖調攪拌要按照一個方向一直攪勻,不要來回攪拌,容易讓奶粉結塊不容易沖調均勻。喂給小寶寶吃米粉時候,一定要將沖調好的米粉晾到合適溫度,要避免過燙。可將米粉滴一兩滴在自己手背上,若感覺不燙,就可以喂給寶寶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