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兩層毛衣怎麼收針
『壹』 毛衣收針方法有哪些
具體方法如下:
1、伏針固定(平織收針法)用棒針做收針(低針面/低針的伏針收針)當作你現在整行都要打低針,收針要做低針的伏針收針。織第一針,如常的織第二針,然後將第一針的針眼套住第二針的針眼,如(a)圖,這樣已收了第一針,如(b)圖。
打第三針,然後將第二針的針眼套住第三針的針眼,這樣已收了第二針,如(c)圖;打第四針,然後將第三針的針眼套住第四針的針眼,這樣已收了第三針,如此類推。
『貳』 毛衣收針的幾種方法
共有兩種
1、一種是機器收針;一種手針收針。
2、機器收針包括:單邊收針,反邊收針,雙邊收針。手針收針包括:正針鎖邊,反針鎖邊,仿機器鎖邊,兩層合並一層鎖邊。
(2)織兩層毛衣怎麼收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以上是用一片平針演示平針收尾的方法,織線一定要放鬆知,不然尾邊會緊綳。手勁要均勻,拉線要保持一致性。
2、如果是螺紋法道起針收針,編織前一針是上下針交替,從後面邁線即可。
『叄』 毛衣兩上兩下收針方法是什麼
第一步、以51針兩上兩下為例,先織21針。
『肆』 手工編織兩針上兩針下的毛衣怎麼收針好看啊
一,按照一針上一針下的收法。把他們調換一下。變成1針上1針下,就好看了。方法如下:第1針下織一下,第2針下針跟邊上的上針調換一下位置下針在上,上針在下。(注意:上針不用織,直接挑過去就可以了)。以此類推。這樣就變成1針上1 針下了,一圈打完就可以收針了。
二,用針縫,(如圖所示)收邊線放右過,從第一針後邊插入,從二針向前拉出;折回一針,從前邊插針,跳過二針,再由三針前邊向後拉出針;從二針前插針,跳過三四針,再由五針後邊向前拉出;折回三針處,從後邊插針,再由四針前邊向後拉出;從五針前邊插針,再由六針後邊向前拉出;從四針後邊插針,跳過五六針,再由七針前邊向後拉出;同樣以表面針與表面針,裡面針與裡面針的順序,一針裡面插兩次針,收邊。效果渾然一體。
『伍』 織毛衣怎麼收針
織毛衣收針方法如下:
1、當作你現在整行都要織低針,收針要做低針的伏針收針。織第一針,如常的織第二針,然後將第一針的針眼套住第二針的針眼,如a圖,這樣已收了第一針,如b圖;
織第三針,然後將第二針的針眼套住第三針的針眼,這樣已收了第二針 ,如c圖;織第四針,然後將第三針的針眼套住第四針的針眼,這樣已收了第三針,如此類推。
7、邊端有2針低針的1 x 1(一針高一針低)羅紋編固定(彈性收針);
8、2x2(兩針高兩針低)羅紋編固定(彈性收針);
9、環編的羅紋編固定(彈性收針法)。
『陸』 織毛衣怎麼收針
織毛衣收針步驟:
工具:毛衣、毛衣針。
1、當作你現在整行都要織低針,收針要做低針的伏針收針。織第一針,如常的織第二針,然後將第一針的針眼套住第二針的針眼,如a圖,這樣已收了第一針,如b圖;織第三針,然後將第二針的針眼套住第三針的針眼。
這樣已收了第二針 ,如c圖;織第四針,然後將第三針的針眼套住第四針的針眼,這樣已收了第三針,如此類推。
毛衣介紹
毛衣,以機器或手工編織的毛線上衣。人類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樹葉、獸皮來蔽體,在漁牧生活中結網捕魚,就懂得運用編織的技法,隨著文明的演進與科技的發明,人類不僅充分利用各類動、植物等天然纖維編織出生活所需的物品。
更研發出多種化學纖維、礦物纖維,使人類生活更舒適便利。手工毛衣編織在中國可以說歷史悠久了,但最早是用一針一線的編織,到80年代才開始逐步興起用編織機編織,那時僅有熊貓的主機,當時,也是一種很好的毛衣編織機,隨後中國陸續有了進口的編織機。
『柒』 織毛衣怎麼收針
1、用左針織第一針,用右針織第二針。
織毛衣技巧:
1、如果需兩片拼接,第一針織縫出來會比較好。並且來回都是織下針,單片看就是一個個小珠珠,這就是針織行流行的說法——珠珠針。織成珠珠針,無論是挑領還是縫袖,都不會留下大洞。
2、邊邊上來回織下針,縫的時候在正面一對一縫即可。這種方法很方便,而且縫好後反面是一行辮子。
3、收袖和領口等弧線時,第一針挑掉不織比較好。挑針的方法:原來上針用下針挑,原來下針用上針挑。
4、門襟衣邊的處理:開襟衣的邊邊要織成雙邊才好看。即每行的第一針不織,加一針空針,繼續織,返過來時,加針與最後一針並成一針即可。
『捌』 手工毛衣雙層領如何收針
步驟:
1、淺花灰線16#針起198針圈織單螺紋25行;
2、用白色線16#針起200針片織雙螺紋20行;
3、兩個領子並在一起上針連起來,織插肩袖;
4、前領挑領窩:2-1-11、2-2-3、2-3-2,相應在衣服的底邊也織一個雙層,和領子相互呼應。
『玖』 毛衣收針方法是怎樣的
1、用左針織第一針,用右針織第二針。
(9)織兩層毛衣怎麼收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以上是用一片平針演示平針收尾的方法,織線一定要放鬆知,不然尾邊會緊綳。手勁要均勻,拉線要保持一致性。
2、如果是螺紋法道起針收針,編織前一針是上下針交替,從後面邁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