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毛衣分類 » 男士毛衣馬褂怎麼織

男士毛衣馬褂怎麼織

發布時間: 2023-07-08 23:59:36

『壹』 男士長袍中的具體文化體現在那方面

清末民國時期是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下,人們的服裝也受到很大的影響。男子長袍面料質朴色彩素雅,款式仍是二維平面的裁剪,這是中國特有的裁剪方式,寬松、自然,是我國的傳統思想和地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所形成的。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6191547.htm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國受到外國的入侵,大量的外來商品輸入中國,「洋」字充斥著這個氣數多失的晚清時期,但是戀舊的中國人仍然在此基礎上保留著一些本民族的特色服飾,在男子服裝上體現的較為明顯。融合了滿漢民族服飾特點的男子長袍,繼續被廣大群眾喜愛,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成為一種身份的標志,凡出席活動人們必穿長袍,根據場合搭配不同的配飾。由於貧富差距、地域因素等的不同,長袍特點也有不同,但不影響長袍成為這個時期男子服裝的穿著主流。
長袍簡介
1.概念
長袍有棉、夾之分,單者一般稱為長衫,款式多為大襟、立領、窄袖、下長過膝,單側或雙側開衩。雙層者稱為襖,棉長袍俗稱「大襖」。而長衫只是長袍的一種「制如長袍,唯無棉絮」。
2.發展變化
民初,政府頒布《剪辮通令》,服飾也發生巨變,男裝款式可分為:純中式服裝、純西式服裝、中西結合式服裝這三大類。長袍服裝當之無愧成為主要的純中式服裝。初期的長袍尚長,順治末減短及於膝,其後又加至踝上。至甲午、庚子之後,長袍款式變成極短極緊之腰身和窄袖式樣,此也是清末男子長袍的時尚趨向。西方的侵入對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服飾上主要在面料的色彩紋樣、加工技術等方面,讓原本單調的男子服飾變得豐富多彩。
特點分析
1.長袍款式特點
清末民國時的長袍較為簡潔,領袖無鑲滾,衣身合體呈寬體直身的廓形。大襟右衽,單側或雙側開衩,袍身細瘦,窄袖,袖長與馬褂袖齊平且不用馬蹄袖。長至足跟、下擺窄小,在正式場合使用圓領和里襯製成的圓形立領形狀。清末民國以前我國服裝特點強調的是二維空間效果。服裝的主要結構是直線狀、整片式、平面型的、無曲線,在此基礎上進行以肩部為主要支點的平面式裁剪,注重服裝面料本身的外觀效果和平面性的裝飾表現。暗合中國幾千年「天人合一」的觀念,穿在身上平直寬松,即「人為衣服務」。
2.長袍面料特點
清末,西方資本主義進入中國,使中國人的衣料構成發生重大變化。之前的面料一般為絲毛織品和棉麻織品,取而代之為外來的「洋布」。後來又發展到逐漸代替土布,使我國男子服裝衣料選擇品種趨於豐富,隨之誕生國人自己的紡織廠和織布廠。清末民國男子長袍的面料會因為季節、身份、地區的不同而有差別。春夏季節的男子長袍多以輕薄、單層為主,多見絲、綢、麻等材質,富人多以絲、綢緞為主要材質,色彩華麗,面料帶有花紋裝飾。清貧者多以麻、棉材質為主,多以素色為主,相對樸素。秋冬季節多以毛料、綢緞和棉料為主。富貴人家則以動物毛料為主要面料,例如羊、貂、狐、鼠等動物皮毛。清貧者則用棉布,內里填充棉絮,都是為了達到保暖的效果。
3.長袍色彩和紋樣特點
清末的服飾多用接近寫實的紋樣,涉及的題材主要有動物、植物、幾何、文字等紋樣,這些紋樣多以暗紋的方式呈現。其中動物紋樣有雲鶴(圖3.1)、喜鵲等,這些圖案經缺源過巧妙的構思設計成適合紋樣集中分布在服裝的正前身部位,引人注目。植物紋樣有牡丹、梅蘭竹菊,纏枝花,折枝花等紋樣,這些植物紋樣主要以分布全身或集中在衣身的某一部位的形式出現,例如在服裝的肩部或者由服裝的上半身漸變延伸至服裝的下擺部位,也有以疏密對比的形式出現,錯落有致的逗滑圖案分布增強了服裝的藝術表現力。幾何紋樣主要以循環分布的小幾何紋為主(圖3.3),有秩序的分布在全身,其中以團紋(圖3.2)、條紋為主。文字紋樣出現的相對較少,主要是將文字與其它元素相結合,經過重組的形式分布在服裝上。初期的長袍主要被富人所穿著,色彩比較鮮艷、靚麗,多以華麗的暗花紋裝飾面料為主。到山扮臘清末民國時期,長袍被越來多的男子所穿著,一般男子長袍的款式比較簡單,面料相對質朴,服裝的色彩也比較單調,一般多為藍色、月白、湖色、棗紅、雪青、灰等諸色。農民主要採用比較耐臟的深色為主,以深藍色為主,灰色、黑色次之,單衣則白色、藍色與紫色兼用。
男子長袍的相關配飾
1.帽子
由於受西方服飾的影響,出現了中西服飾相結合的特殊現狀,男子在穿搭上相比以前表現的要更加豐富。帽子上出現中、西式之分,與長袍搭配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效果。常見的有瓜皮帽、鴨舌帽、羅宋帽。用料講究,周振鶴在《蘇州風俗》一書提到:「男子普遍冠瓜皮小帽,賴皮、絲絨、直貢呢、紗緞、紗、棕等,皆隨氣候更易。」不同帽子的選擇會因為穿戴者的身份地位不同而產生一定的
差異。
2.馬褂和馬甲
馬褂是一種短上衣,因穿著方便於騎馬而得名,主要作為男子服裝。早期的馬甲仍採用清代的」一字襟「後改為對襟,常在北京地區出現,這也是與當地文化氛圍相關。清末時期的馬甲面料多為織金妝彩,圖案比同時期的馬褂變化更甚,至民初則素雅一些,偶爾用團花暗紋,多數為純色,與當時馬褂類似。
清末男褂多以馬褂為主,馬褂罩於袍外,長不過腰,對襟衣身和袖口均比較寬大,兩側下擺開衩,面料以暗花素色花紋為主,多用黑色綢緞織品為上佳。馬褂其形制為對襟窄袖、前衣襟五粒紐扣、元寶領、衣長至腹部。清末民初的馬褂或無領或縫制立領,領型較高,且隨季節變化而變化。馬褂、馬甲穿在長袍外面,它與不同款式和材質的帽子搭配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受眾人群
清末民國時期的男子著裝普遍以長袍為主,其中文人學士對長袍尤為偏愛。文人代表中早期的李大釗、魯迅等都留下身著長袍的身影。學生與大中學教師大多穿棉麻質感、色彩樸素的長袍,下著中式長褲,腳穿布鞋或皮鞋,無論款式、色彩還是相關搭配都比較沉穩和保守,符合他們的職業身份特徵。銀行家、商人等富有人家多穿色彩亮麗、帶有暗花紋綢緞面料的長袍,下裝配以西褲、皮鞋,頭戴西式禮帽,這是有身份地位人的常用裝扮,相對比較時尚,也成為一種有代表性的流行服飾。而常年生活在中國的西方人因為逐漸適應了中國人的生活習俗,開始穿起中國人的服裝,表現出他們對於中國文化和生活習慣的熱衷學習。城鎮市民、小商小販們由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和對外來文化接受程度較低,所以他們的服飾仍以長袍為主。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貳』 民國男性裝扮是什麼樣的

民國初年男子服飾主要有馬褂和長衫。用作禮服的馬褂、長衫,其款式、質料、顏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馬褂,一般都用黑色絲麻棉毛製品為之,對襟窄袖,下長至腹,前襟釘鈕扣五粒。長衫則用藍色,其形制為大襟右衽,長至踝上二寸,袖長與馬褂並齊。在下擺左右兩側開衩。用作便服的馬褂、長衫,顏色可以不拘。左1圖為戴瓜皮帽、穿馬褂、長衫的清末男子。左2圖為戴瓜皮帽、穿馬褂、長衫的民初男子。

『叄』 清朝服飾長袍馬褂,為什麼叫長袍馬褂馬褂什麼意思阿

馬褂,游牧民族服飾,客家又叫大襟衫,是中國清代的男式服裝之一,套在旗袍或稱滿式長衫的外面穿用,有些類似背心或外套,故穿著整齊又稱為「長衫馬褂」。滿族征服中國建立清朝。開始強制實行剃發易服,至此傳統服飾漢服幾乎全被禁止穿戴,取而代之的,便是這種滿洲袍服。至清後期流行全國。 馬褂是有袖上衣,不同於無袖的馬甲。分大襟、對襟、琵琶襟三種。一般長度到肚臍,袖子到肘部。清朝初期只是滿族人穿用,由於公家強制漢人剃發易服,康熙雍正年間開始廣泛流行,分單、夾、紗、皮、棉等種類。 在清朝,黃馬褂是皇帝特賜侍衛武士、有軍事功勞者和行圍打獵成績突出者的,代表皇室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隨便穿用黃色的馬褂。 民國元年(1911),北洋政府頒布的《服制案》中將長袍馬褂列為男子常禮服之一。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公布《服制條例》,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 中國的大部分相聲演員和其他曲藝演員在表演節目時仍會穿著長袍,民國成立後多改中山裝,現在多為襯衣或西裝。

『肆』 千鳥格的針織馬褂好看嗎

好看,搭配得好的話就跟時尚,內搭白襯衫,白體恤就很不錯。千鳥格是一種特別流孝團凳行,又非常經典的元素,做成針織馬甲進行疊穿,也是可以凸顯氣質品味的
正肩挺闊的版型配白藍色千鳥格圖案,英氣颯爽中透露淡淡巧旅的溫柔,很適合辦公室通勤來穿,搭配靴子的話,逛街、約會都很適合,滿滿的小香風。時髦又慵懶的感覺我太喜歡了,這件真的絕了巨巨或旁巨好看!小圓領+千鳥格+廓形+銀扣完全是我喜歡的類型。千鳥格的圖案還是富有肌理感的,所以也會帶來視覺上的膨脹效果,比如對於大胸或者上半身胖的姐妹,要盡量迴避千鳥格上衣。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394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608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083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572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852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780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896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335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648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