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穿什麼內衣
① 我國古代女子的內衣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這個內衣的改變真的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大概從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有意的去遮擋女性的身體了,那個時候都是用草葉子做的上件衣服和草裙。在影視劇裡面或者是遠古壁畫裡面,大家應該都見過那種上面的衣服。
一是因為穿著不便,而是因為現在思想沒有之前那麼保守,所以沒有必要穿的,那麼自我束縛。但是從這個內衣的發展史就可以看出來,服飾和當時的民風以及社會的開放程度,都有很大的關系。。
② 古代女生都穿什麼內衣
古代女生都穿什麼內衣?
漢代一抱腹、心衣
內衣一開始當然是沒有的啦最初大家用的也許就是幾片樹葉或是野獸的皮縫製成的遮擋物而已
有關內衣最早的記錄是在漢代
心衣意為最貼近心臟的衣服
抱腹是因為後面的帶子能收腹而來的
除了露背,它們與現在的吊帶背心都很像
魏晉一兩當
魏晉時期的內衣,就更有現代氣息了它不再是露背裝,既能擋胸又能擋背可能也因為這樣,才被稱為「兩當」吧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內衣的面料也升級了中間多了一層棉穿起來更加柔軟舒適就是不知道,夏天女孩們穿著會不會很熱呢
唐代一訶子
到了繁榮的唐代,穿著變得開放起來但你一定想不到,竟能開放到這種程度當時女孩們喜歡穿無肩帶的內衣「訶子」外面再披透明的羅紗,內衣若隱若現的就像現在夏天穿件抹胸再套個小外衣不得不說唐代女孩們思想真開放吶「內衣外穿」的穿法,那時竟然已經流行了!
宋代一抹胸
與唐代相比,宋代因為理學的影響女孩們的服飾、穿著也低調了很多款式變得保守,顏色也更簡朴淡雅沒並了當時的內衣叫作「抹胸」或「抹肚」但它跟現在的抹胸可一點兒都不沾邊露背、掛脖、還有後背腰間的帶子酥酥更願稱它為「掛脖式的露背裝大家是不是也覺得這個名字更貼切呢
元代一合歡襟
到了元代,內衣又換了一個樣胸前通常有一排扣子或繩子後面露背,帶子把兩邊連接了起來這種由後向前系,無肩帶的款式與現在的塑身內衣還有幾分相似呢終於明白潮流真的是一個輪回了
明代一主腰
明代的主腰延續了由後往前穿的穿法但不是露背的了,肩上也有了肩帶腰兩側各有帶子,系緊後有收腰效果這樣的設計可以看出明代的女孩子
也想通過穿美美的內衣凸顯身材曲線呢
清代一肚兜
終於到了大家最為熟悉的「肚兜」了它一般是萎形狀的,上方有掛脖後面的兩條帶子,也很有講究哦一般人家會用紅色的絲絹繩子富貴人家用金鏈,小康家庭則多用銀鏈女孩們還會在肚兜綉上各種圖案求子綉石榴、求財綉牡丹,避邪則綉猛獸看來內衣總是寄託著女孩們的心事與願望呀
我的內衣我做主
古代的內衣從有哪察備肩帶演變成無肩帶又從細肩帶演變成寬肩帶、李毀掛脖的款式社會的風俗文化左右著女孩們的內衣樣式但影響不了女孩們愛美的,嚮往更好自己的心如今可選擇的內衣款式與風格越來越多真心希望小姐妹們都能在舒適的前提下勇敢、自由且快樂地選擇自己想穿的內衣~
③ 古代女生的內衣是什麼樣的
1、抹胸
是一種「胸間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於南北朝,是唐宋時期內衣的稱謂,結構上以緊束前胸為特徵,以防風寒,用於約束和固定乳部。
2、主腰
是明清時期婦女的貼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為宮女所穿的款式,強調刺綉裝飾。
3、褻衣
女子貼身穿的上衣,也就是肚兜中的上兜,它以不能輕易示人的服用性質而得名,造型如同今日的汗衫。
4、肚兜
也稱「兜肚」以正方或菱形的衣片,有素色和刺綉紋樣之分,貼身護在胸乳腹部位,有束帶套於後頸,左右兩角裝有繩帶,系於後背,還有有袋無袋之分,袋中通常裝有薑桂及麝香等葯物,用作治腹部冷痛虛寒。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是一部寄情的文化史,它在「僅覆胸乳」的不同幾何形態分割中達到身體與社會表情、身體與人生價值的交相輝映,並通過這個表現的平台來傳遞女子不同時代與文化的價值理念,吐露內在情愫。
清代肚兜紅色的蓮花池肚兜,菱角分明,下方留出尖尖的角,據傳世寶物繪制。五福祥集紋刺綉肚兜
五福捧壽,寄寓「壽福雙全」的生命理想。祈望長壽是人類共同的心願。在寓意紋樣中,通常以仙鶴、青松、壽桃、壽山石、綬帶鳥或「壽」字為長壽表號。
戲曲故事刺綉肚兜
肚兜上端成凹形的淺半圓狀,於兩端釘帶掛頸脖上,下角或尖或圓,橫兩角各設帶扎於腰間,護住胸腹部,使胃腸不受風寒,兼有乳罩和裹肚的作用。兜面上大多有飾花,常見的有開口石榴、並蒂雙蓮、壽桃、鴛鴦戲水等表現美好情感與吉祥寓意的圖案。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它是女性私密空間的悄悄話,欲遮還休,一經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充滿文化寓意的圖騰紋飾、獨具東方魅力之美,在眾多古典服飾中獨樹一幟。
④ 內衣在漢,魏晉,唐,元,明朝代的統稱分別為什麼
內衣在不同朝代的名稱:
西周:褻衣
秦漢:抱腹
魏晉:兩當
唐朝:訶子
宋朝:抹胸
元朝:合歡襟
明朝:主腰
清朝:肚兜(抹胸)
下面以時間為序,逐個向大家介紹:
西周:褻衣
「褻」意為「輕薄、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消極心態。女子貼身穿的上衣,也就是肚兜中的上兜,它以不能輕易示人的實用性質而得名,造型如同今日的汗衫。
秦漢時期:抱腹
漢代內衣的款式,有多種形制,人們對衣飾的追求已經開始趨向精美。這時女性的內衣比較常用。稍微復雜一些的,只是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用時緊抱其腹,故名「抱腹」。
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
唐代:訶子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歡襟
「合歡襟」 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系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⑤ 古代內衣的稱呼是如何演變的
古代的內衣在秦漢之前,直接叫“褻衣“,當時的民風比較淳樸,所以在叫貼身衣物的時候,古代人還是比較隱晦的。等到了秦漢時期,則是被稱為“抱腹”或者“心衣”。這時候的內衣則是用布直接裹在胸前,背後的話再用繩子繫上。雖說這種內衣和現在的圍裙比較相似,但是這時期的內衣長度只到腰間。
雖說內衣隨著朝代的更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內衣的款式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因為經濟的不同,所以很多的士族權貴在內衣的材質上也是多變的。
⑥ 比較好奇中國古代女子穿什麼樣的內衣
古代的女子的內衣根據朝代的更迭從樣式到叫法上都有所不同,雖然我覺得看起來都統一像肚兜就對了。
不過當然了,這種貼身衣物大多是用更為柔軟的物料所制,目的單純只是為了減少摩擦,不讓乳頭和其他皮膚在日常衣物摩擦中受傷,是萬萬沒有現在的胸罩能夠集中聚攏或是避免胸部下垂這種功能的。
到了唐朝就是「訶子」了,也是我認為最好看的肚兜,因為唐朝民風較為開放嘛,當時女子時興穿「半露胸式裙裝」,所以內衣也根據這種喜好做了一定的改變,只需要在後背紮起帶子即可,沒有那麼繁瑣,也特別好看。
⑦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那麼問題來了,她們穿什麼內衣
她們當然不可能穿天使芯內衣了,而不同朝代穿的也不同
唐朝:女人穿的內衣叫「袔子」
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