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線帽子生意怎麼樣
『壹』 開毛線店有前途嗎
可以,告訴你最好開在高校周邊,冬天臨近生意就很好,我們學校買毛線的一個月就有1-2萬的收入.同時你要學會毛衣織補,這樣路子廣點.
『貳』 現在賣手工毛線生意好做嗎
看在什麼地方
『叄』 過年適合賣什麼東西賺錢
每年的春節,市場對「中國結」的需求最大,這種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造型獨特、寓意深刻,無論是送禮還是裝飾,都很有市場。一般來說,帶有吉祥如意。
年年有餘等祝福寓意的「中國結」,春節時的銷售特別旺盛。不同的消費者喜好不同,年輕人喜歡追求時尚,因此青睞一些融入新設計元素的中國結,如「中國結」飾品、汽車掛件。
『肆』 淘寶做帽子類目怎麼樣
帽子生意也不錯的。
多元化經營性,以帽子為原點,低價格引流,然後經營其他可搭配類目產品例如 太陽鏡 圍巾等等來提高利潤,這種最為長久。
網上帽子出現馬太效應,兩種極端,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
『伍』 出早市賣帽子手套圍巾怎麼樣
吃你這個想法很好,出早市賣帽子手套圍巾是小本生意,上稅少,只要價格合理款式新穎適合大眾消費,收入一定不錯。
『陸』 誰問做一個帽子的成本價是多少
看看你要做什麼樣的帽子了,自己織的毛線帽子?還是別的什麼?
成本初略分析如下,以普通流行的帽子為例: 賣出一件的收入:ebay上平均出售價格:13-16¥(我發現中國賣家很多人以4.99-5.99起拍,運費設置為:8-10$),以平均價14$計算,按現行匯率7.1計,約收入100元。 需要支付的費用: 1、商品批發進價+運費:10-20元,以平均15元計。 2、以美國平台為例,以成交率為20%計。賣出該件的上傳費用0.35$,約2.45元。還需付未成交的另4件成本,計:0.35*4=1.4$,計9.8元。 3、成交後付給paypal 8.75%,14*8.75%=1.22*7=8.5元。 3、運費:打折後約25元。 總計支出:15+9.8+8.5+25=58.3 不計人工的收入:40元左右。
『柒』 新帽子店出現後,哪家的生意會更好,為什麼
新帽子店。
1、新帽子店會設置一系列的促銷活動,可以吸引消費者,舊帽子店不會設置活動。
2、新帽子店環境新穎,對於消費者來說有新鮮感,會使店內的生意更好,舊帽子店環境老套,對消費者沒有什麼新鮮感。店內生意較差。
『捌』 帽子一般能賣幾個月,那幾個月銷量快,現在毛線帽子正賣,能賣到幾月份呢想整點帽子賣賣。
現在賣正好,馬上就冬天啦!大家都會買帽子,剛開始12月吧可以說是最暢銷的,隨著買到帽子的人越來越多,買帽子的就會越來越少,所以後期應該少進點帽子…如果你想掙多點錢的話應該考慮考慮當地的消費人群酌情進帽子,如果你是網店的話那就好辦啦!以為喜歡網購的大多都是80,90的年青人…我的回答緊供參考,希望樓主能在這個冬季里小發一比…
『玖』 我想擺地攤賣些冬天的襪子,帽子,圍巾等冬天用的保暖品,不知怎麼樣能掙錢不。
當然可以,其實擺地攤挺賺錢的,只不過現在很多人為了體面都放不下這個面子而已,我聽我堂弟說他有一朋友擺地攤賣你說的那些東西還有針織衫,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賺400多呢,比咱工作可賺多多了,而且還挺自由,關鍵是你要拿到便宜實惠的貨,地攤貨和商場不一樣,不能高檔貨,這個人家不信任,要價太高會沒人要,也不能每件賺太多,買地攤貨的買家都是圖個經濟實惠,你呢,是圖個銷量.想針織毛衣這些每件賺個10塊錢就夠了,一天賣個七八件十來件的,再加上圍巾帽子襪子這些利潤稍高些,一天下來賺個百多塊應該沒問題.就要看你選貨時候的眼光如何了.
『拾』 做外貿的帽子生意卻被低價仿冒品擠兌,很難但是卻想堅持下去!!求高人指點
這個問題不好具體回答,給你一些指導性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在經銷產品的選擇上,我們首先要避免常見的三個誤區:
1.品質越高越好嗎?
絕對不是。記住你的買家同樣也是商人,並不是最終消費者。商人關心的永遠是利潤。假如一個低品質的產品比它同類的高品質產品利潤空間大的話,國際批發商會更樂意選擇前者並努力去推銷它。畢竟質優價高是基本常例,高品質產品,利潤高、資金佔用量大可市場相對較窄、訂量小。大部分的國際商人會根據他當地市場的接收程度在品質和價格間尋求短暫的平衡點。市場的構成則通常是金字塔或橄欖形的,在實際的外貿中,中等或中下等品質反倒是主流。是初入行者,資金不多,行情不熟,中間及大路貨反倒是比較易於上手的選擇。等發展到站穩根基尋求突破的階段,從競爭與搶占市場的角度再考慮高端產品不遲。
2.價格越低越有競爭力嗎?
同樣不是。一分錢一分貨是商界永恆的道理,有經驗的國際買家不會忘記這一點。在與外國人談生意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討價還價:某某工廠的價格比你的低許多----對這樣的表述不要太當真,更不要因此亂了陣腳而放血賤賣你的產品。假如價格越低就越有競爭力的話,客戶這時就該扭頭就走去與低價者簽約才是。除去技術革新的因素,同一時期同一產品的生產成本相差不會太大,不顧一切去壓縮成本的話,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偷工減料了。作為國際買家,很難知道生產商的成本底線,為防範風險,最常見的就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處於中間價位的競爭者往往更受買家重視。
3.這個產品屬於朝陽產業嗎?
很多新入行的外貿業務員會關心這個問題。而實際上,對新手而言,這個問題沒有多少意義。首先,隨著科技的進步,產業間的相互融合與轉化更為頻繁易行,一個傳統的產品,可能因為結構功效上的某些改進而脫胎換骨;一個新的產品,也會迅速為後來者取代。市場與消費口味永遠在變化之中,朝陽還是沒落只在一線間,界限越來越模糊了。此外,不管哪種產業,能叱吒風雲的永遠是少數行業大腕。即便是朝陽產業,因為前景好利潤高,競爭尤為激烈,外人難以插手分羹,更多是陪人玩游戲而已。而一些所謂的傳統產業,因為技術成熟,市場平穩,又需要革新進取,反倒比較易於吸納生力軍。新人入行,相對也有更多的機會去磨礪學習。
排除掉對高品質、超低價、新潮朝陽產業等的迷信,心態就平和了,對產品的選擇面也可以更廣了。那麼,如何選擇產品呢?
本身就是生產廠家的,自己已有的行業產品當然是首選。因為你了解工藝生產,有條件自己去調整產品控製成本,這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優勢。不過,把現有的產品直接出口多半不行,因為內銷和出口在品質、外觀、功用等方面常常會有差異,國內暢銷的商品,不一定符合國外消費者的習慣與喜好。因此,剛開始的時候不妨模仿。向同行業中有出口業務工廠學習,刺探軍情,分析他們的產品,以了解其中差異。特別留意那些出口量大,客戶多次訂購的產品。一旦有機會,甚至不妨爭取與同行工廠合作,不掙錢也替他們分包一些生產任務,以求實際操作經驗。跟在別人後面模仿,通常不會有什麼利潤,但卻是穩妥的第一步。
如果你是受雇於一家外貿公司的新手業務員,那麼一般是受命推銷本公司的產品。這些產品要麼是公司下屬或兄弟工廠生產,要麼是公司穩定的合作廠家生產。這種情況下就沒什麼選擇餘地了,初始階段也沒有特意去改變的必要,因為公司既然有成熟的業務,就說明產品有市場,努力學習產品知識,積極推銷就是。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普通的貿易公司希望發展國外市場。這類情況比較復雜,有些已經有比較看好的產品和供應廠家,有些則完全是一張白紙:無產品、無客戶、無穩定供應商。這種情況下,就要認真考慮,尋找自身優勢,比如行業知識,所在地區的特產或優勢產品,人際關系等。一般的原則是以貨源為考慮重心---畢竟你的角色是賣方。
有一種特例,就是個人從事外貿的。常見的情況,一是有比較可靠的貨源關系而希望做出口,這一類自然不存在產品選擇的問題;二是有海外關系或聯繫上的優勢的,如移民、留學生等。這一類人的特點是既不了解產品,也不了解外貿,更無現成的供貨方、客戶關系。那麼選擇面就很廣了,情況更加復雜。考慮到個人做生意的特點和局限,一般的選擇原則是傾向於日常消費品,體積小,耐儲藏,價格彈性大,品質標准比較模糊,不涉及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的類,比如工藝品、以年輕消費者為目標的流行飾品、時裝箱包等,避免食品、農副產品、大宗紡織品、電器這類較專業,各國限制較多的類別。
經驗漫談
外貿產品的品質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同一類產品,銷往不同國家,品質大不相同。外貿業務員要學會通過調整品質來調整成本,適應不同國家市場,從而取得價格上的競爭優勢。
不同的市場,對同類產品有各自的偏好。外貿業務員選擇經銷產品的時候應有的放矢。因此,了解一點世界地理知識、風俗習慣和歷史沿革,就能投其所好,少走彎路。
從消費習慣來看,可大致分為美加(美國與加拿大)市場、歐洲市場、日韓市場、東歐市場、中東市場、非洲市場這幾類。具體到每個客戶固然各有所好風格不同,但一般說來日韓市場特別是日本市場,偏愛精緻優質的產品,高、精、尖、小巧美觀,喜好中國傳統文化,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產品常能得到理解與歡迎,也能接受高價格,但數量不會太大;美加與西、北、南歐等英語國家市場一般對品質要求適中,喜歡簡潔流暢、新奇多變的產品風格,價格適中,量比較大,是中國出口商喜愛的客戶。中東市場對品質要求不高,對產品的審美方面較為朴實甚至俗氣,價格也低,數量也比較大;非洲市場彈性最大,本土文化與前英語殖民地文化、前法語殖民地文化交織,口味復雜,奢侈品和品質極差的產品都能接受。
正因為外貿產品在品質、功效和外觀上的多變性,因此,選擇什麼樣的經銷產品,更多的考慮應從業務員對產品變化的把握度出發。選擇那些比較熟悉工藝,有能力根據客戶和市場要求去做調整,能夠有效控製成本的產品。本身是工廠最好,否則至少也要有若干工廠願誠意配合。單純被動地去推銷現成產品是很難有發展前景的,不斷求變才是成功外貿的關鍵。從這個需求出發,找一家好的配合工廠,比選擇一個產品要重要得多。
目前很多民營中小型工廠都希望自己做外貿,因此無論條件成熟與否都紛紛招聘了新人來開辟國外市場。相對來說,工廠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比不上大城市裡的外貿公司,但是對新人而言,實在是個好的學習機會。在工廠的時候學習掌握具體的生產工藝和成本核算,就能為獨立做外貿打下扎實的基礎。有沒有下過車間生產線,對於產品品質與價格的掌控能力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在激烈的外貿競爭與談判中常常凸現出來。
外行要學習作外貿,並不困難,畢竟外貿也就是做生意,只不過多了一些手續罷了,關於外貿的教材也很多,耐心看看,幾天工夫就能大致上手操作。而要了解一種產品,則是冰凍三尺非一日寒了,很多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非深入一線生產不可得知。
所以說,選擇工廠比選擇產品要重要的多,也是外貿的成功關鍵之一,選擇什麼樣的經銷產品,應以工廠配合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