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毛線能傳遞聲音
1. 兩個杯子用細線連接,放在耳邊為何能聽到另一個人說話
因為人的聲音是可以導致物體震動的,這種震動就會將聲音傳播出去。相信大家小的時候都玩過這樣的游戲,兩個小朋友用杯子和毛線自製電話,在樓下樓下的晚上不睡覺說悄悄話。筆者小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電視劇《綠光森林》,男女主角小的時候就是靠著這個杯子電話,說悄悄話的,當時就非常的疑惑這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難道打電話它不香嗎。
而當距離越遠的時候,這種聲音的傳播就會越來越小,越不越不清晰。這是因為在傳播的過程中,聲音造成的振幅會越來越小。當我們的聲音通過振動傳播出去的時候,遇到空氣或者是風力的影響,都會造成振幅減弱。因此當聲音傳到另外一方的時候,就會沒有近距離的傳輸清晰。因此這種玩具的使用距離最好是控制在20-30米之內,這樣才能夠最為清晰的傳播我們的聲音。而且最好是選擇在風力小,最好是不受影響的地方。因此這種游戲在室內的傳播效果要比在室外穩定得多。
2. 毛線、棉線哪種線的傳聲效果好 為什麼
越堅硬的東西對振動的削弱越小 越綿軟的東西震動時的衰減越大
所以棉花可以用來做吸音材料
毛線、棉線的話傳聲時應該是看哪個線拉的更緊綳吧,如果是很松、彈性很大的毛線,可能也沒有很細很結實的那種棉線傳聲效果好.
3. 毛線、棉線哪種線的傳聲效果好
毛線、棉線的話傳聲時應該是看哪個線拉的更緊綳、如果是很松、彈性很大的毛線、可能也沒有很細很結實的那種棉線傳聲效果好。
越堅硬的東西對振動的削弱越小 、越綿軟的東西震動時的衰減越大所以棉花可以用來做吸音材料。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這個介質可以是空氣,水,固體.當然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聲音的傳播速度跟介質的反抗平衡力有關,反抗平衡力就是當物質的某個分子偏離其平衡位置時,其周圍的分子就要把它擠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聲音就傳播的越快。水的反抗平衡力要比空氣的大,而鐵的反抗平衡力又比水的大。
聲音的傳播也與溫度和阻力有關。
特性
響度(loudness):人主觀上感覺聲音的大小(俗稱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離聲源的距離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人和聲源的距離越小,響度越大。(單位:分貝dB)
音調(pitch):聲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頻率」(frequency)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單位Hz(hertz),赫茲,人耳聽覺范圍20~20000Hz。20Hz以下稱為次聲波,20000Hz以上稱為超聲波)例如,低音端的聲音或更高的聲音,如細弦聲。
頻率是每秒經過一給定點的聲波數量,它的測量單位為赫茲,是以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的名字命名的。此人設置了一張桌子,演示頻率是如何與每秒的周期相關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經過一給定點的聲波有1000個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鍾有1,000,000個周期,等等。
音色(Timbre):又稱音品,波形決定了聲音的音色。聲音因物體材料的特性而不同,音色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但波形是把這個抽象直觀的表現。波形不同,音色則不同。不同的音色,通過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樂音:有規則的讓人愉悅的聲音。噪音: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由發聲體作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干擾人們正常工作、學習和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音調,響度,音色是樂音的三個主要特徵,人們就是根據他們來區分聲音。
當兩個物體碰撞後振動產生聲音時,若兩者振動頻率比為不可化簡的復雜比,如:201:388,那麼我們分辨出來會覺得這個聲音刺耳;相反,若兩者振動頻率比為可化簡的簡單比,如:3:7,那麼我們分辨出來會覺得很動聽。(畢達哥拉斯發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聲音
4. 為什麼細線能傳聲音
因為聲波震動了細繩,又震動了周圍空氣,就傳音了
5. 為什麼用紙杯和毛線就能做土電話
土電話:用粗棉線(俗稱「小線」)栓上兩個紙盒,一人對著紙盒講話,另一人把紙盒貼在耳朵上。就聽到了聲音。
製作方法
①話筒。找兩只塑料冰淇淋杯或紙杯,用剪刀把杯底剪掉。每個紙杯都是既做話筒又做聽筒。
②振動膜。用牛皮紙做振動膜。將紙剪成圓形,比紙杯底直徑略大。用膠水將圓貼在杯底,紙盡可能拉緊。
③穿線。找一根幾米長的棉線, 把兩個紙杯連起來,用大頭針在紙杯振動膜中心穿一小孔,把棉線分別穿入兩個紙杯中,並打個結。這樣,土電話就做成了。
原理
1.不一樣大。 傳送的原理是棉線與細鋼絲線比空氣傳播振動的能力強。 物體的剛性越好,傳播聲音(振動)的能力越強。 空氣的剛性很差,所以我們知道大地傳播聲音的速度更快,鋼鐵更是。 棉線綳緊了剛性很好,但鬆弛狀態下就極差了,所以,不能起傳播聲音的作用了。 即使聽到對方的聲音,也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2 你的手不能阻止振動的傳送。
6.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學反思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學反思
1、聲音可以通過固體、氣體、液體傳播,並且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2、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做實驗的方式讓學生感受聲音的傳播;3、課堂中要增設學生課堂討論環節,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聲音的傳播是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識點,通過學習聲音的傳播,為接下來做物理計算題打好基礎。
聲音可以在固體、氣體、液體中傳播,並且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是最快的,可以通過毛線兩端連接兩個一次性水杯的方式,讓學生感受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學生會直觀感覺到,毛線另一端的說話聲可以清晰聽到。課堂上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式向學生證明聲音在液體中也可以傳播,例如,我們在游泳的時候,即使整個人在水中,也可以聽到岸上的說話聲。
教學反思
課堂上要根據不同問題設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教具,並且創新教學方法,必要時可以帶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通過實踐的方法來探索真知。課後也要及時給學生布置作業,進一步鞏固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教學工作要認真細致,物理學習更是要結合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小事物。
7. 用紙杯做電話隔很遠聽得見嗎
哈哈哈。。這個我小時候做過,紙杯電話利用的是固體傳聲的原理,通過聲音的震動帶動繩子的震動,所以訣竅就在於繩子要適當緊綳,否則聲音在柔軟的繩子內所產生的震動能量很快就被消耗掉了,也就不能傳到另外一端,最後聽不到聲音,所以只要保證聲音在繩子內安全傳輸,傳遞多遠都沒問題啦!
8. 為什麼聲音可以通過線來傳播聲音
因為聲音是有振動波的,在有線的情況下振動波更能夠傳輸。
9. 麻繩,毛線,銅線,那個傳聲最快
是銅線,固體金屬介質傳遞最快。
聲音的傳播最關鍵的因素是要有介質,介質指的是所有固體液體和氣體,這是聲音能傳播的前提。物理參量有聲源離觀察者的距離,聲源的震動頻率,傳播介質有關。
因為極地寒冷,赤道炎熱,極地的空氣密度比赤道大,所以極地的聲音傳播速度大於赤道的。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所以V鋼鐵>V水>V空氣。
數據解讀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聲的介質。聲的傳播速度:V氣<V液<V固,常溫(15°)下,鋼鐵(固體)中的聲速約為5200米每秒,液體中的聲速約為1500米每秒,空氣中的聲速,15攝氏度時約340米每秒,25攝氏度時約346米每秒。
聲在不同溫度下的傳播速度:V高>V低(指溫度)。
光傳播速度也由介質決定光的傳播速度:V固<V液<V氣<V真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介質
10. 科學銅絲,毛線,鐵絲,棉線是怎麼傳波聲音的
首先把這些線都得綳直。然後聲波通過震動可以在這些線傳播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