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在毛線上怎麼傳播
❶ 用什麼辦法可以加強棉線的傳聲效果
毛線、棉線的話傳聲時應該是看哪個線拉的更緊綳、如果是很松、彈性很大的毛線、可能也沒有很細很結實的那種棉線傳聲效果好。
越堅硬的東西對振動的削弱越小 、越綿軟的東西震動時的衰減越大所以棉花可以用來做吸音材料。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這個介質可以是空氣,水,固體.當然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聲音的傳播速度跟介質的反抗平衡力有關,反抗平衡力就是當物質的某個分子偏離其平衡位置時,其周圍的分子就要把它擠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聲音就傳播的越快。水的反抗平衡力要比空氣的大,而鐵的反抗平衡力又比水的大。
聲音的傳播也與溫度和阻力有關。
特性
響度(loudness):人主觀上感覺聲音的大小(俗稱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離聲源的距離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人和聲源的距離越小,響度越大。(單位:分貝dB)
音調(pitch):聲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頻率」(frequency)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單位Hz(hertz),赫茲,人耳聽覺范圍20~20000Hz。20Hz以下稱為次聲波,20000Hz以上稱為超聲波)例如,低音端的聲音或更高的聲音,如細弦聲。
頻率是每秒經過一給定點的聲波數量,它的測量單位為赫茲,是以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的名字命名的。此人設置了一張桌子,演示頻率是如何與每秒的周期相關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經過一給定點的聲波有1000個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鍾有1,000,000個周期,等等。
音色(Timbre):又稱音品,波形決定了聲音的音色。聲音因物體材料的特性而不同,音色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但波形是把這個抽象直觀的表現。波形不同,音色則不同。不同的音色,通過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樂音:有規則的讓人愉悅的聲音。噪音: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由發聲體作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干擾人們正常工作、學習和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音調,響度,音色是樂音的三個主要特徵,人們就是根據他們來區分聲音。
當兩個物體碰撞後振動產生聲音時,若兩者振動頻率比為不可化簡的復雜比,如:201:388,那麼我們分辨出來會覺得這個聲音刺耳;相反,若兩者振動頻率比為可化簡的簡單比,如:3:7,那麼我們分辨出來會覺得很動聽。(畢達哥拉斯發現)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 聲音
❷ 聲音在綿線、尼龍繩等各種線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一,松緊帶易松,而物質密度越密傳聲越佳,可以作一個實驗,拿兩個一次性紙杯,在杯底各戳一個洞,再拿根線,將線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杯底的洞上,將一端給另一個人,讓他對杯說話(線拉直,你就可以聽到他說的話了,但線不拉直,你不可能聽清他說什麼
❸ 聲音在棉線 尼龍繩 哪個傳播更快 科學書中的,或者說哪個密度大一點
在尼龍繩中傳播更快
傳播速度和剪切模量有關(橫波),尼龍的剪切模量比棉線大
❹ 科學銅絲,毛線,鐵絲,棉線是怎麼傳波聲音的
首先把這些線都得綳直。然後聲波通過震動可以在這些線傳播聲音。
❺ 聲音是怎樣用電線傳播的
首先將聲音轉化為電信號,比如利用話筒,聲音的振動引起話筒電阻的變化,從而導致電流的變化,形成帶有聲音信號的電流,這些帶有聲音信號的電流通過電線向遠處傳播,如果距離較遠,信號會衰減,可以通過三極體進行放大,到達遠端後,通過喇叭將電信號還原為聲音信號.
❻ 麻繩,毛線,銅線,那個傳聲最快
是銅線,固體金屬介質傳遞最快。
聲音的傳播最關鍵的因素是要有介質,介質指的是所有固體液體和氣體,這是聲音能傳播的前提。物理參量有聲源離觀察者的距離,聲源的震動頻率,傳播介質有關。
因為極地寒冷,赤道炎熱,極地的空氣密度比赤道大,所以極地的聲音傳播速度大於赤道的。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所以V鋼鐵>V水>V空氣。
數據解讀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聲的介質。聲的傳播速度:V氣<V液<V固,常溫(15°)下,鋼鐵(固體)中的聲速約為5200米每秒,液體中的聲速約為1500米每秒,空氣中的聲速,15攝氏度時約340米每秒,25攝氏度時約346米每秒。
聲在不同溫度下的傳播速度:V高>V低(指溫度)。
光傳播速度也由介質決定光的傳播速度:V固<V液<V氣<V真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介質